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新进展_李仁军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哌罗匹隆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哌罗匹隆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哌罗匹隆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效果。
通过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疗法和哌罗匹隆治疗的介绍,分析了联合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认知功能评估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哌罗匹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为病情的改善提供了有效辅助。
结论指出,该联合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成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重要选择。
建议未来研究在更大范围内验证该治疗方法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治疗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效依据。
这一研究对于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疗法、哌罗匹隆、认知功能、效果分析、联合治疗、优势、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则是指在青少年期间发生的精神分裂症。
该疾病常表现为幻听、妄想、情感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业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式。
单一的治疗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有学者开始尝试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来帮助其应对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哌罗匹隆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具有减轻幻觉、妄想等症状的作用。
将认知行为疗法与哌罗匹隆结合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有望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减轻其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哌罗匹隆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意义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精神疾病,常常在青少年时期发作,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来帮助其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已经在许多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效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调控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调控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神经调控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带来了新的希望。
认知功能障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表现多样,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理解和表达等方面的损害。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和自我照顾能力。
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在控制精神症状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往往有限。
神经调控治疗是通过直接或间接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其中,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目前研究较多且应用较广泛的两种技术。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大脑刺激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磁场线圈,产生短暂而强大的磁场脉冲,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从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
研究表明,针对特定脑区的 TMS 治疗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例如,对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进行高频刺激,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
经颅直流电刺激则是通过在头皮上施加微弱的直流电,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tDCS 相对简单、安全,且耐受性较好。
一些研究发现,对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进行阳极刺激,可以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控制能力和注意力。
深部脑刺激(DBS)是一种更为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方法,通过在大脑深部植入电极,对特定核团进行持续的电刺激。
虽然 DBS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初步结果显示其对认知功能可能具有潜在的改善作用。
神经调控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强神经网络的连接和功能整合、促进神经可塑性等有关。
然而,神经调控治疗也并非完美无缺。
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对治疗反应不佳。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5篇)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5篇)第一篇: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是指发病年龄 <18 岁的精神疾病,除了与成年人共有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外,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还包括一些特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如广泛性发育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er,ADHD)、品行障碍、童年情绪障碍、抽动障碍(tie disorder)等。
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的数据显示,全球高达 20% 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某种致残性的精神障碍,多达 50% 的成年人精神障碍起病于青少年。
我们汇总了以学校、社区、孤儿院及临床环境为基础的研究,其中以学校和社区人群研究最多。
现就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工具、总患病率和发病率、特定精神障碍患病率、相关因素等进行分述。
一、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工具主要包括两大类:筛查工具和诊断工具。
1.筛查工具: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青少年自评量表(Youth Self-Report,YSR)和教师报告表(Teacher's Report Form,TRF)均为Achenhach 心理行为问题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每个量表大约需要 15 min 完成。
CBCL 是目前使用较广泛、内容较全面、应用经验最多的一种儿童行为量表,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适用于 4-16 岁儿童,量表由家长填写。
