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 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同时科技部等 13 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 实国家方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 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同年 11 月,中国启 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计划” 。2008 年 10 月 29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 动白皮书》,阐明了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 的影响、应对气候战略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 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各种积 极措施。2009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家已着手制定《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各地都在探索 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模式,纷纷制 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并以低碳经济理念来指导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而技术瓶颈的存在也使得清洁能源替代火电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交通部门通过制定尾气排放标准来限制汽 车CO2排放,各大汽车企业加紧研制新能源如混合动 力汽车还普遍存在成本较高和推广困难,其中最大的 制约因素是技术成本问题,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中国 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但大量的引进费用是 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是制约中国由“高碳经济”向“ 低碳经济”转移的关键。
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 和降低废气排放 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 少10%。但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 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 不仅浪费大,污染严重,而且资源利用率低。2006年 全年万元GDP能耗实现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 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全年全国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 节能减排目标。虽然 2007 年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 碳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同比下降,但在经济增长情 况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紧迫。2009 年初,面对 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保经济增长、促就业的政 策,很多地方重工业建设的势头仍然强劲,
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与机遇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二、零碳金融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4)2.1 零碳金融的定义 (6)2.2 全球零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6)2.3 我国零碳金融的发展现状 (8)三、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 (9)3.1 政策法规不完善 (10)3.2 技术水平有限 (11)3.3 市场认知度不足 (12)3.4 资金投入不足 (13)四、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机遇 (14)4.1 政策支持 (15)4.2 技术创新 (17)4.3 市场需求 (18)4.4 国际合作 (19)五、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策略建议 (21)5.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22)5.2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23)5.3 提高市场认知度和参与度 (24)5.4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25)六、结论 (26)6.1 研究成果总结 (27)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8)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责任。
零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旨在通过投资和融资活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成本。
本文将分析我国发展零碳金融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我国零碳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1 背景介绍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零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正逐渐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际社会对低碳、零碳理念的日益重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碳减排的巨大压力。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努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在此背景下,零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
《中国低碳政策分析》课件
节能减排
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降低能源消耗 与环境影响。
第三部分:低碳政策实施效果
1
碳排放量实现峰值和碳强度下降
中国通过积极的节能减排政策,有效控
可再生能源降。
中国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与建设力
度,使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提高。
3
交通产业突破
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逐步修订 交通运输政策,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
感谢各位参与本次课件学习,希望能够为您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和启发。
《中国低碳政策分析》 PPT课件
本课件旨在分析中国的低碳政策,探讨低碳经济背景和发展趋势,为学习和 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见解。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低碳经济是指降低碳排放量和碳强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中国低碳政策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 动绿色发展。 通过引入清洁能源、推广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技术等手段,中国力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四部分:未来趋势
中国低碳政策将进一步发展,重点关注绿色能源、可持续交通和健康环境建 设。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趋势,中国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 任和担当,为构建美丽世界作出贡献。
结语
中国低碳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全力推动低碳经济是我们的共同责 任。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低碳发展,创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第二部分:中国低碳政策的主要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 案》
制定全面的低碳政策框架, 推动各行业减排并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建立碳市场,促进碳交易, 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减排。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提高能源结构优化,并加速 清洁替代能源的使用。
新能源汽车推广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历程_概述说明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历程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以应对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因此,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并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转型。
本文将概述中国在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历程及主要举措。
首先,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概念进行解析,并分析全球背景下这些努力的背景。
然后,重点描述了中国在起步阶段所制定的战略布局、主要政策措施、行动计划以及技术与产业发展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接下来,详细介绍了中国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采取的关键举措,包括能源结构调整与清洁能源发展、工业转型升级、低碳生态城市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方面。
随后,探讨了中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涉及战略转型与路径选择的压力和挑战、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机遇以及国际合作与合规性要求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评述中国在该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就。
同时,也展望了未来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本文将全面概述中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的举措,并对其背后的挑战、机遇以及国际合作等进行分析。
通过对这一发展历程的详细叙述,旨在加深人们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做努力的认识,并提供有益于理解全球气候治理现状并寻求更有效路径的参考。
2. 碳达峰和碳中和概念解析2.1 碳达峰的定义和意义碳达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首次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的过程。
它意味着该国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减少能源消耗、推广清洁能源等方式控制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并开始朝着低碳经济转型。
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碳达峰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举措之一。
只有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才能有效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并减缓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
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研究
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低碳化转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研究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课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结构低碳化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导致了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着巨大责任。
产业结构低碳化是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的现状和问题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
传统能源消耗和排放仍然占据了较大比重,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
其次,一些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低碳技术应用不广泛。
虽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其他领域如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的路径和措施为了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进程,需要采取一系列路径和措施。
首先,在层面上需要加大力度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措施,并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督导和考核。
同时,在税收、补贴等方面给予清洁能源企业更多支持,并对高污染企业进行限制和处罚。
