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用于评估骨髓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实验室检查。
该检验通常通过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获取骨髓样本,并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性质以及细胞内的包涵体等结构。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髓病变、白血病、贫血等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骨髓样本获取:通过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获取骨髓细胞样本。
2. 样本处理:将骨髓样本制作成薄片,并进行染色处理,通常使用的染色方法有涂片染色和石蜡切片染色。
3. 细胞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性质以及细胞内的包涵体等结构。
4. 细胞计数和分类:根据骨髓细胞的特征,对其进行计数和分类,包括髓细胞、原始髓细胞、幼稚髓细胞和成熟髓细胞等。
5. 异常细胞的识别:识别任何异常的骨髓细胞,例如白血病细胞或恶性淋巴瘤细胞等。
6. 结果分析和报告:将观察到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撰写检验报告,提供给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常用的骨髓疾病诊断方法,能够提供关于骨髓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信息,对于骨髓病变、白血病、贫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核
o 染色质:
• 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密集,最后紧缩成块,着色由浅变深,随DNA含量 增加而逐渐变为深紫色。
o 核位置:
• 红细胞系胞核位置居中,核四周均有胞浆。 • 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的核常偏位。 • 淋巴细胞胞核常一侧着边。
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核
o 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o 核仁:由清晰到模糊不清最 后消失
• 细胞质
细胞发育规律
o 量:一般由少到多 。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o 染色:红、粒及巨核细胞系细胞浆着色多由深蓝色或浅蓝色而 变为浅红色,红细胞最终变为桔红色。
o 颗粒:从无到有 ,由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 。如原始粒一
般无颗粒,早幼粒出现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中幼粒以后各阶 段细胞嗜天青颗粒基本消失而代之以大量特异性颗粒。红细胞 系胞浆中不含颗粒。
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核
o 大小:由大变小,巨核细胞则相反。 o 细胞核核形:
• 幼红细胞胞核始终呈圆形,最后脱核而消失。 • 各系白细胞原始阶段胞核均呈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细胞成熟,核的一侧逐渐 凹陷,最后形成分叶状; • 单核细胞则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系核形保持不变。 • 巨核细胞胞核逐渐增大并分叶,分叶不规则堆叠成为一巨大的核。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体积与外形
o 大小:
• 通常从原始到成熟,胞体由大逐渐变小 。 • 巨核细胞相反,细胞越成熟,胞体越大。
o 外形:
• 红细胞系始终呈圆形; • 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系则保持圆形或椭圆形;
• 单核细胞系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 巨核细胞系由圆形变为明显不规则形。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血液疾病的重要方法。
该检查通过从患者的骨髓中提取样本,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细胞来确定病情。
在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中,医生会使用一根长而细的针头穿过患者的皮肤和骨骼,然后提取一小部分骨髓样本。
这个过程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因此患者不会感到大量的疼痛。
一旦骨髓样本提取完成,细胞学家就会将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
这些细胞学家会观察细胞数量、大小、形状和染色,并识别任何异常的细胞。
他们还可以使用其他技术,例如流式细胞仪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进一步分析样本。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用于诊断许多不同类型的血液疾病,例如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它也可以用于监测治疗的进展和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 1 -。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有价值
①对各型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环球医学网提供骨髓细胞学
检查的临床意义知识点辅导)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
骨髓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等具有决定性
诊断意义。
②对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疾病、类白血病反应等,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2.诊断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某些感染如疟疾、(环球医学网提供骨髓细胞学
检查的临床意义知识点辅导)黑热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伤寒,某些代
谢疾病如戈谢(Gaucher)病、尼曼一匹克(Niemann-Pick)病,某些骨髓
转移癌(瘤)等,因在骨髓涂片中能查到相应的病原体或特殊细胞而可
以确诊。
3.鉴别诊断的应用
凡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淋
巴结肿大,骨痛、关节痛等,周围血出现幼稚细胞、可疑细胞以及血
细胞的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增多时,均可做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是否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
骨髓细胞学检查
6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目的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如:Acute leukemia
(AL)、Aplastic Anemia(AA)、 Multiple myeloma (MM)、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等。 同时定期检查骨髓对分析疗效,判断疾 病预后亦有帮助。
骨髓穿刺:Bone marrow puncture
