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
元朝的统一

元朝的统一ຫໍສະໝຸດ 请大家先预习阅读课文, 用红笔对课文重点划线和 补充书写。
学习目标:
铁木真统一蒙古;蒙古灭西 夏和金;忽必烈建立元朝与南宋 的灭亡,统一全国;文天祥抗元, 慷慨就义;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元朝民族分化政策、行省制度、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建立:1、蒙 古大汗国建立:1206年,蒙古各部推举铁 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大汗国正式成立。2、扩张:成吉思汗 及其子孙向西向南扩张,(向西)兵锋最 远抵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 的蒙古大汗国,成吉思汗被毛泽东喻为 “一代天骄。”。
元朝的民族关系 1、元朝的统治阶级:蒙古贵族。 2、政策: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 人分为不同等级。当时有蒙古人、色目 人、汉人和南人4个等级。 3、目的:为了维护蒙古族的特权,强 化统治。 4、后果:加深了民族矛盾,激起了各 族人民的不断反抗和起义,促使元朝统 治走向崩溃。
元朝行政制度:①元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 中书省直接管辖,全国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或“省”。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 设立开始于元朝。②西藏作为元朝的特别地方 行政区,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管理,西藏从此 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③元朝后期,在 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意义:元朝在空前辽阔疆域上,把包括边疆少 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统一置于中央管辖 之下,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大大加 强,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逐渐形成的新民族叫回族,元朝称其为 “回回”。
(向南)1227年,在攻灭西夏的前夕, 成吉思汗病死,1227年灭西夏。1234年, 蒙古军与南宋联手灭金朝。
3、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1271年, 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 世祖,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2)统 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 州)。南宋丞相文天祥坚持抗元。 1279年元 军攻灭南宋流亡政权,统一了全国。 (3)文天祥抗元:①抗元的正义性:反对 蒙古的掠夺和虐杀,是正义的。 ②元朝统一的进步性: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 局面,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③文天祥的精神: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和高风 亮节等,值得继承和发扬。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A
• 13.元朝时,“西域之士于中朝,学于南夏,乐 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 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 上述历史现象揭示了
• • •
④中原文化向边疆地区扩展 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B
• 14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北京的历史
(1)人民受分裂、战乱之苦,渴望和平统一。 (2)封建经济要在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中才得到 进一步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国家统一创 造了条件。 (3)分裂时期各民族间人民的友好交往从未停止 过,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的 因素。
造成封建国家分裂的原因共同之处有:
(1)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2)封建王朝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怎样认识宋辽、宋夏间的“战”与“和”的关 系?
战争是短暂的,和平友好是长期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是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考点要求】 • 一、蒙古的兴起 •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四、行省制度(宣政院的设立) • 五、元朝的灭亡
• A.内迁过程
• B.汉化过程
• C.农业化过程
• D.封建化过程
C
6.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有利于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B
• 7.岳飞赢得人民尊敬的最主要原因是 A.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B.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C.岳飞忠君符合封建伦理道德 D.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
元朝的大一统知识点

元朝的大一统知识点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个时期,它由蒙古族的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统治中国长达近一百年之久。
元朝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实行大一统,即通过政治、军事和文化手段来统一中国。
本文将介绍元朝实行大一统的主要知识点。
一、政治统一1. 中央集权: 元朝采取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设立行省、路、州、县等行政区域,统一管理全国各地事务。
中央政府设有官署,统一颁布法令,实施法治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2. 设立行省: 元朝在全国设立了行省,如京师(即大都,今北京)为中央行省,分别设立东京、南京、西京等地的行省,加强对各地的管辖和控制。
3. 蒙古骑兵统治下的地方治理: 元朝特色之一是以蒙古骑兵为主力军,并在各地设立卫所和路运使司等机构,实施地方治理,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权威。
二、军事统一1. 蒙古征服战争: 元朝在建立初期通过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征服了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瓦解了南宋朝廷,实现了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
2. 设立卫所和屯田制度: 元朝设立了卫所、备兵屯田制度,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实力。
按照制度,各地设立卫所,驻扎军队,用于边防防御和对外扩张。
三、文化统一1. 归化政策: 元朝实行了归化政策,即将汉人视为与蒙古族平等的公民,强调蒙汉文化融合。
元廷鼓励汉人参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促进了蒙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实行官话: 元朝实行官话制度,即以蒙古语为官方语言,但同时也重视汉语的使用,并逐渐发展形成现代汉语的一种形式。
3. 文化事业的发展: 元朝在文化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修建宏伟的建筑物,兴办教育机构,鼓励文学、诗词、绘画等艺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推进,为统一中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统一稳定的影响元朝实行大一统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打破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恢复了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元朝的政治和军事统一为后来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元朝历代皇帝的文化政策对中国的文化进程和民族融合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元朝的统一

民族分化政策
5、中外交往
原因
元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元朝重视海外贸易
