第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棉布
棉布 英国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美国
120 100 80 60 40 20
小麦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有两条 一是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二是完全竞争市场即商品的价格等于成本
小麦的机会成本等于小麦与布匹的相对价格 (Pw/Pc)
美国120/180﹦2/3﹦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美国小麦与布 匹的相对价格 美国120/180﹦2/3﹦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美国小麦与布 匹的相对价格
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性质:
①不相交。 ②越偏离原点,所代表的效用越高。 ③斜率为负。 ④凸向原点。
如何保证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①补偿原则:一国贸易中的受益方在完全补偿了受损方后仍较贸易
之前有收益,则该国在贸易中是获利的。
②限制性假设:收入、偏好和消费模式
注意:国际贸易的开展会改 变国内的真实收入分配,如 果国内的收入分配发生了改 变,无差异曲线是可以相交 的噢!这样我们就不能运用 无差异曲线来分析问题了, 怎么办呢?

从A到B,每多生产20单位的X,所需放弃的Y的数 量是在不断增加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差异 要素供给不同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
同一国家内部生产可能性 生产技术不同 曲线也在不断发生移动
3、边际转换率 定义:每多生产1单位X而少生产的Y的数量。 意义: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趋势:递增 原因:成本递增
前述标准模型中比较优势来源于:

两国具有不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进而导 致商品存在国际价格差异。 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是社会无差异曲线不同, 即偏好不同,此时仍可能存在互惠贸易的基础。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分工
(二)特点
1、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2、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1)垂直型国际分工 (2)水平型国际分工 (3)混合型国际分工 (4)外包型国际分工 (5)网状型国际分工
当代国际分工
(二)特点
1、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2、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3、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与层次化 (1)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 (2)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层次化
•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比判,他指出衡量一国财富的不是其所
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少,而是这些贵重金属所能购买的商
品数量。一国拥有的贵重金属再多,但如果可供消费的商
品的数量和种类少得可怜,那么该国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会
高。可供消费的商品增加,才意味着一国财富的增加。怎 样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亚当·斯密认为扩大生产才能提 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生产的扩大最根本的动力是劳动生 产率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取决于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不断深化,简而言之,财富增加依赖于劳动分工, 这就是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学说的基本思想。
在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重商主义在经济 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主导地位。重商主义认为货币 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当时,货币主要是一些贵重 金属,如黄金、白银等。所以重商主义强调国库 和王室成员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 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标志。所以,他们为政府 开具的调节经济的处方是取消进口,因为进口会 导致本国贵重金属的流失,同时鼓励出口,因为 出口会导致贵重金属的流入。这一观点反映了资 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重金属 的认识。
分工后
酒的总产量 毛呢的总产量
英国 0 2.7
葡萄牙 2.4 0
交换后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图3-1
4
r二)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 品所投
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 对的概念, 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5
0
图3-2
kx=Kx/Lx
kx>ky
乂是资本密 心 集型产品
,, ¥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I
6
6三)模型基本假设
• (1)两种生产要素
•还有许多经济学家在拓展、应用或检验新古典贸易理论方面作 出重 要贡献。这些学者包括杰罗斯拉夫•凡耐克,罗纳德•琼 斯,沃夫冈 •斯托尔珀,罗勃津斯基,瓦西里•里昂惕夫,杰格 迪西■巴格沃蒂 等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卜0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进口
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禀赋
钢铁
& 。1。0 V
大米
)
2.局部均衡分析
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A)中国大米市场 (6)国际大米市场
(0美国大米市场
16
(2)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口。)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际市场价格(口^的比率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 (Terms 01 简称丁0丁),表示为 (丁0丁)= Px/Pm
如果Px/Pm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 品
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们称之为贸易条 件改 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
(3)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0
0.
0
• (4)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5)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
出口大米所产生的利益变动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服务贸易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而深入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对于把握这一领域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关键意义。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发展是在传统货物贸易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

传统的货物贸易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为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缺乏生产率,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反,生产和进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大”的产品。

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服务贸易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各国在服务生产上的相对优势决定了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模式。

