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建议。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我国城市供热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历程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将重点分析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包括建设规模、技术水平、运行效率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能源结构不合理、设备老化、运行成本高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包括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运行效率等,以期为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在规模上,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能力不断提升。

大量的热电联产机组被建设并投入使用,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供热需求,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这些机组多数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设备,使得供热过程更加高效、稳定。

在技术上,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不断创新。

许多先进的供热技术被应用于热电联产领域,如高温高压技术、循环流化床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热电联产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热质量。

在政策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

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规划,鼓励和支持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同时,还加大了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领域的投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摘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近年来比较受人们认可的一种供热形式,不仅环保,还能起到节能的作用。

国内在热电联产方面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总发展规模已居世界前列。

以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工作开展的情况,分别阐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并适当提出发展建议,促进行业发展。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行业发展引言热电联产属于热能与电能联合生产的形式,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更加满足当前国内社会发展的需求。

将燃煤与热电联产、热电分产这几种生产形式进行比较发现,在产出热能、电能总量相同的情况下,热电联产更加节省资源,使用的燃煤总量仅为其余形式的33%左右,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下文将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1.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优化方式想要提升热电联产供热发展质量,就必须多关注供热发展,并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不断提升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关注程度,并设立一洗系的专业化部门,以此来提升热电联产集中统筹能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1通过电力体制改革的形式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放开热电与冷电的联产项目建设,并关注主电网并网问题。

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内容,给出具体化的热电、冷电联产发展结构,促进其发展。

1.2通过深化供热体制改革的形式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了解并掌握能源价格所形成的机制及能源价格管理工作体系,以此来推动我国热电企业及供热行业的正常发展。

拟定具体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作体系结构,并结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管理条例》的内容,分别从经济鼓励与行政等多个方面来提出具体化的供热措施,具体包含下述几个方面;首先是从能源价格的方面入手,分别通过财政补贴以及适当减免税收等角度来降低能源的价格,并提出专业化的集中供热优惠政策,提升集中供热的经济效益。

其次还可以通过提供专业化人才的形式来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产业链条的发展,利用专业化的高学历工作人员来带动行业整体综合素质,融入各种世界领先的理念与技术,促进行业发展。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趋势研究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趋势研究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趋势研究首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成为城市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热电联产能够高效利用废热,减少能源浪费,因此它在城市供热系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和更低的碳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能源结构的转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逐渐取代传统的供热方式,成为城市能源结构中的主流技术。

其次,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热电联产设备的规模将逐渐增大。

传统的热电联产设备多为小型或中型,供热范围有限。

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热电联产设备的规模将不断扩大,供热范围将覆盖更多的区域。

这将使得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成为大型城市的主要供热方式,为城市提供稳定、高效的供热服务。

再次,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更加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热电联产设备将更加智能化。

智能化的热电联产设备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优化供热系统的运行和能源利用。

例如,智能化的热电联产设备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和用户需求,自动调整发电和供热的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热电联产设备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联动和协同,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智能化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成为未来城市能源系统的发展趋势。

最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与新能源技术相结合。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与新能源技术相结合,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系统。

例如,热电联产设备可以与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等新能源设备相结合,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系统,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热电联产设备还可以利用生物质能源、城市垃圾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新能源技术的结合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技术的进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成为城市供热系统的主流技术。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可持续发展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可持续发展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可持续发展摘要: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

发电行业特别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行业是“电力先行官”阵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节能、减少城市污染、提高供热质量和增加电力供应等行业优势,是贯彻国家能源综合利用政策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较好形式。

热电联产是集中供热的最高形式,又称热化。

本文从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节能机理以及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位置,从而说明了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热电联产、节能、集中供热、国民经济一、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热电联产行业的成长从小到大,由弱转强,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其重要地位已经确立。

2007年全国供热机组总计约9900万KW,占火电总装机5.4亿KW的17.9%,占0.6万KW以上机组的比重为17.7%,占总装机容量的13.6%。

由于热电联产的能源转换效率达84.25%,而纯发电的热效率只有38.11%,2007年热电联产把电力的整体能源转换效率由38.11%提高到42.05%,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其节能效率是巨大的。

