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第六章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授课教案2006~2007第一学期测绘工程系2006年9月课程名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测绘工程总学时数: 56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56学时,实验教学学时总学分:4学分◆内容简介《测量平差》是测绘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测量平差的任务是利用含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求得观测量及其函数的平差值,并评定其精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误差理论﹑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线性方程组解算方法﹑误差椭圆﹑平差系统的统计假设检验和近代平差概论等。
◆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测绘生产打下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考试课。
本课程的内容将在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测量数据处理内容讲授中得到应用,所需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测量学》等。
◆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考虑到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应掌握“必须和够用”的原则,结合测绘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以最小二乘理论为基础,误差理论及其应用、平差基本方法与计算方法,以及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为主线。
测量误差理论,以分析解决工程测量中精度分析和工程设计的技术问题为着眼点,在掌握适当深度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强基本理论,并与实践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
平差方法,以条件平差和参数平差的介绍为主,以适应电算平差的参数平差为重点。
计算方法,以介绍适应电子计算机计算的理论、方法为主,建立新的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过程相对照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格式。
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程序设计的知识和平差数学模型编制简单的平差程序,熟练掌握已有平差程序的使用方法。
附有系统参数的平差及其参数显著性检验
附有系统参数的平差及其参数显著性检验摘要:通过对测量误差中系统误差影响及重要性的分析,对附有系统参数平差原理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其平差数学模型和系统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最后利用某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计算。
关键字:系统参数;平差;显著性检验1.引言观测误差按性质分为三种成分: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但在经典平差中,通常假定观测值中仅包含系统误差。
经典平差中是假定观测误差中不含有系统误差,但测量实践证明,尽管在观测过程中会采用各种观测措施减少系统误差,并在观测后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必要的处理,但难以避免观测值中仍含有系统误差。
因此,在平差前完全剔除粗差和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随着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对平差结果的精度要求也愈来愈高,近年来出现了通过平差剔除粗差和消除系统误差对平差结果影响的方法。
传统上剔除观测值的粗差,通常是在平差之前进行,比如采用避免粗差的观测程序,增加多余观测,以及用几何条件闭合差控制粗差等,尽管采用这些措施,一些小的粗差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1968年,巴尔达(W.Baarda)在他的名著《大地网的检验方法》中,首先用数理统计方法阐述了测量系统的可靠性理论和检验粗差的“数据探测(Data-Snooping)”法。
为在平差过程中自动剔除粗差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对平差过程中消除系统误差对平差结果影响的方法,在航空摄影测量学中称为自检校平差。
这种平差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仅含偶然误差模型式的基础上,加入一些附加参数(或称系统参数)用以补偿在观测数据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
但在函数模型中加入附加参数后,可能会引起附加参数之间或附加参数与基本参数之间的强相关,而使法方程性质恶化,为使法方程性质不致变坏,应剔除一些参数。
附加参数的统计检验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随着对测量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精密工程测量中考虑了系统参数对平差结果的影响。
比如在高速铁路的CPIII测量中、大型GPS网的监测等。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方程法方程法方程华北科技学院习题附
1
法方程:1
2
2
x2
8
0
\
3 2 0Ks 5
华北科技学院
第9章习题
5、
v1 v2
v1
v3 v4 v4 v5
5 0 6 0 3 0
v1
xˆ
0
试问: (1)以上函数模型为何种平差方法的模型? (2)本题中,n,t,r,c,u,s分别是多少?
A V B xˆ W 0
cn n1 cu cu c1
C
su
xˆ
u1
Wx
s1
0
法方程
NBaaTKK
Bxˆ CT
W 0 Ks 0
Cxˆ Wx 0
华北科技学院
第9章习题
某平差问题有12个同精度观测值,必要观测数t
= 6,现选取2个独立的参数参与平差,应列出多 少个条件方程?
HA X1 X2 X3 - HB 0
间接平差:
h1 X1
h2 X1 HB - HA
h3 X3 HB - HA
华北科技学院 h4 X3 ,h5 X2
第9章习题
(2)u=2.不独立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 r+u=5
h1 X1 0
h2 X2 0
h1 h5 h3 0
h2 h5 h4 0
HA X1 X2 HB 0
华北科技学院
第9章习题
2、A,B为已知点,C为
第 六 章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V PV 2V T P 2 K T A 0 V
T
V T PV T 2 K T B 2 K S C 0 ˆ x
基础方程:
c n n1
ˆ A V B x W 0
cu u 1
s1
c1
c1
su u1
ˆ C x Wx 0
第 六 章
附有参数 的 条件平差
条件平差:列条件方程?
