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第十三篇 格式塔心理学

合集下载

Gestalt Psychology:格式塔心理学(共22张PPT)

Gestalt Psychology:格式塔心理学(共22张PPT)
– Wertheimer: the observers task is to describe the object being experienced, not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6
The Gestalt team
• Wertheimer: the teacher and lecturer who influenced students and colleagues through seminars and discussions
They spent the majority of their time criticizing others instead of consolidating ideas into practical and testable theories Prevailing theory at the time – Thorndike’s Law of Effect – trial and error and reward More complex and required higher problem solving, but basic paradigm the same: the direct approach would not solve the problem – the apes had to find an indirect way to the goal. We actively organize perceptions into coherent wholes – today the process is referred to as top-down or conceptually driven processing They spent the majority of their time criticizing others instead of consolidating ideas into practical and testable theories

格式塔心理学概述1-3

格式塔心理学概述1-3

• 在探索完形理论以前,我们可以阅读书籍和图像来加以说明, 人们在阅读一段英文写成的文章时,看到的是一个个由26个 字母组成的单字,再由每一个单字彼此间的相对关系与文法 结构,串接成一个可以被他人了解完整的文字意义,而非一 连串各自独立的长短符号与间隔。 • 同样,一般人在欣赏一幅图画或一张照片时,阅读的也是由 不同浓淡、色彩、造形、轮廓和形式组成的完整图像,并非 彼此毫无关连的独立区块。 • 观众在欣赏一部电影时,所接受的讯息也是由连续的画面与 声音等组成的叙事情节,而不是一连串各自独立的停格片段。 • 由此可知,知觉过程中最自然也最关键的工作项目,就是将 不同时间与空间之讯息作一次整合。唯有如此,才得以让讯 息的接受者能从容不迫地接收并处理随时涌入的大量讯息。
(1)德国时期(Bauhaus艺术及建筑学校)
• 「完形」心理学派的诞生大约是在1912年的德国,当时Dr. Max Wertheimer(1880~1943)发表第一篇有关「现象」的 论文,首次对「完形」心理学作了有系统的陈述,因而发展 起来。 Wertheimer认为视觉元素的组织是所有心智的基本, 而且是与生俱来的,并不须要刻意去学习。他把视觉元素组 织的因素定名为知觉组织律(perceptual organization),也 就是后面要讨论的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等完形 律。 Wertheimer并首度提出所谓「群化」的原则,对于过去 画家在「呆板」与「散漫」的画面之间,祇知道「统一中求 变化」的构图原则,建立了一个严谨的理论基础。七年后另 一个对于20世纪现代艺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包浩斯 (Bauhaus)艺术及建筑学校,也由建筑师Walter Gropius在 德国威玛(Weimar)创立。他们对于人类在这段期间由于科 技昌盛衍生的问题,同样采取一种整体统合的方式。虽然 「包浩斯」艺术及建筑学校与Dr. Max Wertheimer领导的 「完形」学派并无直接传承的关系,但是「包浩斯」充满实 践精神的艺术走向,以及对于「视觉场」之研究与视觉元素 间的数学性与表现性的分析,其实两者的精神是十分一致的。

