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并创设情境,打开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通道,知行统一,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学;回归生活;创设情境;知行统一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也明确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正确定位,由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是教材的代言人。
实际上,思想品德课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决定了生活才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思想品德课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学生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
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学生生活为载体,为他们搭建多向互动、平等对话、解决生活问题的平台,由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
”强调思想品德教学回归学生生活,就是要以学生生活事件为叙事题材,紧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生活逻辑,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线索,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
首先,引导学生培养关注身边小事的良好习惯。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中认识和体验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了学生获取社会信息 的强烈 的求 知欲。如果师生能合力把 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时事要 闻带进课 堂 , 么 , 的课堂 那 我们 就会是鲜活的 , 充满生活气息 和时代气息 的。 教学的这种需 要使我们必须及时整合教学 内容 ,适时地为课堂注入新鲜 的血液 和新鲜 内涵 。在学 习《 我们 的社会 主义祖国》 这一 内 容时 , 我通过 图片 的形式展示 了一些 近期 国家领导人 出访 、 参加 国际性重 要会议 的场景 , 自然的 , 又让学生谈谈 能 很 我 够代表国家形 象的重 大事件 。学生群情激 昂 , 踊跃发言 , 有 的同学谈到了 2 0 0 8年 5月汶Jf t 发生大地震时 , 温家宝总理 连夜 赶往 灾区 , 看灾情 , 织抗 灾抢 险工作 , 查 组 学生们重 现 了许多动人 的场面 , 纷纷表示愿意伸 出援助之手。全 国上下
生为振兴 中华而努力学 习的动力 。 四、 参与实践 , 验生活 体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知此事要躬行 。” 政治课要突 绝 思想 出“ 课堂明理 , 课外导行” 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政治课的 。 活力 , 而活力就来 源 于实践 , 以要强 调理论联 系生活 、 所 联
前高涨 , 为夺取这场抗震救 灾工 作的胜利增强 了信心。也有
重组 , 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 经验的联系和融合 , 并 同 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 , 具体的教学 中 , 在 我们 以 刨设生活情景 , 体验感 悟为策略 , 在教 学中要关注学生 的生 活经验 , 学习经验 , 要注意创 设现实生 活情 境。爱 因斯坦说 过 :把学生热情激发起来 ,那么学校所规 定的课程就会 当 “ 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在学 习竞争 的利与弊时 , 我根据本班 班主任让学生设立竞争对手 和教学 内容 的实际情况 ,组织 开展 了《 立竞 争对手 的利 与弊》 设 的辩论 赛 , 鼓励每 个学生 结合 自己的学 习体验大胆的发表 自己的见解 ,从学 生的辩 词 中 了解到通过学 习同学都能够 正视激 烈 的竞争现 实 , 大 部分 同学 能认识到竞争 的积极作 用 ,我针对个别 面对竞争
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关 键 词 : 思 想 品德 》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 《
回 归 生活
《 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 想 品 德 》 程 的性 质 作 了 明 思 对 思 课 确 、恰 当的 表述 : 本课 程 是 为 了初 中学 生 思 想 品 德 健 康 发 展 “ 奠定 基 础 的 一 门综 合 性 的必 修 课程 。 《 ” 思想 品德 》 程 主 要 有 课 思 想性 、 文性 、 践 性 和综 合 性 的 特 点 , 些 特 点决 定 了 教 人 实 这 学 中不 能单 纯 依 靠 课 堂 的 书 本 知识 教学 ,必 须 带 领 学 生 走 向 社会 、 向生活 ; 立 “ 走 树 以学 生 为 本 ” 的教 育 观 念 ; 视 学 科 知 重 识 与 社 会 生 活 、 生 经 验 的 整 合 ; 调 学 生 通 过 实 践 , 强 探 学 强 增 究 和创 新 意 识 , 习科 学 研 究 的方 法 . 展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能 学 发 力 ; 养 学 生 的社 会 责 任 感 。 些 知 识 的 掌握 、 培 这 能力 的培 养 、 价 值 观 的 树立 不 可 能 单 纯 依 靠 教 师 的 单 向 灌输 ,而应 更 多地 由 学 生 自主建 构 , 自主体 验 。 新 一轮 的课 程 改 革 的 方 向 就 是 让课 程 回 归 生 活 ,让 课 程 联 系 生 活 , 课 程 关 怀 学 生 , 课 程 走 近学 生 。这些 为教 师有 让 让 效 进 行 《 想 品德 》 堂 教 学 提 供 了 工作 平 台 。然 而 受 传统 教 思 课 学 模 式 的 影 响 。 们 不 难 发 现 : 统 的 思 想 品 德 课 过 于 追 求 我 传 理 性 化 . 面 强 调 道 德 观 念 的 灌 输 和 道 德 行 为 的训 练 , 略 片 忽 了学 生作 为 生命 个 体 本 身 的 情 感 需 求 , 忽视 了 学 生 自由 自觉 的 活 动 , 疏 离 了学 生 所处 的 现 实 生 活 。 陶行 知 先 生 说 : 教 也 “ 育 只有 通 过 生 活 才 能 产 生 作 用 并 真 正 成 为 教 育 。” 因此 , 建 构 生 活 化 的 《 想 品 德 》 堂 , 顺 应 新 课 改 , 动 和 发 挥 学 生 思 课 是 调 主体 性 的 多 样 化 的 学 习 方 式 , 让 《 想 品 德 》 堂 回 归 生 活 是 思 课 的必 然 要 求 。 怎样 “ 课 堂 焕 发 出 生 命 的 活 力 ” 在 《 想 品 德 》 中 体 让 , 思 课 现“ 活化” 生 的理 念 . 高 课 堂 的生 活 质 量 , 足 学 生 对 “ 种 提 满 各 生 活 的关 切 ” ?笔 者 认 为 可 以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来 着 手 实 施 。 教 师 定位 : 听 与 共舞 。 倾 从 本 质 来 看 , 堂 教 学 意 味 着 师 生 间 的 交 往 , 味 着 人 人 课 意 参 与 , 等 对 话 。然 而 , 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 生 之 间 实 际 平 在 师 上 是 一 种 不 平 等 的关 系 。 教 师 不 仅 是 教 学 过 程 的 控 制 者 、 教 学 活 动 的组 织 者 、 学 内容 的制 定 者 和 学 生 学 习 成 绩 的评 判 教 者 , 且 是绝 对 的权 威 。由 于对 教 师 “ 威 ” 过 分 强 调 , 常 而 权 的 通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