2 1
6
3
4
5
一、引例:
2
n6 t 2 4 4 4 r 64 2
1
6
3
4
5
图形条件 :
1 2 3 6 180
其它条件如何列?
设未知参数X1
2 1
6 X1
n6 t 2 4 4 4 u 1
P1 h1 A h5 h2 h3
h6 P3
h7
h4
P2
B
第八章
概括平差 函数模型
一、平差模型的回顾
1、条件平差法:
观测数为n,必要观测数 为t,多余观测数r=n-t, 条件方程个数c=r。
~ F (L ) 0
cn n1
A V W 0
c1
2、间接平差法
观测数为n,必要观测数 为t,设t个相互独立的未 知参数,则误差方程个数 c=r+t=n.
例:如图,A是已知的高程点,B、P1、P2、P3 是待定点。已知数据与观测数据列于下表。按间 接平差求各点的高程平差值。
路线 号 1 2 3 4 5 6 7 观测高差 路线长 已知高 (m) 度(km) 程(m) +1.359 1.1 +2.009 1.7 HA=5.0 +0.363 2.3 16 +1.012 2.7 hAB=1.0 +0.657 2.4 00 +0.238 1.4 -0.595 2.5
06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LL
2 ˆ0 =σ QX ˆX ˆ
§6-2 精度评定
v 三、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 ˆ −L ˆ −L ˆ +L ˆ ˆ1 = ∠BAC = 180 − X ϕ 8 6 1 ˆ −L ˆ −L ˆ +L ˆ) sin( 180 X − 8 6 1 ˆ =S ˆ2 = S ϕ BD AB ˆ +L ˆ) sin( L
−QVV
−NaaQKK AQ
N aa
T −QXX ˆˆB
− BQXX ˆˆ
−1 N bb
− N aa QKK
0
−1 −1 − N bb N aa T −1 BQXX B N ˆˆ aa
ˆ X
K
0
QKK AQ
−QKK AQ
−QKK N aa
0
0
V
−QVV
Q − QVV
−QAT QKK N aa
0
QAT QKK
• (2)用常数项与联系数
V T PV = K T N aa K = −W T K
§6-2 精度评定
v 二、观测值函数的协因数
L = L 0 W = AL + W −1 T −1 0 0 X ˆ ˆ = + = − X x X N B N 基本向量 bb aaW −1 −1 ˆ 关系式 K = − N aaW − N aa Bx V = QAT K = −QAT N −1W aa ˆ = L +V L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v 二、计算步骤
t
根据平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取u个独立参数, 列出附有参数的条件方程式
c , n n ,1
ˆ+ B X ˆ+A = 0 AL 0
Chapter6-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问题引入
测角网中,A、B为已知点,AC
为已知边。观测了网中的9个角 度,则
观测总数n=9 必要观测数t=5 多余观测数r=4
如何列条件方程???
