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本科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
2.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学习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性状、有效成分和药效的影响。
4. 提高中药材质量控制和饮片制备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三、实验地点中药炮制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姓名]五、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炮制方法:1. 炒法:炒黄、炒焦、炒炭2. 炙法:清炙、蜜炙、酒炙3. 煎煮法:煮制、蒸制、漂制六、实验材料1. 药材: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等。
2. 辅料:蜜、酒、水等。
3. 仪器: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七、实验步骤1. 炒法(1)炒黄: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炒焦: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并嗅到焦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炒炭: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炭,并嗅到炭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 炙法(1)清炙: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内部微焦,并嗅到药香气时,取出晾干。
(2)蜜炙:将蜜加热至沸,将药材倒入锅中,快速翻炒,使药材表面均匀裹上蜜汁,出锅晾干。
(3)酒炙:将酒加热至沸,将药材倒入锅中,快速翻炒,使药材表面均匀裹上酒汁,出锅晾干。
3. 煎煮法(1)煮制:将药材放入煎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取汁。
(2)蒸制:将药材放入蒸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蒸煮1小时,过滤取汁。
(3)漂制:将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不断换水,取出晾干。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炒法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炮制方法对药材性状、有效成分和药效的影响如下:(1)炒黄:药材鼓起,颜色微变深,药香气浓郁,有效成分含量提高,药效增强。
(2)炒焦:药材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焦香气浓郁,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药效减弱。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1. 理解中药炮制的意义和目的。
2.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学习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药性、药效的影响。
4. 了解炮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针对以下炮制方法进行操作和观察:1. 清炒法2. 炙法3. 蒸法4. 煅法三、实验材料1. 药材:酸枣仁、王不留行、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当归、白芍、丹参、大黄、黄芪、白术、党参、麻黄、陈皮、瓜蒌皮、阿胶等。
2. 器具: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切药机、压板、切药刀、切药板、搪瓷盘等。
四、实验方法1. 清炒法: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文火或中火炒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2. 炙法:将药材置于锅中,加入适量辅料(如酒、醋、蜜等),用文火炒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3. 蒸法:将药材置于蒸锅中,用蒸汽蒸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4. 煅法:将药材置于炉中,用武火煅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1. 清炒法:- 酸枣仁: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具香气。
- 王不留行: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 山楂: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槟榔: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麦芽: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核桃: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2. 炙法:- 酸枣仁: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王不留行: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山楂: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槟榔: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麦芽: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核桃: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3. 蒸法:- 酸枣仁:蒸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具香气。
- 王不留行:蒸至大部分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 山楂: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槟榔: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麦芽: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核桃: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4. 煅法:- 酸枣仁:煅至黑色,具焦香味。
- 王不留行:煅至黑色,具焦香味。
中药炮制加工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加工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索中药炮制加工技术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一中药进行炮制实验,观察其炮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并分析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实验设备和药材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有炮制炉、电子秤、研钵、试管、移液管等。
药材为川芎、益母草、山药。
实验步骤1. 药材准备将川芎、益母草、山药按照比例称取,分别为1:2:3的比例。
分别将药材洗净、晾干。
2. 研磨将晾干的药材分别放入研钵中,用研钵和杵磨碾药材,直至药材呈细粉末状。
3. 炮制将药材粉末放入炮制炉中,设置适当温度和时间,进行炮制。
本次实验中,炮制温度为80摄氏度,炮制时间为2小时。
4. 收集样品炮制过程结束后,取出炮制后的药材粉末,采用容器进行收集。
5. 药材分析对炮制前后的药材进行外观、颜色、气味等方面的观察,并使用试管进行溶解实验,检测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状况和溶解度。
