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原则探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原则及要求
新形势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原则及要求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为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使得社会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呈现出了复杂性。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它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所以,基于社会发展背景下,要通过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来减少各项因素的影响,以此促进大学生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基本原则;要求当前,高等学校是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实施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必须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力度,以免大学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促使大学生秉承积极、健康的心理投身于学习中,从而得到更好发展。
1、新形势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近些年,我国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力度,在培养期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从我国当前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一直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既作为基本特征呈现出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还作为实践需求来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又能够有效的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
因此,高等学校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的时候,要确保自身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以此促进其健康成长。
大学是宣扬思想政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途径,并且它还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场所,对此,大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大学入手,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优化和改变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
基于新形势发展背景下,在大学中构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有利于学生抵制不良因素带来的影响,在树立正确思想理念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2、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2.1遵循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互统一的基本原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在理论上要有较强的说服力,而在情感上则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只有符合以上两点,那么才能够真正意义的被人们所接受。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探析
荡, 任由这种冲突发展, 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就会 降低甚至丧失。美国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学派 代 表人物 托马斯 ・ 考 纳指 出 : 播 道 德价 值 观 里 传
过去、 现在 和将 来永 远 是人类 文 明的需 要 。一个 社 会 如 果 没有 价 值 观 教 育 就 不 能 存 在 , 会 瓦 就 解。 ’ …‘ 价值 观 教育 有助 于构 建 现代 社 会 的主
一
、
政策 抓、 领导 抓
国家 颁布 的教 学计 划 中 , 定有 价值 观 教 育பைடு நூலகம் 规
课 程 。但 现在 的情 况是 , 想政 治 教师 往往 是孤 思
果 这种 冲突 达 到 一定 的 程度 就 会 带 来 社 会 的 动
军作战 , 孤 力 单 , 育 效 果 差 。政策 是 一 种 资 势 教 源, 应充分利 用 党 和 国家 政策 资源 的作 用 。政府 政策 是 由党 政决策机 关按照 民主集 中制原则 制定
收稿 日期 : 09—1 2 2 0 0— 7
作者简介 : 龚道贵( 92一) 男 , 16 , 湖北 钟祥人 , 荆楚理工学院图书馆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 向: 高校学生 思想 教育和管
理。
3 2
现 了广大 人 民群众 的要 求 , 导是 群 众 意 志 的代 领 表, 领导具 有权威 性 。开展 价值 观教 育 , 经 常 由 要 书记 校长 主持 召开 全 校 师 生大 会 重 点讲 , 造声 要
龚道 贵
( 荆楚理工学 院 图书馆 , 湖北 荆 门 4 80 ) 4 0 0 摘 要: 当前 大学生价值观状况、 学生价值观教育状况令人堪忧。众多教育工作者提 出的价值观教 育 大
对策、 前大学生价值观教 育矫枉过正 , 目 文章拔乱反正 , 出了四方面的教育对策。 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原则及路径探析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教育 中, 必须结合 主导性和多
样性 , 才能培养 出思想独 立 、 具有 较高素养 的社会 主义事业 建设的人才。
生本位转变 。 教师直最大程度地接纳和宽容教育客体这一 发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0 5
作者简介 : 章晟 ( 1 9 8 8 一 ) , 男, 安徽 东至人 , 硕士研究生 , 从事马克思主义原理研 究。
“ 中国 的基本指 导思想是 马克 思主义 , 共 同理想是 中国
展 中的人 , 充分认识学 生的不足 , 将 怨恨 、 迁 怒转化为爱心 , 挖掘他们蕴涵的巨大潜能, 善于捕捉学生思维 的火花和学 习
的灵感 , 学生也要认识到 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积极
特色社会主义 , 爱 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是 中国民族精神和时代
- - — - —
2 7 0- - — - —
指出的 : “ 坚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 又要
尊重差异 , 包容多样 , 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 。” 加强大学
值体 系教育 的落脚点。 这就要求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 教育中 , 将更 多的教育关 注点投入到大学 生的身上 , 仔细地
研究在 当前社会形势下的特点 , 准确把握大学生个人 的特点 ,
要求指导思想必须一元化 , 不能搞多元化的发展。价值 导向 的一元性也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必须保持一元化 的发展 , 必须 坚持社会 主义 的信念不动摇 , 不允许有其他的社会 意识形态 的发展 。 马克思 主义意识形态始终是 中国社会 主义事业发展 的指导思想 , 必须坚持不 动摇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中共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所
当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探析
当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探析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三个倡导”,其中友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友善教育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友善意识薄弱,友善行为欠缺,友善教育不到位等。
但我们积极寻找了解决对策,如提高大学生对友善的认知,强化友善行为,更加注重友善教育,让大学生在友善价值观教育上有突出的成绩。
标签:大学生;友善;价值观一、价值观及友善的内涵(一)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一定的主体,其中包括各民族、各阶级和阶层以及个人的生活实践和文化积累的产物,是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在我们头脑里的能动反映,然后反过来成为人们的一种评价的标准。
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
(二)友善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友善需要我们保持友好妥善的态度,谦虚谨慎、宽厚温和,来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及问题,达到相互尊重、理解的效果。
友善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完美的行为表现。
二、大学生友善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友善意识薄弱当前大学生的物质环境非常的丰富,成长的环境相对以前也比较复杂,各种思想观念、价值选择充斥着这个社会。
所以他们的友善品行状况并不让人满意,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更是屡见不鲜。
比如有的同学见到弱小不知道主动帮助,没有同情心。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和善,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不能主动和解,使同学间的关系日益恶劣。
还有人与人之间不能真诚的相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使心计耍小聪明,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友善的对待身边的人。
(二)交往中缺少友善行为大学生在交往中很多行为都缺乏友善,比如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或是存在竞争情况同学间不能互帮互助,更存在着攀比的风气。