南.波罗来华 丝绸之路再次兴盛 泉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第22课元朝的统一
1271-----1368年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元朝建立:1271年 南宋灭亡:1276年 统一全国:1279年
思考: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2、经济发展
措施
采用汉法,提倡文治,禁止改农田为牧场 设立劝农司,编写农书
影响
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漕运和海运 商业(元大都的繁荣)
刘秉忠 元好问
青花瓷工艺的发展是元代制瓷业的重要成就
麒麟盘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中书省
大都及周围地区
3. 政
行中书省
全国其他地方
治
制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由宣政院管理
度
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 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4、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 民族分化政策
元朝的统一与民族融合

元朝的统一与民族融合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个朝代,其建立者为成吉思汗的后人,蒙古族统治了全国,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然而,在统一的过程中,元朝也面临着如何实现民族融合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元朝的统一与民族融合的关系。
一、元朝的统一过程元朝的统一是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开始的。
忽必烈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推动了元朝的统一进程。
首先,他实行了暴力征服,对抗争势力进行镇压,确保了朝廷的权威。
其次,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令,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各地的政权。
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这些措施共同促进了元朝统一的进程。
二、元朝的民族融合在实现统一的同时,元朝也面临着各民族之间的融合问题。
元朝是由外族蒙古族统治的,如何与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实现共融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元朝在治理中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努力推动各民族的融合。
首先,元朝采取容纳政策。
元朝政府鼓励各族人民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中有所发展,不歧视任何民族。
元朝皇帝还会尊重和采纳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这种宽容政策为各民族共存奠定了基础。
其次,元朝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和制度。
元朝制定了《大元维新律例》,统一了法律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这种统一的法律和制度将各族人民纳入同一条法律框架下,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此外,元朝还采取了婚姻联姻的手段推动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蒙古族统治者与汉族、南方各少数民族的贵族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婚姻联姻,通过亲缘关系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促进融合。
三、元朝统一与民族融合的影响元朝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恢复了中原地区的统一。
元朝的统治不仅有助于社会稳定,也为后来明朝统治的奠定了基础。
其次,元朝的统一使得中国领土面积扩大,疆域更加广阔。
这对于后来明清两朝的版图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元朝的统一和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技术以及经济的交流。
新版七年级历史:第10课元朝的统一[课件]
![新版七年级历史:第10课元朝的统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fd7cd3700abb68a882fb2a.png)
知识拓展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 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 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 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誉为中华 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二、行省制度
1、原因: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管理辽阔的疆域,防止地方分裂割据 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北向门户洞开,形 2、特点: 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削除地方军事割据的自然条件,有 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列如
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划归陕 西,就使四川失去了北方 的天然屏障,不易形成一 个完整的割据区。
随堂演练
1.如果你去长江流域参观远古人类遗址, 可以参观到( A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
2.根据片段联想,题中所述的这一远 古人类是( B ) ①发现于周口店的山洞里 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 质特征 ③使用天然火 ④过着群居生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生产工具、用火情况、社会组织)
无限的想象:
清晨,北京人伴着第一缕阳光出发了。
他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野 兽。只见他们快速奔跑着,十几个人围住一 头肿骨鹿,有的用木棍击打,有的用石头丢 击,肿骨鹿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这群
北京人的猎物。留在洞内的妇女、老人和孩
子们也没闲着,他们成群结伴的在洞周围采 摘野果,并用保留下来的火种烤熟了来吃。
我有小 故事!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 表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物种 起源》,创立进化论学说。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元谋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 知识,掌握北京人的历史知识。 2.通过“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和北京人系列知识的学 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大猩猩、北京 人和现代人的头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程

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程1.秦始皇嬴政: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前251年回到秦国。
前247年即王位。
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重用李斯、王翦等人,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统治期间,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焚书坑儒”,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2.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后为王皇后。
刘彻初封胶东王,七岁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
在政治上,颁行“推恩令”,作左官律,设附益法等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在经济上,把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设平准官、均输官;实行算缗、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兴修水利工程等。