6.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药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状况和溶解度,记录炮制前后的药材外观、颜色、气味等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材外观、颜色、气味变化川芎炮制前为深棕色,气味辛辣。
经过炮制后,颜色变为暗褐色,气味更加浓郁。
益母草炮制前为浅黄色,气味芳香。
经过炮制后,颜色变为深黄色,气味更加浓郁。
山药炮制前为白色,气味清淡。
经过炮制后,颜色变为棕色,气味更加浓郁。
2. 药材溶解状况和溶解度变化川芎炮制前,溶解速度较慢,溶解度较低。
炮制后,溶解速度加快,溶解度显著提高。
益母草炮制前,溶解速度较慢,溶解度较低。
炮制后,溶解速度加快,溶解度显著提高。
山药炮制前,溶解速度较快,溶解度较高。
炮制后,溶解速度变慢,溶解度有所降低。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中药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外观、颜色和气味,使其呈现出更加浓郁的特征。
2. 中药炮制能够增加药材的溶解速度和溶解度,便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3. 不同药材的炮制过程和炮制后的效果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处理。
药材炮制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材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药材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药材炮制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中医药学院实验室四、指导老师XXX教授五、实验内容1. 药材炮制原理及方法2. 药材炮制操作步骤3. 药材炮制效果评价六、实验材料1. 药材: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等。
2. 炮制工具:研钵、筛子、炒锅、蒸锅、切药刀等。
3. 辅料:黄酒、姜、盐等。
七、实验方法1. 药材炮制原理及方法(1)净选加工:将药材洗净,去除杂质、虫蛀品等。
(2)分离和去除非药用部位:根据药材的药性和炮制目的,采用剪、切、剔除、挤压、火燎、挖、拌衣、揉搓等方式去除非药用部位。
(3)饮片切制:将药材进行软化处理,然后根据药物特性采用不同的切法进行切制。
(4)炒法:将药材放入炒锅中,根据药性选择不同的火候进行炒制。
(5)蒸法:将药材放入蒸锅中,根据药性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蒸制。
2. 药材炮制操作步骤(1)净选加工:将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等药材洗净,去除杂质、虫蛀品等。
(2)分离和去除非药用部位:根据药材的药性和炮制目的,采用剪、切、剔除、挤压、火燎、挖、拌衣、揉搓等方式去除非药用部位。
(3)饮片切制:将药材进行软化处理,然后根据药物特性采用不同的切法进行切制。
(4)炒法:将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等药材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表面微黄,取出晾凉。
(5)蒸法: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用武火蒸30分钟,取出晾凉。
3. 药材炮制效果评价(1)外观:炮制后的药材表面颜色均匀,无杂质。
(2)气味:炮制后的药材气味浓郁,无异味。
(3)质地:炮制后的药材质地坚实,无破损。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炮制了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等药材,炮制后的药材外观、气味、质地均符合炮制要求。
2. 实验分析(1)净选加工:净选加工是药材炮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炮制效果。
本实验中,药材净选加工过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了药材的纯净度。
炮制炒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炒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炒法的火候掌握和操作技巧。
3. 观察炮制前后药材的性状变化,了解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4. 熟悉炮制炒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中药炮制炒法是一种常用的炮制方法,通过炒制改变药材的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矫味矫臭等。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根据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制过程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和质地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效。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等。
2. 实验仪器: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1. 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黄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 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槟榔:取净槟榔,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4)栀子:取净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 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黑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黑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中药炮制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2.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3. 掌握常见中药的炮制过程及注意事项;4. 通过实验,提高中药炮制水平,为今后从事中药炮制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某中药炮制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XXX五、实验内容1. 清炒法:炒黄、炒焦、炒炭2. 炙法:酒炙、醋炙、蜜炙3. 煎煮法:水煮、酒煮、醋煮4. 蒸制法:清蒸、酒蒸、醋蒸六、实验步骤1. 清炒法(1)炒黄: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炒焦: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并有焦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炒炭: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并有焦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 炙法(1)酒炙: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黄酒,拌匀,闷润30分钟,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取出晾干。
(2)醋炙: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醋,拌匀,闷润30分钟,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取出晾干。
