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大题名词解释缩印
病理学题库最新版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一、名词解释1.萎缩2.肥大3.增生4.化生5.变性6.脂肪变性7.坏死8.坏疽9.凋亡10.机11.溃疡12.空洞13.再生14.肉芽组织15.创伤愈合16.干酪性坏死17.玻璃样变性18.病理性钙化二、填空1.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脑萎缩时,脑体积______,重量______,脑回______,脑沟_______,切面皮质________。
3.化生主要发生在________,也可发生在________。
4.细胞水肿好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5.细胞水肿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
6.引起脂肪变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脂肪变性最常见的器官是________,其发生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玻璃样变性的常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病理性钙化按其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10.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坏死的形态表现将坏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类型。
12.凝固性坏死多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实质器官。
13.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14.坏疽根据形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15.干性坏疽好发于________,因________引起,但静脉回流仍________,坏死局部干燥皱缩,呈________色,质较硬,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界线________。
病理名词简答总结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名词解释★1、萎缩(atrophy):是指发育正常的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肥大(hypertrophy):指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细胞器增多所致)。
★3、增生(hyperplasia):指实质C数量增多而导致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4、化生(metaplasia):是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5、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6、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7、机化(organization):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物质的过程,称为机化。
8、坏死(necrosis):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特点:自溶性)。
9、拉塞尔小体(Russell’s body):慢性炎症时,浆细胞胞内出现红染的圆形的玻璃样物质,是浆细胞内的Ig G,称为拉塞尔小体。
10、马洛里小体(Mallory’s body):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的玻璃样物质(角蛋白聚集)。
11、适应(adaptation):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12、损伤(injury):组织和细胞遭受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后,可引起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
★13、脂肪肝(fatty liver):肝脂肪变性时,弥漫而严重,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称为脂肪肝。
★14、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称为虎斑心。
有的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可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称为心肌脂肪浸润。
病理学大题名词解释缩印
大叶性肺炎可分为哪几期?试述各期的病理变化。
答:大叶性肺炎可分为四期,即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各期病变如下:1.充血水肿期: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切面可挤出较多量的泡沫状血性浆液。
镜下,病变肺叶弥漫性的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内可见较多的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红色肝样变期: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故称红色肝样变期。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充满含大量红细胞及一定量的纤维素、嗜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的渗出物。
3.灰色肝样变期:肉眼观,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故由红色逐渐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
镜下,肺泡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多,纤维素网中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
4.溶解消散期:肺泡腔内嗜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溶解酶,使渗出物中的纤维素被溶解。
肉眼观,病变肺部质地变软,切面实变病灶消失。
栓子运行途径:⑴左心及动脉系统栓子,阻塞全身各处小动脉。
⑵右心及静脉系统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⑶肠系膜或脾静脉的栓子,阻塞肝内门静脉分支。
⑷交叉性栓塞:右心及腔静脉系统栓子,在右心压力升高的情况下通过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到达左心,再进入体循环系统,引起各脏器的小动脉栓塞,罕见有静脉脱落的小血栓经肺动脉未闭的动脉导管进入体循环而引起栓塞。
⑸逆行性栓塞:下腔静脉内血栓,在剧烈咳嗽、呕吐等胸腹腔压力骤增时,使血栓一时性逆流至肝、肾、髂静脉分支并引起栓塞。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机制有哪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而导致以右心室壁肥厚、心腔扩大甚而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发病机制:⑴肺部病变:原有肺疾病所表现的肺部病变;肺血管的病变:肺小动脉变化,特别是肺腺泡内小血管的构型重建,包括无肌型洗到年购买肌化及肌型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内膜下出现纵行平滑肌束等;肺小动脉炎,肺小动脉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腔内血栓形成或机化以及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
病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1. 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3. 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
由于代谢障碍,而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4. 脂肪变: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5. 玻璃样变6.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变为黑色或暗绿色,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7.虎斑心:严重贫血引起的心肌脂肪变性,常在左心室乳头肌处,可见出现整齐横行排列的黄红相间的条纹称为虎斑心。
8.凋亡:是一种以凋亡小体的形成为特点的,不引起周围组织炎性反应的活体内单个细胞死亡的形态学改变。
