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叙事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我是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我喜欢用叙事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干巴巴的,而通过叙事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有一次,我给四年级的学生们上了一堂关于太阳系的课。
我开始了一个有趣的叙事: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
“同学们,我们来想象一颗小小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春天的时候落地了,经过了阳光、水分和空气的滋养,渐渐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这棵树有很多绿色的叶子,太阳光照射在叶子上,通过光合作用,树叶中的绿色色素吸收了太阳的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也是一样的原理。
我们的地球就像是一颗大树,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通过光合作用,绿色的植物吸收了太阳的能量,释放出氧气,给我们提供了呼吸的空气。
”“同学们,太阳光的作用不仅仅是照亮我们的地球,还可以提供能量。
我们的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恒星,它不仅仅是一个球体,而是有很多很多的气体和火焰组成的。
”“恒星是什么呢?小明你知道吗?”我问道。
小明站起来回答:“老师,恒星就是一个像太阳一样发光和产生能量的天体。
”“很好,小明!恒星是太阳的另一个名称,它由氢气和氦气组成。
在太空中,有很多的恒星,它们在夜晚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同学们,太阳不仅仅是我们地球上的能量来源,还是我们太阳系的中心。
我们的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其中地球就是我们所在的星球。
”“同学们,我们的太阳系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回到宇宙的起源。
据科学家的研究,宇宙的起点是一个巨大的气体云,它包含了很多的星云和尘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气体云开始自转并且收缩,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转的平板。
在这个旋转的平板中,形成了我们的太阳和太阳系中的行星。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太阳之所以能够持续地发光和产生能量,是因为它的内部核心中进行着核聚变。
核聚变是指氢气融合成氦气的过程,这个过程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同学们,太阳系中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的地球就是其中一颗行星。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5篇)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5篇)文章一: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研究,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育还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
文章二: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小学科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观察自然现象、进行团队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文章三:小学科学教育与实践结合小学科学教育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实地考察、科学实验和模拟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文章四:小学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小学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惯,培养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达到这些目标,可以为孩子们的未来研究和成就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章五: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有趣实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些实验可以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力学原理等内容。
通过亲自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亲眼目睹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上是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的5篇叙事,从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方式,以及培养目标和有趣实验,涉及到了小学科学教育的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
科学教育叙事范文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1.1 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性•探索自然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1.2 培养科学精神的意义•团队合作与沟通•批判性思维•科学伦理和价值观2. 科学教育的目标2.1 培养科学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知识2.2 培养科学方法•观察与实验•问题分析与解决•数据分析和统计2.3 培养创新思维•创造性思考•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跨学科思维3. 科学教育方法3.1 实践性教学1.野外实地考察2.实验和操作训练3.科学探究活动3.2 问题导向的学习1.引发学生好奇心2.提出挑战性问题3.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3.3 跨学科融合1.科学与艺术的结合2.科学与文学、历史的联系3.科学与社会问题的关联4. 科学教育案例4.1 科学实验课堂1.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优势2.案例1:化学实验中的反应速率探究3.案例2:物理实验中的牛顿定律验证4.2 野外考察活动1.活动设计和准备工作2.案例1:生物多样性调查3.案例2:地质景观解析4.3 跨学科融合项目1.案例1: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制作光学仪器的艺术品2.案例2:科学与社会问题的关联——环境保护项目5. 科学教育评价与展望5.1 评价方式的改革•考试评价的局限性•综合评价的重要性5.2 科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新技术手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领科学发展的方向结论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践性教学、问题导向的学习和跨学科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的案例和评价方式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未来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科学教育叙事(通用9篇)
科学教育叙事(通用9篇)科学教育叙事篇1学教学反思的十个“着力点”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但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狭隘经验,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理论视野,使教学成为开始时承袭他人、后来重复自己的一种机械运动。
如何走出这一怪圈?教学反思犹如一位向导,引领教师走出机械运动,走向专业发展。
而找准教学反思的十个“着力点”,是教学反思成败的关键。
1、反思成功预设课前教师精心预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资料、备练习、备可能出现的意外等为课中有效生成。
反思成功预设就是将达到预设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如巧妙的新课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合理的时间分配、机智灵活的回答、典型新颖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精辟的归纳概括、完美的课堂小结等精彩片断回放、记录,以备后用、改进提高。
2、反思失败之处课堂教学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设,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
而我们就要反思这样的失误,引以为戒。
3、反思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探究、体验、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客观上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教师选用是否恰当之别。
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实施能力,因师、因生、因时、因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可以不断探究、反思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4、反思教学机智课前预设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学生思维活跃,不可能总被老师牵着走,冷不丁冒出一个你怎么都想不到的问题、突然间闹个恶作剧等,都需要教学机智。
不回避又合理巧妙地解决问题,教育影响往往更大。
5、反思学生表现个性迥异的学生带着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常常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拓宽教师思路。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小学教育叙事五篇】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小学教育叙事五篇】小学教育叙事五篇小学教育叙事五篇【篇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爱一个学生,不仅要关爱他,有了缺点、问题教师更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帮助他,关心他。
