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的戏剧冲突

合集下载

语文

语文

<1>◆从以上故事可看出,《西厢》设置了两组矛盾冲突:一是以老夫人、郑恒为一方与以莺莺、张生和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

◆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爱情与礼教的矛盾。

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线索,它们相互联系和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西厢记》戏剧冲突的四个高潮矛盾转移为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拷红四两拨千斤郑恒的“赖婚”,实则是老妇人的又一次“赖婚”佛店巧遇→老妇人不许→孙飞虎事件→张生计退贼兵→老夫人赖婚一是“当行”,即语言符合戏剧特点,能与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和个性化特点。

二是本色而典雅富丽,即文采与本色相生,白描与词语华艳兼备,诗意浓郁,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如:“哭宴”中的〔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晚,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

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2>《琵琶记》的戏剧冲突与悲剧意蕴三辞三不从。

辞试不从”而从之——遵从父亲意志,谓之孝。

“辞婚不从”而从之,“辞官不从”而从之——屈从君命,谓之忠。

“三辞”、“三不从”与蔡伯喈“从之”的戏剧冲突,反映了以蔡公、皇帝、牛丞相为代表,封建纲常伦理的现世权力对蔡伯喈个人意志的压迫,使他尽忠却陷入不孝境地。

在此层面上,作品也蕴含对世俗追求的名利、对朝廷的权威进行批评与思考。

封建伦理是要人们如何做人,实现家庭、社会的和谐,这有其合理之处。

但忠与孝其实质就是服从。

恪守封建伦理纲常,却使人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的冲突中,使人无法主宰个人命运,以致丧失人格和自由。

这是所谓“忠孝不能两全”的原因所在,也是赵五娘悲剧的原因所在。

《3》关于骚雅词派•从姜夔词的艺术风格分析来看,作为骚雅词,它既不同于婉约词的香软,不同于花间词的浮艳,也不象豪放词的豪迈奔放。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驳斥张生,语言泼辣、爽快: 哎,你个馋穷酸俫没意儿,卖弄你有家 私,莫不图谋你的东西来到此?先生的 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资?
驳斥郑恒则伶牙俐齿、语言犀利。 他凭着讲性理齐论鲁论,作词赋韩文柳 文,他识道理为人敬人,俺家里有信行 知恩报恩。
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萤火焉能 比月轮? 和老夫人辩论起来,语言则缜密、雄辩, 逻辑性很强。
莺莺:
深沉幽雅, 显得钟情、犹疑、矜持、 不失相国小姐的大家风范。
写其钟情时 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 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学得来 “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 (喜欢读书人)
写送别时内心痛苦: 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 些土气息,泥滋味。(没有直接说出内心的苦痛)
渲染一种惜春、愁闷的氛围,写出了 主人公苦苦盼望情人的心情。
2.剧的语言 ——个性化特色突出,使性格凸显鲜明。
张生:语言爽朗热烈,
抒发其胸臆开阔清丽、洒脱 不俗。带有青年书生的特点, 富有喜剧色彩。
刚上场,就表白了自己不凡的抱负: 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 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池塘梦晓”是讲季节变迁,“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季节转 眼变迁,春光最美的时节也要一去不复返了。
——“阑槛辞春”,阑槛就是栏杆,古人时常靠在楼台的栏杆上赏景,这 里借代此意,就是凭栏眺望,送别春光,同时也期待情人回归,和自己一 起共度这宝贵的三春年华,不要让自己一个人青春虚度,辜负良辰美景。
四、语言特色
王实甫的《西厢记》既是诗的语言,又是剧的语言。 它是文学性与戏剧性的高度统一,有华丽但不堆砌;
朴质但又不浅显,兼有典雅与本色的特点。

【课外阅读】王实甫的《西厢记》

【课外阅读】王实甫的《西厢记》

【课外阅读】王实甫的《西厢记》大约在关汉卿进行频繁创作活动的同时,元代剧坛又绽开了一树奇葩,这就是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如果说,关汉卿剧作以酣畅豪雄的笔墨横扫千军,那么,王实甫所写的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却表现出“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