第二章1.机化: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在细胞增殖周期中处于静止期(G0),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3.肉芽组织::由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4.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后或缝合后对合紧密的伤口,愈合的时间短,形成的瘢痕少。
5.不完全再生:组织损伤较大或受损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弱,不能完全由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组织细胞来修复,而是由肉芽组织来修补恢复,最终形成瘢痕。
6.创伤性神经瘤:外周神经受损时,若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或两端之间有瘢痕或其他组织阻隔,或因截肢失去远端,再生的轴突不能到达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形成的肿物。
7.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愈合的时间长,形成的瘢痕较大。
(修改)病理学高频名词解释
病理学高频名词解释和大题英文首写字母如果大写都要大写1.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萎缩使细胞合成代谢降低,能量需求减少,原有功能下降。
实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
2.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适应环境的改变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值能力较活跃的、同源性细胞之间。
3.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的细胞死亡。
坏死,可因致病因素较强直接导致,但大多数由可逆性损伤发展而来,其基本表现时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
4.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被肉芽组织取代,逐渐纤维化的过程。
最终可形成纤维斑块。
虎斑心。
心肌脂肪变时在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处出现的红黄相间的条纹,似虎皮斑纹。
5.6.liver慢性肝淤血时,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肉眼观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9.栓塞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
10.瘘管Fistula连接于体外与有腔器官之间,或两个有腔器官之间的,有两个以上开口的病理性管道。
窦道Sinus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粘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只有一个开口。
11.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易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蔓延扩散造成弥漫性浸润。
病原菌:溶血性链球菌。
12.脓肿Abscess是指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即脓腔。
可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13.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可以改为肉芽肿(车棚真题卷上出现了六次肉芽肿)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肉芽肿直径一般在0.5~2毫米,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是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病理 缩印
痈: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组织和筋膜组织中形成多数沟通的脓肿.疖:是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脓肿.粥样斑块:又称粥瘤。
为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色斑块。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晚期病变累及肾脏,双侧肾对成型萎缩变小,变硬,表面呈弥漫性颗粒状。
风湿小体:发生在心肌间片小血管周围一个梭形小体,又称风湿性肉芽肿。
桥接坏死:两个肝小叶的中央静脉之间或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及两个汇管区之间出现的融合性肝细胞坏死带。
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结缔将原来的肝细胞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新月体: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层呈新月状可环状分布。
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可能系病毒感染和/或吸入某些化学性物质引起原发性肺损害。
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基膜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交叉反应抗原,故可以引起继发性肾损伤。
葡萄胎:又称水泡状胎块,以绒毛间质高度水肿、滋养叶细胞不同程度为特征,形成许多串状水泡。
那鲍氏囊肿:慢性子宫颈炎时,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阻塞子宫颈腺体开口或子宫颈腺体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压迫,是粘液潴留,腺体扩大成囊状,称那鲍氏囊肿,也称子宫颈腺体囊肿。
结核结节:结核病时,由类上皮细胞、朗罕氏巨细胞、淋巴细胞聚积成的结节状病灶而称之,又称为结核肉芽肿。
类上皮细胞:结核病时,巨噬细胞转变为多角形、胞质丰富、境界不清、连接成片的细胞称为类上皮细胞。
肺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炎及肺门淋巴结核三者的合称。
干酪样肺炎:机体抵抗力很差,变态反应很强时,肺组织出现大片的干酪样坏死。
结核球(瘤):一个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直径在2.0cm的干酪性坏死灶。
粟粒性结核病:大量结核杆菌短期内侵入血液,可出现粟粒性结核病,其病理特点是全身多器官如肺、肝、肾、脑等处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粟粒的结核病灶。
病理学知识点(名词解释+问答题)
病理学知识点(名词解释+问答题)一、名词解释萎缩(atrophy):正常发育的器官和组织,因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而导致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器官的萎缩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萎缩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代替的过程称化生。
常见的化生有:上皮细胞的化生,间叶组织的化生。
坏疽(gangrene):是指大块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根据形态不同,坏疽可分为三种: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所组成,并伴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肉眼观,表面呈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形似鲜嫩的肉芽,故名为肉芽组织。
心力衰竭细胞:肺泡腔处有水肿液及出血,急性肺淤血时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淤血,肺泡腔中有较多漏出的水肿液和不等量红细胞、巨噬细胞,随着病变的进展,一些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槟榔肝(nutmeg-liver):在慢性肝淤血时,肉眼见肝脏体积肿大,包膜紧张,小叶中央淤血区呈暗红色,周边区因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以致切面上可见红(淤血)黄(脂肪变性)相间的网络状条纹,状如槟榔的切面,称“槟榔肝”。
血栓(Embolism)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而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趋化作用(chemotaxis):是指白细胞沿着浓度梯度向炎症组织的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
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性炎。
