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盈余的管理和运用。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盈余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稳定性,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是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的重要依据。
在盈余管理中,企业需要合理分配盈余,同时要防范盈余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来探讨盈余管理的实际操作和应对策略。
一、增加留存盈余,提升企业稳定性某公司在经营中取得了一定的盈利,管理层面临了如何处理盈余的问题。
如果将所有的盈余分红给股东,将会缺乏足够的资金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发展。
管理层决定留存一部分盈余作为备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留存盈余可以提升企业的财务稳定性,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公司可以将一定比例的盈余留存为备用资金,以应对未来的经营风险和市场变化。
二、合理分配盈余,获得投资者信任另一家公司在盈余分配上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公司业绩表现较好,股东要求增加分红,以获得更多的回报。
管理层考虑到公司的未来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希望将一部分盈余留存作为发展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采取合理的分红政策,一方面满足股东的要求,另一方面留存一定比例的盈余进行企业发展。
通过适当的分红政策,公司可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和声誉。
三、防范盈余管理风险,规避财务风险有些企业在盈余管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风险和问题,如虚假盈余、财务造假等。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防范盈余管理风险。
企业还需要加强财务透明度,及时公布财务信息,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盈余管理行为,防范盈余管理风险。
四、利用盈余提升企业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一些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将一部分盈余用于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
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确定和分配利润时所进行的一系列决策和行为。
盈余管理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股东利益。
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盈余管理的合理性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分析。
某公司在年末盈余分配时,由于公司业绩较好,盈余较多,因此在盈余分配时面临着一些选择。
首先,公司可以选择将盈余全部留存,用于未来的发展和投资,这样可以增强公司的资金实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公司也可以选择将一部分盈余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以回报股东对公司的支持与投资。
最后,公司还可以选择将一部分盈余用于员工的奖励和激励,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面临着如何合理分配盈余的问题。
首先,公司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资金需求,如果公司有较多的投资计划和扩张计划,留存一部分盈余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公司需要考虑到股东的利益,如果公司一直不分红,可能会导致股东的不满和抱怨,影响公司的股价和声誉。
最后,公司也需要考虑到员工的激励问题,适当的奖励和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公司需要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规划、股东利益和员工激励等多方面因素,做出合理的决策。
只有在这样的综合考虑下,公司的盈余管理才能更好地为公司和股东创造价值,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在盈余管理中,公司需要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分配、公平公正,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同时,公司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和审计,确保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更好地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和股东的利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司需要在盈余管理中做出科学决策,合理分配盈余,做到公平公正,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对盈余进行调整和管理的行为,一般包括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形成合理的固定资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充分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方法,以达到控制企业盈余波动、稳定企业收入的目的。
但部分企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做账、漂白财务数据,以虚假、不真实的财务报告误导股东和投资者,导致企业走向倒闭、破产。
下面将结合几个案例进行盈余管理多角度分析。
案例一:韩国三星韩国三星是一家跨国电子产品制造公司,多年来在财务报告上采用了多种盈余管理手段。
最近,三星在财务报告中被曝出漏洞,涉及涵盖数十亿韩元的会计疑问,这意味着该公司存在未记录的负债和透明度不佳的关系。
分析:韩国三星的盈余管理变相地隐瞒了公司的债务。
虽然政府机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看到公司的完整债务,但股东和投资者却无法知道该公司的实际负债规模。
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会让股东和投资者认为公司利润增长迅速,从而忽略了它存在的风险。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一旦披露出这些信息,公司可能会遭到投资人的撤离,导致股价暴跌。
案例二:安然公司2001年,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公布其2000年的财务报表时,引爆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会计舞弊丑闻,导致安然公司破产,并引发了美国证券市场大规模震荡。
安然公司采用的主要盈余管理手段包括:采用特殊目的实体(SPE)第三方公司,将公司债务转移至SPE,并将SPE负债转移至未公开的控股公司中,从而在财务报告中隐瞒了大量的债务和亏损。
分析:安然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是极端的,涉及到伪造和误导,甚至违反了法律。
企业的盈余管理需要遵守有关的法规和道德规范,这是保持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的前提条件。
案例三:奥巴马的个人定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给出了他的个人财务报告,并敦促其他富人也应该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
但这份报告显示,奥巴马夫妇有两个税务豁免帐户,一个在伊利诺伊州,另一个在肯塔基州(都是纳税人称为“税务天堂”的州),并从中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收入。
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分析
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分析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而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意识地在财务报表中对其盈余或亏损进行管理。
