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安占然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国际商务(第三版)课件第4章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与绝对优势理论基本相同,区别是 两国在相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并存在着劳动生产率 的相对差异,同时还假定国内等价交换规律不适用于国际 交换。
1. 比较优势说的基本模型
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发生的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例如,A国生产1单位X和Y分别需要1人投入6天和4天,而B国生 产1单位X和Y分别只需要1人投人1天和2天,B国在生产X与Y产 品上比A国都有优势(劳动生产率都高,分别是A国的6倍和2倍), 但生产X的比较优势更大,B国则应集中生产X,而A国集中生产 Y。这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分工前后 的情况如下(W表示世界):
– 研究国际贸易的利益是什么?利益是如何分配的 ?
– 研究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 研究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协调问题 那么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起因是什么呢?(图示说明)
4.2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4.2.1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 Advantage)
• 在《国富论》中,他的经济自由主义观点是由“看不见的 手”理论来说明的。他的地域分工理论是其绝对优势理论 (absoluteadvantagetheory)的主要依据。
• 斯密采用了由个人和家庭推及整个国家的方法来论证地域 分工的合理性。他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 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提高劳动生产率呢?就是要分 工,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理由有三个:
WIE/a1i>WII/a2i 即 a1i /a2i <WIE/WII 上式中,a1i为国家1商品i的劳动生产率,WI为国家1的工资水平
(以本国货币表示);E为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水平(量纲是 “国家1货币/国家2货币”); a2i为国家2商品 i的劳动生产率, WII为国家2的工资水平(以本国货币表示);i=1,2 ……,n 。 以2×2×1模式为例,设产品1为国家1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 产品,产品2为国家2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不考虑 货币因素时,国家1与国家2进行贸易的条件是: a11/a21>a12/a22 (国家1出口产品1,国家2出口产品2)
第二章国际商务理论基础
经济效益
第二部分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特定优势理论)
1. 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首先提出的 2. 核心内容: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 3. 完全竞争市场所具备的条件 : ➢ 众多买者和卖者 ➢ 商品均是同质 ➢ 各种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 ➢ 市场信息畅通
全球调配式 经营阶段
(三)巴尔马特的四阶段论
国内指向阶段 当地化阶段
区域指向阶段 一体化阶段
(四)安索夫的三阶段论国外 代理 销售规大,贸 易壁垒出现出口阶段
国际阶段
就地生产 就地销售
跨国经营阶段
全球一 体化经 营战略
二、企业国际化网络理论
• 主要代表人:瑞典学者约翰森和麦特森 • 产业:众多从事生产、销售及服务等活动的企业组成,即构成企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 成熟产品阶段(新产品及其生产技术逐渐成 熟的阶段)
(1)生产技术成熟、大批量生产 (2)国外需求强劲 (3)需求价格弹性增大,降低生产成本 (4)生产工艺和方法扩散到国外,研发的重要
性下降,产品由技术密集型逐渐转向资本密集 型。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 成熟产品阶段(新产品及其生产技术逐渐成 熟的阶段)
3. 亚当·斯密认为:一国的财富应该是公 民所能获得的商品和服务
二、绝对优势理论
主要观点: ➢ 各国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 ➢ 分工与绝对优势 ➢ 自由贸易有效
三、比较优势理论
• 葡萄牙和英国生产1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
•
单位:工时
酒
毛呢
葡萄牙
80
90
英国
120
100
国际商务赵有广高教出版社第二章国际商务理论基础
二、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
(一)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性导致跨国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 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
所谓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企业或产业 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国家竞争优势是由四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以及企 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程度,此外还有两个辅助 因素——机遇和政府。
返回
第二章 国际商务基础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三节 政府对贸易和投资的干预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先驱:重商主义 二、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 四、新贸易理论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先驱: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 (二)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货币是衡量一国财富的唯一标准,增加财富的唯一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 以获得经营权为目的
以货币资本、物质资本、知识产权、管理与 技巧等综合性资本形式为内容
反映着一国企业国际化的水平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模式
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或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 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 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创建投资会直接导致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和就 业的增长。