大学生在学校中还有更多联系的就是教师,但现在不尊师重道的情况更是屡屡发生,对教师的管教不管不顾,置若罔闻。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探析
随 着社 会 的发 展 ,高校 价 值观 教育 比较 缓慢 ,对 社会 生 活 的 描 述 比较 理 想 抽 象 , 高 校 价 值 观 教 育 手 段 与 现 实 社 会 产 生 了一 定 程 度 的 矛 盾 。 落 后 的 一 味 的 “ 输 ”大 大 降 低 了 灌 学 生 对 于 价 值 观 理 论 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学 生 常 常 会 感 到 理 论 与 现 实 不 相 符 ,产 生 思 想 上 的 迷 惘 困 惑 ; 简 单 单 一 的 说 教 的 教 育 方法 空 洞 乏 味 容 易 使 学 生 产 生 排 斥 、 逆 反 心 理 , 这 些 因 素 的存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加 剧 了大 学 生 价 值 选 择 的 矛 盾 心
理。
二 、新时期大学 生值 观的培 养
( )在价值 澄清理论 的指导 下, 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 一 价值 观 价值澄清 理论作 为美 国当代学校价值观 教育 改革尝试的 个 重 要 理 论和 实 践 成 果 , 主 要 阐 述 了这 样 一个 理 论 : 学 校 价 f 教 育 的危 机 在 于 把 各 种 多元 化 的 价 值 观 强加 给 学 生 , 更 } l { 学 校 传 统 守 旧 的 教 育 方 法 ,通 过 一 系 列 的价 值 澄 清 策 略 , 生通过批判 性的思考 ,学 会 自我评价和 分析 ,从 而澄清 自己的价值观 。价值澄 清理 论的主 要代表 是路易斯 ・ 拉思斯 ( o i E R t s , 他 曾提 出 价 值 澄 清 方 法 的 四大 要 素 : Lu s .a h ) 以 生 活 为 中 心 ;对 现 实 的 认 可 ;鼓 励 思 考 ;个 人 能 力 培养 。
在 科 技 迅 猛 发 展 、 综 合 国 力 竞 争 日趋 激 烈 的 今 天 , 人 才 的 培 养 特 别 是 高 素 质 的 复 合 型 人 才 的培 养 尤 为 重 要 ,在 改 革 开 放 迅 速 发 展 的 新 时 期 加 强 人们 价 值 观 的 教 育 是 高 校 人 才 培 养 的 重 要 内容 。 “ 们 通 常 所 使 用 的 价 值 观 概 念 ,是 价 值 人 观 念 的 简 称 ,常 常 是 特 指 关 于 价 值 的 一 定 信 念 、 倾 向 、主 张 和 态 度 的 系 统 。 或 者 ,更 确 切 地 说 ,价 值 观 是 指 在 对 客 观 事 物 或 现 象 进 行 是 或 非 、 有 意 义 或 无 意 义 、值 得 接 纳 或 不 值 得 接 纳 判 断 时 所 依 据 的 一 系 列 最 基 本 的 准 则 或 尺 度 ” 。值 观 是 人 生 观 和 世 界 观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支 配 人 们 行 为 的 内在 动 力 , 是 人 生 中最 重 要 的 精 神 支 柱 。 当代 大 学 生 担 负 着 祖 国 未 来 建 设 与 发 展 的 伟 大 重 任 ,其 价 值 观 所 支 配 的 思 想 行 为 对 国 家 的 前 途 和 发 展 有着 极 为 重 要 的 影 响 , 因此 , 我 们 需 要 探 索 出 一 种 符 合 大 学 生 自身 特 点 的价 值 观 教 育 模 式 , 从 而 加 强 对 当代 大 学 生 价 值 观 的 引 导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化之道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化之道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建设针对性强的教育体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基于大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情况,制定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体系。
具体来说,可以开设一些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团活动等,使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大学要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打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讲座、展览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宣讲。
还可以建立起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和电子数据库,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书籍和资料。
三、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大学可以组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实习等,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选拔、培养和培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骨干力量,激励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校园内外积极组织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传播和应用。
整体上,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使大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个人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引导
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引导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带来了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大转变,也使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并渗透在其生活、学习和思想道德的方方面面。
分析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存在问题及其有效引导,对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引导“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即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1]人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对该时期特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是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本概括。
新时期社会的深刻变化,必然使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并渗透在其生活、学习、思想、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
分析新时期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特征以及引导途径,对于新时期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及存在问题1、主体性人格凸现,但“唯我主义”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为当代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觉醒和凸现创造了外在的条件和机遇,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个体人格被赋予了更多的尊重和自由。
当代大学生强调个体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要求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大胆追求个体利益和个人需求,普遍凸显个性意识和自我意识。
“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把‘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事业有成’作为评价人生最大幸福的主要标准。
”[2]无疑,这种主体性人格的增强表明当代大学生正走向理性与成熟。
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独生子女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之后,“唯我主义”的价值观念在大学校园内逐渐蔓延。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其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引导。
本文将围绕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方案。
一、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价值观是人们根据对美好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形成的一套行为准则和信仰体系,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家庭观念,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因此,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特点1. 追求真理和知识的核心地位。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信念,始终将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并且持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应当坚定信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社会主义道德底线,推动社会正义与公平。
3. 拥有远大志向和创新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具备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勇敢探索未知领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 维护人权和个体的尊严。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人权与个体的尊严,传递爱与和谐的力量。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1. 教育引导。
