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燃烧和灭火》名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燃烧和灭火》名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bf2a19a767f5acfa0c7cdbc.png)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认识燃烧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设计理念】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燃烧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课题内容的呈现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
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以及日常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学习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灭火的方法,总结灭火的原理。
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增强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交流合作,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播放视频“少数民族运动会圣火采集仪式”。
知道了火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相信同学们已经猜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题了:7-1燃烧和灭火。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温暖,驱逐猛兽,熟食增强了人的体质,为身体发育,特别是脑髓的发育提供了更多的营养,使猿猴变成了人。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ed4f0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3.png)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A.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会运用燃烧、灭火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学会一些逃生自救方法B.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理解对比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的重要作用;(2)对课本实验进行评价并改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3)通过小组实验,增强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意识;(4)增强防火、灭火意识,热爱生命。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通过演示实验、教师设计问题逐步引导进行分化难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主动建构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学法:初中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好动,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新知识,因此主要采用的学法是: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实验用品:试管、白磷、试管的氧气、60度热水、保温瓶、烧杯、镊子、滤纸小组实验用品:镊子、药匙、废液缸、烧杯、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大理石、小木条、泥沙教学过程设计【课题引入】活动任务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认识燃烧展示:炭,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1.燃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
活动元一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活动元二:探究灭火原理及方法活动任务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5.总结灭火的原理6.熄灭燃着蜡烛根据燃烧条件,一一推论出灭火原理总结书写小组实验过渡:展示火灾的图片,视频。
燃烧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带来灾难。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5c58cafc4ffe473268ab08.png)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⑴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三、教具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四、教学内容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2、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探究实验,学生观察实验:1、实验中坩埚钳上的纸条燃烧而坩埚钳上的石块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必须是可燃物。
2、坩埚钳上的纸条很快燃烧而坩埚钳上的木块要时间长点才能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3、露在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盖上玻片密封的蜡烛熄灭了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学生回答: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3、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4、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d7d1283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8.png)
小组讨论:实验分析探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烧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小组讨论::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实验准备
提前上网预约实验!
教师实验准备:白磷、红磷、热水、烧杯、铜片、试管
教学过程
授课人
教师活动:
影片片段
设疑:为什么用烧掉一片草地的方法逃生?
回忆:镁条燃烧、铁丝燃烧、红磷燃烧、木炭燃烧的现象
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
(学生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实验)
1.实验一: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2.实验二:分别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片刻,比较点燃的难易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验三:在铜片两边分别放置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加热铜片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燃烧发生的条件:
教学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三
课题: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说出合适的常见火灾的灭火的原理。
3.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
重点
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学习
难点
灭火的原理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了?
4.怎样让热水里的白磷燃烧?
5.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缺少一个行吗?
(思考讨论)
1.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及原理?最简单的方法?原理?
实验用品:沙土、剪刀、烧杯、水、抹布,使用这些用品你能用几种方法将蜡烛的火焰熄灭呢?原理?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c99f7053186bceb18e8bb35.png)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临泉县土陂中心学校周兰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 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 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 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 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和特点1. 内容:本课时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课本(人教版(上)第七章第1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与方法等,对原来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整合。
2. 特点: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故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可以通过猜想一探究一观察一分析一归纳总结的逻辑顺序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五•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六.教学过程【点评】学生所答,煤块是可燃物,但由于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b849f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5.png)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根据《新课标》对“燃烧与灭火”这部分的要求,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大概念,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变化。
