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第11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试
题部分解析
3.(2000)下面哪种不是高尔基体的功能?
A.把糖加到蛋白质中
B.贮存脂肪
C.包装分泌的产物
D.糖蛋白的形成
E.从简单的糖合成多糖
解析: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
(1)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
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在内质网上的
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包括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
或多肽激素、粘蛋白等),膜蛋白(如质膜上的、高尔基体、内
质网、溶酶体膜上的),构成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如内
质网上合成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发生糖基化
成为糖蛋白的。

这些加工后的蛋白质,经高尔基体的分拣、包装
等修饰加工,形成运输小泡或以上出芽方式形成溶酶。


(2)内质网上合成的脂质(如膜质等)一部分也要通过高尔
基本体向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等部分运输。

(3)高尔基体还是细胞内糖类合成的工厂,在植物细胞中,
高尔基体合成和分泌多种糖,如纤维素等。

答案:B
4.(2000)下面哪个属于光面内质网的功能?
(1)把碳水化合物加到蛋白质中
(2)膜磷脂的合成
(3)把碳水化合物加到脂肪中
(4)胆固醇的合成
(5)药物的解毒
A.1、2、4
B.2、3、4 C.2、4、5 D.1、4、5 E.1、2、5
解析:光面内质网的功能:
(1)脂类合成和运输的主要场所。

在合成固醇类物质的细胞,如肾上腺皮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和卵巢黄体细胞,光面内质网较发达。

光面内质网中存在胆固醇的合成,激素转化及其他酶类
合成有关的酶系。

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是合成外输性脂蛋白的合
成基地。

(2)光面内质网与糖原的合成有关,糖原的分解也有内质网
参与。

(3)内质网上存在与解毒作用有关的酶系,其中集中了多种
重要的氧化酶,多种对集体有害的物质,如药物和毒物等经氧化
酶系作用可解毒和转化,如给动物内服大量苯巴比妥后,可引起
光面内质网的显著增生,同时与解毒作用有关的酶的含量明显增加。

把碳水合化物加到蛋白质中,是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功能。

答案:C
6.(2000)成纤维细胞是合成连接组织(胶原纤维)、糖蛋白
(纤粘连蛋白)和蛋白聚糖(硫酸软骨素B)等胞外蛋白复合物的细胞。

依这些性质,下面哪种(或哪些)细胞器在这些细胞的功
能起重要作用?
A.粗糙内质网和光滑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粗糙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D.高尔基体和粗糙内质网
E.粗糙内质网
解析:成纤维细胞是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

结缔组织与上皮
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相比是间质发达,细胞少,于是,结
缔组织是细胞、基质和纤维组成的,凡符合这个条件,不管主要
功能是不是结缔作用(如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纤维有3种:胶原纤维,是由胶原蛋白构成,在沸水
中煮后可变成白明胶;弹性纤维,是由微原纤维(主要成分是糖
蛋白)包埋于均质的单性蛋白构成;网状纤维,主要成分也是胶
原蛋白,在输送结缔组织中少,网状结缔组织中多。

结缔组织的基质,种类很多,在不同结缔组织中比例悬殊。

输送
结缔组织中,基质有三种主要成分:蛋白聚糖、糖蛋白和组织液。

结缔组织的细胞种类繁多,在不同结缔组织中比例悬殊,疏松结
缔组织中的固有细胞有成纤维细胞、间实质组织、脂肪细胞、巨
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

成纤维细胞的耕牛有三:一是生成
三种纤维,二是分泌基质,三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中核仁有1或2个,有一对中心粒,高尔基体靠
近核,线粒体多,粗面内质网布满整个胞体,显示旺盛的蛋白质
合成作用,这是应为三种纤维蛋白,还有基质蛋白都是要分泌到
胞外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都是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经内质网
的逐步加工和运输,芽生后进入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包装,以膜泡的形式出胞的,即外排作用。