肿瘤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起源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称为肿瘤异型性。
病理缩印复习重点
1萎缩(atrophy):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2肥大(comp-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3增生(com-sia):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而造成其体积增大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细胞可逆性损伤(rev-injury):旧称变性,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6脂肪变(steatosis):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7细胞水肿(c-awelling):指各种致病因素使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形成细胞水肿,严重时,称为细胞的水变性8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时,于左心内膜下尤其乳头肌处出现成排黄色条纹与暗红色的正常心肌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9心肌脂肪侵润: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可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称为心肌脂肪侵润10玻璃样变(hyal-):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11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12坏疽(gangrene):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局部组织颜色通常呈黑色。
13凋亡(apoptosis):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有别于坏死14细胞老化(c-aging):是细胞随生物体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是生物个体老化的基础15机化(organization):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16肉芽组织(gran-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各种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17瘀血(congestion):器官和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出血,称为瘀血,也称为静脉性充血18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左心衰时,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含有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缩印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和无机盐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为“水寄生”。
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接合菌的内生型无性孢子。
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在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
大型的孢子囊内可形成数量众多的孢囊孢子;小型孢子囊内只有一至几个孢子。
着生孢子囊的特殊分化的菌丝称为孢囊梗(sporangiophore)。
孢子(spore):是真菌的繁殖单位的一种统称。
其功能如植物的种子,但与种子不同之处在于孢子不含先期形成的胚胎,分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大类。
孢子囊(sporangium):低等真菌产生内生无性孢子的器官统称为孢子囊。
胞间联丝:是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的通道,是以质膜为界线,直径为20~30nm的通道,内含一个轴向的膜质器件——链管(desmotubl),两个膜之间的空间大约5nm,且含有微管。
胞囊(cyst):异皮线虫属某些种的成熟雌虫死后,表皮变褐变硬即为胞囊,内藏大量虫卵。
被动抗病性(passive resistance):是植物与病原物接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
闭囊壳(cleistothecium):包被是完全封闭、无固定的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避病性(avoidance):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的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少的现象。
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或减少了与病原物的接触,前者称为“时间避病”,后者称为“空间避病”。
并发症(complex symptoms):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称为并发症。
病毒(Virus):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病理学题库(名词解释-问答)汇总
病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名词解释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2.增生是指由于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多,导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3.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4.变性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
5.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6.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及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7.Mallory小体酒精中毒时肝细胞中红染的玻璃样小体,是由中间丝中的前角蛋白细丝堆聚而成。
8.坏疽坏疽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9.溃疡皮肤、粘膜处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
10.窦道由于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窦道。
11.瘘管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瘘管。
12.空洞在有天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内,较大块坏死组织经溶解后由管道排出后残留的空腔,称为空洞。
13.机化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的过程称为机化。
14.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14凋亡是由体内外某些因素出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15.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是坏死组织的蛋白质凝固,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
16.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是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
常发生于含可凝固的蛋白少和脂质多的脑和脊髓,又称软化。
17.纤维素样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由于坏死物呈颗粒状或小条状强嗜酸性红染,状如纤维素,故称纤维素样坏死又称为纤维素样变性。
二、简答题1.简述萎缩的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萎缩两类。
