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第一课时 全面小康的蓝图教学设计(三) 陕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政治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陕教版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奔向全面小康
重 点 点 播
三步走战略目标
198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990 2000
第一步 第二步
建党100年 2020 建国100年
2050

全面更高 水平小康
第三步
人均国民 中等发达
达到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
2000Ä ê È « ¹ ú È Ë ¿ Ú ´ ï Ð ¡ ¿ µ Ë ® Æ ½ 12.34% 未达到小康 12.82%
城镇、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比较
事 实 二 通过 调节 收入 分配, 到 2020 年, 差距 缩小 为 2.5:1
2006年,城乡收入差距为3.2:1 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事实一
县区教育
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
我省教育资源不均衡, 造成了教师的人才流动, 间接助长了择校现象的 泛滥。
• 小刘眼中的农村
事实三:除了在收入水平、教育方面,城乡 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外,在医疗卫生、社会 保障、生活环境方面,也存在差距。
表现为 总 体 小 康 特 征
低水平
表现为 不全面 表现为 不平衡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 侧重物质文明,在精神文 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 社会保障方面有欠缺 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 不同收入群体间差距
• (提示:请你分别从文化传承、国情、共 同理想、青少年健康成长角度回答。)
艰苦奋斗集中体现为创业精神。
总体小康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
奔向全 面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全国人民 奋发图强、艰苦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更高水平)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 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九年级政治 第10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课时课件 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 第10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课时课件 陕教版

条件改善、生活质童提高,希望社会事业得到发展,
环境优美……
全面小康现实版 (江苏省昆山市)
资料一: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坐上第一把交椅的 苏州昆山市,2006年初宣布已跨过“全面小康”水平线。 昆山是全国第一个经过某种量化考核,宣布进入“全面小 康”的地区,尽管其套用的是江苏省自定的指标体系。这 个“全面小康”,是指江苏省2003年制定并作为政府文件 正式下发、列入各市县政绩考核内容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 体系,涉及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4 大类18项25个指标。其中最核心的三项指标,人均GDP、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值分别 为3000美元、2000美元和1000美元,是昆山县达标的数字 分别是13500美元、16800美元人民币和8450元人民币。
“全面”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 面发展的目标,是在总体小康目标的基础上内容 更丰富,标准更高,对人民生活的改变也将更加 显著的阶段,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必须的、 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2.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项目
时间
目标
国民生产总 人民生

活水平
备注
第一步 1981—1990
翻一番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九年级陕教版政治教案: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课时

九年级陕教版政治教案: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课时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材分析一、课标内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能力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知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三、教材内容要点1、全面小康的蓝图2、奔向全面小康四、教学重难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本课教学重点。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全面小康的概念和标准认识不清,对我国现阶段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小康认识模糊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在内容上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易产生片面性。

六、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案例法,谈话法、讲授法七、教学设计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上)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应到人数:实到人数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2、能力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知识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好日子》,以家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巨大变化为内容让学生谈谈。

学生谈家乡变化略。

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兴奋,其实家乡的变化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缩影。

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

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上)(一)小康目标的提出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楷体字。

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第10课__第一目__全面小康的蓝图(陕教版)

第10课__第一目__全面小康的蓝图(陕教版)

查一查,为实现这些“亮点”的要求,你的 家乡采取了哪些措施?
• 村村通公路,人人有劳保以及医疗保险等惠民政策,移民安置工程等 等,(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都可以。)
阅读与讨论二
阅读课本第108页,按要求将《广东省全面建设康社会的总体 构想》中的关于全面小康的具体指标按内容归类:
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超过7000美元
全面小康现实版 (江苏省昆山市)
资料一: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坐上第一把交椅的 苏州昆山市,2006年初宣布已跨过“全面小康”水平线。 昆山是全国第一个经过某种量化考核,宣布进入“全面小 康”的地区,尽管其套用的是江苏省自定的指标体系。这 个“全面小康”,是指江苏省2003年制定并作为政府文件 正式下发、列入各市县政绩考核内容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 体系,涉及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4 大类18项25个指标。其中最核心的三项指标,人均GDP、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值分别 为3000美元、2000美元和1000美元,是昆山县达标的数字 分别是13500美元、16800美元人民币和8450元人民币。 资料二:昆山,地处江苏东南部,面积927.7平方会 里,常住人口超120万,辖10个镇和国家级的昆山经济技 术开发区。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 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 第一:小康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第二:经过20年丌懈的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已胜利实 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人们生活实 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伟大跨越。
经济翻两番,收入超八千; 楼房随处见,村庄连成片;
室内通水电,房外有花园; 家家彩电放,户户电话连; 教育九望十,就医不走远; 寿命七十五,山青水天蓝。

