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教学资料
大学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什么是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
语文即是语言文章,语文课就是让学生们学习语言的本领,让学生会说会写。
而大学语文区别于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语文,它不再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它的综合性更强,技能性更高。
重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语文适应能力教育和实用教育,侧重在文章学、写作学、阅读学、演讲学、思维学等方面的学习。
本学期我们通过课程教学对阅读能力和日常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首先通过课前演讲环节,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于各种场合应变能力外,还与台下的听众进行了思想交流和互动,这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在以后的职场上我们需要这种能力。
接着老师通过教材讲解和多媒体网站视频音频指导,不仅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作者传达的思想和表达的情感。
所以大学语文需要灵活运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它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生来说,我们不应该把大学语文仅仅看作一门课程,而是应该学会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例如我们本学期学的如何写请假条、计划、总结、述职报告等都会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品读散文小说也会提高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增强我们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老师来说,不单单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应向学生普及更多的课外知识,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尽可能从一些当今热点时事报刊中挑选作品,达到灵活性,多样性和新颖性的统一。
当今应试教育存在许多局限性,而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习才能更加有助于我们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大学语文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之间不同的思想进行交流,就会得出新的看法,而学习的效果远远大于老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听课。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等多重特点。
人文性方面,这门课程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学生能够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工具性而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效地交流与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美性上,课程中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基于课程的定位,我们设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和文学常识;掌握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写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的文章;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公众场合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文学作品选读:选取了从先秦到现当代的经典文学作品,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如《诗经》《论语》《红楼梦》《雷雨》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文学的魅力。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理论与方法: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大学语文教学之浅见
大学语文教学之浅见【摘要】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浅见。
在现状分析部分,我们通过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观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教学方法探讨中,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在课程设置建议部分,我们建议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加入更多实用性强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强调了阅读素养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我们总结了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强调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希望本文能对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帮助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浅见、现状分析、教学方法、课程设置、阅读素养、写作能力、结论、深远影响。
1. 引言1.1 大学语文教学之浅见大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深厚的人文底蕴。
大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事业,其深远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上,更关乎其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大学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大部分学校的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展开,忽视了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实际的语言实践机会,导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2. 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化的学习方法,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影响教学效果。
3. 教学资源匮乏:由于教师素质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大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学无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导致教学效果有限。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外国语学外院2014级一班林青霞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积极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是提高综合性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改进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需求,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合格人才,是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摆在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大学语文没有引起学生及学校的足够重视。
现如今,就业市场形式不容乐观,大多企业在招聘时只注重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然而对语文水平及语言能力几乎没有任何要求。
大学生在严重的就业压力面前觉得,与其把时间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不如多花点时间来学习计算机和英语这些与他们将来的生计有着更密切,直接关系的课程。
与此同时,学校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为了就业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忽视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
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造成“重外语,轻母语”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1)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
大学语文在需要给大学生补充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当作公共基础课;在倡导推广素质教育的时候有当作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在倡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步进行时,它又是大学语文基础课。
大学语文课程不能明确,它的尴尬地位和边缘化的状态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很多弊端。
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本身暴漏出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和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学手段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教材鱼龙混杂。
