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复习要点
新闻(深度报道)采访复习资料汇总

新闻(深度报道)采访复习资料汇总
1、深度报道:对新闻事实、新闻现象进行的集中而专门的报道,是新闻媒体在相对集中的
时间和板块中,运用广视觉、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思想视域与报道方式对新闻事实、新闻现象进行的专门话题报道或问题研究。
2、衡量深度报道的标准不是文体而是内容。
3、何为选题:“选题”:选择题材。
新闻选题:选择新闻采访、写作的“题目”。
新闻选题
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的概念。
把有新闻价值的事物纳入报道计划才能够形成新闻选题。
4、何为深度报道的选题:深度报道的选题:从事深度报道的采编人员对拟反映的客观世界
的领域、范围与重点的具体选择。
——欧阳明《深度报道采访概论》。
5、深度报道选题的原则:选题策划的核心原则:紧紧围绕读者需求展开报道思路。
寻求事
实——主体——客观间的平衡点与共同点。
选择题目——提炼主体——撰写提纲——组织素材——写作。
6、深度报道的报道形式:单篇报道,连续式,系列式,追踪式,集中式。
7、三种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叙事者存在于故事之中;作者叙事视角:叙事者外
在于整个故事;人称叙事视角:叙事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
8、叙事时间包括两部分:叙事时间、故事时间。
9、叙事顺序:顺序、倒叙、预叙、平叙。
第十六讲 深度报道

第二节
预测性新闻的写作
一、预测性新闻的含义 预测性新闻是以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发展的客 观规律,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从而作出科学预见、预报和预测,给读者更多、 更新信息的新闻。预测性新闻报道的不是“新近 发生的事实”,而是“不久将发生的事实”。它 在已发生的事实基础上,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 律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满足读者的求知欲 望。
第十六讲 深度报道
许宏伟
第一节 深度报道概述
一、深度报道的含义 深度报道是意在揭示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 因果关系,反映事实产生的原因、环境及 其发展过程,挖掘其意义、预测其发展趋 势的一种报道形式或方式。
二、深度报道的特点
(一)深刻性 1.在方法上,体现出科学性 (1)科学的态度。 (2)科学的采写方法。 2.在文本上,体现出拓展性 (1)要将新闻事实由表层拓展向深层,要 求记者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 (2)要将新闻事实从事件本身拓展向认知, 则要求记者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3)要从事件本身拓展向事件之间的联系、 事件与人的联系。 3.在效果上,体现出启思性
三、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点
1.根据题材量体裁衣 2.深入调查,占有大量背景材料 3.坚持“以事实说话”
一、调查性新闻的含义 调查性新闻在西方新闻报道中是一种专门揭露性 的报道,有时又称揭丑性报道。 在西方新闻界,影响最大的调查性新闻是《华盛 顿邮报》两名年轻记者写的《总统那伙人》。他 们从1972年6月18日开始,历时22个月,终于向 全世界披露了美国政府的一大丑闻——水门事件。 一时间,全世界为之轰动,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 于1974年8月9日宣布辞职。从此,调查性报道 在西方新闻界名声大振。
二、调查性新闻的特点
深入报道 提纲