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
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忽视学生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 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②轻视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
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思想 品德课堂 中 回归生 活
一江西省丰城市剑声中学 杨建华
关键词 : 思想 品德
生 活
课堂教学
回归
可 以让学生模拟进行 “ 微 笑” 交往、 “ 礼貌 ”
在 课堂上 的生活化 探究 中水到渠 成的得
出来 了。 接下来老师要进 一步 引导学生说 出 自己与父母之 间冲 突发展 下去的结果 ,
理 发展的 内在规 律安 排思想 品德教育 活
心 人 ,让学生畅谈生活 中的体验和 困惑 , 老 现在会 出现这些 中 突, 而 以前不会 有” , 可 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 ,根据学生生理 、
角度讨论 , 一些小组从 自己本 身的角度 讨 动 的开放性教学。唯此 , 才能使思想品德 论, 再把 两种情况 综合起 来 , 书本 上提 到 课真正成为所有学生喜欢 的、 真实的生活
书本上 的 、 自己头脑 中已有的条 条框框 赛 、 评价 , 学 生获 得成 功感 , 课 堂氛 围 活 生 的能动性 , 让大 家 出谋 划策 , 并让 学生 “ 灌输 ” 给学生 , 而是要突 出学生 的主体地 跃 , 学 生乐学 , 礼貌 的魅力、 礼仪 的风 采也 模拟表演父母子女之 间沟通 的各种情况 ,
把这些情况列 出来一种种进行分析 , 哪些 是好的 , 哪些是不好的。学生就可以父母 交朋 友》 一课 中 ,
之间发生的一些 中 突, 说 出自己对 父母 的
一
可 以引导学生发发牢骚 , 说 出自己与父母 得 到感悟 , 明 白沟通的重要 性 , 学 到沟通
活化“ ,就 是要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的主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这些体验和 困惑 , 思 考如何解决 ,如何去进一步完 善生活、 提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浅析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
我一 定讲信用 , 等我返来 , 等我 返来 , 甲你补偿 , 甲你 惜命命 带着学生 大吼” 我 一定 要成 功 ! . . 以这 种激 动人 心 的方 式开
场, 使 课 堂 氛 围 变得 异 常 生 动 、 活泼 , 为” 扬 起 自信 的 风 帆 ” 这 课 时 的学 习奠 定 了 良好 的情 绪 基 础 。
的提 升 等 策 略 能 够 在 思 想 品 德 课 堂 中有 效 渗 透 生 活 实 现 生 活 与课 堂 的融 合 互 补 值 得 广 大 一 线 思 想 品 德 教 师 在 初 中思 想 品德 教 学 中尝 试 并 推 广
,
,
。
Hale Waihona Puke 熹 煮 量 薹 誓 而 霎 萎 要 黎 常 , - I 1 ] 丐 祥 , 生 活 与 教 育 一 一 回 归 生 活 世 界 的 基 础 教 育 论 范大 蔷 翼 三 鍪 窖 矍 譬 萎 望 轰 戳 [ z ] ’ 念
,
.
.
一
惩 工 。 [ 。 ]
王戢 亍L J 歌 硎 心“ 。 。
,
盒 , 程_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 读[ s ] ・ 中 南 查 学 出 版 社 , 2 0 O 4 年 版 , 第 4 页 [ 4 ] 黄 浩森 , 乡土 课 程 资 源 的 界 定 及 其 开 发 原 则 [ J ] ・ 中国
考试
EXAM I NATl O NS
让 思 想 品德 教 育 回 归生 活
认 同了做 自 立 自强 的人 这一课 堂学 习内容 。
生 的整 体 素 质 , 正 成 为全 社 会 的共 识 嘲 实 践 证 明 , 坚 持 乡 土
。
学生的参与热情 , 生 成 对 生 活 与 思 想 品德 知 识 的 真 实 感 悟 , 教 师 在 思 想 品 德 生 活化 教学 过程 中 , 要 高 度 重 视 师 生 之 间 的 互动 , 坚持教师带动学生 、 学 生 响应 老 师 的互 动 效 果 a
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对于人一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
我们该如何利用小学思想品德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呢?笔者认为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就是一种好的方式。
在本文中笔者对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解析如何使其生活化。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成功直接决定学生未来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是否正确,可见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现阶段,虽然小学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有一些好的影响,但还是存在很多缺点和弊端。
一些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完全为了上课而上课,严重与现实生活脱轨,教育内容干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随着教育改革的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遇到了严峻考验,在外部大环境下,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提高小学思想道德课的教学实效性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缺点1.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们大部分学校依旧把思想品德教育课禁锢在课堂之上,没有浓郁的教学气氛,学生实践的机会少,只是在底下听老师讲,因此,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提不起兴趣。