答案:D
7.(2000)下面给出了4种结构(I——IV)以及这4种结构的
一些相关的功能和结构特征
(1—7)
I纤毛 II基体 III中心体 IV鞭毛
1)1个9+2排列以1个环的形式围绕1对微管;
2)这些结构的绝大多数都比这个细胞长些;
3)它比这个细胞短些;
4)有9组,每1组3个微管,联成三联体,中轴是空的;
5)这些是运动的主要结构;
6)它们的主要功能在于纺锤丝的合成作用;
7)它们把纤毛和鞭毛固定(结合)到细胞膜上。

下列哪些结构和功能的组合是正确的?
A.I1)、3)、5) II3)、4)、5) III3)、4)、6) IV1)、2)、5)
B.I1)、4)、5) II1)、2)、7) III2)、3)、4) IV1)、3)、5)
C.I1)、4)、7) II3)、4)、5) III2)、3)、6) IV2)、3)、4)
D.I3)、4)、6) II2)、4)、7) III3)、4)、5) IV4)、5)、6)
E.I2)、4)、6) II2)、4)、7) III3)、4)、5) IV2)、4)、5)
解析:纤毛和鞭毛是细胞表面特化结构,具有运动功能。

二者基本结构相同:其轴心
含有一束“9+2”排列的平行微管,其外围为9个二联体微管环列,中央为2个完全微管。

纤毛多,但短。

绝大多数比细胞短(如原
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动物)。

而鞭毛少,但长。

绝大多数都比细胞
长(如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动物)。

故I纤毛具有题中1)、3)、5)、特征;而IV鞭毛具题中1)、2)、5)特征。

基体和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的主要微管组织中心。

所谓中心体是
由2个中心粒和中心粒周围物质共同组成。

在中心粒周围特质中
含有数百个γ微管蛋白构成的环。

每一个γ微管蛋白环是一条微管形成的起点。

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以一定的方向添加到γ微管
环上。

这样,每条微管的起始端便埋藏在中心粒周围物质中,纺
锤体微管是由中心粒发出的。

位于鞭毛和纤毛根部的微管组织中
心是基体。

鞭毛和纤毛是由基体长出来的。

中心粒和基体都由9
组三联体微管环列而成,它们都比细胞短。

故II基体具有题中3)、4)、5)特征;III中心体具有题中3)、4)、6)特征。

答案:A
8.(2000)下面哪种含有极性的头和非极性的尾?
A.甘油三酯
B.中性脂肪
C.蜡
D.磷脂
E.上面所有的物质
解析:具有极性头和非极性尾的是磷脂分子。

磷脂包括甘油磷脂
和鞘磷脂两类;它们主要参与细胞膜系统的组成,少量存在于细
胞的其他部位。

第一大膜脂质是甘油磷脂,第二大膜质是鞘磷脂,除此,膜质还有胆固醇和糖脂。

这些不同的膜脂在不同类型细胞
膜中含量、分布是不同的。

所有的磷脂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极性强。

它是由磷脂酰碱基和
脂肪酸两部分通过甘油基因(或鞘氨酸)结合而成。

磷脂酰碱基
部分较短,称为头部,由于集中磷酸和碱基极性很强,是亲水的;脂肪酸部分是两条较长的碳氢链,称为尾部,是非极性、疏水的。

这种一头亲水,一头疏水的分子成为双型性分子,或称“双亲媒
性分子”、“兼性分子”。

A.图解 B.化学结构
C.分子结构模型 D.示意图(仿B. Alberts.等)
答案:D
9.(2000)下列哪一类纤维是在点状桥粒的胞质位点上附着到血小板上的?
A.胶原纤维 B.细胞骨架纤维 C.弹性纤维 D.微管蛋白纤维E.网状纤维解析:点状桥粒又称黏合斑,它是相邻细胞间纽扣样的接触点,同时桥粒也是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直接将两个细胞铆在一起。

在电镜下看,点状桥粒区的相邻细胞膜之间,与宽约25nm 的细胞间隙。

在质膜的胞质面有一个由细胞质附着蛋白构成的细胞质斑,称致密斑。

相邻两细胞的致密斑有跨膜连接糖蛋白相互连接。

致密斑直接与胞内的中间纤维直接相连,细胞之内的中间纤维通过桥粒相互连接形成贯穿于整个组织的整体网络,支持该组织并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

