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合集下载

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希望和积极主动性,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培养和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和策略。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的首要步骤是设定明确的目标。

学生应该清楚地知道他们正在为什么而学习,有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的课程目标和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定期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激励他们朝着目标努力。

二、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学习环境应该包括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以及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合作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同时,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共同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三、激发学习兴趣和热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是推动他们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科兴趣小组、科技创新项目等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

四、建立学习目标的挑战性学习目标的挑战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非常重要。

学生在面对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时,会感到能力的成长和自我超越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定的挑战性任务或者设定一些学习竞赛和评比活动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五、提供及时的奖励与反馈及时的奖励与反馈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取得进步时,应该得到适当的奖励和肯定,鼓励他们不断努力。

浅谈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浅谈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浅谈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第一篇:浅谈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浅谈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目前,由于受社会、家庭、教育条件的制约及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缺乏动机、强度不足、倾向偏差等问题。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关于高等教育的论述中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高素质的人才是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并具有不断求知欲望的人。

学习动机就是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动机缺乏、强度不足、倾向偏差等问题。

学习动机本身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由期待因素、价值因素和情感因素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心理学家指出,学习动机是可以大大促进学习的一个很有作用的因素。

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活作用,即促使学习者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2)指向作用,使学习者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必要的学习课题上而远离其他事物,并能有效地抵制各种无关刺激的分心干扰;(3)增力作用,让学习者把饱满的热情倾注在学习活动上,使其学习活动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并且能维持一段足够长的时间。

由此可见,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要性。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与中学学习相比,有其独特性:首先是学习的自主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中学主要是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学习,而大学则主要是自觉主动地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是学习的专业性,中学属于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而大学学习则带有很强的专业色彩,实行专业教育,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课程设置,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再次是学习的探索性,大学生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渠道汲取知识。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对知识和课堂的期待。

教学是师生的生活,课程是在这种生活中才成为活生生的事物的。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OCCUPATION712011 6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文/张建强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把教育的客观要求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通过外部诱因使学生意识到实现需要的可能性,把潜在的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现实的动机,把学习的积极性发动起来。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在激发学习动机的同时又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了已有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把当前的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

具有稳定的远景性目的,就会产生持久而坚定的学习动机。

远景教育要从近景开始,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需要相结合,逐步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有良好的效果。

要善于采取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

2.让学生感受成功,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取得成功,可以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提高自信心。

成功给学生带来的自豪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成功体验能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非常注意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良性循环。

3.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情境,是指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学生的努力是可以掌握的。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课程过分简单,学生无需作任何努力就可以完成;或是过分困难,可望而不可及,学生都是不会感兴趣的。

只有对那些似懂非懂、半生不熟的东西,学生最感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用设问方式、作业方式提出,也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以及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之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优势。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所在。

只有真正理解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

二、提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对于学习的动机往往与任务的挑战性有关。

一个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任务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供恰当的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既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设置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向学生传递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

当学生意识到达到目标的价值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努力学习,保持持续的动力。

四、提供即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与他们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认知密切相关。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

正面的、具体的反馈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机,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容易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鼓励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控制感和主动性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学习动机是指驱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力量,是学生持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人生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一、认识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来源包括内在和外在。

内在学习动机指学生自主、自愿、内心深处的驱动力,主要包括个体兴趣、个体目标和自主性。

外在学习动机指来自环境的激励或制约,主要包括奖罚、考试压力和社会期望。

对于学生来说,内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更长久稳定,而外在动机的影响就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1.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一个学生若是发现自己的学习内容太过简单或太难,就可能缺乏学习的兴趣或动力。

为此,教师和家长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程度,设计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展开自我挑战。

2.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或课程,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允许学生在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培养学生的目标感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驱使其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

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实际、合理、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它的孜孜不倦与努力是有价值的,从而持久的保持其学习动机。

三、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1.采用正反馈策略正反馈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使学生愿意接受社会,家庭及教师的期望。

