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哪些点景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点景的技术与艺术方法可概括为;重天然,不强为,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因势利导地完善表现诗情画意。
归结起来,常见的点景技法有以下几种:首先,要画中有诗,寓意造景。
园林的景观如画,景意如诗,刻意追求意境美。
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腊梅的傲雪、牡丹的华贵、兰草的典雅等,都表达一定的意境。
如果发觉有的景观缺乏诗画意境时,可以通过点景赋予诗情画意。
比如在柳树林荫中点缀一个小亭,便有“万绿丛巾一点红,动入春色不须多”的诗意;在临水竹丛边点缀几株桃花,便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意等等。
其次,静中有动,秀中有野。
静中有动的点景技艺就是增添动感效果,比如在溪边点缀竹筒水车,崖边点缀泉瀑,水中饲养水禽和游鱼,寺院点缀钟磬声等。
若在园内多植浆果类灌木,便可招引飞鸟入园,起到“鸟鸣园更幽”的作用和效果。
秀中有野就是不单讲究叠山理水,种植入工栽培花木,而是增加“天然图画”风韵,植物配置力求奇葩异卉、古树名木,保留一些自然景观,增添一些山野景物,使园林生态更多一些自然之趣。
再次,要讲究自然天成。
要着意为之,无意出之,使点景艺术达到不留“斧凿痕”的境界。
另外,园林设计点景中有八项注意,或叫八项要求:一、衬托、烘托要相称。
如(红楼梦)中“大观园稻香村”一景,除有杏花村诗意的主景,菜畦、油菜花、土井、辘轳等配景外,贾珍又提出“只养些鸭、鹅、鸡之类才相称”。
这“相称”二字便是点景妙谛。
二、是平衡画面要相宜。
即点景要使原景在色调凤格上、主宾关系上、景观质量上更显轻重得宜,浓淡有致。
三、是对比照应要有目的。
有时发觉主宾、浓淡、轻重等关系不够明显时,可通过对比照应的手法,在原景物的旁边再增加一组在比例上、体量上和色度上有较大反差变化的景物,达到以此显彼的目的。
四、是联络要有节奏变化,若断若续。
园林景区景点之间或景观景物之间距离过大,有分散感时,可于其间点缀一些景物作“过渡”,达到联络有致。
五、是镇定画面要有力。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意境体现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意境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意境,在整个的园林建筑与环境中加入各种与意境有关的自然与人文要素,使园林的可游性、可赏性大大提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的获得,需要依靠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方式,同时文字也是中国园林“意境”表达的重要方式。
1通过视觉信息表达意境古典园林讲究一种体悟,这种体悟就是园林中的意境。
园林中的“意境含蕴”虽然不能说是中国独有的,但也只有中国将“意境”真正应用到园林设计之中。
这种意境的感觉需要欣赏者具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并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视觉感受主要是对园林造景要素的形态、色彩、明暗等的观察,直观地感受到造景要素及其光影的形态;这种形态就是“物境”。
而这种直观的感受最能引发人的联想,欣赏者的这种联想可以称为“情景”;由于联想与环境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或者引发了精神的向往,这就是“意境”。
1.1视觉形态上的意境表达在园林景观的形态上,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要素的形态多变,讲求自然。
地形要依据自然审美的原则对原有地形进行整理与改造,山水皆为自然形态;植物的形态不作人工修饰,追求植物枝干的形态变化;建筑物尽量使用曲线的造型,并且本身的空间通透,使整个园林空间符合自然的审美意趣。
1.2色彩上的意境表达在色彩上,中国古典园林在植物运用中以常绿树作为自然背景,点缀各色花卉;其“为养性谈书之所”,应以清净为主,故常以白壁、粉墙、灰瓦为纸,古木、怪石为笔,一幅幅古朴雅致、自然潇洒的水墨画别见灵幽。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色彩上,南方以粉墙黛瓦(图1)为基本色调,以浅绛淡色为主,显得恬静自然、古色古香、优雅清新。
从色彩学来说,彩色较黑、白更为真实,常常是过于真实,让你停留在此时此地而已,而不能给人以更深刻、更抽象的形象。
中国园林建筑的这种浅色、灰色调的特点能使人感到安静与闲适,整体的颜色雅洁、淡彩,真正符合中国园林意境的美学境界。
这种色彩处理能体现整个园林的轻巧外观:以灰白的江南特色、秀茂的花木、玲珑的山石、柔媚的流水进行配合、调和,能给人淡雅、幽静的感觉;也只有这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色调,方能引发人的联想,产生各种想象,并得到不一样的精神体验。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摘要:中国古典园林集山水之精萃,融大自然之秀丽,透诗画之妙境,抒人物之情志,其内涵之精深,应该说是世界一绝。
中国古典诗歌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
在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诗情画意;意境追求;等美学特征中,无一不与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园林;中国诗词以崇尚自然的思想出发,通过林泉丘壑、模拟自然风光发展出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可谓之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典范。
中国古典园林就是声与色、光与影、自然与人造空间统一的整体艺术,而其中之意境恰如移步换景,又不喧嚣、缛繁,总可以随观者找到自己心中的一片天地。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内涵的核心,也是古典园林的精神之魂,有意境才能形成“寓情以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
意境理论在中国古典园林和古代诗画中由来已久,自秦汉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山水诗、园林诗、山水画开始流行,受诗画意境概念、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园林创作的思想内涵随之发生转变,园林意境概念和理论由此萌生,并逐渐成为造园的核心理念,文士园林与山水园林诗一起代表当时新的文化潮流。
所以中国园林发展一开始就被中国古典诗歌注入构思、规划、设计、施工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
1.园林中的“诗情”点景、楹联以最凝炼的词、字点出景点的环境特征、景观境界,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美感。
而楹联以它理辩的声词,工整的的对仗,明快的节奏,饱满的韵律,精造的内涵,使人荡漾于无限。
正如红楼梦中写道:“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就比如留园中部“涵碧山房”右侧有一去处题名“恰航”,取自杜甫诗“野航恰受两三人”的诗句。
“恰航”三面环设吴王靠,前方山池相映,波光潋滟,宛如舟行水中,“恰航”的含义是此等高雅处只好知己二三同坐,“古来圣贤皆寂寞”能与我为友的不过二三人罢了,表达了园主孤高的心态。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崇高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典园林的精髓就在于其意境,它所表达的不仅是美的感受,更是人们对生活、人性和自然的理解和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
一、意与境的完美结合古典园林所表达的意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对自然、人性、社会的理解和体验,是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理念等内在世界的写照。