其次,需要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
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同时,加强对低碳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企业和个人对低碳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
再次,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部门应制定产业,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并提供相应支持。
同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并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传统产业的淘汰力度。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作为人口和经济规模都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也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低碳经济现状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我国已经成功地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比如《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十二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其次,我国也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比如风电、太阳能、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LED照明等领域。
在这些产业中,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为实现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我国在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一批低碳示范城市,并且正在逐步推广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
这些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为建设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二、我国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我国低碳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具体来说,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可能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
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的清洁能源投入生产和消费领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
2. 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融合数字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它将信息、网络、技术等与传统经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紧密结合。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为低碳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
未来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将逐渐融合,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 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是指以满足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金融活动。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金融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及选择文档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话题之一。
国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低碳经济的?低碳经济有哪些特征?我国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为研究制定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国外提出低碳经济的背景与特征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和提出背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
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反过来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的客观需要。
其二,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
换句话说,保持发达国家现有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了。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重化工产业的能源强度是服务业的三倍多。
从工业化进程看,英国、美国等国家在20世纪就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或者说走过了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发展阶段。
这些国家在后工业化阶段,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除小汽车需要消费油品外,吃饭、住房等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
一般地说,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经济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依赖低碳能源实现工业化的。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一项历史任务,是第一要务。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三,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
从世界能源储量看,化石能源还可以开采利用较长时间。
如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可以用200多年,石油可以用40多年;海水中的氢能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未来资源。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
因此,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正是出于对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
低碳经济的起源与国际背景分析
低碳经济的起源与国际背景分析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主要体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以及哥本哈根宣言中。
在此背景下,我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自身资源禀赋的压力,必须要从国家战略高度着手,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微觀主体引导和构建碳金融市场体系几个方面来进行应对。
标签:低碳;规则;碳排放[HJ1.35mm]1低碳经济的起源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造成的严重威胁是低碳经济产生的大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问题不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除了化学烟雾和酸雨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亦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伴随着各国政府及民众对上述问题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的概念。
在这本白皮书中,英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以实现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的目标。
白皮书要求通过提高资源的生产率,以更少的碳排放获取更多的经济产出。
伴随着实践的发展,低碳经济逐渐的被赋予越来越深刻的内涵,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对低碳经济的理解。
当前,大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中国,低碳经济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我国最早涉及低碳经济的政策文件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2007年7月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
论述对我国双碳战略的认识和理解
论述对我国双碳战略的认识和理解1.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持续增强,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转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双碳战略是中国政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双碳战略的背景和意义2.1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生态系统受损、可持续发展受阻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各国纷纷制定了碳减排目标,加强了国际合作。
2.2我国碳排放形势的挑战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我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碳排放压力。
传统高碳能源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导致了碳排放的快速增加,我国亟需采取措施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3双碳战略的意义我国双碳战略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实施双碳战略,我国旨在削减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3.双碳战略的基本原则和目标3.1基本原则-政策引领:制定合理、科学的政策和法规,推动各行业和领域的碳减排工作。
-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和推广低碳技术和装备,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
-产业转型: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能源革命: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传统高碳能源的依赖。
3.2目标任务-碳达峰:力争在2030年前后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停止碳排放持续增长。
-碳中和:力争在2060年前后实现碳排放中和,实现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的平衡。
4.双碳战略的实施路径和重点领域4.1实施路径-低碳能源:加大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降低能源消耗。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重工业企业的转型之路-文档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重工业企业的转型之路前言伴随着罕见气候现象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全球范围内正迎来一股低碳经济的浪潮。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经济体之一,中国的重工业企业也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本文将以我国重工业企业的转型之路为主线,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重工业企业所需面对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低碳经济的背景低碳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依靠清洁能源、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普遍接受的必然趋势,因为它既能够满足当下的经济需求,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重工业企业的现状重工业是指那些生产大型设备或重要原材料的制造业企业。
这些企业通常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它们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要源头。
我国的重工业企业数量众多,涉及多个领域,如钢铁、石化、化工、电力等。
这些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也因其高碳排放和能耗大、污染严重等特点,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据统计,我国重工业企业占国内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是当前环保形势下重点整治的对象。
重工业企业的转型之路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重工业企业必须面对转型升级的挑战。
这种转变不仅需要技术方面的更新和变革,更需要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等方面的改变。
以下是我国重工业企业的转型之路:1. 控制能耗和污染重工业企业通常拥有较高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因此控制能耗和污染是转型的第一步。
这需要企业实施更多的绿色技术和环保措施,减少碳排放和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于重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环保水平。