(二)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结论
国际商务-安占然-第1章_导论-习题答案
第1章导论导入案例1.企业国际化的路径有没有模式?企业国际化具有一定的模式,包括进出口模式、契约安排模式以及战略投资模式。
第一,进出口模式。
任何企业国际化的第一步都是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
此时不仅要适应不同客户的消费偏好,还要适应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要求,此时企业所面对的问题大大超过了在国内经营。
第二,到一定阶段,企业还会遇到货币风险以及应对相当复杂的金融交易。
这时,契约安排模式相对于单一的进出口模式来说,可以更好地避免上述风险。
第三,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战略的需要,企业将会从贸易转向对外直接投资(FDI),从而开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更为复杂的跨国经营活动。
2.三星给中国的企业有什么启示?从三星集团的国际化过程看来,中国的企业国际化道路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将企业的国际化更好地融入到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之下。
2)在国际化进程当中,注意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处理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关系。
3)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国际化由贸易转向对外直接投资(FDI),开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更为复杂的跨国经营活动。
4)注重企业国际化运营中的市场营销与产品开发,积极创新,注重品牌的发展和保护,创造有力的品牌竞争力。
5)企业应当注意在国际化进程中所涉及的跨国经营问题。
3.企业跨国经营涉及哪些问题?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企业面临的国际商务环境问题。
2)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问题。
3)企业国际化运营中的市场营销与产品开发问题。
4)企业国际化运营中的生产管理问题,其中包括生产地点选择、货源决策、制造与外购(全球制造与供应链)、协调全球生产系统、战略联盟等重要问题。
5)企业国际化运营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涉及到的问题有会计核算标准的协调、外币财务报表的换算、环境报告、国际税收、转移定价、外汇风险管理等。
国际商务课件-基础
第二章 國際商務基礎理論
第一節 國際貿易理論 第二節 國際直接投資理論 第三節 政府對貿易和投資的干預
第一節 國際貿易理論
一、國際貿易理論的先驅:重商主義 二、絕對優勢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 三、要素稟賦理論 四、新貿易理論 五、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一、國際貿易理論的先驅:重商主義
(一)重商主義的產生背景 (二)重商主義的主要觀點 ❖ 貨幣是衡量一國財富的唯一標準,增加財富的唯一
❖ 跨國並購:是指跨國兼併和跨國收購的總稱,是指一 國並購企業為了達到某種目標,通過一定的管道和 支付手段,將另一國企業,的所有資產或足以行使 運營活動的股份收買下來,從而對另一國企業的經 營管理實施實際的或完全的控制行為。
二、國際直接投資產生的原因
(一)壟斷優勢理論 ❖ 壟斷優勢理論認為,市場不完全性導致跨國
公司獲得了壟斷優勢,而壟斷優勢則是跨國 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直接原因。 ❖ 跨國公司的壟斷優勢主要有兩類:一是包括 生產技術、管理技能、行銷能力等所有無形 資產在內的知識資產優勢;二是企業憑藉巨 大規模而產生的規模經濟優勢。
(二)內部化理論
❖ 科斯定理:由於市場的不完善,市場對從事 某些類型的交易來說,既是昂貴的,也是低 效的。因此,只要企業能在內部組織交易, 並且其費用低於在市場上交易的成本,企業 自然就會將各項交易納入企業內進行,即以 統一的行政管理取代市場機制。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所有權優勢
內部化優勢
區位優勢
國際商務活動類型 許可證方式 出口貿易 對外直接投資
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20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 Main points of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Factor endowment is different
价格的相对差异
Price is different
advantage 4.要素禀赋理论 The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5.新贸易理论 New trade theory
4
一、重商主义学说 Merchandise theory
(一)产生:15c末、16c初,欧洲 (二)观点:货币是财富的惟一表现形式和
国家富强的象征
对外贸易 增加货币 增加财富
32
2. “干中学”与技术创新
Learning by doing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技术变动的两个来源 Two resource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干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主动的技术创新 Ac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第二篇 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Chapter 2 Theory basi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Section 1.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Section 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ory
• 代表了人们在国际贸易早期对国际贸易发生必
要性的理解,曾起到进步作用 • 诸如积极发展本国工业、鼓励制成品出口等观
1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国际商务-安占然-第3章 国际商务环境的理论分析-习题答案.doc
第3章国际商务环境的理论分析导入案例1. 上述案例说明了商务活动会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上述案例说明了商务活动会受到东道国的法律环境因素、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
2. 该案例给大家什么启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进行商务活动时,在不同的国家所要面临的环境不同,其中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律、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因素。
因此,企业应深入研究各个国家环境的差异,井针对这些不同作出战略调整,以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
二、简答题1. 试简述影响经济环境的因素。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影响经济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制度。