(3)蜜炙:取净药材,加入适量蜂蜜,拌匀,闷润30分钟,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取出晾干。
3. 煎煮法(1)水煮:取净药材,加水煎煮,煎煮时间根据药材性质而定,煎煮完毕后去渣取汁。
(2)酒煮: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黄酒,煎煮,煎煮完毕后去渣取汁。
(3)醋煮: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醋,煎煮,煎煮完毕后去渣取汁。
4. 蒸制法(1)清蒸:取净药材,放入蒸锅内,蒸煮至熟,取出晾干。
(2)酒蒸: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黄酒,放入蒸锅内,蒸煮至熟,取出晾干。
(3)醋蒸: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醋,放入蒸锅内,蒸煮至熟,取出晾干。
七、实验结果1. 清炒法:实验中,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均能改变药材的药性和药效,提高药材的疗效。
2. 炙法:实验中,酒炙、醋炙、蜜炙三种方法均能增强药材的药效,降低毒性,改善口感。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篇一:中药炮制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实验一清炒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根据妙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
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代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栀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一)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
具香气。
5.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范本
一、实验名称:中药炮制实验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中药炮制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张教授五、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中药炮制的常用技术,如炒、炙、蒸、煮等。
3. 体验中药炮制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提高中药炮制技能。
六、实验材料:1. 中药材:当归、黄芪、白术、黄连等。
2. 炮制工具:炒锅、蒸锅、煮锅、筛子、剪刀、天平等。
七、实验步骤:1. 清洗药材:将中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和灰尘。
2. 炒法炮制:(1)炒当归:将当归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2)炒黄芪:将黄芪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3)炒白术:将白术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4)炒黄连:将黄连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3. 炙法炮制:(1)炙当归:将当归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当归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2)炙黄芪:将黄芪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黄芪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3)炙白术:将白术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白术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4)炙黄连:将黄连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黄连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4. 蒸法炮制:(1)蒸当归:将当归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当归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2)蒸黄芪:将黄芪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黄芪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3)蒸白术:将白术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白术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4)蒸黄连:将黄连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黄连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5. 煮法炮制:(1)煮当归:将当归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出晾凉,称重。
(2)煮黄芪:将黄芪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出晾凉,称重。
(3)煮白术:将白术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出晾凉,称重。
中药的炮制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中药炮制实验二、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中药炮制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XXX五、实验班级:XX级XX班六、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炮制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的影响;3. 提高对中药饮片质量的认识。
七、实验原理:中药炮制是指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改变药材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增强药效、便于制剂等目的。
炮制方法主要包括炒制、炙法、蒸制、燀法、煅法等。
八、实验内容:1. 炒制实验:(1)炒黄法:选取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等药材,采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炒焦法:选取山楂、槟榔、麦芽、栀子等药材,采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称重。
(3)炒炭法:选取蒲黄、槐米、荆芥等药材,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称重。
2. 炙法实验:(1)清炙法:选取甘草、黄芪、当归等药材,采用清炙法,即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内部黄色,取出放凉,称重。
(2)酒炙法:选取黄连、丹参、红花等药材,采用酒炙法,即用白酒拌匀,炒至表面微黄色,内部黄色,取出放凉,称重。
3. 蒸制实验:(1)蒸法:选取人参、鹿茸、阿胶等药材,采用蒸法,即用蒸笼蒸至药材软硬适中,取出放凉,称重。
(2)蜜炙法:选取甘草、黄芪、当归等药材,采用蜜炙法,即用蜂蜜拌匀,蒸至药材软硬适中,取出放凉,称重。
九、实验器材: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十、实验方法:1. 称取一定量的药材,按照炮制方法进行加工处理;2. 在炒制过程中,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药材炒焦或炒黑;3. 在炙法过程中,注意药材与辅料的拌匀程度,确保炮制效果;4. 在蒸制过程中,注意蒸煮时间,避免药材蒸煮过度。
