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及案例分析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包括: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练习设计,有效的教学反馈、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等等。
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现在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都尽可能的使课堂更具有效性,但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课堂教学为迎合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针对不同的案例谈谈我对有效提问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分析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
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本案例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
(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生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许多树。
课堂教学提问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课堂教学提问的实践研究,分析了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方法和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提问方式单一,提问效果不佳,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
本文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提问的实践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二、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1. 提问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只关注知识点的掌握,提问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这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能围绕知识点进行回答,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提问方式单一,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采用“问—答”模式,提问方式单一,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
这种提问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课堂参与度。
3. 提问时机不当,影响课堂氛围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时机把握不当,导致课堂氛围紧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生还未充分理解知识点时,教师急于提问,使学生感到困惑。
4. 提问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激励性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只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激励性。
这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课堂氛围。
三、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方法和策略1. 提高提问内容的针对性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使提问内容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讲解物理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丰富提问方式,提高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如开放式提问、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合理把握提问时机,营造轻松氛围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重时机把握,避免在学生还未充分理解知识点时急于提问。
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六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六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六篇【篇一】随着人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长期追求。
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重要的是一种手段,一种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的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差一些。
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一谈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效性提问的概念是这样说的“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学生角度看能促进其思维,激发求知欲望,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从教师角度看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增进教学的实效性。
就现在的素质教育而言,我们整天喊着高效教学,有效教学,其实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相对而言的无效教学,反思这种教学,反思自我教学,这些无效教学不是一个片面,而是一种共性,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种现状:1、问题缺乏科学设计:简单、随意,表面很热闹,实则空空洞洞,尤其是一问一答式,缺乏探究性和具体性。
2、问题缺乏思考价值:问题没有精心设计,没有思考价值,缺乏针对性。
3、问题缺乏普遍性:教学中指围绕几个优等生发问,冷落了大部分学生,还有发现不注意听讲而进行惩罚性提问普遍存在。
4、问题缺乏艺术性:语言不准确,不合逻辑,过于呆板、机械或口语过多(如:嗯、啊等)给学生一种没备课的感觉。
5、问题缺乏启发性:像“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之类的无效提问。
综上现状,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性提问,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一、紧扣一个“实”字,抓课堂提问的内容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纬度”展开: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
《2024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范文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本文旨在探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二、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具有以下重要性: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以下特点:1. 问题具有针对性:问题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2. 问题具有启发性:问题应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3. 问题具有层次性:问题应具有逐步深入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 及时反馈: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
四、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2. 掌握提问时机:教师应根据课堂进度和学生的反应,适时提出问题。
3.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状态,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4. 多元化提问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开放式、封闭式、引导式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 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6. 及时反馈与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并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五、案例分析以某中学语文课堂为例,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踊跃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5篇
《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5篇第一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四川省仪陇县新政初级中学校龚禧然一、查阅文献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建构主义理论,系统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并浏览了初中数学教学网等相关网页。
1、《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2、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系统教学理论系统论认为,教学系统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综合体。
一般系统论强调从整体出发分析系统内部要素以及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设计系统,反对将教学系统简单分解为独立的部分进行设计。