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用于评估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和情绪问题,由孩子的父母或老师作答,5 min 即可完成,SDQ 作为筛查工具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比较有效。
精神分裂症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类型,具有反复发作、康复难度大等特点,常规多采用药物单纯治疗,但对于情绪症状、阴性症状患者的疗效不佳,复发风险较高。
认知行为疗法作为精神分裂症的常见治疗措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主要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阴性症状;妄想症状精神分裂症是慢性恶化性疾病,患病后通常以阴性症状、言行紊乱、妄想、幻觉等为主要表现,会对患者和家属造成严重影响。
虽然针对精神分裂症主要采取药物进行治疗,但约有30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且患者由于自主性较差,对于服药的依从性不佳,停药可能性较高,而不规律用药则是导致疾病复发的关键原因。
因此,单独应用药物治疗疗效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认知行为治疗是以药物治疗为基础,通过对患者行为模式和非适应性思维的改变,以减轻患者症状对心理、情绪、社会等带来的影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文就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1认知行为治疗前的准备认知行为治疗是有认知取向、短程、有结构的心理疗法,也是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精神分裂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初期治疗目标在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信息,识别患者的负面情绪,掌握患者的心理现状变化情况,搜集患者各项资料后制定针对性治疗目标,并开展对应的治疗方案,初次治疗患者往往会产生对未来的担忧,需要积极为患者进行解释,为患者提供鼓励,有效改善患者的病耻感和不良情绪,制定治疗目标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能力、功能损害等情况,制定明确的治疗目标。
2认知行为治疗的内容2.1 阴性症状的治疗阴性症状作为精神分裂症五维症状之一,在精神分裂症中患病率高达52.2 %,常见症状以情感缺失、意志减退、失语症、社会退缩、情感平淡或迟钝等为主要表现,是患者部分功能减退甚至丧失的主要表现,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方法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实际使用效果,同时也分析了其在临床上的主要价值。
方法选取深圳市康宁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84例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2例患者。
治疗组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同时还采取到了认识行为的疗法,而对照组只是采取到常规的药物治疗。
然后将这两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的比较,且记录并观察到这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以及实际康复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结论采用病程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积极改善其应对方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引言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通常包括幻觉(特别是幻听)、妄想、言行紊乱和阴性症状。
其是一种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较大痛苦的疾病,5年复发率高达80%。
认知行为流派通过认知理论解释精神病性症状,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一系列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并且情绪、行为和生理症状与认知有关。
此外,该流派认为情绪(如焦虑)不是直接来自异常的精神症状,而是来自患者对体验到的精神症状主观的解读或误解。
患者对这种解读的相信程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负性情绪。
认知行为有助于患者和临床医生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对疾病的解释,其治疗的目标不是试图说服或强迫患者承认其有精神疾病,而是帮助患者找到减轻其症状严重程度、缓解其痛苦感受的应对方式。
本院采用病程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84例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2例患者。
治疗组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17~65岁。
对照组男56例,女36例,年龄18~67岁。
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综述・作者单位:410011长沙,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赵靖平 杨德森 70年代初,Gallhofer 首先提出,精神分裂症除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外,还存在第3个症状成分,即认知功能障碍;但在临床工作中长期未被重视。
50~80年代,Schneider 提出了“一级症状”。
因为属于阳性症状的“一级症状”可使检查者之间的一致性提高,故精神分裂症现有的诊断标准中主要强调阳性症状。
80年代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了一些生物学的发现,提出了阳性和阴性两个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亚型,以及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研究的进展,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认知功能主要反映大脑额叶和颞叶的功能。
大脑出现器质性病变时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大量研究已证实,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存在认知缺陷。
现就近年来有关研究内容综述于下。
一、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认知功能障碍[1~4]1.注意障碍:包括听觉和视觉注意方面,是引起患者信息加工困难的主要原因,虽然尚达不到所有信息加工都有困难的严重程度。
主要表现有:(1)注意分散(attenti on distracti on )和监控性注意障碍。
患者易受许多无关刺激的吸引而造成对单一任务的注意集中困难,意味着患者很容易使注意从正在做的事情上转移到另外的、无关的事情上,其主动注意明显减弱,但被动注意仍能很好地保存。
为此,有学者提出了精神分裂症信息输入滤过障碍的假说。
(2)注意专注与转移困难(attenti on p reoccupati on ,overattenti on to irrelevant sti m uli )。
有些患者可出现过度关注原有信息而难以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信息上去。
(3)选择性注意障碍。
对相关信息有意识加强注意的能力及对干扰工作过程无关信息的排除能力降低。
(4)觉醒度(vigilance o r alert 2ness )降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水平和能力下降。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矫正治疗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矫正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一些新型治疗理论的研究发展,研究者发现,通过训练和教给患者一些处理信息的方法,如:认知转换模块、工作记忆模块、计划模块,以上统称为“框架搭建”技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是最有效的。
这些发现对于认知矫正治疗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1 认知矫正治疗的产生背景随着对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深入,认知功能障碍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成为影响病人社会功能康复和疾病的预后的重要因素[1]。
随着对精神分裂症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深入,对认知障碍治疗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就目前的治疗手段而言,可以分为二大类:1.1 药物治疗:传统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等能改善患者的精神运动速度、注意、言语记忆等。