盈余管理可以是正当的,也可以是不当的。
正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为了促进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而进行的管理,不当的盈余管理则是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盈利而采取的不利于利益相关者的手段。
二、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能够对企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正当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增加企业的市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推动企业发展。
另一方面,不当的盈余管理却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令利益相关者失去信任,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用,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三、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盈余管理在财务报表中表现为许多形式,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点:1. 收入确认:企业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延迟或提前确认收入,以实现盈余管理。
2. 资产减值:企业可以过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减少当期的利润,留出更多的余地以后实现更高的利润水平。
3. 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来实现盈余管理,但这必须在各种规定下做出合理解释。
4. 负债计提:企业可以通过拖延付款或提早计提负债,以实现盈余管理。
四、盈余管理的应对方法为了防范盈余管理的风险,企业需要采取对策。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规范财务报表编制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落实财务报表编制原则和公允识别规则。
2. 加强内外部审计,把握准确的财务信息,防范盈余管理行为。
3. 企业需要保持坦诚、公开和透明的态度,建立诚实信用的企业形象。
结语:盈余管理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实现自身利益的一种必然选择,但要注意把握好盈余管理的节奏和方向,遵守规范和公平原则,防范风险。
同时要加强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保护企业自身的形象和利益,为持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工企业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化工企业盈余管理手段分析一、化工企业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盈余管理是指化工企业对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盈余进行管理和运用的过程。
通过盈余管理,化工企业可以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盈余管理主要包括盈余的保障、盈余的分配和盈余的再投资等内容。
盈余的保障是指确保化工企业拥有足够的盈余用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等。
盈余的分配是指化工企业对盈余的合理分配和运用,包括派发股利、股票回购、进行并购重组等。
盈余的再投资是指将一部分盈余用于企业的再投资和扩大经营规模,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盈余管理的重要性盈余管理对化工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盈余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时能够保持稳定发展。
盈余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盈余管理可以提高股东和投资者的满意度,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化工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实现盈余的合理运用和管理。
主要包括资本开支管理、股利政策、再投资政策和股票回购政策等。
资本开支管理是指化工企业对资本开支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投资回报。
化工企业可以建立资本开支预算制度,加强项目评估和管理,确保资本开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股利政策是指化工企业对盈余的分配和运用进行管理和决策。
化工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发展需要,确定合理的股利政策,采取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的方式进行分配,满足股东的需求,同时保障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再投资政策是指化工企业将一部分盈余用于企业的再投资和扩大经营规模。
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新产品开发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股票回购政策是指化工企业利用盈余回购自己的股票,灵活运用盈余,提高每股收益和股东回报率,增强企业的股价表现和市场吸引力。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如何处理公司的盈余和利润分配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探讨不同企业的盈余管理策略,从中学习和借鉴管理盈余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一:亚马逊的盈余管理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和云计算服务公司,其盈余管理策略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亚马逊一直以来注重投资和发展新业务,因此在盈余管理上更倾向于将利润再投资到公司的未来发展上。
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降低公司的盈余,但在长期内却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增长和利润。
亚马逊的全球市场领导地位正是建立在这种盈余管理策略下的稳固基础上。
通过不断地投资和扩大业务规模,亚马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了盈余管理的最佳平衡。
苹果是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其盈余管理策略也备受瞩目。
苹果一直以来以高额现金储备而著称,公司积累了数千亿美元的现金和短期投资。
在盈余管理上,苹果更倾向于采取股息和股票回购的方式来回报股东。
苹果的盈余管理策略得到了投资者和市场的认可,因为这种方式既能够为公司持续带来现金回报,又能够提高公司的股价和市值。
苹果的盈余管理策略是市场上的一个典范,在保持现金储备的有效地回报了股东。
与亚马逊和苹果不同,百度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其盈余管理策略也有其独特之处。
百度在盈余管理上更注重于技术研发和创新投资,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扩大创新项目来提升未来的盈利能力。
在盈余管理上,百度也采取了股票激励计划等方式来激励员工,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这种盈余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地保持公司的竞争力,提高公司的长期价值和盈利能力。
通过对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盈余管理的经验和启示:1.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市场,企业的盈余管理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来进行灵活调整。
2. 长期发展和增长是盈余管理的根本目的,企业应当在盈余管理上寻找最佳平衡,既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又要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运用会计技术和会计信息,对收入、支出和利润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盈余管理的目标是最大化企业的收益,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盈余管理的方法包括合理的成本控制、收入增加和利润分配等。