但在城市集中供热中,还有相当部分是直接由锅炉房供热,继续发展热电联产,提高热电联产机组比例还大有潜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近三百个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其中属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占了60%以上,其锅炉运行热效率一般超80%,节能、环保及社会综合效益显著,因此发展热电联产,是提高供热效率、降本增效的根本出路,是对“节约能源、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

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节能机理集中供热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品位热源,改善人居环境条件而且能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城市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而热电联产供热是把热电厂中的高位热能用于发电,低位热能用于供热,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

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发布时间:2023-04-14T02:10:27.526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3年第1期作者:张强[导读] 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张强内蒙古乌海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016000摘要: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政策1 发展热电联产必要性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

其根据能源梯级利用的原理,将一次能源燃烧后,既生产电能,又利用在汽轮发电机中作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从中长期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2 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政策考虑(1)节约能源。

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

(2)保护环境。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相对分散小锅炉供热在降低污染、尤其是减少颗粒物污染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

最近几年推广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可实现炉内脱硫,故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

(3)缓和供电紧张。

由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的更大发展,使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考虑到热电厂都建在热负荷中心,区域热电厂的上网电量也在就近消化,因此通过热电厂供电补足区域供电,可减少电力传输损失,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3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状况3.1 我国热电联产发展历史(1)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在一些工业内,建设了区域热电厂,由于当时缺乏热电建设经验。

基建计划不落实,热负荷误差很大,致使一些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初期。

从1953年到1967年期间,正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初期,也是各地电网发展的初期。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摘要:热电联产是一项新兴产业,它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供热供电,还能实现煤炭等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对于减少空气污染以及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都有重要意义,已经成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热电联产将供热与发电结合在一起,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我国的热电联产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热电联产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这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热电联产事业的推进,通过研究当前我国热电联产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够为热电联产的升级与革新提供方向,使热电联产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本文主要阐述了热电联产的相关含义,以加深人们对热电联产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我国热电联产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为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现状;问题;建议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的困境,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地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以构建经济、社会、能源、生态等各要素之间协同发展的局面,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增加了居民收入,使得人们有条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从而增加了对供暖供电的需求,国家在发展电力事业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也要衡量电力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的效果,通过技术的革新,积极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热电联产为我国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热电联产是通过特殊工艺将传统的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热量有效利用起来,为人们生产生活供暖,是一种节能、高效的技术产业,在国内外取得重大发展成果。

一、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世界上热电联集中供热产业发展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中国在美国之后,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供热机组装机容量[1]的变化趋势分析,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处于上升趋势。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研究---精品资料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研究---精品资料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政策研究前言发展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世界各国各地区特别是美国、俄罗斯、欧洲各国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很重视。

2001年,布什政府提出“美国能源政策”报告,在这项能源战略性计划中共提出了105条建议,主要集中于提高能效、改善与增加能源基础设施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能源供给等三个方面。

报告在节能现代化中提出:为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提供税收优惠和简便的审批程序(2001年,《美国能源政策》)。

欧盟计划到2010年热电联产所占的发电市场份额达30%,其中,丹麦热电联产占发电市场的45%;荷兰目前热电联产已占发电市场的40%。

俄罗斯早在1993年热电装机就有6530万千瓦,热电厂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达33%以上。

一. 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政策考虑1. 节约能源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排放量。

它有多种组合形式,如采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用背压汽轮机系统、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系统、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以及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等。

它可由工厂自备电厂实现,也可由公用事业的大型热电厂实现。

太原第一热电厂(总发电容量122.5万KW,总供热量5000GJ/h)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大型热电厂。

大型热电厂有规模大、效率高、环境保护易于实现等优点,但也有热网投资大,运行损耗大等缺点。

它适用于热负荷集中的工厂区或城区供热。

90年代以来,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中随着天然气管网的普及和小型高效燃气轮机、往复式煤气机和燃料电池装置的出现,分布式热电联产装置也逐步发展起来。

另外,为在夏季热负荷较低时充分利用热能,还出现了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总之,热电联产机组在整个发电机组中所占的比例,会在21世纪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热电联产技术有更大的发展。

2. 保护环境从下表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2年我国统计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所占的比例除2001年略有下降外,呈逐年提高的态势,这说明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在得到遏制。

