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量的计算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量计算说明书
一、雨水量的计算
1.1 根据该城镇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497.0)
724.3()y lg 625.01(078.992++=t T q 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ha s L ∙/)
y T ——设计重现期(a)
t ——设计降雨历时(min )
重现期:y T =1年,
降雨历时:t=t 1+mt 2。
式中 t 1——地面集水时间(min ), 取5~15min ;
t 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
m —— 折减系数,暗管取2,明渠取1.2。
在该城镇中采用暗管排水,取m=2, t 1=10min 。
1.2 径流系数计算
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城市市区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值0.5—0.8,在此城镇计算中C1-10取0.6,C11取0.4。 单位面积径流量:
497.020)724.3210(078.992++⨯=t C q W =497.02)
724.3210(078.9926.0++⨯t 497.021)724.3210(078.992++⨯
=t C q W =497.02)724.3210(078.9924.0++⨯t
设计流量Q 为:0q A Q ⨯=
灌渠内雨水流行时间为:t 2=L/v
式中 L ——管长(m )
V ——雨水在管内的流速(m/s )
坡降:L S h ⨯=
设计管内底标高的最小值为地面标高减去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加上管径,埋深为设计地面标高减去设计管底标高。
管径、流速、流量等的确定采用满流水力计算表。
二、雨水管网定线
2.1排水体制的选择
规划区排水设施不完善,无完整排水系统,雨污合流排放,未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片区内规划用地竖向高程均在20年一遇的洪水位线之上。
暴雨强度公式根据附录:福建各地暴雨强度公式选用。
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2.2管线定线原则:
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在每一排水流域内,结合建筑物及雨水口分布,充分利用各排水流域内的自然地形,布置
管道,使雨水以最短距离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在总平面图上绘出各流域的主干管、干管和支管的具体位置。
2.3出水口布置:
当管道将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水位变化小,出水口构造简单,宜采用分散出水口。当河流等水体的水位变化很大,管道的出水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的构造就复杂,因而造价较高,此时宜采用集中出水口式布置形式。
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
该城镇河流水位变化部分区域较小,且河流流穿该城镇,采用分散的出水口。
2.4划分设计管段
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不变且预计管径和坡度也不变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
划分设计管段方法:只是估计可以采用同样管径和坡度的连续管段,就可以划作一个设计管段。根据管道的平面布置图,凡有集中流量流入,有旁侧管接入的检查井均可作为设计管段的起止点。
雨水管渠的设计管段的划分应使设计管段范围内地形变化不大,管段上下端流量变化不多,无大流量交汇,一般以100—200左右为一段,如果管段划得较短,则计算工作量增大,设计管段划得太长,则设计方案不经济。
设计管段检查井从上游往下游依次编号。
2.5汇水面积划分:
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具体情况而划定。
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按周围管渠的布置用等分角线划分;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雨水汇入底侧)划分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并将数值标注在图上。汇水面积除包括街坊外,还应包括街道、绿地等。
2.6管段设计流量及管道水力计算:
列表进行雨水干管的水力计算,求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并确定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流速等值。
2.6.1设计充满度的确定
雨水较污水清洁的多,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加上暴雨径流量大,而相应的较高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强度的降雨历时一般不会很长,且从减少工程投资的角度来讲,雨水管渠允许溢流,故雨水管渠的充满度
h,明渠则应有等于或大于0.2m的超高,街道按满管流设计,即1
D
边沟应有等于或大于0.03m的超高。
2.6.2设计流速的确定
由于雨水中夹带的泥沙量比污水大得多,则相对污水管道而言,为了避免雨水所夹带的泥沙等无机物在管渠内沉淀下来而堵塞管渠所用的最小设计流速应大于雨水管渠,满流时管道内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而明渠由于便于清除疏通,可采用较低的设计流速,一般明渠内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为了防止管壁和渠壁的冲刷损坏,影响及时排水,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速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度。由于这项最大流速只发生在暴雨期间,历时较短,所以雨水管道内的最高容许流速可以高一些,对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规定:金属管最大流速为10m/s,非金属最大流速为5m/s,明渠最大设计流速则根据其内壁建筑材料的耐冲性质,按设计规范规定选用。
2.6.3设计管道坡度的设定
为了保证管内不发生沉淀,雨水管内的最小坡度应按最小流速计算,在街道下,一般不宜小于0.0025,雨水口连接管的最小坡度不小于0.01。在此次设计中设计管道坡度参照地面坡度进行设计。
2.6.4设计管段管径的选择
为保证管道在养护上的方便,便于管道的清除阻塞,雨水管径不能太小,规定在街道下的雨水管管径最小为3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
2.6.5管渠的最小埋深
在保证管渠不被压坏、不冻坏和满足街坊内部沟道的衔接的要求下,确定沟道的最小埋深。管顶最小的覆土厚度,在车行道下时不小于0.7m,管段基础设在冰冻线以下。
2.7各设计管段上、下端的管内底标高和埋设深度计算:
各条干管的起点一般都是这条管道的控制点。控制点是指在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点。
确定控制点的管道埋深应根据城市的竖向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