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开展多层次的价值观培育活动,提倡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优秀典范的引领。
通过树立身边典型人物的行为榜样,激励大学生向优秀的价值观标准看齐,发掘和宣传那些在社会各个领域具有积极影响力的优秀人物。
3. 社会环境的营造。
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形成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持。
4. 发挥大学教育的功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探析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33(1):112~115㊀㊀㊀㊀㊀㊀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e r s i t y ㊀㊀收稿日期:2018G03G30基金项目: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规划重点科研课题(Y J Z -2017-06).作者简介:薛天飞(1973-),女,安徽滁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探析薛天飞(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㊀239000)摘㊀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和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探析了当前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的路径,并提出基于传统文化视角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对策.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中图分类号:G 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G8772(2019)01G0112G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D O I :10.19608/j .c n k i .1673-8772.2017.0611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S o c i a l i s tC o r eV a l u e sE d u c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E x pl o r a t i o n X U ET i a n f e i(C h u z h o u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C h u z h o u239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e s s e n c e o f 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i s a n i n e x h a u s t i b l e s o u r c e o f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 e d u Gc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C h i n e s e t r a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o nc o l le g e s t u d e n t s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 e d u c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a n a l ys i s o f t h e c u r r e n t s t u d e n t s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 e d u c a t i o n 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t h em a i n p r o b l e m ,p u t f o r w a r d t h e c r e a t i v eu s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t o c a r r y o u t t h e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 e d u c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 ;I n n o v a t i o n 在经济全球化㊁政治多极化以及网络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的传递从来没有如此快捷和畅通.发达国家为了占领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通过网络㊁电影㊁图书杂志㊁电子游戏㊁卡通漫画等新媒体和新介质大肆鼓吹美化西方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甚至通过各种方式肢解丑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由于青年学生的判断力㊁辨析力不够成熟,易受价值多元化趋势的影响,从而逐渐失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迷失和理想信念的偏离.基于此情势,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时代宏大背景的强烈转换,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1]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对历史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㊁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㊁以文育人. [3]这不仅充分阐释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之间的辩证关系,也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向和路径.要正确面对和更有效地解决当前困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情况㊁新问题,我们必须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取理论支撑的源泉和实践探索的导向,并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最终目的和根本旨归.1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1.1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4],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㊁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文化包含价值观,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的优秀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2]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其国家㊁民族的长期发展中孕育而成的,集中反映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深厚的文化结晶和集体智慧,反映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思想和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根基和沃土.1.2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的传承㊁升华和创新[5].如儒家思想中的 仁㊁义㊁礼㊁智㊁信 等已经被时代进行了诠释和延展,交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自我革新的能力.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有价值亦将会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得到进一步升华㊁创新.如讲仁爱㊁重民本㊁守诚信㊁崇正义㊁尚和合㊁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必将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实现创造性升华㊁创新性发展.2㊀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积极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理念指引和实践指向,是提升当代大学生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㊁制度自信㊁文化自信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我们应积极探索优化高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并藉此提升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自觉和外在推行.2.1㊀家国情怀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支柱.从孟子的 养浩然之气 到司马迁的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岳飞的 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都是爱国主义的经典再现.同时,古人重视 修身㊁齐家㊁治国㊁平天下 ,强调整体利益.孙中山则明确提出了 天下为公 的思想,家国情怀浓厚.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我们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强化其系统性和趣味性,在浓郁的家国情怀里,强化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教育.2.2㊀立身处世教育伦理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鲜明特征. [5]张岱年在论及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时,就鲜明指出:由于人性论的德性主义和对道德政治功能的强调,使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道德修养论和道德教育论尤其发达.立身处世是国人立足社会的基点.