文艺心理学之格式塔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之格式塔心理学
也称共
同命运原则,是指 如果一个对象中的 一部分朝某方向运 动,那么这些共同 移动的部分就易被 感知为一个整体
简单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
对象进行知觉时, 如没有特殊要求, 常常倾向于把对 象看作是有组织 的简单的规则图 形
连续性原则
我们倾向于把一个图形中连接在一起的平 滑部分看作一个整体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一)反击元素主义心理学 ——对以构造主义为代表的元素主义心理学的反 动是格式塔心理学最突出的贡献 (二)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就 是受格式塔心理学的潜在影响形成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 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 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 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 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 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 “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 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 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 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 学”。
3、 顿悟的四个特点: ① 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 ② 具有突发性 ③ 质变的产生有时需要前期尝 试错误 ④ 可以迁移
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 要方面 ——桑代克认为迁移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境存在 着共同要素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 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
(二)社会历史背景 ——20 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 强国,欲统一世界的野心使整个国内形 成了强调统一、积极主观能动的整体社 会意识形态,以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 文化、科学等领域受此影响,倾向于整 体性的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塔心理学认为情感和动机是 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影响人类 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情感与动机的差异
情感主要涉及到对事物的评价和 感受,而动机则涉及到行为的发 起和维持。
情感与动机的相互
作用
情感可以影响动机的产生和强度 ,而动机也可以影响情感的表达 和体验。
03
格式塔心理学的应 用
领导者可以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压强”原理,更好地理解 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期望,提高领导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格式塔心理学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员工的心 理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
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应用
解决心理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例如通过完形疗法等 格式塔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04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如何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智力等方面的能力。
组织管理领域的案例分析
01 02 03 04
总结词:组织管理领域中的案例分析主要关注如何运用格式塔心理学 原理来提升组织的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详细描述
分析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如整体性、闭合性 、连续性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学习与记忆
1 2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过程 ,而记忆则是对这个整体过程的回忆和再现。
学习与记忆的差异
学习涉及到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而记 忆则是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保持和再现。
3
学习与记忆的相互作用
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会影响记忆的效果 ,而记忆的能力也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用,形成一种整体结构。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心理学名词: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心理学名词: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心理学名词:格式塔心理学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心理学名词:格式塔心理学导语:“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

logy)又译完形主义或完形心理学,是于 1912年发轫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也是自德国心理学内部首次对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予以非难的派别。

它由惠太海默、苛勒、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联袂创立,他们自1910年起切合作,并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的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创立了格式塔学派,又于1921年创办了自己的喉舌《心理学研究》。

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学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起家,后又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概言之,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注重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禁果逆反心理是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古希腊传说中,伊甸园中的夏娃受蛇的诱惑,偷食了善恶树上的禁果,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禁食的果实分外甜,由于禁止,人们尝试的欲望反而更加强烈。

禁果逆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也被人们所利用。

土豆在法国的引种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在当时的法国,土豆被称为“鬼苹果”,农民都不愿引种。

着名法国农学家帕尔曼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受到法国国王的特许,在一个贫瘠的土地上中土豆,并由着军礼服,全副武装的国王卫队看守。

一到夜晚,卫队故意撤走。

结果,人们受到“禁果”的吸引,每到晚上就来挖土豆,引种到自己的田里,通过这种方法,土豆的种植在法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

这就是逆反心理现象。

至于某些电影,书籍越禁止越走俏;奥斯卡电影越是晚发布获奖人名单,人们越是想知道结果等事实,更是为人们所熟知。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一.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起源: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

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19世纪末,以冯特(W.Wundt)为代表的心学理家倡导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之为“束捆假设”的元素说,认为复杂的知觉是简单感觉的束捆,意识经验是各种简单元素的群集。

正如R.S.伍德沃斯(R.S.Woodworth)所说,1912年对于心理学的旧理论来说,是一个烦恼的年头:行为主义在美国对构造主义发起猛烈抨击,与此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对构造主义进行讨伐。

开始时,这两种运动都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后来,两者逐渐互相对立起来。

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前者完全拒绝讨论意识,甚至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后者则承认意识的价值,只不过不同意把意识分解为元素。