例如,某些国家在金融服务方面具有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因此在金融服务的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可能在旅游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景观,从而在旅游服务出口上更具竞争力。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对于服务贸易而言,要素不仅包括物质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还包括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新的要素。

比如,在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拥有丰富高素质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国家往往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大量出口相关服务。

然而,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使得传统贸易理论在解释服务贸易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储存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等特点,使得服务贸易的成本结构、市场结构和贸易模式与货物贸易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地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现象,一些新的理论应运而生。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会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服务贸易中,一些大型的跨国服务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6
2)H-O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1、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不同是由两国国 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决定的。 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决定的。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 2、两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是由两 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供给量比率不同决定的。 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供给量比率不同决定的。 生产要素供给量决定生产要素价格
2
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 ②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即以各国资本的租用价 格和劳动力的价格来定义。在这种定义方法下, 格和劳动力的价格来定义。在这种定义方法下,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 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 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 国家。由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 ),劳动的价 国家。由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r),劳动的价 格就是工资率( ),所以PK/PL=r/w。同样, 所以PK/PL=r/w 格就是工资率(w),所以PK/PL=r/w。同样,决 定一国是否是资本丰裕的,并不是看r 定一国是否是资本丰裕的,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 ,而是看r/w的值的大小。 而是看r/w的值的大小。 r/w的值的大小 例如: 国的r可能比A国的要高,但如果B 例如:B国的r可能比A国的要高,但如果B国 r/w小于 国的r/w 小于A r/w, 的r/w小于A国的r/w,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1
2).要素丰裕度 2).要素丰裕度
要素丰裕度( abundance)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有两种定义方 法: 以实物单位定义: ①以实物单位定义:即以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 本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 本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国的 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 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 国的这一比率, 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国的这一比率,B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即两国生产函数一样, 排除生产技术不同造成相对价格不同,而且假定不存 在“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旳情况。
(6)生产规模酬劳不变 (7)两国旳消费偏好相同:两国无差别曲线旳形 状和位置是完全相同旳。 (8)完全竞争旳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商品价格 等于商品生产成本 (9)无运送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自由贸易旳 障碍。
各国分别会多生产“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旳 产品,少生产“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旳产品
但是,是不完全分工。
3.对消费旳影响 钢铁 P1=1 S
P0=0.5
大米 能够在国际相对价格线上旳任何一点进行消费。但各国详 细消费多少,取决于一国旳社会无差别曲线旳偏向和水平。 在最终消费点上,不一定两种产品旳消费量都增长,也有 可能一种增长而另一种降低,详细取决于相对价格变动旳幅 度和社会旳偏好.(图3.1:中国消费40吨大米,50吨钢铁;美国:50吨大米,40吨钢铁)
附录二:显示性比较优势 衡量一国在某类商品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指数
X ij / X ij
RCAij
i
X ij /
X ij
j
ij
假如RCAij值不小于1(意味着商品i在国家j中旳出口 比重不小于在世界旳出口比重)表达该国家在此种产 品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 反之,若该指数不不小于1则表达该产品没有显示比 较优势,或有显示比较劣势。
1.对产品价格旳影响
对出口国:出口A商品会使国内A商品价格↑ 进口B商品会使国内B商品价格↓
从而使国内A商品旳相对价格(PA/PB)↑
对进口国:恰好相反
均衡:当两国A商品旳相对价格恰好相等为止 这一相对价格也就是“国际市场相对价格”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定理表述及证明 –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而且 使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相等 – 即两国工人获得同样的工资率,资本获得 同样的利润率
Px Py
PB
B E
PA PB
PA
A
o
W r 1
W r