系统论的整体性观点则强调研究和处理事物时,要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整体功能的优化。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案例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提问技巧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教师的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学生思维和调节课堂气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是我们每位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之所以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是因为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育案例记录和描述的是教师和学生典型的行为、思想、感情等,并以故事或事件的方式呈现。
案例的搜集必须来源于教师的生活,是真实的,案例来源于教学生活,但同时要高于教学生活,这样的案例才更具有代表性。
由于这些案例来源于一线教师,是他们在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时的匠心设计或是巧妙的排解困惑的方法,对于教育同行更具说服力,也让深刻的道理浅显化,便于举一反三的操作。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提高亲身经历的感受程度,积极积累学习经验。
起到了提问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掌声》一文时,提问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时,设计成“你觉得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一下子拉近了与小英之间的距离,就像小英就在同学之间。
同学们都是在谈论身边的人。
而在下面,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围绕小英展开,让学生谈小英,议小英,从而最终从掌声中体会出小英心理及性格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是功不可没的。
提问的时机把握的是否恰当,提问的技巧是否巧妙,都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时,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导入部分:师:下课了,操场上非常热闹,你都看到了什么?生:我好象站在了大操场上,看到同学们在做游戏,踢毽子。
生:还有的同学跳皮筋。
生:……学生此时兴趣很高,学习的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师:这些都是我们正常人的表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生:交通标志师:它们有什么不同?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师:还有吗?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师:什么不同?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生2:我不同意…..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
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学生的所有问题和兴趣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生1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
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也是必要的。
《2024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范文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课堂提问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检验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2. 激发学生思考: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增强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反馈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为了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课堂提问策略:1. 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
问题应具有层次性,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注重提问时机:教师应把握提问的时机,避免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提问。
可以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提问,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多种提问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个别提问、小组讨论、全班齐答等。
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4. 积极评价学生回答: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提高其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5. 反馈与调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和关注。
四、实例分析以某初中历史课堂为例,教师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 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3.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案例分析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
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的"问",是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下面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浅见。
一、提问用语要清晰,表达要准确案例:张静老师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谈话:今天天气不错!二年级有两个班去植树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挂图师:瞧,他们干的多起劲啊!小朋友们,从图上你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这时,大部分学生纷纷踊跃举手,大胆回答。
从这个小小的片断里可以看到教师考虑到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特意在信息前面加了“数学”二字,问中了问题的核心,学生轻而易举就回答出来了。
如果将这句话改成“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可想而知,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门了。
二、提问问题指向要明确案例:党一凡老师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她出示情景图后问:看,小熊拿出了什么好东西?生1:有苹果、饮料、蛋糕。
师:谁能用数学的语言把你看到的说一遍?生2:有6个苹果,4瓶饮料,一块蛋糕。
师:比较刚才两位同学说的,哪位同学说得好?生:生2。
师:以后我们就应像生2那样用数学的语言来说。
师:听,门铃响了;看,来了哪些朋友?出示小熊迎客人的情景图。
生:来了小猪和小兔。
师:小熊拿出苹果,把苹果分给两位客人,会怎么分?党老师的提问目标指向明确,既有效防止了数学教学活动内容偏离目标的倾向,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数学思考。
三、让提问的覆盖率尽量地高凡是教过低年级的数学老师都有同感,知识点相对简单,可设计的高质量的问题并不多;虽然要传授的知识点简单,但学生的纪律却相对难管理。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案例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案例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界定有效: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有效果。
有效性提问: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深入钻研教材,深刻体会文本语言、情感、价值观,正确把握编者、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设计出的,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提问。
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水平。
然而,审视我校目前的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日常提问的现状:提问功能的发挥往往不能实现提问的行为价值。
教师的提问,往往并不是完全建立在教学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问题的设计粗放,实效不高,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提高益处不多。
本课题力求在有效教学的理论和策略为指导下,探索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水平,在积累和反思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助于高年级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动性的、研究性的、探索性的学习。
这必将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三、理论依据(一)认知学习论把认知学习论原理用于课堂有效性提问,其要点就在于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教材往往比学生认知水平难,教师要善于安排教材并善于提问,把关键性的东西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但并不全显露,以便让学生经过努力而自己掌握问题,且问题的难度还可加深。
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他所认知的事物始终有一种模糊感,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开展导引的工作,以便发挥学生认知的能动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案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课堂提问的误区(忌:提问过多。
