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节植物病害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2)指示植物鉴定法: 适用缺素症的鉴定,即选择最容易缺乏该种元素, 症状表现最明显、最稳定的植物,种植在怀疑为缺乏该 元素的果树附近,观察其症状反应,从而确定病原。
草本植物及其缺素症状: 缺氮:花椰菜、甘蓝; 缺钾:马铃薯、蚕豆; 缺铁:甘蓝、马铃薯; 缺磷:油菜; 缺钙:甘蓝、花椰菜; 缺硼:甜菜、油菜。
专性寄生物主要依靠抗病品种来防治,而对非专性寄生物一 般通过改善栽培和环境条件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防治。
二、致病性 1、定义: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导致发病的能力。
寄生性强弱和致病性强弱成正相关性吗
专性寄生物寄生性强,致病性弱;根瘤菌寄生性强,致病性弱;
腐霉、疫霉寄生性弱,致病性强……
2、致病性的机制:
白粉菌
霜霉菌
绣菌
白绣菌
2、侵入途径:
1)死体寄生物:伤口、自然孔口;
2)活体寄生物:自然孔口、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侵入(锈菌、
白粉菌、霜霉菌);
3、寄主范围:
1)死体寄生物:较广,立枯丝核菌等可寄生上百种作物; 2)活体寄生物:较窄;
通过自然孔口侵入
Stomata
直接侵入
Germinating spores
凭症推断
分离病原 ( Isolation pathogen )
回接试验(自身)
Inoculation Test
健株
病株
再分离 Re-isolation
The same pathogen as
病株
the inoculated one
特例
专性寄生物
病毒、菌原体、霜霉菌、白粉菌、锈菌等(不能人工培养)
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为什么要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 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精选2021版课件
8
1、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 寄生物。
2、线虫病害: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 瘿)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或者发现有口针的线虫存在。 线虫病的病状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 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精选2021版课件
9
3、真菌病害: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 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来。
但要区分这些子实体是真正病原真菌的子实体,还是次 生或腐生真菌的子实体,因为在病斑部、尤其是老病斑 或坏死部分常有腐生真菌和细菌污染,并充满表面。
精选2021版课件
11
6.病毒病害
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无病征,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 可见有内含体。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采取病株叶片用 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引起发病;用病汁液摩擦接种在指 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特殊症状出现。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 作出正确的诊断。必要时作进一步的鉴定试验。
较为可靠的方法是从新鲜病历的边缘作镜检或分离,选 择合适的培养基是必要的,一些特殊性诊断技术也可以 选用。
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 病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一项。
精选2021版课件
10
4.细菌病害:
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斑点、腐烂、 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的特征,部分真菌也引起萎蔫与肿瘤。
植物病害的诊断
初期症状
后期症状
3.发生规律
真菌病害 苗期即可受害,但以中后期发病重,分 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瓜类白粉病流 行与否取决于湿度和寄主长势,气温较低 (在30℃以下)田间湿度大或高温干旱与高 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原时易流 行,而豆类白粉病原在干旱及昼夜温差大叶 面易结露时发病重。
叶片正面
叶片背面
3.发生规律
真菌病害 病原物可随风传播,主要为害叶片苗期及成株 期均可发病,以结瓜期发病较重。在气温较低、雨 水较多、湿度较大情况下易发生;连作、地势地洼, 排水不良,施氮肥过多,往往发病重。
4.防治要点 (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培养无病苗。 (2)预防为主,于发病前在叶面使用嘉禾双联稀 释1000-1500倍喷雾。 后期使用嘉禾双联500-1000倍稀释喷雾。
症状:全部症状类型
诊断方法:镜检、分离、接种
细菌病害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
症状识别:斑点、萎蔫、腐烂、畸形。 水渍状、菌脓 显微镜检查:喷菌现象。
分离培养:NA培养基稀释法或画线法培养。观察 单个菌落特点。 人工接种:将分离的细菌接种于寄主植物或过敏性 发应植物,观察所得症状。
细菌病害
3.发病规律
