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之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考情分析+知识整合)

合集下载

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政治专业考点一:历史唯物主义

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政治专业考点一:历史唯物主义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政治专业考点一:历史唯
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1)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2)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选择标准。

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重点知识整合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重点知识整合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重点知识整合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因为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再次,它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坚持集体主义。
反对: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抹杀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不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强求一致的价值要求;借口国家集体利益而忽视、否认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尊重和维护。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理内容】: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一)社会历史观(共3个哲学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同时又要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落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二)价值观、人生观(2条原理)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关于人生价值问题(1)人生价值的内容?(是什么)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奉献)。

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即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在当今社会,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高考政治考点之历史唯物主义

高考政治考点之历史唯物主义

高考政治考点之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正确社会意识指导实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内容】: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内容】1、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如何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差异性,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评价也不同,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评价标准: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创造,它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发展过程中。

为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分析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一般而言,这部分知识点多见诸于选择题中,分析题中一般附属于其它大题并以一个设问出现,因为这部分内容与毛邓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联系相当紧密。

在内容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物质观中物质与意识相关原理在历史观中的重现。

而最后的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党的性质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有着指导性意义,所以这两部分尤其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六方面的内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更替、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意识具有本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有发展形式和规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劳动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与提升学习效率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与提升学习效率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与提升学习效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高二政治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一)社会历史观(【重点掌握】共5条哲学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2、人类社会两大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3条)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变化发展(方法论】:(1)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时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2)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社会意识(二)▲▲▲人类社会的两大规律的矛盾运动的规律原理人类社会两大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原理1.)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适用经济体制改革)▲▲▲原理.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反之就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适用政治体制等改革)▲▲▲3)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原理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方法论:(1)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2)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

注意:(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体动力: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核心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形态。

它强调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并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采用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分析历史问题时注重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内在发展规律。

2. 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由不同的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都有其矛盾和规律。

这种阶段性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之一。

3. 阶级斗争的驱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它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4. 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实践经验,通过创造和革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5. 统一分析个体和群体: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关注个体的行为,还注重群体和阶级的力量和作用。

它认为,个人行为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制约,个体和群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互动。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研究和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变革的根源在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激化,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探索和群体力量的作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也提醒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和辨证分析的方法,从矛盾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历史进程中,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政治经济动力,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断发展而来的。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

一、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是指人们通过劳动使用自然资源、物质资料和文化遗产,创造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技术和器具的改进,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都可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分配商品和服务中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和劳动的组织形式。

不同的生产关系会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面临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因此会出现它们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将催生首先生产关系的崩溃,然后是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

四、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演进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形态会发生演进。

社会形态是指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这些社会形态都是由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五、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最为激烈的。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逐渐减弱。

六、历史的发展趋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条直线,它包含着波折和曲折,人们必须经过艰难的斗争才能实现历史的进步。

七、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还研究阶级斗争、价值规律、货币和资本等问题。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指出了社会形态的演进、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推荐下载】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推荐下载】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无论正确与否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幺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幺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可能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两者的发展并不一定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从社会存在出发;②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普遍规律(1)原理: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之一。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普遍规律。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1. 唯物史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之一,认为社会、政治、文化等现象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反映和基础。

2. 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之一,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 总量和矛盾的结合:它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结合,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对立面的矛盾运动和一定量的积累逐渐转化为新的质变而实现的。

4. 阶级斗争:它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5. 革命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认为为了彻底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必须进行革命斗争。

6. 社会主义建设: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认为只有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7. 共产主义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认为只有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教资国考-政治哲学原理之历史唯物主义(一)

教资国考-政治哲学原理之历史唯物主义(一)

教资国考|政治哲学原理之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反对】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应用】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原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实践的深入,人们的法制、民主、平等、科学、竞争、市场、环保等意识的形成与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落后腐朽思想╱先进思想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应用范围】①结合我国当前形势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等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

