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课件(PPT 58页)

合集下载

《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

《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
Part One:
国际贸易理论
精选ppt
1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模型
古典贸 易理论
绝对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
新古典 贸易理

H-O模型
特殊要素贸 易模型
当代贸 易理论
模型
规模经济贸 易模型
产品周期贸 易模型
主要理论贡献者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赫克歇尔 俄林
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克鲁格曼
雷蒙.弗农
A产品的相对劳 =B A产 产 动品 品 生的 的 产劳 劳 率动 动生 生 均 均产 产率 率 量 量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
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
拥有比较优势。反之,则精选只ppt有比较劣势。
30
基本观点(生产和贸易模式)
比较优势原理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What is the basis for trade(贸易基础)? What are the gains from trade(贸易所得)? What is the pattern of trade(贸易模式)?
精选ppt
3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 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通过本章的学 习,你可以了解:
• 主张关税保护制度的另一种理由是:制成品进口会剥夺 本国人的生计。
精选ppt
10
蒙克莱田的主张
• 蒙克莱田于1615年发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一书。

第十三章比较优势理论优品ppt资料

第十三章比较优势理论优品ppt资料

Robert Torrens
RD
3、m个国家、n种产品。
(a/b) * = (Pa/Pb),则贸易模式不确定。
因此对葡萄牙来说,出口葡萄酒以交换棉布是有利的。
4/3 如果一件物品的购买费用小于自己生产的成本,那么就不应该自己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
RCA= ( Xij/Xj ) / ( Wi/W )
Xij是j国i产品的出口; Xj是j国所有产品的出口; Wi是世界i产品的出口;
W是世界所有出口。
Claim
1、理解比较优势的含义; 2、掌握两国模型的分析; 3、了解多国、多产品的分析方法; 4、实证检验与现实意义。
考察1937年美英25个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 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论是: 1、决定两国贸易模式的是比较优势; 2、两国劳动生产率之比大于2时,两国相应的出
口之比大于1;反之,则小于1。
注:当时 的平均工资是英国的两倍。
显示比较优势(RCA)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1、理解比较优势的含义;
4个国家5种产品的贸易格局
A
1
O
Qc/Qw
Q1
Q2
两国模型的拓展
1、两种产品、n个国家; 2、两个国家、m种产品; 3、m个国家、n种产品。
两种产品和n个国家
比较优势链: (a/b)1 < (a/b)2 < (a/b)3
<…<(a/b)n
国际均衡价格的确定
Pa/Pb RS
2小时 3小时
Robert Torrens
1815年《关于玉米对外贸易的论文》:
“尽管在本国用于耕种的资本比国外用来耕种的 资本可能得到更多的利润,但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应 该被用于制造业,并将获得更大的利润。这一更大的 利润应该决定我们的产业发展方向。”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历程 • 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践应用 • 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01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比较优势的定义
比较优势
一个国家(地区)在生产某一产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地区)具有较低的机 会成本。即该国(地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某一产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 获得更大的比较利益。
结论
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全球资源 的有效配置和各国的经济繁荣。
跨国公司的比较优势
定义
跨国公司利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 资源、技术、品牌等优势,在某 些产品或服务上获得相对于其他
企业的竞争优势。
案例
例如,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 广泛的销售网络、品牌影响力和创 新能力,使其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 脑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
新贸易理论
将不完全竞争市场、规模 经济等引入比较优势理论 ,以解释新的贸易现象。
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沿研究
全球价值链分工
研究全球生产网络中各国在价值链上的分工与合作,探讨比较优 势的重新定位。
环境可持续性
将环境因素纳入比较优势理论,探讨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
分析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与机遇。
成本数据
通过收集各国(地区)在生产同一产品时的成本数据,可以比较不同国 家在生产该产品时的机会成本,从而确定其比较优势。
03
竞争优势指数
竞争优势指数是一个衡量一国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常用指标。它通
过将一国的出口总额与世界出口总额进行比较,来反映该国在国际贸易