深度报道复习纲要简答题:(六选二,15’*2=30’)一、调查性报道哪三个要件?(1)调查性报道的题材由两个要素构成,即被掩盖和损害公众利益;(2)调查性报道的采写过程需具备独立性和原创性;(3)调查性报道比一般新闻报道更加费时、费力、花钱,调查记者有时要面临巨大风险。
二、调查性报道采访的特点1.采访相对独立2.采访更加科学3.采访投入较大4.采访更加复杂三、解释性报道的特征1.具有浓厚的思辨性,着重解释“为什么”和“怎么样”2.用新闻背景来解释新闻,背景资料作用举足轻重3.强调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解释新闻主题4.篇幅较长,写作上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四、解释性报道形成的原因1.社会变化对媒体提出的要求2.报纸与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的激烈竞争3.新闻从业人员的成长4.认识论的发展5.“社会责任论”的影响五、特稿的解释、广义及狭义国外:特稿一词来自英语“feature”,国内也有人译为“特写”。
1979年,《巴尔的摩太阳晚报》记者乔恩·富兰克林发表了一篇读起来像短篇小说的医学报道《凯利太太的妖怪》,意外地得到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的赏识,被评为首届特稿奖获奖作品。
(→特稿是一个具有历史内涵的概念,在美国新闻事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特稿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在美国新闻事业的早期阶段,特稿的概念较为狭小,它主要是指一种具有人情味的报道,多以小故事的形式出现,旨在给读者以精神享受。
随着美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特稿作为一种文体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国内:“特稿,即特写”,“西方的特写与中国的特写有所不同。
在西方,特写更多地是指一种趣味性报道,旨在给读者以‘精神享受’。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西方报纸的特写指除了消息、广告、社论之外的所有文章,其内涵比之中国的特写更博杂得多。
”《新闻学大辞典》在美国新闻界,狭义的解释认为特稿视一种以人情味为基础的新闻报道,将特稿(feature)等同于新闻特稿(news feature)。
深度报道 复习要点

一、深度报道的定义(三大派别)文体说1、深度报道是一种以深见长的新闻体裁,在我国,深度报道也称为全息报道、全方位报道、解释新闻、大特写、社会纪实。
2、深度报道就是解释性报道。
形式说3、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4、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形式,通过系统提供背景资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后果、趋向等,就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生活现象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矛盾、揭示本质,从而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方式说5、通过系统的科学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开新闻内涵的报道方式。
6、深度报道是一种结构化的操作方式,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上。
二、深度报道的特征1、重要性2、深刻性3、完整性4、科学性5、知识性三、人物通讯报道对象有哪些类型1、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物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可统称为受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
主要包括全国性的典型人物以及配合一个时期宣传主题的典型人物。
2、新闻人物所说的“新闻人物”,不是从宣传角度树立起来的人物,而是指在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
他们因“事”而“显著”,他们和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主要包括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以及精英人物。
3、平民化人物:凡人奇事+“冰点”人物凡人奇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平凡的劳动者,他们不属于哪级树立的典型,亦无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们的一事、一语、一情、一思,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我们报道的主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的精神。
这类人物通讯也可算是新闻小故事,常常有小巧、新奇、隽永的特点,人因事而显,人与事相连,一般篇幅不太长,有时说不清是写人还是写事。
4、“冰点”人物与奇人凡事不同,这类人物似乎没有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
记者需要具备哪些技巧来进行深度报道

记者需要具备哪些技巧来进行深度报道作为一个记者,要进行深度报道,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技巧和能力。
深度报道是一种追求真相、挖掘问题背后根源的新闻形式,它要求记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信息渠道、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记者需要具备的技巧。
1. 全面了解报道对象深度报道的第一步是全面了解报道对象。
记者需要对所报道的领域、行业或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包括相关的背景知识、专业术语和相关法律法规。
只有对报道对象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深入挖掘报道的内涵。
2. 深入调查和采访深度报道需要记者进行深入的调查和采访。
调查是深度报道的基础,记者需要通过调查搜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找出问题的根源。
采访是深度报道的关键,记者需要与各方面的人士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话,获取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善于引导对话,挖掘被采访者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感受。
3. 分析和解读深度报道需要记者具备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记者需要对搜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记者需要将复杂的问题进行解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传递信息。
在解读过程中,记者需要客观中立,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事实。
4. 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深度报道需要记者具备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记者需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判断。
在报道中,记者需要勇于质疑权威,坚持真实和公正,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5. 写作和表达能力深度报道需要记者具备良好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记者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和深入的思考传递给读者。
同时,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编辑能力,对报道进行逻辑清晰的组织和结构化的呈现。
总之,记者进行深度报道需要具备全面了解报道对象、深入调查和采访、分析和解读、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写作和表达等一系列技巧。
只有具备这些技巧,记者才能进行深度报道,为读者呈现更加全面、客观和深入的新闻信息。
新闻写作(第七讲深度报道)