3. 实现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是当前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重工业企业转型的一个方向。
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优化供应链供应链的优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耗。
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会计发展前景
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会计发展前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低碳经济转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低碳经济的推进,碳会计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低碳经济背景出发,探讨我国碳会计发展的前景。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总量庞大,这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被迫加快构建低碳经济体系,实施节能减排政策。
而要实施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就离不开准确地对碳排放进行核算和监管,而这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碳会计体系来支持。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发展碳会计是非常必要的。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开始关注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并倡导碳中和和碳交易。
这就要求中国企业也要了解并掌握自身的碳排放情况,为应对国际碳市场的挑战做好准备。
发展碳会计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碳排放的情况,为企业的碳交易和碳中和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对碳排放的管理和监管将更加严格,这也对碳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碳会计可以更好地帮助政府监管碳排放,保障碳排放权市场的稳定运行。
二、我国碳会计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的碳排放核算和碳会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节能减排和碳排放核算的政策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和《全国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等文件,为碳会计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碳排放核算方面进行了试点工作,一些先进的碳会计理论和技术也已经在国内得到了应用。
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也开始进行碳会计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我国的碳会计工作已经初步建立,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1. 政策法规支持。
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强化碳排放核算和碳会计的重要性,出台更多的政策法规来支持碳会计的发展。
政府也将加大对碳会计技术和标准的研发和推广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碳会计发展环境。
国家双碳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双碳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和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国家双碳”战略,旨在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和全面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双碳”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多方面的背景和考虑。
首先,气候变化代表着一个长期而持续的问题,全球各国都必须在短时间内采取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必须承担重要的责任和角色,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
其次,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长期的过度开采和污染排放已经导致了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民健康的威胁。
通过采取“双碳”战略,可以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最后,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双碳”战略的实施也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双碳”战略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确保实现全球目标。
其次,它也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空气和水污染。
最后,它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和就业机会的发展,特别是在新能源、智能制造、数字技术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
总之,“双碳”战略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性举措。
中国政府将加大投入,积极实施政策和措施,推动全社会参与,打造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碳达峰碳中和提出背景
碳达峰碳中和提出背景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目标,旨在实现全国碳排放达到峰值后尽快实现减排到零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背景:
1.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
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都在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中国必须采取行动,才能尽可能地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2.环保主义者和公众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国的居民和环保主义者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关注,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也越来越敏感。
因此,中国政府必须采取行动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3.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将需要更多的能源和资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低碳经济发展则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因此中国必须采取行动来加速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响应气候变化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低碳经济四大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低碳经济四大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四大挑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工业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
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
“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
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
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但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包括气候变化、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一、气候变化的威胁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暴雨、飓风等。
这些气候变化给全球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和人口规模使其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政府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国家发展的潜在威胁,因此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寻求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二、资源压力与能源安全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消耗量持续增长给国家的资源供给和能源安全带来了压力。
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环境损失的代价。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四、政策导向与国际合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例如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战略规划(2007-2050年)》等。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总结: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包括气候变化的威胁、资源压力与能源安全问题以及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等。
政策导向和国际合作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企业的积极响应,中国低碳经济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4年低碳经济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低碳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引言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各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低碳经济市场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低碳经济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低碳经济市场的定义和范围低碳经济市场是指在低碳经济体系下,涉及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其范围涵盖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碳交易等多个领域。
低碳经济市场的发展现状国内2024年低碳经济市场发展现状目前,中国低碳经济市场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碳能源市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中国的太阳能、风能等低碳能源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2.低碳交通市场: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充电设施的建设,推动了中国低碳交通市场的快速发展。
3.低碳建筑市场: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中国的低碳建筑市场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开始使用低碳材料和技术。
国际2024年低碳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国际上,低碳经济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欧洲碳排放交易市场(EU ETS)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为欧洲国家提供了碳排放权的交易平台。
2.美国低碳经济市场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领域。
3.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也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市场的发展,投资研发低碳技术和推广低碳产品。
低碳经济市场的挑战和机遇挑战1.技术瓶颈:目前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2.能源结构调整:低碳经济需要从传统的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这涉及到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3.政策法规:低碳经济市场的发展还需要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和引导,提供市场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
机遇1.绿色金融机构的兴起:绿色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低碳经济市场提供了资金支持和金融产品创新的机会。
2.国际合作和经验共享:国际间的经验共享和合作可以加速低碳经济市场的发展,促进资源优势的互补和技术创新的合作。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建议-文档资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2007年9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 要讲话,首次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技术:
应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 挑战; 应该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 术,增加资金投入,大力促进技术合作和转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那些吸收和放射长波或红外辐射的自然 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有:二氧 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2007年9月27日,美国政府举办“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 会议: 参加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 澳大利亚、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尼 等发展中国家共16个,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二,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80%, 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占了全球的80%左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2007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 方案》(国发[2007]17号):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
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
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
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
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
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
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了全世界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 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这个经济体系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排放量会持续下降,对全球环境贡献也会逐步增加。
中国的能源产业结构也会更加多样化,能源节约和环保产业的增长也可预见。
2. 增加创新和投资机会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大量技术和资本投入的,这为大量新兴科技和绿色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和出口国,中国可以借助低碳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产业,助力经济发展。
3. 减少能源消费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使中国在控制能源消耗增长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由于中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大量的工业和制造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了摆在中国面前的挑战。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1. 制定全国性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可以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建立低碳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通过强制性的部门自愿减排目标、排放权交易和逐步实行碳税、推广清洁技术等手段激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 政府和企业合作,建立专项基金和金融机构:政府可以将共享经济、绿色交通、智慧城市、太阳能、风能、健康环保等具有投资回报和市场潜力的领域作为重点开发。
建立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融资机构、基金,为低碳产业提供反哺的资金渠道。
3. 鼓励绿色创新和技术创新: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环保及低碳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质押等制度保障,鼓励企业会同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深度合作,优化科技创新的资金和人才配置,建立并落实绿色制造评价标准和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供需服务精细化和产业互动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
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
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
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
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
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
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
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
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
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契机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是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虽然近几年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远远不如第一、二产业。
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增长对于第一、二产业的依赖过于严重。
同时,在工业结构方面,我国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严重不协调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
我国第一、三产业以26.9%的能耗创造了国家51.4%的GDP.因此,我国的产业结构急需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单位GDP碳排量,保证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一)政府主导,提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法律帮助1.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约束十七大指出,我国新阶段的发展路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一路线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把低碳经济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体系之中。
2.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支撑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高度重视。
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作支撑。
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利益,需要法律支持;另一方面,节能减排在我国还没有转化为企业责任和自觉行动,需要法律进行约束。
(二)政府鼓励开发新能源和新技术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我国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始终没有突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大低碳技术的投入力度,出台新能源发展规划。
同时,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掉接清洁能源发展机制,促进中国低碳技术的发展。
最后,我们还应该积极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寻求技术突破,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三政府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低碳经济发展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的要求促使中国企业低碳意识越来越强烈。
政府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市场的推动作用,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能耗,以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四)大力宣传节能减排思想、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目前,世界各国都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让人们充分的意识到自己在日程生活中的排放量和碳排放的危害,这有利于人们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
大力宣传低碳观念,能有效地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论中国走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也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但是,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是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只有政府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定能够突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所带来的发展问题,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第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第三,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应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第四,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的低碳选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呢?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
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
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
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三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政策,扬长避短,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
低碳经济必须“魂要附体”,而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正是这个“体”之所在。
四是充分考虑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自主实现节能减排,服务我们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对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在全球变化经济博弈中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五.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低碳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各级政府在新上项目、投资方向、减排成效等工作中,充分尊重人大、政协的审批、监督权力和作用。
除经常组织代表、委员视察新上低碳经济项目外,在每年两会上都应由政府向代表、委员通报“低碳经济”运行情况、“低碳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及“低碳经济”对人民幸福度的贡献率。
六.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及舆论监督工作。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关系,经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成效与不足,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号令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和揭露。
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勾通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到底核心动力,也成为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拜托经济危机影响的重要手段。
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有深远含义,它不仅是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也关乎到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如何从量到质的飞跃,更是中国人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落后的情况下,能否顺利超越,在低碳经济革命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三.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呢?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
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
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
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一)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