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
9
骨髓穿刺的部位:
常选用的部位有: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胸骨、腰椎棘突 骨髓穿刺的方法:
10
11
骨髓穿刺的禁忌症:
1、血友病等凝血因子重度缺陷的疾 病。
2、穿刺部位局部有炎症,畸形及其
他病变时应避开或更换部位。
59
(二)巨核细胞计数与分类
巨核细胞数正常值为每张涂片 (1.5×3.5cm)7-35个 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且伴有成熟障碍:见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核细胞数量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60
原幼巨核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急性ITP
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加而产生血小板型减少:见于
47
5.细胞涂片检查时,吸取的骨髓液滴在载玻
片上(要有斜度)应迅速推片,避免凝固。 推片数目应根据检查需要决定。 6.骨髓液涂片时,涂膜应厚薄适宜,细胞分 布均匀,同时应在玻片一端标记患者姓名
及日期,以防差错。
48
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内容
1.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低倍镜下 检查。根据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
63
2.比值减低见于 : (1)红系细胞增多时,如各种增生性贫血 (2)粒系细胞减少时,如粒细胞缺乏症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疾病。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的方法和意义。
一、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方法1.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获取骨髓细胞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医生在骨骼中穿刺抽取骨髓液和组织,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2. 骨髓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是将骨髓细胞涂在载玻片上,然后用不同染色剂染色,如Wright染色、Giemsa染色等。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可以分析出异常细胞的数量和性质。
3. 流式细胞术(FCM):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激光散射和荧光标记技术,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准确地检测骨髓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及其表达水平。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融合基因检测等技术,对骨髓细胞的基因突变、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帮助医生对骨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1. 辅助疾病诊断: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辅助医生对各种血液疾病进行诊断,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通过对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和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 指导治疗策略:根据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干细胞移植等,提高治疗效果。
4. 监测疾病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不断监测骨髓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5. 预测疾病预后:一些骨髓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预后不良的特点,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导致血液恶性肿瘤的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测
出现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1.粒细胞系统
四、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
大小 形态 颜色 数量 分布
非特异性颗粒 较中性颗粒粗大
大小不一 形态不一 紫红色
少量或中等量 分布不一、有时覆盖核上
中性颗粒 细小
大小一致 细颗粒状 淡红或淡紫红色
多 均匀
嗜酸性颗粒 粗大
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3.临床意义 (4)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时活性减低。 (5)其他血液病:一些成熟淋巴细胞的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等NAP 活性中度增高。 (6)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雌激素等NAP积分值可 增高。
细胞、破骨细胞及一些退化细胞,如Ferrata细胞(退化的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一)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1.原理 血细胞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催化试剂中的联苯胺脱氢氧化并使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与试剂中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稳定的蓝黑色的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 2.结果 (1)胞质中无蓝黑色颗粒者为阴性反应 (2)细小颗粒、分布稀疏者为弱阳性反应 (3)颗粒大而密集者根据程度定为阳性、强阳性反应
圆形
圆形
圆形
椭圆形、一侧 明显凹陷呈肾形、 呈带状、条状、
扁平或略凹陷 半月形等
枝杆状
常无
无
无
10~15μm 圆形
分叶(2~5叶) 无
染色质
细颗粒
开始聚集
聚集呈索块状
小块状
粗糙呈块状
粗块状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液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液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611731血液病是指一组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传统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液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基本原理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通过对骨髓细胞进行直接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其形态、数量、结构和功能等特征的方法。
