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案设计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分析。
-难点二: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和改进。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景物描写的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进行了详细讲解,但在讲解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修辞手法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今后,我应适度调整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对课文情感内涵的把握。
3.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讨论氛围浓厚。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练习中仍然存在困难,如何针对性地指导这部分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难点三:深入理解课文背景,认识作者及其创作特点。学生可能对课文背景知识了解不足,需要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一:在分析景物描写时,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用‘芦花像雪’来形容芦花?这样的描写对表达作者情感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举例二:针对修辞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写作,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举例三:在讲解课文背景时,教师可以提供作者的生平介绍、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芦花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自然景物,感受到它们带给你的情感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芦花荡》中的情感表达。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
5.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从故事中体会主人公勇敢、智慧、团结的品质,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1.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较为熟练,但部分学生对长句子、复杂句式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辅导。
2.在文学鉴赏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感知课文中的美,但对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等手法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引导和提高。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模仿意识和好奇心,容易受到课文人物形象的影响。因此,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芦花荡》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说的背景和情节。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荡、涟漪、栖息、渔舟、狭隘”等,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了解其作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案设计《芦花荡》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芦花荡》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这篇小说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途中大女孩受伤,老头子决心为女孩报仇的故事。
小说通过描写老头子的英雄事迹,展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疟子(yào zi)”“寒噤(hán jìn)”“仄歪(zè wāi)”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能够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3. 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对小说环境描写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老头子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白洋淀地区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分析老头子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其对烘托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1.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点,体会这种性格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2. 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例如,在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气概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老头子复仇情节的段落,从朗读中体会老头子的英勇和自信。
2. 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这种性格对情节发展有什么影响?”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小说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1.2学习课文中描绘景物的技巧。
1.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课文中描绘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
2.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孙犁及其作品。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家乡的芦花荡有什么印象?2.课文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讲解3.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3.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与景物描写的关系。
4.课堂讨论4.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景物描写练习。
5.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6.课后作业6.1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景物描写创作。
6.2学生将作品至班级群,互相学习、交流。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芦花荡,了解其生态环境。
2.邀请环保专家到校进行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附:课文《芦花荡》简介《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家乡的芦花荡美景,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孙犁先生的《芦花荡》,这篇散文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最新范文【导语】《芦花荡》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现代作家孙犁的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北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队伍的故事.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主人公老头子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风光让人心生向往,文章优美明丽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那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花荡中,一同去感受这片土地上令人荡气回肠的抗日豪情.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2.过程与方法: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教学难点: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教学过程预设:共四个环节,以朗读、品读贯穿始终.第一环节:整体美读——复述故事第二环节:回扣文本——美读美析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把握形象第四环节:融入自我——美说美写教学步骤如下:白洋淀图片——情景导入同学们,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白洋淀水域辽阔,几十条水道交错纵横,这是在这风光旖旎的白洋淀,正义的洪流铸就了许许多多英雄的形象,大家还认识他吗?(学生答:小兵张嘎)今天,让我们走进白洋淀,再来认识一位英雄人物.第一环节:整体美读——复述故事学生自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时间:一天夜里地点:芦苇塘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事件:老头子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老头子发恨要讨还血债.学生活动一: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第二环节:回扣文本——美读美析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也非常得有感染力.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老头子)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独立思考,用“从句中,我感悟到这是一个的老头子”的句式说说你心中的老头子的形象.学生活动二:“从句中,我感悟到这是一个的老头子”的句式说说你心中的老头子的形象.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把握形象学生活动三:学生找出文中对老头子的描写,品读把握人物形象.