而古典园林的境,是通过古老建筑、石、草、水、塔、桥、假山等构成的自然景观。
古典园林意境的体现方式,就是让人们在自然、人文和精神三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感受和体验。
从而达到和谐相处、灵感相互激发的目的。
二、凝练精髓古典园林的意境体现方式还包括凝练精髓。
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短短的空间内,表现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意境,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享受到多层次的美女。
凝练精髓是古典园林的一种鲜明特色,它通过精心设计和构思,把园林的核心要素,如空间、时间、气息、意境等元素都极度精简,把最真实、最精华的情感和意境,展现在每个游人的眼前。
三、以形生意“以形生意”是古典园林的一种意境体现方式,是指通过景观造型、布局、色彩搭配等手段,将自然中的美和理、和谐、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
古代园林的环境构建和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相比,在“以形生意”方面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
在进行园林环境设计时,需要客观地表达和突出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积淀、人文交错等特色,通过种种形式的表现,将园林的意境呈现出来,让人们在生活中很好地体验到园林的精髓。
四、内外合一古典园林的意境体现方式还包括“内外合一”。
它是指在园林中不仅重视自然的布局和设计,更重视内在的精神情感。
通过建筑、花木、水景等方式,让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及大自然中的能量与气息,同时也能够进而发现自我内部的感性和理性的交融。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中文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部分,集艺术、文学、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特色。
而园林中意境的营造,更使得这种艺术发挥至极致,它区别于绘画、诗词等需要借助于线条、语言等无形意境的创造,而是在有限定范围内通过特殊手法来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意蕴,使景传递出情,情与景交融,由此形成情绝风雅,神韵独高,蕴含哲理,耐人寻味的园林境界,进而体现出博大的中华文化及其精髓。
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人类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主张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密切结合的观点与中国古典园林不谋而合,因此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对现代景观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文化内涵,提出要点,并结合现代景观设计实例分析其营造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明确现代景观实际事例应当以传统文化的蕴含为重,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去剖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丰富的内涵,使之能够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思想和实践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景观设计传承与创新ABSTRACTAs a p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s a subject in integration of art,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nd has a high cultural value.. "To write a quality suggestive of poetry or painting gardening art garden" i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garden, but also makes the art of play to the extreme, it is different in painting, poetry and other need with the aid of in lines, language, and other intangible artistic creation, but in limited range through a special way to express the creator of ideas, meaning to make the scene conveys emotion, feeling and scene blending, thus forming the vast artistic, verve alone high, contain philosophy, intriguing Garden State, which reflects the breadth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ssence.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s to realiz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harmony, advocate artificial landscape and natural landscape is closely combined with point of view and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coincide.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o modern landscape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points, and combines with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ase to analyze its creation technique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Clear practical examples of modern landscape should be in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with modern people'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rich connotation,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role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dea and practice, find a feasible way for the Chines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1.意境之说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哲学——文学——绘画——园林的过程。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涂强(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摘要: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一个多元的综合审美艺术。
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
