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的目标定位演示教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通常涉及到对学生、社会和行业的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特定领域的工作,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1. 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实际应用技能,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并具备职业素养。
2. 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对接社会和产业的实际需求,设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方向,确保学生毕业后有较高的就业率。
3. 强调实践和实习:-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习经验,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提高适应能力。
4. 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
5. 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行业中应对挑战的能力。
6. 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7. 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能够适应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8. 国际视野:-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的职业发展。
9. 教育与实际结合:-实行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加强产学合作,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对接实际工作需求。
10. 学术与职业发展平衡:-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平,使学生能够在职业领域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定位目标可以根据高职院校所在地区、专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定位目标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需求,以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名教师培养对象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了贯彻落实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名师,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二、培养目标1. 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名师。
2.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对象1.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
2. 在专业领域有突出成就,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
3. 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力的教师。
四、培养措施1. 专业培训:- 定期组织名师培养对象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如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课程建设等。
-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名师培养对象进行专题讲座。
2. 实践锻炼:- 安排名师培养对象到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进行访学、交流。
- 鼓励名师培养对象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 科研支持:- 支持名师培养对象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 为名师培养对象提供科研经费、设备等支持。
4. 教学交流:- 组织名师培养对象参加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学经验交流。
- 鼓励名师培养对象担任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
5. 评价考核:- 建立健全名师培养对象的评价考核机制,定期对培养对象进行考核,确保培养质量。
五、实施步骤1. 筹备阶段:成立名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措施。
2. 组织实施阶段: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计划。
3. 考核评估阶段:定期对培养对象进行考核,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4. 总结提升阶段:对培养过程进行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六、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名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经费保障:设立名师培养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名师培养对象的培训、实践、科研等活动。
职校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措施
职校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措施一、学校概况及目标定位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各行业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
在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引导下,职业学校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技能培训。
因此,职业学校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我所在的职业学校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备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高、就业率高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设有多个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维修等。
学校定位为以特色专业技能培训为主,辅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培养。
二、学校学习目标1.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首先,学校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无论是在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还是汽车维修等专业方面,学校都力求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设置了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2. 培养综合素质其次,学校的学习目标也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组织各类活动,学校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3. 提高就业率最后,学校的学习目标还包括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进行培养。
学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学校学习计划措施1. 制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制定了专业技能培训计划。
该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实习安排等多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了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在教学安排方面,学校采用小班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力求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实际技能。
在实习安排方面,学校与各大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和计划 → 职业培训工作目标和计划
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和计划→ 职业培训工
作目标和计划
目标:
1. 提高职业培训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
2. 培养学员的职业技能,提升其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3. 建立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员的研究成果和职业发展。
计划:
1. 针对职业培训课程,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确保
课程内容全面而系统。
2. 利用实际案例和模拟场景,提供真实情境下的研究和实践机会,加深学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引入行业专家和资深从业者,提供专业指导和实践经验分享,激发学员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4. 设计多样化的研究活动和评估方式,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和深
入思考,提高研究效果。
5. 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和辅导,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和差异
化发展,帮助其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6. 持续评估和改进课程质量,根据学员反馈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目标和计划,我们将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为学员在职场中取得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