③“以德治国”。

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⑤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方法论】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方法论】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并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矛盾)辩证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征:1)是发展的环节2)是联系的环节实质:“扬弃”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了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则起消极作用,误导人生。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原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求: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

2、提高自身素质。

3、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4、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政治必修四--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原创]

政治必修四--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原创]

※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及原理【含义】:A.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B.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辩证关系】: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2、人民群众——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地位及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方法论】: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方法论意义】:a.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b.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本规律】: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原理】:A.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B.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

二、价值观1、价值观及导向作用原理【含义】: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作用】:A.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历史观部分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历史观部分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历史观部分核心概念: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人民群众一、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4、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主观题常见考法和审题答题技巧1、考板块:(1)历史观、课标题《寻求社会的真谛》:原理范围(3个)(2)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2、考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考单个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即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4个方面)、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改革)4、怎样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5、应用改革的知识分析问题:改革的性质、内容和对象、目的。

理论依据: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改革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例1. 2013年8月,为了促进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态化,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响应,广大记者纷纷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采访,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运用唯物历史观的原理,谈谈你对记者走基层活动的理解。

2.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

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应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政府提出加强PM2.5监测的理由。

3.育种科学家能够把种子的DNA图谱描绘出来,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把节水、节肥、节约土地、抗病虫害、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特质直接栽入在种子里面,培育出新品种。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之《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之《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

【专题四】《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唯物史观):(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要求我们(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地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既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分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分原理2).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即相信群众‎(前提),依靠群众(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一、2008年高考题在专题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1.2008年本专题命制了3道选择题,分别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因此,复习备考时要特别关注这三个知识点。

2.2009年备考时应注意运用本专题知识分析当前重大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如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辫证关系分析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十七大精神等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运用集体主义价值观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意义;运用集体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分析各种地方保护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相关知识,分析在抗震救灾及抗洪抢险、奥运志愿者服务等问题中体现出的人民群众的作用。

注意用人生价值、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等分析对全国道德模范的表彰、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及体现出的伟大精神等。

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等知识,分析企业应着眼大局和长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重点知识整合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拓展】:(1)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主张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认识和改造自然首先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要尊重自然规律,反对只强调战胜自然,向自然索取,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道路。

(2)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原理(选择题)【原理内容】: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4.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是因为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再次,它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坚持集体主义。

反对: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抹杀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不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强求一致的价值要求;借口国家集体利益而忽视、否认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尊重和维护。

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但二者之间也经常发生不一致的情形,集体利益是全局、长远利益,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方法论】: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及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

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方法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扬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要顾全大局。

反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群众实践相结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青少年要努力实现“情、理、行”的转变。

8.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在这种互相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重视自觉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9.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个人活动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即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根据社会条件和规律从事个人活动,使个人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进步的个人活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反对:割裂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个人活动的作用;忽视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10.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选择题)【原理内容】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

【方法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反对: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且过分地夸大个人的需要、个人的意志,把某个个人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11.人生价值两方面内容及其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通常称之为贡献。

二是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通常称之为索取。

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是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索取是人生价值的基础前提和条件,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法论】既不能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从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

1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是第一位的,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也充分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方法论】;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仅仅以他从社会取得多少东西来衡量,而主要地应以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的多少来衡量。

要求我们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13.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原理(选择题)【原理内容】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基本形式。

我们衡量人生价值既要看物质贡献,又要重视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的贡献。

精神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

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也存在对立的一面。

【方法论】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既要看到他的物质贡献,又要注重他的精神贡献。

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而且尤其要重视精神贡献的特殊意义。

14.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原理(选择题)【原理内容】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

理想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自觉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人生航向。

反对:胸无大志,缺乏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15.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原理(选择题)【原理内容】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理想源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理想又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要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反对把理想与现实混淆起来,一旦看到现实中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便对美好理想能不能实现产生怀疑甚至动摇的错误态度。

16.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的原理(选择题)【原理内容】: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这是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也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方法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脚踏实地,点滴积累,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