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制定了以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内容,能够熟练地进行文档编辑、数据统计、演示文稿制作等操作,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故障处理能力。
二、课程模块本课程将包括以下五个模块:1、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3、办公软件:介绍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 等,让学生掌握文档编辑、数据统计、演示文稿制作等操作。
4、网络基础: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协议,让学生了解如何连接和使用互联网。
5、计算机安全:介绍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病毒防范、密码设置等,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个人和公司的计算机安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例操作、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PPT教材、实践教材、网络资源等,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五、教学时间表本课程将分为36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计算机基础知识(6课时)2、操作系统(8课时)3、办公软件(12课时)4、网络基础(6课时)5、计算机安全(4课时)六、教学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作业检查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2024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范文
教案完整版范文•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办公软件应用技能•网络基础知识与互联网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编程初步•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03020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使用,了解网络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主编:XXX,出版社:XXX出版社)参考资料《计算机文化基础》(作者:XXX,出版社:XXX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基础》(作者:XXX,出版社:XXX出版社)等。
同时,还可以参考相关的在线课程、视频教程等资源进行学习。
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分类计算机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晶体管计算机,再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分类根据运算速度、输入/输出能力、数据存储量、指令系统的规模和机器价格等因素,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等类型。
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部分,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等,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数制与编码数制概念介绍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数制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一、课程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
课程突出基本知识的掌握,着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强调使用意识的形成。
(一)本课程的内容: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软、硬件组成和基本的工作原理。
2、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掌握中文操作系统 Windows 的使用。
4、熟练掌握 Office中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5、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
6、了解计算机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7、了解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通过对本门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通过上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求参加并通过全省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计算机专业学生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参加并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OSTA)。
(三)使用教材:高职高专新世纪规划教材1、《计算机应用基础》王柯等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2、《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训与测试》王柯等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二、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全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搜索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为以后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 课程初期发展阶段我校从1997年开始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最初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DOS系统、文字播板等内容,至今内容几度更新,摈弃了过时的DOS知识,更新了计算机基础和文字排版的内容,增加了Excel, Powerpoint和Intenet的知识,并几度更新了所学软件的版本。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一、课程概述(一)性质与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课程,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门课程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解决计算机应用问题的基础课程。
该课程对于学生系统的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使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学习与运用具有重要作用。
(二)基本理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具体表现为:1.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本课程大部分内容面向实践应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在强调知识综合应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独立自主的实践动手能力。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针对课程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完善优化网络教学内容和方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和提高的空间。
3.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迅速,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部队需求不断补充新的知识,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三)设计思路在框架设计上,以计算机软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典型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对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分组,定义各知识点的认知结构和认知顺序,同时考虑课程的适时更新需求,构成一个可扩展的层次式立体框架。
在内容安排上,采用层次式模块化的思想组织教学内容,将全部内容划分为计算机基础模块、系统软件模块和应用软件模块三个大模块,再将每个大模块按照功能细分为若干子模块,根据需要可以对每个子模块再进行细分,这样构成一个按照功能分层的内容体系。
然后通过实例将各个功能对应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考虑到自修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并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注重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的介绍,其余内容鼓励学生使用“帮助”功能进行自学,并借助案例完成教学内容的整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计算机应用根底课程一体化建立实施方案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煤电技师学院中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根底课,它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根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根底知识、根本概念和根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根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根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根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根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平安的知识。