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在处理周边民族关系上,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连续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解除匈奴威胁。
并且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刘彻在位晚年,多遭兵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农民起义频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1、形成和初步发展:公元前221年,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汉朝初步发展。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军事上,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
汉朝“大一统”: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对外关系上,加强对西域的管辖,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2、繁荣: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发展时期。
隋朝:政治上,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完成全国统一;创立科举制,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唐朝:政治上,出现繁盛局面;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设立机构(安西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边疆地区、实行和亲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接受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3、新发展:元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了新发展。
政治上,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加强对台湾、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划)、疆域空前;民族关系上,民族迁徙、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4、巩固: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
明清: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疆域空前;对外关系上,由开放(郑和下西洋)走向闭关(闭关锁国政策)、反抗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民族关系上,加强对边境及少数民族地区管辖(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新疆: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驻军;土尔扈特部回归)。
民族融合的高潮: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促进了民族融合,出现民族融合高潮。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以来,五胡内迁,与汉族杂居,北方黄河流域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 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 统一的政治局面。
(2)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 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
造成封建国家分裂的原因共同之处有:
(1)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2)封建王朝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 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两点认识: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支 流,即使在国家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 的因素,因此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期间尽管有低潮、曲折甚至是暂时的倒 退,但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 发展,不断进步的。
②汉化的程度更高。契丹、女真等族已被视为“汉人”
③形成了新的民族。唐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 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通婚,形成了以 伊斯兰教为纽带的新民族——回族
四、元朝的制度
1、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
a.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
①在中央, 关,行使宰相职权;
设中书省、 b.枢密院,为中央最高
三次高潮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②、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③、元朝时期
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1、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1 定都燕京(今北京)称大都
①成吉思汗的征伐扩张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 元
②1227年灭西夏(1038——1227年)
朝 ③1234年,灭金(1115——1234年)
统 ④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一 全 ⑤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1.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端(1)先时期中国境各民族的逐步走向统一与融合中国经历了四千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才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四千多年前,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阶段时,活动在各地区的部落群或部落联盟,在相互联系与影响下,即共同为开拓祖国古代的文化作出了贡献。
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居住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的一些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通过战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逐渐融合而成为一个民族,即“诸夏”(亦称“华夏”)。
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夏朝”。
在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境以及周边的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多向夏、商、周王朝称臣朝贡。
当时“中国”一词,是指王京而言。
《诗经》“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以“中国”对“京师”。
《毛传》注释说:“中国,京师也”。
中国以外的周边各族,被视为蛮、夷、戎、狄。
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相互兼并。
黄河中下游的中原诸夏晋、、宋、鲁、卫等国以中国自居,、楚、吴、越等非源于周文化,不是尊行周礼的国家,仍被视为“夷狄”而遭到歧视。
《论语·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亡’即无)也”。
《集解》:“诸夏,中国也”。
说明“中国”的称呼已由周室的王畿所在,扩大到所有华夏诸国。
及至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已泛指中原地区。
《孟子·滕文公》:“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随着地区的开发和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愈益密切,“中国”一词已发展成为华夏诸国所在中原地区的通称。
春秋、战国时期,各族之间的交往和兼并战争,导致了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今省北部诸国及令支、孤竹、山戎等少数民族,为燕国所并,燕将开击败东胡,把疆界推向今省及朝鲜半岛西北部;今境及西部诸国和赤狄、白狄、长狄等为晋国所灭,其后国又东灭,北灭林胡,把疆界推向今中部;今境诸小国和莱夷等少数民族为齐国所并;关中的国先后灭义渠、冀戎、邽戎,南并巴蜀、,把疆界推进到今的黄河及省的长江一带;江汉及江淮流域的小国及淮夷等少数民族,春秋时分别为楚、吴、越所统一,战国时楚国东灭越,南占洞庭、苍梧,西降槃瓠、廪君等蛮,把疆界推进到五岭及黔东一带。