下面以某企业的盈余管理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该企业是一家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的公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份额,该企业采取了几种盈余管理策略。
该企业注重成本控制。
它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该企业还与供应商进行合作,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通过这些措施,该企业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利润率。
该企业注重收入增加。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销售额,该企业采取了多种营销手段。
它积极参加各种电子展览会和展销会,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产品。
该企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与零售商和代理商密切合作,提高产品的销售覆盖率和渗透率。
该企业还注重产品创新和升级,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这些措施,该企业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增加,提高了企业的盈余。
该企业注重利润分配。
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的盈余,该企业实行了绩效考核和利润分红制度。
通过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贡献,对员工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奖励,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该企业还对股东进行利润分红,根据股东的股份比例进行分配,让股东分享企业盈余的好处。
该企业的盈余管理主要包括成本控制、收入增加和利润分配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策略,该企业成功地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份额。
这个案例可以给其他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帮助它们改进盈余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通过会计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操纵,以影响公司财务表现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出于多种目的,如提高股价、满足业绩预期、获取贷款等。
盈余管理案例分析有助于理解企业如何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估计变更来实现其目标。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在分析盈余管理案例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报表,特别是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盈余管理的迹象。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缓慢,但净利润却显著增长,这可能表明管理层通过会计手段增加了报告的利润。
案例中,某公司在面临业绩压力时,采取了一系列盈余管理措施。
首先,公司推迟了部分费用的确认,如将原本应在当期确认的广告费用推迟到下一期。
这种费用的推迟可以暂时提高当期的净利润,但长期来看,这种做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些费用最终需要被确认。
其次,公司通过改变存货的计量方法来影响利润。
在存货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公司选择了后进先出(LIFO)的存货计量方法,这样可以减少存货成本,从而增加利润。
然而,这种存货计量方法的选择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判断。
此外,公司还通过调整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来影响盈余。
在经济环境不佳时,公司可能会减少坏账准备的计提,从而增加当期利润。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提高了利润,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因为坏账的增加而导致利润下降。
在现金流量表方面,公司可能会通过加速确认收入或延迟支付应付账款来改善现金流量。
例如,公司可能会将长期合同的收入提前确认,或者将应付账款的支付期限延长,从而在现金流量表上显示出较好的现金流入。
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还需要关注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
管理层可能会通过变更会计估计,如折旧方法、资产减值测试等,来影响财务报告。
这些变更可能会在短期内提高利润,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应该结合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进行。
例如,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管理层可能会更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的市场表现。
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案例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盈余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盈余管理旨在确保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取得盈利,并且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些盈利。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分析盈余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盈余管理。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家具产品。
在过去几年中,公司的盈利状况一直不稳定,有时出现亏损,有时又出现盈利。
公司管理层意识到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决定对盈余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分配。
盈余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盈余管理的重要性。
盈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有效的盈余管理可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改善设施、研发新产品等,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盈余管理还可以影响企业的股东利益,合理的盈余分配可以提高股东的满意度,增强股东对企业的信心。
盈余管理的方法: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主要包括盈余分配和盈余利用两个方面。
在盈余分配方面,公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盈余,既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股东的利益。
在盈余利用方面,公司需要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将盈余用于扩大生产、改善设施、研发新产品等方面,从而实现盈余的最大化利用。
案例分析:针对上述案例,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盈余管理。
首先,公司可以对盈余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找出盈余出现不稳定的原因。
其次,公司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盈余分配政策,确保盈余既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又能提高股东的利益满意度。