常用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包括涂片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骨髓细胞的各种表面标志物进行检测和鉴定,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包括:①骨髓样本:骨髓样本通常来源于患者的髂骨穿刺或胸骨穿刺。
采集骨髓样本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②骨髓涂片:将采集到的骨髓样本制备成涂片,以便进行显微镜观察。
常用的骨髓涂片制备方法有染色法和免疫染色法。
③显微镜:用于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的仪器,可选择常规光学显微镜或高分辨率显微镜。
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液病诊断中的重要性首先,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直接观察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的方法,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大小等方面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液病的可能。
与传统的血液病诊断方法相比,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结果直观等优点,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
其次,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血液病的分型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类型和亚型的血液病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类型和分型,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例如,白血病根据细胞形态、分化程度、免疫表型等特点可分为多种亚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等,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治疗方法和预后也有所不同。
骨髓细胞学——实验室检查
• 一、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
骨髓是出生后人体的要造血器官,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是
血液病的重要病理变化。
• 2.诊断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
•
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某些代谢
性疾病如高血氏病、尼曼—匹克病,某些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等等。
• 骨髓穿刺术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血友病和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 者禁忌骨髓穿刺,穿刺前应对受术者做出、凝血时间检查,以保 安全。
• 3.作为鉴别诊断的应用
二、 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
• (一) 血细胞的生成 血细胞起源于BM中的全能干细胞
(TSC),它在造血微环境神经、体液和免疫 系统调控下自我复制并进一步分化为骨髓系和 淋巴系干细胞。 A.骨髓系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系、粒—单系、 嗜酸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祖细胞。 B.淋巴系干细胞分化为T淋巴和B淋巴祖细胞
各系祖细胞称定向干细胞,分别向各系 原始细胞发育演变。各系原始细胞继续发育, 逐渐演变为成熟的血细胞(终末细胞),陆续 进入血循环。
(二) 血细胞的发育演变规律
• 血细胞的发育过程是连续渐进的,从原始细 胞经幼稚细胞阶段向成熟细胞转化。
• 血细胞形态(Wright染色)演变规律如下:
• 胞体:由大到小
pronormoblast
1.2早幼红细胞:
直径11~20um,胞浆量
稍多、不透明深蓝色,
仍可见瘤状突起、胞浆
内不含颗粒,胞核占2/3、
染色质开始凝集成小块
状、核仁多消失
basophilic normoblast
1.3中幼红细胞:
直径8~18um,胞浆量多 因内含血红蛋白逐渐增 多、常呈着色不均匀的 嗜多色性,胞核占1/2、 染色质凝集成团快状或 粗索状、碎墨块状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 础,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用骨 髓涂片进行固定、化学反应显色、 髓涂片进行固定、化学反应显色、 复染等程序染色, 复染等程序染色,然后在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 的一项检验方法。 的一项检验方法。
增生程度示意图
如何观察巨核细胞? 如何观察巨核细胞?
观察以下方面:数量、成熟程度、 观察以下方面:数量、成熟程度、产血 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包括血小板形态) 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包括血小板形态) 。
如何观察有无异常细胞? 如何观察有无异常细胞?
由于异常细胞的体积较大、 由于异常细胞的体积较大、形态特 故应观察涂片尾部、边缘、 殊,故应观察涂片尾部、边缘、骨 髓小粒周围。 髓小粒周围。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 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细胞、 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细胞、高雪 细胞、尼曼—皮克细胞等 皮克细胞等。 细胞、尼曼 皮克细胞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协和医院检验科
血涂片的观察
骨髓涂片送检时需同时送检外周血涂片 观察以下内容: 。观察以下内容: 白细胞分类计数:需注意白细胞形态。 白细胞分类计数:需注意白细胞形态。 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 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如有 有核红细胞,以与计数100个白细胞所占 有核红细胞,以与计数 个白细胞所占 数值表示。 数值表示。 估计血小板数量及形态有无异常。 估计血小板数量及形态有无异常。 注意有无寄生虫等异常情况。 注意有无寄生虫等异常情况。
常用取材部位
髂后上棘(较易掌握分寸) 髂后上棘(较易掌握分寸) 髂前上棘(较易掌握分寸) 髂前上棘(较易掌握分寸) 胸骨(对向心性病变阳性率高, 胸骨(对向心性病变阳性率高, 有一定危险性) 有一定危险性) 胫骨粗隆( 岁以下小儿 岁以下小儿) 胫骨粗隆(2岁以下小儿)
临床骨髓细胞检验形态学
临床骨髓细胞检验形态学
临床骨髓细胞检验形态学是一种通过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它是临床血液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骨髓细胞检验形态学中,医生会从患者体内抽取骨髓样本,并将其制成涂片或切片。
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质、核仁等特征,以及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某种血液病,并确定其类型和分期。
临床骨髓细胞检验形态学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还可以为治疗提供指导。
例如,对于白血病患者,医生可以根据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骨髓细胞检验形态学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疾病的依据。