学生一: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学生二:“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学生三: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提示:1、想想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语调和语速,把握人物形象.第四环节:融入自我——美说美写教师引导:同学们,时光流逝,革命风暴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但老头子的精神却鼓舞着当今的我们.你还知道哪些传奇英雄的故事?学生活动四:你还知道哪些传奇英雄的故事?学生活动五:请发挥想象,联想“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看到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结语——激励学生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新时代更需要老头子一样坚忍不拔、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刚性精神.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以顽强的毅力做基石,拼搏的勇气为力量.在生活的苦难与磨练中,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做一个顶天立地,豪情四溢的新时代的勇士!作业:投影显示.请课外阅读孙犁小说《荷花淀》、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篇二教学目标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教学内容《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教学设计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整体感知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预期目的: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老头子的思想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想像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重点品读并评析他的心理.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学生齐读或自由读,小组讨论交流.预期目的: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探究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预期目的:学习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的写法.教师小结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篇三教学目标: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教学重点: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学习难点: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课前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1)芦(w i)( )(2)冀( )(3)y o( )子(4)寒(j n)( )(5)(l ng)( )角(6)清(shu ng)( )(7)仄( )歪(8)蹿( )(9)莲(p ng)( )(10)丝(r ng)( )(11)穿(su )( )2、掌握下列多音字(1)提:提( )防提( )纲(2)疟:疟( )子疟( )疾(3)喝:吆喝( ) 喝( )水3、词语积累:(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4)胆寒:害怕.(5)阴森:阴沉,害怕.(6)提防:小心防备.(7)尖利:尖锐;锐利.(8)能耐:技能,本领.(9)悠闲:闲适自得.(10)央告:央求.(11)阴惨:阴沉暗淡.(12)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13)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1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15)歇凉:乘凉.(16)吆喝:大声喊叫.(17)遮掩:遮蔽,遮盖.(18)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3、作者简介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记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本文在教学上将重点抓住人物来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引导,使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老头子的性格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人物塑造与分析的方法,在人物分析的同时,对环境描写,氛围营造等进行一定程度分析.教学时要牢牢的把握老头子这一主线.教学过程:导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为了保卫祖国,优秀的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本文描述的就是在我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热爱.在教学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与小说有关的知识:小说的三要素:(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情节要素: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环境要素: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讲授时可以用《最后一课》为参考).二、分析课文:(一)整体把握:1、人物要素:主要人物:老头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2、环境: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3、情节: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4、主旨: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二)把握文章的结构:主人公是一位担负着重要交通任务的老艄公,他活动的背景是芦花荡.根据文章内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敌人发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1~8段)这是在敌人炮楼监视下的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只有到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而白天都躲避炮火去了.由自然环境写到社会背景.敌人严密地监视着苇塘,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抗日队伍送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出来.然后介绍了主人公——负责“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年近六十岁的老艄公.在简洁地描写他的衣着、外貌时,着重点出了他那“尖利明亮”的眼睛——这是他完成任务特别重要的条件之一;介绍他的任务和工作范围时,特别强调他“不带一支枪”就能“一切保险”地完成任务.这给故事的曲折发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画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从“一天夜里”至“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是故事的开端——护送.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第二层是从“远远有一片阴惨的*的光”到“有热闹哩”,这是故事的发展——受伤.果然,敌人的探照灯照到了两个女孩子的脸上,紧接着就是一阵扫射,大女孩子负了伤.老艄公知道后“顿时失去了力量”,表现了他的内疚心情,他觉得没有完成好任务,而无颜见他人了,万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以充满自信的复仇誓言来安慰女孩们,也安慰自己“受了轻视”的心.第三层是从“第二天”至文章结尾,这是故事的*和结局——复仇.这一层讲述老艄公元把鬼子引进芦花荡的木桩圈里,让一只只复仇的钩子穿透敌人的腿;他举起篙“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场不用枪的战斗,充分表现了老艄公巧妙的战术、高超的本领和机智勇敢、自尊自信、乐观豪迈的性格.板书:《芦花荡》——孙犁一:环境: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根据地的芦花荡人物:老头子(年近六十,神出鬼没)二:介绍故事开端:(9 ~ 19段) “护送”发展:(20~54段) “受伤”*与结局(55~63段):“复仇”(三)小结课文:布置作业第二课时导入:小结上文,转入新课.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一)分析地一段:1、第一段主要反映了什么?答:抗日战争时期敌人对我军根据地的严密封锁.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2、分析下列语句的含义:(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呆望”能不能改成“远望”,为什么?答:不可以,呆望表现了敌人拿游击队没有办法的怯懦心理.反衬了我军的神勇,同时也表达了对敌人藐视的态度.(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答:这是自由的生灵,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才”字含蓄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答.表现了苇子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二)分析老头子形象:1、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我们的军队是否被困死了?从文章里找出相关的语句.答:没有,“半夜以后,小船又飘了回来.”(“飘”字的运用有何巧妙之处,请你简单的加以分析.(飘这个字眼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小船的轻快,表现老头子在敌人严密的封锁小神出鬼没的特点.)2、文章到此自然的引出了主人公:老头子,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大家一起来加以分析: (1)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一方面表现老人常年穿梭在芦花花荡里,辛苦劳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人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铄.(2)为什么要交代老头子的年纪?答:一方面更能够表现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据地,从老到小个广大人民都被发动起来,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60岁的年纪在今天应该是要安渡晚年,但他却像青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成为一名出色的交通员.)