十一、实验结果:1. 炒制实验:(1)炒黄法:药材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2)炒焦法:药材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称重;(3)炒炭法:药材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称重。
中药炮制学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制剂室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二、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使我对中药炮制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我的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中药炮制工艺的理解,培养我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中药炮制基本操作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药炮制的基本操作,包括净选、切制、炒制、炙制、蒸制、煅制等。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各种炮制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中药饮片的质量检验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中药饮片的质量检验工作,学习了《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了解了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对中药饮片进行外观、水分、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等指标的检测。
3. 中药炮制工艺研究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中药炮制工艺的研究项目,学习了中药炮制工艺的设计、实施和优化。
通过查阅文献、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对中药炮制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中药饮片生产管理实习期间,我了解了中药饮片生产管理的基本流程,学习了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参与生产管理,我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习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中药炮制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使我对中药炮制工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培养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遵守实习纪律,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同时,通过与同事的沟通交流,我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实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中药炮制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炮制好的中药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对疾病的治疗起到更好的效果。
本实验旨在探究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
影响因素,从而提高中药炮制的质量和药效。
实验一:炮制方法比较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常见的中药材——黄芪,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比较。
分别是传统炮制方法和现代炮制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炮制方法在黄
芪的炮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其药效成分,而现代炮制方法则更加注重炮制
时间和温度的控制。
因此,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可以更好地炮制出高质
量的中药材。
实验二:炮制时间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当归这一中药材,通过控制不同的炮制时间,来研
究炮制时间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当归经过短时间的炮制后,其
有效成分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而经过长时间的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则有所减少。
因此,炮制时间的控制对中药的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三:炮制温度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川芎这一中药材,通过控制不同的炮制温度,来研
究炮制温度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适当提高炮制温度可以促进中
药材有效成分的释放,但是过高的炮制温度则会导致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
因此,炮制温度的控制也是影响中药药效的重要因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探究了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
为提高中药炮制的质量和药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和技术创新,中药炮制学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中药临床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临床炮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中药临床炮制对药物药效的影响,并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品质的改变。
实验材料:
1. 中药材: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2. 炮制设备和器具:炉灶、锅、研钵、研杵、滤纸等。
3.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a. 栀子晒干后研磨成为粉末备用。
b. 准备炉灶、锅等炮制器具。
c. 清洗仪器,确保实验环境干净卫生。
2. 炮制方法:
a. 按照传统方法,选取适量的栀子粉末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至汤液黄色透明,滤去渣滓。
b. 按照炒制方法,将适量的栀子粉末放入锅中,用慢火炒至微黄色,研磨成细末备用。
3. 药物药效测试:
a. 取相同质量的栀子汤液和炒制后的栀子末,分别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稀释。
b.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处理组的吸光度值,以评估栀子药物药效的变化。
4. 数据分析和结果:
a. 比较栀子汤液和炒制栀子末的吸光度值,以了解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
b. 进一步分析数据,评估栀子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品质的改变。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中药临床炮制对药物药效和品质的影响。