古人有鲜明的义利观,如儒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孔子提出的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重义轻利 («论语 里仁»)的思想,这些思想已经浸入国人的骨髓,世代传承;古人亦有明确的荣辱观,十分强调耻辱感的培育,如孟子提出的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 公孙丑上»),把知耻提到了人性的高度;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孔子强调指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为政»),孟子则提出 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离娄上»),诚信应当是立人之本;孝道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伦理规范,是调整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孟子就提出 父子有亲㊁夫妇有别㊁长幼有序 等.当然,忠孝具有一致性,忠孝不能两全时,古人就把对父母的孝转化为对国家的忠.我311第33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薛天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探析41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科技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们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义利观㊁耻辱观㊁诚信观和孝道观,彰往而知来,察古以鉴今,进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廓清大学生的价值观认识误区,破解价值观迷失之困,引领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2.3㊀人生境界教育冯友兰提出了人生的四大境界: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四种境界是逐步提高的,传统文化为大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提供了厚重的理论支撑.中华传统文化有乐观主义的价值倾向,孔子就是乐观主义精神的提倡者和践行者.尽管物质匮乏,他仍自得其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 述而»).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战胜困难,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刚健有为 ㊁ 自强不息 是中国传统文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高度理论概括和价值凝练.历史上的诸多仁人志士都遵循这一原则,在逆境中奋发图强,逆势而进,取得了成功.我们应把历史伟人的故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程中,为大学生提供 正能量 ,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品味,使其成为一个有志㊁有学㊁有德的人.3㊀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在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由于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接地气不足,教学手段单一,教育的合力尚未达成,教育的长效机制不健全,使得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使传统文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难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因此,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3.1㊀以传统文化中的 教化法 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基础作为 以文化人 之根,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具体有效的教育方法,尤其是教化法,这种方法契合社会发展状况,吻合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也与现代的道德教育理念高度融合,为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3.1.1㊀正面灌输,强化引导㊀灌输是教化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特别注重运用灌输来维持社会的稳定.«礼记 学记»中指出: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古代灌输主要通过编纂经书,对人们进行灌输,要求人们奉读铭记于心.古代的灌输法与列宁提出的灌输法,是一脉相承,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借鉴运用传统灌输法,它可以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掌握道德养成中的标准和规范要求,从而将道德信念固化在思想深处.3.1.2㊀行胜于言,知行合一㊀身教示范㊁身教胜于言教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一条重要原则.这一方法指出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应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来影响㊁引导受教育者,给受教育者以启迪作用,达到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的目标.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荀子也提出: 是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强调了老师的典范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各级官员㊁家长和教师都要主动㊁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积极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积极践行.3.1.3㊀因材施教,激励自觉㊀针对不同群体和个体,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注重综合运用传统道德教育中的自我修养法和道德考评法,如学思并重的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克己内省的方法,孔子提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孟子则提出了 反求诸己 的观点.慎独自律的方法,«礼记 中庸»就提出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强调要在 隐 和 微 处下功夫.古代的品德考评法主要有观察法㊁谈活法和自我评价法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倡导自我反省㊁外部督促,达到学行合一,实现内联外通.高校可借鉴这些传统的道德考评方式和自我修养方法,引导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旨浸透于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日常基本遵循和生活习俗.3.2㊀以 法治与德治结合 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识论基础美国20世纪著名法学家庞德认为, 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㊁宗教和法律. [6]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法治思想,帮助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法治价值,如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㊁ 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 («战国策 赵策二»);商鞅提出的 法令者㊁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 («商君书 定分»).大学生可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法治思想的过程中,崇德向善,涵养自己法治素养,提升守法意识,做一个知法用法的人.3.2.1㊀以法律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㊀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逻辑和思想精神理念上一脉相传,交融互通.核心价值观涵养法治建设,而法治建设则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传统文化中注重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春秋战国时期, 宽猛相济 («左传 昭公二十年»)㊁荀子的 隆礼而重法 ;汉代董仲舒强调 阳为德,阴为刑 («汉书 董仲舒传»);唐代奉行 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 («旧唐书 刑法志»);宋元明清时期传统法文化的精髓 德法共治 ,德治和法治结合是治国方略,是经历史和实践证实的治国理政和育人㊁教化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3.2.2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导向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一体化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的需要.法律靠价值观认同而自律.法律须体现国家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法律规范也只有合乎国家和社会倡导的价值原则,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信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之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供有力支撑,为法治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8]因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涵养社会主义法治,成为实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有效途径.3.2.3㊀法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㊀坚持法治体现道德的理念,道德就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必须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律的权威,增强人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以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㊁提升全社会文明水平.