二教学媒体及教学手段运用1.文字教材:"计算机应用根底"主编:顾名宇陈炼,**教育出版,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化模块化构造:模块1 计算机根底知识模块2文字处理系统〔Word〕模块3电子表格系统〔E*cel〕模块4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模块5计算机网络应用根底每一模块均包括教学内容、导学内容、教学辅导、实验指导、教学媒体使用指导等。
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
2.音像教材〔待建〕:讲次内容1 计算机根本知识。
2 Windows根本操作,Windows *P附件使用。
3 Windows的根本管理。
4 使用IE,收发和管理电子。
5 Word文档根本操作。
6 Word图形及表格处理,Word样式和模板使用。
7 E*cel根本操作,表格和单元格数据处理。
8 图表创立和数据处理,主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
3.教学课件:配套的教学课件,包括全部5个知识模块〔含相应的学习效果测试系统〕,采用引导和交互方式教授课程内容。
4.网上资源:**煤电技师学院网上本课程栏目发布有关教学动态信息及辅导。
5.教学手段运用: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教学支持效劳、表达以学生和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遵循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监控、提高学习质量的原则;遵循多种媒体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教学资源整合、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原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建设背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课程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2)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3)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开展简单的电子商务活动。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设计(一)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和多媒体技术等五个模块。
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2、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操作、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1)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的编辑、排版、打印等。
(2)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包括数据的输入、计算、分析和图表制作等。
(3)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包括幻灯片的制作、编辑、演示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案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案设计摘要: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各个行业都被广泛应用。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本文设计了一个全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操作技能以及应用实践能力。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本文设计了一套全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案,旨在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一、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包括文件管理、办公软件使用等;3. 熟悉常见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处理等;4. 培养良好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5.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故障排除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2. 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文件管理、网络浏览器的使用等;3. 办公软件的应用: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4. 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数据分析等;5. 网络应用与安全:包括网络浏览、电子邮件、网络安全意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授课的方式,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2. 实践操作:通过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操作技能;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互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4. 作业练习:布置作业和练习题,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定位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及应用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
1.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调度、计算机系统性能、计算机系统技术等内容。
2.计算机软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程序设计工具、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等内容。
3.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
三、教学实施
1.教学形式: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教授基础理论知识,重点突出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数据库。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一、课程建设情况1.课程性质与作用(1)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具有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功能,是学习其他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基础,也是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升工作能力的必修内容。
课程内容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领域职业岗位对任职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课程符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征,学生线上可实现课前预习,课中教师引领导学,解决重难点问题,课后加固反思,符合“三教”改革大方向。
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学中做、做中学”,以项目案例为基本单位,实施成果导向、过程管理,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2)与前后续课程关系及课程发挥的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各专业课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是中职升学高职认可度最高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的保驾护航之根本,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力争将课程建成市级样板房,最终实现全市中职学校共建、共享、共治。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资源设计理念关键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构建资源,资源元素碎片化、内在逻辑围绕“中心”紧密合理。
设计核心思路是围绕“能学、能辅”的功能定位,项目任务化、任务过程化、过程技能化、技能实操化,由任务描述、知识技能、操作解析、课后练习等环节组成。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体现行业发展的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利用灵活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支持教学过程的具有多样性、交互性的成熟的资源,学、练、考一体化,最终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核,获得认可度极高的的中职升学所需的证书。
3.课程设计(1)每章节教学目标每章以项目为单位,成果导向,具有明确的目标。