使之最终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我们班的**,因为天生性格犟,再加上父母文化很低,在加上缺乏教育,使他养成了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很差,考试成绩和班里同学相差二、三十分。
考试经常不及格,英语就考几分。
平时也他很贪玩,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时和别人发生矛盾了,本来是自己的错,可是他怎么都不承认是自己的错,老师的教育也不听,甚至和老师对着干,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动不动那自杀来吓唬老师,面对这种情况。
我真觉得这样的学生难教育啊,就叫来了家长,家长虽然配合老师管教,可是开始他怎么都不听,最后他爸爸把他带回了家,说不让读书了,在家呆一段时间后,听说也经常和家里人发生矛盾,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想他在家可能也比较寂寞,我就去找他了,见到了我开始也有点不好意思,在我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有点认识到自己有错了,于是就开始说,老师我要和你去上学,你能接受我吗?我说只要你愿意改好,老师当然愿意了。
事后他很感激我,说要不是老师你,我就不能读书了,来到学校后,我也主动的接近他,发现问题,就用很和蔼的口气告诉他,让他改正,。
通过我的慢慢的说服教育,他对作业很认真并能及时地完成。
一旦我发现他的作业有错就及时地进行了辅导,他说老师你对我这么好,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将来有考上好的学校,工作了,我一定报达你,如果这样,那我们以后永远是好朋友,又过了一段时间,班里的同学都说:“ **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作业认真完成,见到那个老师都很有礼貌”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_其他范文_1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科学教学教育叙事如何来写呢?以下是橙子为您整理科学教学教育叙事,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1小学科学的学习倡导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的学习方式。
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根据《磁铁有磁性》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一堂以师生互动、学生交流并互为合作为模式的课堂教学。
分别准备了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和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等物品。
首先引导学生亲自实验,感知磁铁吸引铁类物体,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比较归纳和抽象概括出磁性的概念,并进行讨论。
最后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发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整个课堂安排了小游戏,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
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上课时,我让学生猜“宝物”——磁铁,观察磁铁吸引铁钉。
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
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吸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
最后,教1 / 12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思维,把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来。
问一问学生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一些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
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
这样的一个实验的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一次理性思维,从而认识磁铁有磁性这个概念。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但是,当到小组讨论时,我信步走到学生中间,一幅让我深思的场面呈现在我的面前,只见一个组的组员在为谁先回答哪个问题而争吵的面红耳赤,当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骤然停止。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心得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心得
在小学科学教学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叙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叙事教学,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将知识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使他们对科学的学习更加有
兴趣和动力。
首先,叙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实
际的案例,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和发问。
例如,在学习动物
进化的过程中,我可以通过讲述不同动物的适应环境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进化的思考
和探索。
其次,叙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情
节或者情境,我能够引导学生分析和推理,并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概念时,我可以给学生一个场景,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预测电流的流
向和电路的工作状况。
另外,叙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通过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情节联
系起来,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有关水循环的知识时,我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下雨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水的不断循环过程,从而更好地理
解水循环的原理。
总的来说,小学科学教学教育中的叙事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
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通过叙事教学,
我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
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案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案例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小学科学教育叙事案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科学教育,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案例背景本次案例选取我国某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
该班级共有学生30人,年龄分布在9-10岁之间。
在开展科学教育之前,学生对于科学的认知较为模糊,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程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张老师经过充分准备,设计了一堂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科学实验课。
案例实施1. 课程准备张老师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了“磁铁的奥秘”作为本次课程的主题。
在课程准备阶段,张老师准备了磁铁、铁钉、铜线等实验材料,并设计了多个相关实验,以引导学生探索磁铁的性质。
2. 课堂导入在课堂开始时,张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表演,引发了学生对磁铁的好奇心。
接着,张老师向学生介绍了磁铁的基本性质,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钉?”“磁铁有正负极吗?”等,引导学生思考。
3. 实验操作在学生对磁铁产生兴趣后,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并用笔记本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张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4. 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结果分析。
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了磁铁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磁铁有正负极等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鼓励学生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课堂总结在课程的最后,张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强调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同时,张老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效果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在课后访谈中,许多学生表示,他们喜欢上了科学实验课,觉得科学知识很有趣。
