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歌之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鉴赏要点:1、要弄清史实、典故2、要体会意图、感情3、要品味技巧手法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方法。
(一要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下面这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末二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2013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 一、咏史怀古类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 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 城柳”“无情”。
• 因为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 然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 兴亡,总是以它的欣欣向荣,以它的繁荣 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 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 此诗人说它“无情”。
一、咏史怀古类
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题材特征
•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 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 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形式标志
• 一、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 怀”“古人名+咏”等,如李商隐的《咏史》、苏 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 陈子昂的《燕昭王》《登幽州台歌》、杜甫的 《咏怀古迹》《蜀相》《八阵图》等。 • 二、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骆宾王的 《于易水送人》、李商隐的《马嵬》、杜牧的 《过华清宫绝句》等。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 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 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 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 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使 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内容
• 咏史怀古,往往是诗人借怀古伤今或叹个 人命运的坎坷,所涉及的多是在历史上有 一定影响的人物、事件、古迹等。历史人 物如屈原、吴王、贾谊、王昭君、曹植、 诸葛亮、隋炀帝、唐明皇、杨贵妃、李煜 等,历史事件如马嵬事件、隋灭、项羽自 刎、安史之乱等,历史古迹如废都荒台、 离宫旧苑、骊山、赤壁、新亭、隋堤、湘 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作者 借古自比,或感叹历史,或影射当今。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一、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咏怀” 如:《咏怀古迹》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咏怀古迹·其三》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四、常见意象A.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 石城/ 南京)、台城(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姑苏(苏州)、洛阳、汴京、江都(今扬州)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乌江亭、隋宫、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居之地)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庄园)D.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 、常见的历史人物:屈原、贾谊、范蠡、诸葛亮、王昭君、孙权、周瑜、荆轲、项羽等F、自然景物: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明月、江水、归燕(永恒不变的事物,见证历史沧桑);地上的青苔、孤寂的残垣、无名的断碑、荒松、古墓、落日、悲风、巢鸟(标示着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充满悲秋的色彩)五、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六、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诗人怀古咏史的两种主题<一>怀人伤己作者追思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自己有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解读
解答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①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运 用的典故(写什么)。 ②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为什么写 )即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 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③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诗人抒发什么感情 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④分析作者的写法(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 达)。
借景抒情、比喻 对比、反问
崔诗“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借景抒情:春天到了,西施当年浣纱的 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象在为 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 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 “似有不平 声。”这“似有”二字,真切自然,寄 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
罗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运用对比、反问 通过吴、越兴替史实的对照,表达作者 对历代亡国者推诿责任的痛恨。对真正 祸国殃民者的痛恨。
咏史怀古诗的分类及主题归类
(一)怀故人:怀人伤己 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 性, 作者追念古人感伤自己
1.对比失落型 2.同病相怜型 (二)咏古迹: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2.物是人非型 (三)忆古事:借古讽今 讽喻统治者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1、咏史怀古诗的结构特征: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答案: 1、不同意 2、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 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 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3、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 怀才不遇的感伤。
1. 咏古迹
(07湖北卷)
过华清宫
君王游乐万机轻, 玉辇升天人已尽,
李约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咏史怀古诗是一种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的诗歌形式。
这种诗歌通常由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在鉴赏咏史怀古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2. 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经过“赤壁”时,写下这首咏史怀古诗,表达他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3. 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一种情况则是借题发挥、借古讽今;再一种则是感慨身世,寻求慰藉。
4. 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有不同的妙处。
鉴赏示例: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身世。
总之,鉴赏咏史怀古诗需要我们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诗人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领略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美妙之处。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颔联: 战争的经过景象。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颈联: 吊古伤今。山河依旧,人事不同,历史兴亡之伤感。
尾联: 之前防御工事的荒废,暗讽当局,要吸取六朝灭亡
的教训,早日实现国家统一。 理:事物兴废取决于人的思想。
• 《乌衣巷》
• 作者:唐刘禹锡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花】此为开花之意,做动词用【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落不知其处。
• 【意思】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 【赏析】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事故的变迁,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 警告。
• 乌衣巷
解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情感: 1、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怀 念、赞美、仰慕之情。 2、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感 慨。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 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 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 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
诗歌鉴赏之怀古咏史诗一、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二、题目特点1.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2.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咏怀”如:《咏怀古迹》3.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咏怀古迹•其三》(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四、常见意象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东京、汴京、台城、江都(1)咸阳:咸阳为中国第一帝都。
“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以咸阳为都,使之赢得了“中国第一帝都”的美誉。
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例: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2)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
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
例:山坡羊·长安怀古赵善庆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3)金陵:石头城即金陵城。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
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别称:石头城、建邺(吴)、建康(南朝)、江宁(南唐、宋)应天(明)、龙盘虎踞、六朝古都。
【高考】语文备考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件
4乌衣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