在诊断疾病时,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临床骨髓细胞检验形态学是一种重要的血液病诊断方法,它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
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评估骨髓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功能和分布。
该检查能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诊断和监测免疫相关疾病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从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的原理是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标记物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免疫细胞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在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中,常用的标记物有CD34、CD117、CD13、CD33等。
通过将标记物与待检测样品中的免疫细胞反应,再经过流式细胞术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并分析免疫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功能。
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的方法主要有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细胞表面标记物,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是将待检测的骨髓组织切片进行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细胞的表达情况。
这两种方法在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评估骨髓造血功能。
通过检测骨髓中干细胞和成熟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可以判断骨髓造血功能的正常与否。
其次,它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例如,在怀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等疾病时,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此外,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虽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属于辅助诊断检查,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需要与其他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
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于评估骨髓免疫细胞的数量、功能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它在诊断和监测免疫相关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骨髓细胞学检测
满意的骨髓取材和良好的骨髓涂片制备是骨髓细胞 形态学检查的重要环节,必须加以重视。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 (1)抽吸骨髓时,病人有特殊的酸痛感。 (2)骨髓液抽取应在0.2ml以内,否则易于稀释。 (3)骨髓涂片中应含有骨髓小粒或脂肪滴。 (4)显微镜检查,可见骨髓的特有细胞,如巨核细胞 、浆细胞、组织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等。 (5)髓细胞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分叶核粒细胞 之比大于血涂片。
2. 报告血涂片检查结果:
骨髓检查配合血涂片检查,对确定诊断和鉴别诊断 是十分必要的,其内容为:
(1)分类计数有核细胞(一般要求计数200个细胞) 注意有无各类幼稚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2)注意观察红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3)有无其他异常细胞出现。 (4)观察血小板有无数量、形态、颗粒、聚集性等异 常。 (5)观察有无血液寄生虫,疑有血液寄生虫感染者, 尤应集中注意仔细查找。
这是其他检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第一节
概
述
一、适应证和禁忌症 1.适应证:包括贫血、出血、白血病; 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伴有幼稚细胞, 考虑有血液寄生虫病(如黑热病、疟疾 等),骨髓转移瘤和异常蛋白血症等。 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胸骨压痛、恶病质; 总之,凡遇上述情况之一,都可以作骨髓 穿刺,以前三种最为常见。
细胞、转移性肿瘤细胞、恶性淋巴瘤细胞。
⑥ 有无寄生虫。
二、结果计算和报告单的书写
(一)结果计算 ⑴ 计算各系细胞及各期细胞占有核细胞总 数的百分比(非红系细胞百分比)。 ⑵ 并算出各阶段粒细胞总和与各阶段有核 红细胞总和,将粒细胞总和除以有核红细 胞总和为粒:红比值。 ⑶ 计算各期巨核细胞百分比或各期巨核细 胞的个数。
23骨髓细胞学检查
髓造血功能衰竭,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
2022/2/1
• 2、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及其各发育阶段细胞的比例 • (1)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 • (2)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 • 粒红比例(G/E):以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红细胞系
• 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尤其应在涂片尾部、边 缘及骨髓小粒周围注意观察,发现这些可疑异 常细胞,然后再在油浸镜下观察加以确认。
2022/2/1
• (二)油浸镜检查 • 1、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在油浸镜下连续分类计数200
个或500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发育 阶段分别计数。其不同发育阶段细胞分别占有核细胞 总数的百分数,再累计粒细胞系总数和幼红细胞总数 ,计算粒红比例(G:E)。巨核细胞另行单独计数, 故不计入;分裂型细胞、退化或破碎细胞在分类计数 时也不计入。 • 2、观察细胞形态 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 常,并注意有无特殊的异常细胞出现。
2022/2/1
五、常见血液病的血学特征
•
• • •
• • • • • •
• • 2022/2/1
1、缺铁性贫血 是因体内贮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 。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 (2)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 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红细胞体积减小,淡染,中央苍白 区扩大。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