此外,本次课程也使得学生们在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十篇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十篇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十个小学科学教育叙事的完整版,为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叙事一:观察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观察身边的水体,如河流、湖泊和海洋,学生们可以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以及水的三态变化。
叙事二: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成长为一棵植物的全过程,让他们了解到植物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叙事三:动物的繁衍和生命周期以不同的动物为例,讲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让学生们明白动物是如何生活、繁衍和进化的。
叙事四:太阳系的探索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叙事五:物体的重量和体积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帮助学生们理解物体的质量和容积的概念,培养其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叙事六:力的作用和效果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们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如推、拉、摩擦和重力等,引导他们认识到力对物体的影响。
叙事七:光的传播和反射通过实验和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让学生们明白光在空气、水和镜面等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和光的反射规律。
叙事八:电的产生和传导引导学生了解电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如静电、电流和电路等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对电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意识。
叙事九:天气的变化和预测介绍天气的变化规律和气象预测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培养他们观察和预测天气的能力。
叙事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通过讲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养成环保意识,培养爱护自然环境的惯,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通过以上十个小学科学教育叙事,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在科学研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注: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科学教育叙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科学教育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曾经实习的学校——XX小学。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接到了一个任务,要为三年级的同学们上一堂科学课。
为了准备这堂课,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和实验。
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期待的眼神,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紧张。
在课堂上,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
我拿出几颗种子,教他们如何播种、浇水、施肥。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动手尝试。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小华同学特别认真,他不仅按照要求完成实验,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
下课后,小华找到我,兴奋地说:“老师,我觉得植物的生长真神奇啊!我想知道,为什么植物会开花结果?”我微笑着回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索吧!”于是,我们约定每周一起探讨一个科学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华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他开始主动查阅资料,记录实验数据,还参加了学校的科学社团。
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科学探索的行列。
有一次,学校举办了一场科学知识竞赛,小华主动报名参加。
为了准备比赛,他每天晚上复习,周末还参加辅导班。
在比赛中,他凭借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实验技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颁奖仪式上,小华激动地告诉我:“老师,感谢您的鼓励和陪伴,让我爱上了科学。
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听到这句话,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这里,我想对在座的同学们说:科学的世界充满奥秘,让我们一起勇敢地探索,用知识改变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科学叙事 - 高中科学教师教育叙事
科学叙事 - 高中科学教师教育叙事教师在高中科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科学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教师教育叙事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科学叙事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科学概念、现象和历史的教学方法。
通过叙事,教师能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有趣、易于理解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通过听故事,学生可以沉浸在科学的世界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高中科学教育中使用科学叙事有许多好处。
首先,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概念,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将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其次,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科学知识。
人们对故事更容易记忆,并且可以将故事中的情节和细节与所学知识相连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
最后,通过故事,学生可以研究到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的故事,激发他们对科学史的兴趣。
然而,在进行科学叙事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要点。
首先,故事内容应当准确,不得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教师应该使用可靠的资料来支持故事中的科学概念和历史。
其次,故事应当与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相匹配。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理解能力来选择适合的故事内容。
最后,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科学问题,帮助他们发展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来说,科学叙事是高中科学教育中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科学叙事,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并且激发他们对科学史的热爱。
教师在进行科学叙事时需要注意内容的准确性,并与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相匹配。
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精选20篇)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精选20篇)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篇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科学学科的教学,有声、有色、形象直观,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增进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
1、教师角色、观念的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科学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
但是,它在给科学教育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认真研究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及时对每个学生进行成才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
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将从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师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预测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和创造一种他们能适应的教学模式,以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大教育观念,集中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既要做引路人,又要做学生的朋友。