剧坛上的关、王,如同诗坛上的李、杜,是一前一后出现的两对双子星座。

作为剧本,《西厢记》杂剧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明初的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一锤定音,充分肯定了《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及其莺莺故事的创新作词章风韵美体制的创新题旨的改造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俱不详。

《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可以推知他与关同时而略晚,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尚在世。

贾仲明在追吊他的〔凌波仙〕词中,约略提到有关他的情况:“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

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所谓“风月营”、“莺花寨”,是艺人官妓聚居的场所。

王实甫混迹其间,可见与市民大众十分接近。

王实甫创作的杂剧计有14种。

完整地保留下来的,除《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四折和《贩茶船》、《芙蓉亭》曲名一折。

至于其他作品,均已散佚不传。

在《贩茶船》中,王实甫写妓女苏小卿怨恨书生双渐负心,痛责茶商王魁“使了些精银夯钞买人嫌”,要“把这厮剔了髓挑了筋剐了肉不伤廉”,她敢爱敢恨,是个敢于为自己命运抗争的女性;《芙蓉亭》中的韩彩云,“夜深私出绣房来,实丕丕提着利害”,主动到书斋追求所爱的书生,也是个敢作敢为的姑娘。

在她们身上,可以影影绰绰地看到《西厢记》中崔莺莺的面影。

作为戏剧,《西厢记》杂剧的结撰和表现方式,当然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那种由说唱艺人从头到尾自弹自唱的搊弹词。

同时,它也不同于其他的元人杂剧。

元人杂剧一般以四折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王实甫的《西厢记》则有五本二十折,竟像是由几个杂剧连接起来演出的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西厢记》中的戏剧冲突

《西厢记》中的戏剧冲突

西厢记全剧的主要矛盾:崔张的自由恋爱与老夫人的极力阻挠,莺莺的离经叛道与老夫人的正统守道,这是贯穿全剧的主要冲突,也是推动全剧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

《莺莺传》中张生考取状元并不是为了获得爱情,而是为了否定爱情。

《西厢记》中则相反
封建社会因为受到社会体制与社会道德的约束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禁锢最严重的时代。

《西厢记》中的背景就是一个封建成都极高的社会。

门独观念与封建礼教决定的婚姻制度不容许受到由年青代表自由恋爱婚姻观念所冲击。

时代背景下的冲突与任务性格特性的融合入更能增加戏剧的张力。

门户不当导致了老妇人反对莺莺、张生的婚姻变得在所难免,然而与张生成就爱情爱情就意味着需要违抗母亲的意愿,摩擦的发生导致两人的冲突只能不断深化。

他们的冲突是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的冲突,是爱情与礼教的冲突,是非正统的美好追求与正统的专制思想的冲突。

试论述《西厢记》中设置的矛盾冲突

试论述《西厢记》中设置的矛盾冲突

试分析《西厢记》中设置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内容(1)情境的矛盾冲突: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 对诗、幽会甚至合欢都发生在普救寺这个佛门净地, 引人发笑。

人物的矛盾冲突:①人物自身矛盾冲突:A行为和身份不协调: 在封建时代, 一个出自书香门第的儒士,却不守儒家礼节, 对第一次见面的红娘, 在别人没有询问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甚至是婚配情况一一道来。

让我们看到坠入情网的书生迂腐可爱的一面。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兵困普救寺, 张生解围, 老夫人赖婚, 爱情受阻, 矛盾得以展开, 形成了全剧的第一个高潮B思想和行为不协调:封建思想的压制和内心对自由婚姻的向往使莺莺多次出现言行不一的行为, 例如约好与张生幽会时, 嘴上说着反悔的话, 身体上倒并不想离开。

②人物之间矛盾冲突:A张生、红娘、莺莺之间的冲突B年轻人与老夫人之间的冲突: 赖婚: 老夫人与张生;拷红: 老夫人与以红娘为代表的年轻人;送别: 老夫人与崔张二人的家庭内部矛盾。