蚌埠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2022/2/1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 1、确定诊断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 • 2、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 • 3、作为鉴别诊断的应用 。 • 注: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一、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1.骨髓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骨髓象检验对各种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尼曼-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性骨髓瘤,也常通过复查骨髓象来评价疗效或判断预后。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润、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利用骨髓液检验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红斑狼疮细胞及细菌培养、染色体培养、干细胞培养等,皆可提高阳性率。
2.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①外周血细胞成份及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或三系细胞的增多和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细胞等异常细胞。
②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③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
④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⑤其他;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如伤寒、疟疾)等。
(2)禁忌症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术应慎重。
3.骨髓标本的采集骨髓标本大部分采用穿刺法吸取。
骨髓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骨髓腔中红骨髓丰富;②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③应避开重要脏器。
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
髂骨后上棘此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4.骨髓涂片检查(1)普通光镜低倍镜检验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估计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情况;观察涂片边缘、尾部、骨髓小粒周围,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2)油镜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算,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仔细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和各阶段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5.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确认细胞不能单凭一、两个特点下结论,应综合细胞大小、核质比例、核的形状、染色质结构、核仁、胞质着色和颗粒等条件全面分析判断;个系统的原始细胞虽各有特征,但极相似,甚难鉴别,除应做相应的细胞化学染色协助区别外,也可根据伴随出现的幼稚细胞或成熟细胞,推测原始细胞的归属;介于两个阶段之间的细胞,不论其来源如何,应统一按成熟方向的下一阶段计算;在特殊情况下,光学显微镜下各别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甚难鉴别。
如介于浆细胞与幼稚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可归于红细胞。
介于淋巴细胞与红细胞之间的细胞亦归为红细胞;若确诊为浆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则应将这些细胞随确诊而划分其归属;实在难以确定类型的细胞,可列为“分类不明细胞”。
应通过细胞化学染色、骨髓病理、电镜或集体读片等方法弄清楚类别,或作形态描述记录、照像记录、动态观察,以待进一步明确。
5.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包括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粒系统细胞改变、红系统细胞改变、巨核系统细胞改变、淋巴系统细胞改变、单核系统细胞改变和其他血细胞改变。
二、骨髓细胞形态学1.正常血细胞形态学(Wright染色)(1)粒细胞系统形态1)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类椭圆形。
胞核较大,约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
核仁2~5个,较小,清楚。
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
2)早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圆或椭圆形。
胞核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粗糙,核仁可见或消失。
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
3)中幼粒细胞①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
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占细胞的2/3~1/2,染色质聚集成索块状,核仁消失。
胞质量多,内含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的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
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桔红色的特异的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
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
胞质内及核上含有数量不多、排列零乱、大小不等的紫黑色特异的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①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6μm,呈圆形,胞核明显凹陷,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
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
胞质量多,染浅红色,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6μm,胞核在中央或偏一侧,呈肾形或椭圆形。
胞质充满着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4μm。
胞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
胞质内及核上含有少量、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
5)杆状核粒细胞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圆形。
