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策略

合集下载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高效的燃煤锅炉系统,实现对超临界机组的启停控制。

本文将从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等方面对这一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系统结构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主要由自动控制系统、燃煤锅炉系统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包括集散控制系统、信号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整个机组的运行状态;燃煤锅炉系统包括煤粉输送系统、燃烧系统、水循环系统等,用于提供燃料和热能支持;执行机构包括阀门、泵等,用于执行控制系统下达的指令。

二、工作原理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在工作时,首先通过信号采集系统获取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包括燃煤锅炉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以及发电机的转速、电压、功率等参数。

然后将这些参数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形成机组的运行状态数据,再通过集散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决策,最终下达相应的控制指令给执行机构,以实现对机组的启停控制。

三、控制方法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方法,包括模糊控制、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模糊控制能够处理系统参数模糊、不确定性等问题,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PID控制能够根据机组运行状态的实时变化进行调整,使得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模型预测控制则能够通过对机组运行状态的预测,提前对控制量进行调整,以实现对机组的精准控制。

四、应用场景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在现代发电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型发电厂中更加常见。

利用这一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机组的人工干预,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节约人力成本,提升发电效率。

2100t/h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安装技术措施

2100t/h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安装技术措施

2100t/h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安装技术措施俄罗斯特罗伊茨克国营电站(1×660MW机组)HG-2100/25.4-YM16型超临界锅炉,由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

锅炉为了降低炉膛高度,同时增加介质在管子内的流程,锅炉水冷壁采取螺旋方式布置,因其与同负荷机组锅炉水冷壁布置的方式不同,存在安装新的课题,在安装过程中如何控制螺旋水冷壁的安装偏移量,是锅炉水冷壁安装质量关键所在,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何种施工方法来确保锅炉螺旋水冷壁安装也很重要。

标签:水冷壁;防偏移;技术措施1 锅炉简介俄罗斯特罗伊茨克国营电站(1×660MW机组)HG-2100/25.4-YM16型超临界锅炉,由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

锅炉采用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结构构架的直流锅炉。

锅炉呈“Π”型布置方式,炉膛上部布置分隔屏过热器,水平烟道中布置有末级再热器,末级过热器;后烟道有中间隔墙,竖井前部布置水平低温再热器,立式低温再热器,竖井后部布置水平低温过热器,立式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

后烟道下部布置两台三分仓再生式回转空气预热器。

炉膛宽度19082.3mm,深度为19082.3mm,高度为66000mm,整个炉膛四周为膜式水冷壁,炉膛由上部垂直水冷壁和下部螺旋水冷壁两个不同的结构组成,螺旋段偏斜角度为18.763°,两者由水冷壁中间集箱及散管连接,炉膛冷灰斗倾斜角度55°,排渣口宽度1455mm。

2 螺旋水冷壁防偏移措施螺旋水冷壁偏移有两种形式:(1)螺旋管的倾斜角度偏移;(2)螺旋水冷壁安装的整体偏移。

保证整体组合尺寸可以控制螺旋水冷壁安装的整体偏移,控制好整体尺寸有利于保证螺旋水冷壁倾斜角度,螺旋水冷壁倾斜角度偏移与螺旋水冷壁安装整体偏移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下面从组合到安装进行总结论述螺旋水冷壁防偏移措施。

2.1 螺旋水冷壁地面组合从组合方式上控制螺旋水冷壁安装的防偏移,组合采取如下组合方法:(1)四侧中部螺旋水冷壁组合采取地面单侧整体组合,安装时在分件吊装;(2)螺旋上部与水冷壁中间集箱及散管进行整体组合:(3)冷灰斗水冷壁左右侧与中部水冷壁进行整体组合;(4)冷灰斗前后侧整体足组合,并且与刚性梁进行组合。

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温控制策略分析

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温控制策略分析

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温控制策略分析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作为火力发电中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对于发电厂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关于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的温度控制问题,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

本文就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温控制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温控制策略;分析引言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是对基于普通锅炉基础上的新一代大型锅炉设备的称呼,通常具有负荷参数高、装机容量大等特点,是我国火力发电设备的主力军之一。

由于其负荷参数值较大,需要锅炉采用直流炉的设计方式,满足大范围调峰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研究直流锅炉的汽温控制技术。

1 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超临界锅炉内工质的压力为临界点以上,称其为超临界锅炉。

一般情况下锅炉内的工质都为水,水的临界压力是22.115Mpa374.15℃。

当锅炉内工质处于此类状态时,水和蒸汽之间的转换形成连续性,并在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

此类超临界锅炉称之为超临界直流锅炉,其中660MW代表其功率。

2直流锅炉汽温变化特征对于直流锅炉来讲,气温的变化原因较为复杂。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锅炉各个受热面之间是没有固定界限的,加热段、蒸发段与过渡段之间的温度变化呈渐进式的分布。