2.矛盾冲突原因(1)人物之间矛盾(三个年轻人与相国夫人)①张生: 一心向学, 才高志远,年轻气盛,为人热情,幽默活跃,诚实有信,心地纯洁, 忠厚朴实。

(2)②崔莺莺: 不仅外貌完美, 诗词歌赋,无不通晓,出身高贵, 君子理想中的窈窕淑女。

郎才女貌,英雄美女,莺莺与张生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

(3)③红娘: 热情、泼辣、爽朗。

从小跟着莺莺一起长大, 常听老夫人管教,对四书五经和封建礼数颇为熟悉。

正是有红娘,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才能够得到圆满。

(4)④老夫人:严守家规教条,保持家庭门风, 背信弃义、破坏良缘的封建顽固派, 却又有理智,善于机变,讲理的形象。

(5)人物内心矛盾(莺莺为例)(6)老夫人许婚,长亭送别时, 莺莺既有和张生“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恋恋不舍,也有对老夫人“拆鸳鸯在两下里”的满腔怨恨;既希望张生赶考能金榜题名, 以此来换取二人之间的幸福结合,又害怕张生因此而移情别恋, 让“停妻再娶妻"的悲剧重演;既有对眼前心上人充满深情的反复叮咛,也有对自己日后相思苦的想象描绘,从而把莺莺内心缠绵婉曲的感情表达得淋滴尽致。

性格冲突的典范_试谈_西厢记_戏剧冲突的艺术_杨有山

性格冲突的典范_试谈_西厢记_戏剧冲突的艺术_杨有山

性格冲突的典范—试谈《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艺术杨有山在戏剧艺术受到小说、电影、电视等多种艺术形式挑战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巨大优越性,以人物刻画为中心,把有意义的社会矛盾典型化为具有特色的性格冲突,通过生动的性格冲突艺术地揭示社会问题,反映时代脉膊,乃是振兴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这一点上,古典名剧《西厢记》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西厢记》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只有三、四个,场景几乎没有离开一座寺院—普救寺,故事又并不复杂,但七百年来却上演不衰,总使人觉得有戏可看,充满了戏剧性,这与作者善于组织戏剧冲突有着密切关系。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人所尽知的原则,但不等于说有冲突的戏就是一部好戏。

那种“时代精神的传声筒”式的人物之间的冲突,并不能引起人们多大的兴趣,人们所关心的是活生生的人的遭遇、生活道路和命运。

《西厢记》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作者从人物性格出发,从生活中汲取、提炼具体独特的性格冲突,构成真实而复杂的人物关系,写出活生生的人的生活,从人物的性格冲突中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

一《西厢记》的主要矛盾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反对门阀观念、追求婚自由与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维护封建门阀婚姻制度之间的冲突。

作者把握了人物性格的独特性,而使这场冲突打上了冲突双方的个性色彩。

《西厢记》第一本中就鲜明地展示了老夫人的个性.她是已故崔相国的夫人,对女儿虽有母爱,但这是在不违背封建礼教、无损于“相国家谱”的前提下才有的。

她对女儿严加管束,把莺莺严密地关闭在囚笼般的闺房中。

莺莺则是一个深情沉静、虽受礼教束缚而仍在渴望自由爱情的贵族少女。

她与老夫人的冲突是必然的,然而冲突的形式却是独特的。

莺莺开始时是对这囚笼般生活的苦闷.继之,在潇洒英俊、才华横溢的书生的追求面前表示默许,甚至吟诗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心曲。

但她却不直接和老夫人发生冲突,甚至在老夫人公开赖婚时,她也不公开表示反对,她是一直在背着老夫人追求爱情的.而张生与老夫人的冲突方式则又不同.张生是一个热情而过于忠厚的书生,远不是这个深通世故的封建老顽固的对手。

第三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三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三阶段:元· 王实甫《西厢记》
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 记》。 1、戏剧结构不同:《董西厢》安排的是单线结构;“王西厢” 安排的是复线结构,“王西厢”不但安排了以老夫人、郑恒等为 一方与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的矛盾;还安排了张生、莺莺、 红娘内部矛盾的一条线索,构成复线结构。 2、反对封建婚姻的深刻程度不同。“王西厢”反封建婚姻制度 的程度比“董西厢”更为彻底和深刻。王西厢对西厢故事有质的 提升 元杂剧—— 王西厢:“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王西厢改编的“质变”:重“情”的现代意识 ——人的觉醒 3、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同,“董西厢”与“王西厢”塑造的人物, 虽然都很显明,但“董西厢”中的人物形象没有“王西厢”人物 形象塑造的复杂、完美。 4《西厢记》对传统杂剧的突破:突破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 十一折;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
剧情介绍之《听琴》
剧情介绍之《闹简》
剧情介绍之《赖简》
剧情之介绍《酬简》
剧情介绍之《拷红》
剧情介绍之《送别》
《西厢记》戏剧冲突