结 果大 家都清 楚。这 说明社 会 中 ,人人 都 以为 自己
针对 以上情况 , 笔者认 为问题 的关键就 是对 “ 高 端技能 型人才 ”没有 明 确的评 价标 准 ,特 别是技能
的阶 段 性 研 究成 果 。
改革进 程 的最大 困难还 是 缺少 “ 双 师型 ”教师 ,分
心理素 质 、职 业道德 … …要 说给 素质定 义 一个高 低 标 准 ,有点痴人说梦 。 有道德 ,与其相 对 的就是 无道德 或缺 德 ;高 素
质 ,与其 相对 的就是 低素质 或无 素质 。那 么什 么样
3 . 实践教学 滥竽充数 ,有 的纯粹 是为 了凑 实践
教学 课 时数 ;顶 岗实 习与所学 专业技 能脱 节 ,理论 与 实践教 学两张 皮 ,实 践教学 不能达 到为技能 提 高 服 务的 目的 ; 4 . 课程体 系 中,以素质培 养为借 口 ,加大基础 课、 基础理 论课比重 、甚至还有 “ 压缩饼干 ”现象 ,
管教 学的 院长 ( 系主任 )们 ,最 头疼 、感慨 最 多的
还是 缺少 “ 真 正能 干活 ”的老师 。尽 管这些 问题 有 各种 各样 的原 因和困难 ,但这 些 因素 ,都 影响着 人
才培 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
的人是有 道德 的 ,什 么样 的是缺德 的 ;什 么样 的人 是 高素质 的 ,什么样 的人是 低素质 或无 素 质的 呢。
1 1 0 期 l
济 南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 u n . 2 0 1 5 N o . 3( . S s e r i a l N o . 1 0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
--职教师训(ysxzjpt)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从目标定位来说,应该是“准职业人、预备队“,而非少数技术尖子或者说职业教育不可能“量产大师”。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经过新兵连训练出来的合格新兵。
他们还不是骁勇善战的士兵,因为他们还没有经过枪林弹雨,更不可能是指挥若定的将军。
但职业教育要让绝大多数毕业生有能成为骁勇善战士兵的潜质,让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精神。
职业院校培养的就是刚刚拿了驾照的新手,绝不是某一级别的汽车方程式大赛上的超一流冠军车手。
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是专业高手,一定是一个合格的职业新手,学校要为学生将来能成为职业高手奠定基础,让他们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经过摸爬滚打,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最终成为职业高手,成为能工巧匠,甚至成为大国工匠。
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这个目标定位是切实可行的。
有了这个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们才能科学有效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搞职业技能大赛,拿几个奖项,甚至拿几个国际大奖,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都应该达到的水平,更不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营造氛围来推动学生甚至全社会,崇尚技能、尊重劳动,苦练本领是有益的,但其作用仅限于此。
如果是举全校之力,把最优秀的师资和最先进的设备去集中训练几个参赛选手,那就与我们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相去甚远了。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准职业人,合格的职业新手,并有将来成为职业高手的潜质。
详情请关注”职教师训“公众平台”,收看职教理论与实务“系列幕课”。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越来越受到。
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行业趋势和国家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院校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部分院校过分追求就业率,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有些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特色,未能与地方经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二、解决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理论实践并重:高职院校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包括人文素养、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3、结合地方经济和行业需求:高职院校应深入了解地方经济和行业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三、实践案例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学校加强了综合素质培养,开设了人文素养、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课程。
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和行业需求调整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地企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经过这些改革与实践,该校的毕业生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四、结论与展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注重理论实践并重、综合素质培养和结合地方经济与行业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未来,高职院校应继续深化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2019-07-28摘要:发达国家⾼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的经验对于我国⾼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
发达国家⾼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才培养⽬标的定位较为准确、重视各类职业教育⽴法和重视与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三个⽅⾯。
关键词:发达国家;⼈才培养⽬标;经验;启⽰1发达国家⾼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的经验发达国家的⾼职教育相对于我国不管是⼈才培养的⽬标还是定位都较为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都具备重⼤的借鉴意义。
1.1⼈才培养⽬标的定位较为准确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益严峻,各国都开始不断开发与应⽤新技术与新设备,这对职⼯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提出了新的更⾼的要求。
因此,职⼯教育被放在了⼗分重要的位置,引起了多⽅的⼴泛关注,与此同时,以职⼯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且发展势头⼀⽚⼤好。
其中⿇省理⼯学院莱斯特•瑟罗就指出:⼀个国家竞争⼒的提⾼,⼈才与技术⽐资⾦与⾃然更为重要。
⾼职教育培养的⼈才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都应该⽐中专强,并且具备突出的新技术开发能⼒、⽣产运⾏能⼒与组织管理能⼒。
例如,德国⾼职教育定位的⼈才培养⽬标为实⽤性职业技术⼈才,其中《德国⾼等专科教育发展协定》(1968年)规定,⾼等专科教育是完整的⾼职教育。
与普通⾼等学校的⼤学⽣相⽐,接受过⾼专教育的学⽣其专业理论知识稍有⽋缺,但在实践与应有能⼒⽅⾯具备突出的优势,由此,他们是⼀类既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的职业技术性⼈才,且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的转换中起到桥梁式的作⽤,⼜称为中⾼级技术⼈员。
该类型的⼈才适应了当今⼯业与科技的发展,也满⾜了⽤⼈单位的需求。
1.2重视各类职业教育⽴法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正式纳⼊⾼等教育的范畴。
1963年,美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以保证和巩固职业教育的地位;1994年,美国的克林顿总统⼜将《学校—⼯作多途径法案》与《2000年⽬标:美国教育法》签署了,这进⼀步推动了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和源动力,并始终面对就业岗位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与高职院校教师能够教授什么、学生又能学会什么的对立矛盾之中。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通过自身专业建设,有效解决了上述矛盾。
关键词岗位要求培养目标专业建设1 基于产业主流技术的专业内涵定位鉴于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称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并伴随本、专科院校持续扩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空前下降,普遍缺乏空间想象力、概念理解力,学生学习自觉性、自信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不高,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效和专业特色,导致一方面企业无法招到胜任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希望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增长学生才干;另一方面,又有越来越多高校学生毕业即失业,希望企业降低用人要求,多多提供就业机会。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谋求生存和市场利益最大化,这一历史使命决定企业不可能牺牲企业生存权益来降低用人标准,而只能是要求高校反思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形成就业岗位对人才复合性能力要求与普通高校单一学科建设间的不可调和性矛盾,从而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由此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存在价值。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究竟应该讲解哪些理论知识,又该传授什么实践技能,是事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内涵定位的重大问题。