W r 2
W r
相对要素价格均衡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工业(生产钢铁)
WY(?)=PY(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Y(下降)=PY(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
Wx= WY Rx= RY
Stopler-Samuelson Theorem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研究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评价
– 不能全面否定这一定理,又不能完全肯定其结果 • 贸易使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与发达国家缩小 • 要素收入差距在某些领域和国家在扩大 – 怎样看待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 • 理论的逻辑是清晰严格的 • 许多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
– 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 – 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也达不到自由流动 – 各国生产技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形资本 科技人员 熟练工人 可耕土地 半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所有资源
美国 日本 西德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其它国家
1990年一些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15000 10000 5000 0 20000 25000 30000
“福利恶化型增长”
TOT S1 钢铁 S2 C1 U1 C2 U2 S2 S1 D O 大米 O 大米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俄林—赫克歇尔定理与里昂惕夫 之谜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统计错误。不过没有证据支持这种解释; 要素密集转换。比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 口国,但与同样出口粮食的泰国相比,美国的粮 食生产显然是属于资本密集型的,然而与美国生 产的机器制成品相比却又是劳动密集性的。这样, 虽然从世界看来美国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但从美国看来她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的商品。 需求方面的影响。认为里昂惕夫之谜是由美国人 对资本要素密集产品的强烈偏好而产生的。
(2)要素丰饶(充裕)度----针对国家而言 要素丰饶(充裕) ----针对国家而言 针对国家 a.用物质单位表示 a.用物质单位表示
TK TK < TL A TL B
b.用价格表示 b.用价格表示
r r > w A w B
俄林—赫克歇尔定理与里昂惕夫 之谜
贸易保护。认为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保护其缺 乏国际竞争力的劳动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人力资本密集。美国相对其它国家来说,它不仅 有较为充裕的资本要素,而且也具有较为充裕的 人力资本。因此,美国出口的商品并不是一般意 义上的劳动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而是人力资本要 素密集型的商品。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俄-赫定理一开始所强调的要 素禀赋对于现代国际贸易来说其实并不很重要。 这一新解释开始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新的研究领 域。
Figure 4-5: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两要素经济模型
Increasing LF 生产粮食使用的劳动
OF
生产布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国际贸易第三章 新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第三章 新贸易理论

3、知识外溢
马歇尔在其论著中曾写道:当同行业中 的许多公司集中在一个地区时,“业务 中的秘密将不再是秘密,会在人群中流 传„„出色的工作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 ;机器、生产流程,以及业务组织上的 发明与改进也能够得以迅速论证——如 果某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构想,它将被其 他人采纳并揉入他人的想法。这就是新 构思的源泉。”
第三节
规模经济理论
第二,经营者在从材料的流进流出到生产本身的组 织方面学会了如何将生产过程安排得更有效率。 第三,原先对产品设计十分谨慎的工程师们也掌握 了能够估计设计中不增加缺陷而节省成本的经验 。更好的和更专业化的工具以及工厂组织也能降 低成本。 第四,材料供应者可能学会如何处理企业所需的原 料,并且可能将此优势以较低的材料成本的方式 传递给该企业。
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
产业内贸易指数 公式:
A
美国计算机出口价值450亿,进口550亿,计算产业内贸易 指数。
当X=M时,A取极大值,A=1,表明全部贸易 都是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工最高。 当只有X,M=0时,则A=0,表明完全出口专 业化 当只有M,X=0时,则A=0,表明完全进口专 业化 完全的出口专业化和完全的进口专业化表示水 平分工最低,垂直分工最高,进行产业间的贸 易。
第二节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
本国的厂商可以生产这类产品,满足本国的需求, 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呢?
第二节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人们从已有的产业内国际贸易的事实出发,发现 当代禀赋相似国家间的双向国际贸易似乎并没有 引发大规模的资源的国内、国际的重新配置和收 入的再分配。 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很多的模型,其中格林纳威 (D.Greenaway)、格鲁贝尔(Grubel)、劳埃德 (Lloyd)、迪克西特(A.Dixit)和克鲁格曼 (P.Krugman)理论观点都颇具代表性。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整理ppt
3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 的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
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 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整理ppt
4
第二节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是以不 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 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在 《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整理ppt
24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的 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中 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家 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浪 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欧 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产 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欧 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中 国家扩大出口时期。
整理ppt
7
整理ppt
8
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 艺的能力,这样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 距,从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 术产品的比较优势。
整理ppt
9
思考
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之间有什么关系?这 些关系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整理ppt
10
一个国家发生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后,会不会向其他 国家出口,取决于其他国家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模仿速度及消 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速度。
熟并扩散到国外,欧洲(模仿国)开始生产新产品,