陕教版思品九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说课教案

陕教版思品九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说课教案

《全面小康的蓝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陕教版九年级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上)》。

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程序的设想和意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一下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课内容选自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全书的重点课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

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因此,本课还是一个时政热点。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课是本套教材最后一个板块“报效祖国”的第一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承“知晓国情”“爱我中华”的基础上为学习《机遇与挑战》、《科教兴国》和《神圣的使命》作铺垫。

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新《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出发,九年级教材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三个方面。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三)教材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有所了解,为了解本单元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全面小康的蓝图的教学设计

全面小康的蓝图的教学设计

全面小康的蓝图的教学设计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全一册)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小康蓝图(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课标是要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关心国家、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能力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了解家乡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情况,尝试绘制家乡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规划。

★知识了解十八大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新提法、新内涵和新要求。

【教学重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一、该内容是本课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社会当前及今后几年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第三、学生是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要引导学生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奋斗。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小康社会建设有一个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小康目标的提出和总体小康目标的实现的意义到品味小康的学习,对小康社会建设的相关知识及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从情感上了解总体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认同感、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强,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教学准备了基础,但是十八大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新的提法知晓度不高,对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的区别的认识不够,同时学生对家乡小康社会建设的关注度不够,为家乡小康社会建设献计献策的能力不强。

【教学设想】播放十八大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新的内涵、目标与要求,让学生清晰、确切地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究竟是啥样,通过开展活动强化目标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小康目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自觉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小康社会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增强建设家乡的自觉性还主动性,强化全面小康目标的感知力,激发学生努力为之奋斗的内驱力。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课件九年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课件九年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3.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 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 现代化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 加快发展。
现阶段,我国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是一个发展 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 地区、城乡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为 此我们必须:①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②用普遍的信息化武装每一个农民 ③统筹 区域发展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 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 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 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 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小知识:“金字塔型”、“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态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 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 模式。
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阅读提纲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 (2)总体小康的特征 (3)全面小康的表现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
一、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一)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 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 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A
我国近几年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人们越
来越追求生活的品位和档次,享受型消费
品持续升温。这主要表明:
A.国家整体实力大增强
B.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
提高
C.我们能够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更
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不全面的小康
B
(二)全面小康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10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导学案 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10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导学案 陕教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学习目标★知识指导我国小康水平及其意义,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懂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需要艰苦奋斗。

★能力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对人民生活水平进行评价,展望国家家乡的发展前景客观认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具体困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关心国家和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

通过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

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学习重难点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意义,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艰苦奋斗。

【三】知识梳理一、全面小康的蓝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亿万中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______,民主更加______,科教更加______,文化更加______,社会更加______,人民生活更加______,生态更加______。

2.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0课《走向小康》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0课《走向小康》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0课《走向小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向小康》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特点以及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引导学生认识到走向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对于小康社会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小康社会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特点以及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学会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达到小康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走向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特点以及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走向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康社会的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小康社会的现状。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呈现和分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小康社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小康社会?我国现在达到小康社会了吗?2.呈现(10分钟)呈现小康社会的概念、特点以及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让学生对小康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达到小康水平。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小康社会的特点,加深对小康社会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课《走向小康》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课《走向小康》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课《走向小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向小康》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认识到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认识到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意义。

2.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宣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陕教版初三)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陕教版初三)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陕教版初三)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庞大变化,增强自豪感,关怀国家和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

2.能力: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不多标准对人民生活水平进行评判,展望国家家乡的进展前景。

3.知识:指导我国小康水平及其意义,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重点难点: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意义,明白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过程与方法:一、导入用歌曲«好生活»为背景,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三、小康目标的提出1、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黑菱,要求摸索讨论三个咨询题:〔1〕是谁第一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2〕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提出的全然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差不多目标是什么?生:讨论交流略2、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师:请生阅读第一目第二个黑菱的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差不多标准»。