伴随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产业必然要求企业细分职业岗位,突出岗位的社会分工和差异性,大口径、宽泛性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就业岗位窄而专的技能要求,直接导致产业细分和新专业的诞生。
这种新技术其实就是针对职业岗位进行人才培养所要传授的产业核心技术,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及产业核心技术存在内在逻辑联系。
产业核心技术在多种企业技术的不断融合和竞争中取得进步。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直接关系到专业口径、课程构建、教育组织方式以至教育方法等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学院在开设相关专业时的就应该确定的。
如果定位不准确将导致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就业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如:学生觉得课程太难、实践环节太少、学的知识没有用,找工作太难。
而教师觉得学生底子太差、理解能力差等等、教学困难。
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根源就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
如何才能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呢?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学院如何培出合格的学生呢,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是合格的学生呢?所谓合格的学生应该是会学习,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关职业的适应能力。
即便是一所最优秀高职院校,具有非常完善的教学大纲,有着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讲出来。
所以我认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从如下几方面考虑一、把握市场导向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地发生裂变,这种裂变又不断促使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也引起了产业岗位的不断调整,旧的岗位不断消亡,新的岗位又不断产生,即使是同一个岗位,也会因时代的变化而会注入不同的劳动内容和要求。
越来越频繁的岗位变更和职业流动,需要劳动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对接,更要有功能的整合。
因此,如果高职教育在新的社会需求特点面前无动于衷,那么,高职教育就难以在变化起伏大,发展不均衡的人才市场运行中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
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一定的定量计算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学生应当在德育、能力、智育、体能、利育、情商、美育方面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质,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应当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这是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
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这是所有先进国家对职业人的首要要求,是育人为本的首要要求。
应把德育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特别是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学生在校期间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还要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
这些知识首先要“能应用”;其次“要系统”。
职业院校学生还应当具备今后一生发展必需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定量计算能力。
特别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没有系统的知识,没有必要的理论,没有定量的计算能力就不是高等教育,这是“高职”区别于“中职”的重要内容。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终生学习、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取代了“在校学习、上岗劳动”的落后理念。
所以,学生未来一生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被提到很重要的位置。
职业院校的学乍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能够从职业岗位的第一线顺利起步。
浅谈中职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职业指导
浅谈中职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职业指导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中职学生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明确地达到一个岗位的目标,胜任一个岗位的需要。
由于中职学生年龄普遍比较小,还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太成熟的阶段,因而其就业的选择往往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相比之下,传统的就业指导一般选择在中职学生毕业离校前进行,明显地滞后于学生的需求。
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和中职教育的特点,应将就业指导的重点转移到帮助学生科学定位上来,尽快在中职学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拓展、能力培养的认同度和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科学定位;职业指导体系;人生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
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优质就业难,难以就业优”令不少毕业生感叹不已,同时也令不少中职学校领导特别是服务管理类专业学校领导头痛不已。
出现这种情况既有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也受中职毕业生定位太高,盲目追求“大都市、好单位、高工资、快提升”的影响,还与不成熟的学校就业教育密切相关。
一、当前毕业生对就业、创业的态度我校通过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实验,曾进行过几次问卷调查,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通过就业指导,毕业生对事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是比较积极的,有71.13%的被调查者选择“事业使生命之树常青”。
对于就业制度改革和学生自主择业、创业的态度也基本一致,有79.39%的被调查者选择赞同自主择业(另有13.55%的人选择所谓)。
对于学生毕业后的目标调查结果与我们的估计也基本吻合,但和学校培养目标以及对就业指导的要求有一定出入。
被调查者选择毕业后首选目标依次为:去经济发达地区(广东、上海、江苏、北京等)就业占75.5%;在本地区就业占17.3%;继续深造占5.1%;没考虑好或无所谓占2.1%。
由此可见:学生就业首选是工作环境和待遇。
本土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吸引力较低。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
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倾向于培养专门技能人才,强调实践教育。
因此,高职劳动教育应以一线劳动者为基本依据,进行适切、精准的目标定位。
具体来说,这一目标定位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 培养“敬劳动”的时代新人。
让学生对劳动有深刻认知,崇尚劳动,敬重劳动者。
这不仅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也是社会个体追求幸福生活的必然诉求。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以劳动树立道德品质、增强智力、强健体魄、培养审美和创新精神,从而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 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体验,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目标导向:课程应促进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 实际体验:通过集中性和分散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体验劳动感受,掌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 成绩管理:劳动课成绩实行五级制,成绩合格及以上者方可参加毕业审核,成绩不合格的应当重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计还需要根据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及教学实施的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及教学实施的研究前言职业技术教育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科学校和部分专门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专学校、技校、职业高中)、初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初中)三个层次。
其中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直接担负着向生产第一线培养、输送大量合格技术人才的职责,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近几年,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出现了入学率低,在校生流失及生源质量大滑坡的现象。
中职学校挂靠高职或转营普教和岗位培训的情况很多。
中职教育应向何处去?中职学校有没有必要再办下去?如何办等问题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关人员面前。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技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技术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能力”。