但由于本身的抗胆碱作用,并且使用这类药物时一般都要联用缓解锥体外系反应的抗胆碱药,这样会导致认知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而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前者[2],但是对作为精神分裂症残余症状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仍然是无能为力的。
1.2 社会心理方面的介入,包括社会支持、社会技能训练和认知功。
能的训练等。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社会技能训练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正是由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和社会技能训练效果不是令人满意,所以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希望通过改善神经认知的方法来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这是认知矫正治疗出现的重要原因。
2 认知矫正治疗的内容以认知矫正治疗的治疗手册为例,该治疗手册中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认知转换模块、工作记忆模块、计划模块。
2.1 认知转换模块,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执行功能中认知部分。
在该部分的八个阶段中,提供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任务让患者完成。
所以任务主要强调让患者练习在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之间的转换以及对一个认知过程的保持。
以其中数字任务为例:任务要求患者从一张数字表中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对每行数字按治疗师的指令挑出奇数和偶数,指令是随机出现的,而且一个指令要求患者在2——3行为范围内执行。
儿童青少年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进展
儿童青少年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进展3刘寰忠 李晓驷 李泽爱3 【摘要】 认知功能障碍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第三个症状群已成为共识,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成人,近年来关于儿童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9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952(2008)0420206204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人的50%左右。
因CC MD -3未对此亚型进行具体年龄限制故国内文献报道多不统一,有以13岁或15岁为上限标准,也有的将年龄未满18岁的患者称之为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国外多称“Child and Adolescent ”,故本文也以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命名。
儿童青少年因其正处于认知学习的关键阶段,是否存在与成人一样的认知缺损还是另有自己的特征?抗精神病药物是否影响其认知功能?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提高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后期康复、减少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负担都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即综述了国内外近五年来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概述传统上精神分裂症分为阳性症状群和阴性症状群,但从20世纪90年代始随着对认知功能的不断认识,精神分裂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已经成为共识,认知功能障碍也成为精神分裂症的第三个症状群,同时也成为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和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目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四种类型: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抽象思维障碍、信息整合障碍。
成人已积累了大样本的研究,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人群的研究近几年才逐步增多。
研究较多的工具是韦氏智力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韦氏记忆量表、迷津测验、以及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等。
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工具种类繁多,基本上系从国外引进,存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差异,有的已多年未修订,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人群的应用仍缺乏大样本的数据。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王秀珍;李坚;陈桂兵;辜卫红;王建文;陈刚;孙太鹏;张莉【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状况. 方法:对40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80名父母(患者父母组)及22名同胞(患者同胞组)采用注意力测验、WMS-R-逻辑记忆、数字广度、连线测验A和B、词汇流畅性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其认知功能,并与59名健康儿童(健康儿童对照组)及其父母(健康儿童父母组)80名进行比较. 结果:患者组除词汇流畅性测验以外,其他测验成绩差于健康儿童对照组;患者同胞组除数字顺背、词汇流畅性测验、连线测验-A、WCST正确应答数、WCST完成第1个分类应答数以外,其他测验成绩差于健康儿童对照组(P均<0.001);患者父母组除数字顺背、词汇流畅性测验、连线测验-A以外,其他测验成绩差于健康儿童父母组(P<0.01或P<0.001).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父母在注意力测验、WMS-R-逻辑记忆、数字倒背、彩色文字阅读和彩色文字颜色阅读、WCST完成分数上呈正相关(r =0.350~0.615,P<0.05或P<0.001). 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均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缺陷,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更为严重.%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ndition of the coguitive function in child-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heir first degree relatives.Method:Cognitive function was assessed using attentiontest,WMS-R-logical memory,digital span,trail making test (TMT-A,B),verbal fluency test (VFT),Stroop colorword test and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 in 40 child-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ase group),their 22 siblings (case siblings group) and 80 parents (case parents group).