第三讲-比较优势PPT课件

第三讲-比较优势PPT课件

2021//12
6
(一)斯密的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道德情操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
础是: 各国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 各国间存在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2021/3/12
7
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假设: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 (2)用生产成本。
2021/3/12
17
五、杨小凯的比较优势理论
杨小凯以事前和事后的生产率差别把比较优势分 为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
外生比较优势是由于天生条件的差别产生的一种 特别的贸易好处,它是以外生给定的技术和禀赋 差异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即外生比较优势是由事 前的差别引起的。
所谓内生比较优势是指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的 专业化学习或通过技术创新与经验积累人为创造 出来,它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和动态性。
2021/3/12
23
增加的小麦产量
2021/3/12
14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1.货币媒介贸易下的比较优势 2.多国两产品贸易下的比较优势 3.两国多产品贸易下的比较优势
2021/3/12
15
四、相互需求理论
引入需求因素
分析了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国之 间的相互需求。市场需求取决于最终产 品使用者的偏好和收入。
2021/3/12
18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相较于其他传统国际分工理论,内生比较 优势理论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并且更倾 向于是一个动态的模型。不仅如此,该理 论对古典理论进行了重新思考,进一步突 破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框架,对广大 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1/3/12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完美版PPT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完美版PPT

例如:只重视生产本钱对贸易的影响,无 视了需求方面的分析;无视了资本〔K〕、土 地等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假设生产本钱固定 等等。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古典经济学框架之下 和劳动价值论的根底之上。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投 入商品生产的劳动量,即意味着: 〔1〕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 〔2〕劳动是同质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1.时机本钱〔1936年Haberler将其引入国际贸易理 论〕
〔1〕概念 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就必须放弃
一定数量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
因此,一种商品的时机本钱就是指多生产1个单位该商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 没有劳动是唯一要素或劳动同质性的假设。
❖ 有较低的时机本钱就有比较优势。 时机本钱递增时的生产可能曲线
国际贸易产生的根底——时机本钱的差异 无差异曲线是不相交的,更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更高的满足程度。
❖ 假设:A国由于一些原因不能进行X的专业化生产,而仍按国内均衡点A的生产组合进行生产,但是按分工后的国际相对价格Pw进行对
外贸易,那么A国的消费水平提高至T点。 〔与MRT的联系?〕 两国消费分别建立在共同商品相对价格线〔PB =P‘B〕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C2和C2’相切的E点和E‘点上。 比较优势理论的根本假设 〔2〕劳动是同质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当资源供给增加或者技术进步时,PPF会外移。
因此,对于两个国家来说,同一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就 反映了这两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所在,也成为两 国分工和贸易的根底。
某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低→该商品的时机本钱低→该商品有 比较优势
3、无差异曲线
〔1〕概念 无差异曲线是在同一条曲线上有着无数的不同点,这些点代

国际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

1/11/2020
19
2.4B 贸易所得
大豆,但是在大豆上优势更强一些,因此美国应 该生产出口大豆,而中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布匹
1/11/2020
20
2020/1/11
21
国际分工前
国际分工后
大豆 布匹 大豆 布匹
产 劳 产 劳 产 劳 产量 劳动 量 动 量 动量 动
100 S
15
通过贸易实现的利益
T
进口
T
100
65 60 A
B
出口
50
35 30
B A
出口 进口
0 20 35 50
China
S0
40 65
100
U.S.A
S
中国专业生产布匹,美国生产大豆
1/11/2020
彼此采用1:1的比例交换,例如 35 T: 35 S
16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首次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利益 缺乏普遍性的解释力:只能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却 无法为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因此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
1/11/2020
8
2.3 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 当·斯密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 《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 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 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 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 竟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 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1/11/2020

比较优势理论 ppt课件

比较优势理论  ppt课件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in here
ppt课件
31
Thank You!
ppt课件 32
计算机