发展集中供热调研

发展集中供热调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发展集中供热调研集中供热是指通过热网将热量从供热厂或热源送至用户处进行供热的方式。

与分散供热相比,集中供热具有热量稳定、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对集中供热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其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一、集中供热的发展情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热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80%以上的城市实现了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超过6000万平方米。

同时,随着新一轮城市化发展的到来,我国集中供热的市场潜力巨大,可持续发展空间广阔。

二、集中供热的优势1. 热量稳定: 集中供热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实时调节供热温度和热量,确保供热的稳定性。

2. 能源利用效率高: 集中供热通过热网实现多用户共享一组热源,能够将热能损失减少到最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环境友好: 集中供热采用清洁能源作为热源,能够减少燃煤和燃油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影响。

4. 便利性高: 用户只需要在房间内开启供热设备,即可获得稳定的供热,无需自行购买和储存燃料。

5. 经济效益好: 集中供热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供热成本,提高供热的经济效益。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集中供热面临的挑战1. 变动需求: 用户的供热需求不断变化,对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设备老化: 部分集中供热系统的设备已经投入使用多年,存在老化和损坏的情况,需要进行更新和维修。

3. 能源资源有限: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资源供给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寻找新的热源供给途径。

4. 管网负荷限制: 集中供热的热网需要覆盖大面积的城市区域,管网负荷受限,需要进行优化和扩容。

四、集中供热的未来发展方向1. 利用清洁能源: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技术改进: 利用先进的供热技术,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减少能源损失。

浅析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摘要:热电联产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民众对热电企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当前热电企业发展出现层层障碍。

从长远来看,热电联产由于自身的优势,发展前景仍较为可观。

关键字:热电联产电力供热一、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2018年中国的火力发电总量,约为全国发电总量的73.23%,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热电联产机组在火力发电中占比已经超过了1/3。

2018-2021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可见,近年来热电联产事业发展迅速。

1、热电联产发展的有利因素(1)市场需求前景广阔一方面:从当前我国的能源构成来看,热电联产具有其它能源所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可以说是最好的集中热源来源。

天然气供热总体上成本价格较高、而水能、太能能、核能等新能源则受地域限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从能量转换上来说热电联产在发电的同时,有效利用汽化潜热进行供热,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小。

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工业生产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城市集中供热,还是工业企业,特别是造纸、钢铁和化学工业都对热能、蒸汽能需求旺盛。

集中供热需求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热能需求主要为工业蒸汽,但随着南方地区对集中供热的呼声不断高涨,在未来几年对部分南方地区集中供热也未尝不可。

综上来看,当前我国热电联产市场需求前景十分可观。

(2)社会宏观环境良好过去电力市场一直处于垄断状态,闲散社会资本无法流入,但近年来国家开始推行电力企业改革,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政策的支持下,电力市场准入放宽,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引入了更多元的投资主体,有较多的优质社会资产注入。

例如: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已通过进场挂牌引入社会投资者;国家电网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多个领域均取得重要突破。

社会资本的注入,有利于国家资本和社会资本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各类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助力热电企业效益提升。

热电联产在集中供热改造中的节能分析

热电联产在集中供热改造中的节能分析

热电联产在集中供热改造中的节能分析热电厂作为集中供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作为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可以显著地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建设热电厂有利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治理大气污染。

目前我国燃料供应以及能源利用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设施,具有显著的环保及节能效应。

标签:热电联产;供热系统;节能技术1、热电联产机组集中供热的发展背景热电联产是指同一发电厂既生产电能,又利用汽轮发电机做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的生产方式。

即电能、热能生产合为一体的工艺过程。

相对于只生产电能或热能的方式,热电联产可将热效率提高到85%,更节约燃料。

具有更高的节能降耗作用。

该技术是能源节约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方式。

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手段。

热电联产技术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用能形式,得到世界各国能源行业专家的认可。

各国的法律及政策都给予高度的支持。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热电联产技术的实施进度和范围相应提高,集中供热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的重要表现。

我国约有50%的城市采用了集中供热设施,北方城市供热普及率相比较南方更高,超过35%。

在多种集中供热方式中,热电联产供热占比超过63%,其次为锅炉房供热,约占35%。

国家后续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由此,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关键环节2.1、合理应用超声波流量计,应用比例调节技术目前应用超声波流量计比例调节技术主要是通过两个并联水管中水流量正负范围基本标准,在此标准中要确保管中流量保持不变。