L1 L2 L3 180 L4 L5 L6 180
基本函数模型
cn n1
A L B X A0 0
cu u1 c1
c1
代入
n1
L L V
0
u 1
X X x
得到: 其中
cn n1
ˆ W 0 AV B x
cu u1 c1
c1
W A L B X 0 A0
cn n1 cu u1
3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概念
在平差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如果又选了u个独立量作为参数
参加平差计算,就可建立含有参数的条件方程作为 平差的函数模型,这就是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基本函数模型如下:
cn n1
A L B X A0 0
cu u1 c1
c1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1 令Nbb BT Naa B
B K 0
T
ˆB N W 0 B N Bx
T T
1 aa
1 aa
1 ˆ BT N aa Nbb x W 0
1 ˆ W) V P 1 AT N aa (Bx
1 T 1 ˆ Nbb x B N aa W
例题
角度 L1 L2
观测值 59°59′4 0″
A P1 h1 h3 h6 P3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ppt课件
平差对象
地理数据,如经纬度、高程等
案例描述
在GIS中,为了确保地图的准确性,需要使用附有 条件的间接平差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如对全球定 位系统(GPS)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提高其定位 精度。
案例二:气象数据平差
• 应用领域:气象预报
• 平差对象:气象观测数据,如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 • 平差方法:利用已知的气象数据和气象站的位置信息,通过平差计算,对未知的气象数据进行修正,提高其准确性 • 案例描述:在气象预报中,需要对大量的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获取更准确的气象信息。例如,通过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方法,可以修正气象观测数据的误差,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的应用场景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广泛应用于大地 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等领 域。
在工程测量中,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 可以用于桥梁、隧道、建筑物等工程 的施工测量和监测,提高工程质量和 安全性。
在大地测量中,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 可以用于处理地球重力场模型的数据, 提高模型精度和可靠性。
解算参数
通过计算或软件解算,得 出未知点的坐标和其它相 关参数的估计值。
参数精度评估
对解算出的参数进行精度 评估,了解其可靠性和误 差范围。
结果检验
残差分析
对解算出的结果进行残差 分析,检查是否符合预期 的误差分布。
精度验证
通过实地测量或其它方式, 验证解算结果的精度和可 靠性。
模型适用性评估
评估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 否适用于实际测量情况, 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 的调整或改进。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梯度下降法等,选择合 适的计算方法可以提高求解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03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的 实现步骤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建筑大学
第一章测试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A:对B:错答案:A2.构成观测条件的要素有哪些A:外界条件B:计算工具C:观测者D:测量仪器答案:ACD3.对中误差属于那种误差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不是误差D:粗差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两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等于0时,说明这两个随机变量A:相关B:互不相关C:相互独立答案:B2.观测量的数学期望就是它的真值A:错B:对答案:A3.衡量系统误差大小的指标为A:精确度B:准确度C:不确定度D:精度答案:B4.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即离散度的大小。
A:错B:对答案:B5.若两观测值的中误差相同,则它们的A:测量仪器相同B:真误差相同C:观测值相同D:精度相同答案:D第三章测试1.设L的权为1,则乘积4L的权P=()。
A:1/4B:4C:1/16D:16答案:C2.有一角度测20测回,得中误差±0.42秒,如果要使其中误差为±0.28秒,则还需增加的测回数N=()。
