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系统模型分析及演化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InVEST模型的皖西大别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基于InVEST模型的皖西大别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基于InVEST模型的皖西大别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化及景观格局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聚焦于皖西大别山区这一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区域,系统地运用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d Tradeoffs,环境服务与贸易offs综合估值)模型的生境质量模块,对研究区在特定时间跨度内的生境质量进行深入的时空演化分析,并结合景观格局变迁探讨其内在关联与驱动机制。

研究旨在揭示大别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以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为核心,充分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遥感影像、气候观测记录以及相关社会经济指标等多源数据,构建起覆盖研究时段(例如1995年至2015年)的详实数据集。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与预处理,确保了其符合In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的输入要求,为后续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

借助In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模块,我们量化评估了研究期间大别山区生境质量的整体演变趋势以及空间异质性。

生境质量指数作为核心指标,反映了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物种丰富度、生态过程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其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诸如土地覆被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生境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生境质量指数,揭示了生境质量的提升或退化区域,以及这些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

进一步,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本文对大别山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细致剖析,包括景观破碎化程度、连通性、斑块类型及其分布等关键指标的演变。

通过分析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因素如何通过改变景观结构间接影响生境质量,以及自然过程如气候变化如何与之相互交织,共同塑造区域生态环境的复杂动态。

本文不仅呈现了大别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化的基本特征,还试图挖掘其背后的驱动机制,识别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强度。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长三角核心-边缘区比较实证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长三角核心-边缘区比较实证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长三角核心-边缘区比较实证黄泰;卫嫚;席建超【期刊名称】《地理科学》【年(卷),期】2024(44)3【摘要】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

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化均衡发展,恢复力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

②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系统内部复杂交互、协同有序发展。

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互为非线性动态因果关系,在此非线性复杂自组织力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良好发展趋势。

③通过复杂系统多情景模拟,核心区乡村旅游地发展路径以协调发展型或生态保护型为主,边缘区以旅游优先型为主。

④驱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演化的要素系统具有差异性。

在系统层面,生态系统对核心区影响程度最高,社会系统对边缘区的影响程度最高;在因素层面,生态因素是影响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共同要素,核心区能够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生态韧性,边缘区能够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而均能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地恢复力。

【总页数】10页(P492-501)【作者】黄泰;卫嫚;席建超【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旅游管理系;苏州大学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99【相关文献】1.旅游地社会-生态子系统恢复力比较分析——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2.干旱区文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3.滨海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识别4.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影响因素探究5.青海省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丽江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丽江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丽江市为例的开题报告题目: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丽江市为例研究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旅游系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业的发展会对区域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和改变。

因此,研究区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演化规律,对于优化区域旅游格局、构建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丽江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此旅游。

同时,其旅游业的发展也对其区域空间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改变。

因此,以丽江市为例,研究其区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演化规律,对于丰富丽江旅游业的理论知识、促进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研究内容:1. 区域旅游系统演化理论的概述和相关研究进展;2. 丽江市旅游业的现状与空间结构分析;3. 基于GIS技术的丽江市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区域划分;4. 基于统计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检验的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分析;5.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对丽江市旅游发展的意义和启示;6. 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区域旅游系统演化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等文献进行综合梳理,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GIS技术对丽江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分布可视化和旅游区域划分;3.统计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检测:利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对丽江市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研究意义:通过对丽江市旅游业的空间结构演化分析,可以了解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区域发展状况,并探讨影响丽江市旅游业空间结构演化的因素、规律和趋势。

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促进丽江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作为一个具有典型性的区域旅游城市,研究成果也将为其他区域旅游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旅游饱和与超载是许多旅游地都会面临的问题,下列对于饱和和超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对发生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的地区应实行严格的旅游分类和管理措施_周期性饱和与超载源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周期性瑰丽及自然气候的周期性变化_偶发性饱和与超载是由于旅游地或附近发生偶然时间在短时间吸引了大量游客造成的2.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主要表现为()。

参考答案: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_旅游对于价格和收入的弹性很大_游客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_旅游产品不能储存,而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又非常大3.从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旅游是?参考答案: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_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_一种社会行为。

_一种地理现象。

4.Leiper在1979年提出的旅游系统模型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旅游客源地是旅游者的居住地,旅行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_旅游通道的特征和效率将影响和改变旅游流的规模和方向。

_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

5.旅游地理学是介于地理学与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与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是平行关系,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

参考答案:正确6.下面有关于旅游通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参考答案:旅游通道的特征和效率是固定的,对旅游的影响较小。

7.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是?参考答案:“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8.旅游线路分为哪些类型?参考答案:逗留型_周游型9.旅游宾馆的微观选址应考虑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而宏观选址则需要考虑投资经营相关的因素,例如交通、旅游资源、土地费用、城市规划等。