最后,公司可以加大对盈余的利用力度,制定更加合理的投资计划,将盈余用于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从而实现盈余的最大化利用。
结论: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只有进行有效的盈余管理,企业才能实现盈余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盈余管理,制定科学的盈余管理政策,确保企业盈余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企业在利润分配过程中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灵活运用盈余分配政策,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下面将通过两个案例来分析盈余管理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某公司的盈余管理某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为了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公司领导决定将盈余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经营管理中。
在盈余分配方面,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制定了明确的盈余分配政策:公司制定了明确的盈余分配政策,明确了分配给股东的比例和分配给保留利润的比例。
这有助于提高公司的透明度,使股东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公司的盈余分配情况。
2. 实行利润分享制度:公司实行了利润分享制度,设立了员工利润分享基金,将一部分盈余用于奖励员工。
这样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 适时进行股票回购:在公司盈余较丰富时,公司会适时进行股票回购,以减少流通股份,提高每股盈余。
这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股价,增加投资者的信心,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资。
通过以上的盈余管理措施,该公司实现了盈余的合理分配,既满足了股东的利益追求,又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公司的整体运营水平。
1. 制定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政策:银行制定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政策,针对不同的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样可以降低风险,保障银行的盈余稳定。
2. 实行了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银行根据实际盈余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
一部分盈余用于提供股东分红,以回报股东的投资,同时一部分盈余用于增加资本金,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3. 加强内部控制:银行加强了内部控制,建立了健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盈余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这有助于防止盈余管理过程中的非法操纵和滥用。
通过以上盈余管理措施,该银行实现了风险的有效控制,保障了盈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效益。
盈余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的应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目标。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公司盈余的分配与运用,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盈余管理能够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但盈余管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探讨盈余管理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家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该企业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处于盈利状态,盈余较为丰厚。
公司的盈余管理一直以派发高额股利为主,而对盈余的再投资较少。
这种盈余管理方式在短期内可以满足股东的需求,提高股价,但从长期来看,会限制公司的发展空间。
因为公司缺乏盈余的再投资,无法加大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和市场拓展,导致公司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建议该公司在盈余管理中要平衡好派息和再投资的比例,充分考虑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满足股东的利益,也要保障公司的长期发展。
第二家公司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该企业的盈余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公司管理层自信满满,因此在盈余管理上采取了过于激进的策略。
他们在短期内将大量盈余用于收购其他公司、扩张项目和投机性投资,希望通过快速扩张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和利润。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导致公司的投资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公司盈余的大量投放也导致公司在现金流方面出现了紧张,不利于公司的短期运营。
建议该公司在盈余管理中要审慎考虑风险,避免盲目扩张和投机性投资,同时加强对现金流管理,保障公司的稳健经营。
第三家公司是一家家居零售企业,该企业盈余丰厚,但公司对盈余的运用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策略。
盈余主要用于存款理财、购买短期理财产品等传统的理财模式,而对于更加长期、稳健的投资运用较为缺乏。
这样做虽然可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但同时也使得盈余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无法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建议该公司应该在盈余管理中注重长期的投资规划,将一部分盈余用于更为长期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及其管理者通过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报告进行粉饰和篡改,以达到企业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而盈余管理的行为会对企业财务数据、市场投资和股价造成巨大影响。
以下是关于盈余管理的多个案例分析。
案例一:心态错误的盈余管理2015年,大连港股价突然暴跌,公司盈余为负数的情况下,还声明实现了210%的净利增长。
经调查,该公司管理层利用会计虚假记录,存在多项财务造假事项。
其行为不仅影响了公司股价,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权益。
该公司管理层出现心态错误,企图通过虚报财务数据来达到盈利目标,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既伤害了社会信任,也给股东带来了损失。
2016年,华林证券因虚增业绩被罚4.9亿元,证监会还宣布华林证券的办公室暂停开放一年。
底层员工真实的绩效原本是3.8亿元,然而华林证券却通过虚假报告将其盈利增长到10亿元以上。
更为严重的是,公司管理层将金融资产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账户中,对外宣称贷款到期可以用收到的本息偿还产品本金,这样的虚报行为极其严重。
华林证券是典型的恶意盈余管理者,以牺牲股东利益和公共利益为代价,以谋取私人利益,追求自身财富的最大化。
2004年,世界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因为多项财务造假被迫破产。
公司管理层被指控虚报收入和利润,伪造资产和负债表信息,并且许多高管涉嫌内幕交易。
该公司因此被称为美国商业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