佛店巧遇→孙飞虎事件→张生计退贼兵→老夫人赖婚
矛盾转移为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拷红 四两拨千斤 郑恒的“赖婚”,实则是老妇人的又一次“赖婚”
《拷红》讲析
戏剧冲突的三次高潮之一 赖婚——赖简——拷红
拷红(庭前巧辩):虽然当事人张生莺莺未 出场,但老夫人和红娘这场火辣辣的尖锐 冲突,实际上是由张、莺情事所引起;冲 突的发展和解决,关系着爱情婚姻的命运, 更关系着全剧的主题命意。
拷红的原因
红娘的职责:“但去处行监坐守”。 老夫人的逻辑: 1、女儿是相府千金,“这等事不是俺相国人家 的勾当”; 2、若是有此,也是因红娘“迤逗的胡行乱走”; 3、早已指派过红娘的职责。女儿“做下来了”, 则是红娘未尽到行监坐守的职责。 追究责任,拷红势在必行。

元明清简答论述题及答案

元明清简答论述题及答案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简述《单刀会》的结构艺术(1)构思独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

(2)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很大气,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

2. 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1)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它由讲唱文学改编成杂剧的。

(2)《王西厢》继承了《董西厢》的优秀艺术传统,在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面又进行了成功的改造和创新。

使情节发展更合理,人物性格更丰满,反封建的主题更鲜明突出。

3. 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1)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

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

前期杂剧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塑造了一些勇于抗争的人物形象。

杂剧的语言以北方中原的口语为基础,吸收了民间讲唱文学的营养。

(2)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

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这时期是元朝统治的稳固时期,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了幻想,所以杂剧作品大都缺乏前期杂剧的现实性,爱情剧、文人事迹剧及神仙道化剧有所发展,艺术上也偏向曲词的工丽华美和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

4. 简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1)围绕主要线索,层层展开矛盾,是《西厢记》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

(2)戏剧冲突分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以老夫人为一方,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索;另一条是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的冲突线索。

(3)戏剧冲突的发展节奏鲜明,波波叠起、悬念丛生、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

5.《倩女离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它根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

(2)张、王分离,张因病卧床,月夜魂追王成亲。

后王得官回来,张魂魄与肉体复合为一。

(3)剧中离魂代表妇女内在的欲望和情感,病中的倩女之身代表妇女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

第二章 王实甫《西厢记》

第二章 王实甫《西厢记》

二、西厢故事的演变
(四)王实甫《西厢记》——杂剧 内容上,一开始写始乱终弃的悲剧, 演变到反封建礼教,最后到“王西厢”进 一步深化了反礼教的主旨。 文体上,一开始是传奇,然后到歌舞 曲、鼓子词,再到诸宫调,最后演变为杂 剧。
第二节
《西厢记》的主旨 和戏剧冲突
一、《西厢记》的主旨
1.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愿普天下有情 的都成了眷属” 2.挑战门阀,反对世族观念与门阀制度 3.爱情胜功名
三、景物描写的作用
富有特征的景色,营造了萧瑟悲凉的 戏剧氛围。 开头:碧云、黄花、雁影、霜林、红叶 结尾:疏林、残照、暮霭、秋风
四、心理描写对塑造崔莺莺形象的作用
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 对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别离的无限悲戚; 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婚姻悲剧的深深忧 虑。 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体现的纯净 的灵魂美:莺莺对张生的爱,没有掺杂丝 毫的世俗考虑和利害打算。 王实甫笔下的莺莺形象:珍视爱情、 蔑视功名。
第六编
第二章
元代文学
王实甫《西厢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王实甫生平及崔张故事的演变 《西厢记》的主旨和戏剧冲突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王实甫生平及崔张故事 的演变
一、王实甫的生平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人。 创作杂剧共14种,完整保留下来的有《西 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二、语言运用
1.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 董西厢是说唱艺术,方言、土语特别 多,王西厢删掉了不少土语和方言,巧妙 地融入了一些诗词典故,形成了典雅的风 格—→诗剧 2.丰富的动作性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当行” 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三、结构形式
突破了杂剧的规矩,吸取和借鉴了院 本、南戏的演出形式,从而丰富了艺术表 现力。 五本二十一折,像是由几个杂剧连接 起来演出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有些折段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 例。