要求学生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能够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这一内容位于(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六单元课题1 ,本课题为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课题“燃烧与灭火”,包括“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三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并且,本节内容的学习,可巩固并深化对氧气化学性质、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化学性质等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为今后学习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与健康等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
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教法分析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趣味活动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参与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就将知识记入脑海。
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法指导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到操作兴趣过渡,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往往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自主参与不知不觉就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更深刻。
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合作交流,达到发展思维能力获取新知的目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22f5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8.png)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燃烧的概念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2.联系实际,会分析灭火的方法及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带来灾难。
使学生能体会到科学利用燃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三、主要采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投影展示四幅图片:篝火晚会;煤炉烧饭;奥运圣火;火箭发射。
师: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火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热量,火把我们带进未知的世界,总之,火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火造福于人类呢?接下来我们就对燃烧进行研究。
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过哪些?生:讨论并积极发言。
师:鼓励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填写P88页的表格师:燃烧的事例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不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呢?生:交流讨论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你知道燃烧发生的条件吗?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对酒精和水两种液体而言,那种能被燃烧?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持续燃烧吗?3、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教师提问:物质的燃烧是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还是满足一个就可以呢?教师演示1:在烧杯中倒入开水,把一小块白磷放入水中,在烧杯口上放一铜片,在铜片的左端放少量红磷,右端放一小块白磷教师演示2:“烧不坏的手帕”实验,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在空中能否燃烧的关键。
总结:这些事实强有力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48d20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8.png)
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学会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的实质及燃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药品:白磷、红磷、氯酸钾、二氧化锰、碳酸钠粉末、稀盐酸;仪器和用品:烧杯、药匙、镊子、滤纸、薄铜片、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单孔塞、导管、蜡烛、火柴、热水。
六、教学过程条件的探究步骤一:如下图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同学们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
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示步骤1能得说明什么。
步骤2又能得说明什么。
两者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八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
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的动手和思考问题。
提出探究时出现的小问题。
避免再犯。
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初中化学优质课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优质课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9a18d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9.png)
真正使课堂成为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 把
[教师点拨]
1、“可燃物”是首要条件,不用验证。我们的任
务是验证“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
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验证,所以应一个一个
的验证。
因为此处是本
2、如果我们要验证“与氧气接触”这个条件, 就要控制这个条件,即:“一个不与氧气接触,一个 与氧气接触。而让两者都具备下面的条件;”即“让
理(带录音)。
巩固燃烧条件 和灭火原理的知识。
2、俗话说:“救火不如防火,怎样防火?
[投影]防火十要点。
[实物挂图]校园防火。
3、假如你被困在火区时,你怎样逃生?根据你
增强安全知识。
居住环境的特点,设计一个逃生的方案。
[投影]火场逃生动画。
[总结与反思]
激励学生热爱
完成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回顾一 化学,探究化学,选
惨剧的发生除了与消防设备的陈旧有关以外,也
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兴趣。
与人们对灭火原理不熟悉,对在火灾中的自救知识的
匮乏有关。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那么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知识。
[讲 述]燃烧产生火,火是……请看屏幕。
[投 影]燃烧给人带来“福”。
[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联想
结合日常生活你还能举出哪些物质能够燃烧? 生活实验的能力。
[学生演示改进实验]
[教师评价]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
太好了,这两位同学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实验,老 在表扬之中,他就学
师为你们高兴,我和大家谢谢你们。
会了感激。
[呈现问题] 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哪位同学能想办法让水
中的白磷也燃烧呢? [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
鲁教版九上化学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九上化学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a7d573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2.png)
在课堂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掌握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能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名师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完整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29b33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c.png)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年级学科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燃烧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课题内容的呈现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以及日常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 .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 .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二)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 .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汇报交流】各组分别派代表进行汇报,把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然后进行归纳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介绍】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板书】1、需要可燃物;2、需要氧气;3、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过渡提问】能否设计一组实验同时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多媒体播放【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与改进实验的演示第一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第二步: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第三步:将铜片上的红磷加热【提问】该实验有无不足之处,能否改进【学生讨论】不环保、产生有毒物质、操作性较差……【实验改进】改进二【讨论小结】物质燃烧是需要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还是只需要具备某i两个条件就行用大屏幕展示“火山角''的示意图,通过形象的分合动画,学生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提问】燃烧三个条件的关系是“只具其一”还是“缺一不可”呢【展示】展示“火山角''的示意图,通过形象的分合动画,学生加深对灭火的理解。