格式塔心理学把构造主义的元素说讥称为“砖块和灰泥心理学”,说它用联想过程的灰泥把元素的砖块粘合起来,借以垒成构造主义的大厦。

问题在于:一个人往窗外观望,他看到的是树木、天空、建筑,还是组成这些物体的各种感觉素质,例如亮度、色调等等。

如果是前者,则构造主义的大厦就会倒塌。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温瑞芬 2009.9 于中南——————————
Gestalt Psychology 第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但绝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 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例如,一只苹果放 在我们的面前,它的颜色是红色的,质感是光滑的,气味是芳 香的,味道甜滋滋的,这些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属于 感觉,而将这些对颜色、质感、气味和味道感觉信息的整合, 可以获得苹果的知觉。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苹果,每个 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也不尽相同,我们却可以认识苹果这 个概念。显然,知觉还包括了大脑的信息加工,它不是被动地 获取外部事件的信息,而是积级地、主动地、有组织地获取信 息可见,正如阿恩海姆指出的:“被称为‘思维’的认识活动 并不是那些比知觉更高级的其他心理能力的特权,而是知觉本 身的基本构成成分。”
1.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相当重要 的作用。感觉和知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我们关于世界一切知 识的最初源泉,人只有通过感觉和知觉,才有可能逐步认识不依赖于他而存 在的客观世界。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产生的对事物个 别属性的认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 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但是,知觉和感觉又 是有区别的,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 的整体性.
“一本书” “不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 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 “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 闪 烁着淡 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 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 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 种智力游戏。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心理学史课件 第13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史课件  第13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与发展历程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一) 科学心理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自然科学心理学所谓的价值中立的研究规则,认为心理学不是物理 学那样的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独特的、关注人的人类科学(human science),及其在 各个领域和广泛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应用。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经验的独 特性,关注人的潜能和自由;强调研究应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方法为中心。
2. 价值体系 以其性善论为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人性是善的;② 心理潜能高于生理 潜能,人高于动物;③ 高级需要的价值高于低级需要;④ 利他行为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 足是一致的;⑤ 创造潜能的实现是高级需要的满足,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⑥ 创造潜 能的充分发挥是一种最高奖赏,是一种高峰体验的出现;⑦ 自我实现者有发自内心的追 求潜能发挥的倾向,并有以此为依据的自我评价能力;⑧ 高级需要和创造潜能微弱,需 培养和学习;⑨ 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是内外因关系;⑩ 人的潜能和存在价值与社会价 值并无本质矛盾。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与发展历程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
(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5) 在60年代中后期,一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术专著相继问世,如《心理学中的人 本主义观点》(196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挑战》(1967)等。罗洛·梅编辑出版的 《存在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1967)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与发展历程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
(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时期
20世纪50年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时期。 50年代初,马斯洛担任布兰迪斯大学的心理学系主任,从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提 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1954年,马斯洛出版了《动机与人格》,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 奠基之作。1956年4月,马斯洛等人发起并创立了人本主义研究会,讨论了人类价值的 研究范围问题。1958年,英国学者约翰·库亨(J. Cohen)在其著作《人本主义心理学》 中首次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1959年,马斯洛主编了《人类价值的新知识》一书,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 要文献。这些重要事件和学术活动,有力地促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的到来。