而现代教育技术正为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提供了条件。
2、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操作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处在相同的环境中。
这为教师创造了一个熟悉但更具挑战性的环境。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手段、方法和技巧,并深入研究、交流开展电化教学的,互相推荐和提供软件资料,多渠道收集,或通过简单的辑纳编制新的软件教材。
3、媒体课件要适时适地适用妙用。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科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但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应科学、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叙事小学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进行以探究为主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从而获得关于科学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开学不久,我们就迎来了第二次的科学课。
一直以来我都对科学课充满期待与憧憬,想着这次能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课前,我先检查了班级环境卫生情况。
当然,我也不例外地检查了每个同学手里的材料袋,确保他们都准备充分。
第一节课如期开始了。
“我看到了树上有一个蝉壳,它在脱壳,我想知道它脱了几次壳?”“可以用量角器来测量”,我继续说道。
这时全班的目光又集中在徐老师身上。
接着,只见她从黑板上拿起了一把量角器,放在地上,随后拿起粉笔,快速在纸上写了几下,便很神秘地说:“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工具——‘量角器’。
”说完,还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gPARAGRAPH3]接过话茬,指着地上的量角器说:“你们看,量角器的长度大约是四厘米。
”然后大声说道:“一位老师,要用三位数才能表示量角器的长度!”他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真有趣,以前从没听说过量角器可以用三位数表示!”我小声地说。
夏日的天气十分炎热,所以当他们一进入科学室,就迫不及待地去玩水了。
刚开始我们只在教室里摆弄水龙头,后来看他们乐此不疲,就让他们走出教室去楼梯间玩水。
这些男生一边嬉戏一边欢呼,连续玩了好几个来回,大家已经大汗淋漓了。
后来,他们终于搬来了一张桌子,围坐成一圈。
接着,王静怡举起了自己的玩具箱,打开了那个被水溅湿的水杯盖,果然里面又流出了一股清澈的水,原来是密封好的塑料瓶里灌了水。
接下来,我跟大家说了一下游泳的基本常识,便让同学们都去玩水了。
谁知道他们玩水的热情比上课还要高涨。
很快,水池里便已经人满为患了。
我心想:别急,再等一会儿,说不定水更凉一些。
果然不出我所料,越往里走水温就越低,我心里顿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悦。
后来我又带他们玩了“彩色沙子”、“吹泡泡”等活动,让他们学习运用平时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新科学教育叙事案例集(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新科学教育叙事案例,旨在为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背景:某小学三年级科学课堂案例描述:教师以“植物的生长”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的图片,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植物生长实验材料,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
案例反思: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案例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背景:某初中八年级科学课堂案例描述:教师以“电磁感应”为主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动画,分析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原因。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
案例反思: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案例三:跨学科融合在高中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背景:某高中一年级科学课堂案例描述:教师以“地球与宇宙”为主题,将地理、历史、物理等学科知识融入科学课堂。
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分析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在讲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历史知识,探讨古代天文观测技术。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地球与宇宙的奥秘。
案例反思: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教学工作叙事美篇
科学教学工作叙事美篇科学教学工作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我多年的从教经历中,我亲身感受到了科学教学的美妙与挑战。
科学教学让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在我教授物理实验的课堂上,我常常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各种有趣的实验。
比如,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小火箭”实验。
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步骤逐步操作,最终成功发射了小火箭。
他们看着火箭飞向天空,兴奋不已。
通过实验,学生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我的化学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答案。
一次,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有关酸碱反应的实验题目,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们积极展开思考,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通过观察和记录,总结出了酸碱反应的规律。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我的生物课堂上,我常常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一次,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有关生态系统的任务,要求他们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们分组合作,互相讨论、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生态系统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科学教学工作叙事美篇,科学教学的美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科学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取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更好的科学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科学教育的美妙。
教育叙事故事科学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科学是培养小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科学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体验。
本文以一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为例,讲述了一次难忘的科学探索之旅。
二、案例描述1. 实验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2. 实验目的: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实验材料:废旧磁铁、细线、铁钉、小木棒、红纸、剪刀、胶水等。
4. 实验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指南针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3)分发材料:教师将实验材料分发给每个小组。
(4)操作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制作指南针的步骤,包括磁铁的选用、铁钉的固定、红纸的粘贴等。
(5)学生操作:各小组按照操作步骤,分工合作,制作指南针。
(6)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指南针,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7)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反思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引导,激发兴趣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指南针的原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2. 分组合作,培养能力本次实验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 实践操作,体验科学科学实验是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途径。
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指南针,了解了指南针的原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4. 反思总结,提升素养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四、启示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注重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科学。
科学叙事 - 高中科学教师教育叙事