对已经回答过的问题进行再问)《案例1》:一位教师在讲授《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统计了一下,共提了80几个问题,平均一分钟将近2个。
分析:设计大量问题,搞地毯式轰炸,表面上看课堂上师生问答此起彼伏,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因为问题多,题意简单答案固定,问答速度快,教师频繁发问,学生应声作答,几乎没有思考时间,其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与“填鸭式”教学并无本质区别。
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设计适量的课堂提问。
太少,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太多,则必然会降低问题的质量,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1. 问题目标不明。
《案例2》: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经常看到教师提这样的一些问题,如“你们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不是说看到了美丽的蝴蝶,就是看到了可爱的小鸟,不是说白云在唱歌,就是兔子在跳舞。
往往折腾了半天,学生就是提不出一个数学问题来,低年级的小朋友想象丰富、天真烂漫,把数学课弄得像语文看图说话似的。
一方面是学生群情激昂,离题万里,另一方面却是教师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数学问题。
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教材安排主题图的目的是什么?和老教材相比实验版教材每个例题前都有一幅情境图,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那么安排主题图的目的一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是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情境图的过程中学会收集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而往往有的老师在处理情境图的时候把情境图浓缩成一个文字题,这样处理违背了教材编排意图,那么在处理主题图的过程中怎样提问才是有效的,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案例中这种情况呢?关键就是教师的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在问题中数学信息指向性不明。
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教学案例
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在教学环节上占很大的比重,它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课堂提问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以下是我就教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来研究提问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本课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关系。
以做游戏为引子,提问学生两根手指夹一支铅笔,一只小手能夹几只笔?通过以上提问把学生引入课堂,激发兴趣。
2、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一一间隔现象的内在规律,在体会和认识阶段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抓住重难点,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得出规律。
在提问中“追问”学生,问出学生的真实想法。
3、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的分析,在这一环节的提问中,注意对动手操作的要求要语言准确,并能在提问中关注学困生。
一、课堂提问要注意在情景导入过程中及时提问,并注重教师提问的针对性教师在提问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课堂导入引导提问,教师都要做到心里有数,能用多种方式提问,注重好学生与学困生的提问差别和技巧。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引出规律师: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手指游戏,我们用2根手指夹一支铅笔,那么再伸1根手指,可以夹几支铅笔呢?那么一只小手能夹几只笔呢?说一说几根手指夹住了几支铅笔?以上引导中,我一次提了3个问题,并且讲解了游戏规则,在3个问题中,最后一个问题其实就是这一规律的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师:在刚才的手指游戏中,你发现手指与铅笔是怎样排列的吗?这一问题重在体现提问的针对性,关键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出发,只有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起点有所了解,找出这一规律中体现的那种现象,才能进一步加深感性认识。
生:间隔排列或一一间隔排列。
师:那么什么是间隔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一次的提问中,表现了提问中的艺术,让学生学会语言的组织,加强及时提问,得出真实想法,初步理解从这一现象,得到本质的规律,为以下的教学降低一定的难度,并且能进一步铺垫。
《2024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范文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课堂提问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常见且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因此,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探讨提升其效果的相关策略。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警觉性。
3. 反馈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反应,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的质量: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都会影响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过程。
2. 提问的时机:合适的提问时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
3. 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等都会影响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
4. 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语言表达到位与否、对学生的引导方式等都会影响课堂提问的效果。
四、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为了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2. 把握提问时机: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应在提问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
4. 关注学生特点: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5. 积极反馈与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课堂有效提问案例分析
课堂有效提问案例分析(一)我以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两位数减两位数为例: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刻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中出现的图表提出减法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摆小棒的教学策略完成相应计算,从而在学习活动中体会退位减法的算理,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
师:在申奥竞选中,北京得票56张,巴黎得票18张,请你根据情境提出一道利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北京的得票数比巴黎的得票数多多少张?师:这个问题如何列式?生:56-18。
师:请你你算出56-18的结果,说一说你如何得出的结果。
请你再利用小棒摆一摆,验证你的计算结果。
师:现在请同学来汇报你的学习结果。
生:我是通过笔算得出56-18的结果等于38。
师:你是怎样得到的?生:一捆有10个小棒,56个小棒是由5捆和6根小棒组成,56-18相当于从56根小棒中拿出18根,先拿出1捆,也就是10根,再拿出6根,此时还差2根,这时我先将剩下的4捆小棒中取出1捆,解开绳子,再拿出2根,剩下3捆零8根,就是最后的计算结果,也就是38根。
师:通过你的操作,结合前面学习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你能否总结一下你的笔算方法?生:在进行笔算减法的时候,先将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算起,此时,个位数不够减,应当向前一位借“1”。
师:借的这个“1”相当于多少?生:相当于“10”。
师:为什么?生:借“1”相当于解开1捆小棒,而1捆中有10根,相当于计算过程中的借“1”当作“10”。
通过笔算,再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过程中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道理。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环环相扣,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既能够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同时从教师角度,也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前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本节课中,关于笔算算理的产生,教师所进行的提问是有效的。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的探索案例五篇范文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的探索案例五篇范文第一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的探索案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的探索”之案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任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以往的“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学习”,“个人学习”变成了“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异常的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一定的张扬,这一转变确实令人欣喜。