元朝的大一统

大蒙古国(1206-1259)
对外战争
大蒙古国在向南扩张的同时,还对中亚、西亚和 东欧地区发动了三次西征,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内 陆的政治格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219-1223 年
1235-1242 年
1253-1260 年
成吉思汗 拔都 旭烈兀
中亚花剌子模国
钦察、斡罗斯及东欧 诸国 波斯西部木剌夷国及 阿拉伯黑衣大食国
第十六章 元朝的大一统
一、概述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 民族建立的君临全国的统一的封建王 朝。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1206年建 立了蒙古国。窝阔台在1234年灭金, 随后到忽必烈时,建立元朝,继而灭 南宋实现三百年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 从1271年到1368年,统治持续了97年。
元朝的百年统治(1260-1368)
元朝的统治
伟幽
,燕
南之
控地
江, 南龙 ,蟠 北虎 连踞 朔,
元 大 都 城 图
漠形
。势
雄
在军事上实行军民分治,军民异籍 的政策,实行军职世袭制,军队分 为保卫皇帝及京畿的宿卫系统和镇 守全国的镇戍系统。宿卫由怯薛军 和侍卫亲军组成,地方部队有蒙古 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四种, 此外还有水军和炮军等特殊军种。
• 作为蒙古民族的缔造 者,成吉思汗在蒙古 人心目中享有崇高地 位。他的后代被称为 “黄金家族”。
余大钧 著
大蒙古国(1206-1259)
二创立国家制度
1、建立千户、百户制度 把全体草原牧民按千、百、十户的方式进行编 制,由贵族世袭统领。他们既是军事组织,也 是基本行政单位。
在千户编制过程中,被征服部落被拆散,编入 不同的千户。这使得草原上原来的氏族逐渐分 解,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蒙古民族。这是漠北草 原历史上一个阶段性变化,也使草原游牧国家 的政治制度得以发展到新阶段。
七年级历史元朝统一全国

元朝的文学
总结词
元朝的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成为元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元朝的文学形式多样,包括诗歌、小说、戏曲等。其中,元曲是元朝文学的代表 ,融合了诗词和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元朝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各个 方面,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元朝的统一过程
战争与征服
行政改革
元朝在统一过程中,通过长期的战争和征 服,逐渐将分散的各个政权统一起来。
为了更好地管理疆域,元朝进行了一系列 的行政改革,设立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 央集权。
文化交流与融合
经济繁荣
元朝时期,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 流与融合得到了加强,推动了中华文化的 进一步发展。
03 元朝的经济
元朝的农业
1 2
农业政策
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如 减轻赋税、提供农具和种子等,以促进农业生产 的发展。
农业技术
元朝时期,农业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出现了许 多新的农具和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
农业产量
在元朝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农业产量得到了显 著提高,粮食供应相对充足,为元朝的统一和发 展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的崛起
成吉思汗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 能力,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 古帝国。
元朝的崛起
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标志 着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正式开
始。
征服南宋
经过长期的战争,元朝最终在 1279年征服南宋,实现了全国的 统一。
元朝的疆域
元朝时期,中国的疆域达到了历史 上的巅峰,北至西伯利亚,南至南 海,东至东海,西至新疆地区。
最新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复习——宋朝及元朝的历史知识

一、 宋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 宋朝的政治① 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 都城: 意义:②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③ 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表现:①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②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
影响:积极影响:有效地清除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气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
④ 北宋的灭亡与南宋的建立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1127年 事件:靖康之耻(靖康之变) 建立者:赵构(宋高宗) 都城:临安(杭州) 抗金名将:岳飞宋金对峙分界线:淮水——大散关一线 南宋统治者心态:安于现状,偏安一隅。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开封)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①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②都是统一本民族后建立政权的。
③都吸收了汉族先进文化。
二、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影响?消极:“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积极:避免了战争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带来破坏,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边境地区生活安定,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宋朝都给予“岁币”不同点:宋辽是兄弟相称,西夏对宋称臣,南宋向金称臣。
3.宋朝的经济☆1)宋朝经济的表现2)纸币出现的原因和作用: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3)唐朝与宋朝市场管理的不同:唐朝:实行“坊市”分离,官府对市场严格管理,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
宋朝:打破“坊市”界限,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
开始时间:唐朝中后期完成时间:南宋5)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1.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
2.政府支持,鼓励对外贸易。
3.北方被其他民族控制,陆路交通受阻。
二、 元朝① 元朝的政治1) 元朝的建立:奠基者:铁木真(成吉思汗)功绩:(1)结束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统一蒙古。
第10课-元朝的统一[教案