但是如果锅炉内部出现燃料与给水的比例不均衡时,锅炉三个受热面原有的平衡将会被打破,导致出汽口的蒸汽输出参数变化。

比如,如果锅炉的给水流量变小,就会让锅炉的燃烧时间增加,促使蒸汽在过渡段的时间加长,使过渡面积扩大,蒸汽的温度难以下降,导致出汽口蒸汽温度上升。

反之,如果给水较多,就会使锅炉蒸发段的面积扩大,降低锅炉的内部温度,影响锅炉以及出汽口的气温。

3引起锅炉温度异常的原因3.1煤水比原因煤水比在直流锅炉的温度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讲,煤水比是指给水与进入炉膛煤量之间的比值,即一吨煤能把多少吨水加热成额定温度的过热蒸汽,是汽水调节过程中的一个参考值。

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

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

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超临界机组是指工作压力高于临界压力的蒸汽发电机组,其在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发电机组具有更大的优势。

在超临界机组的运行中,给水控制策略的实施对于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和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着重介绍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的实施。

一、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的意义在超临界机组的运行中,给水控制策略对于机组的安全运行和发电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运行过程中,给水系统的作用是为锅炉提供所需的水流。

给水的控制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给水量,从而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

给水控制还可以控制锅炉的水位和蒸汽质量,从而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发电。

二、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的实施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的实施包括以下方面:1.给水泵的控制策略给水泵是超临界机组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控制策略的实施对于机组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发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给水泵可以通过控制给水阀门的开度来控制给水量,从而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

同时,给水泵还可以通过控制泵的速度来控制给水量。

在实施控制策略时,需要根据机组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确定控制策略的具体方案。

2.锅炉水位的控制策略锅炉水位的控制是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施控制策略时,需要根据机组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确定锅炉水位的控制策略。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控制给水泵的开度和关闭给水阀门来控制锅炉水位,从而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

3.蒸汽质量的控制策略蒸汽质量是超临界机组运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控制策略的实施对于机组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发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控制策略时,需要根据机组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确定蒸汽质量的控制策略。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控制给水泵的开度和关闭给水阀门来控制蒸汽质量,从而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

三、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的应用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的应用对于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发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机组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控制策略。

660MW 超超临界锅炉供水紧张条件下水位控制策略

660MW 超超临界锅炉供水紧张条件下水位控制策略

专版研究园地660MW超超临界锅炉供水紧张条件下水位控制策略文/区文翰0 引言某电厂二期#3、#4机组的锅炉是由北京巴布科克和威尔科克斯公司出产的超超临界锅炉,立式安置的汽水分离器、储水箱、循环泵、相应阀门、相应管道及各个附件等构成了该锅炉的启动系统,在锅炉启停过程当中,为确保整个机组启动安全,增快机组启动速率,降低高品质工质损耗,保护受热面不因汽温剧烈变化而受损害,储水箱水位的控制策略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供水紧张条件下,燃煤发电机组对水位控制要求更高。

1 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系统的作用与构成1.1 启动系统的作用与汽包锅炉不同,直流锅炉在锅炉点火期间,为保证锅炉水冷壁管壁温度小于报警值、降低给水与蒸汽运动的不稳定,要调节好主给水旁路给水流量调节阀,以确保进入省煤器的给水量足够多,并且锅炉水冷壁管中的给水流量不低于最低流量值。

某电厂二期锅炉炉膛水冷壁管所需的最低流量值为28.5% BMCR(boiler maximum continuous rating,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即567.2t/h。

在直流锅炉启动产汽量未达到锅炉需要的最低流量负荷范围时,锅炉过热器系统不该进入过剩的水,因此,在过热器之前需要安装排出过剩给水的锅炉启动系统。

那么在锅炉刚刚启动、低负荷运行(锅炉需要的最低流量高于此时锅炉蒸汽流量)以及锅炉停炉过程当中,保持锅炉里的最低流量,保证锅炉水冷壁不出现干烧的恶劣情况来保护锅炉水冷壁管,与此同时机组启动、低负荷运行以及停机时对蒸汽流量的需求能够得到保证,就是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系统的首要作用。

该电厂二期#3、#4机组的锅炉采取了内置式分离器启动系统,过热器、汽水分离器以及锅炉水冷壁连接处没有任何隔绝阀门,这类启动系统管道按照全压设计。

锅炉的启动系统配有炉水循环泵,可以缩减锅炉启动的时间,尽量降低了热态启动与极热态启动时对锅炉产生的热冲击,降低了锅炉启动过程当中的工质流失以及热损失。

660MW超超临界机组启停调峰运行方式的优化分析

660MW超超临界机组启停调峰运行方式的优化分析

660MW超超临界机组启停调峰运行方式的优化分析660MW超超临界机组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发电机组,其具备启停调峰运行方式,通过对其运行方式进行优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灵活性。