比例调节技术对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发挥超声波流量计应用价值,实际投入的成本较大。

还可以应用变频技术对管内流量进行调控,通过变频技术对管内流量进行调节主要是通过变频机器对水量进行控制,对水管水量情况进行控制,及时采取调节控制措施,降低能源损失。

2.2、发挥集中供热系统在线监控技术应用价值集中供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能源浪费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各项运行数据能够得到有效保存。

浅谈热电联产机组集中供热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浅谈热电联产机组集中供热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地热等。但是 , 集中供热所用能源现仍以煤炭为主, 仅仅是一些有资源条件与优势的城市开始使用天然 气 与燃 油。本 文 以河津 市建 设热 电联产 机组 发展 城 市集 中供热为例 , 对其在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 中的 作用 进行 分 析和评 价 。
有效 途径, 而大 型热电联 产供 热机组集 中供 热的优越 性较小 型机 组更加显著 。以山西省 河津市建设热 电联产机组 、 发展 城 市集 中供热为例 , 对热 电联产机组集 中供 热在 节能降耗 与 污染减排 中的作用进行 了分析 和评 价。 关键 词 : 电联 产; 中供 热; 热 集 节能减排
收稿 日期 :0 1 0— 3 2 1 —1 2
( 编辑
蒋育红 )
[ ]石 海 霞 , 珂. 筑 施 工安 全 管理 的 问题 及解 决 措 施 2 王 建
建 材 技术 与应 用
1 /0 2 1 1 1来自・ 7・ 4 最重要的主力军 , 在各 国的法律及政策 中都享有极 高 的支持 度 , 会舆 论也 给予 了广 泛 关 注 。19 社 97年 1 月 1日, 1 第八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展 的城 市新 格局 。
2 大型热 电联产机组集 中供热在节能 减排 中的作用
2 1 大型 热 电联产 机组 集 中供 热发 展 的背景 .
热电联产作为能源行业中推进节能环保的一支
[ ]技 术与市场 ,0 11 ( ) 45 J. 2 1 ,8 7 :0 . [ ]莫贵 良 探讨 建 筑工 程 施 工安 全 管理 措施 [ ] 才智 , 3 J.
行 业健 康 、 快速 地发 展 。 参 考 文献 :
[ ] 水澄. 筑施_ 1冯 建 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研究 []科技致 J.

论热电联产实施集中供热在我市的发展前

论热电联产实施集中供热在我市的发展前

能 源 保 障设 施 。为 配 合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更 好 地 实现我市 的经济社会发展 战略 , 我 市 应 结 合 实 际需求 , 及 时 为 密 集 工 商 业 区 域 配 套 集 中供 热
能源, 且 燃 料 直 接 燃 烧 产 生 的高 品位 热 能 只 产 生 低 品位 的蒸 汽 , 热效率低 、 能损大 , 这 种 能 源 利 用 方 式 与 我 国 高 效 合 理 利 用 的 能 源 发 展 战
略 不 相符 。 3 . 热 电联 产 是适 应 区域 电力 发 展 的需 要 随着 我 市 经 济快 速 发 展 ,全 市 电力 需 求 增 长迅速 , 2 0 1 0年 底 , 我 市 电源 总 装 机 4 7 4 . 5万 千 瓦, 其中 1 个 1 0 3 . 6万 千 瓦机 组 暂 不 能上 网 。 电 源 总 发购 量 1 2 1 . 7 2亿 千 瓦 时 ,汕 头 市 电 网全 社 会 用 电量 1 3 7 . 3 7亿 千 瓦 时 , 最 大 负荷 2 4 1 . 1 5万 千瓦 , 分别 比 2 0 0 9年 增 长 1 3 . 6 %和 7 . 8 7 %。 地 方 电 源 是 区域 电力 供 应 的 重 要 支 撑 , 是
据 国 家 鼓 励 发 展 集 中供 热 的政 策 , 实 施 可 持 续
热 电联 产 项 目具 有 更 强 的 节 能 优 势 , 符 合
发展战略 、 低碳经 济 , 可实现两个 根本性转变 ,
推 动 我 市集 中供 热 事 业 的发 展 。 2 . 热 电联 产 是 实 现 区 域 环 保 目标 的 有 效
万 吨, 同时还能 减少 大量 的灰渣 和废 水 , 并 节 约 可 观 的 用水 量 。
业 自备 小 锅 炉 。国 内外 实 施 集 中供 热 的经 验 表 明, 在 我 国南 方 气 候 条 件 下 , 对 于 全 年 均 有 用 热 需 求 的工 商 业 用 户 来 讲 , 采 用 热 电 联 产 实 施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与建议作者:汤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摘要:以热电联产作为热源的集中供热,是解决大规模建筑采暖的能源综合利用率最高的方式,应该成为我国北方城市采暖的主要方式。