特色教学设计:〔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0课元朝的统一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卡尔森也说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新课改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本着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理念,根据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以与对中国历史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初中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认知水平还比较浅显,不过他们对于形象直观的历史内容却很感兴趣,再加上本人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因此,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占有充分的不同层次的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给所有的学生有都有表现的机会.从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了解元朝的历史,然后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实现"青年从学校毕业时,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掌握一些技能的机器〞的现代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统一全国.文天祥抗元,慷慨就义.元朝民族分化政策、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的基本情况.2、了解大都商业大都市的地位、《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谈谈对成吉思汗的看法.2、如何看待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高风亮节.3、分析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与后果.4、识读《元朝疆域图》,指出##行省、岭北行省和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地区.5、通过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和##问题,联系我国针对当前两大热点问题的政策,说明##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根据世界地图,寻找马可•波罗陆来海去的路线,并进一步认识元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了解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了历史贡献.2、通过学习,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3、通过了解,认识南宋以与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教材分析少数民族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元朝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三百多年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它所开创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着空前辽阔的疆域,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多年的统一王朝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疆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外,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以与元朝对##和##的管辖,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难点: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分析元朝统一全国,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学习这一内容使学生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进一步认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统治的需要.因此,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中央集权,能够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行省制度被后来的明清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难点分析本课难点是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的关系的认识.这表面上是自相矛盾的,既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元朝的统一,又要体会和学习文天祥身上体现的崇高气节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学生理解有困难.重点突破方案元朝统一全国:利用FLASH动画效果介绍蒙古〔元〕统一全国的经过.注意区分元朝建立、南宋灭亡和元朝统一的不同时间.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几个由大分裂后重新走向统一的朝代.元统一的意义在分析文天祥抗元时一并介绍.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结合多媒体课件,简介行省制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结合元朝疆域地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指出##和##地区所在地,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关于"民族融合〞,教材介绍的比较充分,不必补充过多内容,指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教师最后指出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突破方案元朝的统一是历史的的进步,而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军队抗元,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气节,无疑是正义的.学生该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概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后,教师指出认识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请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和运用.另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薄弱,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课本中涉与的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如"蒙古政权在国内进行的统一战争和西征的战争的性质区别〞、"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元朝社会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等问题我都准备一笔带过或者不提,因为这不但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大多数的学生也听不明白.教法指导根据新课程精神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信息资料,再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快乐历史,快乐课堂〞的宗旨,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如讨论等,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享受上课的过程,学习基础的历史知识,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本课的教法如下:通过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与元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学法指导首先,课前指导学生收集一些资料,比如,通过语文老师收集到的诗词《沁园春·雪》,并了解其大致的内容;通过图书或网络收集成吉思汗和文天祥抗元的有关资料;通过政治老师了解当今时政的有关##、##、民族政策等热点问题;通过地理老师,了解如何绘制地图,以与元朝疆域和今天中国疆域的不同.其次,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所占有的资料,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最后归纳、总结,从而增强对教材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带着几个问题预习课文,比如,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怎样评价文天祥抗元,你怎样看待元朝的民族政策等.2、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有关元朝的历史资料.比如:成吉思汗、文天祥抗元、的诗词《沁园春·雪》、##问题、##问题等.3、准备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4、制作课件《元朝的统一》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利用教学投影片展示图片.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启发诱导,讲练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欣赏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对第10课《元朝的统一》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学习新课:幻灯片显示:的诗词《沁园春·雪》引出"成吉思汗〞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 铁木真统一蒙古与建立政权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2、蒙古大汗国的扩X与对世界的巨大影响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席卷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帝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当时的人对世界有了更新的了解.