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小奖励或肯定对学生的成绩给予“及时肯定”,从而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

2.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形成学习的目标,并获得快速反馈。

讲解他们为什么获得了这个评语,为什么其它人的评价看起来也很不同。

通过反馈表明教师关注他们的进步和成长,而不是他们的成绩和智商。

3.提升学习士气和学生一起奋进,建立学习集体,可以帮助学生从激情中得到成功,从小组学习中获得帮助,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增强学习士气。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由外到内)1.成就动机的培养成就动机的训练过程为六个阶段,即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

①意识化。

通过与学生讨论,使其意识到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

②体验化。

通过游戏或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或失败,了解取得成功需掌握的策略。

③概念化。

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与成就动机有关的概念。

④练习。

即②和③在操作上的多次重复,使学生实现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结合。

⑤迁移。

将学习的行为策略应用到专门设计的特殊学习场合。

⑥内化。

将取得的成就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2.成败归因的训练成败归因训练,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①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②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特别是要让学生体验到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③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

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3.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直接经验的获取。

一方面,不断成功的经验会建立其稳固的自我效能感,并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另一方面,除能力因素外,还需要关注非能力因素(任务难度、努力程度等),此外,是个体的成败归因方式。

②间接经验习得。

示范者与学习者的一致性程度要高;示范行为真实可靠且难度适中;示范的行为有价值。

③开展说服教育。

选择在学生心目中有地位、受尊重的人;说服要有可信度;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来支持说理。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由内到外)1.外部动机的激发①设置具体、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②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③进行积极的、有针对性的评价。

2.内部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

②竞争与合作。

③学习迁移。

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交替、转化①创设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

②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内部学习动机。

③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习动机之后,仍要不断激发其外部学习动机。

总之,激发学习动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②根据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性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的自我调节。

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和策略。

1. 建立目标导向的学习环境建立目标导向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资源,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积极参与学习。

2.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渴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1)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游戏化教学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提供自主学习机会: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发挥个体差异,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探索的动力。

(3)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1)给予积极的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自信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体验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4. 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除了内在动机外,外在动机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1)设立明确的奖励机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明确的奖励,如奖励物品、奖励分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力和意愿,它对学习成效的提高和个体持续学习意愿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常常面临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导致学业进展缓慢或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和策略。

调整学习目标一个人在学习时最容易产生动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目标的明确性。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将其分解成可行的步骤或阶段性目标。

通过将远大的学习目标划分为小目标,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使学习任务看起来更具可行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供挑战和成就感挑战对于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至关重要。

一个过于简单的学习任务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和动力,相反,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适当的挑战,让学生感受到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学习是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之一。

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或学习资源的权利,能够增加他们对学习的掌控感和主动性,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此外,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权利,可以促进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

提供正向激励正向激励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使用各种方式来奖励和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努力。

这种正向激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奖励证书、奖励物品等形式,旨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积极性。

同时,正向激励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和习惯,进而培养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支持和鼓励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就像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使学生把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需要也不同。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重视研究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并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性等学习品质。

因此,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时,要考虑选择有效的强化物即选择学生喜欢、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学习动机。

如对希望得到获得获奖证书的学生,教师仅给予奖学金未必能有效强化其行为。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教师一味以学生的喜爱作为有效强化物的标准,则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矫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

2、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久化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毅力的源泉,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永不枯竭。

成就动机强的人,对成功感到骄傲,对失败却不那么沮丧。

他们的情绪积极健康,对未来成功希望的估计比较高。

而成就动机弱的人则相反,他们对成功没有多大的追求,却非常害怕失败,思想负担重,焦虑程度高,心情压抑,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估计偏低。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因素。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发展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和提供积极反馈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一、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基础,而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布置、教学用具等都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此外,引入个性化学习资源。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学习资源,如书籍、视频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对于培养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为何学习,以及学习的具体方向和期望结果。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增加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同感和主动性。