性格冲突的典范_试谈_西厢记_戏剧冲突的艺术_杨有山

性格冲突的典范_试谈_西厢记_戏剧冲突的艺术_杨有山

性格冲突的典范—试谈《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艺术杨有山在戏剧艺术受到小说、电影、电视等多种艺术形式挑战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巨大优越性,以人物刻画为中心,把有意义的社会矛盾典型化为具有特色的性格冲突,通过生动的性格冲突艺术地揭示社会问题,反映时代脉膊,乃是振兴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这一点上,古典名剧《西厢记》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西厢记》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只有三、四个,场景几乎没有离开一座寺院—普救寺,故事又并不复杂,但七百年来却上演不衰,总使人觉得有戏可看,充满了戏剧性,这与作者善于组织戏剧冲突有着密切关系。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人所尽知的原则,但不等于说有冲突的戏就是一部好戏。

那种“时代精神的传声筒”式的人物之间的冲突,并不能引起人们多大的兴趣,人们所关心的是活生生的人的遭遇、生活道路和命运。

《西厢记》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作者从人物性格出发,从生活中汲取、提炼具体独特的性格冲突,构成真实而复杂的人物关系,写出活生生的人的生活,从人物的性格冲突中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

一《西厢记》的主要矛盾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反对门阀观念、追求婚自由与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维护封建门阀婚姻制度之间的冲突。

作者把握了人物性格的独特性,而使这场冲突打上了冲突双方的个性色彩。

《西厢记》第一本中就鲜明地展示了老夫人的个性.她是已故崔相国的夫人,对女儿虽有母爱,但这是在不违背封建礼教、无损于“相国家谱”的前提下才有的。

她对女儿严加管束,把莺莺严密地关闭在囚笼般的闺房中。

莺莺则是一个深情沉静、虽受礼教束缚而仍在渴望自由爱情的贵族少女。

她与老夫人的冲突是必然的,然而冲突的形式却是独特的。

莺莺开始时是对这囚笼般生活的苦闷.继之,在潇洒英俊、才华横溢的书生的追求面前表示默许,甚至吟诗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心曲。

但她却不直接和老夫人发生冲突,甚至在老夫人公开赖婚时,她也不公开表示反对,她是一直在背着老夫人追求爱情的.而张生与老夫人的冲突方式则又不同.张生是一个热情而过于忠厚的书生,远不是这个深通世故的封建老顽固的对手。

《西厢记》矛盾冲突中红娘位置[论文]

《西厢记》矛盾冲突中红娘位置[论文]

浅论《西厢记》矛盾冲突中红娘的位置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红娘是个小丫鬟小配角,在张生崔莺莺的恋爱故事中也不是主角,但就是这样一位贴身丫鬟却是戏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在贯穿作品始终的矛盾冲突中,她是占有关键性的位置。

关键词:红娘关键矛盾冲突红娘在老夫人心目中,不过是个牙尖嘴利的“小贱人”;在莺莺的眼里,最初也不过是奉老夫人之命监视着自己言行的丫鬟。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红娘,在全部时间发展的过程中,左右了主人公夫人命运,起了绝大的作用。

随着情节的发展,红娘对老夫人的无理、莺莺与张生的心意的深入了解,她完全站在崔张的一边,积极地为二人牵线。

在经过“寺警”、“赖婚”等情节之后,红娘更是不顾个人安危,与老夫人及郑恒正面冲突,巧言善辩。

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全部活动,总结起来也就是只有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崔张的爱情完满,二是与老夫人和郑恒进行正面的激烈斗争。

而《西厢记》中戏剧矛盾冲突主要是有两条线索:一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为线索,另一条则是以老夫人、郑恒为一方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之间的冲突线索,这两条线索,互相制约、交错展开。