参考答案:错误C使得容量体系在科学理论的研究支持下形成一系列管理工具。

参考答案:正确11.当景区内部所有景点都达到饱和时,应考虑向外部景区进行分流。

参考答案:正确12.对容量的积极控制手段多指能够实施的一些带预防性质的控制手段。

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

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

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在面对内部和外部冲击时的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旅游经济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韧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因此,研究中国旅游经济的韧性不仅有助于理解其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策略,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

文章首先界定了旅游经济韧性的概念,分析了其内涵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估旅游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

接着,文章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案例资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中国旅游经济的韧性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其演化的规律和趋势。

文章还探讨了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多种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结构、资源配置、创新能力等,深入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旅游经济的韧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应对各种经济风险和挑战,推动旅游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共同推动旅游经济韧性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二、旅游经济韧性理论基础旅游经济韧性,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在近年来的旅游研究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它指的是旅游经济系统在面临内外部冲击时,能够保持其基本结构和核心功能,同时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对韧性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韧性理论起源于生态学和工程学领域,后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

在经济学中,韧性被用来描述经济系统在遭受冲击后的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

旅游经济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韧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旅游经济韧性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

地理学为旅游经济韧性提供了空间视角,帮助我们理解旅游经济系统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绍兴市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绍兴市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绍兴市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化研究作者:丁陈颖郑陶纪烨楠唐根年来源:《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20年第07期摘要:区域内旅游景点要素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特征对全域旅游理念下文旅产业统筹发展意义重大。

基于绍兴市旅游景点类兴趣点( POI)信息的提取与分类,采用ArcGIS核密度分析方法剖析绍兴市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及其分布特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地方文化特色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结果表明:(1)绍兴市旅游景点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中心一边缘”分布情景;(2)绍兴市旅游资源及其相关要素主要以“π”型空间形态架构,诸多“孤岛”串“珠”成“链”成为发展趋势;(3)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民宿发展给绍兴全域旅游注入了新的动能。

针对绍兴市现有的“π”型旅游空间格局,结合浙江省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圈建设发展态势,以“内串外联”的发展思路构筑体现绍兴市地方特色文化底蕴的全域旅游网络结构空间。

关键词:POI;旅游景点;全域旅游;空间格局;绍兴市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138- (2020) 07-0043-50收稿日期:2020-06-15作者简介:丁陈颖,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中旅(旅游)学院本科生。

郑陶,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中旅(旅游)学院讲师。

纪烨楠,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中旅(旅游)学院本科生。

唐根年,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商学院院长,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8ZDA045):“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及协同治理研究”;绍兴市柯桥区社科联项目(2020ZD002):“文商旅融合推进柯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3275008):“美丽乡村功效空间组织机理与三生空间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1引语随着居民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在休闲旅游和享受方面的消费比重持续上升。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衡量闲暇的指标:闲暇率、闲暇工作时间比、闲暇公平度指标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觉到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指人们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超脱出来,在闲暇时间自愿从事各项非报酬性的自由活动)休闲三种类型:严肃休闲、业余休闲、依托项目的休闲游憩:人们于休闲时间或自由时间为满足个人需要和欲望,依据自由意愿所选择从事的活动或追求的体验。

旅游: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迁徙:个人出自生活或生存的目的而移居异地的经历。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度过的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旅行:是个人出自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短暂停留所度过的经历。

旅游体系(或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

包括:结构关系、功能关系、层次关系、协同关系旅游体系模型:旅游功能系统模型、旅游混沌模型、旅游地理系统模型旅游结构功能分析:Gunn提出旅游功能系统模型:Mill和Morrison的旅游系统模型: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分析:评价:供求关系是旅游系统最基本的结构,而吸引物、服务、交通等构成旅游系统的子系统——旅游产业体系。

但面对仅仅是一个特定旅游目的地供求关系。

由非线性关系主导的复杂系统:规模经济不可忽视,但没有很好地分析旅游系统中非线性关系产生的原因。

揭示空间结构的本质含义,为旅游地理学提供一个基本研究框架,考虑空间距离的摩擦作用。

旅游系统的研究:①旅游者(需求)、旅游地(供给)、旅游中介(联系);②旅游者、旅游地、旅游中介、支持系统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国内旅游:是指国家内的居民离开长住地到国内另一地方去进行的旅游。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一、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为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集成管理旅游相关信息和业务流程,提高了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本文将探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和作用。

二、发展历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起初仅是单纯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演化为集成了预订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模块的综合系统。

现代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大大提升了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应用场景1. 旅行社旅行社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应用对象之一。

借助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行社能够实现对旅游产品的在线发布、销售和预订管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并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来优化运营策略,提高盈利能力。

2. 酒店对于酒店来说,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酒店管理客房预订、客户信息、房态管理等,提高入住率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与其他旅游服务提供商的联合,酒店还能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提升自身竞争力。

3. 景区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之一,通过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景区门票预订、游客服务、安全管理等工作。

通过数据分析,景区还能够掌握游客偏好,优化景区布局和服务内容,吸引更多游客。

四、作用和价值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为旅游机构带来了诸多益处。

首先,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使得信息流动更加顺畅,客户体验更加良好,提升了旅游机构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其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和数据分析功能能指导旅游机构制定更科学的经营策略,提高盈利水平。