其次,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可行的小目标。

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可实现的小目标,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学习动机。

此外,及时调整和修正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中,随着认知和需求的变化,学习目标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正。

教师可以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学习目标,使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提供积极反馈积极反馈是培养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提供积极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以下几点可以提供积极反馈。

首先,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

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或者有积极表现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 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学习任务时的愿望、意愿和驱动力。

它可以被视为一个能力,能够影响个体参与和坚持学习的程度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表现。

2. 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学习动机对于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教学和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容易专注于任务、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追求成功并面对挑战。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其积极参与和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3. 学习动机的培养3.1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培养学生内在驱动力和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

通过明确具体目标并让学生理解目标对于实现他们自身期望以及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可以激励他们付出额外努力。

3.2 自我效能信念的塑造自我效能信念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可以通过提供适度挑战并支持学生渐进性地获得成功经验来实现。

3.3 情境调整与激励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创造积极、支持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这可以通过提供有趣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给予及时反馈和赞扬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和竞争等方式来实现。

4. 学习动机的激发4.1 建立联系建立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增加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且相关的例子、案例研究或者讨论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2 创造情感投入激发情感投入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这可以通过引发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以及鼓励认识和表达情感等方法来实现。

4.3 提供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增加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投入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做出决策、设定学习目标或者选择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习动机。

5. 结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学业成功和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定明确目标、塑造自我效能信念、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及激发情感投入和自主选择,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内在动力并更好地参与学习过程。

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激发

三、运用适当的强化方式
在行为的形成和改变的过程中,强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 中强化物的安排和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
强化物的安排有两种以下不同的方式
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效果较佳 延缓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过一段时间后再奖赏(较差)
连续强化—只要个体表现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不仅不经
学习如果有标准,且可望可及,将有利于成绩动机的增强
布朗(Brown)等人研究发现,凡是设立学习标准的学生,其学 习成绩都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相反则成绩较差, 且常有行动迟缓,裹足不前,缺乏学习兴趣的表现。实践证明,学 习标准定的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提高人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学习的标准以一个学生在其原有的学习成绩的基础上 增加20%为最佳,实现该标准的时间以一学期为宜
研究还发现,儿童在评价他们自己将来的学习成绩时,有时可能将自 己的愿望混同自己的客观评价,根据尼克尔斯的观点,儿童直到大概八岁 之后才能完全区别出努力与能力概念的不同
所以在小学高年级之前,不管儿童过去成绩的客观性评价如何,儿童 很可能对未来的学习保持比较高的乐观主义态度
二、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二)学习成绩反馈的形式 4、标准性反馈
1
才能得到一次强化
定时强化方式 ——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不论你做出多少正
11
确反应,都将获得一次强化
变比率强化方式——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
变时距强化方式——强化物的提供没有固定不变的时间间隔
由此看来,部分强化由于连续强化,变时距和变比率强化优
于定时距和定比率强化
四、以正面表扬为主
盖杰和伯令纳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 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的、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 但也是最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我 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 可原谅的”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理论培养与激发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理论培养与激发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理论一、行为主义—动机的强化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以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

正强化(积极强化)——给予一个好的刺激,提高行为的发生率(奖励)负强化(消极强化)——撤销一个坏的刺激,提高行为的发生率正惩罚(呈现性惩罚)——给予一个坏的刺激,降低行为的发生率负惩罚(撤销性惩罚)——撤销一个好的刺激,降低行为的发生率二、人本主义—动机的需要论(代表人物: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马斯洛提出七层次需要理论,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同时,这七层需要又可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之为基本需要、缺失需要,较高的后三层称为成长需要。

三、认知主义下的动机理论(一)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维纳)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习得性无力(助)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我是这样做的。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

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

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

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

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另外,我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如果照本宣科、死搬教条,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对于他们的学习成就和成长至关重要。

