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残疾人贫困现状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残疾人贫困现状调查报告

县委、县政府提出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远安

县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城乡建设、生态文明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为全县人

民奔向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是残疾人。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相对来说、农村贫困人口

不断下降,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逐年减少,解决民生问题已是各级政府和各级领

导日益重视的问题。

一、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西山区,是一个山区小县,有各类残疾人17000人,占总人口的8、6%,平均每四个家庭有一个残疾人,全县残疾人按类别划分具体情况为:视力残疾2876人,占16.92%;听力残疾3716人,占21.85%;言语残疾269人,占1.58%;智力残疾1541人,占9.07%;肢体残疾4736人,占27.86%;精神残疾1361人,

占8.01%;多重残疾2501人,占14.71%。其中农村残疾人15300人,约占残疾人总数90%。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大部分残疾人分布在边远山区,越是交通闭塞的边

远地区残疾人比例越大。从经济收入上来看全县残疾人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一

是达到小康和正在向小康发展的。这部分残疾人素质较高,有职业、有技术、有

自己的产业,多集中在城镇,生活富裕接近小康。在县残疾人中约占20%;二是

基本脱离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他们残疾程度较轻,辛勤劳动,从事庭院种植养殖、或是手工业修理服务、或是在外打工,能够维持温饱但仍徘徊在贫困线边缘。他们约占50%;三是长期贫困残疾人约占30%。多是重残人或是一户多残或老养

残他们或是看不见、或是不能行走、或是智力障碍,丧失了劳动能力,多年积贫,常年靠救济。

从数据显示、自然分布、自身条件分析,不难看出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一般

健全人相比,差距比较大。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贫困数量大。据统计纳入农村低

保5001人,其中残疾人1726人,占30%。随着小康进程的加快,残疾人与健全

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相对贫困的人逐渐增多,残疾人受自身综合条件和自然

条件的制约返贫都会加大贫困残疾人数量。二是贫困程度深。全县1000元收入以

下的家庭可以说全部为残疾人家庭。尽管各级逐年加大贫困残疾人的救助、帮扶

力度,但对一些无任何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只能维持基本生存。

二、存在的问题

1、残疾人生活生存质量差。首先最直观的是住房质量差,农村住房有三种类型,一是预制楼房,二是土木结构的新房,三是多年的老土房。残疾人大都是居住在

旧土坯房里了,“危、破、陋”是其特点。近几年来、在全县残疾人危房改造中,

已解决了近200户,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改造。其次是生活质量差。按我国贫困

线标准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来测算,我县十分之一的残疾人处于极度贫困,十分

之二的残疾人处于一般贫困,此外,还有生活虽然有了改善,但脱离了外界的帮

助无法实现自我发展仍然徘徊在贫困边缘。走进残疾人家庭,多数是空空的什么

也没有,电视、电话、家庭影院这些当代已普及的文化生活家常电器,对残疾人

来说是奢侈品,因为温饱尚未解决的他们,最有吸引力的是柴米油盐。它们所考

虑的是不挨饿,不受冻,如何能吃饱穿暖的问题。其三是看病难。残疾人是不能

得病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余钱看病吃药。得了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这

残疾人是家庭主劳,那么又病又残的他们就只能等着救济了。

2、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差。1.7万残疾人中文盲占三分之一,大多是

老年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在中青年残疾人中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人还占不到

半数;适龄的残疾少年儿童我县统计约250人,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只有230人,入学率占92%,但辍学率高,能接受大中专教育的,15300人中约有大中专

学历的也就是近百人,大多是自学成才,而且其中有些是健全人转为残疾人的。

真正能够考上高中接受大中专教育的残疾人寥寥无几。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

普遍封闭、保守、落后,整体素质低下造成精神贫困。这样因物质贫困造成了精

神贫困,又由精神贫困反过来加深了物质贫困。恶性循环的锁链束缚了残疾人,

长期不能挣脱贫困。

3、残疾人社会就业难、且面窄。首先是因为残疾人素质低下,又有身体功能缺

陷的企业技术残疾人中,实现就业的不足60人,且以自谋职业为主。其次是社会

存在偏见,不少单位宁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安排残疾人就业,有的单

位既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将法定责任和义务置之不理,因此,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保障金收缴率都低。

三、消除贫困的途径及对策

要消除残疾人的贫困状态,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扶贫纳入

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来统筹规划,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组织、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化解各种难点,带领残

疾人共同致富。途径及对策如下:

1、强化残疾人基层工作。发挥残联的组织作用,作为“代表、管理、服务”的基

层组织,要强调“理念人性化、职责规范化、工作制度化”。必须以人为本全心全

意为残疾人服好务,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操作性强,职责明确,工作

体系完备,网络健全,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努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服务目标。

2、加强投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着力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改善残疾人身体

状况是改善其生存生活状况的重要前提。一个人如果看不见,不能行走,你能叫

他做什么?要解放他们的生产力必须首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恢复一定的身

体功能让他们自食其力。而康复是有时效性的,是一项抢救性的工程,如果没有

得到及时的康复,那么就会成为国家和社会永久的负担。按照“十五”计划纲要,

康复经费应按人口总数0.5%预算,我县只有0.1%,比例偏低。政府应加大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