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分为:(1)营养不良性萎缩;(2)压迫性萎缩;(3)废用性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一、名词解释1.1.01适应(adaptation)1.1.02损伤(injury)1.1.03萎缩(atrophy)1.1.04肥大(hypertrophy)1.1.05假性肥大(pseudohypertrophy)1.1.06增生(hyperplasia)1.1.07化生(metaplasia)1.1.08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1.1.09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1.1.10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1.1.11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1.1.12变性(degeneration)1.1.13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1.1.14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or fatty change)1.1.15虎斑心(tigroid heart)1.1.16心肌脂肪浸润(myocardial fatty infiltration)1.1.17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1.1.18淀粉样变性(amyloid degeneration)1.1.19黏液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1.1.20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1.1.21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1.1.22脂褐素(lipofuscin)1.1.23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1.1.24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1.1.25迁徙性钙化(metastatic calcification)1.1.26细胞死亡(cell death)1.1.27坏死(necrosis)1.1.28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1.1.29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1.1.30坏疽(gangrene)1.1.31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1.1.32纤维蛋白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1.1.33糜烂(erosion)1.1.34溃疡(ulcer)1.1.35窦(sinus)1.1.36瘘(fistula)1.1.37空洞(cavity)1.1.38机化(organization)1.1.39包裹(encapsulation)1.1.40凋亡(apoptosis)1.1.41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四、问答题1.4.01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病理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与问答
病理学名词总结萎缩:已经发育正常组织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伴有数量的减少、代谢功能下降。
肥大:细胞体积的增大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化生: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由另一种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分化成熟细胞所代替的过程。
变性: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著增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水性变样:也称细胞水肿,指细胞内水分增多,导致细胞肿胀。
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炎症:具有血液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具有机体受伤程度,限制损伤因子在体内扩散和对损伤组织进行修复的作用。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改变的统称。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或抵达体表、黏膜表面的过程。
增生: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下。
炎症局部组织的细胞的再生与增生。
纤维素性炎:是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炎症。
化脓性炎:是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的炎症。
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局限浸润和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累及大中脉,以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内膜灶性纤维性以及粥样斑块形成为基本病变特点,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减弱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风湿小体(阿少夫小体):位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皮下,椭圆形或圆形。
镜下构成:中心为纤维素性坏死,周围风湿细胞增生、聚集,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假小叶:肝硬化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分隔包绕成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
新月体: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附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形结构,故名新月体。
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大学《病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萎缩:己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的缩小。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性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露出性出血:由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血管外,成为露出性出血。
燕麦样细胞癌:肺小细胞癌镜下,癌细胞小而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有些细胞呈梭形或多伪形,胞浆少而形似裸核。
典型时癌细胞常一端稍尖,形似燕麦穗粒,称之为燕麦细胞癌。
风湿小体:是由成群的风湿细胞聚集于纤维素样坏死灶内。
并由少量渗出的淋巴细胞共同构成。
Aschoff小体的形成是在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附近的组织细胞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使胞体变形转变为风湿细胞。
Aschoff小体对诊断风湿有意义,提示有风湿活动。
子宫颈早期浸润癌: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间质内浸润,带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o肾透明细胞癌:肾实质癌是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腺癌,85%为透明细胞癌,还有一部分为颗粒细胞癌及混合细胞癌。
癌中常有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
生于肾实质内,长大后浸润、压迫、破坏肾盂肾盏,向肾包膜外发展,形成血管瘤栓或转移到淋巳结及其他脏器。
毛玻璃样肝细胞样变:毛玻瑙样肝细胞多见于HbsAg携带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
光镜下,HE染色切片上,干细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毛玻璃样肝细胞。
这些细胞内含有大量HbsAg,电镜下为线状或小管状存在内质网池内。
永久性细胞:属于这类细胞的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无论中枢神经细胞及其周围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出生后都不能分裂增生,一旦遭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
但这不包括神经纤维,在神经细胞存活的前提下受损的神经纤维有着活跃的再生能力。
绒毛心:当渗出以纤维束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绒毛心。