安然公司的破产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它从一个侧面警告我们,盈余管理并不是一件小事。
企业盈余管理,必须遵循良好的道德和风险管理原则,量力而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股东,为企业创造价值。
结语:在盈余管理问题上,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应该高度警惕企业和管理层的虚假操作和失信行为,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透明度和财务准确性。
同时,企业也应该从心态上、制度上和管理上全面提升对盈余管理的重视和管理水平。
盈余管理分析范文
盈余管理分析范文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热点领域。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合理的财务操作和决策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盈余水平。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的目标、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盈余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盈余管理的概念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盈余目标的过程。
盈余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所获得的净收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结果。
盈余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通过调整和优化财务操作和决策,对盈余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盈余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盈余最大化,提高企业的营利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盈余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盈余最大化。
盈余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优化经营决策、合理安排财务操作和控制成本等手段,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净收入。
实现盈余最大化既是企业的利益追求,也是企业的责任。
盈余最大化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经营管理方式,包括市场营销策略、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等,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等手段来实现盈余最大化;二是财务管理方式,包括资金规划、财务报表分析、资本结构优化等,通过合理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调整来实现盈余最大化;三是会计政策选择方式,包括会计估计、会计确认和会计应对等,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来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经营目标、股东利益和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该注重盈余管理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合理的财务决策和经营管理来实现盈余最大化。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管和评估,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报告期内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或控制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通常是为了满足公司在市场上的需求,提高公司的股价、增加自身的财务实力等目的。
盈余管理的利弊对公司和投资者都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盈余管理的利弊进行分析。
首先,盈余管理对公司来说有以下几个利益:1.满足市场预期:市场通常对公司的盈余有一定的预期值,如果公司盈余超出市场预期,可能会引发过高的股价波动。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预期来控制自己的盈余,尽量避免市场出现不确定性。
2.提高融资能力:盈余是公司融资的重要依据之一,良好的盈余水平可以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在融资时展示出更好的盈余表现,从而增加融资的成功率。
3.调剂税负: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间和规模,使公司的盈余在税务上得到最大化的优惠。
这有助于减少公司的税负,提高企业的资金回报率。
然而,盈余管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1.信任问题: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怀疑,对公司的透明度和诚信度产生质疑。
如果投资者无法信任公司的财务报告,可能会对公司的股价和市场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2.风险隐患:盈余管理常常需要在合法和非法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违法法律法规。
如果被监管机构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存在违规行为,可能会面临罚款、起诉等风险。
3.长期影响:盈余管理通常是短期内的措施,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副作用。
过分强调短期盈余可能会导致公司在战略和长远发展方面的资源配置失衡,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既有利益也有弊端。
对于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以满足市场预期、提高融资能力和调剂税负等,但也会面临信任问题、风险隐患和长期影响等挑战。
因此,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权衡利弊,遵守合规原则,注重长期发展和企业形象的建立。
对投资者来说,应该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保持警惕,关注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诚信度,不仅仅关注短期盈余表现,更要重视公司的长期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分析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分析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盈余管理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中盈余信息的控制和调整,以达到自身特定目标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企业面临着各种业绩压力,如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股东的期望、管理层的薪酬与业绩挂钩等。
为了满足这些外在压力,管理层可能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美化财务报表。
其次,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会计准则往往无法涵盖所有的经济业务和交易,这就需要管理层进行判断和估计,而这种判断和估计的主观性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和交易安排等。
会计政策选择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影响盈余。
例如,对于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
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在不同的物价环境下对成本和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
会计估计变更也是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方式。
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调整。