五、结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了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升级,提高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旅游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及演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及演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

主要 旅游城 市 旅游 流 的规 模一 序规律 , 国 良等 f 位 杨 8 1 了旅 游 流 的规 模一 序 结构 和空 间 差 研究 位
异 性 特征 , 但均 未涉 及旅游 客 流载 体之 一 的景 区( ) 点 系统 。戴学 军 为 可 以把景 区( 系 点)
统 中各景点 的旅 游 吸引力 评分 值 当作一 个离 散 型集 合 ,通 过计 算它 们 的信 息分 维值 来 反 映
分形特征 。


词 : 游景 区( ) 旅 点 系统 ;旅 游 流 ; 间分 布 ;分 形发 育 ;四川 省 空
中 图 分 类 号 : 52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0 3 3 (0 70 — 9 3 1 10 — 0 7 0 )6 0 6 — 1 2
1 前 言
11 研 究 思 路 .
对 于具 有分 形 性 质 的地 理 现象 , 果 点 列 在双 对 数 坐标 图上 为直 线 分 布 , 如 则是 单 分形 ;
如 果 形 成 两 个 直 线 段 ,则 被 视 为 双 分 形 (ircas 。 最 早 研 究 双 分 形 现 象 的 可 能 是 b— atl) f
B n ug i D o d 他们 在 分析 法 国巴黎 的交 通 网络 时发 现 这种 现 象【 Wht E gln在 egi 和 au , u ; i e和 n ee 研 究 城市 体系 结构 时 已经正 式用 到 双分形 概 念[ 2 1 内学者 刘继 生 、 。国 陈彦光 等 在研 究 东北 地 区 的城市 规模 分布 时也 提 出 了城 市位 序一 模分 布 的双 分形 概念[ 他们 认 为 , 形是 演化 的 规 3 1 。 分 分形 , 分形 不仅 是一 种结 构 , 在某 种 意义 上也 代表 一种 演化 过程 5 其实 , J 。 自然环 境 中的很 多 组 成 成分 都具 有 分形 性 质 , 白云 、 树 、 山 、 流 、 绿 青 河 海岸 线 、 湖泊 边 界,以及人 文 系 统 中 的城 市 结 构 、 通 网 络 、 售 中心 的分 布 , 们 都具 有 某 种意 义 的 自相 似 特 征[ 一 些 分形 单 体 聚 交 零 它 6 1 , 集 而 成 的旅游 集 合 景观 是 如 此 , 由这 些 单 体景 观 组 合而 成 的 景 区 以及 由景 区 ( ) 点 构成 的旅 游景区( ) 点 系统 是否 也具 有分 形 性质 , 需要 进行 实 证 分析 , 文 仅就 旅游 景 区( ) 统开 展 本 点 系

秦皇岛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秦皇岛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组 团是 团不 是

从 总 体 上 看 D】 明 显 增 长 趋 势 , 但 在 18 呈 9 1~19 年 和 93
个几何上 的多重分形 ,则 可确定作 为景区数 目N 的函数与 回转 19 2 0 年两个 阶段 差异 比较大 。 ()在 19 年前值一直很 9 3~ 0 8 1 93 半 径 R ( ) 的关 系 : N 小 ( I I ,并 且 增 长 缓 慢 ,市 区 组 团 的 发 展 呈 现 出 紧 密 围绕 中 D <)
宏观视角 .理 论研究 哂
I s E
COL TURE
秦 皇 岛旅 游景 区系统空 间结构演化研 究
贾雪娇 ,王加青 ,白丽君
( 北京化 工 大学北 方 学院 ,河 北 廊坊 0 50 ) 6 21
摘要 :文章采 用聚集维数 对秦皇 岛旅 游景 区 系统空间结构演 化进行 了研究 ,认为秦皇岛旅 游景 区 系统 的演化 类似 于有 限扩散 集团凝聚模型 ,得 出秦皇 岛景区 系统空间结构是 聚集分形的。
从表 1 看出 ,昌黎组团的聚集维数 D 和抚宁组 团的聚集维数 2 D ,在 不同的时期差 异较 大 ,并且 存在明显 的减小趋 势 ,其 中 , 3
在 1 8年 这 两 个 组 团 还 没 有 形 成 中 心景 区 ,甚 至 景 区 几乎 没 有 , 91
通过最小二乘法可求 聚集维数值D。
R 1 1
0 9l 2 4 0 7 32 9 0 79 9 4
2 9 5l 3 1 3 53 .2
0. 51 94 0 94 . 32
0. 49 6 3 l 4S 6 3
0. 6 8 47 0. 9 9 4 3
三 、 据分 析 数
表 1秦皇 岛地 区旅游景区聚 集维数值 ( D)

农村旅游产业系统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以巢湖“三瓜公社”为例

农村旅游产业系统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以巢湖“三瓜公社”为例
Received: Apr. 15th, 2020; accepted: May 5th, 2020; published: May 12th, 2020
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more reasonabl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tourism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AHP. By using the difference coefficient and entropy method and the system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performance and system coordination degree of Chaohu “Sangua She” from 2012 to 2018.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Chaohu tourism industry economic performance system coordination degree fluctuates greatly, subsystem performance coordination is not balanced, although there is no more than 0.9 coordination degree, but there is a general trend of coordination rising, Chaohu need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tourism industry economic performance system structure.

