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中学生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对中学生的影响

作者:余重山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4期

摘要:阅读,是人类的一个文明行为。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素养、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还可以让灵魂接受美的熏陶,让心灵得到健康的成长。所以阅读对中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仔细分析了当前中学生存在的阅读不良现象,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以期能够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素养;中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107-03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面对当今这个信息多元化时代,阅读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一、阅读对中学生的意义

素养,辞海的解释是:经常修习涵养。素养的内容包括很多,涉及面也很广,如信息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养、科学素养,甚而是整个民族素养等等。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素养应该是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能”。人文素养是一个人人文历史、古典文化等方面的修养。这些能力的获得,自身素养的提高,对于中学生来说,其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就是阅读书籍。中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最佳学习时期,如果能够好好的进行阅读,必将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到巨大提升。

阅读,在当前背景下,小而言之是一个人的人生,大而言之则是整个社会的繁荣,都离不开阅读。完美的人生就是以阅读求知识、求发展、求前程的进取人生。个人前程的竞争和可持续发展,最后往往落实在人与人之间“知识力”的较量,也就是阅读能力的较量上。知识社会,是知识富有者的社会,也即惟有读书人才能优先获得良好生存环境和发展给予的社会性。

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要系统地保留下来,在此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发展,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并得以传播,都要靠阅读来实现。因此,要大力倡导阅读活动,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信息来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激发求知欲望,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从书中汲取思想、经验、知识。同时促进心理的发展,从而形成高尚的品质、文明的举止和高雅的情趣。

二、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既然阅读对中学生意义非凡,那么中学生的阅读状况究竟如何,却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地回答。其实中学生阅读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现象。

首先,从阅读态度上看,普遍存在“浅阅读”现象。“浅阅读”大致可分为所谓的“读图”、“速读”和“缩读”,以及“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读图”者,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图画书,而是指有插图的文字图书,现在有的书几乎是文图各占半壁江山了;“速读”者,主要形式是“缩读”,即将天下名著“瘦身”,删砍减杀;“时尚阅读”者,指时下的“流行书畅销书炒作”,将商业化推销手段运用到图书营销中来,制造大众“读点”。“浅阅读”虽然能以简单直观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越来越忙的人们的阅读欲望,也能给人们提供一定的知识信息和文化信息;但它毕竟与经典原著有相当大的距离,充其量只是一种“压缩饼干”而已!对中学生而言“浅阅读”虽然在快速获取信息、放松紧张身心等方面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还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

其次,从价值取向上来看也存在问题。有调研表明,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非主流阅读”正逐渐取代“主流阅读”,且情况愈演愈烈。主流阅读,是指读经典、名篇、官方教科书明确认定的书籍。遗憾的是,中学生的阅读实际与此相距甚远,在当代中学生中,读经典名著的人并不多,能把长篇名著读完的人更是少得出奇。他们最爱读的刊物却是《读者》《小小说选刊》一类。

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现代社会是个信息量极大且获取信息极方便的社会。可供选择的领域空前宽广,在层出不穷的各类信息中,只选短小精干的,不选拖沓冗长的!只选新鲜有趣的,不选平庸乏味的!只选看起来省事、记起来方便的,不选耗时费力的,伤神费脑的!

第二,中学生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重任在肩,“必须”甚至“只能”坚持“各取所需,学了就用”的原则,这是“非主流阅读”繁荣的主观原因。

再次,从阅读方法上来看也存在很大问题。许多中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认识十分肤浅,他们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仅需要了解大致的情节。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的技巧及人物形象等缺乏进一步的思考。只习惯于略读或精读,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或阅读兴趣下降。阅读效果自然是不令人满意。

最后,从对学生的引导上来看也不乏问题。对中学生的引导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的引导。部分学生家中名著不多,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如《红楼梦》等中国名著,许多学生都没读过。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习性,然而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老师推荐给学生的书往往功利性很强,并没有注意给他们提供充实的文化空间。所以这些也造成了学生阅读的畸形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学生阅读的状况令人担忧。主要是阅读面窄,阅读方法不当,不懂选择阅读内容,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大多数老师没有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品味,提升学生阅读综合素质

(一)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只有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可能使他们进行更广泛的阅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阐明阅读的益处。阅读是享受生命的一种形式,帮我们“摆脱平庸”(余秋雨);“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等,这样让他们自然而然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2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扩大自己的阅读容量,在课上能够结合课文介绍一些名著的相关情节,也可以介绍一些作家的轶闻趣事来增强学生对作家作品的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的榜样来自同学,每周都应抽出一节课作为“文学作品交流会”,让同学上台发表对近期所看的文学作品的看法,在交流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开设阅读指导课。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阅读同样的阅读材料,也会由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对材料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贴近原文,有的对原文加以升华,有的却与原文风马牛不相及。这时,如果没有教师指导,就可能会使学生缺乏发展的平台,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质量。因此,不同类型的名著,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爱的教育》等小说,学生最易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但不能就此止步。可以先让他们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引导他们关注小说的深层内涵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这样才能在多方面受益。另外,在阅读方式上,教师也不应强求统一,而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浏览式、圈点式、摘录式……不拘一格。让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2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博学才能多识,所以得泛读。但也要博闻强记,开拓思维深度。因此,前者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但一味泛读,易导致肤浅;后者可培养钻研意识,积淀人生智慧,但容易限制眼界。两者兼顾,才能相得益彰。

3做读书笔记。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见地,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随读随记。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阅读笔记本,每天将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精彩片断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便学以致用。

4开展读书活动,感受读书成就。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含英咀华,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在小组交流中,可以互相合作,可以互相探讨,最大限度地激发小组成员的智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讨中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