国际贸易原理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原理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的生产(产量大于国内消费需求),减少比较劣势产品的产量,即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开
展专业化生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进行贸易。
Y
PB
A国 Y
PEB
B国


IA
PEA
● PA
IB ● X
随着A国逐步增加X的产量(减少Y的产量), 生产点IA逐步沿生产可能性曲线下移,相对价 格从PEA逐步上涨为PA,(每增加相同产量的X, 所要放弃的Y的产量越来越多)
在葡萄牙,生产点酒的产量为2.125,消费点酒的消费量是 1.125,产量与消费量的 差额为酒的出口;生产点毛呢的产量为0,消费点毛呢的消费量是 1,产量与消费量 的差额为毛呢的进口。
16
思路 :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模型思路相同,完全分工
1、分工前:生产点、消费点各在哪里, 消费与产量的关系: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多少消费多少,
优势,消费点与生产点重合
返回酒和毛呢的最大产量组合
13
英国的生产点从A点上移到M点 完全分工生产毛呢
C M (0, 2.2) 生产点
葡萄牙的生产点从A’点下移到N’点 完全分工生产酒
C
M’(0, 1.89)


N(1.83, 0)
W
英国用毛呢换酒的比价≥0.833吨酒/1匹毛呢 葡萄牙用酒换毛呢的比价≤1.125吨酒/1匹毛呢 英国的MRS以M点为圆心逆时针旋转 葡萄牙的MRS以N’点为圆心顺时针旋转 选取国际交换比价:1匹呢绒=1吨酒
Y
O X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三个重要性质: ①凸向原点(每增加等量的X,所愿意放弃的Y越来越少,即边际替
代率递减); ②不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③社会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满足水平(效用)越高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参考答案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参考答案
②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外部规模经济同样会带来该产业成本的降低。在外部规模经济下,由外部经济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能使该国成为商品出口国。或许出口产业的建立是偶然性的,但一国一旦建立起大于别国的生产规模,该国就会获得更多的成本优势。这样,即使其他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如果该国已先行将产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那么其他国家就不可能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形下,贸易模式并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而加以确定,强烈的外部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可能导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以无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分工模式中,甚至可能导致该国因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4)对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生命周期理论使得比较利益、H一O模型从静态发展为动态,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但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各国面临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不同,故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而且再这种动态中创新与模仿者的地位有某种程度的固定。(如美国常常被认为是创新者)
3.简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市场营销的概念,指的是产品要经历投人、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
(1)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基本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理论。第一阶段,美国创新,并对该产品有生产和市场的垄断。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第三阶段,外国模仿者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美国出口大幅度下降。第四阶段,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开始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商品在美国完成周期,而在模仿国开始其周期,该过程像接力棒传递过程一样。