与桥粒相连的中间纤维成分依不同细胞类型而不同;上皮细胞中为角蛋白中间纤维;心肌中为结蛋白中间纤维。

下图为桥
粒结构模式图。

桥粒为坚韧的细胞连接点,通常在易受牵拉的组织结构中,桥粒最为丰富。

答案:B
11.(2000)在需氧呼吸中糖在下述哪个地方转变成丙酮酸
A.线粒体内膜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外膜
D.线粒体间质 E.线粒体二膜的间隙
解析: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丙酮酸。

在细胞质基质中,主要含
有与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细胞质骨架结构和与
中间代谢有关的数千种酶类。

细胞质基质担负着一系列重要功能。

目前了解最多的是许多中间代谢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如
糖酵解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糖原的合成与部分分
解过程等。

蛋白质的合成与脂肪酸的合成也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细胞质基质另一方面的功能是与细胞骨架相关。

细胞质骨架作为
细胞质基质的主要结构成分,不仅与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
细胞内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有关。

而且也是细胞质基质结构体系
的组织者。

糖酵解是葡萄糖变为丙酮酸的一系列反应,共有10步化学反应,
此途径在动植物和许多微生物生物体内都存在。

在需氧生物中,
酵解途径是葡萄糖氧化成CO和HO的22前奏。

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在线粒体
间质发生的主要是三羧酸循环,它是三大类有机物共同氧化途径。

本题答案应为细胞质基质。

答案:B
12.(2000)对于膜孔蛋白,下述哪种是正确的描述?
A.这是一种微管中的蛋白
B.这是一种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
C.这是一种核膜孔的蛋白
D.这是一种脂肪,具有将碳水化合物加到蛋白质上的功能
E.这是一种形成细胞骨架的蛋白解析:膜孔蛋白是一种线粒体
外膜上的蛋白质。

线粒体是由两层单位膜构成,其外膜厚度约6nm,比较光滑,其上分布有整齐排列的圆柱体结构,由孔蛋白组成;
圆柱体整体上呈筒状,中央有小孔,孔径约2—3nm,允许10KDa
以下的小分子穿过小孔进入外室,即内外膜之间的膜间隙。

答案:B
13.(2000)过氧化体在细胞中是怎么形成的?
A.只通过复制
B.只通过从大量的氧化体脱离
C.通过复制和分裂两种方式
D.通过分裂 E.通过复制和脱离
解析:过氧化体即过氧化物酶体(微体),是由单层膜围绕的,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的细胞器。

它普遍存于所有动物细胞和很多植物细胞中,如叶肉细胞。

它是一种异质性的细胞器,不同生物和细胞中,甚至单细胞生物的不同个体中,所含酶的种类以及其所行使得功能都有所不同,过氧化体中含有两种酶:一种是依赖于黄素(FAD)的氧化物,其作用是将底物氧化成HO,二是HO酶,其含量常占过氧化酶体总蛋白量的222240%,它的作用是分解HO成HO和O。

由这两种酶催化的反应,相互偶联,从而可使2222细胞免受HO的毒害。

22过氧化体的发生,过去一般认为过氧化体的蛋白质是在rER上合成后转移至ER腔,到ER的一定部位,膨大脱落而形成的,许多电镜照片显示过氧化体与ER的连续性。

现在有实验证明,过氧化酶体基质蛋白是在细胞液中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有一短的信号序列,指导蛋白到过氧化体。

现在也有证据证明,新的过氧化体的发生过程与线粒体或叶绿体类似,是经已有的过氧化体通过生长和分裂形成的,以上两种发生方式各有实验根据。

答案:C
15.(2000)FoFlATP酶的特异抑制剂“X”被加到在有氧条件下进行葡萄糖氧化作用的鼠肝
细胞中,下面哪种不是抑制作用的结果?
A.线粒体ATP形成将停止
+
B.由于NAD再生作用阻断,使柠檬酸循环变慢
C.葡萄糖的降解速度将降低
D.糖酵解将加速进行
E.氧的消耗将停止
解析: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实质上是NADH和UQH的氧化脱氢过程,这一过程要2经过电子传递链的传递,最后才能与氧结合生成水,(电子传递链即呼吸链),组成呼吸链有四种酶复合体,另外还有一种ATP合酶复合体。