真菌病害 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期发生,3 片真叶后,发病较少。育苗期出现低温、高 湿条件(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染)使幼苗光 合作用弱、呼吸强、消耗大,利于病菌乘机 而入,引发此病。另外,结果期阴雨连绵, 果实易染此病(绵腐病)。
4.防治方法
(1)加强育苗时的苗床管理:选用抗病品种, 进行床土消毒,阴雨天免浇水、合理施肥提 高抗病力。 (2)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在发病初期使用嘉 禾双联稀释600-1200倍喷雾。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害症状(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花 叶
黄化
条纹
斑驳
2、坏死
坏死: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 胞已死亡。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番茄斑枯病
紫斑
轮斑
角斑
穿孔
叶枯
立枯
猝倒
溃疡: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 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
疮痂: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 或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发生龟裂。
4、菌核:真菌病害中丝核菌和核盘菌常见特征。 较大、深色、越冬结构。 5、菌脓:细菌病害常见特征。菌脓失水干燥后 变成菌痂。 6、锈状物:病部表面形成小疱状,破裂后散出 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分别是白锈病和各种 锈病的病征。 注意:由于植物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因此只 有病状,而不产生病征。
霜
绵
霉
柑橘疮痂病
梨黑星病
3、腐烂
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 细胞破坏消解。 (1)干腐:死亡慢,水分快速及时失去。 (2)湿腐:死亡快,水分未能及时散失。 (3)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
4、萎蔫
萎蔫:植物根茎的维
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 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 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分为:青枯、枯萎、黄 萎。
霉
青
绿
霉
霉
锈
白锈
白粉 黑粉黄瓜霜霉病黄瓜白粉病白菜白锈病
豇豆锈病
茄子褐纹病
炭疽:是由一类炭 疽病菌引起的,一 般病斑凹陷、变褐 色。斑中有轮状排 列的小黑点,黑点 为病原菌的分生孢 子盘。
番茄灰霉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油 菜 菌 核 病
菌脓
叶片
果实
瘤
瘿
癌
白菜根肿病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诊断 ppt课件
并发性病害:一种病害发生的同时,伴随着另一 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害的发生;
例如:柑橘线虫病发生同时,常伴随着衰退病发 生。
续发性病害:当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可继而发 生另一种病害,后者称续发性病害。例如:梨裂果 病,常续发霉心病、青霉病等。
PPT课件
32
小结
• 诊断的意义和目的; • 诊断的步骤;
PPT课件
23
3、病原鉴定
②、分离: 组织分离:将上述处理过的病组织块在无菌条 件下,移到普通马铃薯洋菜(琼脂糖)培养基上 (平面或斜面培养基均可)。
稀释分离:若不用病组织,则将病组织上的病原 物水洗后,直接配成悬浮液,经稀释后与熔化并冷 却至45℃的培养基混合,倒入灭菌培养皿中;或将 病组织压碎(多为细菌)配成悬浮液,划线法在培 养基平面上分离培养。
• 普遍率和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 柯赫氏法则及其局限性; • 接种方法; •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诊断注意事项及相关概念等。
PPT课件
33
对少见或新病害,必须进行柯赫氏证 病律(柯赫氏法则)后,才能确认病原 物。
PPT课件
19
3、病原鉴定
(3)柯赫氏法则: 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Koch是德国 医生,细菌学家。由于他最先分离出炭疽、结核、 霍乱病原菌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 在研究人体和动物病害病原的基础上,于1882年提 出证明某种微生物致病性的必要步骤,即柯赫氏法 则。该法则不仅对人医、兽医起到巨大作用,对植 物病害的研究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现在仍在发挥 着作用,但也并非完美无缺。
PPT课件
10
2、症状鉴别
外部症状和内部症状(如病毒病害的内含体): 症状鉴别对病害的诊断意义重大。各种植物病害 都有特异的症状。对于多发病、常见病,一般具有 较丰富“临床”经验(实践经验)的通过症状都可 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症状鉴别可用肉眼,也可借助扩大镜或显微镜检 查。
植物病害诊断
一植物病害的症状1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2病害因子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成为病原*生物因素:所引致病害称为传(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因素:所引致病害为非传(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