★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3)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4)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过于自信的性格特点.(5)“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节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答:“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也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6)“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独自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答: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二、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一)分析第一部分:“护送”1、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环境描写:小女孩趴在船边戏水,使情节有张有弛,时见波澜)2、大些的轻声吆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大女孩为什么要吆喝制止小女孩洗脸?答:现在正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应该提高警惕,避免惊动敌人.3、你是如何认识大菱和二菱这两个女兵的?答:年纪小,天真活泼,又相互关爱,而且还很勇敢.4、老头子对小孩子的态度:喜爱.★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二)分析第二层:“受伤”果然,敌人的探照灯照到了两个女孩子的脸上,紧接着就是一阵扫射,大女孩子负了伤.老艄公知道后“顿时失去了力量”,表现了他的内疚心情,他觉得没有完成好任务,而无颜见他人了,万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以充满自信的复仇誓言来安慰女孩们,也安慰自己“受了轻视”的心.1、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老头子过于自尊自信的性格?答:“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2、找出老头子的动作描写: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动作描写,真实的表现了老头子内疚的心情.)3、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表现出女孩的勇敢.)4、在大女孩受伤之后,作者是如何来刻画老头子的形象的?(1)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写月落之后苇塘的飒飒风响,衬托了老艄公沮丧的心情,语言描写表现老人极度沮丧的心情.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老人的自尊的性格.)(2)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过于自尊的特点.)*(3)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心理描写,形象的表现了老头子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4)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5)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过于自信的特点)(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敌人充满了仇恨;也表现了老人自信、勇敢的特点.)对于老头子的刻画,无论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还是心理,都充分的体现了老头子自尊自信的这一核心性格特点.5、为什么要写“女孩的怀疑”?答:反衬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之奇.(三)小结课文:布置作业.思考:如果在护送的过程中,两个小女孩没有受伤,第二天老头子还会不会象文中那样智斗日本鬼子.(考查点这是一道开放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突破点抓住点出老英雄性格核心的那句话:“过于自信和自尊”来分析、探究.技巧点从四个方面分析.一是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损伤了;二是自信和自尊没有损伤;三是自信受到损伤而自尊没有损伤;四是自尊受到损伤而自信没有损伤.易错点容易在思考中走向极端从而超越人物的个性特点.答案也可能要显示自己的本领,这时还会像文中写的那样智斗日本鬼子,也可能因自信和自尊保存完好而暂时没有激起对日本鬼子的痛恨,不会像文中写的那样智斗日本鬼子.这里的答案允许多种多样,只要分析合情合理即可.)第三课时(一)导入:简单探讨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转入新课.从上节课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老头子是一个非常自尊自信的人,而现在,他护送的人却受了伤,我们今天继续来看看老头子是如何对敌人进行复仇的.(二)分析新课:复仇部分.1、几笔绘出“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空无人影,渲染出了战斗前平静中的紧张.2、老头子的船头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莲蓬?答:为了引诱鬼子上当.。
《芦花荡》八年级语文教案(精选
《芦花荡》八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芦花荡》这篇课文,该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整体感知、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情节分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情节,体会作者情感,理解课文主题。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分析课文情节,掌握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芦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芦花的想象,进而引入课文。
2. 课文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和节奏。
5.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理解作者情感。
6.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主题,进行思想交流。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芦花荡》2. 生字词列表3. 情节分析4. 主题探讨七、作业设计(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生字词?它们的意思是什么?(2)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情节?这些情节反映了作者的哪些情感?(3)你认为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2. 答案:(1)生字词:略(2)情节分析:略(3)主题探讨:课文主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原因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以《芦花荡》为灵感,创作一篇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作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情节分析与情感体验3. 主题探讨与思想交流4.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生字词的选择:挑选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难度较大的生字词进行讲解。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芦花荡》教案篇一训练重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步骤:一课时1、导入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2、简介作者、作品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正音、解词)浸提防尖利悠闲疟yo子疟疾寒噤n 蹿un 仄歪飒飒挂花泅i’水转弯抹角吆喝yo 张皇失措央告4、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
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
《芦花荡》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芦花荡》(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芦花荡》(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班级八(3)课时安排 2课时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教学重点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预计达成目标一 4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都看过《铁道游击队》吧!在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
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走进芦花荡激情导入,印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走进芦花荡1.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将感受用“这是一片”的芦花荡说出来。
2.将《芦花荡》中写景物的句子找出来,并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三、感受人和事情1.粗略感知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
如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2.重点探究①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说话,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可以有如下结论: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过于自信自尊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②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重点探究事件发生的过程与意义。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希望能够帮到你!《芦花荡》教案篇1课型:教读研讨课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二、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芦花荡》导学案篇一一、整体把握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