对
比
今
车水马龙
喧 人来人往 闹 繁 人马喧闹 华 热闹繁华
朱雀桥 乌衣巷
栖息在王谢权门 高大厅堂的檐檩 之上
旧燕子
野草野
花丛生
寂
寥
夕阳残照
苍 凉
飞入寻常 百姓家
明确问题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 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 发感慨;
归纳咏史怀古诗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
7、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 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 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 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②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 感情都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 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 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在鉴赏这类诗词时 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 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 作品的深刻寓意。
[高考诗歌鉴赏例题]怀古咏史诗
[高考诗歌鉴赏例题]怀古咏史诗[高考诗歌鉴赏例题]怀古咏史诗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
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
比如说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
诗人只是抓住问鬼神与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
二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
例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三)》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
例如我们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就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其次,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三国演义》开篇词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自然带有很大的戏谑色彩,还是陈与义的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说得好,其中蕴含着诗人多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无穷感慨。
诗歌分类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一)【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
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
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
高考语文《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
高考语文《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透析咏史怀古类诗词思想内容
透析咏史怀古类诗词思想内容古诗鉴赏是每年高考复习中的重头戏,也是难点。
给学生分类复习可以让学生较有条理地掌握知识体系。
咏史怀古诗是古典诗歌银河中璀璨的明珠,杰出诗人群星闪耀,而中唐的刘禹锡与晚唐的杜牧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两颗明星。
下面就以两人的诗为例,谈谈怎样复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诗如其人,它是诗人心灵的写照。
读其诗,首先要“知其人”“论其世”。
刘禹锡:关心现实,热爱生活,勇于革新,爱憎分明,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
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看法:“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
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
千里之谬不容秋毫。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精警超迈。
诗人并不是单纯怀古,书写泛泛的今昔兴亡之感,而是从现实出发,站在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的高度,将现实的感受与历史的沉思结合起来,以历史题材表现现实内容,寓深刻的哲思于咏史怀古之中。
《石头城》是借古讽今的不朽名篇。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即金陵(现南京)。
前枕大江,后倚钟岭,壮丽险峻。
它最早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东吴孙权在石头山(今南京市西)上修筑城郭、宫殿,故改名石头城。
六朝时代这里一直是国都。
经六代繁荣,至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开始废弃。
在唐王朝国运衰微之际,刘禹锡伤悼石头城六代繁华的消歇,抒发怀古之忧思。
曲折地表达了他对唐帝国中兴成梦的忧伤情绪。
刘禹锡立意高远,以意串象,精选了山、水、月这三种景物,描绘出石头城的冷落衰败,好一幅古城月夜图。
画面上,群山沉寂,夜潮声寒,月色凄清城垣残破。
画面不仅有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响,有感情的流动和起伏,而且还有深沉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对山川依旧人事已非的哲理感悟。
真是语约意丰,震慑人心!诗的前一联妙用对仗,使群山、潮声、空城互相对照、衬托,“故国”是历史,过去的国都,指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国都,昔日繁华地,“空城”是指石头城被废弃的现实。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3、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4、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5、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鉴赏步骤和方法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一、概念怀古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二、常识: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常见意象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
其他:吴钩、《后庭花》常见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常用技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语文特点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三、专题练习:(一)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解】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不讲究对仗,信笔写来,妙笔天成。
写景疏朗有致,抒情含蓄不露。
B.首联直接点明“牛渚夜泊”之景,诗人文笔大气,将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西江融为一体,境界空阔、渺远。
C.颔联由“望”到“忆”,引发诗人由古及今的联想;“空”字指出不得志的处境,暗示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
D.颈联抒发不遇知音的感慨。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昔 盛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 归。(喜悦)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 (骄傲) (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对 比
今 只今惟有鹧鸪飞。 衰
(转)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景象。 (凄凉)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不得意,感慨身世, 观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感伤怀才不遇(怀古伤己)的 心境。如杜甫的《蜀相》,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 一生,为他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礼贤下士、诸葛亮雄才大 略、君臣相契。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 室,有统一中国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 满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 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 出现类似英雄平定天下; 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 写诸葛亮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 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 主义精神。
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 似,都用了对比手法。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 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 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转出主意。苏台 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 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 巧。
(三)历史事件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 一己感慨;此类诗作,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高度, 独抒机杼,表达对历史事实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 些诗作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自己切实的 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 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歌之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一)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检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
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
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李商隐《贾生》(怀古伤己)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心理二】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心理三】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2.理性分析,冷静剖析历史: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二)四、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五、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六、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七、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李商隐的《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常用的技巧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1.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孟浩然《与诸子登砚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
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2.表现手法:用典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