针对超超临界机组的启停过程,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 启动过程优化:在机组启动时,可以采用分段启动方式,即先启动辅机(如给水泵、循环水泵等),再启动主机。

这样可以避免主机在冷机状态下启动,减少机组启动时间和能耗。

3. 调峰运行优化:针对电网调峰需求,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机组的出力来满足电网负荷变化。

对于超超临界机组,其调峰能力较强,可以通过调整锅炉给煤量和汽机负荷来实现调峰运行。

通过建立机组的调峰模型,并根据电网的负荷预测结果来进行优化调度,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电网调峰需求,减少电网中的短期功率波动。

需要对66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启停调峰运行方式进行优化分析。

通过对机组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到机组的运行特性和性能参数。

基于这些参数,可以构建机组的动态模型和优化模型,进一步分析机组的启停调峰运行方式。

在机组的启停过程中,关键的优化指标包括:启动时间、停机时间、能耗和设备损坏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到不同的运行方式的优劣。

以启动过程为例,可以通过对启动过程中各个辅机的启动时间和主机的启动时间进行研究和优化,来减少机组的启动时间和能耗。

还需要对机组的保护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提高其对启动过程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采用合理的启动策略和参数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机组的启动时间和能耗。

对于停机过程和调峰运行方式的优化分析,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

通过对停机过程中各个辅机的停机时间和主机的停机时间进行研究和优化,来减少机组的停机时间和能耗。

针对调峰运行方式,可以对锅炉给煤量和汽机负荷等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机组的调峰能力和效率。

660MW单列辅机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优化

660MW单列辅机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优化
第2 9卷第 9期
2 0 1 3年 9月







Vo 1 . 2 9. No . 9
43
El e c t r i c Po we r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e p . , 2 0 1 3
6 6 0 MW 单 列 辅 机 超 超 临界 机 组 给 水 控 制 策 略优 化
0 引 言 1 单 列 汽 动给 水 泵 组
直 流 锅 炉 的控 制 系 统 在 整 个 机 组 控 制 中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保 证 锅 炉 蒸 汽 的蒸 发 量 随 时 满 足 负 荷 要 求 …。稳 定 工 况 下 , 蒸 发 量 等 于 给 水 流 量 ,
布 连 电厂 一期 工 程 2×6 6 0 Mw 超 超 临界 燃 煤 ( 空 冷 ) 发 电机 组 ,其 整 体 设 计 思 想 优 化 、领 先 ,
O ,约 5 0 0 0 t 。 可 见 ,单 列 配 置 节 做 功 能 力 ,用 “ 焓 增 ” 来 分 析 各 受 热 面 的 吸 热 分 左 右 ,减 排 C
布 更 为 科 学 J 。 综 上 ,对 于 直 流 锅 炉 给 水 控 制 而 能 减排 优 势 明 显 。 在 可 靠 性 方 面 ,当 给 水 泵 发 生 0 0 % 容量 的给水泵 方案 , 言 ,利 用 焓 值 变 化 量 即焓 增 比 中 间 点 温 度 或 焓 值 故 障 时 , 由于采 用 单 台 1 能 更 准 确 、更 灵 敏 地 反 映燃 水 比 的变 化 。 布 连 电厂 是 我 国 6 0 0 Mw 等 级 机 组 辅 机 单 列

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的控制

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的控制

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的控制发表时间:2018-11-11T12:16:53.0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作者:陈亚洲[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对电力行业的支持,进入21世纪,我国电力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迅速发展。

(江苏国信靖江发电有限公司 214513)摘要:随着国家对电力行业的支持,进入21世纪,我国电力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迅速发展。

本文介绍了我国通用的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配套用锅炉给水泵汽轮机工作特点和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人员操作的具体事项,重点叙述了该种汽轮机数字式电液调节系统MEH的系统控制方式主要原理和功能。

本文可供同类同功率大容量燃煤机组锅炉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使用参考,以期给予基础电力从业人员一些帮助,为汽轮机的安全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数字式电液调节系统近一二十年,采用数字式系统控制,高参数机组的新技术,一批国产大容量超临界机组已经投产或正在兴建,这些给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锅炉给水泵汽轮机是发电机组的主要辅机,是发电机组的核心控制性部位。

不久前在中国几大主要汽轮机制造厂联合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台2 ×1000MW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配套用锅炉给水泵汽轮机。

它结束了我国在该容量驱动给水泵工业汽轮机领域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意味着我国大型火电机组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的制造又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工作特点概述发电机组运行时,锅炉给水流量的波动会对机组负荷、主蒸汽压力和温度、等重要参数产生影响。