要培训这样一支劳动大军,就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其次,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须使劳动力素质和结构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
一般认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三者人才结构的比例为1:3:10或1:4:12比较合理。
而我国目前这一比例为1:0.67:4,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人员低2.33—3.33,技术工人低6—8,我国有4000万技术工人,三级工以下的占70%,在机械工业系统中,工程人员仅占6%[1]。
由于比例失调、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造成产品工艺水平低,竞争能力差,从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全方位发展。
为此,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再次,从实践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和前联邦德国能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强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中等职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储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也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未来。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是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因此其人才培养目标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强实际操作能力、高技术操作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所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高等教育有区别。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该注重教育实效。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对于高职教育学生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其能快速进入社会,能应对各种职业环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该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因此,高职教育应该强调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真正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得高职教育真正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考虑到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服务社会的人才,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确保高职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应该强调职业性,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对于各种行业职业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市场需求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求职方向、工作领域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的目标定位演示教学
对于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的目标定位对于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的目标定位,德国职业教育的是非常清楚的,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一线技工.如职高数学功课的要求,我们在盖尔森开欣(Gelsenkirshen)广告与艺术学校建筑设计班听课时,相当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内容是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例:0.8+2/3-4.7*16=),而我们的学生却要求学习极限、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某些学科是需要的,比如数控加工中心里节点或者基点坐标的计算等技术,有些专业则根本没有必要学习。
同时,我们现中职生源中,好多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非常薄弱,有些学生初中毕业后,其数学能力只相当于小学四年级左右的水平,如何能够达到职业资格的要求呢?所以,教育目标的定位必须切合生源实际,不要人为拔高,否则,必然带来技能资格的浮夸,以当前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知识能力,在国家职业资格获取上以大多数学生通过国家初级工的定位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对于部分优秀学生,可以考虑申报中级工。
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向用人单位提供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办学立校的根本。
那么,如何改革与发展中职教育呢?一、改革教法———突出教法的分层性。
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
针对现有学生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摸底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
“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各层次学生可以各有所得,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学习目标,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对“学习型”学生,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为该类学生升高职打基础。
对“技能型”学生,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浅探职校生的定位及教学对策
浅探职校生的定位及教学对策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升学无望,希望通过职校,寻求一条新的出路。
我们必须成就其愿望,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
但由于他们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能动性,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难度。
因此,对职校生恰当的定位是制定教学对策,进而搞好教学的重要问题。
一、定位。
首先,定位于学生人人有长处,个个能成才。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成绩差,这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已经饱受指责。
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就要扬长避短,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成功。
为此,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各个方面,制定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人才成长的道路也是多样化的。
我们必须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和管理,善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教师的关爱,从以前的自卑和自暴自弃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够自信、自强。
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进取心,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其次,定位于学生学一技之长即可,不必求全。
全才通才固然好,但那不现实,也不必要,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不要求一个工人面面俱到,只要他能胜任自己的一项工作即可。
正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很专业,大家相互协作,才能使整个社会水平提高,所以,我们定位于让学生学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
再次,定位于培养一线技工,目标是就业而非升学。
作为职业学校或者技校,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一线技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这一点不能变味。
因此,我们要加强实践,培养技能为主,而不可舍本逐末,去追求考高职、考大学。
论考学,我们无法与普高相比,普高的经验和文化积淀远比我们丰厚,不能与之在这条路上比拼。
我们的优势和职能是什么?就是培养技工。
我们应立足于这一点。
二、教学对策。
鉴于我们的学生现状,教学中要本着适用、够用的原则,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特色教学,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和素养;尽可能得减少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理论教学,同时加大实物教学和动手操作的力度,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的目光中、以不同于初中固有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增强兴趣,掌握学法,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都得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的目标定位
对于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的目标定位,德国职业教育的是非常清楚的,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一线技工.