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课的成危机的到来。
二·深入教学改革是改善大学语文现状的根本1·关键是要明确课程定位和建立制度保障我们要把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作为基础课在制度上“法”定下来,只有得到制度的保障,实施素质教育这句口号,浮于表而和“走过场”。
除此之外,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精品文档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大学语文是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研究和探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氛围非常浓郁,如何使其课程教学与改革朝着更加符合当前的文化语境和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的热门话题。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主导――主体”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的教育技术研究专家何克抗教授提出的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
他认为,所谓“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称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强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要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特点。
1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及其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进行总体的指导和把握。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交流方式。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要建构者。
学生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设计并控制的学习资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要建构者。
3 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也是促进学生自助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4 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多种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二、大学语文教学运用“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实行“主导――主体”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协作的场所。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参与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去。
1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
《大学语文》教学浅谈
《大学语文》教学浅谈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而面向全校各类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正处于困扰中,其学科定位、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今在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主课题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标签:大学语文;素质教育;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而面向全校各类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正处于困扰中,其学科定位、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今在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主课题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从自身多年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以下看法。
一、合理定位是实现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中学语文教材已经重新全面修订,大学语文中的许多传统篇目被下移。
那么,大学语文是否仅仅需要重新调换一些篇目呢?因此,我们必须对作为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大学语文的定位进行重新思考。
20世纪80年代初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就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表现在语文材料中的数量最多、最集中,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应进一步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授给学生。
”不难看出,语文教学历来只是一种手段,传授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才是目的。
换言之,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应该通过语文教学来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
因此,将大学语文之“文”定位在“文化”上,才是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的合理定位。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保证1. 全景式立体化的内容展示。
大学语文容易成为单纯的“文学欣赏”课,关注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人物性格等。
对大学语文的建议
对大学语文的建议近年来,大学语文教育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大学语文教育缺乏实用性,动辄涉及繁琐的文学理论和古文鉴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有人认为,大学语文教育应该强调鉴赏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学语文教育需要有所改变,以下是我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几点建议。
首先,大学语文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语文作为一门通识课,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文科学生。
因此,大学语文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实用课程,教授如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大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一门人文社科课程,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
因此,大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开展文学创作课程,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通过开展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大学语文教育应该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意识。
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学科,语文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也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和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的人才。
最后,大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种文化的多样性。
可以通过阅读国外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对话。
只有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育需要有所改变。
大学语文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意识,以及注重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对语文课程的建议和想法
对语文课程的建议和想法对语文课程的建议和想法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不仅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程中,我认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想法,希望能对语文课程的改革有所帮助。
首先,我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今,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年轻人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而且,很多学生更喜欢读一些简单的文章,如新闻和社交媒体上的帖子,而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缺乏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有趣且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以促进同学之间的阅读交流。