主要内容:解释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预测性报道 连续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 一、解释性报道的产生 含义:主要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它通过背景材料的大量运用,解释新闻事件的来 龙去脉并揭示其实质、意义。 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解释性报道的功能 1.信息整合功能 整合元素: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周围环境、先前 发生的事件、动机的形成 2.详尽的功能 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出 它对明天的含义 3.说服的功能
2、可以使报道深化 3、影响大 4、能使受众处于悬念中,增强报道的吸引力 5、能培养记者 三、连续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1.连续性 2.要提供最新变动情况 3.要注意结构安排 4.防止控制失调
连续报道 一、连续报道的含义 连续报道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连续不断地报道某一 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受众关注的问题的深度 报道形式。 注意:系列报道是知道了结果,但先前的报道并 不充分。连续报道不知道事物发展的结果,只 是根据新闻事实所出现的某些征兆判断出其价 值,值得去追踪,去报道,使受众对事物的来 龙去脉有个完整的了解。 二、连续报道的特点 1、可以使受众一步步看清事实的真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1.将“为什么”作为高潮和重点,挖掘新闻背后的新 闻。 如《还原赵作海冤案制造过程:妻子曾遭一个月逼供》 2.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点明事物的意义、特征 3.运用背景材料进行预测和展望 4.从比较对照中揭示本质
作品:《还原赵作海冤案制造过程:妻子曾遭一
个月逼供》
调查性报道
二、调查性报道的产生 起源于美国,特别是1972 年美国‘‘水门事件” 之后。 日本《田中角荣研究》 我国,1980年《工人日报》 发表了“渤海二号”沉 船事件。1994年CCTV推 出《焦点访谈》
深度报道复习

1、深度报道的定义、选题思路、写作特点定义:深度报道是对某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所进行的集中而专门的报道。
具体地讲,指的是新闻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板块中,努力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思想视域与报道方式对某新闻事件、新闻现象所进行的专门话题报道或问题研究报道。
深度报道的特点一、内容的深刻性表现为话题集中,材料系统,信息准确,资讯丰富,认识全面,思想独到,发人所未发。
二、思考的科学性进行深度报道要多视角、多层次地立体、整体地思考问题。
三、表现方式的丰富性1、文体以通讯为主,兼有多样,佐之以特写、专访、消息、评论乃至于图片。
2、报道方式既可以单篇,也可以根据需要单元化,采用连续报道、追踪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
四、目标的主流化即讲求公共利益,着力发挥影响主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选题思路(一)报道的选题要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判断选题的社会价值时,报道者要善于打破常规,可以政治新闻题材经济化、文化化,经济新闻题材政治化、文化化,社会新闻题材法律化、经济化、政治化。
(二)抓独家新闻选题纸质媒体记者在抓独家新闻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1、善于见微知著2、网络论坛里刨素材3、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重大新闻(三)抓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原则之一是“空前绝后”,意思是新闻报道要抢先。
不过如果你抢不到这个第一时间,不妨追求其他同行不能再跟进的“绝后”报道。
(四)抓反应选题通过阅读其他新闻媒体的消息中或者从远初新闻事件中,选择深度报道的选题,对选题进行二度开发。
可减少对新闻资源的浪费,又能以深度胜出。
(五)关注民生民生新闻关注的是民生、民情和民意。
(六)平凡人的不平凡事在选材上,要着重选择那些情节曲折、故事生动、情感真挚、内容健康、开掘余地大的事实,以适合于有足够的探索空间。
2、解释性报道定义:解释性报道,又叫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
是一种充分运用背景材料来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实质意义或预测新闻事实发展趋势的分析性的报道。
深度报道笔记