是物化了的有深刻内涵的审美意识。
中国古典园林以生动的形态,具体地传达出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
它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的文学、诗歌、书法、绘画、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争研究。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诗画;文学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和含蓄的意境。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阶级逃避现实。
寄情于山水。
使私家园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江南一带的许多私家园林就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设计经营的.这些园林反映他们的气质、情操和审美趣味是必然的。
所以中国江南古典园林与文学诗歌绘画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
它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的神韵.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典籍的支撑,诗画的渗透、点缀、形容。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园名。
建筑题名,几乎都出自文学典籍或诗歌。
文学、诗歌、绘画的介入,为古典园林的美妙景致,增添深邃悠远的意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学意境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文学的空灵境界融入到江南古典园林中。
使文学与自然之间,文学与园林、山水之间相互融通.造就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他们把园林作为寄托心灵的场所。
与园中花草树木、飞鸟野兽、亭台楼阁完全相通、相融。
“恬然怡然,硕然悠然,园人合一,冥视六合”。
人与园林完全融为一体。
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文人士大夫就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寄托与超越。
使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在审美观念和情趣上处处都有文学的痕迹。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融入了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们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园林景观有了诗情画意的韵味。
把江南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审美境界。
赋予了极俱东方特色的意境.这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区别与西方园林景观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它丰富的文化气息。
这些古典园林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和雕塑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本文旨在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之美进行研究。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特征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感受,它来源于园林的建筑设计、景观布局、艺术装饰以及自然环境。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布局严谨、雅致,在有限的空间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园林的宏大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布局也是独特的,它采用弯曲的道路、精心布局的池塘、树木、院落等元素,以及优美的雕塑,使得园林整体形成一个宁静、雅致、安详的气氛。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还以它天然而优美的风光,如湖泊、小河、山川、树木、花草以及自然形成的山水地形,为整个园林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意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体验1. 宁静气氛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整体布局、雕塑装饰以及自然风光都具有一种宁静的气氛。
这种宁静感可以帮助人们忘却世俗的杂念,使人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这里的优雅宁静。
2. 安详感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整体布局是以安详为主,在这里不会有任何吵杂的声音。
这里是一个安详而优雅的地方,人们在这里能够找到内心真正想要的宁静。
3. 自然风光中国古典园林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自然风光,如树木、小河、湖泊、山川以及天然形成的山水地形。
这些风光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宁静、优雅的感受,而且也能够带来一种自然而真实的感受。
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对人们的影响1. 精神上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能够为人们带来宁静、平和、安详的感受,有助于人们净化心灵,忘却世俗之杂念,使人们能够看到真正想要看到的东西。
2. 生理上的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除了宁静、优雅之外,还有大量的自然风光,能够使人们得到休闲和舒适。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诗画之园”,它具有独特的
美学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在园林中注
重营造自然的景观,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环境,使人们在钦赏自然美丽的同时,也得
到了内心上的愉悦与升华。
二是意境丰富的诗意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它融合了
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一种丰富的诗意情趣。
在园林的设计和
布局中,注重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使人们在园林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清雅的文化情趣。
三是造型美感的协调构成。
中国古典园林在营造美感方面讲究协调,建筑、山水、植
物等元素在园林中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美感。
在园林设计中注重整体感和空间层次感的构造,通过对景致、对比、隐逸等手法,营造出一种高度协调的美感构成。
四是传统文化符号的优雅表现。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园林中的
建筑、陈设、书法等元素,都被视为表达传统文化符号的载体。
在园林中,以浓郁的道德、文化和艺术氛围,反映出时代和地域的特色。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它是中华
文化宝库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传统之一。
