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叙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抗弯曲》教学叙事

《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在学习中学生要设计同种纸质而不同宽度和厚度

的“梁”进行对比实验,来了解梁的抗弯曲的能力与宽度和厚度之间的关系,并且控制实验的变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作出解释,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现有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处理。

1、准备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的材料,有效体现科学的生活性

课前我先从图片导入,让学生了解房子和桥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认识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再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又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梁。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然后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而横梁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弯,压断。 这样让学生从“寻找身边的科学”开始,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让孩子们感悟到:原来自己的身边就藏着这么多的“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接着,做板凳桥梁和板凳屋梁的实验。创设这样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出本节课探究的重任——抵抗弯曲与什么有关?课的引入到孩子们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在借助不同厚度和不同宽度的“纸”完成探究之后,再次让孩子们来回顾:梁的抗弯曲能力除了与材料的质量和材料的长短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这样就有效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活情境。孩子们在这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也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了。科学从生活中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完成探究,让科学再回到生活中去。

2、注重展开讨论,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前深入思考和计划。

学生动手操作前的预设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这一重要理念的考虑,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讨论,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通过实验测试得出事实数据,自己进行解释分析,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让孩子们自行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在探究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因此,实验前有一个分组活动,就是每小组通过讨论设计不同厚度和不同宽度的纸梁。这样学生

在实验前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力求让每个孩子的注意

力都集中在课堂上,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3、注意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实验完毕,将学生的研究数据进行集体分析,让学生观察并提出

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问题是:(1)、要做好这个实验,应该控制哪

些条件不变(2)、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不同

宽度和厚度的纸横梁的数据,它们的抵抗弯曲能力有什么不同?这样

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更进一步思考。正因为有了对于这些问题的思

考,所以在讨论“抵抗弯曲与什么有关 ?”问题时,学生说的非常

好,有的从厚度上进行了分析,有的从宽度上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

论:长短相同、材质相同的梁,增加它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梁

的抗弯曲能力。可见深入思考的作用。

在科学教学中课前教师精心准备,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在充足的时

间中动手实验操作、动脑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

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