①生物性病原→这类病原均为有生活力的生物,成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
→病原物生活在所依附的植物内(或上),这种习性被称为寄生习性;病原物也叫寄生物,它们依附动植物叫寄主。
ⅰ生物性病原的种类真菌:菌物界细菌:原核生物界植原体(类菌原体):原核生物界线虫:动物界寄生性植物:植物界病毒和类病毒:病毒界(非细胞形态)病原物的大小②非生物病原(生理病害)植物生理病害的病原包括物理和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的变化化学因素:包括营养的不均衡(大量和微量元素)、空气污染、化学毒害等。
3植物病害分类①按病原类别分→植物病害分为侵(传)染性病害和非侵(传)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又根据病原物的类别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性植物病害等。
→进一步可根据病原物的分类系统如真菌病害分为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等。
这种分类的优点在于,每类病原物及其所引致的病害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也最能说明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和防治上的特点。
②按寄主类别分→按寄主作物类别分,植物病害可以分为大田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棉花病害和林木病害等。
→每个类别又可细分,如蔬菜病害又可分为茄科蔬菜病害、十字花科蔬菜病害、葫芦科蔬菜病害等。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了解每种(类)植物上存在的各种病害问题,以便统筹综合防治计划。
③按传播方式分按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分为气传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等。
其优点是可根据传播方式不同考虑防治措施。
④按受害器官分植物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较大的差别,以致为害的病害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特点都有不同。
《植物病害诊断总论》课件
植物病害的传播规律与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了解和掌握这 些规律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植物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植物上表现出来的异常现象和外部形态表现,如变色 、坏死、腐烂、萎蔫等,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害类型。
比较分析
人为传播
人类活动如调运种子、苗木等,可携 带病原物远距离传播。
03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田间诊断
直接观察
01
通过观察植物的外观变化,如叶片斑点、坏死、萎蔫等,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病害。
症状比较
02
将观察到的症状与已知的病害症状进行比较,初步确定可能的
病害类型。
环境因素分析
03
考虑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湿度、光照等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辅助诊断。
室内诊断
01
显微镜检查
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 结构及活动情况,确定病原菌种 类。
02
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将病原菌从病组织中分离出来, 并进行纯化培养,以便进一步鉴 定和研究。
03
生化与生理特性测 定
测定病原菌的生化与生理特性, 如碳源利用、产酸产气等,辅助 确定病原菌种类。
分子诊断
DNA提取
病原物的类型
真菌
是引起植物病害最常见的一类 病原物,如霜霉病、白粉病等
。
细菌
通常通过伤口侵入植物,引发 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
病毒
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见,通过昆虫、汁液等 传播,引起病毒性病害,如花 叶病。
线虫和原生动物
生活在植物体内,引起根结、 腐烂等症状。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植物病害诊断基本程序和方法
植物病害诊断基本程序和方法一、诊断步骤1、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2、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3、植物病害的病原室内鉴定4、植物病害原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二、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一)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通田间观察、考察环境、栽培管理来检查病部表面有无病征。
非侵染性病害具如下特点:(1)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一般比较均匀,往往是大面积成片面发生。
没有先出现中心病株,没有从点到面扩展的过程。
(2)症状具有特异性:1、除了高温热灼等能引起局部病变外,病株常表现全株性发病。
如缺素症,水害等。
2、株间不互相传染。
3、病株只表现病状,无病征。
病状类型有变色,枯死、落花落果、畸形和生长不良等。
(3)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