然而,反思却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形式与无效。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地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更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我觉得,要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度,必须要从有效提问入手进行突破。
然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
诸如目的不明确,零碎不系统,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或自问自答,随口而发问之类的问题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情绪高昂,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毫无益处的。
例如:案例一:如上《空城计》一课,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诸葛亮是不是三国的?2、他是不是孔明?3、你是不是喜欢他?4、他有哪些著名事例?这样上课看似有许多问题和提问,课堂气氛也十分的活跃,学生的反应也十分激烈,似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都是些无效的提问,这些问题未免过于简单,这些问题根本不富于启发性,体现不出本课的重点,相信多数学生都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片段一:师: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扫起来太难了,太累了。
老人觉得累吗?从哪看出?(关键内容处提问:围绕重点、难点来提问,有助于引发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生:‚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自己读一读这句话,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老人扫石阶其实非常辛苦。
课文开头说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共有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
可见要扫这么陡这么险的山是多么不容易啊!生:他虽然很累很累,却说‘不累,不累’,而且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从这儿可以看出他很乐观,很开朗。
生:老人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可见他非常爱天游峰,爱这儿的山山水水,不愿意离开这里。
生:我想到我们的教室和包干区就那么一点地方,有的值日生就怨声载道,老人要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还没喊一声累。
他真不简单,我敬佩他!师: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讲得非常好。
看第十自然段,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得轻松自在?生:我读了课文后想,老人觉得不累,是因为他喜欢他的工作,喜欢天游峰。
师:是啊,老人把自己喜欢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觉得累。
(板书:喜欢),带着喜欢的感情读。
师:这个问题揭示了一个小秘密——老人对天游峰的爱,对扫路工作的热爱。
师:(动情陈述)老人热爱山里的生活,他愿与大山为伴,‚我‛被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着,于是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出了一句话,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生:(因紧张而略微有些生硬):30年后,我再来看您!师:(走到学生面前,亲切地说):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再试一试!生:(这次很有感情)30年后,我再来看您!师:说得真不错!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试着说给大家听一听!(设计问题情境,角色互换,实现情感的共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感悟。
)师:(轻步来到一位学生面前,像老朋友似的紧紧握住他的手,忘情地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生:(激动得小脸绯红,脱口而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师:(朗声大笑)哈哈哈哈!…… 片段二:师:‚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案例与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案例与分析----关注课堂上的儿童文化建设泰兴市天星小学徐继东《掌声》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子因得了小儿麻痹症,变得忧郁、自卑,不愿与同学交往,但后来由于同学们的鼓励与鞭策,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教材围绕“爱”的主题组织单元,目的是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怎样去爱别人和向别人献出自己的爱。
因此,教学本课时应紧扣课题,以掌声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升华情感,实现与文本对话。
一、情景导入,质疑激趣,整体感知内容上课伊始,教师用生活中有关掌声的事例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学校领导讲话后,我们要鼓掌;课堂上某个同学回答得非常精彩的时候,我们会不约而同地鼓掌,那么你们知道这掌声分别是送给谁的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叫《掌声》(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1)课文中的掌声是给谁的?(2)谁给他(她)掌声?(3)他们为什么要给他(她)掌声?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教师点拨指导。
3、默读课文,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评: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掌声”的内涵,初读课题想象“掌声”所揭示的内容,自读课文感悟“掌声”带来的巨大力量。
同时充分的读与同桌间“互说”,实现了整体感知,初入文本之目的。
]二、导读全文,走进文本,体会情感通过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先提出的第(1)、第(2)两个问题迎刃而解,解决问题(3)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1、细读第一节,理解英子的忧郁、孤独、自卑的内心世界。
学生自学课文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把你读懂的内容向同桌说一说。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体会英子的孤独、寂寞、不愿与人交往,怕别人笑她的内心感受,并通过读把英子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来。
2、默读第二节,想象人物内心。
在学生默读的基础上,教师启发道:教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讲故事了,她会怎么想?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了一个什么词(犹豫),那么“犹豫”怎么理解?[评: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语,根据自身体验,想象人物的内心,揣摩英子的难过、痛苦的心理活动。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及案例分析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及案例分析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
关键词:有效性;提问;案例一、有效提问的涵义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学生学习中学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几方面:其一,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二,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
由于中学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如学生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
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学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教学案例及反思(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案例描述1. 课堂情境本节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猫》一文的教学。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开始进行课堂提问。
2. 课堂提问(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们见过猫吗?请简要介绍一下你们对猫的印象。
(2)课文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猫的描写,并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3)深入理解: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印象深刻?请谈谈你的感受。
(4)拓展延伸: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猫的作文,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请举例说明。
3. 学生回答(1)导入: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猫可爱,有的说猫机灵,有的说猫懒洋洋。