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这不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
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
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他自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
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
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10篇)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10篇)篇一:《芦花荡》教学设计篇一亲爱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芦花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逐步梳理和阐释我对本文的理解。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通过本文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宗旨,同时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法。
《芦花荡》教案设计优秀
《芦花荡》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芦花荡》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写作特色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和特殊句式。
3.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人物刻画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芦苇荡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芦花荡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4. 精讲精练: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a. 讲解生词、成语b. 分析文章结构c. 讲解写作特色d. 例题讲解e. 随堂练习六、板书设计1. 课文《芦花荡》2.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3. 生词、成语:略4. 写作特色:景物描写、人物刻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b. 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a. 作者通过描绘芦花荡的美丽景色和童年趣事,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分析文章结构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以家乡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进一步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情感表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通过景物描写、人物刻画表达的思想感情”。
《芦花荡》八年级语文优质教案(精选
《芦花荡》八年级语文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为《芦花荡》。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探讨、写作技巧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绘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探讨,写作技巧的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景物描绘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运用写作技巧进行景物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芦花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芦花荡。
b.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a. 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b.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3. 课文内容理解(15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b.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主题思想探讨(15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 写作技巧分析(10分钟)a.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b.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写作技巧进行景物描绘。
b. 布置作业,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芦花荡》2. 生字词:荡、漾、碧、翠、谧、恬等。
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
4. 写作技巧:景物描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课文第三段描绘了芦花荡的景色,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对这段进行仿写。
2. 答案:a. 生字词答案略。
b. 仿写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景物描绘。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部分引导学生留意这篇小说与以往读过的斗争题材小说或者看过的斗争题材的影视剧作的风格不同之处,进入学习。
为了充分敬重学生的体验拟定“你喜爱这篇小说吗?喜爱小说的那些方面?”来确定学习的重点。
依据学生的相识老师归结到“人物形象美、环境美、语言美”三大方面并且板书,作为探究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1、处理生字词2、概述小说内容三、走近“老头子”赏析老头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阅读提示:跳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老头子”的精彩之处标记勾画出来,加批注。
思索:“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陈述理由。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2.展示探究学习成果:抗日热忱高涨的人(二、五段);老当益壮的人(三、四、五段);自尊自信的人:“每天夜里”、“每天傍晚”;三个“不怕”;三处“明天来看吧!”以及大菱受伤以后集中地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
爱憎分明的人:对两个孩子和爱和对敌人的恨“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__”。
智勇双全的人(诱敌上钩、痛击鬼子)3.分角色朗读体会“老头子”的性格特征。
4.迁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从两题中选一题:(1)二菱躲在荷叶底下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2)晚上“老头子”回来后向大菱转述白天痛击鬼子的经过。
5.深化“老头子”形象,分析其典型性和代表性:小说为什么塑造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干瘦的老头子形象,而没有塑造一个高大魁梧、身强力壮的硬汉子英雄形象。
(传奇性、典型性、代表性;男女老少全动员,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四、走进“芦花荡”观赏环境描写。
过渡:倒数其次段“他狠狠地敲打……鲜嫩的芦花,一片绽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文中类似的精彩的景色描写还有许多,请找出来加以分析、观赏。
《芦花荡》教案设计范文
《芦花荡》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芦花荡》。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会课文中生字、新词,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通过阅读与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芦花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3. 研读课文:学生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进行重点词语讲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写作技巧,进行例题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练习;教师点评,指导修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芦花荡》2. 重点词语:荡漾、涟漪、静谧、婉约、旖旎等。
3. 写作技巧:景物描写方法、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芦花荡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⑵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⑶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能力目标:
⑴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⑵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⑶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德育目标: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
性格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并探究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设计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
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
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
(板书文题。
)
设计二:
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
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