2.传统的授课方式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思想品德课依旧以教师的说教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此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课堂气氛压抑紧张,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品德课脱离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思想教育,学生缺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进行的思想教育,而教师也不主动打破教育模式落后的僵局,不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1.在思想品德课中设置生活情境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靠教师单一的口传心授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通过在思想品德课上设置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体会思想品德、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把优秀的品德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最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做到品德与社会相统一。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我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一课时,“抓住了我喜欢美好的环境”这一主题的特点,即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因此,在课前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自己回到生活中去观察、搜集、调查、分析、体验等方法,收集一些美好环境的图片和一些污染环境的严重性的资料,在课中,通过“这儿怎么了”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想象、讨论,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把废品通过自己的加工和精心创造变为“宝”,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环境。
再如在教学《和诚实交朋友》一课时,我以“豆豆的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故事大王讲故事的活动环节,把平时生活、学习中说谎话的故事讲出来,让学生在讲、听、议中,体验到说谎话确实害处大。
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如, 讲 解《 相亲相爱一家人》 时, 我收集全班 学生的全 家福 , 利用多媒 体进 行播放 。教师还可 以运用座谈 、 讨论 、 游戏 等形式 , 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同时 , 培养
学生多方面 的能力 。 在学 习《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 一课时 , 当师生共 同进入新课学 习后 ,师生之间就开始以拉家常的形 式 开展 教学活动 , 围绕 “ 你在公共 场合 ……” 这一 主 题, 让学生谈谈 各 自的做法 。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讨论 , 教师也加入进 去。在 和学生谈 的过程 中, 教师 引导他 们分析不 同的做法体现 了不 同的思维方 式 , 并分析哪些做法是亲社会行为 ,让每个学 生从 内心 真正体验到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社会是 我们共 同 生 活的“ 大家庭” , 如果 每个 人都能多一 点爱心 和奉 献, 社会就会 变得更加美好 。整堂课下来 , 师生 始终 是在一 种 民主 、 宽松 、 和谐 的教 学环境 中进行 的 , 学 生都积极 、 主动地参 与教学活动 , 这样会 获得 良好 的 教学效果 。 实践表 明: 学生 在宽松 、 民主 、 和谐 的环境里 , 在 平等友爱 的师生关系 中, 其思想开放 、 思维会较 为活 跃 ,容易产生联想和灵感 ,容易发现问题 和提 出问 题, 容易获得创 造性 的思维成果 , 这时学生 的情绪容
三、 教学活动生活化 。 使 教 学 活 动 更 贴 近 生 活
思品教学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著名教育家 杜威说过 : “ 教育 即生活 。 ” 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 生 已有 的生活经验 ,结合他们现实生活 中实际存在 的 问题 , 关 注身边 的热点 、 焦点 , 引导学生观察生 活 , 共 同研究学习主题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 经验 , 针对不足提一些建议 。 我经常引导学生在课余 时间观看 《 焦点访谈》 《 社会与法》 《 新闻联播》等节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回归
而在教学中要 利用好生活教育资源 , 就必须 与生活实 际
活德育论 ” 作为教材 的理论支撑 , 以初 中学生逐步发展 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 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 中思想 品 德教师 , 也应 与时俱进 , 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 、 学生与生 活实 际的紧密联 系 , 生活融入教学 , 将 让教学指 导学生
教育 ”“ 、给生活以教育 ” 的理论得以充分的体现 。
第二组 : 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 , 慰问老人 ; 第三组 : 选定
几个同学 , 通过将 自己的双眼蒙住或将双脚绑住等方式 , 感受残疾人 的生活。 通过这个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
中感受生命健康的重要 ,也让学生在关爱生命健康的同
深化问题 , 最终达到知行的统一 。 三、 巧设 实践活动 。 让学生体验生活
即创设 与学生生活环境 、 知识 背景密切相关 的 , 又是学 生感兴趣 的学 习环境 , 让学生 在交流 、 探讨 与反思 中感 悟生活 、 验生活 , 体 这是一种将 思想 品德课教 学生活化 的有效方法 。它既能增加学生的直观经验 , 又有利于学 生理解生活情境 中的理论问题 , 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 由 封闭走 向开放 , 由枯燥的死记硬背而走 向勃勃生机 。 例如 : 履行受教育 的义务》 苏教 版七年级上 ) 在《 ( 一 课 的教学 中, 先让学生表演 自编的小品 , 情节 为 : 在课 堂 上 , 师在讲课 , 教 几个调皮 的学 生在 搞小动作 , 传纸条 ; 教师在黑板写字的时候 , 有学生趁机搞怪 ; 放学 了, 几个 学生相约去起了强烈 的反响。 0 7 2 0年 各大媒体有关 “ 飞索求学 ” 的报 道在全 国都 引起 了广泛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个人素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缺乏生活化、机械化教育、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等。
回归生活化成为改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途径。
回归生活化,首先意味着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小学生正处于童年阶段,他们的生活主要围绕家庭、学校和社区展开。
思想品德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家庭入手,通过讲解父母的责任、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等相关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从学校入手,通过课堂的道德讲解、道德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品质;从社区入手,通过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回归生活化还要求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过去,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以灌输知识为主,将学生视为被教育者,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关注。