如职高数学功课的要求,我们在盖尔森开欣(Gelsenkirshen)广告与艺术学校建筑设计班听课时,相当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内容是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例:0.8+2/3-4.7*16=),而我们的学生却要求学习极限、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某些学科是需要的,比如数控加工中心里节点或者基点坐标的计算等技术,有些专业则根本没有必要学习。
同时,我们现中职生源中,好多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非常薄弱,有些学生初中毕业后,其数学能力只相当于小学四年级左右的水平,如何能够达到职业资格的要求呢?
所以,教育目标的定位必须切合生源实际,不要人为拔高,否则,必然带来技能资格的浮夸,以当前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知识能力,在国家职业资格获取上以大多数学生通过国家初级工的定位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对于部分优秀学生,可以考虑申报中级工。
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向用人单位提供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办学立校的根本。
那么,如何改革与发展中职教育呢?
一、改革教法———突出教法的分层性。
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
针对现有学生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摸底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
“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各层次学生可以各有所得,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学习目标,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对“学习型”学生,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为该类学生升高职打基础。
对“技能型”学生,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师要尽
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对“服务型”学生,主要面向企业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过基础与特色模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强调了职业技能的培训。
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改革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属于那些不具备一定条件就无法培养的中高层次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需要设置,这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这就是,只有当中等职业教育满足了地方需要,企业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性是强调传授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
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中还要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
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和组织劳动的变化,这要求劳动者能独立地进行学习、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工作;所以,除了拥有精湛的专业能力以外,劳动者还应具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交、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等。
教学过程中,惟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
当学校受到欢迎时,学校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解决教学直观、生动、标准化的教学难题,如攀岩、定向、野外生存知识、漂流、户外医学知识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标准图像静动态展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体验,从而达到了直观、快速、标准、深刻的教学效果
2、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将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获取者。
由于多媒体集声、文、图、像于一体,能创设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最佳教学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使传统教学方法得到变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灌输者,而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的主体,网络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探索精神,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教师教得生动、轻松,教师不再是单靠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和一块黑板进行单调而枯燥的讲学,而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
因此,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新颖的问题导入形式,更是别具一格,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智力活动提供适宜的背景,而且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
4、减轻课堂负担,节约时间。
(一)转变中职教师的教学理念
不少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是教学理念没有转变,因此要改变中职语文现状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
1.树立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以往中职学校的基础课(包括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即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员,显然以知识为本位,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为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主要就是听、说、读、写能力。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通过传统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技术,已不能受用一辈子,这就要求建立起一种新型教育制度——“终身学习”制度。
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发表的《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指出:“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懂得如何学习,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辨别、组织和使用一切学习资源。
”可见,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是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人才。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即: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学生获取获得知识的方法,如:如何阅读,如何表达(含口头和书面)等。
此外,也应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掌握这些方法。
3.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
进入中职校的学生素质与进入高中的学生素质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
针对目前学生实际情况,我设想:我们首先应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
这里的育人不是扳起脸来说教,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和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贴心教育,逐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上我们,喜欢上我们的课。
其次,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应放慢教学进度,必要时补缺补差,补上他们在初中阶段落下的课。
(二)改革中职语文课程
当前的中职语文课程本身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随意、课程理论滞后、评价方式陈旧、教学时数不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稳定发展。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明确教学目标,降低学习难度。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
”制定和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方向,落实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有利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利于合理有序的组织教学过程;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育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语)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中职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制定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更要突出中职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同时,要从中职生的实际语文基础、语文能力出发,针对他们语文学习基础差、兴趣低的实情,降低学习的难度,制定出符合中职生职业特点和学习基础的教学目标。
2.改革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
”评价方式不改,教学改革就无法有质的突破。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积极倡导实施发展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努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也在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素质好、技能强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