ATP合酶有F和F两部分构成,所01以又称FFATP合酶,如下图所示:
01
+
该酶F由四个不同亚基组成,是复合体的“柄”,镶嵌在内膜中,内有传递H的通0道,F由五种9条亚基组成,是复合体的“头”,深入膜内基质中,与后结合在一起能1催化ADP和
Pi合成ATP,也能催化从内膜基侧向内膜外侧转移相联的ATP水解。

线粒体ATP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是寡酶素,它抑制ATP的合成,并
能间接抑制O2的消耗。

抑制“X”的加入,结果使线粒体ATP形
成将停止,O的消耗将停止。

2答案:C
17.(2000)如果你观察2种DNA样品“X”和“Y”(每种含有1200个碱基对)在琼脂糖凝
胶中以不同速度进行迁移,你怎样解释是正确的?
A.在样品“X”中腺嘌呤有较大的量
B.在样品“Y”中鸟嘌呤有较大的量
C.琼脂糖在凝胶中百分量大于0.8% D.在琼脂糖凝胶中有嵌
入的介质
E.样品“X”和样品“Y”有不同的构象
解析:凝胶电泳是当前研究核酸最常用的方法,凝胶电泳
有分子筛和电泳双重效果,以琼脂糖为支持物称为琼脂糖凝胶电泳。

该电泳的迁移率取决于以下因素:(1)核酸分子大小,迁移
率与分子量对数成反比;(2)胶浓度,迁移率与胶浓度成反比,
常用1%胶分离DNA;(3)DNA构象,一般条件下,超螺旋DNA的
迁移率最快,环形DNA最慢;(4)碱基组成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5)温度,4—30℃都可,常在室温下进行;(6)电流,一
般不大于5V/cm。

在适当电压差时,迁移率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由以上可以看出,A—E的说法中E是正确的。

答案:E
18.(2000)磷酸果糖激酶
1)在糖酵解中是主要的调节酶
2)ATP是该酶的底物
3)ATP是该酶的负调节剂
4)柠檬酸活化该酶
对于以上叙述,正确的回答下面哪一种与磷酸果糖激酶有关?A.只有4)是正确的
B.只有1)和3)是正确的
C.只有1)、2)和3)是正确的
D.只有2)和4)是正确的
E.1)、2)、3)、4)都是正确的
解析:糖酵解过程中,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是两个关键酶。

磷酸果糖激酶的作用是催化果糖—6—磷酸和ATP产生果糖—1,6—2磷酸和ADP。

该酶是一种变构酶,它的催化效率很低,糖酵
解速度严格地依赖该酶的活力水平。

它是哺乳动物糖酵解途径最
重要的调控关键酶。

该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的控制,一是高浓度
的ATP的抑制,ATP可降低该酶对果糖—6—磷酸的亲和力。

但是ATP对该酶的这种变构抑制效应可被AMP解除。

因此ATP/AMP的比例关系对此酶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二是+当pH下降时,H对该酶
有抑制作用。

三是高水平柠檬酸循环对该酶有抑制作用。

酵解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酶是丙酮酸激酶。

有氧条件下,糖酵解
的速度也会减慢,这是因为有氧呼吸活跃,会产生较多的ATP和
柠檬酸及PEP,都对两个关键酶的活性起反馈抑制作用。

由此可知,上述叙述中,只有1)、2)、3)是正确的。

答案:C
19.(2000)如果将寡聚酶素和2,4—硝基苯酚两种加到含有Pi、Mg+和ADP的线粒体中,

A.氧的消耗和ADP的磷酸化将停止
B.氧的消耗速度增加,ADP磷酸化将停止
C.P/O将保持相同
D.磷酸化/氧的消耗比将增加
E.氧的消耗降低,但磷酸化将继续
解析:寡聚酶是线粒体FFATP合成酶的抑制剂,它不抑制电子传递,也不解偶联,但01抑制ATP的合成,使ADP磷酸化停止。