旅游集散地形成与演化的系统学分析

旅游集散地形成与演化的系统学分析

[ 关键词 ] 旅游 集散地 ; 旅游系统 ; 系统论
[ 中图分类号 ] 5 0 F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7 0 86 8 (0 6 0— 5 00 10 — 0 0 2 0 ) 50 2— 4


引言
影 响 因素 ; 旅游 集散 地集散 能力 的 大小 主要 取决 于它 能 辐射 的游 览 区 的范 围; 客源 地 、 览 区与 集 散地 交 游
通 的便 捷程 度是 集散 地存 亡 的决 定 性 因素 ; 散 地的 集
旅游 目的地是 旅 游活 动开展 的 主要地 域 , 而旅 游 集散 地是旅 游 目的地 的三 大构成 要 素之 一 , 是对 旅 游
者起 中转 、 散作 用 的城镇 , 集 不仅 是 旅游 流聚集 地 , 而 且是 旅游 流 中转 辐射 地 , 发挥 的 巨大集 聚作 用和辐 所
景 点 景 区相联 的城 镇 , 这些 城镇 便是 旅 游 集散地 。如 要 去新 疆 旅 游 , 般 会 先 到 达 乌鲁 木齐 , 一 然后 转 乘 其 他交 通 工 具到 达 周 边 景 区 , 样 , 鲁木 齐 市 就 扮 演 这 乌
了旅 游集 散 地的 角色 。

()三 级 旅 游 集 散 地 , 是 一 个 小 尺 度 的 概 念 。 3 这
于 实践 的发 展 , 旅游 集 散 地 的理 论 研 究 明显 偏 少 , 因 此 , 集散 地进行 系统 学分 析将 有利 于确 立旅 游集散 对 地 的地位 , 促进 旅游 集散地 的发 展及 作用 的发 挥 。 旅游集 散地 不论 从其 内部 构成 , 还是 从其 形成 发 展 来讲 , 都具有 系统性 。 是 由一 些 相互 联系 、 它 相互 作 用 的要 素所组成 的 具有特 定功 能 、 到 某种 目的 的有 达 机 整体 。 其主要构 成要 素 为 : 备 的交通 体 系 ; 完 一定 的

第7章 旅游空间结构与演化机理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第7章 旅游空间结构与演化机理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4)点可以用规模、数量等特征描述 5)点和面具有相对意义,可以相互转化
点的区位属性
点在空间中存在区位属性,这样的区位属性包含两种类型:
❖ 一是绝对区位,又称为数理区位,是指地理因素和现象在三维地球表 面的空间位置,可由经纬度和海拔高程加以确定。
❖ 二是相对区位,是指特定地理因素或现象在地理空间中与其他地理事 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关系,可由空间距离、时间距离、交通运输 距离以及社会、经济、要素又称域面要素,域面是点状要素和线状要素赖以存在的空间 基础,具有确定的空间范围。如果认为域面是区域空间结构中除去节 点和连接线之外的所有地域,那就是腹地的概念,其大小和研究的空 间尺度有很大的关系。
❖ 域面作为各项经济活动的场所,其空间范围及其内部要素的密度等都 随着它们与节点相互作用的强度而发生变化,域面上若出现新的节点 ,则其实力就会增强,从而逐渐变为结节区域。否则,域面经济活动 稀疏,活动半径狭小,即沦为衰落或不发达区域。
第7章
本章学习目标
1
旅游空间结构要素与特征
2
旅游空间结构模型与应用
3
旅游空间演化过程与机理
7.1旅游空间结构要素与特征
❖ 7.1.1空间结构组成要素
❖ 点、线、面是用来描述这种结构特征的基本要素。在地理学或区域 科学中,点可以代表城市、景点等物质实体;线可以代表交通干线、 旅游线路等线状物体;面可以代表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区域。空间 结构实为节点、网络、域面、要素流等构成的要素集合。
(1)旅游增长极理论
❖ (1)理论内涵 ❖ 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佩鲁认为经济增长(
增长极)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和部门,而是首先集中在某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和地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 ❖ 旅游增长极是对区域旅游或相关行业发展具有推动性的旅游空间聚集区或旅游经济单 位。增长极理论对旅游开发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该理论以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作为研究对象,因而它可以指导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发展。