其次,我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应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如今,学生对于科技产品非常熟悉,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通过使用视频、音频和互动软件,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有声读物和电子词典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词汇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和网上作业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我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写作任务和口头表达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和演讲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写作比赛和演讲比赛,让学生动手实践,并从中获得反馈和提高。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报纸、校园广播电台和公共演讲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最后,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
此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寓意深远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例如,通过研读《红楼梦》和《1984》等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和批判性评论,以提高他们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大学语文课是大学教育学习过程中最重要和传统的课程之一,它不仅是研究邪恶和审
美性文献的起点,而且融合了各种语文和文化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背景。
在课程中,学生从古典小说、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中获取知识,还研究了古代皇家文学,探讨文学术语和流派,拓宽了语文能力,增强了法律意识。
另外,课程中还有演讲训练,
帮助学生提高说话能力,培养其思想表达能力和礼仪礼貌意识。
此外,课程会教授各类文
学理论,调动学生阅读文章的灵感和技术,培养其观察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课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字
素养,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文学情怀,深刻理解文学作品。
但是,也必须承认,近年来,许多大学语文课程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学生考试主要集
中在“十一大类”外,缺乏对新时代作品的分析;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感觉不足,常常
出现“教课”的尴尬;另外,也欠缺大量文学讲座及文化活动,部分学生以“刷分”为主,考试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素养。
“活课”是大学语文课能够有效地改革和提高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建议,互动理论
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文学知识;另外,结合现实生活,注重对新时代文学
作品的分析;还要多开设文学讲座及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同时,教师也要努
力培养习惯,更好地指导学生,让学生们真正掌握语文素养,有效应用它。
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
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第一篇: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
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
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
”可见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学习语文,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学期我们开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总体感觉还不错。
如果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东西是你平时为了应试而不得不去学,那么到了大学,学习语文不再有应试的压力了。
暂时放下平日课业的繁重,我完全是抱着一种享受的态度来的,在这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没有人再来评论你的对错,因为那些呆板的标准是为了应试而制定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充分发挥你的思维吧,在大学语文的课堂。
学习所得中,感触最大的是诗歌。
诗歌的特点是最富有抒情性。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杨这种适于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暮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来表述。
诗歌的艺术手法之一是象征。
感觉自己还存在着问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偏弱。
高中时为了应试,老师大篇幅的来讲古代诗歌,使得自己看到诗歌就会定向的往古代人的思想去想。
什么被贬,思亲,爱国之类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可以多读一些现代诗歌当作消遣。
读得多了,对作者的主旨,情感,思想等方面把握的也会准一些。
总之,学习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
于知识层面,我可以继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开掘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
于精神层面,我们可以题为人类精神,心理及人格,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如果大学生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何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是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关系密切,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在气质、修养、人格等方面得到提升。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当前,世界文化格局正发生显著变化,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美、日、韩等国陆续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都把汉语作为了解、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条途径,汉语以及汉语所承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而为之不相适应的是,由于受长期以来“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和“英语霸权”实用主义的挤逼,一些大学和学生轻视了对母语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水平严重下滑。
《大学语文》的教学正面临着诸多尴尬境地。
一、大学语文正面临边缘化境地前不久,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的一位专家指出,《大学语文》目前在高校教学中处于边缘状态,这种说法道出了《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存状况。
近年来,受功利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实用主义观念大为流行,无论做什么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以此来衡量、判断事物的价值。
有些人对《大学语文》课的作用产生了怀疑,一些高校院系要压缩、停开的课程,首当其冲的往往就是《大学语文》。
许多高校特别重视外语、计算机技术的教育,但对本国的语文教育却重视不够,《大学语文》课程正面临边缘化境地。
分析起来,造成大学语文的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一)实用主义盛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学科地位”。
就全国高校目前课程的排列情况而言,大部分高校是将《大学语文》排在公共基础课系列,在此系列里,英语无疑是被学生认为最重要的课程,而大学语文课则明显受到冷落,似乎可上可不上。
出现这样的尴尬现象,还在于对《大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相对专业课或是英语、政治课而言,大学语文并没有明确的“学科地位”,是否规定必修也比较模糊。
以北大为例,2003年教务处在修订新教学计划,居然在全校公共课中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甚至连选修课也没有设置;而去年该校教务处在征求理科院系领导的意见时,几乎所有院系的领导都认为要开大学语文,只是一落实到课程安排时,有的院系却是“只打雷,不下雨”,这种情况其他学校也大体相同。
对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
对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对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来改进语文教育的质量。
首先,我建议教师在语文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批注笔记等,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其次,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我建议在语文课上增加一些创作性的活动和项目。
创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通过创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组织写作比赛,让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写作,如文章、诗歌、小说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创作能力。