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59 health children (health childrengroup) and their 80 parents (health children parents group).Results:Except VFT,the results of other tests in ca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health children group.Except the forward digit span (FDS),VFT,TAT-A,right cateory and the first completed response of WCST,the results of other tests in case sibl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health children group (all P < 0.001).Except FDS,VFT,TAT-A,the results of other tests in case parents group were lower than health children parents group; the discrepancy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1 or P < 0.001).There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ld-adolescent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in the results of attention test,WMS-R-logical memory,backward digit span,Stroop-c,Stroop-cw and completed category of WCST (r =0.350 ~ 0.615,P < 0.05 or P < 0.001).Conclusion:The child-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heir first degree relatives have general cognitive function deficits,but impairment in patients is more serious.【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23)003【总页数】4页(P167-170)【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少年期;一级亲属;认知功能【作者】王秀珍;李坚;陈桂兵;辜卫红;王建文;陈刚;孙太鹏;张莉【作者单位】223001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223001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223001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223001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223001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223001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223001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94目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精神疾病,家系调查发现患者近亲中的患病风险较一般人群明显增高[1],而认知功能缺陷也可能是与该病密切相关的遗传特质之一[2]。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在临床上,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常见,而且很严重的一种精神障碍。
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就是感觉,知觉出现异常。
特征性思维发生障碍,个性也会发生一些改变,目前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的治疗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虽说在诊断判定上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通过成年人精神分裂症所得出的判定标准用来进行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也是具有可靠性的。
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阶段中,有30%的分裂症一般是在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发病,所以只有尽早得到治疗,康复的几率就会越大。
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发育还没有健全,并且表达能力还没有那么好,所以在认知功能方面相对会比较低。
而且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事情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都会产生影响,所以相比较成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在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时遇到的困难更多。
目前在临床上针对儿童青少年患者一般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
基于此,本文将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药物研究引言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危害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有感知觉、思维、情感活动以及行为等方面的障碍;该病起病缓慢,病情迁延,症状反复发作,主要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等[1]。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为症状学诊断,缺乏有效的生理学诊断指标。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前驱期持续时间长,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非特异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他们的情感障碍方面多表现为情感平淡,常常自发性情绪波动,表现为情感不稳定,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对亲人表现为冷漠,主动性差,缺乏好奇心,对外界的事物无兴趣,情感肤浅,自身情感体验没有深度。
他们的意志行为障碍方面常常表现为具有常人难以理解一些行为模式,如刻板行为和模仿行为等,甚至有冲动伤人[2]。
儿童青少年患者的这些症状表现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没有成熟或受到抑制,他们的认知功能相对正常同龄人较差,多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差,词汇贫乏,情感经历少,缺乏有效情感储备。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and executive functions.Working memory dysfunction
function of the cognitive,not the specific damage of
is the
damage of general
cognitive processes.Working
研究生签名:
日
期:
摘要
摘要
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通常将传统的心理测验方法和结构影像 工具(c,r或MRI)相结合。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和功能磁共振(fMRI)等技术应用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但就患者 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性质、损害范围和程度仍有许多争议。 本文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其精神症状的关系出发,分析了精神 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特别是工作记忆与执行功能障碍的核心表现,探讨患者认知 功能损害与其脑部异常的联系,以及评估药物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目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独立症状,特别表 现在注意、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工作记忆损害是是整体功能的损害,非特 定认知过程损害,工作记忆损害与其背外侧前额叶激活不足和记忆负荷相关;患 者的执行功能障碍与其前额叶皮质(PFC)激活不足,特别是前扣带回(ACC) 激活降低有关。前额叶和前扣带回通过神经递质起作用,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和其 脑部生理异常及神经递质异常有关,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社会功能均主要取决于认 知受损的程度。新型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且药物治疗 和社会干预的效果比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好很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前额叶,功能影像技术