A:25B:45C:20D:5答案:A3.在水准测量中,设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均为1cm,今要求从已知点推算待定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5cm,问可以设25站。
A:对B:错答案:A4.已知距离AB=100m,丈量一次的权为2,丈量4次平均值的中误差为2cm,若以同样的精度丈量CD的距离16次,CD=400m,则两距离丈量结果的相对中误差分别为( 1/5000 )、(1/20000 )。
A:错B:对答案:B5.A:29B:35C:5D:25答案:D第四章测试1.当观测值为正态随机变量时,最小二乘估计可由最大似然估计导出。
A:对B:错答案:A2.多余观测产生的平差数学模型,都不可能直接获得唯一解。
A:对B:错答案:A3.在平差函数模型中,n、t、r、u、s、c等字母各代表什么量?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n观测值的个数 )(t必要观测数 )(r多余观测数,r=n-t )(u所选参数的个数 )( s非独立参数的个数,s=u-t )( c所列方程的个数,c=r+u )A:对B:错答案:A4.A:对B:错答案:A5.A:错B:对答案:B第五章测试1.关于条件平差中条件方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这r个条件方程应彼此线性无关B: 应列出r个条件方程C: r个线性无关的条件方程必定是唯一确定的,不可能有其它组合。
测量平差资料
测量平差资料第⼀章绪论⼀、观测误差1、为什么要进⾏观测必要观测、多余观测2、误差存在的现象3、误差产⽣的原因观测条件:观测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4、误差的分类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5、误差的处理办法⼆、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三、测量平差的两⼤任务及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第⼆章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偶然误差的规律性1、随机变量2、偶然误差的分布正态分布3、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由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偶然误差具有下列特性:1、在⼀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定的限值,即超过⼀定限值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为零;2、绝对值较⼩的偶然误差⽐绝对值较⼤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4、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为零⼆、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反映随机变量集中位置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2)反映随机变量偏离集中位置的离散程度----⽅差(3)映两两随机变量x、y相关程度的数字特征---协⽅差3、协⽅差(a) 定义相关系数三、衡量精度的指标1、⽅差和中误差2、平均误差3、或然误差4、极限误差5、相对(中、真、极限)误差四、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1、随机向量2、随机向量的数学期望3、随机向量的⽅差-协⽅差阵协⽅差阵的定义协⽅差阵的特点4、互协⽅差阵协⽅差阵的定义协⽅差阵的特点五、精度准确度精确度观测值的质量取决于观测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的⼤⼩。
1、精度:描述偶然误差,可从分布曲线的陡峭程度看出精度的⾼低。
2、准确度:描述系统误差和粗差,可⽤观测值的真值与观测值的数学期望之差来描述,即:3、精确度:描述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的集成,精确度可⽤观测值的均⽅误差来描述,即:即观测值中只存在偶然误差时,均⽅误差就等于⽅差,此时精确度就是精度。
七、⼩结第三章协⽅差传播律⼏个概念1、直接观测量2、⾮直接观测量---观测值的函数⽔准测量导线测量三⾓形内⾓平差值3、独⽴观测值4、⾮独⽴观测值----相关观测值独⽴观测值各个函数之间不⼀定独⽴5、误差传播律6、协⽅差传播律⼀、观测值线性函数的⽅差设观测向量L及其期望和⽅差为:若观测向量的多个线性函数为三、两个函数的互协⽅差阵四、⾮线性函数的情况五、多个观测向量⾮线性函数的⽅差—协⽅差矩阵设观测向量的t个⾮线性函数为:对上式求全微分,得六、协⽅差传播律的应⽤1、⽔准测量的精度2、距离丈量的精度3、同精度独⽴观测值算术平均值的精度七、应⽤协⽅差传播律时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测量实际,正确地列出函数式;(2)全微分所列函数式,并⽤观测值计算偏导数值;(3)计算时注意各项的单位要统⼀;(4)将微分关系写成矩阵形式;(5)直接应⽤协⽅差传播律,得出所求问题的⽅差-协⽅差矩阵。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2
第五章条件平差§5-1条件平差原理5.1.01 条件平差中求解的未知量是什么?能否由条件方程直接求得5. 1. 02 设某一平差问题的观测个数为n.必要观测数为t,若按条件平差法进行平差,其条件方程、法方程及改正数方程的个数各为多少?5. 1.03 试用符号写出按条件平差法平差时,单一附合水准路线中(如图5-1所示)各观测值平差值的表达式。