+
2,4—二硝基苯酚是解偶联剂,其具体作用是在不同pH下,结合
H转移至膜内,能消除跨膜的质子梯度或电位梯度,使ATP不能形成,从而解除电子传递与磷酸化的偶联作用。

2,4—二硝基苯酚
也不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甚至会加速电子传递,其结果是氧
的消耗速度增加,产能增多,但自由能以热的形式散失掉,形成“徒劳”呼吸。

答案:B
20.(2000)在不需氧的糖酵解中2克分子无机磷(Pi)用于1
克分子葡萄糖的降解,在下
面的哪种酶催化Pi消耗的反应?
A.己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E.烯醇化酶
解析:糖酵解的前5步是酵解准备阶段,包括两个磷酸
化步骤,由六碳糖裂解为两分子的三碳糖,最后都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在准备阶段中,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能量,与此相比反,却消耗了2个ATP分子。

以后5步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
磷酸化反应。

这些反应正是从甘油醛—3—磷酸反映取能量形成
ATP的过程。

糖酵解第六步化学反应是一步重要反应,因为在甘油醛—3—磷酸
的醛基氧化为羧基时,将氧化过程产生的能量贮存在ATP分子中,甘油醛—3—磷酸的氧化和磷酸化是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
催化下,由NAD+和无机磷酸(Pi)参加实现的。

糖酵解中,已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烯醇化酶催
化的反应如下:
已糖激酶、Mg+
葡萄糖+ATP 葡萄—6—磷酸+ADP+Pi 已糖
激酶、Mg+
果糖—6—磷酸+ATP 果糖—6—磷酸
+ADP+H+2—
烯醇化酶
磷酸甘油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丙酮酸激酶
PEP 丙酮酸(磷酸基由PEP转移到ADP上同时
形成丙酮酸
ATP
是一个不可逆反应,这是因为PEP水解释放能,生成ATP)答案:D
21.(2000)下面哪种组织不能使用酮体用于能量再生?
A.脑(在禁食中) B.心脏肌肉
C.红细胞 D.肾皮质 E.骨骼的骨肉
解析:酮体是乙酰乙酸,丙酮和β—羟基丁酸三种物质的总称,
它们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代谢的正常中间产物。

其中乙酰乙酸是
主要的,丙酮和β—羟基丁酸是由它转变而来,肝是产生酮体的器官,但缺乏分解酮体的转硫酶和乙酰乙酸激酶,因此,肝线粒
体内产生的酮体经血液循环输出至全身,在心肌、骨骼肌、肾、
脑等组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所产生的酮体在肝,而利用酮体
在肝外组织。

肝外组织这两种酶的活性很强。

酮体的利用过程是。

乙酰乙酸在转硫酶(在心肌、骨骼肌、肾、
肾上腺等组织)或乙酰乙酰辅酶A,后者在辅酶A参与下,经硫解又重新生成二分子乙酰辅酶A,并进入三羧酸循环而又被彻底氧化,故肝外组织是氧化酮体的器官,乙酰乙酸转变为乙酰CoA的反应
如下:
红细胞中无线粒体,只能糖酵解供能,故不能氧化酮体。

答案:C
23.(2000)在酶的催化中,下面叙述是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1)Vmax不被改变
2)抑制作用可由底物浓度的增加而逆转
3)Km增加
4)抑制剂结合在酶的不同位置,至少是作用中心
哪种综合的叙述是正确的?
A.1)、2)、3)
B.只有1)、3)
C.只有2)、4)
D.只有4)
E.1)、2)、3)、4)
解析:凡使酶活力下降,但并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作用成为抑制
作用。

竞争性抑制属可逆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结合,从
而阻止底物与酶的结合,因酶的活性中心不能同时既与抑制剂作用,又与底物作用。

24.(2000)下面哪种结合键在DNA中不存在?
A.3′——5′—磷酸二酯键
B.N—葡萄糖苷键
C.H键
D.疏水作用键
E.二硫键
解析:结合键,即化学键。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中,
戊糖(脱氧核糖和碱基缩合,并以糖苷键相连接,糖环上的Cl与
嘧啶碱的N1相连。