此外,学生也可以进行口头表达的创作,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以培养他们的演讲能力和思维逻辑。
此外,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多安排口头表达的机会,如小组讨论、辩论、演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批改作文、提供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建议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文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文化和思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参观文学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学的魅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综上所述,对于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增加创作性的活动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及想法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及想法(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对大学语文的感想及建议现在大学生普遍缺少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大学生阅读数量少,主动性差,造成文史知识匮乏,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欠缺,思考问题简单、肤浅,急需加强大学生语文素质教育。
一些高校里的老师说,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读过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不喜欢阅读中国历史书籍和古典名著。
很多学生知道的和阅读过的文学作品的数量少得可怜,文学欣赏水平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缺少真知灼见。
现在的大学生往往会人云亦云,因为学生读书越来越功利,不考试、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书不会主动阅读。
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字功底和文学、历史学知识积累,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辨别能力都受到影响。
有的连毕业论文甚至请假条都写得不规范。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重视大学语文是必要的。
通过上大学语文这门课,让我有一些不同的体会。
大学语文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课,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还要学会思考,有灵感的迸发。
大学语文的侧重点不再是逼迫我们去背诵和记忆某篇课文的知识点,而在于比较系统的掌握语言和文化的规律,它不再是枯燥无味,而让我们放松绷紧的神经,感到轻松快乐,如同是听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大学语文并不具有像英语那样的“实用”,也不可能直接作为升学、出国、就业的敲门砖,但良好而准确的汉语表达在学习和工作中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是长久的,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语文的运用。
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是增强应对竞争的能力。
社会的发展和就业机制的改革,使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挑选考试很苛刻,要想在就业市场获得理想的职位,只有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大学语文可以提升语言表达水平,提高人文素养。
我觉得丰富教学形式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家都知道中学语文在应试考试的压力下,教学形式趋于模式化,单一化。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思考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思考【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与内容。
在教学目的方面,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应包括诗词歌赋的学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提升。
在应该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与内容进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大学语文教学才能不断提高,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诗词歌赋、文言文、现代文学、写作能力、完善。
1. 引言1.1 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表达能力,是一种文化传承。
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念,规范语言文字表达,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语文教学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语文认识和应用。
只有通过大学语文教学的深入学习,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语文的魅力,理解语言文字的力量,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也是我们深入探讨其教学目的与内容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本文目的与范围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分析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通过对大学语文教学目的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文教育的意义和目标,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指导。
本文还将深入探讨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建设,包括诗词歌赋的学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大学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探讨
大学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探讨“大学语文”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高校恢复设置的一门课程,一开始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经过四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这门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各高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沿成习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又使这门课程的内涵与功能得不到提升发展,因而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有些人就以加强专业知识及相关能力为理由,提出了取消“大学语文”课的办法。
这种忽视母语教育,抹杀“大学语文”维系文化认同、强化人文素质、孕育创造精神作用的主张自不可取,但是这却促使我们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
我们认为,要使“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必须对大学语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加以革新。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方面人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其美好的情感,开启其创新思维。
这需要以文学作品为依托,充分发掘并延伸文学作品的潜在的价值,以完成大学语文课作为人文教育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
一、应该注重情感因素的注入,让爱撒满课堂文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饱含感情的活动。
优秀的作品总是饱含着高尚的人文精神和博大真挚的情感,文学总是用特殊的方式关爱人生、抚慰人生、点化人生、激励人生。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上大学前,对于语文,对于一篇篇美妙的文学作品中飞扬的情感、与作品相连的曾经那么浪漫的情怀,学生们是无暇顾及也不敢品味的。
因为家庭和学校早已将“情感”与“早恋”等同,把“浪漫”与“堕落”画上等号。
大学语文就应该是正视大学生的情感渴求,充分认识情感在认知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走进神圣而美丽的情感殿堂。
所以从第一堂大学语文课开始,就必须向学生传达一种新的语文理念: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需要对人情美与人性美的感悟,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它不该等同于传统的道德伦理的刻板说教,也不同于急功近利的实用。
饱含真挚的情感的语文课,能够引发学生对美与爱,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谈谈对大学语文的几点认识
谈谈对大学语文的几点认识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姚建华摘要:本文通过提高驾驭母语、品味母语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写作素养及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等问题。