科学叙事 - 高中科学教师教育叙事科学教育在高中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科学教师的教育叙事对于学生的学术成就和兴趣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中科学教师教育叙事的重要性及一些相关策略。
高中科学教师的教育叙事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递科学知识和概念。
这种叙事性的教育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因为人们更容易记住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通过教师精心构建的教学叙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创造高中科学教师教育叙事时,教师应牢记以下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在讲述故事之前,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所选择的故事与所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一致。
故事应与教学内容相关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多样化教学风格:每个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形式有不同的偏好,因此教师应尝试不同的叙事风格,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图示和图表可能更有吸引力,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讲述真实的科学故事可能更能引起共鸣。
3. 引入科学实践:高中科学教师教育叙事不仅限于纯粹的讲故事,还可以通过引入科学实践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收集,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将其与教师所讲述的故事相联系。
4. 适应学生水平:教师在设计叙事时应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
简化复杂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叙述故事,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参与其中。
总之,高中科学教师教育叙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教师在创造教育叙事时应明确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风格,引入科学实践,并适应学生水平。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高中科学教学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于科学的教育叙事
关于科学的教育叙事《关于科学的教育叙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育叙事科学,重在实验。
实验,尤其是探究性实验,在目前科学课教学中已经引起科学教师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动脑动手,通过改变和控制变量来发现某种现象或规律。
从而揭示科学本质,获得科学知识,形成获取科学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最终提高科学素养。
与课标提出的“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相符。
所以实验已深入到科学教学中,成为不争的事实。
走进科学课堂我们随处可见学生忙碌实验的轰轰烈烈场面。
静心思考,我们的科学课时间被实验占据大部分,甚至全部,其教学的实效如何?在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学中也应注重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结构化材料提高实验效率实验的材料如果全部由教师准备,则这些材料仅仅是材料而已,没有发挥出准备材料过程中的教育效能。
所以教学前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去准备一些材料。
因为在准备中学生对将学内容有所了解,可极大提高学生研究的目的性。
比如研究土壤前让学生采集土壤,课前让学生介绍自己“土壤”的出处,交流中学生就能从“土壤”中剔除“马路边扫来的土”。
为“土壤”概念的形成作好准备。
再如研究蚂蚁前让学生去找蚂蚁,找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自觉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发现一些以前没注意的现象,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
使课上研究专题明确,有效提高教学实效。
从科学课的开放性的观点看,这种让学生准备材料的过程实际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把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使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就减少了由老师准备的材料带给学生的刺激强度,防止学生在新奇感驱使下,不由自主地摆弄材料不听讲所耗的时间,从而集中精力投入到实验与探究中。
我们在实验前应对本册书所需材料列出清单,每课应准备什么,哪些由老师准备哪些学生自备心中有数,并具体落实到人。
这样可减少在实验中无材料的尴尬或材料过剩的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抗弯曲》教学叙事
《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要设计同种纸质而不同宽度和厚度
的“梁”进行对比实验,来了解梁的抗弯曲的能力与宽度和厚度之间的关系,并且控制实验的变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作出解释,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现有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处理。
1、准备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的材料,有效体现科学的生活性
课前我先从图片导入,让学生了解房子和桥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认识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
再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又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梁。
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
然后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而横梁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弯,压断。
这样让学生从“寻找身边的科学”开始,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
让孩子们感悟到:原来自己的身边就藏着这么多的“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接着,做板凳桥梁和板凳屋梁的实验。
创设这样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出本节课探究的重任——抵抗弯曲与什么有关?课的引入到孩子们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在借助不同厚度和不同宽度的“纸”完成探究之后,再次让孩子们来回顾:梁的抗弯曲能力除了与材料的质量和材料的长短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这样就有效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活情境。
孩子们在这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也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了。
科学从生活中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完成探究,让科学再回到生活中去。
2、注重展开讨论,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前深入思考和计划。
学生动手操作前的预设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这一重要理念的考虑,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讨论,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通过实验测试得出事实数据,自己进行解释分析,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让孩子们自行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在探究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因此,实验前有一个分组活动,就是每小组通过讨论设计不同厚度和不同宽度的纸梁。
这样学生
在实验前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力求让每个孩子的注意
力都集中在课堂上,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3、注意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实验完毕,将学生的研究数据进行集体分析,让学生观察并提出
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问题是:(1)、要做好这个实验,应该控制哪
些条件不变(2)、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不同
宽度和厚度的纸横梁的数据,它们的抵抗弯曲能力有什么不同?这样
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更进一步思考。
正因为有了对于这些问题的思
考,所以在讨论“抵抗弯曲与什么有关 ?”问题时,学生说的非常
好,有的从厚度上进行了分析,有的从宽度上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
论:长短相同、材质相同的梁,增加它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梁
的抗弯曲能力。
可见深入思考的作用。
在科学教学中课前教师精心准备,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在充足的时
间中动手实验操作、动脑思考。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
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