explore the relation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认知功能的损害。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广泛存在于不同的领域。
这些领域包括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问题解决能力等。
患者在处理信息的速度、精确性和自我监控方面也存在缺陷。
这些认知功能缺陷导致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例如学习能力下降、社交技巧不足和工作能力受损。
其次,研究还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患者的大脑出现了体积减小、皮质厚度减小以及功能连接异常等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大脑区域,例如前额叶皮质、顶叶皮层和杏仁核等。
此外,神经递质异常也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认知功能与康复治疗之间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通过认知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这种训练通过系统性的训练和练习,促进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的提升。
此外,一些药物治疗也被证实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然而,目前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和完善康复治疗的方法和策略。
最后,除了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脑电图和脑磁共振成像等的应用,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早期诊断有助于提前干预和治疗,从而减少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综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该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过对其认知功能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还可以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此外,对认知功能的研究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情和社会负担。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哌罗匹隆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哌罗匹隆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摘要】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和帕罗匹隆都被证明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
本文综合分析了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帕罗匹隆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效果。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这种联合治疗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这种治疗方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临床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认知行为疗法、帕罗匹隆、青少年、联合治疗、效果分析、临床意义、研究现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
而精神分裂症是其中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它会对个体的认知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出现幻听、妄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困难,甚至无法正常进行社交和工作。
为了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认知功能,认知行为疗法和帕罗匹隆被广泛运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其错误的思维模式,从而减轻症状并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而帕罗匹隆是一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来减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单独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或帕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联合应用这两种治疗方法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目前关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帕罗匹隆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效果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一治疗策略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关键是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帕罗匹隆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影响到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等方面。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以达到减轻症状,提高功能水平的目的。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新进展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新进展
李仁军;史高岩;刘金同
【期刊名称】《精神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29)2
【摘要】认知功能障碍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核心和持续性症状之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其整体功能的康复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143-145)
【作者】李仁军;史高岩;刘金同
【作者单位】250014 山东济南,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50014 山东济南,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50014 山东济南,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大学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94
【相关文献】
1.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研究新进展 [J], 周云
2.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童年创伤的关系 [J], 李仁军;史高岩;刘金同;王文萍;季加翠;胡蕾;王洪军
3.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研究 [J], 关念红;王继辉;张晋碚
4.阿立哌唑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J], 姜淑珍;杨远坚;陈海波;
万建国;魏丹;魏波
5.FDA批准维思通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及儿童和青少年双相躁狂症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培酮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