旅游系统模型分析及演化研究

旅游系统模型分析及演化研究
种类 型 。 三种 类型 的旅 游系统 都从不 同角度 揭示 了 提 出了旅游 功 能 系统模 型 ( 图1 ) ; 从 旅游 规 划 的视
旅游 系统 的特点 , 但随 着旅 游市 场 的巨 大变化 以及 角 , 在一 个 目的地 的基础 上 , 构建了旅 游功能 系统模 旅游 研究需 求 的转 变 , 需要完 善现 有的 旅游 系统模 型 , 认 为 其分 别 由供 给 和 需 求两 部 分构成 , 而 旅 游
部 各 种要素 之 间是 一种耦 合关 系, 因此其 对旅 游 系 统 的 影响 并不是 直接 的 , 而 是旅 游 系统 内各 作用力 ( 这些 作用 力性 质 不 同, 大小 不 等 , 方 向不一 , 在不 同时 空维度 下各 作用力 处于不 断变化 的 状 态 ) 之 间
图5旅游 复杂 系统模型
进一 步探讨旅游 系统 演化的内在机制 ,以此来预测旅游 系统未来的发展走势。
【 关键词】旅游系 统模型;演化;自 组织
D o i : 1 0 . 5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0 0 8 7 . 2 0 1 5 . 0 5 . 0 0 8
期和 旅游 地 自然环 境承 载力两个 子系统之 间 的耦合 的 相互作用所 最 终形 成 的耦 合力整 体地 影 响着系统
关系, 研 究了基于这 种 耦 合关 系 的旅游 地 系统 演化 演化 过 程 。 竞争 和协 同是 旅 游系统 自组织 演化 的 的机 制及 其规律 , 同时, 他们亦 提 出了 一种新 的研究 动 力 机制 , 竞争 是 系统 演化 的 最 活跃 动 力 , 协 同是
归纳三种旅游 系统模 型存在的不足 。其次 ,以L e i p e r 的旅游地理 系统模 型为基础 ,从 复杂 系统的角度 构建适合现 阶段旅游现 象分析的旅游 系统模型 ,并尝试从旅游客流的 角度对

基于旅游系统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探讨_张惠

基于旅游系统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探讨_张惠
建旅游演化模型。研究表明,通过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来提高旅游地游客的增长率是
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旅游地;旅游产品;旅游系统;生命周期;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2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04)11-0142-05
Study on the Tourism Area Life Cycle Based on Tourism System
)))丹霞山、鼎湖山和七星岩、岳阳楼的演化特点
时,指出对于出现衰退迹象的旅游地,可以通过完
善产品,在该产品类型中推出新产品,使旅游地走
向复苏,如丹霞山的阳元石景区的开发;如果经调
查该旅游地所提供的产品已经没有潜在的市场,
但该旅游地的现有资源可以开发成其他类型的旅
游产品,则可以通过开发其他一些有潜在市场的
地的旅游产品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
旅游产品,此时旅游地和旅游产品又出现了空间
上的一致性。随着旅游产品的发展,为使旅游产
品得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和其他旅游地的旅游产
品共同发展,则出现两地旅游产品结合形成新的
旅游产品,此时旅游产品就超越原有旅游地的范
围。但从更大范围来看,旅游地有空间上的层次
派生的概念,两者的差异缘于不同学科对旅游活
动认识的差异。
两者之间的争论是在学科发展和交融过程中
产生的。旅游地和旅游产品在其发展和演化过程
中是紧密联系的。研究旅游地发展规律及演化机
制时要分析其内在的旅游产品特点及组合关系、
市场变化等;研究旅游产品的发展规律及演化机
制时,要分析其所处旅游地的特点、与其他旅游产

旅地课后题答案

旅地课后题答案

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旅游系统图 4 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 系。 图 1-3 旅游地理学基础树状图 旅游地理学学科发展简史 返回页首 1 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2 从学科的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 3 比较世界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同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旅游者行为 返回页首 1 什么是旅游者?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哪几种? 一、国际上的定义
对于某一类型的旅游资源,评估工作遵循一个统一的评估系统,有着确定的通 用的评估标准;
评价系统中的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 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返回页首 1 简述巴特勒(R. 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并谈谈你对此理论的看法。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在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方面,西方学者提出了几 个演化模型,如戈曼森(Gormsen E)的海滨旅游地的空间-时间模型,米塞克 (Miossec J M)的旅游发展模型,奥珀曼(Oppermann M)的发展中国家旅游空间模 型(Pearce D,1995),但受到学者们广泛注意和应用的是布特尔(Butler R W)的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布特尔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布特尔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 6 个阶段: 探查阶段(exploration stage) 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 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 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
国际旅游者: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 24 h 以上的人。 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 24 h 而少于 1 a 的人,其 目的是娱乐、 度假、运动、海外: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 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到其他国家,连续停 留时间不超过 12 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 报酬的人。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组构及演化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组构及演化