分析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困境,提出了完善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中图分类号: TU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热电联产是指同时生产电能(或机械能)和有用热能的能量利用方式。

它把热、电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构成热、电联产的同时,通过对低品位热能的合理使用和回收,提高系统能量效率。

目前,我国北方城镇建筑采暖能耗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左右,采暖节能是建筑节能的最重要任务,也是潜力最大的节能途径,而以热电联产作为热源的集中供热,是解决大规模建筑采暖的能源综合利用率最高的方式,应该成为我国北方城市采暖的主要方式。

从中长期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有效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热电联产则是集中供热的最高形式。

我国城市供热的燃料以原煤为主,其他燃料的使用很少。

为了提高燃煤锅炉的热效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同时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提高供热质量,我国政府已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明确了在城市供热中,限制并淘汰分散供热,推行集中供热的方针。

目前我国大型纯发电的火力发电厂的平均发电效率为33%左右,而热电厂供热时发电效率可达20%以上,剩下的80%热量中的70%以上可以用于供热。

因此,将热电联产方式产出的电力按照普通电厂的发电效率扣除其燃料消耗,则热电厂供热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约为中小型锅炉房供热效率的2倍左右)。

热电联产是国内外公认的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与热、电分产相比,热效率提高30%,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40%。

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摘要: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规模比较大,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

它作为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研究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市场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现状;问题;建议所谓的热电联产指的是将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它无论是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还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上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而且以燃煤方式的热电分产和热电联产为例进行比较,热电联产要比热电分产节约更多的能源。

由此可见,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1.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热电联产市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到目前,热电联产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这项事业的发展。

从1990年到2000年,仅10年的时间就由10GW增长到29.9GW,平均每年增长11.6%,到2005年年末我国的热电联产装机的容量进一步增大,达到69.8GW,2001~2005 年这5年期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8.5%。

之后它的容量一直是以上升的趋势在发展着,而且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已经承担了全国总供热蒸汽量的81.2%,热水采暖供热量的 29.5%。

同热电分产相比,它具有能源效率高、节约潜力大等特点。

2.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2.1相关体制有待于完善相关的体制是确保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能否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由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社会公众的生活等各个方面,要想推动此项事业的发展,节约更多的能源,首先就要有完善的体制。

目前,我国有关这方面的体制还十分薄弱,具体体现在:2.1.1是能源价格政策缺乏一定的章程虽然我国的煤炭价格已经顺应市场的发展轨道,但是就电价和热价这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它们还未摆脱政府的干扰,需要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浅谈我国的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

浅谈我国的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发展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世界各国各地区特别是美国、俄罗斯、欧洲各国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很重视。

2001年,美国政府提出“美国能源政策”报告,在这项能源战略性计划中共提出了105条建议,主要集中于提高能效、改善与增加能源基础设施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能源供给等三个方面。

报告在节能现代化中提出:为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提供税收优惠和简便的审批程序。

1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考虑1.1节约能源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 2排放量。

它有多种组合形式,如采用背压汽轮机系统、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系统、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以及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等。

它可由工厂自备电厂实现,也可由公用事业的大型热电厂实现。

大型热电厂有规模大、效率高、环境保护易于实现等优点,但也有热网投资大,运行损耗大等缺点。

它适用于热负荷集中的工厂区或城区供热。

总之,热电联产机组在整个发电机组中所占的比例,会在日后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热电联产技术有更大的发展。