锅炉给水量的控制成为控制锅炉出口主蒸汽温度的一个重要手段。

660MW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通常每台机组配置2台变速泵来控制给水流量, 一台30%容量电动给水泵作为启动及带低负荷或当备用泵。

另一台带70%容量汽动给水泵,从而汽动给水泵组的前置泵。

锅炉给水泵汽轮机是给水控制系统的另一部分, 汽动给水泵由给水泵汽轮机直接驱动,把锅炉给水泵和汽轮机连接起来。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一、引言660MW超临界机组是目前国内火力发电的主流产品之一,其具备高效、低耗、低污染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火力发电厂的运行中,APS(自动化保护系统)始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特别是在机组的自启停控制方面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展开论述,旨在深入分析该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二、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原理自启停控制系统是以机组自身状态和外部条件为依据,通过对相关参数的监测和控制,来实现对机组的自动启停操作。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自启停逻辑自启停逻辑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根据机组运行状态(如压力、温度、速度等)、外部信号(如电网状态、负荷变化等)和用户需求(如手动操作、自动操作等),进行逻辑判断,并生成针对不同情况的控制命令。

2. 监测装置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机组的运行状态和外部条件,包括传感器、仪表、控制器等设备,通过采集、处理和反馈信息,为自启停逻辑提供必要的依据。

3.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执行自启停逻辑生成的控制命令,对机组的各种执行部件(如阀门、泵、电机等)进行操作,从而实现机组的启停控制。

4.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接口,通常以触摸屏、操作台等形式呈现,用户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对系统进行设置、操作和监控。

三、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设计要点在设计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点方面:1. 可靠性机组的自启停控制是一个涉及到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功能,因此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灵活性机组的自启停操作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因此系统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和调整,保证系统的适用性和可维护性。

超临界660MW锅炉燃水比控制策略

超临界660MW锅炉燃水比控制策略

超临界660MW锅炉燃水比控制策略发布时间:2021-01-15T06:19:03.556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0年第23期作者:张亚克[导读] 超临界机组是指过热器出口主蒸汽压力超过22.129MPa。

目前运行的超临界机组运行压力均为24~25MPa。

贵州省习水鼎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遵义 564611摘要:超临界锅炉中间点温度是指水冷壁出口汽水分离器中工质的温度。

在超临界压力下运行的锅炉水冷壁中工质温度随吸热量的变化而变化,而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的变化必然首先直接影响到过热汽温.因此,中间点温度作为控制过热汽温的超前信号或首要参考温度显然是十分关键的。

本文以习水二郎电厂巴威B&W-2090/25.4-M型“W火焰”超临界直流锅炉为例,根据给水调整特性提出一些解决超临界汽温对策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直流锅炉策略;过热度;水煤比1、超临界锅炉概述超临界机组是指过热器出口主蒸汽压力超过22.129MPa。

目前运行的超临界机组运行压力均为24~25MPa。

理论上认为,在水的状态参数达到临界点时(压力22.129MPa,温度374℃),水的汽化会在一瞬间完成,即在临界点时饱和水和饱和蒸汽之间不再有汽水共存的二相区存在,二者的参数不再有区别。

1.1直流炉的工作原理直流锅炉依靠给水泵的压头将锅炉给水依次通过预热、蒸发、过热各受热面而变成过热蒸汽。

直流炉的汽水流程如图1所示。

在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中,由于工质的流动不是依靠汽水密度差来推动,而是通过给水泵压头来实现,工质依次通过各受热面,蒸发量等于给水量,故可认为直流锅炉的循环倍率为1。