图5-15. 1. 04 在图5-2中,已知A ,B的高程为Ha = 12.123 m , Hb=11. 123m,观测高差和线路长度为:图5-2S1=2km,S2=Ikm,S3=0.5krn,h1=-2.003m,h2=-1.005 m,h3=-0.501 m,求改正数条件方程和各段离差的平差值。
5.1.05 在图5-3的水准网中,A为已知点B、C、D为待定点,已知点高程HA=10.000m,观测了5条路线的高差:h1=1.628m,h2=0. 821 m,h3=0.715m,h4=1.502m,h5=-2.331 m。
各观测路线长度相等,试求:(1)改正数条件方程;(2)各段高差改正数及平差值。
5.1.06 有水准网如图5-4所示,其中A、B、C三点高程未知,现在其间进行了水准测量,测得高差及水准路线长度为h1=1 .335 m,S1=2 km;h2=1.055 m,S2=2 km;h3=-2.396 m,S3=3km。
试按条件平差法求各高差的平差值。
2.1.07如图 5-5 所示,L1=63°19′40″,=30″;L2=58°25′20″,=20″;L3=301°45′42″,=10″.(1)列出改正数条件方程;(2)试用条件平差法求∠C的平差值(注: ∠C是指内角)。
5-2条件方程5. 2.08 对某一平差问题,其条件方程的个数和形式是否惟一?5.2.09 列立条件方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使得一组条件方程彼此线性无关?5.2. 10 指出图5-6中各水准网条件方程的个数(水准网中P i表示待定高程点,h i表示观测高差)。
第六章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问题:如何计算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
X
C
2
§6-2 精度评定
ˆ 设有平差值函数:
对上式全微分得:
ˆ d ˆ ˆ ˆ FxT dX ˆ dL dX F T dL ˆ ˆ L X
权函数式
ˆ, X ˆ) ( L
n ,1 u ,1
0
ˆ L
1 T QAT N 1BN 1 QAT N aa BQXX B aa bb ˆˆ
0
0
Q QVV
( N aa AQAT
1 N bb BT N aa B)
§6-2 精度评定
三、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
ˆ L ˆ L ˆ L ˆ ˆ1 180 X 8 6 1 ˆ ˆ2 S BD ˆ L ˆ L ˆ L ˆ) sin(180 X 8 6 1 S AB ˆ L ˆ) sin(L 6 8
c ,1
组成法方程式。
ˆ W 0 N aa K Bx T (式中Naa AQAT) B K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解算法方程。
1 T 1 ˆ Nbb x B N aaW 1 ˆ K N aa ( Bx W ) T T 1 ˆ V QA K QA N aa ( Bx W )
L4
C
L3
ˆ W 0 N aa K Bx T B K 0
(式中Naa AQAT)
L1
A
L2
B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3 1 1 0 1 1 ka 0 wa 3 k 0 x w 0 ˆ 2 0 1 b b kc 1 wc 0 1 1 ka 0 0 1 kb 0 kc
06附有参数条件平差
ˆ D Xˆ Xˆ = Q Xˆ Xˆ
2 0
ˆˆ ˆ 0 Q ˆˆ
例:试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求D点高程平 差值的中误差。
6-3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公式汇编
ˆ AV B x W 0
cn n1 cu u1 c1 c1
函数模型 法方程式 符号意义 解向量 单位权方差估 值 协因数阵
条件方程类型:
ˆ ˆ F L, X 0
c ,1 c ,1
若选u个参数,则条件方程的数目为 c=r+u。从以上5 个方程出发进行平差, 就是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方法。
按条件平差进行时不便于建立条件式时 就可选择U个参数,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 差方法平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T
1
A K QA K
T T
B K 0
称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基础方程。 而把下式:
ˆ AQA K Bx W 0
T
B K 0
T
称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法方程。
ˆ 解法方程,即可得 x 、K。 代入改正数方程可求得V。
思考:怎样解法方程?
ˆ AQA K Bx W 0
Q L Xˆ Q W Xˆ Q Xˆ Xˆ Q K Xˆ Q V Xˆ Q Lˆ Xˆ
Q LK Q WK Q Xˆ K Q KK Q VK Q Lˆ K
Q LV Q WV Q Xˆ V Q KV Q VV Q Lˆ V
Q L Lˆ Q W Lˆ Q Xˆ Lˆ Q K Lˆ Q V Lˆ Q Lˆ Lˆ
T
0
0
第六章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第六章——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本例中n = 6,t = 3,r = 3,u = 1,故c = r + u = 4 由图知,可列2个图形条件,1个极条件和1个固定边条件。 这4个条件如下: v1 v 2 v3 wa 0 v 4 v5 v 6 wb 0 ˆ sin( L ˆ X ˆ ) sin( L ˆ L ˆ ) sin L 4 1 3 5 1 ˆ sin( L ˆ L ˆ ) sin X ˆ sin L 5 2 4 ˆ S AB sin X 1 ˆ L ˆ ) S BD sin( L 3 5