在各节中进一步细化本节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目标。
目标清晰明确,直指课程整体要求。
(2)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设计总思路是围绕“能学、能辅”的功能定位,项目任务化、任务过程化、过程技能化、技能实操化,由任务描述、知识技能、操作解析、课后练习等环节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1)
《计算机应用基跚课程建设方案一、本课程建设现状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系统化设计为原则。
本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加强课程建设,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形成了学历专业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教学团队Q目前本课程教学团队已达15人,全部是硕士以上学位,50岁以上的老教师2人,35-49岁的12人,35岁以下的1人;其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
同时本课程网上资源库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支持大规模在线课程教学,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课程思政建设稳步推进,思政元素的挖掘不断完善。
二、课程建设目标按照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专业建设方案,结合本课程建设基础,拟在两年内对课程教材进行内容更新,建成省级一流教材建设任务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到2024年底,课程团队教师学历、职称提升,团队成员结构更加合理,团队成员教学与研究水平显著提升,科研课题和课程相关论文发表相应增加Q课程资源更加丰富,网上课程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智慧课堂成果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所有教师均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三、课程建设内容(-)课程标准制定紧扣高职教育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对接高职大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计算机素质,不断优化课程标准,使课程教学目标与本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衔接。
(二)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教材为教学团队自编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力争在两年内完成教材内容更新,紧扣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大纲要求。
网上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利用学习通平台和计算机系CG 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公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必修课课程资源库建设,优化和丰富线上教学资源。
(三)教学团队组建与培养首先,加强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学团队成员探讨教学方法、分析重难点、交流教学经验、组织业务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方案论文
计算机应⽤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案论⽂计算机应⽤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案论⽂ 摘要:为了切实保持《计算机应⽤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的计算机应⽤能⼒,在《计算机应⽤基础》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等⽅⾯通过⼏年不断的实践证明了,我院学⽣参加上海市计算机⼀级考试通过率普遍⾼于全市其他⾼职类院校,2016年的合格率更是排在全市49所⾼校第⼀位。
该⽂就课程安排、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的实践谈些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应⽤基础;课程建设;上海市 计算机⼀级等级考试从⾼职类学校对学⽣的要求来讲,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级考试是为学⽣对将来的学习打下计算机技能的基础,考证通过率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之⼀。
为使学⽣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应⽤计算机的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我们对《计算机应⽤基础》课程进⾏了教学改⾰,同时把提⾼考证通过率作为《计算机应⽤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标之⼀。
1我院计算机应⽤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院学⽣来⾃全国各地,新⽣⼊学时计算机⽔平差异性很⼤,这为计算机应⽤基础的教学带来很⼤的困难。
学⽣在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薄弱,office软件技术、⽹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基本技能不⾼,距离计算机应⽤教学⽬标差距较⼤,因此教学任务很繁重。
2课程建设的实施 2.1改⾰学期课程设置,制定课程新标准 在综合考虑了课程学习⽬标、学⽣现状以及设备资源等问题后,对120课时的《计算机应⽤基础》课程的安排为:44+64+12课时,分别在三个学期进⾏。
明确了教学⽬标: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对学⽣的应知要求;把office软件操作、⽹页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作为对学⽣的应会要求。
2.2围绕任务组织教学,完善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什么,接下来的教学⽅案设计则是解决怎么学、如何教的问题。
针对⾼职院校学⽣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案设计突出实践环节,让学⽣通过⼀个个⼩的实体案例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必备的一项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我们制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该计划旨在建设一门实用性强、涵盖面广、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硬件组成、软件分类、信息编码等基本概念。
2、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以及基本操作和常用命令。
3、办公软件:学习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4、网络应用: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如何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网络应用。
5、多媒体技术:学习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制作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三、课程安排1、第一阶段: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硬件组成、软件分类、信息编码等基本概念。
2、第二阶段:学习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以及基本操作和常用命令。
3、第三阶段: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学习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4、第四阶段: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如何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网络应用。
5、第五阶段:学习多媒体技术,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制作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
(完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设计
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是计算 机的核心部件之一。
2024/1/24
10
03
操作系统及应用
2024/1/24
11
操作系统概述
1 2 3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 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 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的分类
根据运行环境的不同,操作系统可分为批处理操 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 作系统等。
一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的发展
从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到关 系数据库,以及面向对象数据库
的发展历程。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应用程序、数据库管 理员(DBA)和用户等部分。
2024/1/24
28
SQL语言基础
2024/1/24
SQL语言概述
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的简称,是用于访问和操作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格式设置与美化