所以糖与碱基之间的连键是N—C键,称为N—糖苷键。

N—糖苷键使二者连成核苷。


核苷中的戊糖羟基(C5位上)被磷酸酯化,形成核苷酸,生物体内存在的游离核苷酸多是5′—核苷酸。

DNA的一级结构是由数量极其庞大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水聚合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起来的脱氧核苷酸链。

聚合时,新加
上去的三磷酸脱氧核苷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永远是以它的5′位磷酸与DNA链上3′端的3倍羟基缩合,即5′接3′。

故相互
连接的化学键,为3′—5′磷酸二酯键。

DNA的空间结构一般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反向排列的脱氧核苷酸链借助于对应碱基之间的氢键相连。

双螺旋结构在
生理状态下很稳定,维持这种稳定的主要因素:(1)首推碱基堆积力——成垛的碱基对之间的垂直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力。

碱基堆
积力的形成是由于嘌呤与嘧啶碱形状扁平,呈疏水性,分布于螺
旋的内侧。

大量的碱基对层层堆垛,使双螺旋结构内部形成一个
强大的疏水区,与介质中的水分子隔开;(2)氢键力。

两链靠氢键相连,分子中A=T碱基对多,但不如G≡C碱基对稳定。

(3)
大量存在于DNA的其他弱键,在维持空间结构的稳定上也起一定
的作用,这些弱键包括,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
形成的离子键,这可减少双链间的静电压力;还有范德华力。

二硫键发生在半胱氨酸之间,在蛋白质中存在。

维持蛋
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稳定性的主要的力是肽键与二硫键,次级的力
是氢键、范德华力、盐键等。

答案:E
25.(2000)考虑两者的关系和有关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4种叙述
左右左右
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甘油三酯
1)表中右侧的两种分子含有左侧分子的重复单位
2)在右侧的两种分子的合成过程中,至少一些电荷是中性的
3)在两种的关系中,左侧分子的变化取决于右侧分子的变化
4)在右侧两种分子的合成中释放水
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1)、2)、3)、4)
B.2)、3)、4)
C.3)、4)
D.只有3) E.只有4)
解析:1)错误,甘油三酯是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缩合
的产物,1分子甘油三酯彻底水解渴得到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

2)正确
3)正确。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种类,数量的变化,甚至氨基酸在肽链上排列顺序的改变,都会引起蛋白质分
子结构的改变。

脂肪酸有数种,如饱和的和不饱和的,长链的和
短链的。

脂肪酸的改变会引起甘油三酯的改变,饱和脂肪酸与甘
油结合形成的酯在常温下为固态,而不饱和脂肪酸酯在常温下为
液态。

4)正确。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才能形成蛋白质,脂肪酸和甘油分
子之间的连接也是脱水缩合。

因此,脂肪酸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都是水解反应。

答案:B
26.(2000)用不同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处理的5种不同的细胞
培养如下:
化合物细胞培养
乳糖细胞培养a 缬氨酸细胞培养b 胸腺嘧啶核苷三磷酸细胞
培养c 谷氨酸细胞培养d 丙氨酸细胞培养e 细胞洗涤、收集和自动化培养1h以后,分别研究体内细胞核的活性,你看哪
种细胞培养是最好的?
A.细胞培养a B.细胞培养b C.细胞培养c D.细胞培养
d E.细胞培养e
解析:细胞培养是细胞的不断分裂过程,细胞的分裂周
期中,首先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而只有DNA的复制
是在细胞核中进行,DNA的复制需要胸腺嘧啶核苷三磷酸为原料。

故细胞培养c是最好的。

答案:C
27.(2000)在真核细胞中,哪种分子负责自催化的内含子
和外显子的剪接?
A.RNA聚合酶
B.核糖核酸酶
C.核糖核酸核酶
D.逆转录酶
E.内切核酸酶
解析:存在于断裂基因中的内含子总是与外显子同时被转录成为前体RNA,然后经
过剪接得到成熟的RNA。