直流锅炉的汽水流程中未设置汽包,而且直流锅炉是由各受热面以及连接这些受热面的管道所组成。

锅炉给水通过给水泵的压头一次性通过预热、蒸发、过热各受热面而变成过热蒸汽,蒸发量等于给水量。

蒸发段是汽、水混合物,随着管道的往后推移,工质由饱和水逐渐被加热成饱和蒸汽。

66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带循环泵启动给水控制优化

66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带循环泵启动给水控制优化
no r m al op er at i on o f t he un i t .
关键词 : 锅 炉 ;超 临 界 压 力 ; 给 水 自动 控 制 ;炉 水 循 环 泵 ; 全 程 控 制 中图分类号 : T K2 2 3 . 7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0 8 6 X( 2 0 1 4 ) 0 4 - 0 3 0 0 — 0 5
m od i f i e d f e ed wat er c on t r ol l og i c m ee t s t he w hol e - pr o c e s s a ut om a t i c c ont r ol r e q ui r e me nt s dur i n g s t a r t u p and
第 2 8卷 第 4期 2 0 1 4年 7月
发 也 淡 各
POW E R E QUI PM ENT
V0I _ 2 8.NO . 4
J u l y .2 01 4
6 6 0 M W 超 超 临 界 机 组 锅 炉 带 循 环 泵
启 动 给 水 控 制 优 化
郗 成 超 ( 华 能上 海石 洞 口第二 电厂 , 上海 2 0 0 9 4 2 )
速控制前馈 ; 根 据 计 算 出 的 主蒸 汽 流 量 以 及 给 水 泵 实 际 转 速 , 控制 给水旁路 调节 阀开度 ; 调整 给水控制 P I D
参 数 并 增 加 参 数 自适 配 逻 辑 。实 际 运 行 表 明 : 修 改 后 的 给 水 控 制 逻 辑 满 足 了 机 组 启 动 及 正 常 运 行 中 的 全 程 自动 控 制 要 求 。
c o n t r o l c a n b e a d j u s t e d a n d a p a r a me t e r a d a p t i v e l o g i c c a n b e a d d e d .Ac t u a l o p e r a t i o n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关于660MW高效超超临界机组供热、协调控制策略的介绍和探讨

关于660MW高效超超临界机组供热、协调控制策略的介绍和探讨

关于660MW高效超超临界机组供热、协调控制策略的介绍和探讨关于660MW高效超超临界机组供热、协调控制策略的介绍和探讨发表时间:2018-08-10T15:34:24.050Z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4期作者:朱瑞[导读] 摘要:简要介绍了660MW超超临界供热机组的主要控制策略框架,并对相关典型方案进行了概括说明,指出了在调试期间应注意的问题,矫正大型供热机组的消极认识。

摘要:简要介绍了660MW超超临界供热机组的主要控制策略框架,并对相关典型方案进行了概括说明,指出了在调试期间应注意的问题,矫正大型供热机组的消极认识。

关键词:超超临界、协调控制、供热负荷目前,火力发电公司为响应国家能源政策及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效益,大容量、高参数的供热发电机组也越来越多。

现就热电公司7、8号两台660MW高效超超临界抽汽供热机组的供热和协调相关控制策略予以简要介绍和探讨。

1、工程概况汽轮机为哈汽生产的高效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型号为C660/631-28/1.0/600/620。

锅炉为东锅生产的高效超超临界、变压直流、单炉膛、不带启动循环泵内置式启动系统锅炉。

型号为DG2065/29.3-II13(605-29.3/6.05-362/623)。

艾默生过程自动化有限公司为本工程提供了Ovation-Windows 3.5.1版本分散控制系统,DCS为全厂主辅一体化设计。

本工程建设为工业生产和集中供暖提供电力和热源。

2、供热系统抽汽系统:抽汽压力为1.0Mpa,抽汽量为300t/h。

控制方式为液动的连通管蝶阀控制。

在机组带50%负荷的前提下,可以对机组进行供热系统控制。

一般来说,抽汽控制系统的结构是在蝶阀前的连通管上引出抽汽管道。

抽汽管道自连通管蝶阀后依次加装安全阀、逆止阀、快关调节阀、电动截止阀。

阀门及管道布置详见下图:连通管抽汽蝶阀设置在汽轮机的连通管上,它的运行直接影响汽轮机的运行方式。

660MW单列辅机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优化

660MW单列辅机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优化

660MW单列辅机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优化刘长良;周丹【摘要】我国辅机单列配置试点工程——布连电厂2×660 MW超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采用1×100%容量的汽动给水泵组.由于其参数及性能要求较高,需要更好的控制策略来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在传统给水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以燃水比为基础,选取省煤器到分离器出口段的焓增作为燃水比的反馈信号.激励式仿真机上的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给水量控制兼顾快速性和稳定性,主蒸汽温度控制也在可调范围内,该策略对于单列辅机机组是可行的.【期刊名称】《电力科学与工程》【年(卷),期】2013(029)009【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焓值控制;给水控制策略;优化;单列辅机;超超临界【作者】刘长良;周丹【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0 引言直流锅炉的控制系统在整个机组控制中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锅炉蒸汽的蒸发量随时满足负荷要求[1]。

稳定工况下,蒸发量等于给水流量[2],可见给水控制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

设计适宜的给水控制策略对超超临界直流机组的稳定、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燃水比控制是直流炉给水控制的基础。

机组变负荷工况下,燃水比不是恒定不变的,它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4],需要对燃水比进行动态校正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动态修正信号经历了从中间点温度、中间点焓值到水冷壁焓增的优化过程。

中间点焓值在灵敏度和线性度方面比中间点温度具有明显的优势;而焓值代表了过热蒸汽的做功能力,用“焓增”来分析各受热面的吸热分布更为科学[5]。

综上,对于直流锅炉给水控制而言,利用焓值变化量即焓增比中间点温度或焓值能更准确、更灵敏地反映燃水比的变化。

布连电厂是我国600 MW等级机组辅机单列配置试点工程,给水系统采用1×100%汽动给水泵组。

660MW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优化

660MW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优化

660 MW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优化摘要:现阶段,电厂在运行期间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机组主蒸汽温度负荷增减期间调节速度比较缓慢且滞后,温度波动幅度非常大,根本不符合标准的调节要求。