(二)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例如真菌病害:"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来。
"但要区分这些子实体是真正病原真菌的子实体,还是次生或腐生真菌的子实体,因为在病斑部、尤其是老病斑或坏死部分常有腐生真菌和细菌污染,并充满表面。
"较为可靠的方法是从新鲜病历的边缘作镜检或分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必要的,一些特殊性诊断技术也可以选用。
"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一项。
三、植物病害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1)不同的病原可导致相似的症状。
如叶稻瘟和稻胡麻叶斑病的初期病斑不易区分;萎蔫性病害可由真菌、细菌、线虫等病原引起。
(2)相同的病原在同一寄主植物的不同生育期,不同的发病部位,表现不同的症状。
如红麻炭疽病在苗期为害幼茎,表现猝倒,而在成株期为害茎、叶和蒴果,表现斑点型。
(3)相同的病原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
如十字花科病毒病在白菜上呈花叶,萝卜叶呈畸形。
(4)环境条件可影响病害的症状,腐烂病类型在气候潮湿时表现湿腐症状,气候干燥时表现干腐症状。
(5)缺素症、黄化症等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类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引起的症状类似。
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诊断方法植物病害诊断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它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和诊断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扩散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观察法: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通过仔细观察植物的外部表现,如叶片的形状、颜色、叶脉的变化等,可以初步判断植物是否受到病害的侵害。
同时需要注意观察病害的发生部位,如叶片、茎、根部等,以及病害的发展程度和症状的变化。
例如,黑斑病会在叶片上形成黑色斑点,而病斑边缘会变得黄色或暗绿色。
2. 切片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病害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诊断内部病菌或病毒的侵害。
首先需要从植物受感染的部位取样,将样本切成薄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的细胞结构和病原体的存在。
通过观察细胞内的病变症状和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
3. 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是一种确诊病害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测植物组织或体液中的病原体DNA或RNA序列,可以准确辨别病害的病原体,例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这些方法需要实验室的设备和专业知识,能够对病害进行准确的鉴定,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4. 土壤检测:有些病害是由土壤中的病原体引起的,因此土壤检测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
通过采集受感染植物根部周围的土壤样本,并将其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可以观察和鉴定土壤中的病原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由真菌或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的诊断。
5. 病害传播试验:有些病害是由昆虫或其他载体传播的,因此通过病害传播试验可以确定病害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
例如,可以将受病害侵害的植物或病原体接种到健康植物上,观察它们是否能够传播疾病,从而确定病害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
在进行植物病害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植物样本进行观察和检测。
样本应包括受感染的植物器官和病变症状明显的部位。
植物病害诊断技术
二、水分失调
水多:根部窒息,引起根部腐烂,地上部分发 黄,花色浅 水少:地上萎蔫。
三、温度
高温--灼伤;土表温度高,日灼—茎腐 低温—冻害,组织结冰而死
冬春之交,高低温交替,尽夜温差大,也可使 树干阳面发生灼伤和冻裂,如毛白杨破腹病
白涂剂是保护树木免受日灼和冻害的有效措施
四、有毒物质
SO2、SO3、HCl、粉尘等引起叶缘,叶尖 枯死,叶脉间变褐—落叶,此外农药、 化肥使用不当,花木叶片常产生斑点和 枯焦脱落。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城镇注意选择抗 烟性较强的花木和树木进行绿化,改善 环境。
吸器:专性寄生 菌吸收营养的特 殊器官 假根:假根使真 菌的营养体固着 在基物上,并吸 取营养
菌丝变态类型:
①菌核 ,休眠、抵抗可萌 发成菌丝,也可是繁殖器官 ②菌索,平行或互相缠绕结 成绳索状。
③菌膜:片状,腐朽木中常 见 ④子座:菌丝体与部分寄生 组织结合的一种垫状物。
(二)真菌繁殖体
1、无性繁殖
㈠症状: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 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