它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是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
经济制度可以分为市场经济、指令性经济和混含经济三种类型,不同的经济制度会对经济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2)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第一,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或地区的产品和劳务的增加;第二,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曰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居民的收入不同,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样,进而对一国的经济环境产生影响。
2. 试简述政治与法律制度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
政治环境是指巾政府与政党体制、政府政策、民族主义以及政治风险等因素构成的,对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带来影响的外部政治形势。
它包括3方面内容:木国政治环境、东道国政治环境以及国际政治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国际或地区政府所颁布的各项法规、法令和条例等,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准则,企业只有依法进行各种经营活动,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有效保护。
国际商务2理论.ppt
本章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竞争力理论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 企业国际化网络理论 企业国际化四要素理论
2020/4/4
国际商务-理论
1
到目前为止,国际商务本身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 的理论体系,但是有关国际商务的一些主要形式——国 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以及国际竞争力等领域,均有一 些较成熟的理论。
1.人力资本学说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运用人力资本差 异揭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贸易模式。
该理论认为,由于不同产品在生产中所需要的人力智能 的类型和程度不同,人力资本在产品比较优势的决定中 起着重要作用。
各国拥有的人力资本的多少与程度,决定着国际分工与 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稀缺,在初级产品上具 有比较优势;发达国家人力资本丰富,在高技术产业上 具有比较优势。
所谓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 部市场交易取代原有的外部市场交易。
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和卡森 (Mark C. Casson)在合著的《跨国公司的未来》一 书中首次提出内部化理论,用以解释企业的对外直接投 资现象以及跨国公司的出现。
2020/4/4
国际商务-理论
31
内部化理论
加拿大学者鲁格曼(Alan. M. Rugman)在1981年出版 的《跨国公司内幕》一书中,深入分析了内部化与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了内部化理论。
2020/4/4
国际商务-理论
29
垄断优势理论
但是垄断优势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性优势的企 业一定要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有偿转让技术或出 口来获取那些潜在收益;此外,该理论也无法解释发展 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国际商务赵有广高教出版社第二章 国际商务理论基础讲解
小麦
棉花
A国
2
4
B国
5
3
(二)比较优势理论 ? 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
处于绝对劣势,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来实现更 多的利益。 ? 贸易得以产生的原因在于,各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 绝对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都一样。 ? 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导致了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 同,进而导致相对生产成本和相对价格的不同,两 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构成了贸易的基础。
返回
第二章 国际商务基础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三节 政府对贸易和投资的干预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先驱:重商主义 二、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 四、新贸易理论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先驱: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 (二)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 货币是衡量一国财富的唯一标准,增加财富的唯一
(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 波特认为,一群地理上互相靠近、技术和人才上互相支持并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 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程度
? 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 争对手的表现,是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
(五)辅助因素:政府与机遇
? 干预出口的贸易政策 ⊙ 出口补贴 ⊙ 商品倾销 ⊙ 外汇倾销 ⊙ 出口信贷 ⊙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二、政府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
(一)政府有关国际直接投资政策的概述
百分比 100.00
95.00 90.00 85.00 80.00 75.00 70.00 65.00
国际商务赵有广高教出版社第二章 国际商务理论基础讲解
(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 错误地将货币(金银)与财富等同起来,从而将高 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以贸易 顺差与货币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 重商主义理论体系存在内在矛盾。
? 把贸易看作一种“零和博弈”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