(2)课文阅读:学生们找到了文中对猫的描写,如“小猫瞪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我很好奇!’”、“小猫用它那柔软的爪子,轻轻地在地上划了一下,仿佛在跳舞。
”(3)深入理解:学生们谈到了自己对文中词语或句子的感受,如“瞪大了眼睛”表现出小猫的好奇心,“跳舞”则形象地描绘了小猫的动作。
(4)拓展延伸: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写作方向,如描写小猫的日常生活、与小猫的互动等。
三、案例分析1. 提问目的明确本节课的课堂提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提问层次分明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提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3. 提问方式多样教师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开放式提问、探究式提问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4. 提问评价及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及时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又指出了不足,有助于学生不断改进。
四、教学反思1. 课堂提问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案例分析的报告
合用文档小学数学讲堂授课有效发问事例解析讲堂发问是讲堂授课宽泛运用的一种授课形式。
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虑,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想,及时反响授课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治讲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讲堂发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授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授课手段,更是授课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讲堂发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发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许学生,讲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发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以下问题,或不能够、不善于回答以下问题。
有些教师的发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讲堂授课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收效。
【事例】在授课《认识角》时,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况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生:交通标志师:它们有什么不同样?生 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师:还有吗?生 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样师:什么不同样?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 限速警示牌表示 , 生 2:我不同样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讲堂里,授课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喧杂,但学生受益不多。
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想方想法创立情况,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况的衬着下,教师有意没心地会抛出一些没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好敬爱学生的所有问题和兴趣才表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生 1 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表达,提高讲堂的参加度。
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
可见,教师的设问若是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够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的问要恰到利处,掌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想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坚决”的纠正也是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及案例分析
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
关键词:有效性;提问;案例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学生学习中学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几方面:其一,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二,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
由于中学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如学生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
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学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问题生活化策略
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
如我们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o,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
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
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2、问题搭桥策略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
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提问教学片断。
教师先演示(1):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演示(2):一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师提问1: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
师提问2:(1)与(2)现象中,小车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
师提问3:如果将小车放在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以下结会怎样呢?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很有效。
教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运动与力的关系”,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搭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比我们自己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3、以“问”引“问”策略
哈佛大学流传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
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
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案例:下面是A教师利用科学探究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的教学片段:在初中我们知道:当一部分导体在闭合电路中做切割磁感线时,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今天同学们自己亲自来研究一下。
然后提问:“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呢?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两个同学一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样才能产生电流。
将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接着让学生进入探究阶段,学生探究完毕后收集记录表,挑选几张有代表性的记录表,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
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探究过程,但许多学生因为不会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下结论,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写在在记录表中,并不是自己探究的结果。
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时间不够来不及研究,所以没有完成记录表。
这种教学生成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不难看出,A教师把课本上的课堂演示实验改成随堂探究实验,在课堂上重视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注重结论的获得与描述,这是一大亮点,却没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具体探究,忽视了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实验中就会缺乏问题意识,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
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给予他们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
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
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