格式塔心理学——陈育林 PPT

格式塔心理学——陈育林 PPT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突现论 似动现象: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是指先后呈现的原本静止的
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时差60毫秒)被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
(二)同型论 ——同型论指的是意识经验与大脑基本过程的结构一致。绝大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家都信奉“同型论” ——“主张知觉场在其次序关系上与作为基础的兴奋的脑场相符合,
格式塔心理学——陈育林
(二)社会历史背景 ——20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强国,欲统一世界的野心
使整个国内形成了强调统一、积极主观能动的整体社会意识形 态,以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受此影响, 倾向于整体性的研究。
(三)哲学理论背景 1 、康德的“先验论”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源思想。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各种元
封闭的原则,也称闭合 的原则。主体在感知物 体时有一种能自行填补 缺口使其闭合将其知觉 为一个整体的倾向
好图形原则
把不完全、无意义的图形看 作是一个有意义、完整的图 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 简单而稳定。
应用:如我们常把天上的火 烧云、一些风景名胜地的奇 山怪石想象成生活中的事物 或各种神话、历史中的人物 或情景等。
3、 顿悟的四个特点: ① 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 ② 具有突发性 ③ 质变的产生有时需要前期尝试错误 ④ 可以迁移
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桑代克认为迁移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境存在着共同要素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经验 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1935) 儿童心理学的 经典著作《心灵的成长: 儿童心理学引论》 (1924)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经典实验二:图形-背景实验
总结词
探究人类在视觉感知中如何区分图形和背景的关系。
详细描述
图形-背景实验是探究人类在视觉感知中如何区分图形和 背景关系的经典实验。实验中,观察者会看到一些由不 同形状和线条组成的图案,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分辨出 哪些是图形,哪些是背景。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在视觉 感知中,大脑会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自动将视觉信 息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促进自我认知
通过整体理解个人经历和情感,帮助来访者深化自我认知。
解决心理问题
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方法,解决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心理咨询,提高个体心理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丰富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家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创造出更具表现 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动力性原则
总结词
整体具有自组织的动力特征
详细描述
动力性原则是指整体具有自组织的动力特征。整体内部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自我调节、自 我组织的机制。整体的动力特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由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形成的。
完形性原则
总结词
整体具有内在的完形倾向
详细描述
完形性原则是指整体具有内在的完形倾向。整体倾向于保持一定的结构特征和完整性,即使在受到外 界干扰或破坏的情况下,整体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和修复,保持其内在的完形性。完形性原则说明了 整体的稳定性和自我保护机制。
详细描述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性原则,认为整体的结构和功能不是各部分简单相加所 能比拟的,整体具有超越各部分简单相加的特性。整体具有特殊的性质,整体 先于部分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组织性原则
总结词

心理学史第十三篇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学史第十三篇 格式塔心理学

P B E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先驱

第一,哲学方面的先驱当首推康德的先验范畴理 论。康德把时间和空间、因果、整体等看成是先 于一切经验的先天知识形式,这些先天知识形式 组织和整理着经验,使杂乱无彰的经验变成有条 理和有组织的知识。格式塔心理学家受到这一观 点的深刻影响。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为“先天的经 验组织”,并认为这个组织是先天就有的,决定 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格式塔心理学所提出 的“知觉的原则”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三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格式塔心理学的兴起比行为主义在美国的兴起 还早了一年。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惠特海默、 苛勒和考夫卡。三个人从没有任何公开的争论, 出现了其他学派少有的团结一致。
1.惠特海默
是出生于布拉格并在布拉格长 大的犹太人。他思想灵活,是 位极富煽动力和有口才的人。 惠特海默最大的贡献是在研究 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了格式 M.Wertheimer, 塔心理学,他的著作不多,但 1880—1943 在格式塔心理学上的影响最大, 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为了了解格式塔心理学与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的 不同,我们首先来读一段假想的对话,主持实验 的心理学家请你描述你在桌上看到的东西。你回 答说: “一本书。” “是的,当然是本书,”他同意你的观点,“但 是你究竟看到了什么?” “你是什么意思, ‘我究竟看到了什么?’”你 困惑不解地问道,“我告诉你我看到了一本书, 书不大,有一个红色的封面。” 这位心理学家坚持问道,“你真正知觉到的是什 么?尽可能精确地描绘给我听。”



上述解释的错误在于: ⑴以感觉元素的组合来解释 似动这个整体的心理现象; ⑵以物理现象解释心理 现象。 惠特海默的回答与他的实验一样巧妙: 似动现象不 需要解释,它就象你知觉到它那样存在着,不能被 还原为任何更简单的东西。 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不是以孤立的二线可以解释 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所具有的 性质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于整体中。