当受到巨大干扰以及持续性加减负荷期间,相关人员一般是擦去干预气温设定值以及规范性调整和改善气温的方式实施各项作业,使主汽温度与标准的机组运行需求相符合,以免产生气温超出标准要求或者是持续降低。

在本篇文章中,全面分析了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相关问题,实施了相关优化工作,完成优化以后的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效果极高,除了能够提升系统运行速度之外,还可以的达到该项系统利用率的提高,缓解人员自身压力,将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从而推动机组安全运行。

关键词:主蒸汽温度;控制优化策略现阶段,伴随着机组工况的不断改变机组被控制对象的动态性特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

非线性和时变性的特征也极为明显,在这一现状下,要想提升机组的运行效率,确保安全性,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就需要提前判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征,优化和改进调节性能不佳,调节品质较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发挥出机组作用的基础上,为后期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1.案例说明以某项电厂锅炉为例,该项#3机组锅炉(660MW)属于上海电气集团公司设计的一项超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炉,该项锅炉包含了全悬吊结构、全钢架构、和中间再热以及固态排渣等,一般是在露天内布置。

对于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来讲,一般是以单元制为主,遵循合理的原则对管道本身进行规范性设置。

在这其中,两种类型的管道分别是从再热器以及过热器两项出口集箱接出以后相互整合成完善的管道,然后从汽轮机前面划分为两根只管,和高压缸以及中压缸左右侧的主汽关断阀以及再热关断阀紧密连接。

通常来讲,过热器内设置了三级喷水减温,各项喷水从周围两侧逐渐喷入,单独控制每一侧的喷水。

其中,汽轮机属于哈尔滨汽轮厂生产的的超超临界和单轴、双背压以及凝汽式汽轮机,不管是再热蒸汽系统还是主蒸汽等,均是以单元制系统为主,借助该项系统的优势实施各项作业,以此实现相关目标。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策略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策略
(2)过热度喷水比的修正信号是由实际的过热器喷水比与其给定值的偏差计算得到。过热器喷水比率的给定值是由机组负荷指令信号经函数发生器给出,它是根据设计工况下一、二级减温水总量与机组负荷的关系计算得到的。滤波环节用于消除过热器喷水比率信号的高频波动。为防止修正信号动态波动较大而引起分离器的干、湿切换,因此喷水比修正作用不能太强,通过函数器对其修正的幅度和变化率进行限制。本系统的喷水比修正只在机组的负荷大于100MW之后才起作用,当机组的负荷小于100MW时,中间点温度给定值仅仅是分离器压力的函数。
中间点温度的给定值由三部分组成:
(1)汽水分离器压力信号经函数发生器后给出分离器温度给定值的基本部分。其中为消除汽水分离器压力信号的高频波动需要设置滤波环节。当机组负荷小于100MW时,函数器的输出为分离器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当机组负荷大于100MW后,函数器的输出为分离器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并加上适当的过热度。
关键词: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策略
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系统是机组协调控制的基础,也是控制汽温的基本手段[1】,并且给水控制对直流锅炉的负荷、压力、温度等机组重要参数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在机组运行的整个过程中给水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采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直流锅炉,每台机组配置2台50%BMCR(锅炉最大连续出力)汽动给水泵,并配1台35%BMCR的电动给水泵。本文以该660MW超临界机组为例,介绍全程给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控制策略。给水系统配置如下:2台汽动给水泵和一台电动给水泵及其再循环调门;1台40%BMCR容量的锅炉再循环泵及出口调门、再循环调门和过冷水调门;1个省煤器进口主电动门和1个旁路调门;2个储水箱疏水调门。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策略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大型火力发电厂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660MW超临界机组作为目前火力发电厂中较为常见的机组类型,其自启停控制系统对于确保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机组启停控制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存在着操作复杂、实时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火力发电厂对于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

开发一套高效、智能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降低人工干预和操作风险。

通过深入分析APS系统的架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策略,以期为火力发电厂的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对APS自启停控制系统架构、工作原理、控制策略和实验结果分析的深入研究,旨在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从而为电力行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作出贡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分析APS自启停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关键组成部分,探讨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研究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策略的设计优化,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不断优化系统性能。

通过本次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未来展望,将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APS自启停控制系统架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架构是660MW超临界机组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模块。

控制器负责监测和控制机组运行状态,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机组各种参数数据,执行器则负责执行控制命令。