1.2保护环境从下表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2年我国统计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所占的比例除2001年略有下降外,呈逐年提高的态势,这说明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在得到遏制。

但是,空气污染程度仍然严重,尤其是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污染就更为严重。

颗粒物仍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2001年与2002年,分别有64.1%和53.5%的统计城市年平均颗粒物浓度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02年占统计城市29.2%的城市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超过三级,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占统计城市的19.4%。

表11998-2002年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改善城市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污染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改善锅炉供热的方式。

【发展战略】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发展战略】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康艳兵 张建国 张扬摘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

在回顾分析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市场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市场潜力。

分析结果表明,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可在“十一五”末形成1亿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能力,从而为推动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分析了挖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节能潜力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一、前言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

以燃煤方式的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进行比较,为产出同样数量的热力和电力,热电联产方式可以比热电分产可以节约1/3左右的燃煤(仅从热源角度进行比较,未比较二者的热网损失),综合效率可由50%提高到75%(如图1所示)。

图1燃煤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的能源效率比较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

2006年,我国单台6MW 及以上的供热机组装机容量已经增长到80.48GW ,占全国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18%左右。

从中长期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有效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政策回顾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出台了一25 (电力)50 (热力)75 77100 ηh =50% ηe =25%ηh =65% ηe =33%75%50%热电联产热电分产系列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相关政策,对推动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1)《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2000),对热电联产的技术指标、管理办法、与电网的关系做了规定,是目前热电联产管理的主要依据。

[集中供热,优越性,热电]浅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越性

[集中供热,优越性,热电]浅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越性

浅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越性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部分城市供热的现状、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越性、供热资源整合方式。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分散锅炉房;整合供热行业作为对国民经济有着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配套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同水、电一样已成为百姓的必备产品与刚性需求。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我国集中供热事业也迅猛发展,大部分地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比重相对较高;但是,部分地区热电联产供热比重仍相对较低,分散锅炉房占有很大的供热比重,这对大气污染防治、将来的供热资源整合带来一定影响。

本文简要分析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越性。

一、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越性热电联产是指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区域供热系统,常见形式是热电厂中汽轮机的抽汽或背压排汽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热水,并通过热网输送到各采暖用户。

在所有采暖形式中,热电联产一次能耗是最低的,环境污染也很小。

从整体上看,热电联产具有很好的经济性,相对与分散锅炉房来说也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符合产业政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集中供热发展趋势。

国家已出台多个文件支持热电联产,单就大连地区来说,辽宁省、大连市已出台蓝天工程和一县一热源文件,支持热电联产高效供热。

2.节约能源我国的工业锅炉大部分是燃煤锅炉,热效率较低,一般在50%~60%左右,容量较大的工业锅炉效率在70%~80%之间;热电联产的电站锅炉热效率在80%~90%之间,热效率提升很多。

同时,部分热电厂还可回收冷却塔余热供热,增加供热能力,产生节水、节煤效益,并可取缔燃煤小锅炉。

3.高效环保从行业性质上看,供热是民生工程,承担民生重任、社会责任,供热企业也应履行社会稳定任务和相应节能减排义务。

我国绝大部分大气污染是通过煤炭燃烧引起的,煤炭燃烧产生S02、CO2、NOx和粉尘,而目前我国供热企业主要采用煤炭作为燃料,分散燃煤锅炉房只有少量的除尘设施,由于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太高,大部分锅炉房没有脱硫、脱硝设施。

浅谈我国的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

浅谈我国的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

浅谈我国的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摘要】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

它有多种组合形式,如采用背压汽轮机系统、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系统、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以及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等。

它可由工厂自备电厂实现,也可由公用事业的大型热电厂实现。

大型热电厂有规模大、效率高、环境保护易于实现等优点,但也有热网投资大、运行损耗大等缺点。

它适用于热负荷集中的工厂区或城区供热。

【关键词】热电联产;汽轮机;集中供热;节能;环境保护发展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世界各国各地区特别是美国、俄罗斯、欧洲各国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很重视。

2001年,美国政府提出“美国能源政策”报告,在这项能源战略性计划中共提出了105条建议,主要集中于提高能效、改善与增加能源基础设施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能源供给等三个方面。

