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的鬼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日本的鬼文化
日本的鬼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对鬼文化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对学习日语也起到了积极的意义。通过介绍“鬼”的起源和发展,主要由总结祭祀活动和民间传说中出现的“鬼”的形象得出结论。日本的“鬼”总体上是灾难、晦气、疾病的象征。人类在与“鬼”的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过上幸福的生活。
标签:鬼;灾难;疾病;晦气
一、鬼的起源和发展
现在人们对鬼的概念已经固定下来,大多数人认为鬼是指人死后的灵魂。而最初的鬼指的又是什么呢?日本著名的鬼文化研究者折口信夫认为,现在被日本人所尊奉的神,最初的地位是很低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神被统治者授予神位,地位才有所提高,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信奉。那么这些神的地位提高之前,人们所说的神是指“常世神”。“常世神”是从海的另一边的“常世之国”,每年一次或几次来到日本的神。这些“常世神”的性质跟“鬼”的性质是非常接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神的地位不断提高,而鬼的地位不断下降,这才形成了神和鬼之间的天壤之别。神成为正义、智慧、幸运的化身,鬼则成为灾难、厄运、邪恶的象征。
而在『民俗学事典』中却这样记载着:“鬼は山の精、荒ぶる神を代表するものの一呼称であったことが推される。”据推测鬼是对山里的精灵或粗暴的神的一种称呼。由此可见,鬼原来是赶走恶魔的粗暴、有力、可怕的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却逐渐转变成了恶魔。
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最初的鬼是跟神联系在一起的,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地位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但在日本的民间信仰中还残留着对鬼的崇拜,认为鬼具有神力,而且人们把定期来到故土传播幸福、驱除灾祸的“祖”等神也归到了鬼这一类中。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还有很多的“鬼”字就是这个原因。像“鬼”“鬼王”“鬼木”“鬼熊”“鬼目”“鬼生田”等等。
奈良时期可以说是鬼的含义的分水岭。在奈良时期以前,鬼的含义就是人死去后的灵魂。奈良时期,中国文化和佛教思想传入日本,鬼的含义也随之扩大。鬼被加入了很多的恐怖概念。『日本』中记载了鬼吃人的传说,鬼在人们心中变成了可怕的吃人的妖怪。而且在佛教思想的学说里也出现了“鬼”“疫鬼”的文字记载。
到了平安时代和镰仓时代,在传说中出现了地狱的“赤鬼”“青鬼”“牛鬼”“鬼”等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多类鬼的名称。而且鬼作为可怕的妖怪的外貌也开始逐步形成。在『今昔物集』中出现了这样的描写;“鬼は物言フコトナシ、其形、身ハ八九身バカリ二テ、猿ノ目ノ如シ、皆裸ナリ、身二毛生ス。”鬼身高八九尺开外,目如猿猴,一丝不挂,浑身长满长毛。
中世纪开始鬼被人们认为是现实中存在的可怕的妖怪。人们相信鬼居住在荒无人烟的深山里或远离陆地的荒岛上,在夜里到人们居住的地方捉人、吃人。“酒童子”“茨木童子”等等就是在当时被人们普遍恐惧的鬼。
进入江户时代后,随着封建统治的土崩瓦解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不断普及,鬼已经成为仅仅是在传说和谚语中才会出现的角色,谈鬼色变的人越来越少。江户时代鬼的形象固定了下来。现在一提到鬼,大多数人的头脑中会出现这样一种形象:身高一丈八尺以上的男性,长着或红或绿或黑或黄的皮肤,浑身毛烘烘的,体格健壮,头上长着两个角,腰间系着虎皮的兜裆布,手里拎着大铁棒,长着一只或两只大眼睛,从大嘴里露出锋利的獠牙。
二、祭祀活动中的鬼
鬼起源于神,在中国文化及佛教思想的影响下,鬼逐渐成为神的对立面,一步一步演变得相貌丑陋、令人恐惧。这样的鬼经常出现在日本各地的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中,那么这些鬼又象征着什么呢?