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X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幻灯片显示:图片"成吉思汗召开军事会议〞说一说:你能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谈谈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最后教师点评〕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二、元朝建立和统一1、元朝统一过程首先学生叙述,然后教师拿出展示幻灯片:〔1〕①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②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③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统一全国.〔2〕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3〕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⑷迁都大都后,元朝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中原,大都成为元朝政治,文化中心.以后,明清两代的,一直是国家的都城.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深远.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然后教师总结:2、元朝统一意义①结束分裂局面,奠定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③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⑤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与向封建社会转化幻灯片显示:3、文天祥抗元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教师补充点评,并展示幻灯片:文天祥的诗歌《过零丁洋》与讨论题:"有人认为文天祥是愚忠,有人认为他不识时务.假如你是当时的文天祥,你可能会怎么做?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①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②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④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幻灯片显示:4、元朝的社会经济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①重视发展农业.②商业繁荣,大都繁荣.③中外交往频繁.幻灯片显示:元大都与马可·波罗图片〔2〕闻名世界的元大都元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大都作为首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国内最大商业城市和闻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论从海道、运河还是从陆路都可以把大量商品运进大都.同时,来自亚、非、欧各国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曾经来中国居住了几十年,游历了许多地方,后来他回国后把他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描写了大都的繁华景象.三、元朝民族关系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幻灯片显示: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图表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为什么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这样做有什么弊端?学生先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幻灯片显示:元时期全图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1>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2>内容①中央:中书省:大都与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省、##、##、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管理##与##事务〕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行省.元政府在##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今##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和##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3>作用①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②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民族融合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唐朝以来,有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他们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互相杂居,互相通婚,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幻灯片显示:巩固练习:1.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在:< >A.1206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9年2.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 >A.建立蒙古政权 D.定国号为元 C灭亡金政权 D.结束南宋的统治 3.我国现在通行的省级行政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幻灯片显示:小结课后作业:畅想天地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幻灯片显示:歌曲《蒙古人》欣赏板书设计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 铁木真统一蒙古与建立政权2、蒙古大汗国的扩X与对世界的巨大影响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二、元朝建立和统一1、元朝统一过程2、元朝统一意义3、文天祥抗元4、元朝的社会经济三、元朝民族关系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1> 目的<2>内容①中央:中书省②地方:行省制度<3>作用3.民族融合附件:教后记2009-3-23教后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通过反思,可以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可以"照亮别人〞更会"完善自己〞,因此教后进行与时的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元朝统一这一课叙述的是宋亡元兴,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单纯说人记事虽可调动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但对于感情外露、思维活跃的一班学生来说,还可适当提高.本人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评价〞,用"评价〞,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以学定教〞的师生和谐互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基本上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完本节课后,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有如下几方面:1、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在评价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还是在归纳描述元朝统一后的措施,均是由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整合资料表述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的不足.2、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文天祥是不识时务还是民族英雄〞的小辩论题,从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表达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某些错误.