园林设计的美学取向不仅仅是文化的表达,更是
人文本质的追求与体现,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1、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以少代多我国古典园林善于模拟自然,在遵循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上,提取自然界中的某些景象精华进行其大小、色彩、形态、质感等要素的空间组织与控制,使其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其意境感受的特殊效果。
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某些小型山石、水体常会给人以"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意境心理感受。
我国古典园林中还常通过利用空间关系的组合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从而更好的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
如采用园中园,大园套小园的空间分割与联系来创造空间、组织空间和扩大空间(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
再如通过园林建筑、墙垣、假山、园林植物分隔空间,造成园中曲折多变,峰回路转的效果。
又如在很多狭小庭院的空间处理上采用多样的空间模式,扩大空间;利用云墙、月洞及曲廊等这样时闭时开的变化,使空间愈见幽深;利用各种物象进行组景与借景,对空间多样划分,从而可使空间愈分愈见其大。
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消除人们心里上的空间压抑感,而且通过云墙、月洞、曲廊等这样的空间方式,增加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意境美感。
2、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常用艺术处理手法之一,其能从视觉上产生景深错觉,增强园林的意境美感。
例如在有些园林中,有一个狭小的天井,造景者会在天井的壁墙前,种植竹子、芭蕉,再配几块假山石,构成一幅立体图画,使人忘记视线的局促。
在靠近优美景色的墙上开窗,且窗户的形状各异,使墙外景色半隐半露,扩大了空间,加强了景深。
在这里墙上的窗户是实体,而映射过来的景色就是虚体。
这样一实一虚的表现,取得了特殊的效果,增加了园林空间的整体意境感。
除上面我们提到的实景的虚实处理,中国古典园林中也重视虚景的处理。
如月影、花影、树影、风声、雨声、鸟语花香、等虚景。
3、有藏有露、有收有放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段中还常常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营造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之美关键词意境美苏州园林造园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及特点苏州园林就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居多,起至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年),构成于五代,明朗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至清末苏州尚无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留存完备的存有六十多处。
从春秋时期到现代,苏州造园史延绵悠长,苏州园林发轫于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离宫。
苏州私家园林在血与火交织的魏晋期初成规模。
顾辟疆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私园”,以美竹闻名,也有“怪石分相向”与之齐名的是刘宋时名士、艺术家戴�j在苏州齐门内的园林,聚石饮水,植林开涧,有若自然。
盛唐吴画家张�b在所撰的《绘境》中明确提出了“外师天道,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沦为包含园林在内的艺术创作的圭臬。
宋代诗画渗融的写意式山水园林走上了静雅一途。
苏州是宋元文学的中心,文人以诗画入园,私家文人园有50多处,园林中的一丘一壑自风流,一草一木皆有情。
其中大多数属于“归来”主题:蒋堂的隐圃、叶清臣的小隐堂、程致道的蜗庐、胡元质的招隐堂、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史正志的渔隐朱长文有别业“乐囿”,苏舜钦筑沧浪亭自此以后,隐逸文化精神始终成为苏州园林的主旋律。
元末,在统治者“以功引诱天下”的政策的鞭策下,苏州沦为关键的商业贸易中心。
靠近战火的苏州城镇士人园以求发展。
明初,苏州园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明中叶以后再度掀起高潮。
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于是乎,“城里半园亭”,有明一代,苏州园林先后有处,其中就有如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艺圃。
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古典园林呈现艺术小总结的趋势。
苏州经济稳步经济繁荣,大批文人参予构园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构园名家刺绣纷呈。
清道光年间,“欧美风雨”席卷而来,殖民文化已经开始私自驻入,很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依然就是传统与脱胎换骨并存有,而且大多以传统居多。
赏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探究人文美
赏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探究人文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文美的杰作,展现了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
园林中融入了自然山水、建筑艺术和文人墨客的创作,形成了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景观风格。
首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山水被精心布局与营造。
青山、湖泊、溪流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园林设计中,营造出山水如画的景象。
这些景观以自然生态为基础,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给人们带来宁静、舒适的感受。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建筑艺术的体现。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廊桥流水、假山水榭等建筑,经过精心雕琢和布局,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结构和视觉效果。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功能性,更是艺术的呈现,通过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布局,增添了园林的诗情画意。
同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可以感受到文人墨客的影响。
园林常以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来展示人文情怀。
例如,在假山上刻有古人的诗词,或者园中设有雅座供文人饮茶作诗,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文化的沉浸与情趣。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精妙的自然山水、建筑艺术和文人墨客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观。