主题词:大学语文、文学素养、写作素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承载着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充实文化内涵的重要责任,力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开阔视野,提高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作为一名从事高校语文教学的教师,下面谈谈对这门课程的体会到的几点认识: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只要一提起《圣经》,人们就会自己想到犹太人;提起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人们就会想到普希金的诗歌、托尔斯泰、高尔基的小说;提起英国的文学,人们就会想到莎士比亚、狄更斯、哈代、雪莱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每个民族都有一批经得起时间考验、长久不衰的经典。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尤其需要加强对民族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吸收。
因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文学方面的修养和典籍方面的修养。
事实上,国外的母语教育,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母语教育,它们都非常重视经典的阅读,比如在英国高年级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两部戏剧、1900年前后出版的四位主要诗人写的高质量作品等。
由此看出,加强文学方面的修养和典籍方面的修养,是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的必经之路。
同样,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浩如烟海。
教师应鼓励学生选读一些有代表性的佳作。
例如,在古代诗歌方面,不妨阅读《诗经》和屈原的《离骚》、诗歌代表作的《唐诗三百首》中,重点阅读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著名诗人白居易、李商隐、陆游等名家作品;在古代散文方面,可以选读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的散文名篇;在古代小说方面应重点选读四大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在现代诗歌方面,可以读徐志摩、冰心、艾青、余光中、舒婷、北岛等优秀诗人的代表作;在现代小说方面可以重点选读巴金、老舍、矛盾、鲁迅、张恨水等小说家的作品。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
建议。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况
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它不仅仅是个普通的学科,更
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在过去几年里,大学里的语文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中国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现
代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能学习到各种传统文学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获得正确的思想观念。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语文课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目前大学的语文课程着重于文字知识,而忽视了基本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大学的语文课程中,学生大都是以单
调的学习方式学习,而缺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很难
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获得充分的发展。
对此,我认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改进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况:
首先,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基本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把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生活中,起到联系实际的作用。
其次,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加入一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集体参与,利用所学的知识,体现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还
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此外,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尤其要强调语文的
实践性,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况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未来如
果能够秉承这些思想,改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也有助于推动语文
教育的发展。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注:选自站长正在写作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其中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建议包括读书、教研、教学三个方面,这里所选的是教学方面的建议。
大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人们通常都以课堂教学的效果来评价教师。
徐中玉说:“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这个结果必须由老师来负责。
大学语文这门课对老师要求很高,同样一本教材,有的人教得非常好,换个人就索然乏味。
”①笔者不是很同意这个说法,笔者认为教师是教材的执行者,教材才是第一位的,假如教材写的是“以人为本”“和而不同”,教师教得再好那也不是大学语文课。
但是这只是笔者个人的观点,从我们的评价机制来说,从大多数人的观点看,确实认为课上得不好,就是教师的责任,所以不能不研究这个问题。
这里想给教师几条教学方面的建议。
一、向名师学习以往人们有一个认识误区,总以为大学语文教师今不如昔,人们津津乐道的都是民国大师如何教大一国文,如闻一多、朱自清、刘文典、余冠英、俞平伯、浦江清、沈从文、王力、游国恩、陆侃如、钟敬文等等等等,可以开出一大串名单,而说到今天的大学语文,则认为没有人愿意教,只是一些新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那里凑数。
事实并非如此,大学语文30年,也有一批专家学者始终坚守在大学语文课堂,我曾经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上发言说,大学语文30年,最大的不足是没有解决学科性质问题,最大的成绩是一门没有解决学科性质问题的课能够坚持30年,这里除了靠全体大学语文同行的坚持,还靠的是徐中玉等老一辈学者的垂范,这份名单我们同样可以扩展,如:徐中玉、谭帆、齐森华、方智范、陈洪、李瑞山、周志强、王步高、杨建波、周金声、赵卓……,只是由于距离产生美,大家才总觉得今天身边的这些专家学者不如民国大师,这是一种错觉。
假如能够穿越回民国年间,近距离观察这些大师,就会发现他们也有无奈的时候,例如:1920年代中期,梁启超应邀到清华学校讲课,希望把他想象中的教育理念,落实到现代大学里面去。
学习大学语文的感受或建议
学习大学语文的感受或建议第一篇:学习大学语文的感受或建议大学语文学习心得通过一个学期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
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
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能直观而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甚至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略自然美景的意境,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
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
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大学语文》这本书里。
古时的颜真卿就曾经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所以,我们要多读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展自己的思维。
感受语言和文字那独特的魅力。
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寻着诗人的灵魂追寻诗中的恍惚迷离。
诗意的朦胧美使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
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美的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风流。
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语文是一幅美丽的锦绣山河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
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语文的学习,在学习中能学以致用,在学习中能宁静致远。
大学语文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承担着重要使命。
她以文学作品特有的“美”与“情”两因素陶冶和感染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丰富的情感体验,还有意识地改善和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文学作品蕴涵的思想精髓能真正渗透和内化到学生自我的思维方式中,体现到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外国语学外院2014级一班林青霞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积极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是提高综合性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改进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需求,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合格人才,是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摆在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语文没有引起学生及学校的足够重视。