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屏障.对那些激起公愤的严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必须运用法治手段进行严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保驾护航.3.3㊀以规章制度的完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保障高校应该以制度为抓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一方面,高校要以传统文化为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包含教育计划㊁教育评估㊁教育激励等各项完备的制度.另一方面,必须让墙上的制度 走下来 ,开展形式多样的考核,如知识竞赛㊁征文比赛,甚至可以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考试,使制度不走样,不变形,并及时奖优惩劣,以制度推动大学生勤学㊁修德㊁明辨㊁笃实,使大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4㊀以教育情境的设置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良氛围高校要利用各种场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氛围.在校园硬件设置上,通过标语㊁雕塑㊁园林建设等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校园软件建设上,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㊁校园网络,以契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游戏㊁音乐㊁情景再现的娱乐方式,深度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为传统文化在网络技术下拓展新的传播途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技术层面的新跨越.通过多样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明辨精神和乐学态度,推动传统文化热的复归,实现从文化传承到精神传承,外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长效机制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入心入脑,既靠思想者的理论整合和教育,也要靠制度㊁环境的相辅,各要素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有效的稳定系统,只有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度契合,方能打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 最后一公里 ,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旨任务.参考文献:[1]㊀王伟光,王晓晖,王梦奎,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9,80.[2]㊀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01.[3]㊀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 ].人民日报,2014-02-26(01).[4]㊀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10-16(02).[5]㊀王新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儒学道德资源研究[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05.[6]㊀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4.[7]㊀[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 ].沈宗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8]㊀魏长领,李源.法治国家建设的道德基础[J ].伦理学研究,2018(2):8-13.(责任编辑:吴贵春)511第33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薛天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探析。
大学生价值观
大学生价值观引言大学生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在面对选择、行动和判断时所依据的核心原则和准则。
它不仅决定了大学生的行为和决策,也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要力量和未来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念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大学生价值观。
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学生价值观决定了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会在面对选择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正确判断是非善恶。
其次,大学生价值观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发展。
拥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大学生往往能够树立远大的目标,不断学习和进步。
最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还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大学生价值观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大学生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在大学生活中,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团队合作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和社会实践,也能够为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大学生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拥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应当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并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学业和社会实践中。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当关注社会问题和公益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责任意味着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尊重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个人成长个人成长是大学生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大学生应当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品德、身心等各个方面。
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和实践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角色的承担做好准备。
总结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的教育策略
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的教育策略【摘要】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性。
本文从教育平台建设、教育内容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全员参与教育和互动式教学方式五个方面提出了教育策略。
通过不断提升教育平台建设,拓展教育内容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全员参与教育以及引入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对教育改革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教育策略、教育平台、教育内容、师资队伍、全员参与、互动式教学、教育改革、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未来。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复杂,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易受外界影响和诱导,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
而良好的学习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社会和世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
学习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从而在学术和职业领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加强对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的重视和实施,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现状分析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目前,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探析
[】 3 罗利 建. 本教 育 [ . 人 M】北京 : 中国经 济 出版 社 ,
20. 0 4
出的著 名 的“ 我与你 ” 关系 理论 , 强调 师生 关系应 以真
诚、 相互信赖的方式进 行。因此 , 中职学校教师在 教学过 程 中应在 与学生相互 沟通和 了解 的前提 下起 到导 向的
生学习的 内 动力。 在 以人 为本 的教育就 是要让学生享受
学 习, 这就 要求教师 是学 生成 长 的促 动者 , 而不 是知识 的占有者和传授 者 , 教师应通 过鼓励 、 心和提供 选择 关 机会 , 来表 现对 学生的理解 和接受 , 学生体会 到学 习 让
的乐 趣 。
参考文献 :
心
代, 是中 国现代 化事业 的未来建 设者和接班 人 , 是非
常 宝贵的人才 资源 , 他们 的价值观 正确与否 , 仅关系 不 到大学 生 自身的健康 成长与成才 , 还关系到构建和谐社 会和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局。