当企业希望增加当期利润时,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降低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反之,则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提高计提比例。
交易安排则是一种较为隐蔽的盈余管理手段。
企业可能通过关联方交易、资产处置等方式来调节盈余。
例如,通过与关联方进行非公允的交易,将利润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转移;或者在特定时期处置资产,以获取一次性的收益来改善业绩。
然而,盈余管理并非完全没有约束。
会计准则和审计监督是对盈余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
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和细化,旨在减少主观判断的空间,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以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
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化工企业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化工企业盈余管理手段分析化工企业的盈余管理是指通过各种管理手段,确保企业实现盈余最大化的过程。
盈余管理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面将对化工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分析。
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化工企业盈余管理的基础。
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复杂,成本构成繁多,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人工成本、能源消耗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员工效率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从而提升盈余水平。
2.产品定价策略:产品定价是盈余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化工企业的产品定价涉及到市场需求、成本水平、竞争对手等多个因素。
要合理定价,既要保证利润空间,又要考虑市场接受度。
化工企业可以通过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市场需求,根据不同市场分割策略,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盈余最大化。
3.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是化工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前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盈余的增长。
4.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是化工企业盈余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工企业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余水平。
5.资本运营:资本运营是化工企业盈余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工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融资方式,提高资本回报率,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负债率,减少财务风险,从而提高盈余水平。
6.人才管理:人才是化工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要素。
化工企业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技术人才队伍,能够有效利用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实现盈余最大化。
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为盈余提供有力的保障。
财务盈余管理分析
财务盈余管理分析财务盈余管理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的资金运作、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对财务盈余的管理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制定合理的财务策略,提高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一、财务盈余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盈余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净收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
合理管理财务盈余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提高盈利能力:通过对财务盈余的管理和分析,企业可以发现盈利的主要来源和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提高盈利能力。
2. 保持财务稳定性:合理管理财务盈余可以帮助企业保持财务稳定,避免出现资金短缺或债务问题,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3. 优化资金运作:财务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和投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
4. 提高企业价值:通过有效管理财务盈余,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二、财务盈余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 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财务比率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等方面。
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利润率、偿债能力比率、流动比率等。
2. 财务预测和预算:通过对财务盈余的预测和预算,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和计划,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财务预测和预算需要考虑市场环境、竞争对手、产品需求等因素,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3. 资本成本分析:资本成本是企业使用资本所需支付的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
通过对资本成本的分析,企业可以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回报率,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4. 资金流量分析:资金流量分析是对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资金短缺或过剩的问题,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财务盈余管理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财务盈余管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竞争对手的变化、产品需求的波动等。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是企业为了符合自身利益而进行的,通过利用会计和财务制度的漏洞将盈余控制在某个特定的水平上的一种管理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会使得企业错过了投资和发展的机会,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下面将分析几个盈余管理的典型案例。
1. Enron公司的盈余管理
Enron公司的盈余管理是财务丑闻的经典案例之一。
Enron公司利用各种会计手段将公司的负债和成本转移给子公司,从而将公司的利润和财务状况美化。
此外,公司高管还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成立特殊目的实体,将公司的负债和成本转移给这些实体,来掩盖公司的财务危机。
WorldCom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另一个经典案例。