和 网 络 空 间 是 目的地 营销 系统 存 在 和 发 展 的两 个
平 台 。虽 然 在两个 不 同的空 间 或平 台 , 他 们却 不 但 是 被 隔离 的 , 是 可 以相互 作 用 , 且 也 将 可 以 相 而 并
映射 是 这 种 映射并 不 仅 仅是 一 种 网络 通 信技 术 但 应用 , 而更 应 体 现其 组织 特 性 。 也可 以说 地 理空 间
的转变 。说 明人 们 已经认 识 到D 不仅 是技 术 应用 MS 系统 , 更应 该 是 一种 组 织 系统 。本 文 跳 出技 术 系 其
统 的视 角 ,力求 从组 织 系统 的角度 来 分析D 的构 MS
二、 目的地营销 系统的概念
( ) 义 的 目的 地 营销 系 统 一 狭
狭 义 的 目的地 营销 系统 一 般单 纯 指 信 息技 术
视 角 下 的一 种技 术 经济 系统 , 可说 是 一 种技 术解 也
S s m, I ) yt D S 的研 究 主要 涉 及 以 下 : : I技 术 e 骞 以G S
广 义 的 旅 游 目的地 营 销 系 统 是 指 在 一 定 机 制
作 用 下为 了实 现 共 同的 目标 而 参 与 旅 游 目的 地 营 销活动 的所 有成 员所 构成 的作用 空 间 。基 于信息 技 术 的技 术 系 统 仅 仅 是 作 为 目的 地 营 销 系 统 的 工具 而存 在着 , 营销 系 统 的组织 架 构 才 是 目的地 营销 系
为理 论 基 础 , 讨 旅 游 信 息 系 统 建 设 【 ; 面 向 游 探 对 。 习
决 方案 。 这种 观点 下 , 在 目的地 营销 系统 ( MS 是指 D )
旅 游 目的地 通 过 互 联 网进 行 网 络 营 销 的完 整解 决 方 案 。其 主要 目的有 : 提升 目的地 营销 的整体水 平 ; 促进 目的地 旅 游信 息 化 的规 范 化 和标 准 化 ; 帮助 旅 游 局实 现对 当地旅 游 企业 的营 销管 理 ; 加 目的地 增 知 名 度 , 动 旅 游 者 的访 问 量 ; 激游 客 在 目的地 带 刺

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系统及演化水平测评方法研究

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系统及演化水平测评方法研究
( . 南 师 范 大学 旅 游 与地 理科 学 学 院 , 南 昆 明 6 0 9 }. 州 远 见 旅 游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 东 广 州 5 1 3 ) 1云 云 5022广 广 1 4 1
[ 摘
要] 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的本质 和基本要求 , 旅游产业生态化 系统的演化状况 决定了旅游产业生
[ 收稿 日期] 0 1 5 O 2 1 一O —2
[ 者简介] 作 苏章全( 9 4 ) 男 。 东潮州 人, 1 8一 , 广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 熊剑锋 ( 9 5 ) 男( , 1 8一 , 彝) 云南 昆明人,云南师
旅 游 生态 产 业集 群 的研 究 也 逐 渐 受 到 专 家 学 者 的 重 视 ; 人 们对 旅游 产业 生态 化 的研 究大 都侧 重在 动 力 但
学 机 制 [ 、 持 续 发 展 理 论[ 、 念 、 涵 特 征 、 】可 3 2 ] 概 内 产
业 生 态 系统 的组 成及 其实 现方 式 的论 述 [ , 旅 游 5 对 ]
复合 系统 上 , 以研 究 实现 其 系统矛盾 运 动及规 律 的最 优化 方法 为 基本 思想 , 加注 重 的是 从技 术 和理念 上 更
对旅 游产 业 生态 化 系统进 行研 究 。 在旅 游 产业 生态 化发 展过 程 中 , 到旅游 供需 矛 受
的发展 状 况 及其 系统 协调状 况进 行科 学 的 、 定量 定性 相 结合 的分 析 , 而 限制 了区域 旅游 产业 生 态化 的研 从
产 业 生态 化 现象 及其 系 统 的 演 化 水 平 的 分 析 及测 评
方 法 的探 讨 尚有 待深 入 , 法对 区域 旅游 产 业生 态 化 无

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研究流派、进程与展望

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研究流派、进程与展望

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研究流派、进程与展望
杨春宇;黄震方;毛卫东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2009()3
【摘要】以系统科学发展历程为脉络,梳理现今蓬勃发展的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研究成果,辨析了不同流派的核心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探寻该领域研究的共同纲领与范式尚未形成的内在原因,提出摒弃现有不同理论观点之差异,集各家之所长,以"非线性思维"、"整体思维"、"关系思维"及"过程思维"的系统科学探究方式为指导,以系统要素间耦合关系及其思想为进程构建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研究框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总页数】6页(P66-70)
【关键词】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系统科学;耦合
【作者】杨春宇;黄震方;毛卫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贵州财经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1
【相关文献】
1.我国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理论研究综述及研究展望 [J], 庄永耀;姚洁盛;刘岩
2.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之基本问题探讨 [J], 杨春宇;黄震方;毛卫东
3.旅游地系统演化机制研究——基于两个系统的耦合分析 [J], 杨春宇;黄震方;毛卫
东;文传浩
4.文化旅游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研究——多理论视角下的研究进程、评述及展望 [J], 杨春宇
5.旅游地演化理论研究进展 [J], 查艳艳;杨兴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系统模型分析及演化研究————————————————————————————————作者:————————————————————————————————日期:旅游系统模型分析及演化研究-旅游管理旅游系统模型分析及演化研究冷少妃吴国清(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摘要】在新形势下,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但作为旅游分析的重要工具——旅游系统的研究却难以满足现今各种旅游现象分析的需要。