根据内含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剪接机制,可把它们划分为几种不同类型:(1)I类内含子,是自我剪接内含子。

在RNA前体中,这类内含子因其特殊结构而能自行剪接,至少在体外不需要蛋白质或酶参与。

I类内含子能在RNA水平上催化分子内剪接,因此证明RNA具有酶学活性,而这一类RNA被称为RNA拟酶,这首先在研究原生动物四膜虫中发现,是自我剪接的最好证明。

(2)II类内含子,主要是在tRNA前体剪接的研究中发现的,一般tRNA基因中只有一个内含子。

这类内含子的剪接是在一系列催化下进行的,起关键性作用的酶有两种,一是内切核酸酶,二是tRNA连接酶,(3)III类内含子,是由剪接体剪接的内含子,它们绝大部分存在于细胞核编码的蛋白质基因中。

核糖核酸酶是催化RNA水解酶。

答案:C
28.(2000)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和mRNA的互补密码子之间的相互反应通过下述哪种作用
完成的? A.肽基转移酶
B.ATP的能量
C.氨基—酰基—tRNA合成酶
D.来自GTP的能量形成共价键
E.H键
解析:氨基—酰基—tRNA合成酶即胺酰—tRNA合成酶。

催化胺酰tRNA的合成,即氨基酸的活化。

活化使氨基酸获得额外能量,这样才能掺入肽链中使肽链延伸,其总反应式是:胺酰tRNA合成酶
氨基酸+ATP+tRNA 胺酰—tRNA+AMP+Ppi Mg2+
该酶具有很高的专一性。

它既能识别特异的氨基酸,又能识别携带该氨基酸的
tRNA,再者只作用L—氨基酸,不作用于D—氨基酸,这可减少遗传信息翻译中的错误。

胺酰—tRNA形成后,氨基酸的进一步去向就由tRNA来决定了。

tRNA在识别mRNA分子上的密码时,具有接头作用。

tRNA 凭借自身的反密码子与mRNA分子上的密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相识别,并以氢键结合。

因此E答案正确。

核糖体大亚基单位上有2个tRNA结合部位,一个是P (蛋白质)部位,一个是A(氨基酸)部位。

在蛋白质合成的肽链延伸中,A位上的胺酰—tRNA转移到P位上是在肽基转移酶催化下完成的。

ATP、GTP是在蛋白质合成中提供能量的。

答案:E
29.(2000)乳糖操纵子是哪种控制的实例?
A.翻译控制 B.翻译后控制 C.复制控制
D.转录控制 E.所有上述的都有
解析: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发生于转录水平,而转录调控的基本单元是操纵子。

法国的雅各布和莫诺通过不同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突变来研究基因的作用,并于1961年提出基因调控的乳糖操纵子学说,为原核生物和其他生物中基本表达调控的研究提供了模式。

答案:D
31.(2000)下面有关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哪种叙述是不真实的?
A.合成是5′—3方向
B.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对合成r – NRA、mRNA和tRNA起作用 C.它的RNA产物与DNA模板杂交
D.在DNA中转录从AUG密码子开始
E.酶合成单链转录自,这个转录子是多肽链的密码
解析:在DNA指导下的RNA合成(即转录)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该酶
于1960年在微生物中分离到,该酶作用的特点:需以ATP、GTP、CTP和UTP为原料;RNA链的合成方向是5′—3′;与DNA聚合酶不同,不需引物;必须以DNA为模板,合成的RNA的碱基序列与模板DNA互补,这种互补关系的证据来自分子杂交的实验,将合成的RNA用左上角P标记,然后与作为模板的DNA一起加热,使DNA两条链分开,再缓缓冷却,这时,RNA链即与DNA链形成杂交体。

在模板链上合成RNA链,可暂时形成RNA—DNA杂交双链。

原核生物中三种RNA(rRNA、mRNA和tRAN)合成只需一种RNA聚合酶,而真核则
需三种RNA聚合酶催化。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全酶在转录起始中所识别的序列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识别位点,是该最初细菌中用于指导蛋白质合成的mRNA大多不需加工,一经转录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