这两方面的活动与剧中主要的冲突线索基本上是重合的。

由此,可以看出红娘的活动始终贯穿着作品的矛盾冲突,不是主角却是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在矛盾发生之时,适时地以自己的聪明勇敢去化解矛盾冲突又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一、与崔张二人:穿针引线当张生向红娘作“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的自我介绍时,胆大泼辣的红娘立刻向张生说清楚了老夫人“治家严肃”,再细说老夫人如何“治家严肃”与监管莺莺的种种,而这些管制手法普救寺里的和尚也是知道的。

然而张生不懈地向红娘倾诉对莺莺的情意,并把她当作是促成他与莺莺爱情的“擎天柱”。

在剧本中,红娘和张生并没有直接的矛盾冲突。

在“寺警”后,红娘开始真正同情崔张二人的爱情,并愿意为二人争取。

由于张生的社会位置,得不到老夫人的同意而要与莺莺结合注定要以不寻常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爱情,追求他们的目的。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一.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一)老夫人方和莺莺、张生、红娘方的矛盾,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

(二)莺莺、张生、红娘间性格的矛盾。

(三)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

二.戏剧冲突。

(一)环境:地点—佛寺,时间—崔家扶灵归葬期间。

把春意盎然的事件放置在灰黯肃穆场景中,构成强烈矛盾,是对封建礼教的嘲弄,也使戏剧充满喜剧色彩。

(二)第一本楔子,揭示莺莺及其母感情的差异,为冲突发展定下基调。

(三)矛盾的开端没有安排老夫人和崔、张正面冲突,但在三人举动后面,处处笼罩老夫人的阴影,反映年青一代和封建势力的矛盾的酝酿。

(四)孙飞虎事件后赖婚,封建势力与年青一代矛盾激化,出现第一个高潮。

(五)之后,崔张以“非法”行为追求感情满足。

期间崔张与红娘间出现性格冲突:1.莺莺。

既要克服礼教的影响,更要躲开老夫人耳目;既要利用红娘,又要表现出小姐身份的尊严与矜持,生出许多“假意儿”。

2.红娘。

已决心帮助小姐,却又不能明言;既埋怨小姐耍滑,也怕被小姐倒打一耙。

3.张生。

一方面执着地追求爱情,一方面对莺莺的心思捉摸不定。

4.“赖简”一折展现他们之间的性格冲突,剧本出现第二个高潮。

5.老夫人的阴影是导致误会的动因,冲突转移到年青人内部,深化礼教和反抗力量。

(六)“酬简”一折崔张如愿以偿。

(七)“拷红”是第三个高潮:老夫人泰山压顶之势,被红娘轻易消解,反映封建力量外强中干的本质。

(八)第五本。

1.第五本中,张生衣锦还乡,郑恒出场,全剧达到最高潮。

2.第五本既是情节需要,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清醒认识:有情人在争取成为眷属过程中的种种,展示年青一代和封建家长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三.冲突尖锐,基调乐观,格调轻松明朗,是喜剧。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艺术处理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艺术处理

《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艺术处理《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

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是在一个很奇妙的环境中展开的。

地点是佛寺,时间是崔氏一家扶灵归葬的几个月。

本来,佛寺应是六根清净、修心养性的场所,而王实甫竟安排崔张在这里偷期密约供奉菩萨的“庄严妙境”成了培育爱情之花的园圃。

按照礼教规定:“父丧未满约,未得成合。

”偏偏在父亲棺材还在这里搁着的时候,莺莺却生出了一段风流韵事。

王实甫把春意盎然的事件放置在灰黯肃穆场景中,这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它即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也使整个戏充满了浓厚的喜剧色彩。

《西厢记》在第一本楔子,先由老夫人交代其逐步冷落的家世。

一阵伤感之后,她吩咐红娘:你看佛殿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

这两句许,蕴含着她对女儿管束之严、用心之细等多内容。

莺莺上场,唱了〔仙吕·赏花时〕一曲: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刻,莺莺的怀春,正是对爱情与自由的潜在诉求,是对封建礼教的沉默抗议。

从戏的开始,王实甫便写母女各有各的感伤,微妙地揭示她们感情的差异,为戏剧冲突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莺莺和张生在佛殿中巧遇,两人一下子坠入了爱的漩涡。