美国 中国
注:1美元=8元
500美元 3000元
100美元 400元
ppt课件
4
案例导入
商品 国家
美国 计算机 鞋
500美元
100美元
中国
3000元
400元
1.3倍
注:1美元=8元
ppt课件
2倍
5
案例导入
两国的比较
• 中国——绝对优势 • 美国——绝对劣势 • 但是,两国强弱程度不一样。
ppt课件 18
案例分析——中国巴西进出口贸易
相关信息 TC指数: 即竞争优势指数,也叫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 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TC指数=(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大,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 进口;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弱,等于-1时表示该产 业只进口不出口;等于0时表示该产业竞争力处于中间水平。
ppt课件
12
案例分析——中国巴西进出口贸易
两国各自的比较优势
中国与巴 西进出口 贸易现状
1. 巴西的竞 争优势
2. 中国的竞 争优势
ppt课件
13
案例分析——中国巴西进出口贸易
巴西自中国进口概况
自2003 年起巴西从中国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比例从4. 4% 跃至 2012 年的15. 35%,十年间巴西从中国进口额增加了15 倍,中 国成为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14 ppt课件
• 简言之:“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法国拥有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 件,因此在农业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然而,德国在农业科技和机械制造方 面投入较大,生产出高效、环保的农 业机械,使得德国农业在现代化方面 领先。
产业内比较优势案例
要点一
要点二
案例一: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
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在生产成本和规 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品牌和设 计方面相对较弱。
概念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比较生产成本,即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所拥有的成本优 势。这种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发展历程与背景
起源
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 提出了这一理论。
要点三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和完善的生产 设施,在纺织服装生产方面具有较低 的生产成本和较大的规模。然而,与 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品牌和设计方 面相对较弱,需要加强创新和品牌建 设。
产业内比较优势案例
案例二: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
印度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 势,但在硬件制造方面相对较弱。
印度拥有庞大的英语人才库和较低的 人力成本,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具有 比较优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 印度在硬件制造方面相对较弱,需要 加强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目录
•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 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与内容 • 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 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 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沿动态与未来趋势 • 比较优势理论案例分析
01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上的生产成本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较低,因 此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PPT58张)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PPT58张)
产品A的机会成本 (相对于产品B) 减少的B产品产量(Δ Qb) 增加的A产品产量(Δ Qa)
比较优势的理论缺陷: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或者说,存在理论 分析上的“死角”。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分析中,比较 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 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 贸易模型”,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品 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下表所示即为“等优势 或等劣势贸易模型”(Equal Advantage or Equal Disadvantage Model)。 A国 B国 F商品 1 3 C商品 2 6 一旦出现此种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具有相当的普 遍适用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 两劣权其轻”就不再灵光了。人们惊异地看到,李嘉图陷入了 “此优为彼优,无甚可择!”或“彼劣即此劣,何以权轻?” 的尴尬境地。
比较优势的基本概念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 拥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 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 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由于要素价格通常 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 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 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 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 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 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 等方法影响生产力和生产结构的组成,从而改 变国家的比较优势。
摩擦和争议
贸易摩擦和单边主义
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存在利益差异,会导致贸 易摩擦。一些国家可能更倾向于单边主义而非 国际贸易规则。
争议解决机制
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建立了争议解决 机制,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提供了法律手段。
比较优势的形成
需求的多样性
由于人们对不同商品的需求不同,不同国家之间 的生产成本会有所差异。
生产成本的差异
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税收政策 等。不同国家因此有着不同的生产成本。
国际贸易的益处
1
市场扩大和更好的资源配置
通过贸易,每个国家都可以扩大市场规模,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转移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生产优势,并通过国际贸易 互相交换商品和服务,以实现协作共赢。
什么是比较优势?
定义和意义
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某项生产活动中生产效率比其他国家高,或者在其他国家不能生产的产 品上具有优势。
为什么互相贸易才是最优解?
互相贸易可以让每个国家都专注于自己的最佳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缩小差距,实现互 利互惠的结果。
贸易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和知识的转移,加速全球化的进程。
3
改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
贸易过程中,国家之间会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 和友谊。
比较优势的限制
限制因素的存在 政府干预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 在贸易限制,但实际情况中市场经常不完全竞 争,并且国家之间也会有贸易保护的限制。

《比较优势理》课件

《比较优势理》课件

计算公式
比较优势= (某一产品的机会成本 / 所有产品的机会成本) × 100%。
04
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
国际分工与贸易
国际分工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各国应专注于生 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与其 他国家进行贸易。这种国际分工能够 提高各国的总体福祉。
贸易利益分配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贸易利益主要体 现在消费者剩余的增加。通过专业化 生产和交换,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种 类和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
贸易利益分配
消费者剩余
贸易使得消费者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对于出口商品的生产者,他们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
贸易政策与贸易战
自由贸易政策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自由贸易政策能够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总体福祉的提高。
贸易战
如果存在贸易壁垒,会导致全球福利的损失。贸易战不仅会损害参与国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导致全球 经济增长放缓。
《比较优势理论》ppt课 件
目 录
• 引言 •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 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 • 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 •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与批评 •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名称
《比较优势理论》
主题内容
介绍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其在现代经 济中的重要性。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批评与反思
1 2 3
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一些学者认为,比较优势理论过于抽象和简化, 难以解释现实世界中复杂的贸易现象。
忽略制度和文化因素
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关注资源禀赋和成本优势,忽 略了制度、文化、历史和社会等因素对贸易的影 响。