栀子炮制方法的不同会导致栀子的药效和药品质的改变,这对于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可探究更多中药临床炮制方法对药物的影响,并优化中药品质控制的方法。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
我深刻体会到中药炮制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湛的技术水平,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 能导致药效的降低或毒副作用的增加。
今后学习方向和目标
深入学习中药炮制理 论
通过动物实验或细胞实验等手段,评价炮制前后药材的药效学差异,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临床应用前景
根据药效学评价结果,探讨炮制后药材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潜力,为中药炮制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提 供科学依据。同时,分析炮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控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 议。
CHAPTER 04
炮制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 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以 及矫味矫臭等。
常用炮制方法 包括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煅制、蒸制、煮 制、发酵等。
实验目的和意义
实验目的
通过中药炮制实验,掌握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和技能,了解 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制剂生产提 供实验依据。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CONTENTS 目录
• 实验背景与目的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讨论与结论 • 实验心得体会 • 参考文献与附录
CHAPTER 01
实验背景与目的
中药炮制概述
1 2 3
中药炮制定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 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 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
讨论与结论
实验结果讨论
药材性质变化
经过炮制后,药材的颜色、气味、味道和质地等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符合预 期的炮制效果。
炮制香附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香附的炮制方法,包括生香附、制香附、四制香附、醋香附和香附炭的炮制过程。
2. 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香附药效的影响。
3. 熟悉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技巧。
二、实验材料1. 原料:香附子(干燥)100kg2. 药材:米醋、黄酒、生姜汁、食盐、砂糖、练蜜、童便等3. 仪器:炒锅、蒸锅、筛子、电子秤等三、实验方法1. 生香附的炮制(1)捡出香附子中的杂质,除去毛须。
(2)将香附子碾成绿豆大颗粒,或润透后切薄片。
(3)干燥,筛去碎屑。
2. 制香附的炮制(1)将碾碎的香附用黄酒和米醋拌匀。
(2)混入炒制的砂糖水中,继续炒干。
(3)配比为100kg香附用黄酒米、醋各20kg,砂糖6斤。
3. 四制香附的炮制(1)用干净的香附与米醋、童便、黄酒、练蜜加开水烊化。
(2)充分拌炒至干透取出。
(3)配比为100kg香附配米醋、黄酒、童便各12.5斤,练蜜6斤。
4. 醋香附的炮制(1)取净香附粒,加醋拌匀,闷一晚上。
(2)放入锅中炒至微黄色。
(3)配比为100kg香附20kg醋。
5. 香附炭的炮制(1)取净香附,大小分开。
(2)置炒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3)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
(4)取出晾干,凉透。
四、实验结果1. 生香附:炮制后的香附颗粒均匀,色泽黄白,无杂质。
2. 制香附:炮制后的香附呈金黄色,质地松软,口感甜酸。
3. 四制香附:炮制后的香附呈棕褐色,质地紧密,口感酸甜。
4. 醋香附:炮制后的香附呈黄褐色,质地坚硬,口感酸辣。
5. 香附炭:炮制后的香附呈焦黑色,质地脆硬,无杂质。
五、实验讨论1. 香附的炮制方法对药效有显著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可以使香附的药效得到增强或改变,适用于不同的病症。
2. 生香附主要用于解表剂,制香附适用于调和脾胃,四制香附适用于疏肝解郁,醋香附适用于消食化滞,香附炭适用于收敛止血。
3. 炮制过程中应注意火候、时间、温度等因素,以保证炮制效果。
现代中药炮制厂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炮制技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工艺,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6月至8月在XX现代中药炮制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流程和技能,为今后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1. 中药炮制工艺学习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以下中药炮制工艺:(1)净制:包括拣选、去杂、去石、去毛等,目的是去除药材中的非药用部位和杂质,保证药材质量。
(2)切制:包括切片、段、丝等,根据药材性质和临床需求进行加工,提高药材有效成分的利用率。
(3)炮制:包括炒、炙、蒸、煮、煅等,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改变药材的药性、药效,增强其临床疗效。
(4)粉碎:将炮制好的药材进行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
2. 中药饮片生产流程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中药饮片的生产流程,包括:(1)原药材验收:对原药材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药材符合规定标准。
(2)净制: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3)切制:根据药材性质和临床需求进行加工。
(4)炮制: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改变药材的药性、药效。
(5)粉碎:将炮制好的药材进行粉碎。
(6)质检:对生产出的中药饮片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规定标准。
(7)包装:将合格的中药饮片进行包装,便于储存和销售。
3.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国药典》等中药材质量标准,了解了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性状、含量、杂质等。
三、实习收获1. 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中药炮制的基本流程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理论知识巩固: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中药炮制原理的理解。