WorldCom公司利用会计漏洞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失误,将一些费用转移为资本支出,从而扭曲公司的财务状况。
此外,公司高管还通过高额的财务报告来误导投资者,使得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最终,公司被揭露,高管被判处长期监禁。
3. 败家子文学城的盈余管理
败家子文学城是一家中国的文学网站,也是盈余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该公司利用虚假的会计记录和内部控制体系,在内部财务报表上虚增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以追求高股价和高市值,吸引外部投资。
然而,一旦被揭露,公司股价暴跌,高管被调查并被判处长期监禁。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容易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企业应该正视市场的需求和自身利益,按照市场规律和公认的会计标准来运作管理,保持企业的健康发展。
A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A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活动来管理和优化其盈余,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
盈余管理分析是对公司盈余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了解公司的盈余情况、盈余管理
的有效性和盈余潜力等。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司经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司价值和回报股东等。
盈
余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评估。
可以通过分析公司的盈余增长率来评估盈余管理的效果。
盈余增长率反映了公司盈余
的增长速度,是评估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公司的盈余增长率和行业平均水
平以及竞争对手的盈余增长率,可以评估公司盈余管理的优势和劣势。
可以通过分析公司的盈余结构来评估盈余管理的有效性。
盈余结构反映了公司盈余的
组成部分,包括主营业务盈余、非经营性盈余和其他收益。
通过比较不同部分的占比和变
化趋势,可以评估公司盈余管理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还可以通过分析公司的盈余潜力来评估盈余管理的发展空间。
盈余潜力反映了公司盈
余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包括市场和行业的需求、公司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通
过评估公司的盈余潜力,可以判断公司盈余管理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分析盈余管理分析摘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实施盈余管理主要有六种动因,两大类方法。
其本身具有四个特点。
可以通过加强研究合理规范来去弊存利。
关键词:盈余管理涵义动因方法特点一、盈余管理的涵义对于什么是盈余管理,至今并无定论。
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财务会计理论》中指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
Paul M. Healy and James M.Wahlen(1999)提出:盈余管理使为了误导股东对公司潜在经济业绩的理解,或影响基于报告的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的判断过程. William J. Bruns, Kenneth A. Merchant认为:盈余管理包括会计操纵和经营操纵两个层面。
在会计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在构造业务交易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作出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目前我国普遍认为: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的利益或为了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会计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条件1.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当局与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等)之间利益的不一致。
.实施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目的:一是管理当局完成委托代理契约;二是筹资目的,达到上市或配股的要求;三是合理避税;四是获取政治成本,使企业通过面临的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五是规避债务契约约束;六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更迭。
2.盈余管理的条件: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人们的认识水平,成本的约束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性(制度的空缺,可选择空间较大),信息的不对称性,现行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固有缺陷(如权责发生制的确认标准,重要性和稳健性原则应用,会计估计的大量存在等)三、盈余管理的方法盈余管理主要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的,但又不仅限于会计方法。
可归纳为两个方面:1. 会计政策选择下的盈余管理方法短期方法主要是操纵应计项目.在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企业管理当局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选择和判断去影响或改变财务报告。
首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会计中的地位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是不可动摇的,这就产生了很多待摊预提项目和应计项目,常见的应计项目有摊销费用,应收账款变动,存货变动,应付项目变动等.管理者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调高利润,也可采用相反的方法来调低利润。
其次,管理当局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大量未来经济事项必须作出判断,例如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残值,养老、退休金、递延税款以及坏账损失等,即使对于同类经济业务,也必须在公认的会计方法中选择其中一种处理方法,如折旧方法中的加速折旧法与直线折旧法,发出存货计价中的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等,这些不同的判断和方法都会导致不同的会计盈余。
长期盈余管理主要是调整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只要企业始终遵循这一要求,其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使用价值并不会受到会计政策最初选择的实质性影响。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时,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由于在会计实务中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处理中,人们通常很难判断哪一种作法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因而一些企业便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会计政策变更一般采取追溯调整法来进行会计处理,对企业盈余的影响一般都不止变更当年,因此很少被用于年度(短期盈余管理),而是作为长期盈余管理的手段。