深度报道笔记
深度报道是一种深入挖掘和分析特定主题或事件的文章,通常具
有独立的篇章或多篇文章,涵盖了广泛的信息和观点,并深入探究了
相关的问题和背景。
深度报道通常被视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但与
一般新闻报道相比,它更深入地探讨了主题,提供了更多的细节和信息,并强调了与主题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
深度报道的正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介绍:介绍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让读者了解主题的背景
和相关问题。
2. 采访和数据分析:通过采访相关人物和机构,获取有关主题的
深入信息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3. 观点和评论:深入探讨主题,评论相关事件和人物,并提供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
4. 结论和建议:总结主题的主要信息,提供对主题的建议和展望。
在深度报道的拓展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历史回顾:回顾与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提供相关的
信息和观点。
2. 地区和国家的相关信息: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地区和国家的相
关信息和观点,以帮助读者了解主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3. 新闻事件和事件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关新闻事件和事件的后
续发展的相关信息和观点,以帮助读者了解事件的影响和后果。
4. 文化和社会因素: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文化和社会因素,以帮助
读者了解主题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影响。
深度报道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新闻报道形式,可以提供深入的分析和信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主题或事件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主题,深度报道可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资源,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和见解。
深度报道采访提纲

深度报道采访提纲
提纲:
一、引言
-引入主题,说明采访目的和重要性
二、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深度报道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深度报道在新闻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深度报道的流程和步骤
-阐述深度报道的具体流程,包括选题、调研、采访、撰写等步骤
-探讨深度报道与普通新闻报道的区别和难点
四、深度报道的重点和策略
-分析深度报道中的重点问题和策略,如事件的独特性、人物的故事性、背景的深入解读等
-举例说明具体的深度报道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
五、采访实践: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具体的深度报道案例进行分析,包括选题动机、采访过程、撰写经验等
-探讨在深度报道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六、深度报道的社会影响
-讨论深度报道对社会的影响,如启发公众思考、推动社会进步等-分析深度报道在传媒行业内的价值和作用
七、结论
-总结深度报道的重要性和价值
-提出对深度报道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列举相关的书籍、论文或新闻报道,提供读者进一步了解深度报道的参考资料
九、附录
-附上深度报道中所使用的主要采访资料的完整引用
注意: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提纲的顺序和内容
-此提纲仅为参考。
写作下第三讲深度报道讲义

第三讲第三节深度报道一、解说与源流(一)界说深度报道是一种新闻报道活动,它以深刻和全面为报道理念,运用解释、分析、评论等报道万式来认识、反映新闻事实的潜层信息,灵活运用各种闻表现方式,来阐明新闻事实因果关系十测新闻事实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文体。
申度报道有力地拓展和延伸了新闻事实的领域,成为新闻写作中最具现代息的“后起之秀”。
它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描写现在,又追溯以往,还可以预来;既可以探索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又可以报道普通人物的平凡之举。
它揭示深层次的新闻信息、全方位的理性透视,增强了报道的导向性、典型性、动性、知识性。
(二)深度报道的源流其雏形发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解释性新闻。
20世纪40年代,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相继诞生,并以其迅速快捷、形象直观的优势直接威胁挑战了印刷媒介。
“西方记者认为,为了对抗电子媒介的竞争才畏纸只有充实版面内容,开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才有可能战胜电子媒体传播。
音高普里(Neale Gopple)出版了《深度报道》一书,“深度报道”的名称便固定下来。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李普曼,他的专栏文章不仅告诉人们“已经发生了么事情”,还告诉人们“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因而人们说他“教会了一代美国人如何思考”。
在我国,深度报道早已有之。
辛亥革命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纷繁复,在新闻报道中就有了夹叙夹议的新闻分析和对同一类重大事件的综合报道。
后来,又陆续出现了解释性新闻、事件性通讯、新闻分析、新闻综述、特稿等,这些都是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
1987年我国第八最好新闻奖饰一次设立了深度报道奖以来,随着新闻改革的兴起,深度报道不断产生《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大量进行新闻报道。
二、深度报道的类型与特征(一)类别1。
按形式分类(1)单篇型报道:800—2000字左右。
提出问题型:只提问题,不解答,2010年4月21日《中国少年报》刊登的《操场何时不飞沙》。
综合概括类:对某一方面或某一主题之下的众多事实力加以归纳综合。
深度报道重点