师补充:恩格尔系数:高于60%〔贫困、绝对贫困〕,50%—60%〔温饱〕,40%—50%〔小康〕,30%—40%〔富裕〕,30%以下〔最富裕〕。

请大伙儿阅读第二个小字,总结我国的小康状况。

生: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师:实现这一目标有什么意义?生:表达了综合国力的增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进展历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3、全面小康师: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小康是总体达到了,那么你心中的全面小康又是如何样的呢?生:交流略师:全面小康的具体规定性是什么呢?生:经济、民主、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人民等师:在这些丰富的内容中,什么是最关键的呢?生: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师:这一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生: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我国社会的经济进展规划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请大伙儿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圈第二黑菱的内容摸索:〔1〕哪三步走?〔2〕已实现了几步?〔3〕每一步的内容是什么?〔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三步战略目标中的地位分不是什么?生:交流略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二十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10课《走向小康》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10课《走向小康》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0课《走向小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向小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数据,展现了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和挑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常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小康社会的认识尚不全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小康社会的基本概念,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意义,认识到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康社会的概念、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康社会的发展变化。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课件:涵盖案例、图表、数据等多媒体素材。

3.学生活动材料:相关新闻报道、时政评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小康社会?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如何?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表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小康社会的成果和挑战。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如贫困人口脱贫、环境保护等。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陕教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课程标准》原文: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1、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什么?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是什么?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问题:阅读课本105页内容,学生思考:⑴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⑵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⑶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体会达到总体小康的意义。

2、认真阅读课本106页内容,将表格内容和浙江省小康生活情况进行对比思考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3 、全面小康是一个全面发展综合性目标,它包括哪些方面?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4、近年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做出了哪些重大举措?5、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青少年应怎么做?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流行词汇之一,它出现在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上,出现在众多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今天我们正在由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究竟是怎样一个社会呢?(二)、讲述新课:1、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先独立思考教学问题㈠①是谁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的目的是什么?②党的十三大上确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③到20世纪末三步走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了哪些,实现有什么意义?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问——点拨2、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内容,完成教学问题㈡自学——互相交流——教师提问点拨通过问题㈡的探讨使学生明确浙江省已完全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有个别指标只是刚刚达到全国水平,这说明浙江还应进一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3、从浙江省事例可看出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完成教学用题㈢。

4、看课本图片思考完成教学用题㈣,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当地采取、哪些措施?自学——交流——提问——点拨5、分组讨论:青少年为全面建设小康做些什么?(交流探讨——教师点拨)6、巩固练习,小结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教学设计(三)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2、能力: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知识: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难点: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教学方法】:对比法、讨论法、谈话指导法
【学法之道】:对比法、归纳法
【教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学生在家里收集资料(针对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的各项指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歌曲《好日子》
二、讲授新课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板书)
学生阅读第一◎第一个◆下的楷体字
学生思考:⑴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
⑵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⑶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略)
(二)、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板书)
方案一:
多媒体展示:《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学生活动:学生讲课前准备调查的资料分别写在每一项指标的旁边,进行对比,学生根据对比提出问题学生提问并交流:(略)
教师补充:(比较难理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等)
学生归纳意义:(略)
教师小结:(略)
方案二:
1、多媒体展示:《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点评总结:(略)
2、品味小康
根据全国标准,结合自己在课前准备调查的资料来品味本地、自己的家庭是否达到小康。

3、归纳意义
学生分析归纳、交流:(略)
教师小结:(略)
(三)、本课小结
师生齐唱《走进新时代》
(四)、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国家、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

2、能力:挥锤家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规划,展望国家、家乡的发展前景。

3、知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学重难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方法】:对比法、讨论法、谈话指导法
【学法之道】:对比法、归纳法
【教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学生在家里收集资料(针对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的各项指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2——3名学生谈谈对家乡巨大变化的所见所闻
教师小结:我们目前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我们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教师出示多媒体材料“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指标的差距”
教师:但是我们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但什么是全面的小康社会呢?怎样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板书)
1、“全面”的含义(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学生第二◎第一个◆下的楷体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全面小康社会的“全面”的含义
各小组代表发言:(略)
教师小结:(略)
2、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构想(板书)
⑴引导学生阅读第二◎第一个◆下的楷体字
学生活动:将“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中的各项指标分类填入108页的圆圈中。

⑵家乡的远景设想
教师出示多媒体材料“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引导学生阅读
学生活动:将“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中的各项指标按108页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教师小结:(略)
3、全面小康与三步走的战略的关系
⑴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内容。

⑵教师播放反映我国三步走的战略的影像资料
教师提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处于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略)
三、本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懂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进程中一个必经的、不可逾越得发展阶段,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面发展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也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重要理念,这一目标必将推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上一个新台阶。

四、板书设计:
总:六个更加
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生活
(发展)(健全)(进步)(繁荣)(和谐)(殷实)全面小康社会的蓝图
政治—政治文明建设
经济—经济文明建设
分:具体内容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