报告在节能现代化中提出:为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提供税收优惠和简便的审批程序。

1 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考虑1.1 节约能源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

它有多种组合形式,如采用背压汽轮机系统、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系统、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以及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等。

它可由工厂自备电厂实现,也可由公用事业的大型热电厂实现。

大型热电厂有规模大、效率高、环境保护易于实现等优点,但也有热网投资大,运行损耗大等缺点。

它适用于热负荷集中的工厂区或城区供热。

总之,热电联产机组在整个发电机组中所占的比例,会在日后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热电联产技术有更大的发展。

1.2 保护环境从下表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2年我国统计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所占的比例除2001年略有下降外,呈逐年提高的态势,这说明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在得到遏制。

浅谈热电联产的问题及前景

浅谈热电联产的问题及前景

浅谈热电联产的问题及前景摘要:介绍了热电联产的优点,总结了现阶段热电联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发展前景的建议。

关键词:热电联产;热负荷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of co-production, summarizes the co-production of pres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Suggestions.Keywords: cogeneration; Heat load1. 热电联产的优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综合效益。

能源、环境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节约能源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最经济、最有利于环保,最有效的途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现实为能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环境保护好的热电联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我国热电联产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近年来我国热电联产发展更为迅猛。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到目前300MW级的供热机组已相当普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建有集中供热电厂。

集中供热面积迅速的增加,同时大量节约发电煤耗,减少烟尘、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2. 热电联产的问题由于热负荷调查的不真实性,导致部分新建热电厂投产后很长时间内供热负荷达不到规定容量,极少数热电厂投产后出现无热可供局面。

其原因主要有:(1)在项目可研论证时,按规划热负荷计算为热电厂投产后新增供热负荷。

由于部分规划项目停、缓建或缩减规模,使得实际热负荷比规划热负荷要小得多,形成热容量上的较大误差。

这将导致个别新建热电厂机组选型不合理。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如何有序发展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如何有序发展

⑴福利型供热收费制度是主要原因。现行供热体制
见表3。
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既反映
表3 热价
城市热网
燃煤锅炉房 (直供)
住宅
24
16.5
公寓、饭店、使馆 30
28
元 /m2·a
燃煤锅炉房 燃气(油) (间供) 锅炉房
19
30
28
35
在热用户的消费观念方面,也反映在供热企业的经营、 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由于原有的收费制度不能体现 “谁用热,谁交费;用多少热,交多少费”,从而导致了 供热收费难,供热质量不能保证和能耗偏高等诸多问 题,并使供热企业陷于恶性循环的境地,最终也影响建
北安市 340.09 通辽市 750 黑河市 396 兰州市 5547 大连市 5714 烟台市 2000 邯郸市 2452 濮阳市 288
225 600 258.6 4171.9 5033 1800 618 266
66.6
17577.7
80
22036.6
65.3
20077.4
75.2
79118.9
5 影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有序发展的因素
筑节能的成效。
5.1 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集中供热规划是指导热电联 ⑵交费主体不明确,单位不愿承担消费责任。
产、集中供热发展的依据
⑶困难企业无力为职工交纳热费。
城市集中供热规划根据该城市的经济、能源、环保、 ⑷房地产开发商、物业公司和供热锅炉房供暖之间
表1 不同规模城市的集中供热普及率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供热面积(万m2) 42085.52 32436.29 24050.17 22911.18
集中供热普及率(%) 28.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
【摘要】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政策
1 发展热电联产必要性
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

其根据能源梯级利用的原理,将一次能源燃烧后,既生产电能,又利用在汽轮发电机中作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从中长期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2 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政策考虑
(1)节约能源。

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

(2)保护环境。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相对分散小锅炉供热在降低污染、尤其是减少颗粒物污染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

最近几年推广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可实现炉内脱硫,故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

(3)缓和供电紧张。

由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的更大发展,使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考虑到热电厂都建在热负荷中心,区域热电厂的上网电量也在就近消化,因此通过热电厂供电补足区域供电,可减少电力传输损失,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3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状况
3.1 我国热电联产发展历史
(1)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在一些工业内,建设了区域热电厂,由于当时缺乏热电建设经验。