而现在,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自己的情绪,通过自我调节来处理挫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会分享与分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造出新的价值。
回归生活化还要求教育呈现灵活多样的形式。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是一种单一的、机械的教育方式,只关注知识和规则的传授,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介,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可以采用故事、绘本、游戏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体验并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设计在线小组讨论、网络互助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途径。
只有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才能真正落实好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之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因此,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中得以焕发。
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他们能更好的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让思想品德课因为生活化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关键词:能力兴趣情景生活化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既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下面,我就谈一下一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一、开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例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的投入道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我知我家》一课时,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蕴含的意思。
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名字的来历是熟悉的,对同学的名字是好奇的。
一听介绍名字,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名字。
思想品德课要善于激发兴趣 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要善于激发兴趣回归生活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
也正因此,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我觉得责任大、任务重,处处要走在一线教师的前沿。
故此我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与同仁们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我认为,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的更新上,新的教学理念更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索。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带有情趣色彩的心理倾向。
当兴趣表现为力求更深入地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时,就是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其求知烈火,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而这种满足又能增强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能够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1.教师以情激情。
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从而使思品课教学从过去的只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到现在的重点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积极的感情投入,充满激情的教学,会给学生以极大的感染作用,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定的感性材料,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一些小故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材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
3.尽可能采取形象直观的形式。
如教学挂图、照片、幻灯、课件、录音、录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设疑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有疑才有思,质疑是激发兴趣的开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用“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
用“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这给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回归生活理念提出的背景及思想品德课在实际中怎样贯彻这一基本理念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回归生活;基本理念;提出;引领;贯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
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