病状:受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病原物在受病植物上表现出来的特征
所有病害都有病状
病症出现:真、细、寄生性种子植物,寄 生藻类
㈡ 植物病害症状主要类型:
病
状
变色:黄化、花叶、褪绿、斑驳、明脉等 坏死:斑点、梢枯、疮痂、焦枯、穿孔、猝倒等 腐烂:干腐、湿腐 萎蔫: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 畸形:矮化、丛枝、皱缩、肿瘤、畸形等
引起园林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受侵害的植物 称寄主。植物病原分两类
㈠侵染性病原:
(指有害生物)
主要:真菌、细菌、病毒、 类病毒、植原体、寄生性 种子植物、寄生藻类、线 虫、螨类等。 温度过高或过低、水分不 调、营养不良、有毒物质 存在等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侵害所导致的病害现象。
及时准确地诊断植物病害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一、外观观察法外观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植物病害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对植物病害患部的外观进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类型。
例如,苹果树叶片出现黑斑,可以初步判断为苹果黑星病;番茄叶片出现黄化,可以初步判断为番茄黄化曲叶病。
此外,还可以观察病害部位的病征,如病斑的形态、颜色、边界等,以进一步判断病害类型。
二、病原体分离法病原体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病害诊断方法,通过分离病原体并进行鉴定,可以确定病害的病原。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患病组织切下,经过表面消毒后,分离出病原体;将分离得到的病原体进行纯化培养,并观察其形态特征;利用生物学、生化等方法进行进一步鉴定,如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通过病原体的鉴定,可以准确确定病害类型。
三、病理解剖法病理解剖法是一种通过解剖植物组织,观察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而判断病害类型的方法。
通过对植物病变组织的解剖观察,可以发现病原体的存在形态、繁殖方式等特征。
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病害组织中的真菌菌丝、孢子等,从而判断出真菌性病害。
四、病原体检测法病原体检测法是一种通过检测植物体内的病原体DNA或RNA,来确定病害类型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有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
通过对植物体内的病原体DNA或RNA 进行特异性扩增或检测,可以准确鉴定病害类型,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五、病害发生规律分析法病害发生规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病害的发生规律,来判断病害类型的方法。
通过对病害的发生时间、发生区域、发生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类型,并且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例如,某地区的某种作物病害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最为严重,可以初步判断为真菌性病害。
植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侵染性病害的发病特点 (1)侵染性病害多数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病害范围总是由 小到大、由点到片,发病程度由轻到重。 (2)多数由真菌、细菌和寄生性植物引起的病害,在发病部位 均可观察到病征。 (3)侵染性病害在病部表面或组织内能找到病原物,有些用肉 眼或放大镜就可以进行区别和判断,其余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进 行观察和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 植物病原细菌导致的病害的病状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
病斑和肿瘤等,病征表现为菌脓。受害组织在初期多为半透明的 水渍状或油渍状,在坏死斑周围常可见黄色的晕圈;后期空气潮 湿时,在植株表面或在维管束中有乳白色黏性的菌脓,这是诊断 细菌性病害的重要依据。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3.植物病毒病的特点 植物病毒病害的外部症状表现为寄主植物叶片不同的矮化、丛枝、卷 叶、皱叶、蕨叶等症状,以及观赏性的降低。少数病毒还能在叶 片或茎秆上造成局部坏死或肿瘤等增生症状。某些植物被病毒侵 染后会在细胞组织中形成内含体。
植物病害的诊断
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3.植物病毒病的特点 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有很多,而且有些非侵染性病害的
症状与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又很相似,这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良环境条件所致,因此在进行现场调查和 观察时,不但要观察病害的症状特点,还要了解病害发生的时间、 田间分布、肥水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病 害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谢谢观看!