有着强大动机的学生更有可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任务,并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然而,学习动机往往是一个复合的因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校环境、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特点等。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拓宽他们的兴趣和视野。

家庭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注,鼓励他们参与学习,分享他们的成就和困难,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明确目标和期望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设定适度的目标,分阶段实现,帮助他们建立起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动力。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三、提供挑战与奖励挑战和奖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供适当的挑战,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如表扬、鼓励或小礼物等,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同时,家庭也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学习动机。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积极、亲近和信任的关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困难,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提供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第二章 学习动机

第二章  学习动机

12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
驱力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霍尔
(G.S.Hall)是最早提出驱力理论 的心理学家,而让驱力理论得以大力 推广的是赫尔
13
三、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动机的强化理论
(二)行为强化的依随性
(三)行为强化的程序
(四)行为强化的原则
(五)外部强化的副作用
14
四、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认知失调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成就归因理论
15
五、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一)习得性无力感的提出 (二)习得性无力感的表现 (三)习得性无力感产生的原因 (四)习得性无力感与归因的关系
16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一)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目标设置 4.成败归因 5.奖励 6.学习监控
第二章 学习动机
1
第二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 (一)动机的因素 1.内驱力 2.诱因
3
(二)动机的种类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2.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3.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

9
(三)学习动机的发展
1.由外部动机逐渐向内部动机发展 2.由近景性动机逐渐向远景性动机发
展 3.社会性学习动机不断丰富和增强 4.合理动机逐渐成为主流
10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1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动机的本能理论 本能理论是最早出现的行为动力理论。 本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主要地受 人体内在的生物模式驱动,不受理性支配。 最早提出本能概念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达尔文。 动机心理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则是 詹姆斯、麦独孤和弗洛依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在完成一项重要活动后,会对活动的结果 (成功或失败)找寻原因,分析诸如努力程度、能 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不同人会有着不同的归因,也会对以上影响因素有 着不同的认识。 维纳把上述影响因素进一步归纳为三个维度:稳定 性(稳定—不稳定)、可控性(可控—不可控)与 因素源(内部—外部)。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
1.低成就动机 2.低自我概念 3.低自我效能感 4.消极的定势
针对习得性无助个体进行矫治时,可以用 元认知、问题解决、示范、自我谈话、自我控 制、自我评价等策略。
(改编自: /view/115884.htm)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对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产生了重 要影响,并成为其他动机论的基础。
它还提醒教师应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学生 缺乏动机应归因于那些低级需要未得到充分 满足,因为可能正是这些因素成为学生学习 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六、班杜拉的动机理论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 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 信息,形成新的行为,他认为行为出现的概 率是强化的函数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行为 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 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 强化的期望。
1.低成就动机 2.低自我概念 3.低自我效能感 4.消极的定势
针对习得性无助个体进行矫治时,可以 用元认知、问题解决、示范、自我谈话、自我 控制、自我评价等策略。
(改编自: /view/115884.htm)
五、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用“需要”取代“内驱力” 的概念来研究动机的机制,但他们发现需要的种类 不胜枚举,例如,人有成就、附属、支配、爱抚、 自主、尊重、反抗、谦卑等各种需要。 于是,心理学家试图将需要加以归类和组织,找到 测量它们的方法。
成就动机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 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 在行为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 值的、重要的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水平依赖于三大因素:
一是成功诱因值(Is),即对实现目标的价值判断; 二是在某项任务中成功的可能性大小(Ps); 三是成就需要,即主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 Ms) 这三个因素发生综合影响作用,其结果使个人 接近与成就有关的目标倾向(Ts),即成就动机。 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
6、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7、高尚动机和卑劣动机等。
补充、生理性动机
一、饥饿动机
下丘脑可能是控制饮食的中枢
肥胖及其原因 胖不胖?公式: 体重质量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 正常值20-24.9,如果是25-29.9即过重,3039.9肥胖,40以上肥胖症 肥胖的原因: 1、文化遗传因素 2、情绪因素(焦虑时吃得多,咀嚼面部紧张 降低,情绪压力减少,另一个原因是不良学 习,小时婴儿的任何反应都被认为是饥饿)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 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内部学习动机与 外部学习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 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 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组成 (1)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 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2)诱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 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表3-1 归因类别与归因维度特征的关系