而莺莺和张生之间感情的迅速发展,必然要和封建礼教发生冲突,必然为“治家严肃”的老夫人所容许。

这一点,红娘是十分清楚的。

为此,她阻拦莺莺与张生的接触,提醒莺莺“咱家去来,怕老夫人嗔着”。

莺莺也担心母亲识破,吩咐红娘“休对夫人说”。

可见,《西厢记》在矛盾的开端,尽管没有安排老夫人和崔、张的正面冲突,但却让观众看到,在三个年青人一举一动的后面,处处笼罩着老夫人的阴影;看到年青一代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在潜行、在酝酿。

在崔、张彼此有情,却又无计可施,观众渴望知道事情如何进展的时候,孙飞虎事件出现了。

《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摘要】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作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有着他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全篇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两条线索:一是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同与相国夫人为另一方的冲突线;二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三者之间的冲突线。

它们一“主”一“辅”,相互制约,交错展开,形成《西厢记》特有的戏剧性和独特的戏剧魅力。

【关键词】西厢记;戏剧;冲突;独特一出好戏仅有好的角色,好的情节,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好的戏剧冲突,因为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节的重要因素,是推动戏剧情节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全面深入刻划人物性格的关键体现。

从戏剧艺术诞生时起,剧作家们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现剧中的冲突。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作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更有着他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一、《西厢记》概述王实甫的戏曲《西厢记》一共五本二十折,大大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和一人主唱的通创,是元杂剧中的长篇巨制,为充分展开戏剧冲突、细致刻划人物性格,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

《西厢记》全剧五本,每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严密的艺术整体,它描写了崔莺莺与张生冲破重重阻隔终修成正果的爱情故事,表现了这样一个主题思想: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才应是婚姻缔结的基础,并不在于门第的高低、财产的多寡、权势的大小、容貌的丑俊、才情的敏拙等等,它表达出了人们的心声,再加其艺术上的完美无缺,所以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它被朱权评为戏曲中的“花间美人”,曹雪芹也通过《红楼梦》中林黛玉之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二、《西厢记》里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吴国钦先生把戏剧冲突划分了五类:移步换形法、层层推进法、请君入瓮法、阴错阳差法和主次交叉法。

《西厢记》的冲突应归为“主次交叉法”,即主要戏剧矛盾与次要戏剧矛盾相互交叉,错综复杂向前推进。

2020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二十三(西厢记)

2020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二十三(西厢记)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二十三)——《西厢记》阅读【作者简介】王实甫(1260—1336),字德信。

大都(今河北定兴县)人。

元代杂剧作家。

《录鬼薄》列他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王实甫作杂剧十四种,今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三种。

散曲存世不多,出语俏丽,委婉含蓄。

【创作背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

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

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

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

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

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

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内容简介】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

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

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

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

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

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

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作品主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

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

西厢记

西厢记

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共5本21折。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

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目录: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会真记》传到了元代,由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改编成剧本《西厢记》,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一直传唱至今。

为了纪念元稹与小迎的爱情故事,当地人以青梅竹马之意,将这片斑竹林叫做竹马林,同时也给“西厢记”保留了一块故事的原形地。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

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

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

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

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

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

”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

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

张生因此致病。

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全剧的主要矛盾:崔张的自由恋爱与老夫人的极力阻挠,莺莺的离经叛道与老夫人的正统守道,这是贯穿全剧的主要冲突,也是推动全剧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

《莺莺传》中张生考取状元并不是为了获得爱情,而是为了否定爱情。

《西厢记》中则相反
封建社会因为受到社会体制与社会道德的约束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禁锢最严重的时代。

《西厢记》中的背景就是一个封建成都极高的社会。

门独观念与封建礼教决定的婚姻制度不容许受到由年青代表自由恋爱婚姻观念所冲击。

时代背景下的冲突与任务性格特性的融合入更能增加戏剧的张力。

门户不当导致了老妇人反对莺莺、张生的婚姻变得在所难免,然而与张生成就爱情爱情就意味着需要违抗母亲的意愿,摩擦的发生导致两人的冲突只能不断深化。

他们的冲突是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的冲突,是爱情与礼教的冲突,是非正统的美好追求与正统的专制思想的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