病理学试题库(名词解释,问答]汇总
病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名词解释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2.增生是指由于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多,导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3.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4.变性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
5.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6.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及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7.Mallory小体酒精中毒时肝细胞中红染的玻璃样小体,是由中间丝中的前角蛋白细丝堆聚而成。
8.坏疽坏疽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9.溃疡皮肤、粘膜处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
10.窦道由于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窦道。
11.瘘管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瘘管。
12.空洞在有天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内,较大块坏死组织经溶解后由管道排出后残留的空腔,称为空洞。
13.机化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的过程称为机化。
14.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14凋亡是由体内外某些因素出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15.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是坏死组织的蛋白质凝固,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
16.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是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
常发生于含可凝固的蛋白少和脂质多的脑和脊髓,又称软化。
17.纤维素样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由于坏死物呈颗粒状或小条状强嗜酸性红染,状如纤维素,故称纤维素样坏死又称为纤维素样变性。
二、简答题1.简述萎缩的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萎缩两类。
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分为:(1)营养不良性萎缩;(2)压迫性萎缩;(3)废用性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叶性肺炎可分为哪几期?试述各期的病理变化。
答:大叶性肺炎可分为四期,即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各期病变如下:1.充血水肿期: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切面可挤出较多量的泡沫状血性浆液。
镜下,病变肺叶弥漫性的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内可见较多的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红色肝样变期: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故称红色肝样变期。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充满含大量红细胞及一定量的纤维素、嗜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的渗出物。
3.灰色肝样变期:肉眼观,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故由红色逐渐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
镜下,肺泡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多,纤维素网中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
4.溶解消散期:肺泡腔内嗜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溶解酶,使渗出物中的纤维素被溶解。
肉眼观,病变肺部质地变软,切面实变病灶消失。
栓子运行途径:⑴左心及动脉系统栓子,阻塞全身各处小动脉。
⑵右心及静脉系统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⑶肠系膜或脾静脉的栓子,阻塞肝内门静脉分支。
⑷交叉性栓塞:右心及腔静脉系统栓子,在右心压力升高的情况下通过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到达左心,再进入体循环系统,引起各脏器的小动脉栓塞,罕见有静脉脱落的小血栓经肺动脉未闭的动脉导管进入体循环而引起栓塞。
⑸逆行性栓塞:下腔静脉内血栓,在剧烈咳嗽、呕吐等胸腹腔压力骤增时,使血栓一时性逆流至肝、肾、髂静脉分支并引起栓塞。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机制有哪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而导致以右心室壁肥厚、心腔扩大甚而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发病机制:⑴肺部病变:原有肺疾病所表现的肺部病变;肺血管的病变:肺小动脉变化,特别是肺腺泡内小血管的构型重建,包括无肌型洗到年购买肌化及肌型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内膜下出现纵行平滑肌束等;肺小动脉炎,肺小动脉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腔内血栓形成或机化以及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
⑵心脏病变:以右心室的病变为主,心室壁肥厚,心室腔扩张,扩大的右心室占据心尖部,外观钝圆,心脏重量增加。
右心室前壁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右心室内乳头肌和肉柱显著增粗,室上嵴增厚。
通常以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肌壁厚度≥5mm(正常3-4mm)作为诊断肺心病的病理形态标准。
镜下可见右心室壁心肌细胞肥大,核增大、深染;也可见缺氧引起的心肌纤维萎缩、肌浆溶解、横纹小时,间质水肿和胶原纤维增生等。
试述大.小叶性肺炎的区别1)大叶性肺炎2)小叶性肺炎病原菌1)以致病力强的肺炎球菌为主2)多种细菌.常为毒力弱的肺炎球菌发病年龄1)青壮年2)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这病变特点1)急性纤维蛋白炎2)急性化脓性炎病变范围1)以肺段或肺叶为病变单位2)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病变大小不一.多发性.散在于两肺病变分期1)典型者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灰色肝样变.和溶解消散期2)病变无程期性支气管旁淋巴结1)一般无病变2)常常肿大.呈急性炎性反应临床表现1)起病急骤.高热.寒颤.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和呼吸困难2)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结局1)绝大数痊愈2)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并发症1)肺肉质样变.脑脓肿.脓胸败血症.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中毒性休克2)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癌与肉瘤比较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发病率: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后成人/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大体特点: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组织学特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网状纤维染色:癌细胞间多无/肉瘤细胞间多有;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免疫组化:Cytokeratin(细胞角蛋白)常阳性/Vimentin(波纹蛋白)常阳性门脉性肝硬化病因:与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和有毒物质损伤等因素有关。