归因倾向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积极归因倾向是指能引起个体肯定的情感体 验,使个体对未来行为抱有成功的期望,对 行为起动力作用的归因倾向;
消极归因倾向是指引起个体否定的情感体验, 使个体对未来行为的成功感到失望或漠然, 阻碍个体追求行为成功的归因倾向。
维纳认为,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因于外部的 和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 把行为结果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 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
阿特金森认为,当人面临各种任务时,他们会评估自
己成功的可能性,从而会产生不同的动机倾向。
力求成功的人 他们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能够
带来成就的任务,这种人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
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
挑战,他们对完全不可能完成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
机水平反而下降。
阿特金森认为,当人面临各种任务时,他们会评估自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4. 强化功能
需要
诱因
内驱力
什么对我们最有吸引力
(三)动机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动机分为不同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主导动机和次要动机;
4、先天性动机和习得的后天性动机;
5、短期动机和长期动机;
四、动机的归因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是从原因来分析行为的引发, 归因论则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的激起。当人 们进行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都有对 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探究的愿望。
这种对导致行为结果的原因的分析和推断叫 归因。 归因不仅影响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而且 会影响个体后续的行为。
维纳(B.Weiner,1972,1979)的归因理论
强化物的安排与分配原则
在行为形成和改变的过程中,强化是一个重 要的环节,其中强化物的安排与分配起着重要 的作用。
从量的方面讲,强化的次数与每次提供强 化物的数量会影响个体的学习效果; 从质的方面讲,强化物越是符合个体需要, 越会促进学习效果。
强化物的安排方式:
(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
(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
己成功的可能性,从而会产生不同的动机倾向。
力求避免失败的人 在预计自己成功的机会大约有
50%时,会采取回避态度,他们不敢面对挑战。他们
往往选择更易获得成功的任务,以使自己免遭失败;
或者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这样即使失败,也可为自
己找到合适的借口。
三、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 的学习动机,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成分: 认知内驱力
当归因对象是自己时 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 会充满自信。
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任务难度、 运气等,则产生惊异的感觉。
延伸一下
当归因对象是别人时,即为别人的成功பைடு நூலகம்和失败归因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若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会感 到内疚。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则会感到无 奈。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关系是一致的;学习者 个性不同,学习任务的难度不同,学习动机 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 果的关系是双向的。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 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 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 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 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 水平越低。(简称倒“U”曲线)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②替代经验 ③别人的言语劝说 ④情绪唤醒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保持一定强度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有效学习的
必要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既 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明确学习目的和近期目标,引发和强化学习动机 二、通过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这三种成分,会伴随学生的年龄 而发生变化。 儿童早期,附属的内驱力最为突出,
儿童后期和青少年时期,附属内驱力有所减弱, 自我提高内驱力有所增强;
上述两种内驱力都属于外部动机,这种外部 动机容易诱发学生的竞争心,功利心,虚荣 心,但一般不具有持久的推动力量。
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学习的认 知内驱力方面,要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学 习目的的明确,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第三章 动 机
2015-4-8
1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一、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或内部动力。
如果多次失败,并将失败归因于象能力这种 不可控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会听任失败, 表现冷漠、压抑、自暴自弃或“丧失动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s,简称LH)。
延伸阅读: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用狗做了一项 经典实验提出的。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 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 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 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 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 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 就是习得性无助。 1975 年塞里格曼 (Seligman) 用人当被试, 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围绕动机形成的心理机制以及动机作用的 机理,存在着各种动机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三、奥苏泊尔的学习内驱力理论 四、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六、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