3. 职业素养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合作、沟通,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4. 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通过实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增强了为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大学生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大学生中药炮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中药炮制技术,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中药炮制是将药材进行烹制、炒制或煮制等操作过程,通过特定的炮制方法使其性能、药性、药效等发生改变,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发生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变化,从而改善中药的药效。
实验材料和仪器- 材料:陈皮、杜仲、当归、鹿角胶、枸杞子、川芎、何首乌、杜苍子、山萸肉、五味子、茯苓、佛手、黄柏、丹参。
- 仪器:电磁炉、药材炒制锅、玻璃试管。
实验操作步骤1. 根据配方准备好需要炮制的药材,按照比例称量,准备充足。
2. 将电磁炉和炒制锅预热,确保温度适宜。
3. 选择第一批需要炮制的药材,放入炒制锅中进行炒制。
根据药材的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炒制方法,如炒、炙、焙、煨等。
炒制的时间和温度也需根据药材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炒制结束后,将炒制好的药材放入玻璃试管中,标注药材名称、炮制方法和时间。
5. 依次处理其他药材,重复步骤3-4,直至所有药材炮制完成。
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的炮制操作,我们成功完成了对不同药材的炮制过程。
每种药材在炮制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以陈皮为例,经过炮制后,其颜色由普通陈皮的棕黄色转变为亮黄色,并且气味更加浓郁。
阳光下照射下,炮制后的陈皮更加透明。
另外,我们还对其他药材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通过炮制,杜仲的香气更加浓郁,颜色由淡黄色变为黄褐色;当归的气味更加芬芳,而且在红外光下照射下更加明显;鹿角胶的质地更加韧性,易于切割;枸杞子的外观更加光亮,颜色更加鲜艳;川芎的气味更加刺激,突出了其芳香气味;何首乌的颜色由黑褐色变为棕红色;杜苍子的颜色由黄色转变为红褐色。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药材的品质和药效有着明显的影响。
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得到释放和转移,使其药性得以发挥。
同时,炮制还可以改变药材的外观、气味、质地等特性,提高药材的质量和可使用性。
中药炮制方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中药炮制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熟悉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4. 通过实验验证中药炮制方法的有效性。
二、实验材料1. 中药材:黄芪、当归、丹参、黄连等;2. 炮制工具:炒锅、蒸锅、煎锅、筛子、天平等;3. 炮制辅料:麦麸、蜂蜜、酒等。
三、实验方法1. 黄芪的炮制(1)净选:选取干净、无杂质、无虫蛀的黄芪,用清水洗净。
(2)切制:将洗净的黄芪切成薄片。
(3)炒制:将炒锅预热,放入麦麸,炒至冒烟,加入黄芪片,快速翻炒,炒至表面微黄,取出晾凉。
2. 当归的炮制(1)净选:选取干净、无杂质、无虫蛀的当归,用清水洗净。
(2)切制:将洗净的当归切成薄片。
(3)蒸制:将蒸锅预热,放入当归片,蒸至透心,取出晾凉。
3. 丹参的炮制(1)净选:选取干净、无杂质、无虫蛀的丹参,用清水洗净。
(2)切制:将洗净的丹参切成薄片。
(3)炒制:将炒锅预热,放入麦麸,炒至冒烟,加入丹参片,快速翻炒,炒至表面微黄,取出晾凉。
4. 黄连的炮制(1)净选:选取干净、无杂质、无虫蛀的黄连,用清水洗净。
(2)切制:将洗净的黄连切成薄片。
(3)酒炙:将黄连片放入适量黄酒中浸泡,取出晾干。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黄芪炮制后,药效增强,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
2. 当归炮制后,药效增强,具有补血调经、润肠通便、消肿止痛的功效。
3. 丹参炮制后,药效增强,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
4. 黄连炮制后,药效增强,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泻止痢的功效。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炮制能够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增加药物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实验注意事项1. 炮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炮制方法进行,确保炮制质量。
2. 炮制时,注意火候控制,避免过度炮制或炮制不足。
中药学中药炮制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饮片加工和制备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本人在实习期间,有幸参加了中药炮制学的实训课程,现将实训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习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及炮制原理。
2. 掌握中药饮片炮制的常用方法,如净制、切制、炒制、煅制、蒸制等。
3. 学会根据不同药材的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合理炮制中药饮片。
4.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中药炮制技术水平。
三、实习内容1. 中药炮制学基本理论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及炮制原理。
了解到中药炮制学的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对药材进行炮制的记载。
中药炮制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药材的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采取相应的炮制方法,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2. 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中药饮片炮制的常用方法,包括:(1)净制:包括去杂、去心、去核、去毛、去头、去尾等,以去除药材中的杂质,保证饮片纯净。
(2)切制:包括横切、纵切、斜切、切丝、切片等,以利于药材的煎煮和提取。
(3)炒制:包括清炒、麸炒、蜜炒、酒炒等,以改变药材的药性、增强药效。
(4)煅制:包括煅、炒、煮等,以降低药材的毒性、增强药效。
(5)蒸制:包括清蒸、酒蒸、醋蒸等,以改变药材的药性、增强药效。
3. 中药饮片炮制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进行中药饮片的炮制实践,包括:(1)净制:以白芍为例,去杂、去心、去核,确保饮片纯净。
(2)切制:将白芍切成薄片,便于煎煮和提取。
(3)炒制:将白芍进行麸炒,以增强其药效。
(4)煅制:将白芍进行煅制,降低其毒性。
(5)蒸制:将白芍进行酒蒸,以改变其药性。
四、实习心得体会1. 通过实习,我对中药炮制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认识到中药炮制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炮制方法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药材的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合理炮制中药饮片。
称量中药炮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中药炮制的称量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中药炮制技术水平。