第六版医学心理学第十三章心理干预各论第四节以人为中心疗法

第六版医学心理学第十三章心理干预各论第四节以人为中心疗法

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求助者对自己的经验,包括个人的感受、体 验、直觉等都能够较坦然的接受,不再进行歪曲、 否认或根据价值条件作用进行取舍,因此个人对 自己的感受更丰富,更富有 变化,更轻松。他 对他人及他以外的客观世界的接纳程度增强了。 他不再那样僵化、刻 板地看待外部世界,因而 认识更富有弹性了。
有机体评价的价值
价值条件化的价值评价
对形体、机能、技能、行为、容貌的肯定——我是有价值的 自我否定、自我肯定、他人否定、他人肯定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真是自我
因此,一旦当孩子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当作自己 的自我概念时,他的行为不再受有机体评价过 程的指导,而是受内化了的别人的价值规范的 指导,这个过程就是价值条件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的现实倾向, 当他采用这一过程反映现实时,就会产生错误 的知觉。当对某一行为自己感到满意,而别人 没有感到满意,或别人感到满意而自己没有感 到满意时,就会出现一种困境,自我概念和经 验之间就会出现不一致,不协调。
内 容 概 要
1
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述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过程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评价
2
3 4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述
1、罗杰斯简介
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 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 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 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主 要创立者。20世纪五六 十年代,人本主义在批 判行为主义和扬弃精神 分析的基础上,以心理 学第三势力的名义走上 了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历 史舞台。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当求助者能够不再依照价值条件作用来 确定自我,而是依照真我来面对自己时他的 自我概念和经验、体验之间的冲突少,自 我变得比较协调。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总结词
在组织管理领域中,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详细描述
组织管理领域中,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如场论、知觉与行为等,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沟通,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例如,通过场论原理,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力;通过知觉与行为原理,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意图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协作完成任务。
组织性
在信息传播、教学、管理等领域中,组织性原则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教学领域中,教师需要将知识进行有逻辑和条理的组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信息传播中,编辑需要将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在管理中,领导者需要将团队成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工,使其形成一个高效的工作流程。
改善教学方法
组织结构优化
01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组织结构应该与组织目标相匹配,组织结构应该简单、清晰,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灵活性。
领导力发展
02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领导力应该关注整体和未来,而不是仅仅关注当前和过去。领导者应该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够引领组织的发展。
员工培训与开发
03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员工培训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整体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格式塔心理学概述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格式塔心理学的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格式塔心理学案例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总结词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强调整体和结构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且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特性。
详细描述

格式塔学习理论材料

格式塔学习理论材料

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理论自1912年由韦特海墨(M,Wetheimer)提出后,在德国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苛勒(K,Kohler)和考夫卡(K,Koffka)的访美以及他们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这种新的理论引起了美国心理学家的注意。

格式塔理论是心理学中为数不多的理性主义理论之一。

格式塔学派以某些相当抽象的,与知觉和思维的性质及心理经验的结构有关的观念解释了熟悉的观察资料。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主要对知觉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兴趣。

对他们来说,学习是次要的和派生的现象,是无需特别关心的。

而学习到的东西只是知觉组织的结果,并取决于知觉的组织律;个体所表现的行为取决于在解决当前问题时心智对眼前的情景结构的分析,依赖于对过去经验的利用。

格式塔学派也以动物试验来证明自己对学习中产生的变化的实质及其原因的理解。

苛勒于1913年至1917年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试验,证明了黑猩猩的学习是一种顿悟,而不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例如,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

尽管黑猩猩常常将棒子扔向香蕉,连棒子都丢了,但拿起棒子玩时,顿悟的端倪就出现了。

一旦棒子得以成功地使用,黑猩猩就寻找它并迅速加以利用。

最有戏剧性的一幕是,一个名叫苏丹的黑猩猩,最后将两根棒子像钓鱼竿一样接起来,够着了香蕉。

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起先把两根棒子接在一起多少有点偶然,然而苏丹一旦看到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就能够想到这个主意,而一次又一次把一根棒子插进另一根棒子的未端,以便够得着远处的香蕉。