深度报道复习资料论述题(6选4)1 深度报道的理念。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
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
要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
《新闻学大词典》定义:“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宣传舆论学大词典》定义:“通过系统的科学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开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
”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是一种报道追求深刻性的理念,思想方法和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旨趣。
一篇深度报道包含的主要内容:事件,新闻背景,新闻前景,新闻过程,新闻分析,主观感性,新闻预测,图片说明,对策建议等。
深度报道从调查走向研究,从知性走向理性,记者通过调查研究社会问题,从调查型记者走向研究型记者。
另外,还存在着关于深度报道的其他提法。
对于深度报道,英、美叫“大标题后报道”,法国称“大报道”,我国又名之为专题新闻、专题报道、深度新闻。
2 深度报道的题材。
(1)选择题材。
许多深度报道取材于非事件性新闻。
它以意识世界为自己的重要报道对象,可以是突发性事件,也可以是一些突发性新闻。
深度报道优先选择具有显著的新闻价值,受众普遍关心的、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的题材做为自己的采写对象。
(2)题材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报道是否成功。
关注热点(具有时效性、多数性、关键性)、文点、难点题材。
3深度报道的采访技巧。
(1)采访前,以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新闻思维模式准备问题。
前期工作中主要体现在精密的策划与扎实的资料收集。
A以记者的新闻敏感,迅速判断新闻价值,搜集相关资料,确定报道方向。
通过不同的方式收集、分析有关背景材料。
深度报道原理 笔记

第八章深度报道的写作(中)1、强调新闻穿鼻的内容和风格的总体旨趣2、包括问题写作意义上的单独成篇的独立报道;编辑意义上的主题相同或相近的一组报道的组合第一节连续报道的写作特征:1、对前篇报道给予有力的补充2、内在的一致性一致的的写作风格留有空间并加以某种提示照应前篇3、在结论上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能把话说满4、相对的独立重视整体联系有独立性说清楚一个问题结构完整第二节系列报道的写作系列报道与连续报道的区别:进行系列报道的记者已经对事件的整个过程了然于心了,并有足够的时间来谋篇布局。
系列报道能更好的体现出整体的一致性和个体发独立性。
形式上相似,内容上分工不同。
1、首篇。
首篇有一个总起的作用,一般遵循总—分的结构。
有时也可以简略的一笔带过,适用于尽人皆知的事情不需要过多阐述。
2、分列性。
内在的联系:并列、承接、递进等。
但是每篇都必须是独立的深度报道(内容和结构上的完整)。
3、同题性。
个体要有所侧重,但是都为了一个主题服务。
系列报道的灵魂是它的主题同一化。
主题可以决定质量。
主题的引领很重要。
4、形似性。
内容均衡,形式、版式、和行文风格基本一致。
以便于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节整合报道的写作包括1、将独立的文章组合成一个版面或一个栏目2、将一些片段组合成一篇文章(更能体香整合报道写作的特点)(侧重点)①归纳式整合报道②蒙太奇式整合报道需要有的特征和写作规律:1、属于同一类话题、有一定的相近性。
体裁可以截然不同,而且报道的主题、观点和语言风格也可以有所不同。
2、内容要尽可能丰富和全面,以便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每一段摘录的文字应各不相同,大忌就是信息的相互重叠。
Ⅰ、归纳式整合报道。
不同的片段属于同一话题、有一定的相近性,但每一素材的内涵却可以有所不同,报道的主题、观点和语言风格也可以有所差异,但它们之间的整合却想受众沾湿了可贵的新闻的深度旨趣。
Ⅱ、蒙太奇式整合报道报道要有一条主线和一条副线,但主线和副线的每一段文字都有一种相对独立性。
深度报道讲义要点20150105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和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
深度报道的特征:内容的深刻性、方法的科学性、题材的重大性 报道方式的多样性:解释、调查、预测、连续、系列、组合、跨媒体融合 深度报道的功能:全方位的认知功能、社会干预功能、舆论监督、社会预警、媒介提升功能深度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增强竞争力、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
在下一轮的发展中,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作为网络新闻的一种深度加工方式,必将成为网络媒体能否取胜的关键砝码。
网络深度报道可以综合使用文字、声音、动画、图像来展示新闻事件,兼具报纸、广播、电视各自的优长。
在遵循合理性原则的前提下,制作图、文、声、像俱全的多媒体报道可以突破传统媒体仅凭文字或声音或电视图像来组织深度报道的单一手法。
与其他新闻报道一样,深度报道的基础是采访。
但深度报道的采访比一般报道的采访更为复杂、更为主动、更为深入、也更为全面。
特点:一种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多种类的全面而系统的采访。
这种采访形式是对事务性、程序性、礼仪性采访形式的否定,不再把重心放在事件的结果上,而是关注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按照事物内在本质及其规律实行全程式的采访。
一种系统性、立体性、开放性思维方式的主动而深入的采访。
这种采访可以避免那种单向度、单思维、单因果关系和封闭式思维方式的束缚,不再随波逐流,被动应付,而是利用一切机会深入现场,系统调研,获得全方位、全景式的情况。
选题的意义:事件的重要性、复杂性、曲折性、冲突性是决定新闻深度的关键、正确的选题,不仅关系到新闻传播的影响力,还关系到媒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选题的主要领域: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动向、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社会运行的重大缺陷及弊端、重大突发事件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背景资料的收集 定义:背景资料是指与新闻事实有关的历史和环境因素以及知识性背景。
背景材料是深度报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分析原因、解释意义还是揭露真相,都需要从背景材料与事实材料的比对中得出。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复习重点归纳