植物病害的诊断PPT课件
症状:全部症状类型
诊断方法:镜检、分离、接种
细菌病害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
症状识别:斑点、萎蔫、腐烂、畸形。 水渍状、菌脓 显微镜检查:喷菌现象。
分离培养:NA培养基稀释法或画线法培养。观察单 个菌落特点。 人工接种:将分离的细菌接种于寄主植物或过敏性 发应植物,观察所得症状。
细菌病害
病毒病害
二、诊断的依据
(一)根据病害传染特性首先排除非侵染性病害
(1)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2)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表现生长不良或系统性 的症状,如畸形、白化、不实等。 (3)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具有明显的缺素症状,尤以 老叶或顶部新叶多见,多为缺乏某种必要的营养元素。
(二)侵染性病害特征
黄瓜白粉病
1.为害作物 除为害黄瓜、南瓜、苦瓜、西葫芦等瓜类和 豇豆、蚕豆等豆类外,还为害叶菜中的莴苣(笋)、 白菜和茄果类蔬菜。 2.症状 此病也叫“白毛”,主要侵染叶片,也可 为害茎(蔓)、荚,初期为淡黄色小点,后扩大成 白色粉斑,以致布满全叶,很像叶面撒了一层白粉。 严重的叶片发黄变脆,失去光合作用,引起大量落 叶。
3.发病规律
通过雨水、流水、带菌的堆肥及农 具等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0-24℃。刚出土 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在育苗中后 期发生。多在苗期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 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播种过 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茄子炭疽病
2.为害作物 除为害瓜类蔬菜中的黄瓜、冬(节)瓜、西 瓜、甜瓜、丝瓜、瓠瓜及豆类蔬菜中的菜豆、豇豆 外,还为害葱、茄果类、叶菜类蔬菜。 2.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茎、果实。叶片受害之初呈 苍白色或褪绿水渍状小斑点,发病后期病斑灰白色, 半透明,易穿孔,茎和果实病斑中间凹陷龟裂,病 斑与健部交界明显,病斑上有同心轮纹,度大时 病斑上有小黑点。发病重时,病斑互相愈合形成大 而不规则的斑块,导致叶片变黄枯死。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ppt
通过建立植物检疫实验室、加强植物 疫情监测和普查,提高植物检疫的准 确性和及时性。
要点二
加强对外检疫
加强对进境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严 格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要点三
促进检疫技术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分子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等,提高检疫的准确性和 效率。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 植物病害的诊断 •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 不同植物病害的防治案例 • 未来植物病害防治的趋势 • 结论和建议
01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定义
植物病害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生长异常和产 量下降,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物因素以及不良 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等非生物因素。
合理耕作
进行轮作、深耕等措施,减少 病原物的积累和传播。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 力,减轻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
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菌剂、杀虫剂等,直接杀死或抑制病原物。
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熏蒸、拌种等不同的施药方法,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
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抗菌素、农用抗生素等, 防治植物病害。
采取生态控制措施
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改善水肥 管理、合理轮作等措施,改善 农田生态环境,抑制病害的发
生和传播。
加强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无病种子、种苗,合 理施肥、浇水等措施,预防和
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发展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 资源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过镜检,必要时,再结合汁液摩擦、嫁接或蚜虫接种 等方法进行传染性试验,就可以初步确定为病毒病。
复合侵染的诊断
• 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侵染时可 能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状,首先要确认或排除一 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做鉴定。
一般来说,局部侵染的病害,潜育期长短受环境影响较大,并 成为决定流行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潜育期越短,再传染代数愈多, 病害流行愈严重。系统侵染的真菌病害的潜育期受环境影响较小。
(四)发病期
从症状出现直到生长期结束甚至植物死亡为止 的整个阶段。
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为害,大量产生繁殖体的 时期。
•
接触期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植物的可接触部
位的初次直接接触时期。
如真菌的孢子、细菌的细胞、病毒的粒体、线虫的幼虫, 必须先和寄主植物的感病部位接触,才有可能侵入。因此,
避免或减少病物与寄主植物接触的措施,是防病的重要手段。
(二)侵入期
从病原物开始萌发侵入寄主,到初步建立寄生关系为 止的一段时间称侵入期。
3、真菌病害
• 症状鉴别:真菌病害症状多为坏死、腐烂和萎蔫,大多数
在病部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等病征。对一 些真菌性的维管束病害,茎干的维管束变褐,保湿培养后 从茎部切面长出菌丝。对于常见病害,通过这一步就可确 定病害种类。