在我国,肝硬化的病因主要为HBV、HCV的慢性感染,且可发展成肝细胞癌;(二)病变:①弥漫性肝细胞坏死变性②弥漫性假小叶形成以及纤维组织增生③假小叶大小均匀,纤维间隔较窄、均匀④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胆管增生少。
临床特点:门脉高压明显,有肝功能不全的表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最常见,多发胃窦部.病变呈多灶性或弥漫状.胃黏膜充血水肿承担红色,伴有点状出血和糜烂,表面有灰黄或灰白色粘液性渗出物覆盖.镜下,病变位于黏膜浅层,呈灶状或弥漫分布,黏膜充血水肿,标签上皮坏死脱落,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萎缩变薄,固有膜内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胃黏膜内纤维组织增生.并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点.A型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血清中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检查阳性,并伴有恶性贫血,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底部.B型病变多见于胃窦部,无恶性贫血,可发生癌变.慢性肥厚性胃炎:病变在胃底及胃体部.胃镜黏膜皱襞粗大加深变宽呈脑回状;黏膜皱襞上可见横裂,有多数疣状隆起的小结;黏膜隆起的顶端常伴有糜烂;镜下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黏膜表面黏液分泌细胞数量增多,分泌增多.黏膜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不显著。
疣状胃炎:多见于胃窦部,病变处胃黏膜出现许多中心凹陷的疣状突起病灶,镜下可见病灶中心凹陷部胃黏膜上皮变性坏死病脱落,伴有急性炎症渗出物覆盖现;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又叫急性肾炎——表现为“大红肾”,组织学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狭窄或闭塞,近曲小管细胞变性,电镜下有电子密度较高的驼峰状沉积物。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又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又新月体肾炎。
特点:1)新月体形成,肾小球囊内可见主要由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构成的新月体:2)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改变:增厚,变薄或有缺损,可有电子致密物沉积;3)肾小球内有红细胞和纤维素,有时候毛细血管壁有纤维素样坏死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对比定义:结核分枝杆菌初次感染在肺内发生的病变/指肺结核复发或再次感染肺结核好发年龄:儿童/成人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开始时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病程中产生/有免疫力病变特征:原发综合征/病变多样,新旧并存(上重下轻,上旧下新)起始病灶:同气好的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肺尖部(肺尖开始,病程迁延) 病程:短,95%自愈,少数栗粒性结核病,肺外器官结核,继发性肺结核/长,迁延波动,需治疗(时好时坏,波浪前进)主要播散途径:淋巴道,血行/支气管(自上而下,气道蔓延) 预后:95%自愈,仅5%发展为结核病/可多种表现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化规律结核病的基本病变符合炎症的变质、渗出、增生的病理特征(1)结核病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多见于结合性炎的早期及恶化进展期,细菌毒力强,数量多,机体免疫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特征是浆液纤维素性渗出为主,渗出液内可见巨噬细胞,可查见结核菌,好发于浆膜、滑膜和脑膜等。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发生于细菌少,毒力低,机体免疫反应较强,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结核结节,大体观,呈栗粒大小,淡黄,光泽的病灶,镜下观,大致分三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区,成颗粒状无结构红染物,周围是来源于巨噬细胞的类上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生。
(3)坏死为主的病变,多发生于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变态反应强的情况下,形成干酪样坏死病变。
常见的癌前病变:大肠腺瘤(有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等类型,绒毛状腺瘤发生的癌变机会更大),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长期不愈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条件。
内皮细胞机械屏障作用;内皮细胞能分泌、合成多种抗凝物质。
常见:静脉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伴溃疡形成,风湿性或细菌性内膜炎,心肌梗死,结节性多动脉炎,同一静脉经过多次注射。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停滞或涡流形成(1)正常轴流消失,血小板与内膜接触机会增加,促进血小板粘集。
(2)局部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浓度增加,达到凝血所需浓度。
(3)内皮细胞缺氧,受损。
常见:夜间熟睡,心力衰竭,久病卧床者。
3.血液凝固性增加:指血液的高凝状态。
血小板数量或粘度增加、活性增强(妊娠,手术后、产后);内脏癌时癌细胞释放出保凝因子;DIC及游走性血栓性脉管炎。
三种条件常同时存在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渗出期(非特异性炎):病变的结缔组织发生粘液变性,胶原纤维肿胀、断裂、崩解、纤维素样坏死;少量浆液和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此期病变持续1个月。
2、增生期(肉芽肿期):病变多见心肌间质、小动脉旁,形成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Aschoff body),近似梭形,中心部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各种细胞成分包括风湿细胞、纤维母细胞少量炎细胞。
风湿细胞(Aschoff细胞):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呈卵圆形、空泡状,由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所形成。
染色质集中于核的中央,核的横切面状似枭眼;纵切面上,染色质状如毛虫。
此期病变持续2-3个月。
3、瘢痕期(愈合期):风湿小结的纤维化。
出现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并变为纤维细胞。
整个小体变为梭形小瘢痕。
此期病变持续2-3个月。
上述整个病程为4-6个月。
该疾病可反复发作,新旧病灶并存叙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以及各型的基本病理变化。
(1)急性普通性肝炎:肝细胞广泛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性为主,坏死轻微。
(2)慢性普通性肝炎:1)轻度慢性肝炎:点状坏死和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中度碎片状坏死,出现特征性桥接坏死,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碎片状坏死以及大片桥接坏死,坏死区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结构(2)重型病毒性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弥漫大片坏死,仅小叶周边残留少数变性细胞,小叶区及汇管区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肝细胞再生不明显2)亚急性重型肝炎:既有肝细胞大片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纤维化,使再生细胞失去依托,呈不规则结节状,失去原有小叶结构。
2. 脂肪变性: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
若这些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则称为脂肪变性或脂肪变。
4. Mallory小体:为细胞内玻变常见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