但是他们只是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所以当我们运用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评论时,不能不对他们的努力和收获感到欣慰.又比如,课前布置学生写作业:假如你是马可•波罗,请你给远方的威尼斯亲人描述一下你在元朝大都的所见所闻.学生不但要收集有关资料,而且要通力合作,思考、设计,由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3、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在讲到行省制度时,结合我们今天的##省属于元朝的哪个行省.并且从分析史实中教育学生:##和##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可耻的.4、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利用FLASH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讲"元朝统一后实行的措施〞这一方面设计得不够严谨、生动.过程简单、程序化了些;还有因为有课时的原因,课外知识补充得还不够充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快尽力去解决,以便更加完善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中国历史元朝知识概述

细密严厉的盐法。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1世纪访问中国,受到了元朝皇帝的热情接待。在东方国度,
他看到了当时的繁华和兴盛。回国后,他将自己的见闻写成《马可.波罗游记》。
3.钞币的统一和流通
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革除诸路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以丝为本位。十
月,又以银为本位,简称中统钞。
2.蒙古灭金
1206年,成吉思汗刚刚登上汗位就“始议伐金”。1211年,蒙古举行伐金誓师大会。
蒙古伐金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11——1214年,特点是以消耗金军有生力量、掠夺财物、招降纳叛为主。1214年,蒙古围中都。
第二阶段1215——1232年,特点是在所攻克的地区建立政权。1232年,蒙古遣使与宋议定,夹攻金,灭金后,以河南地归宋,宋许之。
至元十二年(1275年),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
完成了货币的统一。
至元二十四年,印造至元钞,与中统钞并行。
到顺帝至正间,为筹集对付农民起义的军费,变更钞法。
4.斡脱钱
斡脱,蒙古和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斡脱们发放的
高利贷称斡脱钱。蒙古初期,高利贷年息百分之百,次年利
役有差役和力役。特殊情况时,又有“杂泛差役”。
2、手工业的发展
1.官办手工业和匠户
官办手工业机构主要有工部、将作部、大都留守司、武备寺等下属的系统和地方官府系统,共22个门类。
大的官局有工匠二三千户,小的数十户。弘州的纳失失局,有回回工匠3300余户,生产“纳失失棉”,驰誉中外。
实行工匠和匠户制度,匠户另外编入户籍。匠户有三种:军匠、系官人和投下匠户。
2.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
(1)中央机构
元朝的大一统

元朝的统一
• 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正式建立元朝, 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 灭南宋: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 抗元斗争:南宋丞相文天祥战败被俘后,坚持民族气节, 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 统一全国:1279年,元军在广东南海消灭了南宋流亡政权, 由此结束五代以来多政权并立的局面,再次实现全国范围 的大一统
课堂小结
元 朝 统 一 全 国 巩 固 统 一 行 省 制 度 民 族 的 大 融 合 民 族 分 化 政 策
元 朝 的 大 一 统
蒙 古 的 兴 起 与 扩 张
课堂练习
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B )
A.灭亡西夏
C.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D.定都大都
2.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辖下的 正式行政区,是在( B )
成吉思汗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历史使命。 从此, 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 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 立。
蒙古的兴起与扩张
忽必烈 (1215—1294), 成吉思汗之孙,名字 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朝的创始皇帝,庙 号世祖,谥号圣德神 功文武皇帝,蒙古语 尊称薛禅皇帝。他也 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1260—1294年在位。
元朝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原 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政治上结束了长期以来的 分裂局面;
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有 效管辖; 元朝陆路交通发达,有利于国内各民 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 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 差异逐渐缩小。
民族分化政策
• 目的:维护特权,强化统治 • 内容: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不同等级, 实行不平等的管辖 • 影响:是元朝社会矛盾尖锐,政权难以 长治久安
中国古代史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怯薛是大汗的宫廷护卫亲军,兼事各种 宫廷服役,是元代的“内朝官”。
达鲁花赤制度
意为“镇守者”、“监临官”,相当于蒙古 皇帝在各机构中安插的特派员。
札鲁忽赤制度
蒙古国“大断事官”制度的遗存,司法体 制二元性的表现。
二、元代政治制度
(一)元代政治制度的二元性 2
用的因素。在我们看来者所带来的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
逆转。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
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它们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进程,影响
更为持久和巨大。
元朝的专制皇权已远较前代少所约束 。…皇帝的尊严愈增,专制主义
△ 重用汉人儒士
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
—— 徐世隆奏疏
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 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
—— 《元史·世祖纪》赞
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元朝两都 间的交通
(二)忽必烈即位与元朝建立 3
元世祖定大兴府为大都,开 平府为上都。每年四月,迤 北草青,则驾幸上都以避暑, 颁赐于其宗戚,马亦就水草。 八月草将枯,则驾回大都。
谢枋得客从北方来少年美容颜绣衣白玉带骏马黄金鞍捧鞭揖豪右意气轻丘山自云金张胄祖父皆朱旛不用识文字二十为高官市人共咨嗟夹道纷骈观如何穷巷士埋首书卷间年年去射策临老犹儒冠陈高感兴二元代政治制度四选官制度2三元朝的内部矛盾及其早衰?一民族矛盾?二阶级矛盾?三元代汉化的迟滞?四元末农民大起义蒙古人漠北草原各部包括最初的蒙古部以及较早被成吉思汗征服的草原游牧部族色目人西北西域各族包括西夏人畏兀儿人吐蕃人回回人钦察人康里人等等汉人北方原金朝统治区以及四川云南的居民包括汉族与契丹女真等族南人元朝最后征服的南宋版图内淮河以南四川云南以东居民元朝自混一以来大抵皆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以至深闭固拒曲为防护自以为得亲疏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
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国,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1276年灭南宋,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元朝最终统一中国。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1279年统一全国。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
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直至1402年才去元国号并改国号为“鞑靼”。
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