cn n1 cu u1 c1 c1
0 X ˆ x 式中V为观测值L的改正数, 为参数近似值 的改正数。其系数
矩阵的秩分别为
rk ( A) c, rk ( B) u 。其随机模型为:
2 2 DLL 0 QLL 0 P 1
(1)式中的未知数为n个观测值的改正数V 和u个参数近似值的改正 ˆ ,即未知数的个数为m = n + u,而方程的个数为 数 x c = r + u。由于m – c = n – r = t > 0,所以(1)式是一组具有无穷 多组解的相容方程组。必须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求出能使 V T PV min 的一组解。为此,下面就来求解这组解。
第六章——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取 X 0 30 0000,将非线性条件线性化后,得条件方程为:
1 1 0 0 1 0 0 1 1 0 1.732 0.577 0.577 1.155 1.155 0 0 0.577 0 0.577 0 0 9 1 0 8 ˆ V x 0 0 3.464 5.196 0 1.732 6.051
6-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2V T P 2 K T A 0 V
转置得
PV AT K
BT K 0
§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改正数的计算公式为:
V P 1 AT K QAT K
ˆ AV B x W 0
c ,u u ,1 c ,1
0
0
§ 6-2 精度评定
三、观测值平差值的精度评定
ˆ 2 ˆˆ DLL 0 QLL ˆˆ ˆ2 ˆˆ DXX 0 QXX ˆˆ
§ 6-2 精度评定
四、平差值函数的精度评定
设
ˆ ˆ ˆ L, X
对其全微分,得权函数式:
ˆ d= ˆ ˆ T ˆ ˆ dL dX F T dL Fx dX ˆ ˆ L X
1 1 ˆ K Naa Bx Naa W
1 1 ˆ dK Naa Bdx Naa dW
V QAT K
ˆ L L V
dV QAT dK
ˆ dL dL dV
§ 6-2 精度评定
二、协因数阵
Z T LT WT ˆ XT KT VT ˆ LT
§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三、基础方程的解
秩
R N aa R AQAT R A c
即 N aa 是个c 阶的满秩方阵,由法方程第一 式可解出
1 ˆ K Naa ( Bx W )
§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三、基础方程的解
将法方程第一式左乘 BT N aa1 得:
权阵为对角矩阵时
ˆ V T PV ( QAT K )T PV K T AV K T Bx K TW K TW W T 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某个(或某几个)非观测量作
为参数。例如图中选择 X 作为参数。设选择了u个参数,则原来 的r个条件方程就变为c = r+u个了。如图中,由于选择了X 作为参 数,则条件方程的个数就变为c = r+u = 4+1=5个,即除了三个图 形条件外,还可以列出1个极条件和1个固定边条件。
(3)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设在平差问题中,观测值个数为n,t为必要观测数,则可列出r=n-t个条 件方程,现有增设了u个独立量作为参数,而0<u<t,每增设一个参数应 增加一个条件方程。以含有参数的条件方程作为平差的函数模型,称为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Λ
A Δ+ B x −W = 0
c×n n×1 c×u u×1 c×1
第六章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6-2 精度评定
测量平差方法回顾
(1)条件平差法
观测数为n,必要观测数为t,多余观测数r=n-t,条件方程 个数c。
A V −W = 0
c×n n×1 c×1
在最小二乘原则下有:
AQAT K − W = 0 K = ( AQAT )−1W
∧
β3+
∧
β
6
= 180D
∧
β4+
∧
β5 +
∧
X1
= 180D
∧
∧
∧
∧
sin( β3 + β4 ) sin( β2 ) sin(
∧
∧
∧
X1)
∧
=1
sin( β1) sin( β 6 + X1) sin( β 4 )
2 1 3
4
6 X1
5
u=2 c=n+u−t =r+u = 2+2 = 4
2 1
6 X1
上式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的函数模型。 此平差问题,由于选择了u个独立参数,方程总数由r个增加到c=r+u个
,故平差的自由度为r=c-u。
设定未知参数的目的: (1)为了方便列立条件。
(2)为了在条件平差过程中,直接估计一 些量以及其精度。如:
C
16 15 7
P
B
18
17 14 13 28
9
3
P 1 12 10 4
=0
由于为同精度独立观测,故 P = I 。于是由(4)式得法方程为:
⎛⎜ 3.000 0 1.732 0.577 ⎞⎟ ⎛⎜ 0 ⎞⎟ ⎛⎜ 9 ⎞⎟
⎜0 ⎜⎜⎜⎝10..753727
3.000 0
0.577
0 6.334 − 0.999
−000..56.9769769 ⎟⎟⎟⎟⎠ K
+
⎜ ⎜ ⎜⎜⎝
6
D
1
2 11 5
A
条件平差:
n=6 t = 2×4−4 = 4 c =r =6−4=2
2
6
1
3 4
5
其中:
∧
β1 +
∧
β 2+
∧
β3+
∧
β6
= 180D
其它条件如何列?