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在APS自启停控制系统中,控制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工控机或PLC作为主控制单元,通过采集传感器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逻辑控制,实现对机组启停过程的精确控制。

660 MW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泵汽轮机汽源切换及给水控制方式优化

660 MW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泵汽轮机汽源切换及给水控制方式优化

660 MW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泵汽轮机汽源切换及给水控制方
式优化
段学友;蔡利军;刘晓鹏;张谦;焦晓峰
【期刊名称】《内蒙古电力技术》
【年(卷),期】2014(32)1
【摘要】分析了66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FCB工况时给水泵汽轮机汽源切换及给水控制方式存在的问题,优化了FCB工况下高、低压汽源控制模式及给水控制方式.通过试验方法获得了FCB工况时给水泵汽轮机高压调节门开度与机组负荷的对应关系.经检验,优化后机组控制方式能够满足各负荷下FCB工况的运行要求.【总页数】5页(P9-13)
【作者】段学友;蔡利军;刘晓鹏;张谦;焦晓峰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20;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布连电厂,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9;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布连电厂,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9;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323;TK267
【相关文献】
1.350MW机组给水泵汽轮机汽源切换时给水泵转速波动的处理分析 [J], 桂景海;李德海;雷文军
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泵汽轮机控制及保护系统的研究与优化 [J], 曾海波
3.超超临界660MW机组给水泵汽轮机运行特点及故障分析 [J], 顾溢
4.350MW超临界机组给水泵汽轮机高压备用汽源热备用经济性分析及优化 [J], 张文亮;李伟;纪晓明;郦卫成
5.660MW超超临界机组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温度高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J], 谢建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策略
发表时间:2019-04-02T16:38:28.2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李伟德[导读] 摘要: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控制既承担过热汽温控制又与负荷控制密不可分,在机组启停阶段还承担防止蒸发器超温和水动力稳定的重要任务,是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和难点。

哈尔滨电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省 150000摘要: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控制既承担过热汽温控制又与负荷控制密不可分,在机组启停阶段还承担防止蒸发器超温和水动力稳定的重要任务,是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和难点。

本文详细介绍全程给水控制的控制策略,并且对机组干态运行阶段给予焓值控制中间点温度提出了优化和改进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策略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系统是机组协调控制的基础,也是控制汽温的基本手段[1】,并且给水控制对直流锅炉的负荷、压力、温度等机组重要参数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在机组运行的整个过程中给水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以提高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1.机组概况
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660MW超临界机组采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直流锅炉,每台机组配置2台50%BMCR(锅炉最大连续出力)汽动给水泵,并配1台35%BMCR的电动给水泵。

本文以该660MW超临界机组为例,介绍全程给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控制策略。

给水系统配置如下:2台汽动给水泵和一台电动给水泵及其再循环调门;1台40%BMCR容量的锅炉再循环泵及出口调门、再循环调门和过冷水调门;1个省煤器进口主电动门和1个旁路调门;2个储水箱疏水调门。

2.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控制要求
直流锅炉与汽包炉相比较,其最大的区别是直流锅炉没有汽包。

为保证工质在水冷壁中稳定流动,直流锅炉依靠给水泵的压力来推动工质在水冷壁稳定流动[2】。

超临界直流锅炉在不同的运行阶段给水系统的动态特性差异很大。

当锅炉在冷态启动阶段时,该动态特性类似于汽包锅炉,给水流量的变化主要影响的是汽水分离器的水位,存在着汽-水两相区;随着锅炉压力的升高达到在临界压力时,水在22.12MPa压力下加热到374.15℃时全部汽化为蒸汽即为变相点;当工作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即在超临界压力下,水的汽化潜热变为零,水变成蒸汽,不再存在汽-水两相区[3】。

由此可见,直流锅炉给水的加热、蒸发、过热过程在省煤器、水冷壁、过热器各受热面之间没有固定的分界线,其界线随运行工况变化而变化。

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炉膛受热面能得到与热负荷相适应的冷却水量,即保持一定燃-水比。

用保持燃-水比的方法直接控制过热器出口汽温是直流锅炉重要的控制任务。

燃料量和给水量不相适应即燃-水比失调时,出口过热蒸汽温度会产生显著的变化。

3.给水全程控制过程
(1)锅炉启动阶段,从锅炉上水到点火前,采用给水流量定值控制。

省煤器进口给水流量自动控制在最小设定值(35%BMCR)时,开始为调节阀调节给水流量,电动给水泵调节阀前后差压。

当调节阀开度>80%时,电动给水泵切换为控制给水流量(调节阀从80%回落至70%,电动给水泵又切为控制差压,即存在10%的回差)。

(2)带部分负荷阶段,分离器湿态运行,控制分离器水位。

给水流量保持在某个最小常数值(35%BMCR)时,分离器水位由分离器至扩容器的控制阀进行调节,给水系统处于循环方式。

分离器水位控制通过改变分离器至扩容器的调门开度来实现,是典型的开环控制。

(3)纯直流阶段,带中间点温差修正的直流炉给水控制。

进一步增加燃烧率,当锅炉负荷升至35%BMCR时,运行方式从湿态转入干态运行,使分离器中的蒸汽温度达到设定值,汽温信号通过选大器,温度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开始增加给水流量。