思想品德课程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的目标,提出了“回归生活”的理念,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本人就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回归生活”的理念的背景及实施中如何贯彻“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回归生活”理念的提出:1.思想品德旧课程存在的弊端思想品德旧课程长期以来存在着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脱离,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把学生局限在道德知识识世界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的弊端。
在这种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往往热衷于对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道德说教,把道德仅仅作为一种知识来灌输,试图依靠强制,灌输的方式将道德规范嫁接到学生的身上。
品德教育课程变成了让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知识性条文的课程,这种与学生生活世界相去甚远的课程严重制约着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我们认为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步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
因此,品德教育主要不是要学生掌握某种知识,而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的体会养成好的做人做事的方式和习惯。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出了“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希望进一步纠正多年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道德学习离不开生活,道德学习的本质是生活的、实践的学习。
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注意完整地把握其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和为了生活的三个方面内涵,并努力付诸教学实践。
一、德育要回归生活1.教学中对每一节内容都要充分挖掘“德育点”,适时地在教学中实施。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是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教师要挖掘每节课的“德育点”,将道德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
例如,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网络游戏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
同时学生坦言自己的缺点,并找“道德小标兵”帮助自己,使德育的课堂充满了生动、真实的“活性因子”,因此吸引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把德育当作人生的必修课。
教师要让学生在吃穿住行、生活消费、为人处事、交往娱乐、课外学习、集体活动等自主行为中培养独立生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身边的小事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均是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契机,感受到德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体验到德育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也就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有优势。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始终站在这样一个高度,精心组织每一节课,把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出来。
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建设,平时一定要多关注社会新闻、国内外大事,并且要通过各种渠道,如校园广播、报纸、杂志、时政学习小组等各种形式来让学生了解,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洞察社会、认识社会、分析社会。
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更加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回归学生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回归其生活世界的本真,从而真正承担起其青少年品德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去生活,引领学生成长起来。
一、回归社会生活之中,让学生享受品德教育的乐趣要使你的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主动构建教学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树立大课堂教育观,把学生和社会生活中各种有益的课程资源引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动,激发起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或事与学生共同讨论。
因此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道德模范评选、劳动评选中的人物事迹,都是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而每一次讨论探究都不仅仅是知识原理的再运用,同时也是对我们心灵的净化。
在适当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安排的需要,课前引导学生开展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活动,为教学内容的开展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把社会作为自己的“大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现实”中寻找课程资源,真正建立起“社会大课堂”“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让生活成为学生成长的课堂,让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二、回归生命之源,让学生彰显自己鲜明的个性让教学回归生活,要求老师的着力点不是把书本上的、自已头脑中已有的条条框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彰显自己鲜明的个性,提升生活品位。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最主要的就是要求老师灵活地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生活身边的案例搬进课堂,通过学生的讲述、表演、讨论、辩论等活动的开展,模拟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从而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起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意识,唤醒学生的觉悟和上进心,使道德规范真正在学生心灵深处得到内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当我看了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内容后,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指思想品德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亲手实践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