这些园林不仅令人陶冶情操,还能让人在其中感受到人文美的独特魅力。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它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再现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中国园林作为人类接触自然的场所,力求与自然和谐共生,师法自然,体现着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崇尚自然的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到之处,就是结合中国文化,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炉,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美的意境。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
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园林造就的是一种意境,一种生命要体现自己勃勃生机的意境,它使人赏心悦目并与自然相通,使自然升华为富有诗意的境界。
在艺术家的苦心经营下,造园成为一种有品位、有格调的园林意境的艺术创造。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传统。
作为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加上宜农的自然环境,使得祖先对自然的崇拜带有浓厚的感恩色彩。
这种对农业感恩性的泛自然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而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是一种天地与人融为一体的美。
与天对话,在自然秩序之外对自然生机的赞美和在社会礼教之外对乐的精神追求,构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深层含义和特有的园林文化传承基因。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园林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成为东方园林的代表,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在园林意境中,山水意象是园林意境的强因子。
园林意境的景观构成通常都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体。
无论是在自然美、山水诗、山水画的欣赏中,还是在园林的审美中,山水意象都具有突出的意境内蕴。
从大自然的生机天趣中,获得高雅的美的享受,具有很突出的情感性内涵。
透过有限的景观表象,去感受意象内蕴的无限的“道”,从中领悟宇宙、历史、人生的哲理。
山水意象的这种情感性的浓郁化和哲理性的深邃化,大大增强了它生成意境的潜能。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意境,在整个的园林建筑与环境中加入各种与意境有关的自然与人文要素,使园林的可游性、可赏性大大提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的获得,需要依靠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方式,同时文字也是中国园林“意境”表达的重要方式。
1通过视觉信息表达意境古典园林讲究一种体悟,这种体悟就是园林中的意境。
园林中的“意境含蕴”虽然不能说是中国独有的,但也只有中国将“意境”真正应用到园林设计之中。
这种意境的感觉需要欣赏者具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并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视觉感受主要是对园林造景要素的形态、色彩、明暗等的观察,直观地感受到造景要素及其光影的形态;这种形态就是“物境”。
而这种直观的感受最能引发人的联想,欣赏者的这种联想可以称为“情景”;由于联想与环境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或者引发了精神的向往,这就是“意境”。
视觉形态上的意境表达在园林景观的形态上,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要素的形态多变,讲求自然。
地形要依据自然审美的原则对原有地形进行整理与改造,山水皆为自然形态;植物的形态不作人工修饰,追求植物枝干的形态变化;建筑物尽量使用曲线的造型,并且本身的空间通透,使整个园林空间符合自然的审美意趣。
色彩上的意境表达在色彩上,中国古典园林在植物运用中以常绿树作为自然背景,点缀各色花卉;其“为养性谈书之所”,应以清净为主,故常以白壁、粉墙、灰瓦为纸,古木、怪石为笔,一幅幅古朴雅致、自然潇洒的水墨画别见灵幽。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色彩上,南方以粉墙黛瓦为基本色调,以浅绛淡色为主,显得恬静自然、古色古香、优雅清新。
从色彩学来说,彩色较黑、白更为真实,常常是过于真实,让你停留在此时此地而已,而不能给人以更深刻、更抽象的形象。
中国园林建筑的这种浅色、灰色调的特点能使人感到安静与闲适,整体的颜色雅洁、淡彩,真正符合中国园林意境的美学境界。
这种色彩处理能体现整个园林的轻巧外观:以灰白的江南特色、秀茂的花木、玲珑的山石、柔媚的流水进行配合、调和,能给人淡雅、幽静的感觉;也只有这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色调,方能引发人的联想,产生各种想象,并得到不一样的精神体验。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也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可以说,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标签古典园林;意境;美学;表现中国古典园林多出于文人构思,在中国古代,一为“文人”,大多皆善诗、书、画,许多名人都像郑板桥一样,具有“三绝诗、书、画”的才艺,工艺大师也多精通诗文、绘画者,所以园林属于诗画艺术载体,园中以诗情画意为尚,以文学意境为宗,“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中国山水园林式山水诗、画的物化形态,一向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更是盘根错节,难分难离。
具有文学内涵的园林命名、富有文采韵致的景观题名,以文学家高人雅士所只景观。
如庄子的濠上关鱼、濮水钓鱼、孔颜乐处、《史记》的三神山、王羲之兰亭雅集、谢安的东山风流、陶渊明的桃花源、陶弘景的爱听松风、王维的竹里馆、礼盒的寻诗经,都成为古典园林及园中景点立意构思的主要艺术蓝本,即造景依据。
庄骚的理趣,唐诗的风韵,宋词的清雅,远去的阳刚,路南区的阴柔,集于一体,徜徉园中,犹穿行回旋与古代诗文阡陌之中,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永久的美的魅力。
成熟的中国山水园林,都有“主题”,园中各景点围绕主题而展开,用文学性品题标示出来,偌大的景致没有标题,景观就失去了灵魂,也就黯然失色。
这些标题用匾额、砖刻和楹联的形式,悬挂在园林中的厅堂、楹柱上,镌刻在门樘和庭院的石崖、粉墙上,即匾额、楹联等题刻。
由于中国园林品题内容遵循着“述旧”、“刻古”的原则,大量采自古代诗文名句,或采用文化含量丰富的典故,借助古代诗文、典故中的有没意境深化景观文化内涵,加大美学容量,使人们获得竟可能丰富的美感和视觉的享受。
这些文学性作品与景观空间环境相融合,诗化了园林景观,升华了景观意境,已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
园林艺术结课论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摘要意境美:是评价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将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荟萃在一起,与园林中山水、泉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种新的空间艺术。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无一不是追求精神寄托,回归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是把古诗文,历史传说中的意境赋予园林景观之中,使之具有古风雅韵。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自然、扬州个园、文化、哲学、发展。