设未知参数X1
n=6
t = 2×4−4 = 4
u =1
c = n +u −t = r +u = 2+1= 3
∧
β1 +
∧
β 2+
V = QAT K
∧
L = L+V
σ
2 0
=
V T PV r
(2)间接平差法
观测数为n,必要观测数为t,多余观测数r=n-t,设t个相互 独立的未知参数,则条件个数c=n+t-t=n,即n个误差方程:
Λ
V = B x− l
n×1 n×t t×1 n×1
在最小二乘原则下有:
∧
(BT PB) x− BT Pl = 0
举例:
水准网如图所示:
1、按条件平差列出条件方程。
2、选 p1 高程平差值为参数,列出全部条件方程。 3、选 p1 和p2 高程平差值为参数,列出全部条件方程。
解: 1、由图知,n = 5,t = 2,故r = n-t = 5-2 =3。即
三个条件方程,一个附合条件,二个闭合条件:
v1 + v2 + H A − H B + h1 + h2 = 0 ,
Naa K + Bxˆ +W = 0
则
BT K = 0
(4)
(4)式称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法方程。因为
R(Naa ) = R( AP−1AT ) = R( A) = c ,且 NaTa = (AP−1AT )T = AP−1AT = Naa
,所以N aa 是满秩的对称方阵,其逆存在。于是,用
N
−1 aa
数 xˆ ,即未知数的个数为m = n + u,而方程的个数为
c = r + u。由于m – c = n – r = t > 0,所以(1)式是一组具有无 穷多组解的相容方程组。必须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求出能使
V T PV = min 的一组解。为此,下面就来求解这组解。
令
N aa = AP −1 AT
∂Φ ∂Lˆ2
"
∂Φ ∂Lˆn
⎠⎞⎟⎟ L,X 0
,
FxT
=
⎝⎛⎜⎜
∂Φ ∂Xˆ 1
∂Φ ∂Xˆ 2
"
∂Φ ∂Xˆ u
⎟⎟⎠⎞ L,X 0
应用协因数传播律,得:
Qϕˆϕˆ
=
F
Q T LˆLˆ
F
+ F T QLˆXˆ Fx
+ FxT QXˆLˆ F + FxT Q XˆXˆ Fx
于是,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为:
(1)
v1 − v3 − v5 + h1 − h3 − h5 = 0,
(2)
v2 − v4 + v5 + h2 − h4 + h5 = 0,
(3)
− v3 + Xˆ1 − H A − h3 = 0,
(4)
− v1 + Xˆ 2 − H A − h1 = 0,
(5)
由上式(4)、(5)式可得:
v1 = Xˆ 2 − h1 − H A ,
∧
β1 +
∧
β
2+
∧
β3 +
∧
β
6
= 180D
∧
β4
+
∧
β5
+
∧
X1
=
180D
∧
β2 +
∧
β6 +
∧
X1+
∧
X2
= 180D
∧∧
∧
∧
sin(β3 + β4 ) sin(β2 ) sin( X1)
∧
∧
∧
∧
=1
sin(β1) sin(β 6 + X1) sin(β 4 )
34
X2
5
特点:方程中即有观测 量又有未知参数。采用 改正数表示。
v1 + v2 + v3 + wa = 0
v4 + v5 + v6 + wb = 0
sin Lˆ4 sin
sin(Lˆ1 − Xˆ ) Lˆ5 sin(Lˆ2 +
sin(Lˆ3 + Lˆ5 Lˆ4 ) sin Xˆ
)
=
1(以B为极点)
S AB sin S BD sin(Lˆ3
Xˆ +
Lˆ5
)
=1
取 X 0 = 30D00′00′′ ,将非线性条件线性化后,得条件方程为:
sin( Lˆ 6 sin
+ Lˆ8 ) sin Xˆ sin Lˆ3
Lˆ2
S AC sin(Lˆ6 + Lˆ8 ) sin Lˆ2 S AB sin Xˆ sin Lˆ3
=1
根据如此含有u个参数的条件方程所进行的平差,称为附有参数的 条件平差。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一般地,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为:
σˆϕ条件平差模型里,所选参数的个数有没有限制?能否多 于必要观测数? 2.某平差问题有12个同精度观测值,必要观测数t=6,现选取2个独立的参 数参与平差,应列出多少个条件方程? 3.和条件平差法相比,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有哪些优,缺点?
∧
x = (BT PB)−1 BT Pl
σ
2 0
=
V T PV r
Q∧ ∧ = (BT PB)−1
xx
问题的提出
由条件平差知,对于n个观测值,t个必要观测(n>t)的条件平差问题 ,可以列出r=n-t个独立的条件方程,且列出r个独立的条件方程后就可以 进行后继的条件平差计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平差问题的r个独 立的条件方程很难列出。例如,在下图所示的测角网中,A、B为已知点 ,AC为已知边。观测了网中的9个角度,即n=9。要确定C、D、E三点 的坐标,其必要观测数为t=5,故条件方程的个数为r=n-t=9-5=4,即必须 列出4个独立的条件方程。由图知,三个图形条件很容易列出,但第四个 条件却不容易列出。
(1)
v1 − v3 − v5 + h1 − h3 − h5 = 0 ,
(2)
v2 − v4 + v5 + h2 − h4 + h5 = 0 ,
(3)
2、选p1 高程平差值为参数Xˆ ,则有u =1,c = r+u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