早在平安时代,日本宫廷在12月的最后一天都要举行名为“鬼やらい”的驱鬼活动,以祈求驱除鬼带来的厄运,迎来幸福平安的新一季。现如今爱知县等地每年也要举行祈求春天农作物顺利生长的名为“花祭り”的祭祀活动,在这其中鬼又作为灾害的象征被驱赶。在这些祭祀活动中鬼代表着灾难、厄运、疾病而被驱赶,人们向神祈祷,希望赶走灾难迎来幸福快乐的生活。
另外在奈良县、爱知县等地还专门会举行名为“鬼祭り”的祭鬼活动,在爱知县冈崎市的龙山寺,每年都要举行祈求天下太平的祭鬼仪式。祭鬼仪式是在离农历正月初七最近的一个星期六举行,由三个男人戴着鬼面具,另外三个男人穿着装饰着松明子的白衣服,一起模仿鬼的行动,就是这样一个以男性为主角的祭祀活动。举行祭鬼活动时,由人装扮的鬼最终被赶走,这意味着在迎接新的一季之际,赶走晦气的“邪鬼”,迎来平安幸福的生活。
最常见的与“鬼”有关的一种活动是在每年立春的前一天,日本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的“鬼打ち”也就是打鬼活动。人们在家里边撒打鬼的豆子边喊“鬼は外、福は内”意为晦气出门,福气进门,以便把厄运赶走,迎福进门。
在各种祭祀活动中出现的鬼都是厄运、灾祸、疾病等不好的象征,都是人们驱赶的对象。由此可见,鬼在日本人的心中自古以来便是厄运、灾祸的代名词。在向神祈求幸福快乐的同时,首先要赶走的就是这晦气的鬼。
三、民间传说中的鬼
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鬼也是一个重要的、频繁出现的角色。民间传说是一种传承的文化,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反映着人们的思想与信仰。因而民间传说对人们形成对鬼的最初印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日本各地都流传着不同版本关于鬼的民间传说,在这些民间传说中的鬼都有着相同的特点。首先就是“吃
人”。并且不单单吃人,还能变化成被吃掉的人的样子,进入这个人的家庭或村落加害其他人。
有代表性的一个民间传说是流传在鹿儿岛的《红色芒草根茎的由来》。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家人住在山里,家里只有妈妈带着四个孩子一起生活。有一天,一个鬼在山里把妈妈吃掉了,这个鬼变成妈妈的模样回到了家里。这时家里只有最小的孩子在,这个鬼就把这个孩子也吃掉了。其他三个孩子回家之后发现了这件事,就拼命地逃跑,遇到了一棵大松树就爬到了树上。鬼穷追不舍,也开始爬树。在这紧急关头,天神降临,孩子们向天神借来了降鬼的金网,把金网撒向正在爬树的鬼。鬼被金网罩住不能动弹,摔到了地上,片刻便化成了一摊血水。这血水流到了芒草上,染红了芒草的根茎。
在这个故事中鬼非常残忍、恐怖,吃掉了妈妈,并且能够变化成妈妈的模样回到家里,还吃掉了最小的孩子。不仅仅在这一个民间传说中是这样的,在『妹は鬼』、『鬼の子小』、『デクの分身法』等中,鬼也是以凶残、会变化的形象登场的。可见在民间传说中的鬼给人的印象是凶残可怕,并且有着超出人类能力的吃人的妖怪。
但是这样凶残、可怕的鬼最终还是败在了人们的手下,人们与鬼的斗争不能是硬碰硬的较量,但却是人们勇气和智慧的胜利。日本著名的文学家松谷みよ子在『民の世界』中这样写道:在民间传说中,人与鬼的斗争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试吃炒豆的比赛也好,摆脱吞水追船的恶鬼也好,力量弱小的人类都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民间传说中鬼并不是主角,它的出场是为了反衬与鬼机智战斗的人。鬼与人类之间的战斗是邪恶与正义之间的较量,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以代表正义、充满智慧的人类取得胜利,代表着邪恶的鬼遭到惨败而告终。
四、谚语中的鬼
谚语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蕴涵丰富哲理的词语,其中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谚语中出现的鬼,也反映出人们从古至今对鬼的一种印象。下面列出几组常用的谚语,来分析一下谚语中鬼的形象。
“鬼も十八”是说长相再丑陋的人也有年轻动人的时候。这里的“鬼”是相貌丑陋的形象。“鬼の念”是猫哭老鼠假慈悲的意思,“鬼”是个性情凶残的形象。“鬼の目にも”是指再怎么残酷无情的人有时也有一点恻隐之心。这些谚语中出现的“鬼”是相貌丑陋、凶残残暴、冷酷无情的形象。
“鬼に金棒”是指本来就强悍凶猛的鬼再拿上一根铁棒子,那更是如虎添翼,万无一失了。“鬼”在这里是强壮、勇猛的象征。“鬼の霍乱”指鬼虽强壮无比,也难免有生病的时候。这两个谚语中的“鬼”的形象有了褒义的形象,蕴涵着强壮、勇猛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