6.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6.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aa7dd28ea81c758f57893.png)
力,明确燃烧的定义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由
方法上升到理论
分组合作加深合作精神
完善知识提升能力
查缺补漏
教学反思
科目
化学
课题
第四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1)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学科组长签字
教案编号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
2、理解灭火的原理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灭火的方法
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灭火的方法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精讲点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精心编制学案设计小组活动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说明
个案补充
导课
探究新知
应用
小组合作
合作探究
小结
达标
作业
走进生活
一、灭火的
原理
1、燃烧的条件
2、燃烧的定义
3、灭火的原理
达标练习题
在线测试
师:演示小魔术,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生:思考并生生互动回答问题
生:独立阅读课本84页活动天地,小组通过灭火的方法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
生:生生互动解决问题
师:点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生:生生互动通过课本85页交流共享归
纳总结燃烧的定义
师: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燃烧着的蜡烛
生:小组内互动解决问题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方法
生生互动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生:独立完成并小组内解决疑难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初步了解燃烧的条件
加深理解燃烧的条件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d6db6f561252d380eb6e41.png)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所处单元安排在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制法之后进行学习。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
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入手,进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盛行一时,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3、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具准备:烧杯3个,小蜡烛,碳酸钠粉末,浓盐酸,红磷,白磷,制氧装置,塑料瓶,小试管,薄铜片、火柴、棉线。
(每实验小组)教学过程:[播放]幻灯片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 —恩格斯引入课题:火象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带来光明、温暖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如何更好的控制火,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揭示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办法。
[学生活动]: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进入课堂角色[提出问题]你看到过哪些物质的燃烧现象?[思考]回答问题:碳、硫、磷、铁等物质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讨论]下面的这几个变化,有哪些相同点1?C+O2点燃CO2;4P+5O2点燃2P2O5;S+O2点燃SO2;3Fe+2O2点燃Fe3O4。
[学生讨论]:[班内交流]:找出相同点:都有氧气参加反应、都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都是能燃烧的物质、都发光放热……[教师讲述]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a165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f.png)
- 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燃烧和灭火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防火安全、燃料使用等。
2. 当堂检测
- 判断题:判断燃烧和灭火的相关说法是否正确。
- 填空题:填写燃烧和灭火相关知识中的空白部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条件,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 实验法:通过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燃烧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整合。
- 简答题: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
- 论述题: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述。
- 实验设计题:根据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反思改进措施
- 实验教学: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如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临泉县土陂中心学校周兰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1.内容:本课时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课本(人教版(上)第七章第1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与方法等,对原来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整合。
2.特点: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故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可以通过猜想→探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顺序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入今天的课题---《燃烧和灭火》【板书】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氧化放热,区”教学的教学反应理念。
【构建新知】燃烧定义:一种氧与质物的生发气光发种一反热放的应。
.
探究二:燃烧的(实验条件【学生) 法思考讨【提问】燃烧究
论】怎要竟需学生观样的条察提供件呢?请根据自的实验烧燃己对样品题创设问
的了分成两让学生根情境,解,做出猜想。
类:一类活据生已有的【讨论】所有物能
燃烧,面前以及经验燃能质都一类不提所学的知识,燃烧吗?能燃烧【介绍】常见的烧验实观察演示【学生并可的燃物现象,论证猜想分组实下定义条是否成立。
培养验】燃烧物:能燃烧件学生观察,分析观察现的物质问题的能力。
象得出【结论一】燃烧结论:木需要可燃物条燃烧,【提问】煤块是而煤块不是可燃只能烧物?情学生
红而不点燃木条和能燃烧煤块
【点评】学生所答,煤块是可燃物,但由于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
没有燃烧。
【介绍】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汇报【小结二】燃烧与讨论】需要达到着火点【倾听】【思考【提问】燃烧还充分利用学其他并回答】需要活的生已有生
件条吗?【倾听】认性感验经与【学生各小组请总结燃烧的识,分组讨设计实验,让学三个条件。
识性从生感认论并设证验你们认理到升上性计实验】的猜想。
识高度。
【学生【教师巡视并给代表汇予指导】
报实验【教师点评】
【小结三】燃烧方案】需要氧气【板书】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内因)(或空2、与氧气(外因)接触气).
【实验创新】烧【观察的敢于对书本思考】条实验进行创新,与课本
件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相意识。
培养同学比优点: 们思考问题的防止污深度和广度。
染环境。
【得出结论】
教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学.
方2、隔眼临危不惧?如法绝氧气何做到从容面对
(或空也我们灭火呢?气)要学会灭火。
3、使探究三:灭火的温度降原理到着火【构建新知】请点以下同学们运用逆向三者任思维,根据燃烧满足其的条件,推导出一。
灭火的原理。
三者任满足其一。
时才能站起
来答, 违规【踊跃者扣10 分。
回答】4累计总分最高
者有神秘奖品。
【展示题目】
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与总结,【回眸本课】【回顾运用知识树总结明确燃烧的条总结】回顾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链接中考】见【思考及时巩固,强化学案并作答】学习效果。
.
七.板书设计第一节燃烧与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