(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 波特认为,一群地理上互相靠近、技术和人才上互相支持并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 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程度
? 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 争对手的表现,是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
返回
第二章 国际商务基础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三节 政府对贸易和投资的干预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先驱:重商主义 二、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 四、新贸易理论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先驱: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 (二)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 货币是衡量一国财富的唯一标准,增加财富的唯一
二、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 斯密认为,任何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合于某些特定 产品生产的条件,如果各国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 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交换产品,那么他们就能有效地 利用各自的资源、劳力和资本,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各自的福利。
? 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应该出口那些在生产成本上具有绝 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在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四、新贸易理论
(一)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
(济南大学)《国际商务》重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国际商务的概念经营形式国际商务:指越过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
它包括几乎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转移。
(国际商务活动的最基本、最古老的形式是国际贸易,本质是资本的国际化运动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深化)国际商务经营形式:✓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许可和特许经营✓国际间接投资——即证券投资(股票、债券)✓国际直接投资——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契约经营————国际商务管理的概念研究内容国际商务管理:是对跨越国界的各种商务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对向另一国提供的资源与劳务等所进行的管理,也包括企业自身的管理过程。
(企业国际化构成了国际商务管理的基础)研究内容:环境管理——分析国际经营环境(开展国际经营的前提)战略管理——企业需要寻求最合适的国际经营战略,以便最有效地进入国际市场职能管理——如何具体的组织和管理国际化经营企业,以便有效的贯彻企业的国际经营战略,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目标。
————:获得资源;扩大销售(市场);降低竞争风险,提高竞争力————理解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指转向一个更为一体化与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经济无一例外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其实质内容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加速运动,从而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形式:————具体内容看!✓贸易自由化:是各国互通有无,消费越来越不受本国生产能力的限制,具有世界性✓金融全球化:各国经济发展不受本国资金条件的约束,大量资金来自其他国家和国际金融市场✓生产国际化:各国的生产越来越不受国内市场的限制,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企业能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
市场国际化:各国市场不受地理疆域的限制?————你认为推动全球化的动力最重要的是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对于中国融入全球化起到了什么作用?全球化的推动力:贸易与投资障碍的减少;技术变革的作用(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全球化的人)考虑的问题是什么?————从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里面找!全球化影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更多优势,能获取更多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
?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果和模式 通过专业化、分工合作,世界各国更好的 利用了自身优势,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其 理论解释包括:
1. 绝对优势理论 2. 相对优势理论 供给:不同的优势来源 3. 要素禀赋理论 4. 需求偏好的差异 — 需求角度
2.1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
2.3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 国家竞争优势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动态的H-O模型:
1. 创新阶段 2. 成熟阶段 3. 标准化阶段
2.3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 钻石模型(钻石体系、菱形体系),四个 要素,两个变数:
1. 需求条件 2. 生产要素 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4.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对手的表现
1. 运输成本 2. 市场的不完全(内部化理论) 3. 战略性行为(寡占反应与交换威胁) 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5. 区位优势
——丰田在法国
2.2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 企业参与垂直型FDI的动因: 为了获得更大的的竞争优势,以获取更大 的利润,通常是基于以下因素的考虑:
1. 市场的不完全 2. 战略性行为
?第3 大动力——工作流软件,让你我的应 用软件相互对话
?第4大动力——上传(uploading ),驾驭 社区的力量
?第5大动力——外包,Y2K
十大动力
?第6 大动力——离岸经营,和瞪羚一起赛 跑,和狮子一起捕食
?第7大动力——提供供应链,在阿肯色州吃 寿司
?第8大动力——内包,那些穿着可笑褐色短 裤的家伙在干什么?