绪论人类从茹毛饮血、树栖穴息开始到捕鱼狩猎、采集聚落、建立王朝,直至建立了广场、城市、国家的今天,经历了数千年的悠悠岁月。
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写下了来自自然、索取自然、破坏自然、保护自然、最终回归自然的文明史。
同时也谱写了世界各国创作的种种园林史诗,以及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和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园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说文》曰“囿,苑有垣也。
”又说:“苑,所以养禽兽也,从草。
”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
把一块较大的地围起来蓄养禽兽,主要目的是供帝王狩猎活动,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
中国古典园林,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明星,装点着人们的环境。
他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形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认为创造,但都闪射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况及特点1.1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自然风景苑囿)——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汉建章宫)——魏晋南北朝园林(园林艺术取得长足进步)——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承上启下的鼎盛时期)——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园林的全盛时期,超越历史任何朝代)。
1.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中国古典园林传统的特点是以自然式著称。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①中国古典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
它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那么古典园林是如何巧妙地体现它的意境美的呢?②首先,它崇尚自然,(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的功能。
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
大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诗情画意。
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保护环境、善于利用自然环境的典范。
承德避暑山庄展示了我国北方古典园林的自然本色。
③其次,它巧妙置景,(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常用的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
④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最普遍的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这是古代诗人的“远借”。
中国古典园林借鉴的这种诗情画意,也常常出现在邮票上。
⑤分景是运用廊、园门、假山、墙垣等形式,把园林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曲折多变、层层深入的艺术空间。
岭南庭园中的“余荫山房”,以亭桥为界,将园林景色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以玲珑水榭(八角亭)为中心,水池绕亭与外界沟通;西区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中间隔以荷花;各建筑又以风雨廊相连,极富岭南特色。
⑥隔景是在园林中另辟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也就是大园林中的小园林。
扬州瘦西湖的岛屿、土岗、湖滨等处,因地制宜地建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小园,以湖水相连,引人入胜。
⑦对景是于景之间,动与静、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相互对应,丰富景观的内蕴。
⑧此外,它还利用建筑风格,(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轩、榭、廊、桥等,配合山水花木,曲径通幽,组成不同的园景,体现情趣各异的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的意境之美课堂
一、 儒
然山水的方式来比拟。注重寓义于物,以 物比德,将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 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强调
家
因物喻志,托物寄兴,感物兴怀的比兴传 统。
思
想
2020/4/23
31
? 劲松坚忍不拔,寒梅独傲霜 雪,翠竹谦虚高节,夏莲出 淤泥而不染……都显现出一
种理想高尚的人格情操。从 而在园林布置中通过自然的 景物比拟起象征意义。
2020/4/23
17
2020/4/23
咫
尺
山
——
小 中
水 蕴 千
见里
大 , 虚
江 山
实之
可 见
韵
。
18
中国古典园林巧妙的空间处理和虚实对比
? 在空间处理上都采用“小中 见大”的手法。 园林常用假 山、建筑、廊、墙来分隔空 间,还采用借景的手法,在 有限的范围内创造无限景色; 同时,园林中的假山池塘, 浓缩了大自然奇山秀水之美, 漫步庭园树石之间,仿佛置 身于山林之中,
2020/4/23
佛山梁园 39
? 禅宗思想在古典园林中以反观、空寂、含 蓄、微妙的形式表现出曲径幽深的意境。
? 其主要运用在中国古典寺庙园林中。
番禺余荫山房
北 京 碧 云 寺
2020/4/23
40
? 禅宗以空灵为意境的寺庙园林其影响远大, 日本的枯山水庭院可以作为寺庙园林的代 表。
2020/4/23
2020/4/23
15
? 同时,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
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 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 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说:“多年 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 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独有诗意之美
•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几何形园林为代表,有整齐、均 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组织的特点, 一切都要求严格的几何制约;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 造。 • 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其特 点是:师法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 结合,从而呈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 因此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一个着眼于几何美, 另一个着眼于自然美。所以,中国才独有这种巧夺天工的 “诗情画意”之美丽。