学会设置单元格格式,包括字体、对 齐方式、边框和底纹等,实现表格的 美观显示。
公式与函数应用
掌握Excel内置函数的使用方法,学 习创建和使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和分 析。
17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创建与编辑
掌握新建、打开、保存演示文稿的基本 操作,学习幻灯片的新建、复制、删除
2024/1/24
15
Word文字处理
文档创建与编辑
掌握新建、打开、保存文档的 基本操作,学习文本输入、复 制、粘贴、查找与替换等编辑
技巧。
2024/1/24
格式设置与排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规划总结多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经验,在分析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建立一套既符合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又有先进性、可行性的多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系列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课程建设使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成立体化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功底,又懂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本学科中问题的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使本课程的建设在我院达到“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的先进水平。
具体的建设内容为:师资队伍建设:以课程建设为契机,练就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置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教学内容建设:以应用为目的,构建完善的教学素材库依据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课程的特点,形成一套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素材库,主要有:教学指导文件包括:理论课教学大纲、实验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与学的媒体包括:教学教案、教学课件、课程作业、教学案例、实验内容、教学录像、网上资源建设包括:所有教学指导文件和教与学的媒体、等级考试相关材料和在线测试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等级考试的相关文件及在线测试系统。
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以充分利用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综合应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项目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深奥的内容通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管理的探索:以网络建设为平台,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通过本次课程建设,将进一步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资源,构建网络为平台的,面向学生的学习系统,包括作业管理,考核管理等。
教学设备的建设:通过课程建设,逐步改善本课程的教学条件,主要是计算机实验室的数量、质量,同时要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设备的合理使用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一、现有基础(一)课程类型与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已有资源1.硬件资源学院现有计算机机房六个。
2011年组建机房四个,其中二个机房为联想品牌电脑,二个机房为戴尔品牌电脑。
2017年组建机房一个,为同方品牌电脑。
2019年新组建机房一个,为联想品牌电脑。
现有电脑共330台。
机房的主要用途有:(1)供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课件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AUTOCAD》、《文献检索》等课程的上课和上机实践。
(2)供学院培训中心承担的各类计算机培训项目的上课和上机实践。
(3)供学院承接的各类上机考试项目的使用。
2.软件资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设计制作了100多个与教材对应的微课视频,设计了近50个适合学生上机练习的素材文件和模板,制作了与教材章节对应的PPT演示文稿,编写了300多道测验试题等,这些资料为学生平时的线上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力的促进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团队该课程拥有一支相对合理的教学团队,具体情况如下表:表1 课程教学团队(四)教改情况本课程自开课以来,积极参加学院各种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中引入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方式组织教学,后来实践推行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中采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蓝墨云班课APP软件辅助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活的课堂气氛,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
(五)已取得的成果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团队教师在不断的教学探索、教学经验积累中,积极参加院级或省级教学科研和各类教学比赛, 2018年9月,李晓燕老师主持的院级重点课题《MOOC平台下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微课程资源库建设》顺利结题;2015年10月,秦宏强老师获得学院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2017年4月,秦宏强老师获得陕西省高校微课大赛二等奖,2018年7月,秦宏强老师获得陕西省高校信息化大赛三等奖;2018年8月,秦宏强老师获得陕西省高校微课大赛三等奖;2019年3月,李长生和李晓燕老师带队参加陕西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安全》赛项获得三等奖。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四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关键概念和技术,并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应用相关工作,如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网站建设等。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1.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本部分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算法、网络技术等内容。
其中,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应用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2.计算机应用案例分析本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包括数据处理、人脸识别、图像处理、网站建设等多个方面。
3.实践项目设计本部分通过实践项目设计,让学生熟悉计算机应用相关工作的流程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项目包括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网站建设等。
三、课堂教学安排本课程设计为期16周,每周3学时(共48学时)。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周数主题内容教学方法1-2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授课、案例分析3-4 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的概念、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授课、案例分析5-6 数据结构和算法算法的概念、最短路径算法、排序算法、搜索算法、哈希表授课、案例分析7-8 网络技术网络安全、TCP/IP协议、网络应用、数据通信授课、案例分析9-12 计算机应用案例分析数据处理、人脸识别、图像处理、网站建设案例分析、讨论13-15 实践项目设计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网站建设等导师指导、项目实践16 总结与回顾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总结学习成果授课、讨论四、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课堂发言、活动参与、课堂作业等,占比15%;2.平时作业: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占比20%;3.期中测试:包括笔试和机试,占比30%;4.期末项目:按照老师给出的项目要求完成项目,占比3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