? 对优势理论的批评 1. 没有考虑运输费用 2. 资源价格没有差异,没有考虑汇率这些因
素 3. 资源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 4. 规模报酬不变 5. 自由贸易不改变一国的资源存量,也不改
变资源的利用效率 6. 贸易对收入分配没有影响
2.1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
?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果和模式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1.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什么情况更可能走出 国门?
2. 不完全竞争理论:为什么走出国门? 3. 规模经济与产品多样性理论:规模经济与
产品多样性的矛盾
2.1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
? 贸易限制 1. 贸易限制和配额 2. “自愿”出口限制 3. 出口补贴 4. 技术标准 5. 美国和欧盟的政府采购 6. 国产化比例 7. 海关管理法规通关手续 8. 对服务贸易的限制
——生产要素可以被创造
2.3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 需求条件:产业发展的动力,面对内行而 挑剔的客户
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的发展:持续的,全 方位的合作
2.3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对手的表现:
?第9大动力——提供信息,google ?第10大动力——数字的、移动的、个人的
和虚拟的类固醇
?厄瓜多尔出口玫瑰 ?加纳出口可可 ?巴西出口咖啡 ?日本出口电子消费品、汽车、机床 ?瑞士出口化工产品、药品、钟表、珠宝 ?瑞典特种钢行业的的英国,固有的矛盾 ?这是一个零和博弈?
2.1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
? 政府实行特定贸易政策的原因 为什么政府会对自由贸易进行干预,或实 行贸易保护?
1. 经济上的原因:保护幼稚工业、改善贸易 条件、改善国际收支、培育新产业、保护 就业、反对不公平贸易(抵制外国廉价劳 动力竞争、反对倾销、补贴或为了报复)
2.1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
? 政府实行特定贸易政策的原因 为什么政府会对自由贸易进行干预,或实 行贸易保护?
第2章 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主讲人:
本章概述
?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托马 斯·弗里德曼,“平”的世界?10大动力。
2.1 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 2.2 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2.3 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十大动力
?第1大动力——1989年11月9日,创新时代 的来临
?第2大动力——1995年8月9日,互联时代 的到来
2. 经非济上的原因:保障国家安全、调整收 入分配结构、保护国民健康、民族自尊等
3. 如何评价这些贸易保护理论?
2.1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
? 企业参与进出口贸易的动因 即为什么企业出口商品或进口商品?
1. 出口的成本低、风险小 2. 出口选择较为灵活 3. 出口是企业的增长方式 4. 进口商品可能更便宜 5. 某些商品可能国内没有生产,必须进口
水平型:企业在海外投资与其在国内的产 业或生产环节相同 垂直型:后向垂直型——对原材料、投入 品的海外产业进行投资 ;
前向垂直型——对服务于国内 生产过程产出的海外产业进行投资
2.2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 企业参与水平型FDI的动因: 充分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以获取更大的 利润,通常是基于以下因素的考虑:
A.机会 B.政府
2.3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
钻石模型(钻石体系、菱形体系),四个 要素,两个变数: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机会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与支 持性产业
政府
2.3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 生产要素包括
1. 天然资源 2. 人力资源 3. 知识资源 4. 资本资源 5. 基础设施
2.1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
? 企业如何应对贸易政策的变化?
对外贸易限制
对外贸易开放
1. 加强市场调查
1. 转移生产基地
2. 选择其他进入战略 2. 专注于细分市场
3. 利用对外贸易区
3. 加强技术创新
4. 寻找出口产品的有 4. 寻求政府保护
利的海关分类
5. 政治游说
2.2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 知识准备 1. 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与FDI 2. 绿地投资与褐地投资 3. 水平型FDI与垂直型FDI
2.2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 对现实的企业经营有何以意义? 将出口、许可证贸易、FDI一起考虑,并 把他们做为可相互替代的方案:
1. 运输费用的高低、关税壁垒的程度 2. 专用技术是否适合许可转让 3. 是否要对外国经营进行严密监控 4. 专有技术能否通过许可合同得到保护 5. 其他因素
——委内瑞拉石油工业中的F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