3.1煤-水比控制回路
系统采用中间点温度和喷水比来校正燃水比,并通过调节锅炉总给水流量来实现燃水比控制。

这是一个前馈-串级调节系统,副调节器输出为给水流量控制指令,通过控制给水泵转速使得锅炉总给水流量等于给水给定值,以保持合适的燃水比。

主调节器以中间点温度为被调量,其输出按锅炉指令形成的给水流量基本指令进行校正,以控制锅炉中间点汽温在适当范围内。

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给水流量指令形成回路和给水泵转速控制回路。

锅炉总给水流量给定值是由给水基本指令和主调节器输出的校正信号两部分叠加而成。

锅炉指令作为前馈信号经动态延时环节和函数发生器后给出的给水流量基本指令,以使燃水比协调变化。

其中动态延时环节是补偿燃料量和给水流量对水冷壁工质温度的动态特性差异。

由于燃料制粉过程的延迟以及燃料燃烧发热与热量传递的迟延,因此,给水流量对水冷壁工质温度的影响要比燃料量要快得多,所以增负荷时要先加燃料,经动态延时后再加水,以防止给水增加过早使水冷壁工质温度下降。

锅炉指令经函数发生器给出不同负荷下的给水流量需求。

由于燃料量也是锅炉指令的函数,所以函数发生器实际上是间接地确定燃水比。

这样,当锅炉指令变化时,给水流量和燃料量可以粗略地按一定比例变化,以控制过热汽温在一定范围内。

校正信号是以分离器蒸汽温度作为中间点温度来修正给水流量基本指令。

校正信号由主调节器输出的反馈调节信号和微分器输出的前馈调节信号组成,前馈根据分离器蒸汽温度和它的给定值之间的偏差运算得到,后者是分离器蒸汽温度的微分。

前馈信号起动态补偿作用,当燃料的发热量等因素发生变化,如发热量上升使分离器气温上升时,微分器的输出增加,提高给水流量给定值,使给水流量增加,以稳定中间点温度。

中间点温度的给定值由三部分组成:(1)汽水分离器压力信号经函数发生器后给出分离器温度给定值的基本部分。

其中为消除汽水分离器压力信号的高频波动需要设置滤波环节。

当机组负荷小于100MW时,函数器的输出为分离器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当机组负荷大于100MW后,函数器的输出为分离器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并加上适当的过热度。

(2)过热度喷水比的修正信号是由实际的过热器喷水比与其给定值的偏差计算得到。

过热器喷水比率的给定值是由机组负荷指令信号经函数发生器给出,它是根据设计工况下一、二级减温水总量与机组负荷的关系计算得到的。

滤波环节用于消除过热器喷水比率信号的高频波动。

为防止修正信号动态波动较大而引起分离器的干、湿切换,因此喷水比修正作用不能太强,通过函数器对其修正的幅度和变化率进行限制。

本系统的喷水比修正只在机组的负荷大于100MW之后才起作用,当机组的负荷小于100MW时,中间点温度给定值仅仅是分离器压力的函数。

(3)为了方便运行人员根据机组运行情况调整中间点温度,系统还设置手动偏置。

可见,给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调节器作用是根据中间点温度与其给定值的偏差进行PID运算,其输出为锅炉总给水流量基本指令的校正值,以校正燃水比,稳定中间点温度。

当实际运行工况偏离设计工况,如燃料量的品质发生变化或燃水比失调使中间点温度偏离给定值时,通过改变锅炉总给水流量来改变燃水比,以稳定中间点温度。

副调节器根据锅炉总给水流量的测量值与流量给定值的偏差进行运算,输出作为给水流量控制指令,调节给水泵转速来满足机组负荷变化对锅炉总给水流量的需求。

4.结束语
该机组的给水控制系统设计是比较完善的,在调试过程中,主要进行了逻辑和参数的调整。

自2016年7月20日机组投产后,给水系统在启动过程和正常运行阶段,采用上述控制策略进行调节,效果良好。

这种控制策略对其他发电厂同类机组实现全程给水自动调节具有一定参考作用,也为完善其他控制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刘禾白焰李新利.火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张玉锋,王满稼.热工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3]梁福余.国产600MW超临界机组全程给水控制策.华电技术[J],2008,30(7):64-67. 作者简介:
李伟德,(1992-),男,汉族,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热工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