一、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要求1.以思想和见识统摄整档节目:深度报道的核心是新闻五个W中的WHY和HOW。
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是深度报道最突出的特色。
2.科学的调遣各种背景材料3.充分把握客观解释的魅力,慎用主观议论4.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发挥逻辑论证的威力二、导语定义:导语又称“撮要”,是消息这一新闻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
导语出现在一条新闻的开头部分,一般阐明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发表紧紧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
导语的功能:(1)以最简要的手法勾勒出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轮廓,使观众通过导语就可以对整个新闻事实有大致的了解。
(2)唤起观众的注意,激发观众继续收看新闻背景和主体。
(3)为整条新闻定下报道基调。
导语制作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条新闻的风格和发展。
三、广播新闻的优劣势:优势:1.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是“先声夺人”,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件。
广播的这一优势是和电视分享的,但比报纸要强。
报纸有出版周期,就算用电子出版系统出“号外”,也快不过广播的速度。
2.广播新闻的另一大优势是“真实感人”。
声音符号的传真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准确性;而声音符号的情感性,又强化了新闻的感染力。
声音比文字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因为声音中有情。
听众面广,是广播新闻的又一优势。
劣势:1.清晰度低,是广播新闻的一大劣势。
原因在于,广播的传播结构是线性一元的,它用声音这唯一的元素把新闻事实纳入时间的一维线性结构之中。
报纸新闻是在二维平面上的文字,阅读顺序由读者决定。
2.听众的伴随行为也会干扰新闻信息传播的清晰度。
收听的方便性是广播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
方便就不免随意。
3.广播新闻还有一个劣势,就是容量有限。
口播新闻每分钟最多200字,30分钟的新闻节目也只有6000多字,只抵得上对开报纸的半个版。
根据测试,同样30分钟内,看报纸比听新闻广播获得的信息更多。
四、广播消息1.广播消息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定义:广播消息,也就是狭义上的广播新闻。
深度报道——精选推荐