首先,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功能系统、旅游地理系统以及旅游复杂系统等三种典型系统模型研究的现状,总结归纳三种旅游系统模型存在的不足。

其次,以Leiper 的旅游地理系统模型为基础,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构建适合现阶段旅游现象分析的旅游系统模型,并尝试从旅游客流的角度对其进行新的阐释。

最后,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理论群以及相关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探讨旅游系统演化的内在机制,以此来预测旅游系统未来的发展走势。

关键词旅游系统模型;演化;自组织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5.008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目的,可将旅游系统划分为多种类型。

目前,旅游系统主要可以归纳为旅游功能系统、旅游地理系统、旅游复杂系统等三种类型。

三种类型的旅游系统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旅游系统的特点,但随着旅游市场的巨大变化以及旅游研究需求的转变,需要完善现有的旅游系统模型,帮助研究者、决策者以及旅游者等把握旅游现状;同时,进一步通过旅游系统演化的研究预测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与走向。

一、旅游系统模型分析及建构(一)旅游系统模型研究现状第一,旅游功能系统模型。

旅游功能系统模型强调旅游系统的功能,决定旅游系统功能的系统结构和影响旅游系统结构的外部环境。

基于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观点以及经济学中供求关系,1972年,Gunn最早从结构——功能角度分析旅游系统,提出了旅游功能系统模型(图1);从旅游规划的视角,在一个目的地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功能系统模型,认为其分别由供给和需求两部分构成,而旅游者、交通、吸引物、服务及信息促销五项是旅游规划中的基本要素,这五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体——旅游功能系统[1]。

Mill和Morrison (1985)、吴必虎(1998)、王家骏(1999)、Gunn(2003)等均沿着结构功能分析的方向对Gunn(1972)的模型提出了修正或补充。

其中,Mill和Morrison (1985)从营销的角度提出了一个与Gunn(1972)的功能系统模型类似的模型(图2),他将Gunn模型中的吸引物和服务归纳成旅游目的地,从而构成了以四个状态量(市场、营销、旅游目的地和旅行)以及连接这四部分的四个单向流(适应需求、旅游销售、形成需求以及旅游购买)为内核的旅游功能系统[2]。

从这两个模型可以看出,人和信息的空间流动是旅游系统有效运行的必然表现,旅游者从市场流向目的地,即Gunn模型的右半部分、Mill和Morrison模型的左半部分;信息则通过营销从目的地流向市场,即Gunn模型见图一、Mill和Morrison模型见图2[3]。

第二,旅游地理系统模型。

旅游地理系统模型强调从地理学的空间角度建立旅游地理系统模型。

1979年,Leiper把旅游功能系统投射到地理空间上,模型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业、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等5个要素,并对由旅游通道连接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空间组合进行了重点突出;Leiper模型(图3)亦体现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但他认为客源地的需求具有不稳定性、季节性和非理性等特点,目的地的供给是割裂的、刚性的,打破了旅游功能系统模型对供给和需求的狭隘认识[6];前者(旅游空间结构)正是后者(旅游供求关系)的空间表现形式[7]。

第三,旅游复杂系统模型。

旅游复杂系统模型主要基于混沌理论和复杂性理论。

1999年,McKercher在Faulkner和Russel l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复杂系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一个基于混沌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旅游系统模型(图4)。

McKercher认为旅游系统是一个以非线性方式运行的、具有混沌特点的复杂系统,主要由旅游者、信息向量、旅游内部影响因素、外部旅游主体、影响信息沟通效率的因素、旅游外部影响因素、目的地或内部旅游群落、系统输出、混沌制造者等9个要素构成;要素间的复杂互动使旅游系统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运行,紊乱和突变都是内在于旅游系统的特点;旅游系统对初始条件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即最初发展阶段的一个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出现完全不同结果[7]。

(二)旅游系统模型的不足首先,旅游功能系统模型。

Gunn(1972)模型是基于单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提出,无法用来体现多目的地间的关系;Mill、Morrison(1985)系统模型过于强调市场和营销,但并未注重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

并且,两个模型没有考虑到旅游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未体现隐形元素及其对系统对供给与需求的作用和影响,未考虑供给的有限性问题,认为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其次,旅游地理系统模型。

在空间维度之外,Leiper的模型并没有超越旅游功能系统模型;[7]没有强调内部各元素的相互关系,反馈结构并不明晰,更接近一种空间的物理流动;[2]无法体现多目的地、多客源地时存在的竞争与协同。