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过程来看,精品课程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在全区各中等职业、技工学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也是自治区中职、技工学校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鉴定和等级考核大纲对应的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信息时代所要求的基本科学素质,并能站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前列,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该课程虽然多年来在多所学校已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但作为一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从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出发,着眼于推动我区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我们有必要把该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作为一种社会责任秉承“系统工程建设”的理念,不断地去完善它。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
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程建设总目标本课程建设总体目标: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课程标准及课程考核体系、规范教学文件、教学资料和创建适用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得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三、课程建设依据我校承担着我区商贸流通领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不断重视,近年来学校生源结构变化较大,加上信息化技术更新频繁,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设任务不断加大,特别是根据自治区教育厅2007年下发的《关于在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鉴定和等级考核的通知》(新教职成〔2007〕1号)文件和中职、技工学校在能否很好地推动我区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水平,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等工作的实施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一、课程建设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目前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二、课程建设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解决问题。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建设内容1、教学内容改革(1)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实际应用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重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跟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引入教学内容中,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如办公软件综合应用项目、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展在线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如在线课程、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应用等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熟悉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设置。
(4)熟练掌握 Office 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的连接和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 Windows 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操作。
(2)能够运用 Word 进行文档排版、编辑和打印。
(3)能够运用 Excel 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图表制作。
(4)能够运用 PowerPoint 制作演示文稿。
(5)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制转换。
2、 Windows 操作系统(1)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管理、窗口操作、菜单操作等。
(2)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包括创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
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过程来看,精品课程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在全区各中等职业、技工学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也是自治区中职、技工学校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鉴定和等级考核大纲对应的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信息时代所要求的基本科学素质,并能站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前列,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该课程虽然多年来在多所学校已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但作为一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从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出发,着眼于推动我区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我们有必要把该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作为一种社会责任秉承“系统工程建设”的理念,不断地去完善它。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
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程建设总目标本课程建设总体目标: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课程标准及课程考核体系、规范教学文件、教学资料和创建适用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得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三、课程建设依据我校承担着我区商贸流通领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不断重视,近年来学校生源结构变化较大,加上信息化技术更新频繁,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设任务不断加大,特别是根据自治区教育厅2007年下发的《关于在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鉴定和等级考核的通知》(新教职成〔2007〕1号)文件和中职、技工学校在能否很好地推动我区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水平,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等工作的实施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课程建设思路及步骤实施阶段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持续改进,长期积累和沉淀。
结合本课程特点,建设思路和步骤分如下阶段实施:分析就业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总体设计与步骤实施阶段-分析教学任务实施的可行性-明确课程建设目标-确定课程建设内容-建设保障-实施-总结-持续改进。
(一)分析就业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面向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承载着培养全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潜在行业技能的双重教学任务,为使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接轨”的教学目标。
通过深入学生实习、就业所在的企业进行调查并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请毕业生返校座谈等与企业沟通方式,了解社会对技工学生的需求,从而使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根据教学目标,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同时,积极参与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从而将企业需求和发展的信息反馈到教学中,使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具有前瞻性。