一
智
教 育 、 Nhomakorabea当代大 学生 价值 观的 存在 问题 及原 因
2 .个 人主义强烈 , 享乐 主义抬头。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这些 问题 的产 生是与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有着千丝万缕 的关系 的。当代大 学生主要 由“ 0后 ” 9 8 及“ 0后 ” 构成 , 他们生 长在和平 时 期, 成长 于我 国经济 复苏 、 荣 , 民生 活 日益 提高 之 繁 人 时, 生活条件相对优越 。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 高, 以及社会 在思想文化领域兼收并蓄、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8 ” “ O后 “ 0后 ” 9 的大学生热情开 朗、 追求独立 、 张扬个性 , 这是新 时期 大学生的主流风格 , 显示 了这一代人 的 自信 以及 和 上 一代人所不 同的个 性特 征, 但这 也带来 了“ O后 ‘0 8 9 后” 大学生 以 自我为 中心 、 个人主义强烈的 问题。并且 , 当代 大学生往往 是独生子 女, 从小就被父母 、 家人 围着 转, 生活条 件优越 , 生了享乐主义 的心态 以及 个人主 滋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核 心 价 值 观 的 基础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担 负着 在青年 学生 群体 中统一思 想、 凝聚力量 、 培 育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价值 观教 育~直 是我 国思想政 治教育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 内容 。通过 价值 观 教 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 , 既是 国家 和
社 会 稳 定 发 展 的 内在 要 求 , 也 是 个 人 发 展 的社 会 化 要 求 。
(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 新疆 五家渠 8 3 1 3 0 0 )
【 摘
要 】高校 大学生是我 国社会 中特 另 0 重要的群体 , 他们 的价值观 状况直接 关系到 国家的前途和 命运 、
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明天。加 强对大学生的教 育引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的基础 ; 营造 发挥 正向作 用的环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的有效载体 ; 注重大学生社 会实践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 一 心
一
治、 经济 、 科技 发展 的内容 , 充分发挥真理 的力量 , 增强说 服力 。要善于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大道理结合大学 生常思的 问题 、 常见的事例 、 常用 的语 言讲 透阐明 , 引导大 学生从 日常生 活的细节 中感 知意义 、 体验崇高 、 增进认 同。
、
加 强 对 大 学 生 的 教 育 引导 是 培 育 和 践 行 社 会 主 义
说服人 , 就能掌握群众 ; 而理论 只有彻底 , 就能说服 人。所 谓彻底 ,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 观教育 时 , 必须贯彻理 论联系实 际的原则 , 不 能就 理论讲理 论 , 必须 紧密联系包 括历史的 、 现实 的 、 中国的 、
外 国的 、 自己 的 、 别 人的种种实 际 , 在课 程中反映社会 、 政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化之道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化之道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价值观念开始发生了转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受到了不同的影响。
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下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的几个方面:一、重视思想教育。
思想是灵魂,思想是先导。
在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重视思想教育。
通过相关的专题讲座和宣传栏、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正确思想和理念。
二、加强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老师是大学生的知识传授者,也是价值观传递者。
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开展师生互动课堂、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强化实际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安排,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际感受去增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自觉性和认同感。
四、着力发挥班集体作用。
大学班级是大学生社会交往最频繁的集体,班级的自发性与凝聚力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普及。
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要通过班级主题活动、亲情体验课等,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自己人教育自己人”的良性循环。
五、多元素结合。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层面的积极配合。
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学生自治等多维度手段,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成效。
同时,要发挥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多元素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六、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强调实践、进取、开拓、创新。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培育探析
96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15期总第862期No.15,2021Total of 862劳动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新时代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核心在于树立“勤劳致富”、“劳动光荣”和“自觉劳动”的价值理念,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1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劳动”概念有两种不同的解释,(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使用哲学意义上的“劳动”概念,强调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自我实现;(2)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概念,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类需要的活动。
这两种“劳动”概念都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概括起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1劳动创造人本身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阐明了劳动在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篇文章中分析了由猿到人的转变中相应的一些变化:首先,是直立行走。
其次,是由猿的上肢变成人手,并渐渐地获得自由。
所以恩格斯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而且是劳动的产物”。
最后,就是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么映,它是在多次反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离开了社会实践,人的思维是不能形成的。
所以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深刻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1.2 劳动创造了社会,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因为从猿到人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社会化,只有过着社会化的生活,原始人类才能紧密地相互合作战胜凶猛的野兽和严寒酷暑等自然灾害,才能得以生存下来。
才能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表达各自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在互相仿效中取得文化上的进步。
1.3劳动是一切财富与价值的源泉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还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劳动是一切财富与价值的源泉。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原则探析-2019年精选文档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原则探析1 新时期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机遇和挑战(1)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动力支持。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范畴。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流价值追求。
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树立了新的价值坐标和价值评判标准。
社会管理不能仅仅靠制度,更要靠道德和心灵的约束。