最后,旅游复杂系统模型。

Mc Kercher的旅游混沌模型过于繁杂,不清晰,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不明确,逻辑关系混乱;虽然体现了旅游系统作为复杂系统的非线性,但其中的反馈关系未能清晰的体现;未能很好地解释旅游系统中非线性关系产生的原因。

(三)旅游系统模型的重构通过对旅游系统模型的总结、分析与归纳,在现有的旅游功能系统模型、旅游地理系统模型以及旅游复杂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汲取旅游系统模型的基本构架与思想,对旅游系统模型进行重构,力求进一步完善旅游系统的科学体系。

本文认为旅游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同时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旅游客源地系统、旅游目的地系统以及旅游媒介系统,其中,媒介系统既是旅游者和信息的流动通道,亦是旅游业的区位之所在,旅游业作为媒介存在于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以及它们两者之间。

虽然此系统与Leiper的旅游地理系统拥有类似的组成要素,但其组成架构却不尽相同。

在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中,旅游系统绝不仅仅是单个旅游目的地与单个旅游客源地的关系,而是具有多个客源地、多个目的地的系统以及多个集散地系统间复杂关系的系统,一个客源地面对的是多个目的地的选择,而一个目的地亦存在多个客源地市场。

因此,不仅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存在关系——供需关系,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客源地与客源地之间以及集散地与集散地之间亦存在关系——竞争与协同,其中竞争是促进旅游系统不断演化的内在动力,而协同则是维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存在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一旦外部或内部的某个因子发生改变,旅游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便会在正、负反馈循环的作用下,逐步催化循环,使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发生循环,最终形成超循环模式,对整个旅游系统产生影响。

最终,该因子对系统的影响又通过系统的反馈结构对系统产生新的影响,使系统不断的处于动态的演化之中,保持系统活力。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借鉴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以Leiper的旅游地理系统模型为基础,以自组织理论为立论依据,构建了旅游复杂系统模型(图5)。

另外,旅游复杂系统模型可基于旅游客流的角度进行以下阐释:旅游者出游会存在多种情况,其中最主要的三种,第一,旅游者从客源地流向目的地后再返回客源地;第二,旅游者从客源地流向第一个目的地再流向N个目的地最后再返回客源地;第三,旅游者从客源地借道于N个集散地流向目的地最后返回客源地,其中,N个集散地有可能成为旅游者的潜在目的地。

二、旅游系统演化现状及机制(一)旅游系统演化研究现状关于旅游系统演化方面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其研究多是基于国外旅游系统演化研究的成果。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个焦点——旅游复杂系统自组织演化;研究范围方面多集中于旅游地的系统演化研究,旅游系统的整体性演化研究很少;研究理论方面,多基于自组织理论,但研究往往只涉及一个或两个相关理论,基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

在旅游地系统演化方面,张惠等[9](2004)从旅游系统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并构建了旅游演化模型,提出旅游产品是旅游地演化的动力,其他要素是影响旅游地演化的外在因素。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是杨春宇等[10](2007,2009)对于旅游地系统演化机制及规律的探讨,他以旅游地供求关系为线索构建了系统演化模型,探讨了旅游地生命周期和旅游地自然环境承载力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了基于这种耦合关系的旅游地系统演化的机制及其规律,同时,他们亦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即把旅游地演化系统投影到以二者为子系统耦合构成的低维空间来研究,克服了旅游地演化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

陈志军[11](2008)从区域尺度的角度构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并以江西省为例提出了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优化思路。

在旅游系统整体性演化研究方面,高军等[12](2011)提出的演变趋势模型为我们认识旅游系统演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试图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提出旅游系统演变趋势模型,包含旅游系统演变趋势概念模型、运用该概念模型定量分析旅游变化趋势的旅游系统演变趋势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深入认识旅游的“真正”变化趋势、旅游的波动变化趋势、重大事件对旅游的影响,从而增强对旅游变化过程与变化趋势的认识,提高旅游预测的准确程度,并为旅游发展评价和旅游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阎友兵和张颖辉[13][14](2012)基于自组织理论对旅游系统演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研究旅游系统的整体性演变理清了思路,他们认为旅游系统作为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其自组织演化经历了“自创生——自维持——自扩张——新的自创生”的螺旋式发展阶段。

吴文智和赵磊[15](2012)基于非线性的角度,分别对旅游系统内部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二元结构之间的动态演化博弈分析,以及对异质性旅游系统之间进行系统协同演化建模分析。

(二)旅游系统演化机制旅游系统的演化基于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是研究自组织现象和规律的理论集合,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指导,而是一个理论群,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和超循环理论[16]。

旅游系统外部因素以及内部的各种构成因素都是通过自己的作用力来影响系统演化的进程,由于旅游系统是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内部各种要素之间是一种耦合关系,因此其对旅游系统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旅游系统内各作用力(这些作用力性质不同,大小不等,方向不一,在不同时空维度下各作用力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最终形成的耦合力整体地影响着系统演化过程[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