二、实验原理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改变其性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便于制剂和服用的一种技术。
称量是中药炮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称量对炮制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三、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中药材(如黄连、当归、川芎等)、电子天平、砝码、药筛、药钵、药刀、药袋等。
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材料分类,如生药、炒药、炙药等,分别置于药袋中,准备好砝码、药筛、药钵等工具。
(2)称量生药:将生药放入药袋中,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重量。
称量过程中,注意避免外界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对药品的影响。
(3)炮制前处理:根据炮制要求,对生药进行适当处理,如筛去杂质、捣碎、切片等。
(4)炮制:根据不同炮制方法,对生药进行炒、炙、蒸、煮等处理。
(5)炮制后称量:炮制完成后,再次用电子天平称取药品重量,与炮制前重量进行对比,分析炮制效果。
(6)记录实验数据: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各项数据,包括药材名称、炮制方法、炮制前后重量、炮制时间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药材进行炮制实验,观察炮制前后药材的性状、颜色、气味等变化,分析炮制效果。
2. 分析:(1)炮制前后药材重量变化:炮制过程中,药材的重量会有所变化,如炒制过程中,部分药材会因水分蒸发而减轻重量。
分析炮制前后重量变化,可了解炮制方法对药材的影响。
(2)炮制前后药材性状变化:炮制后,药材的性状、颜色、气味等会有明显变化,如炒黄后药材颜色加深,炒焦后药材表面焦黑等。
分析这些变化,可了解炮制方法对药材性能的影响。
(3)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炮制后,药材的药效会发生变化,如炒黄后药效增强,炒焦后药效减弱等。
分析这些变化,可了解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
五、实验结论1. 中药炮制是提高中药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重要手段。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目录
1. 介绍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3 实验步骤
2. 实验结果
2.1 观察现象
2.2 数据分析
3. 实验总结
1. 介绍
1.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中药炮制实验的过程,以及炮制过程中的变化和影响。
1.2 实验原理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常见的炮制技术,通过炮制过程,可以改变药
材的性味归经等特性,提高药效和适应性。
1.3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中药材和炮制工具
2. 按照配方要求,进行中药炮制过程
3. 观察炮制过程中的变化和特点
2. 实验结果
2.1 观察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的颜色、质地、气味
等发生了变化,有些药材甚至会发生化学反应。
2.2 数据分析
通过对炮制后中药材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炮制条件下对药效的影响,有助于优化炮制工艺和提高药物疗效。
3.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药炮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同时也认识到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环节,对药效的提高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加深对中药炮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中药炮制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实验一清炒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根据妙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
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代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栀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一)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
具香气。
5.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
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焦斑,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
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
有香气,味苦微涩。
(三)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
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
味涩,存性。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黑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3.荆芥取净荆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实验二炙法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 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原理药物吸收辅料经加工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均能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初,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三、实验器材炉子、锅铲、铁锅、瓷盆、瓷盘、量筒、台秤、纱布,酒、醋、姜、食盐、蜂蜜、羊脂油等。
四、实验内容1 .酒炙川芎2 .醋炙香附、钩藤(下节课实验内容之一)3 .盐炙车前子4 .蜜炙甘草、百合5 .姜炙厚朴6 .油脂炙淫羊藿。
五、实验方法( 一 ) 酒炙川芎取净川芎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后,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川芎每 100kg ,用黄酒 1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酒气。
( 二 ) 醋炙1、香附取净香附粒块或片,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香附微挂火色,取出晾干。
筛去碎屑。
香附每 100kg ,用米醋 20k9 。
成品性状:本品制后颜色加深,微挂火色,具醋气。
2、钩藤取净制钩藤,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阴干或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褐色,干燥,取出放凉。
钩藤每 100kg ,用米醋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褐色,略具醋气,( 三 ) 盐炙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入盐水,炒干后取出放凉。