胞核凹陷程度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形态弯曲成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核两端钝圆染深紫红色。
胞质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μm,圆形。
胞核与中性杆状粒细胞相似。
胞质充满着粗大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10~12μm。
胞核呈模糊杆状。
胞质内及胞核上含有紫黑色、大小不匀、数量较少的嗜碱性颗粒。
6)分叶核粒细胞①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4μm,圆形。
胞核分叶状,常分2~5叶,核染色质浓集或呈较多小块。
胞质丰富,浆内分布着细小紫红色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μm,胞核多分为两叶。
胞质充满着粗大呈桔红色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2μm,胞核可分3~4叶或分叶不明显。
胞质嗜碱性颗粒呈紫黑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常掩盖在核上。
2.红细胞系统形态1)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
2)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
3)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m,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
胞质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可呈嗜多色性。
4)晚幼红细胞胞体直径7~10μm,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胞质量较多,浅灰或浅红色。
5)网织红细胞为晚幼红细胞刚脱核的分化阶段,直径8~9μm,胞质内仍含嗜碱物质,属未成熟红细胞。
6)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平均直径7.2μm,形态呈双面微凹之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染色后呈淡红略带紫色,中央部分淡染,无核。
3.单核细胞系统形态1)原始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圆或椭圆形。
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
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核仁1~3个。
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状突出。
2)幼稚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不规则形。
胞核圆或不规则形,呈扭曲折叠状,核染色质较原单核细胞粗糙疏松,呈丝网状,无核仁。
胞质较多,染灰蓝色,可见细小染紫红色的天青胺蓝颗粒。
3)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圆或不规则形,胞核形态不规则并有明显的扭曲折叠。
核染色质较细致,疏松呈丝网状或条索状。
胞质量多,染灰蓝色和淡粉红色,胞质内见细小的、分散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
4)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内变成巨噬细胞。
4.淋巴细胞系统形态1)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或椭圆形。
胞核大,位于中央或稍偏—侧,圆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但比原粒细胞稍粗,排列匀称,核膜浓厚,界限清晰,核仁1~2个,胞质极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
2)幼稚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6μm,胞核圆或椭圆形,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核染色质仍较细致。
胞质较少,淡蓝色,偶有少许天青胺蓝颗粒。
3)淋巴细胞①大淋巴细胞,胞体圆形,直径12~15μm,胞核椭圆形稍偏一侧,核染色质排列紧密而均匀。
胞质较多,呈清澈的淡蓝色,可有少量大小不等的天青胺蓝颗粒。
②小淋巴细胞,胞体圆形,直径6~9μm,胞核圆形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聚集紧密成大块状。
胞质量很少,颇似裸核,如可见,呈淡蓝色,一般无颗粒。
5.浆细胞系统形态1)原始浆细胞胞体直径14~18μm,圆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核仁2~5个。
胞质量多,染深蓝色,不透明,核附近较淡染,无颗粒。
2)幼稚浆细胞胞体直径12~16μm,多呈椭圆形。
胞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1/2,核染色质较原始浆细胞粗糙紧密,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核仁消失。
胞质量多,染深蓝色,不透明,近核处有淡染色区,有时可有空泡及少数天青胺蓝颗粒。
3)浆细胞胞体直径8~15μm,圆或椭圆形。
胞核明显缩小,较圆可占细胞1/3以下,偏于细胞一侧,核染色质浓密成块,常排列成车轮状,无核仁。
胞浆丰富,染蓝色或红蓝相混的蓝紫色,有泡沫感,核的外侧常有明显的淡染区,浆内常有小空泡,偶见少数天青胺蓝颗粒。
6.巨核细胞系统形态1)原始巨核细胞胞体较大,直径15~30μm,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核较大,圆形,不规则,核染色质呈粗大网状,排列紧密,核仁2~3个。
胞质量较少,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染深蓝色,无颗粒,核周着色浅淡。
2)幼稚巨核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直径30~50μm,外形常不规则。
胞核不规则,有重叠或扭转,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可有可无,胞质量增多,,染蓝色或浅蓝色,近核处呈淡蓝色或浅粉红色,出现少量天青胺蓝颗粒。
3)巨核细胞①颗粒型巨核细胞,胞体甚大,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其形态不规则。
胞核较大,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较粗糙,排列紧密呈团块状,无核仁,胞质极丰富,染粉红色,夹杂有蓝色,质内含有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常聚集成簇,但无血小板形成。
②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胞体巨大,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胞核不规则,高度分叶状,核染色质呈团块状。
胞质呈均匀粉红色,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紫红色颗粒或血小板。
胞膜不清晰,多呈伪足状,其内侧及外侧常有血小板的堆集。
③裸核型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仅剩一胞核,称之为裸核。
4)血小板胞体很小,直径仅2~4μm,呈星形、椭圆形、逗点状或不规则形。
胞质染浅蓝色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紫红色颗粒,但无细胞核。
2.正常骨髓象(1)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比例为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