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只有让思想品
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
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思想品德课堂要回归真实的生活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即生活理念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型的社会,这对于初中学生的思想素质养成发生着重要作用。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教的道理,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才能更好的学会生活。
(三) 古人倡导“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苦读圣贤书”,这样的学习势必会使学生缺乏必要的生存本领和生活能力,所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成
长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下面就如何使中学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真实的生活谈谈笔者的做法。
第一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这样的目标任务是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的整合展开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既不能高高在上远离学生生活,又不能平庸琐碎的一味关注具体生活,而忽视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追求。
所以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据,以身边的事为例,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如在设计《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一节时,首先在班级中让学生讨论目前中学生面临哪些不良诱惑,确定其中四种常见的不良诱惑,然后让学生以“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为主题创作“智胜诱惑手抄报”活动。
要求:将全班同学分成八组,每两组的任务相同,课下收集资料,用实例分析每种不良诱惑的产生原因及所带来的危害性,并写出战胜他们的最佳方法,时间为三天。
最后将各组的手抄报在全班交流,并选出“内容最真实奖”和手抄报“最具特色奖”。
任务
下发后,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全班交流时踊跃举手,大胆发言,
充分地把自己的所得说给其他同学听。
通过这次活动增进了学生对于各种不良诱惑的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对于如何战胜这些不良诱惑也掌握了更多的、可操作的方法。
第二捕捉学生的生活信息
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是经验,如果教师还是象以往那样死板地
空头说教,学生不仅兴趣全无,而且根本达不到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使它变成学生熟悉的学习信息,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自然、自我和各种社会的经验,很自然地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得以提升、展示。
例如,讲完“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后,根据本课研究主题内容,我鼓励学生利用国庆长假,以小组为单位自发组织公益活动。
有的组在街道清除非法小广告,有的组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还有的组组织开展了“弯弯腰,捡起文明”的捡拾白色垃圾的活动。
活动后,学生普遍反映劳动艰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呼吁家人、同学都能奉献爱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意义所在。
第三用表演再现现实生活
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模仿,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并根据部分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让学生
选择“课堂角色表演”这一学生特别喜欢的形式来进行学习,便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节时,课前
我以“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脚”为主题,安排学生自编自演故事的起因、过程及结果,课上让学生进行表演,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及表演能力、烘托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深刻地理解了“宽容”的作用。
因而,教学时教师如能借助于情境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便可以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重视,较好地理解课文知识,掌握学习的内容。
第四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但中学生的思想却是复杂的。
因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里、和书本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甚至形成一些不良行为。
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这些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
所以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的困惑是什么,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这便成了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了。
思想鲜明的课堂,需要从广阔的生活中提炼;理性的课堂,需要从感性的生活切入;求真的课堂,需要回归真实的生活。
就让生活成为我们的教育素材,形成合理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形成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