2.生产经营及关联交易的调节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对盈余结果的考虑,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做出不同的安排,如存货水平及其采购和发出的时间安排,应收账款的管理,固定资产的购入等都会对会计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联方之间的控制关系,更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手段,如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或是剥离企业的一部分加以改制,因此,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母公司可以通过注入优质资产,置换劣质资产,转移好的经营项目和利润等非公平交易,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短期内迅速提高,重组绩效迅速释放。
又如有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秘密控制某个公司进行关联交易,但该公司在法律形式上并不具备成为其子公司的条件,而不必纳入合并报表,此时,隐蔽性就更强。
四.盈余管理的特点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已经高度分离,所有者权利不断弱化,企业管理当局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企业管理当局成为会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而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以实现其自身效益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作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最大使用者的国家,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需求的内在动力。
而对上市公司的一些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关心的是股市行情,而不是企业的财务状况,许多投资者对会计信息根本没有深刻的理解,甚至根本看不懂会计报表。
企业管理当局,无论是董事会、总经理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
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会计盈余,以及影响盈余的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一般的,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的时点的控制则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
3.盈余管理的目的是获取私人利益(尤其是管理当局的利益)4.盈余管理从静态角度说并不会改变企业的实际盈利。
无论是短期或长期盈余管理的方法只是改变盈利的时间分布,并不能创造盈利。
而运用关联交易等方法只是将盈利从生产经营的一个环节转移到另一个环节,或从企业的一个分公司转移到另一个分公司,始终没有另外创造价值.所以盈余管理只改变了盈余在企业内部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实际盈利水平。
五.如何评价盈余管理的利弊1.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主要是降低契约成本: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而签订契约是要花费订约成本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尽量降低契约成本、但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订立的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
一定范围内允许存在盈余管理,不仅会降低契约成本,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行为灵活地面对突发事件,从而较好地克服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提高企业价值。
其次是激励经营者: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面对市场风险和企业特有风险。
在以净利润作为报酬衡量标准的情况下,由于不可控的市场风险而使管理者承担了报酬风险,例如,一项新的会计政策的颁布降低了净利润,就可能会减少管理者的报酬,而且与投资者相比,管理者无法通过为多家不同的企业工作来分散其报酬风险。
盈余管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不可控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了报酬风险,激励管理者采取更好的策略和行动,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再次是稳定股价。
证券市场的不完全有效性使得股票价格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价值.有时甚至表现出逆向性。
稳定股价是管理者的工作之一。
对于一个盈利状况良好,运行稳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偶然事件的不良影响,不明真相的市场可能会做出相反的反映,造成股价下跌。
管理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稳定股价的目的,避免股东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是传递内部信息。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管理者经常可获得一些独有的内部信息,而这些内部信息往往相当复杂并具有专业性。
企业管理者若要以报告的形式把它们传递给投资者,是相当困难并且代价高昂的。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拥有更多的有关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当企业未经管理前的盈余信息难以准确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时,就容易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在这两种情况下,管理者可以通过采取盈余管理行为,合理调整利润,更好地把内部信息传递到资本市场。
2.盈余管理的弊端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也很明显。
首先是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内部人控制”的便利条件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管理目标的需要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真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失去了有效性。
其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盈余管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经营者甚至企业的利益,但是也存在较大风险,一旦投资者和债权人发现企业进行了对他们不利的盈利管理,就会对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和履行责任与义务的能力失去信任,导致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失灵,不仅使企业管理当局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给企业以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再次,盈余管理会损害投资者、债权人与国家的利益。
由于盈余管理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驱动,而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的利益又存在不一致性,因而在许多情况下,盈余管理的存在会促使企业管理当局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其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其行为是否损害了相关者各方的利益,是否严重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否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最重要的是否违反了我国现行的法律和会计制度。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对其予以合理规范,达到去弊存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1】胡玉明:《财务报表分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吉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3】沈烈:《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