深度报道第三节深度报道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要求:1、学习深度报道的基础知识2、掌握深度报道的基本⽂体规范和写作规范教学重点:深度报道的特征及其写作要求教学难点:深度报道新闻价值的挖掘教学⽅式、⼿段:讲授、谈论教学媒介:教学内容:⼀、深度报道的界说与源流(⼀)深度报道的界说深度报道,严格来讲,它不是⼀种⽂体,⽽是⼀种“类⽂体”,⼀种新闻采访报道⽅式。
深度报道是⼀种系统⽽深⼊地反映重⼤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式,它强调的是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揭⽰实质,追踪和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
美国专栏作家Roscoe Drummond 从操作⾓度理解深度报道为“以今⽇之事态,核对昨⽇之背景,揭⽰明⽇之意义。
”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和预测性报道是深度报道外延的范畴。
新闻报道是有层次的。
美国哥伦⽐亚⼤学教授门彻尔提出了如下三层报道的概念:第⼀层报道——即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
第⼆层报道——即发掘表⾯现象背后的实质的调查性报道。
第三层报道——即在事实性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做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
(转引⾃周⽴⽅:《新闻写作研究》,187页,新华出版社,1994)很显然,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的第⼆层和第三层报道,即发掘表⾯现象后的实质的调查性报道和在事实性的调查性报道基础上所做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
⼀般的报道,常常报道事实的⽚段和概貌,常常报道⼀个侧⾯,报道事实长链中的⼀环,⼀事⼀报,简洁明快。
深度报道,以“深度”见长,除了报道基本的新闻事实,侧重揭⽰“新闻背后的新闻”,在“是什么”⽅⾯进⾏深度观照与发现,以及在“为什么”⽅⾯进⾏深度开掘和思考,要揭⽰和说明事件新闻事实产⽣的原因、过程、现状、结果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深度报道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报道对象是重⼤新闻事件,同时它想⼈们展⽰的也不再是单纯的“新闻六要素”,⽽是扩展为12个要素,即新闻事件、新闻背景、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析、前景、时效、时态及建设性意见。
新闻基础知识讲座(四)深度报道

新闻基础知识讲座(四)深度报道一、深度报道的涵义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在我国,大致崛起于1987年以后,1987年被称为“深度报道年”。
到现在,深度报道发展更趋繁荣和成熟,广泛渗入到广播、电视等媒体中,不再为报纸所独有。
不过,必要指出的是,目前一般认为,深度报道并非一种新闻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的方式。
二、深度报道的特征(一)重要性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多为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要求满足实际工作和广大受众的需求。
(二)完整性其完整性表现在大时间、大空间、宏观的、微观的、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既回顾过去,又剖析现在,也预测未来。
(三)深刻性它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有思辨、也有预测,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事物(事件)深层的、发人深思的内涵与本质。
(四) 综合性前已述及深度报道并非一种独立的体裁,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各种体裁均可作深度报道,多种体裁的融合则更适于作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综合性往往表现为体裁的综合、手法的综合、内容的综合等。
(五)知识性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涉及古今中外各类学科知识,以满足受众需求。
三、深度报道的类型一般分集合型与单一型(或多篇类与单篇类)两大类型。
集合型与单一型又可细分为不同形式。
(一)单一型此类又可分为综合概括、分析解释、提出问题、典型传播、热点透视、对比揭示等多种类型。
提出问题类。
只提出问题,这种问题一般是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但又为大众所忽略的问题。
文中虽不对问题进行解答,但能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综合概括类。
对某一方面或某一主题之下的众多事实,加以归纳综合。
分析解释类。
对某些较复杂的新闻事实,或新出现的、人们普遍关注而又迷惑不解的事实进行分析、解释,揭示其实质、意义,预测其发展趋向等。
第六章++深度报道的结构