基建计划不落实,热负荷误差很大,致使一些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初期。

从1953年到1967年期间,正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初期,也是各地电网发展的初期。

一般是城市建筑密度低。

热网投资大,工业热负荷为主,民用采暖热负荷很少,而工业热负荷一般是提出的偏大偏早,投产后热负荷很长时间上不来。

热电的热化系数几乎均大于1,因而实际经济效益不高。

这一时间由于以供工业为主,绝大多数热电厂选了抽汽机组,以保证供汽供电。

这一时间新投产6000千瓦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容量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20%,居世界第2位。

(2)1971-1980年期间,由于中央政策和其他影响,工业布局分散,没有中长期的工业建设和城市规划,因而制订热电厂的发展规划没有基础,只能在短期计划中做些安排。

(3)“六五”计划时期热电联产建设开始新发展。

1981年以后,中央在能源政策上提出了节约和开发并重方针,积极鼓励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国家计委在计划安排上
专列了“重大节能措施”投资,支持热电厂项目建设。

为适应燃料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的发展,2000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以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加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和有关方针政策性内容。

3.2 我国热电联发展的特点
(1)以前热电厂的建设主要是在已有的工业区内搞热电联产,代替目前分散运行的小锅炉,因而热负荷比较落实,资金易于筹集,建成后能较快的形成供热能力,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2)热电建设中以区域热电厂为主,也发展一个企业为主兼供周围企业的联片供热的热电厂和企业自备热电厂,以发挥各自的优越性。

(3)热电厂建设强调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力规划,并明确没有城市热力规划的热电项目不予审批,因而现在很多城市和县镇均编制有热力规划。

将热电建设纳入长期发展计划。

(4)热电厂的建设已由电力部门独家建设,发展为电力部门、地方政府和各部门企业共同建设的兴旺发达局面。

(5)建国初期甚至建国前建设的中低压凝汽电厂,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电厂已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而机组老旧煤耗高,纷纷改建为热电厂向城市供热,使老电厂恢复了生机。

4 城市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的存在问题
(1)热电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热电建设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投资;二是地方财政;三是用热受益单位集资。

近些年国家分配给节能基建投资,不足全国基建总投资的1%,节能技改投资,也在逐年减少。

(2)供热费用收缴困难。

各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收缴供热费的困难。

原有计划体制中已经存在的收费难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不再为职工报销采暖费,变得愈加困难。

现行的收费制度难以为继,供热收费率逐年下降,使一些城市的供热企业陷入困境,不得不依靠政府补贴维持冬季的正常供暖。

(3)发展热电联产的产业政策不够落实。

国家和地方发布的鼓励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但实践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方针政策不能落实。

5 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经济政策。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日常工作。

而且已经出台和准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

(2)用热力贴费解决投资难的问题。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属于城市公用事业,考虑到热电厂集中供热建设资金没有稳定来源,新建项目难以开工及热电行业普遍投资额大、供热管网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的现实情况,政府应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对城市集中供热中热源和主干网建设的投资,允许建设单位以出售用热权的形式向受益单位收取热力贴费。

(3)实施供热制度改革。

2003年建设部等8部委联合下发文件,启动实施我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其核心内容是:一是停止福利供热,将采暖费由单位统包改为居民家庭直接向供热企业交费;将目前各级财政和单位采暖的各种费用转化为补贴,以货币的形式直接向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发放。

二是逐步推行
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的办法,提高节能积极性,形成节能机制。

三是采取扶持政策,加快城镇现有住宅节能改造和供热采暖设施改造,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4)技术保障。

实施分户热计量收费是供热制度全面改革的基本保障,是从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推动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

集中供热实施计量收费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对于已有的旧住宅,在设计供热系统时没有考虑节能和计量问题,供热系统本身存在着不具备热计量和热调控能力的固有缺陷。

二是供热收费机制不健全,处罚不缴费者无相关法律可依。

三是至今还没有制定出计量收费供热系统的设计规范,设计人员无所适从。

供热体制改革要求尽快解决上述有关的技术问题。

我国的城市供热事业还需要开展广泛而又深入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卢炳根.《发展热电联产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
[2]王振铭《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编制说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
[3]促进热电联产持续大发展的建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
[4]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