车前子每 100kg ,用食盐 2kg 。
成品性状:本品鼓起,部分存裂隙。
味微咸。
( 四 ) 蜜炙1. 甘草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甘草片内拌匀,闷润,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棕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甘草每 100kg ,用炼蜜 2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光泽。
味甜,具焦香气。
2. 百合取净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用少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翻动,拌炒均匀,继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百合每 100kg ,用炼蜜 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金黄色,光泽明显。
味甘微苦。
( 五 ) 姜炙厚朴取净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完全吸尽,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厚朴每 100kg ,用生姜 10kg ( 干姜用 1 / 3) 。
成品性状:本品色泽加深,具姜的辛辣气味。
( 六 ) 油脂炙淫羊藿先将羊脂油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全部溶化时,倒入净淫羊藿丝,炒至微黄色,油脂被吸尽,取出放凉。
淫羊藿每 lookg ,用炼羊脂油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微黄色,润泽光亮,质脆。
具油香气。
大纲完成情况:熟悉饮片的炒法、炙法的炮制方法,了解中药炮制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1)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时间,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
炒黄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0℃,炒焦一般控制在190℃—200℃,炒炭一般控制在220℃—300℃。
(2)酸枣仁炒黄时火力不宜过强,且炒的时间也不宜过久,否则油枯失效。
蒲黄如已结块,炒时应搓散团块。
王不留行翻炒不宜过快,否则影响其爆花率及爆花程度。
(3) 各炙法中采用先拌辅料后炒方法炒制的药,一定要闷润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或渗透到药物组织内部后,才可进行炒制。
酒炙药物闷润时,容器要加盖密闭,以防酒迅速挥发。
后加辅料炙的药物,辅料要均匀喷洒在药物上,不要沿锅壁加入,以免辅料迅速蒸发。
(4) 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
篇二:中药炮制学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本人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暑,认真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同带教老师共同商量生产方面的问题,进行生产分析,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习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心得,由于我的主动积极,勤快认真以及良好的操作能力,各科室给予的好评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学到的内容举例说明:1.学会鉴别较常用的150一200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
如:1,阿胶一般制成长方形块状,长形平正,色泽均匀,对光照视呈半透明状,且干燥坚实,不弯曲,夏日亦不湿软。
并无异常臭味; 将胶块置于手中,用手往桌面拍,胶块即断成碎块,断面光滑似玻璃,无异物者为真。
若拍打不碎,不透明,天热变软,断面不光滑,用火烧会发出臭味者系伪品,不堪入药。
2金银花掺入糖、盐、矾及白砂土,正品金银花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质轻而柔,气微,味淡。
掺伪金银花表面明显有白霜状物,质重而脆,掺糖者味甜; 掺盐者味咸; 掺矾者味涩; 掺白砂土者味淡,用热水泡之,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
2.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一.眼观法,二.手感法,三.鼻闻法,四.口尝法,五.试验法,六.磁铁探测法3.公司gsp质量管理,购销存的管理(1)中药饮片购进管理:①所购中药饮片必须是合法生产企业生产的合法药品;②所购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包装上应有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有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③购进进口中药饮片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材批件》及《进口药材检验报告书》复印件;④该炮制而未炮制的中药饮片不得购入。
(2)中药饮片验收管理;①验收员应按照法定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的中药饮片进行逐批验收;②验收时应同时对中药饮片的包装、标签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③验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检查;④验收应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规格、生产厂商、生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记载药品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⑤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⑥对特殊管理的中药饮片,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3)中药饮片储存与陈列管理①应按照中药饮片储存条件的要求专库、分类储存,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库中,易串味药品应单独存放;②中药饮片应按其特性采取干燥、降氧、熏蒸等方法养护,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措施;③中药饮片庆定期采取养护措施,按季度对饮片全部巡检一遍。
夏防季节,即每年5—9月份,每月要将全部饮片检查一遍;④中药饮片装斗前应进行装斗复核,不得错斗、串斗,并做好记录;⑤中药饮片装斗前应进行净选、过筛,定期清理格斗,饮片前应写正名、正字,防止混药;⑥饮片上柜应执行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装斗原则;⑦每天应校对所有衡,工作完毕整理营业场所,保持柜内外清洁,无杂物;⑧中药饮片代客加工的场所、工具、人员应符俣有关卫生条件;⑨不合格中药饮片的处理按有关制度执行处理,严禁不合格药品上柜销售;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报告质量管理中,并采取有效措施。
(4)中药饮片的调配、销售管理①严把饮片销售质量关,销售的中药饮片应符俣炮制规范,并做到计量准确,配方使用的中药饮片,必须是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品种;③中药处方调剂员、审核员应严格按处方内容配药、销售,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④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⑤严格按配方、发药操作规程操作,坚持一审方、二核价、三开票、四配方、五核对、六发药的程序;⑥按方配制,称准分匀,总贴误差不大于±2%,分贴误差不大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