因此,大学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更应该走在时代前列,加强自身价值观的构建,用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新理念投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2)大学生在新时期价值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多元化这一重要特征出现,不同文化相互激荡,良莠不齐。
特别是通过网络这一时代性的媒体,充斥着学生日常生活,而和谐社会追求的就是和而不同,它是一个更加宽容、包容多样的社会,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多元的价值选择导致很多大学生不知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价值观从来都是一定主体价值观,大学生可以自觉自愿选择一定的价值观,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独立性强,个性鲜明独特,其价值观也必然呈现多元化特点,大学生本身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稳定时期,价值观呈现出矛盾和不稳定的特质,虽然大学生价值观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一面,但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了与社会主流价值不相和谐的音符,呈现出社会理想淡化、道德失范、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价值观扭曲等现状。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成为新的时代性的课题。
2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应遵循的原则(1)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原则、方法及途径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原则、方法及途径[摘要]多元文化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意义深远。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需要遵循正确的原则,掌握科学的方法,探索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作者简介]师曼(1979-),女,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公共理论教学研究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河南周口466000)[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2010-QN-171)[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39-02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和信息化的不断加快,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元、变迁的文化时代。
文化的多元化使我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渐趋多元。
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庞大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未来社会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价值观不但是他们个人行为选择的依据,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及发展方向。
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在发展多样性的同时,更应该坚持主导性。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指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日益凸显它的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原则(一)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一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品质的过程”①。
“经验说明,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在明确宗旨和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还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
”②全面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的特定的思想水平及其认识、接受、理解的能力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现在我们一直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一切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全面发展,而人的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有赖于对人这一自然有机体的合理维护,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原则探析(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的现实存在,这就决定了价值观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目标的提出,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既面临着一定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入手,着重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原则。
标签:大学生;价值观;价值观教育1 新时期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机遇和挑战(1)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动力支持。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范畴。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流价值追求。
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树立了新的价值坐标和价值评判标准。
社会管理不能仅仅靠制度,更要靠道德和心灵的约束。
因此,大学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更应该走在时代前列,加强自身价值观的构建,用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新理念投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2)大学生在新时期价值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多元化这一重要特征出现,不同文化相互激荡,良莠不齐。
特别是通过网络这一时代性的媒体,充斥着学生日常生活,而和谐社会追求的就是和而不同,它是一个更加宽容、包容多样的社会,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多元的价值选择导致很多大学生不知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价值观从来都是一定主体价值观,大学生可以自觉自愿选择一定的价值观,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独立性强,个性鲜明独特,其价值观也必然呈现多元化特点,大学生本身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稳定时期,价值观呈现出矛盾和不稳定的特质,虽然大学生价值观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一面,但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了与社会主流价值不相和谐的音符,呈现出社会理想淡化、道德失范、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价值观扭曲等现状。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成为新的时代性的课题。
2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应遵循的原则(1)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秉承历史的继承性,时代的现实性和未来的前瞻性相结合的一种教育理念,新时期,更应该体现价值观教育的与时俱进性。
①要做到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广泛,教师权威角色有所弱化和消解,填鸭式的说教和空洞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已不乐于接受,传统教育忽略了大学生在价值认知、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因此,作为教育者来说应该帮助大学生合情合理合法地分析、认识各种文化思潮、社会现象。
同时,大胆借鉴现代西方德育教育理论,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上,在实践判断中让学生明确是非、善恶和美丑。
②教育内容需要做到与时俱进。
我国正处在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和谐社会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赋予了新的内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要求大学生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应注重法治价值观,诚信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建设,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教育方式与时俱进。
要丰富现代化教育手段,要通过网站、论坛、博客、QQ群、Email、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形式,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
同时,我们创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课堂讨论法、质疑法、比较鉴别法、专题讲座、辩论、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增强大学生主题性。
(2)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充分理解、尊重人的需要,能力及人的发展的多样性,更要尊重、重视人在生活实践中选择创造的权利和责任。