第三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学说
上一章中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实 际上都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一系列假定 前提的修正,它们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确能够部 分地解释里昂惕夫悖论。但是,终不能解释里昂 惕夫之谜所产生的对要素禀赋理论的一般疑问。 国际贸易新要素学说认为,应赋予国际生产要素 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生产要素不 仅仅是比较优势理论中的劳动,也不仅仅是要素 禀赋理论中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技术、人力资 本、研究与开发、信息、管理等都是生产要素。
二、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偏好相似说又称需求相似(重叠)论,是 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 伯伦斯坦· 林德在1961 年出版的《贸易与变化》一书中提出的。 在该书中,林德第一次从需求角度试图对 当代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现 象进行解释。
林德认为,一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水平提高会 使得该国的代表性需求向着某种比较昂贵的商品 移动。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商品 需求偏好也不同。 基于需求偏好相同的要素禀赋理论只能解释初级 产品的贸易,而不能解释工业品的贸易。这是因 为前者的贸易模式主要是由供给要素决定的,而 后者的国际贸易模式是由需求决定的。 国际间工业品贸易的发生,往往是先有国内市场 建立起生产规模和国际竞争能力,尔后再拓展国 外市场。因为厂商总是出于利润动机,首先为他 所熟悉的本国市场生产新产品,当发展到一定程 度,国内市场有限时才开拓国外市场。
1967年,格鲁伯、弗农和梅达发表了一篇 题为《美国工业中的国际贸易研究开发要 素与国际投资》的论文。 他们根据1962年美国19个产业部门的有关 资料,统计分析了研究开发费用、科学家 和工程师人数与出口的关系,得出了与基 辛基本相同的结论,即研究与开发要素和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研究与开发 要素比重大的产品,其国际竞争力也强。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三) H-O 要 素 禀 赋 论
俄林逻辑分析: (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 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 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 (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 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 俄林结论: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 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战后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优 论
要 素 价 格 均 等 化 理 论
里 昂 惕 夫 之 谜
国 际 贸 易 新 要 素 理 论
技 术 差 距 理 论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则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 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 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 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ve Commodity)。在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素(劳动 和资本)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 于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 品,而称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两国的总体情况是劳动力价格与资本的价格趋于相同,这 种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会持续到贸易参加国的各种生产要素价格 完全相等为止。只要国家之间的要素价格还存在差异,国家之间 的商品价格就会存在差异,国际贸易的规模就会进一步扩大,而 贸易规模的扩大将会进一步缩小国家之间的要素价格差异,直至 要素价格均等化完全实现。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是建立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和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 在完 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 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商品价格 的乘积。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 应当是相同的。

国际贸易概论2.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概论2.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家的要素丰裕程度
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 为 KA/LA和KB/LB, 而且有KB/LB > KA/LA,就可以认为 相对于A国而言,B国 是资本丰裕型国家, 相对于B国而言,A国 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 ,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 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 裕而劳动稀缺。
要素丰裕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 贸易商品价格的决定与贸易均衡
国II的提供曲线位于国 内均衡价格PA′之下,国I的 Y PA′
国 P I E
曲线位于PA之上,如果将两 条曲线置于一个坐标轴内, 则两国的提供曲线位于两国 的国内相对商品价格(即均 衡价格)之间。这就是互惠 贸易的范围。
要素价格
成本 土地 4 日元 4 日元 1 澳元 1 澳元 21 日元 14 日元 7 澳元 21 澳元
5.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Y B国
A国 X A国和B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A国是劳动丰裕 的国家,而X是劳动 密集型的商品,A国 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 向度量商品X的横轴 。B国是资本丰裕的 国家,且商品Y是资 本密集型的,B国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 度量商品Y的纵轴。
进口 PPF
S1
P0=0.5
P1=1 大米
0
30
50
大米
0
40
60
1
P*0=1.5
美国 钢铁 CI 50 E
C1
C1
A
A 进口
E 出口 PPF
CIC1 CIC0 S1
40 进口 PPF
P1*=1
CIC0
30
P0=0.5
P1=1 大米
0
30
50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本节案例导入:见教材
案例说明了什么? 自从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对其进 行拓展。其中三个重要的理论拓展分别被称为斯托尔帕-萨 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雷布津斯基定理。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本节案例导入:见教材
案例说明了什么? 自从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对其进 行拓展。其中三个重要的理论拓展分别被称为斯托尔帕-萨 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雷布津斯基定理。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2.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来自商品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异
3.两国国内商品成本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

从上面两表中得出什么结论?