《中国建筑艺术史》课题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 的意境之美
前言
• “诗意”——是诗思?是诗情?是诗的内容?还是像诗里 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 诗意中无论是思想、内容、美感都重在意境,而意境是中 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所在。因此,我们想要研究中国古典园 林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与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从而形 成“诗情画意”的独特意境之美的。
苏州狮子林
• 儒、道、禅三者从根本上是立足 于心性的修养。
一、 儒 家 思 想
• 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运用于 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把“比德”的思想以自 然山水的方式来比拟。注重寓义于物,以 物比德,将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 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强调 因物喻志,托物寄兴,感物兴怀的比兴传 统。
• (三)破。水面很小时, 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 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 横、犬牙交错,并植配 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 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 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 的审美感觉。
• 三、植物
•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态 的优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 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 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色广玉兰, 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 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 幽。
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 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 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 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 景,这叫做漏景。
借景 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 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 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 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 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 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 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对景
•
•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 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 亭、台、楼、阁、榭,在一个景点可以看到另一 个景点,完美的处理空间的美。
二、虚实的对比: • 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 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 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海盐绮园
• “天人合一”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 中国古典园林里通常借助诗文绘画对园景 进行审美点化,然后与自然的山水景物结 合创造出超脱的景象。
• “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所以 在幽静典
书 画 墨 迹 的 点 缀 作 用
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的书画墨迹,可以在造园中 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才 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 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 术境界。
中外对比
中国独特的“诗意”意境之美
意是到 境如底 美何中 的表国 呢现古 ?出典 诗园 意林 的
山 穷 水 复 疑 无 路 , 柳 暗 花 明 又 一 村
中国古典园林中含蓄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 中国古典园林布局曲折自由,表达含蓄美常用假山、小院、 漏窗来作为屏障,适当阻隔观者的视线,使人们几经曲折 才能逐渐见到园内全貌,因此,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 觉,这样就能使观赏的人感受到意境的含蓄深远。
佛山梁园
• 禅宗思想在古典园林中以反观、空寂、含 蓄、微妙的形式表现出曲径幽深的意境。 • 其主要运用在中国古典寺庙园林中。
番禺余荫山房
北 京 碧 云 寺
• 禅宗以空灵为意境的寺庙园林其影响远大, 日本的枯山水庭院可以作为寺庙园林的代 表。
总结
•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妙造 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文人士大夫将他们 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贯 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于是 “诗情画意”逐 渐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到明、清两代, 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 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富有诗情画意 的山水画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 所以,最后也不难得出结论,就是通过自然美与 含蓄美的结合,空间的合理处理与虚实的对比以 及不能不提到的三个最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 神因素的融入——君子比德思想、崇拜自然思想、 佛教禅意思想。所以才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诗 情画意”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与资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1)【明】计成 《园冶》 (2)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3) 佘志超 《细说中国园林》 (4) 钱正坤 《中国建筑艺术史》 (5) 王其钧 《中国园林建筑语言》 (6)查阅相关网络资料