……一切都必须从承认和尊重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出发,把人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
” 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理念已经形成共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正是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但新理念在实践中更体现出的是一种口号,这就要求教育者重新反思和实践“以人为本”理念。
①要在价值观教育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做到因材施教。
“关系的德性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属于关系本身的德性,另一个是体现在个人身上加强关系的德性。
”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大学生道德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教师要结合学生个性发展。
做好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价值观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它的核心是理解和认同,它强调的是主体自觉自愿的选择。
情感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并固化的重要心理条件,教育者尊重每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信仰等一些因素而有所区别,挖掘大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在教育中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形成真正师生互动局面,体现出情感效应,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②要做到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现实关切相结合。
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因此,切实解决好大学生现实利益问题有利于激发大学生能动性、选择性主体功能。
高校如何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大学生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作为教育者来说,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贴近原则,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切实解决好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思想和心理等各方面问题,对于大学生特殊群体比如贫困大学生要确保助学贷款、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等资助政策落实到位,解决好大学生物质利益上的困难;对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要积极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针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3)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现在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的类别,有高职高专的学生,有正规本科学生,有成教生等等。
不同层次的办学水平学校的学生素质不一样,同一学校的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掌握他们的特点,以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一方面通过广泛性的教育促成大学生形成普遍接受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先进性教育激励大学生树立价值目标,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譬如对于优秀大学生、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学生干部等,我们要以更高的要求来严格要求他们,注重价值理想和信念的教育。
由于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育者在教育中要坚持具体对象具体分析的原则。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价值观教育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大学生来说,我们要用先进性标准,引导他们树立先进的价值观;对于价值取向偏离方向或则形成了错误价值取向的大学生来说,就要用广泛性标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最终要做到知行合一。
“先进的价值观如果不能为人们接受,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自觉行动,就会流于空谈。
”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脱节现象,当然这种现象有它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但与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只重视理论的灌输而忽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于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大学生价值认同只是停留在情感认同的层面,并未真正内化,大学生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譬如,大学生对见义勇为这种高尚的行为都表示认同,但在实践中真正需要大学生见义勇为的时候却畏缩不前,这就形成了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脱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理论的践行能力的培养就提到了日程上来了。
教育者应做到把理论教育与对社会深刻的剖析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感同身受,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锻炼。
作为教育者,应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建立起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队伍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和完善的实践效果评价机制,组织一些专题型实践活动、公益型实践活动、职业型实践活动和生活型实践活动等,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志愿服务。
一方面通过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增强大学生对世情、国情和民情的的了解,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社会变革出现的种种现象及其涌现出来的新问题。
同时教育者尊重大学生选择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党支部和大学生社团等大学生同辈群体的辐射影响作用,让道德认知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真正被认识、接受和内化,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
(5)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麦金泰尔言:“价值行为者从传统价值的外在权威中解放出来的代价是,新的自律行为者的任何所谓的价值言辞都失去了全部权威性内容。
各个价值行为者都可以不受外在神的律法、自然目的论或等级制度的权威的约束来表达自己的主张。
因此,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是时代的产物,所以要给予正确分析。
首先,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是合理的存在,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和趣味的文化,它体现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对其自身利益的追求,它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张扬,体现了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与精神需求的差异性。
其次,尊重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
任何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并有多层面价值观与之相结合的结构体系。
作为教育者来说要尊重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只要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是积极健康并符合社会的发展的方向,那么无论其在具体的理想、道路、职业和生活上作何选择,都应当受到肯定和尊重,同时教育者在做到价值宽容的基础上必须坚持统一性,统一性就是主导性,在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统一性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
总之在文化多元化条件下,教育者只有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才能保障大学生价值观正确方向和大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6)“系统工程”原则。
价值观教育就是一个大工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但在实践上学生家庭和高校基本处在一种分离的状态,很多家庭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后,就放心交给学校了。
如今高校也是在学生在校出现事故之后才与家长取得联系。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探讨家庭和学校的长效联系机制,克服种种困难,设置定期家访制度,通过一些热线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书信等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既能让家长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增进理解,发挥亲情的教化作用,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