对于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动物可能审视相关的条件,也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当突然把一件工具的工具性价值(如棒子作为手臂的延伸)“看”作达到目标的手段,即看出两根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它便产生了顿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且,一旦发现了这一方法在遇到类似情境时也就能够运用这一“领悟”了的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格式塔心理学派最早产生于德国,之后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派否认了建构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主张应该研究人的经验及行为,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把格式塔原理应用到发展心理学,并且研究了顿悟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完整的过程,是学习者对情景的重新分析之后得的。

苛勒所做实验中最有名的是大猩猩取香蕉实验。

苛勒将大猩猩带到一间房子里,房顶上悬挂着香蕉,房内还有几个箱子。

大猩猩刚开始进入房间看到香蕉时,首先第一反应是直接用手去够香蕉,试图跳起来抓取香蕉,但是都没能达到目的。

于是它不在盲目乱跳了,而是静下来观察房间内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猩猩突然走到箱子旁边,将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站上去够香蕉。

如果一个箱子不够高,它还会将几个箱子叠加到一起,直到拿到香蕉。

苛勒通过实验认为,猩猩在这一过程中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动作,而是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分析,最后领悟了整个情景,并随即采取行动,顺利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顿悟。

在日常学习中也常见到顿悟现象。

就像思维的黑暗中投射下一道“灵感”的光芒,使得本来苦苦追寻的答案突然出现了。

我们在学习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道题目想了很久都没做出来,始终没有想到解题思路,但是会有那么一瞬间就突然想到方法了,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是顿悟了。

(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不是盲目的尝试错误,是学习者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整个问题情景,只有清楚认识到问题情景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顿悟才会出现。

换言之,顿悟是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之间多的关系的理解。

(二)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型完型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失误的关系的认知。

格式塔所说的完型实际上即“结构”。

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型来实现的。

最新心理学通史之格式塔心理学教学讲义PPT

最新心理学通史之格式塔心理学教学讲义PPT
韦特海默把这种原本是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
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称为似动现象,又称PHI现象。
(二)对似动现象的解释
•韦特海默的解释: 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或格式塔,而不是孤立的
感觉元素可以解释的。似动现象的关键在于两个刺 激在时间上发生了一种动的交互作用,被视这种整 体的感觉是直觉过程固有的特性,是大脑的整体属 性同两条线的感觉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科学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界出现了许多新发现,其 中物理学中“场论”思想对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更有 直接的影响,这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大发现。 • 这一思想为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所接受和利用, 他 们希望借助于场的理论来对心理现象及其机制作出 一个全新的解释。
•场可以用磁力现象加以解释:把铁屑撒到一张纸的 上面,当纸下放有一块磁铁并移动时,铁屑会随着 磁铁向同一方向移动.并排列成特殊的形状。铁屑 很明显地受到了磁铁周围磁力场的影响,这个场不 是个别物质分子引力和斥力的总和,而是一个全新 的结构。
三、哲学理论背景
•第一,康德的先验论。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 整体的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各种元素,心理对 材料的知觉是在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之上并组 织的方式来进行。
康德的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 也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建构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 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在 此基础上对观察到的东西做如实的描述,从而使 观察对象的本质展现出来。
•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主张 •“不是用主观方法吧原本存在的碎片组合起来的内容总和 ,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它们不单纯是盲目的相加起来的 、基本上是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仅仅 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相反之,这里 要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所 考虑的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心理进一步的发展,并持有一种与冯特的心理学和构造主义相对立的观点。格式塔,德文为Gestalt,意指整体、形式和结构,其核心理念是反对心理学中的元素主义,主张以整体的视角来描绘意识与行为。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坚信,心理元素的分析并不能全面揭示整体的心理现象。他们通过一段假想的对话,生动地揭示了格式塔心理学与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的分歧,强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整体,而非仅仅是感觉的集合。此外,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深受康德先验范畴理论、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的影响。康德的理论为格式塔心理学家提供了先验的组织原则,胡塞尔的现象学则引导他们如实描述直接经验,而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更是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总的来说,格式塔心理学以其独特的整体观,在心理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