国际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

美国 40 2 世界 60 4
30 3
5
100
90 6 100 5
100 5
1/11/2020
12
按照1:1交换
分工和贸易前
分工和贸易后
总产出: 60单位大豆+90单位布 匹 消费量: 中国: 20单位大豆+60单位布 美国: 40单位大豆+30单位布
总产出: 100单位大豆+100单位 布匹 消费量: 中国: 35单位大豆+65单位布 美国: 65单位大豆+35单位布
单个工人的小时产量
U.SA
China
20
10
10
20
中国在生产布匹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后应该生产布匹 美国在生产大豆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后应该生产大豆
1/11/2020
11
国际分工前
国际分工后
大豆 布匹 大豆 布匹
产 劳 产 劳 产 劳 产量 劳动 量 动 量 动量 动
中 国 20 2 60 3 0 0 100 5
100 S
15
通过贸易实现的利益
T
进口
T
100
65 60 A
B
出口
50
35 30
B A
出口 进口
0 20 35 50
China
S0
40 65
100
U.S.A
S
中国专业生产布匹,美国生产大豆
1/11/2020
彼此采用1:1的比例交换,例如 35 T: 35 S
16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首次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利益 缺乏普遍性的解释力:只能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却 无法为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因此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优秀PPT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优秀PPT
10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 要素禀赋理论与当代发达国家间贸易 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 ➢ 要素禀赋理论与当地跨国公司的产业 内贸易大发展显示不相符。 ➢ 要素禀赋理论把各国的相对优势看作 是一成不变的,而实际上技术革新、技 术进步可以改变要素成本和比例,从而 改变比较成本。
11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
❖ 比较利益说认为世界各国为获得贸易的比较利益,
都会自觉地实行自由贸易,但从世界贸易的历史直
至今天的现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
从未实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
实行保护贸易。
7
8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
❖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不同是指世
界各国在拥有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 方面非常不一致。 ❖ 要素密集和要素比例
1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一个
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 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 具有绝对优势 。
❖ 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可利用适宜于生产某些
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 进行交换,这样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 内的产品,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类型多样化,既有资本密集型 产品,也有劳动密集型产品,既有高新技术产品, 也有标准化产品。
➢ 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 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上需要相似或相似 的生产要素投入。
❖ 如果能参加贸易,该国能否从 贸易中获利?利从何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 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 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 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
100/90<120/80(1.1<1.5) 两劣取轻应生产毛呢
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
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 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 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 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 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 下马,结果稳赢。
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是哈佛大 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 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 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country specific determinants)和两种外部力量。四种本国的决 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 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两种外部力量 是随机事件和政府。
英国和葡萄牙在毛呢和酒生产上的劳动成本比较
单位:劳动或生产成本
产品
英国(不发达国)
Hale Waihona Puke 葡萄牙(发达国)毛呢
100
90

120
80
第一次比较(生产成本的比较):
毛呢:英国/葡萄牙=100/90 酒 :英国/葡萄牙=120/80 第二次比较(优势或劣势比较):
葡萄牙酒生产成本上的优势和毛呢生产成本上的优势比较: 120/80>100/90(1.5>1.1) 两优取重应生产酒 英国毛呢生产成本上的劣势和酒生产成本上的劣势比较:
A国 B国 F商品 1 3 C商品 2 6 一旦出现此种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具有相当的普 遍适用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 两劣权其轻”就不再灵光了。人们惊异地看到,李嘉图陷入了 “此优为彼优,无甚可择!”或“彼劣即此劣,何以权轻?” 的尴尬境地。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 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传统的H-O理论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理论 体系,缺乏动态的眼光分析各国资源禀赋和比 较优势。为了克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在H-O理论的框架之外寻求 新的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选择,目前在这方面 最有影响的理论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 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 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 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 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 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 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 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 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 势贸易理论
整体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 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 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 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 因。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
但是,比较优势也存在较大的不足。首先,比较成 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在现实经济中有着重 要的意义。同时,根据其结论进行推导,两国比较优势 差距越大,则贸易的空间越大。那么,当前的国际贸易 应该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现实的 情况却是,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不过, 该理论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其所 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在现实经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较优势的基本概念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 拥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 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 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由于要素价格通常
(相对于产品B )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
• 相对成本比较:
产品A的相对成本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LA
(相对于产品B)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入量aLB
• 机会成本比较:
产品A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B产品产量(ΔQb)
(相对于产品B) 增加的A产品产量(ΔQa)
比较优势的理论缺陷: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或者说,存在理论 分析上的“死角”。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分析中,比较 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 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 贸易模型”,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品 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下表所示即为“等优势 或等劣势贸易模型”(Equal Advantage or Equal Disadvantage Model)。
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 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 了当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谷物法”废除了。 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所取得的最 伟大的胜利。
现代经济学比较优势之比较
• 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比较: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