(二)课程总体设计与步骤实施阶段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中,根据实习、就业单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从宏观的培养目标到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构建一整套紧密的系统工程,并由此来实现该课程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和潜在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这个工程中,首先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该课程的宏观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模块,再根据各个教学模块制定具体的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和精髓所在,在教学中要以实训项目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比重,形成多项目组成教学模块、多模块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最终形成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并在教师中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检验和修正建设方案,完成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具体步骤实施阶段如下:1、确定课程的宏观培养目标:使学生正确掌握计算机常用软硬件的配置与使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满足未来就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便达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在职业素质的目的。
2、由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以。
为标准教学大纲,同时为使教学内容更加有的放矢,按照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划分为9个模块,见下表:确定模块的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确定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
3、由模块制定具体项目根据各模块教学目标进一步制定各个模块内的教学项目,几个项目的内容综合到一起来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要求,多个模块的整体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最终教学的落脚点是每一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的设计是关系到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要求各个项目的教学目标既有理论知识点,又有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在各个项目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编写详细的项目要求。
4、由项目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教学文件项目是教学内容最基本的单元,是教学过程中最终实现的环节。
为了保证教学项目高质量地实施,制定与各个项目相配套的一系列教学文件:(1)授课计划、备课教案;(2)实训项目内容;(3)授课课件;(4)自编的实训计划、实训项目手册;(5)课后补充训练习题和网上教学参考资源;(6)项目的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等。
(三)教学任务实施的可行性制定了教学项目及配套的教学文件后,教学任务的实施还需定期对教师队伍、学生现状、教学环境进行分析,确保教学任务的实施。
根据分析结果及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判断整个教师团队有较高的师资水平和较强的责任意识;在制定上述教学项目之后,全体任课教师有能力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根据详实的教学要求,在每一个细节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教学任务。
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现状分析,就“待评价”部分要不断进行教学研讨和修订,以实用的教学项目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确保教学效果。
学校现有计算机实训条件良好,生均计算机达1/5(台/生),能确保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条件。
学生课外学习实训条件由于校园网建设滞后受到限制。
五、课程建设具体目标依据课程建设思路和规划,结合本课程现状,本课程建设主要目标如下:1、通过课程建设,建立健全一套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料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大纲、实训计划、课程考核达标要求、实训室管理制度、教师(包括实践指导老师)上岗要求等,便于科学地进行教学管理。
2、通过课程内容整合,依据考核鉴定标准,区别生源来源,编写内容适用、够用的教材(讲义),包括校本教程、实训指导书、民语系学生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汉语》等校本教材建设,确保所有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和课时内达到统一考核要求。
3、通过课程考试改革,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实现“以取得职业资格为主,学以致用”的目标;争取100%的学生取得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80%以上的学生取得计算机职业资格四级证书,30%以上学生取得四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4、创建“题型多样化、内容合理化、选题规范化’的课堂实训习题库、理论知识作业库和考试考核试题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公共学习平台,为学生充分提供课堂、课外学习实训条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课程考核目标。
5、充分发挥本课程信息化优势,建立电子教案、实训指导手册,实施多媒体教学,实现课程教案和实训任务的电子化、课程教学过程的媒体化,教学内容更新的便利化。
6、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方法。
教师既要弘扬学生个性,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根据课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出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留足时间保障学生技能的熟练掌握。
7、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进和完善实训条件和实践性教学管理,提高实训教学质量;重视学生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参与专业顶岗实习活动内容设计与实施,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实习期的校企合作,实践所学知识与技能,弥补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不足。
8、优化课程教师队伍,形成由本科及以上学历、实际技能强、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科研及社会技术服务能力,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科研课题的研究,除面向学生的职业资格培训外,还能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
六、课程建设内容精品课程建设是建立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实际情况,本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1、教材建设:我校将集中力量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开发适应学科技术发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校本教材、职业资格证培训讲义、针对民语系学生的《课程汉语》教材、实训指导书。
教材建设资金预算表(一)2、编写实用、合理,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组织设计的教案、多媒体课件,录制体现课程特色的课堂教学视频;形成一套题型多样化、内容合理化、选题规范化课堂实训习题库、理论知识作业库和考试考核试题库;为共享教学资源库准备。
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和习题库建设资金预算表(二)3、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一览表(三)4、实训室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现有4个机房和1个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另需建设新机房一个、服务器一台,校园内网布线升级、课程网站建设等。
实训室建设一览表(四)5、服务能力建设(1)资格认证考试:本课程借助齐全优良的实训条件和高素质的考评员队伍除面向学生进行计算机等级考试及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外,进行一步面向社会及其它院校提供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高我校职业资格考点知名度。
(2)技术服务:依托人才优势,信息中心面向校内、校外承接排版、打印、办公信息设备维护、多媒体图像处理、视频制作等技术服务工作。
(3)培训:依托本课程,面向社会和行业企业进行计算机等级、计算机中级操作工、高级操作工培训。
综合上述:课程建设总费用合计:3+0.9+5+33.1=42(万元)。
七、课程建设保障措施1.加强课程建设组织领导与规划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确保项目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
2.加强经费保障与使用学校对精品课程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并按相应级别的教学成果奖给予奖励。
3.制度保障与质量监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拟订精品课程动态管理的系列制度,建立起良好的精品课程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
新疆商贸经济技工学校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