书画则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 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 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
三、禅宗思想
• 禅宗的“梵我合一,法界一相” 则是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求的最 高精神境界,它主要通过影响 文人士大夫的性格和审美情趣, 从而折射出不同园林风格和意 境。
小 中 见 大 , 虚 实 可 见 。
咫 尺 山 水 蕴 千 里 江 山 之 韵
——
中国古典园林巧妙的空间处理和虚实对比
• 在空间处理上都采用“小中 见大”的手法。园林常用假 山、建筑、廊、墙来分隔空 间,还采用借景的手法,在 有限的范围内创造无限景色; 同时,园林中的假山池塘, 浓缩了大自然奇山秀水之美, 漫步庭园树石之间,仿佛置 身于山林之中,
•
同时,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 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 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 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说:“多年 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 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
其实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 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 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 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 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 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 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 作变通。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 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 境。
通过墙体的黑与白来达 到山水画中虚与实的对 比。
• 在自然景观中山水的恰当组合 • 园林中各种建筑(厅堂、轩、馆、楼、台。隔、 亭、榭、等等)与自然景观的充分协调,以达到 色彩的对比,虚与实的相互呼应。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布置
法以崇 界达尚 一到知 相天者 的人乐 境合水 界一, 。,仁 并者 追乐 求山 梵。 我 合 一 ,
• 注重虚实对比。在园林中虚与 实常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 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 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 比;而在山水画的画面上,景 物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 白是虚;有色为实,无色为虚。
如何具体表现空间与虚实呢?
• 一、空间的处理:利用借景、 点景、框景等构景方式来达到 “小中见大”的效果。 • 框景 •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 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 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 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传统儒家、道家和禅学思想的融入
• 从大自然的天然生机趣味中,获得高雅的美的享受,具有 很突出的情感性内涵。透过有限的景观的表象,去感受意 象内蕴的无限的深意,从中领悟人生的哲理。 • 山水意象的这种情感性和哲理性,大大增强了它生成意境 的潜能。而对意境的追求也可从自然景物的观赏中获得 “心旷神怡”的审美享受,这也是对自然美自身审美价值 的真正体现。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 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 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 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 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 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 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 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 的视角印象。
•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 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 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 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 “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 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 二、理池 • 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 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 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 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 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 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利用自然式的瀑布。池 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 然。所以,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 自然美则是通过植物姿态的自然天成,不受人工 约束的布置,使得整体的景象如山水画表现树木 花卉形态一样的潇洒自然。所以布局洒脱而不墨 守成规。
如何具体去表现园林的含蓄与自然之美呢?
• 一、筑山
• 文人雅士们,在建造屋第时都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 神韵。从而追求这种写意式的叠山,由于山水画的发展, 他们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对此明朝计成在《园冶》的 “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 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 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 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 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 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上海的豫园,都 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