4.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决定各国商品成本比例不同 5.要素供给比例不同是决定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的因素 图为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的简要推理过程


上述两种衡量方法中,相对价格法考虑了要素的供给和需 求,相比来说较为科学

思考: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三、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所有假设见教材中的详解 思考下面的问题:



每一条假设的原因
每一条假设的结果 哪几条是核心假设
四、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推导、
衡量要素丰裕度的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用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的 相对供给数量来衡量。如果TKB / TLB > TKA / TLA,则B国是 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而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另一种方法是以要素的相对价格来定义。如果 B 国资本要 素价格(即利率rB)和劳动要素价格(即工资率wB)之比小于 A国利率rA和工资率wA之比,我们就说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 国家,而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年份 1899 KX 1947
1947/51
1958/62
1972
(Kx/Lx)/(Km/Lm)= (H-O预测: >1) 1.12 0.77 0.94 (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
0.79 (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
1.05 (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
WHY?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 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 的进口产品!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其他实证分析:
学者 威特尼(Whitney,1968) 里昂惕夫 (Leontief,1954) 里昂惕夫 (Leontief,1956)
鲍德温 (Baldwin,1971) 斯特南德和马斯克斯 (Sternand & Maskus,1981)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
✓ H-O理论假设:同种产品生产技术相同,要素密集型 也相同
✓ 实际:各国要素价格不同,同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型也 有差异里昂惕夫以美国生产产品时的资本劳动投入比 来计算出口、进口中的资本劳动投入比
✓ 美国的出口、美国的进口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意大利 61.0 63.9 86.0
加拿大 62.4 71.6 92.8
西班牙 41.2 67.4 86.7
平均 56.8 65.3 85.5
印度 巴西 墨西哥 土耳其 泰国 韩国 阿根廷 新加坡 平均
22.3 37.0 88.0 19.1 45.5 78.8 29.7 54.6 97.3 16.5 36.3 82.2 5.2 30.2 94.8 19.4 42.2 73.3 22.1 36.4 48.7 44.2 71.8 96.8 22.3 44.3 82.5
日美厂商在美国轿车市场上的较量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第三章 新贸易理论
一、新贸易理论出现的背景 二、新要素贸易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产业内贸易理论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六、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一节 新贸易理论出现的背景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 里昂惕夫对H-O理论进行验证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钢铁行业:
中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前苏联、日本 (1953-20世纪90年代)
美国、德国 (二次工业革命-1950年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3)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
H-O理论的假设:生产要素同质,即生产率相同 实际:各国要素不同,例如技能的差异可将劳动分为
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不同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 不同,很多情况下不可替代。 美国出口行业的人力资本高于进口竞争行业 不能简单的用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劳动时间来计算进 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率。 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人力资本投入量大。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2)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
✓ H-O理论的假设:自由贸易 ✓ 实际:美国会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行较高程度的保
护,尤其对包含非熟练劳动力的产品的进口限制最 多。其他国家也会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实行保护。 ✓ 美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自由贸易条件下少。 ✓ 美国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自由贸易条件下少。
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 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 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贸易实践出现许多新趋向
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世界市场上主要
出口国的领先或主导位置在不断变化。
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各工业国家与其它工业国家贸易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出口到工业国家的 从工业国家进口的
比例
比例
美国
0.56
0.51
英国
0.81
0.76
加拿大
0.95
0.82
日本
0.51
0.39
德国
0.75
0.72
意大利
0.73
0.69
全部工业国家
0.70
0.70
资料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日、美、韩 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
80%
日本
70%
美国 韩国
60%
50%
40%
30%
20%
10%
0% 1970 198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4)自然资源
美国大量进口矿产资源(资本劳动比较高) 美国出口农产品(资本劳动比较低)
在生产过程投入的生产要素并不仅局限于劳动和资本 美国最充裕的要素不是资本,而是耕地和熟练劳动力
(人力资本)。
里昂惕夫的贡献
里昂惕夫之迷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 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 速发展。
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表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
工业化国家 1970 1987 1999 发展中国家 1970 1987 1999
美国 55.1 61.0 81.1
日本
32.8 28.0 62.3
德国 59.7 66.4 85.4
法国 78.1 83.8 97.7
英国 64.3 80.0 91.9
20世纪50年代初,用美国KX 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的资 本存量与工人人数数据来检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理论分析的结果
美国资本充裕,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因此
(Kx/Lx)/(Km/Lm)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实证分析的结果
(Kx/Lx)/(KKXm/Lm)= 0.7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