• 镜检验证:对于不确定的病害,较为可靠的方法是选择新
鲜病斑保湿培养,待新鲜病斑上长出病原物再制片镜检。
5、植原体病害
• 症状鉴别: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小叶、黄化, 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系统性侵染,无病症。
• 注射四环素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失或减轻, 但对青霉素不敏感。
6、病毒病害
• 症状鉴别:症状主要表现为以变色(花叶、斑驳、环斑、 黄化等)、畸形(矮缩、蕨叶等)、坏死,无病征。多 为系统性侵染,症状多从顶端开始表现,然后在其他部 位陆续出现。
二、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非侵染性病害
• 无病征,但是患病后期由于抗病性降低,病部可能会有腐生菌出 现。
• 田间分布往往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大,发病比较普遍,面积较大; • 无传染性,田间无发病中心; • 在适当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
若在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且往往大 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则大体上可 考虑为非侵染性病害。
4、细菌病害
症状鉴别: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有一定特点:初期有
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斑 点、腐烂、萎蔫、肿瘤大多是细菌病害的特征,但部分 真菌也引起萎蔫和肿瘤。
镜检验证:
• 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的诊断技术。 另外革兰氏染色、血清学检验和噬菌体反应是细菌病害诊 断和鉴定中常用的快速方法。
(二) 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 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 • 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 • 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物存在(病征)
,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1.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害
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寄主植 物长势衰弱,矮小黄化,严重时全株死亡。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 微生物记录相同。
▪如果进行了上述四步鉴定工作,得到确实的证据,就可以确认该微生物 即为其病原物。
凭症推断
分离病原 ( Isolation pathogen )
回接试验(自身)
Inoculation Test
健株
病株
再分离 Re-isolation
1、侵入途径
• (1)直接侵入:是指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 层和细胞壁。
吸盘 吸根 寄主
吸盘 无根藤 ( Cassyth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自然孔口侵入:植物的许多自然孔口如气孔、排水孔 、皮孔、柱头、蜜腺等,都可能是病原物侵入的通道。许多 真菌和细菌都是从自然孔口侵入的。
• (3)伤口侵入:植物表面的各种损伤,如虫伤、碰伤、冻 伤、机械损伤、风雨的损伤等,都是病原物侵入的门户。
• 注意:病毒只能从新鲜轻微的伤口侵入;细菌可以从伤 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大部分真菌可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 少数真菌和全部线虫、寄生性植物可从表皮直接侵入。
2、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三)潜育期
潜育期:从病原物与 寄 主 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开始出现明显 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
各种病害潜育期长短不一,同一病害潜育期长短又受环境条件 (主要是温度)的影响。
病株
The same pathogen as the inoculated one
第六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是指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寄主植 物表现发病的全过程,简称病程。
包括四个阶段,即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这 几个过程是连续进行的。
(一)接触期
种植基础
第五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诊断的程序
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下结论要有余 地。
田间观察
症状诊断
病原鉴定
确定病害
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 :
(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 (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
(3)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等); (4)专项检测; (5) 逐 步 排 除 法 得 出 适 当 结 论 。
2、线虫病害
• 症状鉴别:线虫病的病状有矮化、黄化、萎蔫、坏死、
腐烂、畸形(根结、叶扭曲)等,病症有的在植物根表、 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到线虫。
• 镜检验证:对于病部产生肿瘤或虫瘿的线虫病,可以
作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为了观察更清楚,也可用碘 液对切片进行染色,线虫可染成深褐色,植物组织呈淡 黄色。
二、柯赫氏法则
•又称柯赫氏假设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 程序。
•如发现一种不熟悉的或新的病害时,就应按柯赫氏法则 的四步来完成诊断与鉴定。
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 纯培养物;
(3)将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 状的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