现如今,就业市场形式不容乐观,大多企业在招聘时只注重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然而对语文水平及语言能力几乎没有任何要求。
大学生在严重的就业压力面前觉得,与其把时间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不如多花点时间来学习计算机和英语这些与他们将来的生计有着更密切,直接关系的课程。
与此同时,学校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为了就业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忽视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
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造成“重外语,轻母语”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1)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
大学语文在需要给大学生补充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当作公共基础
课;在倡导推广素质教育的时候有当作一门素质教育的
课程;在倡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步进行时,它又是
大学语文基础课。
大学语文课程不能明确,它的尴尬地
位和边缘化的状态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很多弊端。
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本身暴漏出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作用的发
挥。
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
兴趣和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学手段方法单一,教学模式
陈旧,教材鱼龙混杂。
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让我们
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课的成危机的到来。
二·深入教学改革是改善大学语文现状的根本
1·关键是要明确课程定位和建立制度保障
我们要把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作为基础课在制度上“法”定下来,只有得到制度的保障,实施素质教育这句口号,浮于表而和“走过场”。
除此之外,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
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就会使得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容易改变,也会削弱它应有的学科地位。
大学语文并非中学语文的延续,需要开辟一套新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育理念。
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操守,更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
而大学语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凸显其人文性,把大学语文当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才能把它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根本是要解决大学语文教学过程本身的问题
(1)着重教材建设。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语文的教材选择应当紧随时代步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
同时需要强调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实用性,教学中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写作,阅读以及演讲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思考能力,感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对文化精品的欣赏,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教师与时俱进,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把自己武装为一个高素质的教育者,保持教学模式的先进性,摒弃传统陈旧观念。
(3)增加师资投入。
各高校和老师在思想上必须统一认识,摆正大学语文的地位,应当把语文教学重视起来,加大师资投入的力度。
一方面,为提高教学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多方面给大学语文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培训,进修,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政治思想修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科学的人生观。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才。
(4)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汉语言和中国元素在世界文化国际格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大学语文是实现人文修养新跨越,培养个人的审美情怀的
重要手段,仅掌握一种岗位能力,足远远不够适应社会发展的。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最高成就,学校应当努力构建以一大学语文为中心,其他人文素质课为辐射的高校人文素质培养机制。
只有教材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合理,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以大学语文为核心重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1.设计合理明确的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授课安排。
但目前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大多没有合理的,明确的教学标准。
没有课程标准,就使得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性质定位的不准确;没有课程标准,教师就不知道围绕着什么主题来讲,应该如何把握整个教学的进度,学生的学新目标也不明确;没有课程标准,课堂的教学内容往往很随意,有的教师讲文学,有的教师将语言,有的教师将讲写作,有的教师讲文字。
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随意确定教学的侧重点。
至于制定合理的,明确的教学大纲,才能规范大学语文教学,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2.编写有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
语文学科具有天然的人文特征和向善向美的感召力。
大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和培养正确的思想以及人精神出发,编写出适合学生的教材,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教学编写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大学新生已有的语文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细致研究
高中语文教材,对于大学语文教材和高中语文教
材应有所区别。
首先要有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对
于如何在高中语文基础上拓展深化大学语文教学
要有科学而系统的规划,以此保证大学语文教材
与高中教材衔接的自然而合理。
尽量避免安排与
高中教材重复的选文,以确保学生能够有耳目一
新的感觉,避免产生厌烦情绪,要打破以往古典
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尽量选取一些文章
简单,但有一定哲学性的作品。
因为就学生目前
整体的接受水平而言,绝大多数古文都看不懂。
看不懂、听不懂就无法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合
理安排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不能厚
古薄今,过度依赖传统文化,应看到现当代作
品,特别是当代作品在反映当下社会现实方面的
巨大作用,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选择更多当代作
家的作品,包括近些年来崭露头角的新生代青年
作家的作品。
另外,精选部分外国文学作品编入
教材,将国外思想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如自由,平
等,博爱,感恩等展现给大学生,通过中外优秀
文学作品形成合力,给予大学生更加全面的人文
关怀和精神呵护。
温儒敏版的《高等语文》就将
一直以来深受学生欢迎的金庸,琼瑶的作品选
入其中,陈洪版《大学语文》中甚至将罗大佑的
歌词选入教材,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尝试,也收到
了不错的效果。
(2)教材选文要有助于青年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有助于青年学生养成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应对选文可能给学生带来的思想情感的影响和感染多家考量,对于选文在学生人格气质形成发面的作用要有的充分的认识。
优秀的文学作品灿若星河,可供我们选择的余地非常大。
那些展现生活中美好而温馨的一面,让人读来轻松惬意的作品不胜枚举,那些语言幽默诙谐又充满生活智慧,让人读来忍俊不禁而又受益匪浅的作品也并非少数,哪些作品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敢于向命运抗争,向残酷现实反击的人物形象同样不计其数。
我们完全可以将这样的文本编入教材,特别是教材中诗词这一板块。
大学语文要多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和坚强豁达的人格气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