“伤患们索赔很困难,自身处于弱势,另外 也很难在技术上把受伤原因解释清楚,缺乏证 据。”在程松峰印象中,“只有无锡一位伤者索 赔成功。” 同样,郑欣媛夫妇也从没有直接上门找瑜伽 馆方面理论此事。“我找过律师,但分析下来, 律师认为如果打官司,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法院调 解,对方可能只赔个两三万元,打官司成本也差 不多这个钱了。说到底,我们手上没有能直接证 明瑜伽致伤的证据。”季平郁闷地说。
“事实上,我感觉有些难受。”时隔半年,郑欣媛回忆说, “我那时就打算以后尽量不上他的课了。”一年多以后的今 天,由于腰椎间盘脱出,36岁的郑欣媛已经远离瑜伽,更严 重的是,4颗合金钉不得不固定在她的腰椎的第4、5节上, 脊柱旁的金属附件已经取代了这两节关节间的运动功能。现 在,她再也不能像当初在瑜伽馆里那样弯腰了。 郑欣媛只是中国众多瑜伽练习者中的一个。将她席卷而 入的,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全世界兴起的瑜伽热。根据 2008年4月《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在全球,练习瑜伽的人 群正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美国瑜伽练习者每年大约新增 70万人,而在中国,80%以上的健身馆都开设有瑜伽项目。 然而,在这个统计数据背后,只有10%的中国瑜伽练习者, 知道练习瑜伽不当越来越多因错误练 习瑜伽而半途而废的人,有的还因为练习瑜伽受伤而被送进 急诊室。前来治疗的受伤者,有学员,更有教练。
(2)必须在诸多矛盾中抓取主要矛盾为报 道的冲突内核 武汉市的工作矛盾:《有胆识的决定》 条件与结果的冲突: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与 该市交通不畅的冲突; 现实与观念的冲突:武汉市的落后现实与一 些人甘于现状的冲突; 现实与意志的冲突:落后现实与市领导意欲 先进的愿望的冲突; 观念与观念的冲突:想敞开大门建设武汉与 一些干部怕敞开大门让肥水外流忧虑的冲突 (3)必须实事求是,不许人为制造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报道复习要点
新闻091 徐汉丹2011-12-2
名词解释
1、深度报道:通过系统的科学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开新闻内涵的报道方式。
2、人物通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目的的通讯。
3、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新、全、深)
4、消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报道新闻的体裁。
(短、平、快)
5、言论:针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直接阐述作者观点,从而反映引导舆论的新闻体裁。
6、典型人物的报道:是指对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的新闻报道,这是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
7、“非新闻化”现象:是指在典型报道中,新闻媒体记者采访违背新闻规律与原则,不按新闻规律写作与报道的现象。
8、事件通讯:是详细报道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的通讯。
它主要记述和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相对完整的过程,显示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社会意义。
9、信源:即信息来源,就是新闻信息从哪里来的。
10、连续报道:对于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的报道。
11、系列报道:在一个大主题的统率下,选择组织多个相互独立而性质意义上又相互关联的人或事进行的分篇持续报道。
12、组合报道:对某一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报道。
简答题
1、新闻报道的三个层面是什么?
答:⑴表面事实、基本事实,直截了当的报道表面事实和基本事实
⑵实质,调查性报道,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
⑶解释分析指导,在事实和调查性报道基础上所做的解释性报道和分析性报道
2、系列报道的采写特点,拟订一份采写策划。
答:①罗列采访对象
②设定版面位置
③文体长短的限制,了解稿件应放置的版面,所占的播出时段以及时长
④首次刊发的时间、间隔时间
⑤整体包装,包括片头、栏目LOGO等
3、深度报道的特征
答:①深度报道的定义:深度报道是通过系统的科学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开新闻内涵的报道方式。
②深度报道的特点:完整性、报道对象的重要性、深刻性、知识性(读者看完后有新的
认知)、科学性(采写者要全面多角度科学地看问题)。
4、简要阐述消息、通讯、言论(评论)三者之间的特点
答:①定义
a、消息: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报道新闻的体裁。
b、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c、言论:针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直接阐述作者观点,从而反映引导舆论的新闻体裁。
②三者各自的特点
a、消息:短、平、快
b、通讯:新(新闻价值)、全(全面详细)、深(深入),形象生动,详细描写性手法表现
新闻事实,文体较自由,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和个人风格。
c、言论:主观性、时新性、评论
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它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方式。
消息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讲究用事实说话。
篇幅短小,实效性强,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除简讯外,大多有“本报讯”或“电头”、“本台消息”,正文一般由导语、主体、结尾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组成。
通讯是一种以记事为主,比消息容量大、记叙也更为具体、详尽的新闻体裁。
这种体裁兼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可以多侧面、多层次、生动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具体深入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经验,是各种新闻媒介常用的体裁。
采写通讯,不仅要求事实真实、准确,讲究时效,而且要求题材具有典型意义;不仅用事实说话,而且用形象说话,较为细致、具体、形象地再现人物活动、事物变化和现场情景。
言论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典型报道、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直接阐述编辑部或作者的意见和态度,从而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并影响读者、听众、观众的思想和行动。
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新闻言论主要是发议论、讲道理。
在表现手法和写作特点上,新闻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体现编辑部或记者的思想倾向,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言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问题和事实的分析论证,直接表明编辑部和记者的思想观点,它的主要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
消息、通讯的意见倾向是间接无形的,而言论的意见倾向是直接有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