临床上 ,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 其病 因 尚不 明确 , 呈 缓慢 或者 亚急 性发 病 , 主要 高发 于青 壮 年人群 。通 常情 况 下 , 该 病 患 者 临床 表 现 为 不 同症状 的综合征 , 且多存在感知觉、 思维 以及情感 、 行为等功 能 障碍 , 认知功能受 损为典型症状 之一…。同时 , 经 研究发现 ,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作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 的一 种 重要 亚型 , 患者 病情 通 常较严 重 , 且 在 发病 之前 就出现发育异常 , 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 而传统抗精神病 药物 对患 者认 知 功能影 响较 大 , 加 剧 该功 能受 损程 度 , 使得 预后 不 理 想 j 。有 报 道 显 示 , 利 培 酮 作 为 新 型 抗精神病药物 , 其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小 , 适于推广 应用_ 4 J 。本研究通过分析利培 酮对青少年精神 分裂 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影 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相 应 的数 据 支持 , 现报 告如 下 。 1 对 象 与方法 1 . 1 对象 将 2 0 1 4年 1月 ~2 0 1 5年 l O月在 日照 市 精 神卫 生 中心 进 行 诊 治 的青 少 年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4 7 例 纳入 本 次研 究 。纳 入 标 准 : ( 1 ) 所 有 患 者 的症 状 均 符 合 国际 疾病 分 类第 1 O版 ( I C D 一 1 0 ) 精 神分 裂 症 的 诊断标准 ; ( 2 ) 由两名 副主任 医师或 以上 的专科人 员 确诊 ; ( 3 ) 初诊患者 , 且 未 接受 抗 精 神 病 类 药 物 治 疗 ; ( 4 ) 年龄 1 3— 1 8 岁; ( 5 ) 人院时患者 的阳性 和阴性综 合征量 表 ( P o s i t i v e a n d N e g a t i v e S y n d r o m e S c a l e , P A N S S ) 评分超过 6 0分 。排 除 标 准 : ( 1 ) 存 在 脑 部 器 质型疾病 ; ( 2 ) 有脑外伤病史 ; ( 3 ) 受教育年限 < 6年。 4 7例患 者 中 , 男 2 2例 , 女 2 5例 ; 平 均年龄 ( 1 5 . 3 4± 1 . 2 1 ) 岁; 平 均病 程 ( 5 . 6 4±1 . 2 3 ) 个月 ; 平 均 受教 育 年 限( 8 . 7 4±1 . 2 0 ) 年 。另 选 同期 在 医 院进 行 治疗 且 基 本康复 ( 至少 6个月 以上未发作)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5 0例作 为对 照组 , 男2 0例 , 女3 0例 ; 年龄 1 3~1 8岁 , 平均 ( 1 5 . 2 9±1 . 1 4) 岁; 平 均受教 育年 限为 ( 8 . 5 5± 1 . 2 3 ) 年。两组受试者 的年龄 、 性别构成 比、 受教育年 限方 面 比较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对 于本 次 研究 , 患者的家属均已知情同意 , 且医院的伦理委员会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陈建洪;李长安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7(016)018
【摘要】二十世纪初,克雷丕林就观察到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障碍、联想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
七十年代初,Gallhofer提出精神分裂症除了阳性和阴性症状外,还存在第三个症状成分,即认知功能障碍,但在临床工作中长期未被重视。
最近,Keefe等认为认知功能损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主要的损害方面之一。
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与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关系密切,而且是分裂症患者能否回归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裂症患者中存在明显认知功能损害的比率是40%~60%。
【总页数】3页(P2623-2625)
【作者】陈建洪;李长安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安康医院,浙江,金华,321000;浙江省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浙江,义乌,3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
【相关文献】
1.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J], 胡红星;李长安;黄惠芳
2.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工作记忆研究进展 [J], 庞继松; 陈新英
3.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微小RNA调控表达的研究进展 [J], 陈弘旭;黄正元;康敏敏;熊鹏
4.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干预方式的研究进展 [J], 王雪;周郁秋;刘东玮;王伟梁;孟祥宇;张春宇
5.组胺H3受体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J], 吕钦谕(综述);陆佳晶;易正辉(审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
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王美娟;李春波;钱洁;杜亚松;范娟;申远【摘要】目的:探索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情况。
方法:对12名年龄≤16岁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12名正常匹配儿童(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包括听觉词汇学习、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结果:患者组在听觉词汇学习、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成绩均较对照组差。
其中,知觉辨别的效应值最大为-2.10,其次为比较推理-1.68、抽象推理-1.29、即刻记忆-1.20、数字符号-1.44、系列关系-0.82、数字广度(倒背、正背)分别为-0.77,-0.28、类同比较-0.30、延迟记忆保持率的效应值为0.32。
结论: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智能、逻辑推理、记忆功能、注意功能、执行功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schizophrenia. Method:12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schizophrenia with the main symptom of delusion(case group)and 12 nor-mal children(control group)were assessed by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including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digital span test,digital symbol test and Raven standard reasoning test). 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tests of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digitalspan,digital symbol and Raven standard reasoning test in case group were worse than control group. The largest effect size of perceptual discrimination was - 2. 10. Then,the effect size of com-parison of reasoning,abstract reasoning,immediate memory,digital symbol,relation series,digital span,compari-son of class and delayed memory probability were - 1. 68,- 1. 29,- 1. 20,- 1. 44,- 0. 82,- 0. 77,- 0. 28,- 0. 30,0. 32.Conclusion:To different degrees intelligence,logicalreasoning,memory,attention,executive function are impaired in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schizophrenia.【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儿童;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作者】王美娟;李春波;钱洁;杜亚松;范娟;申远【作者单位】200072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0072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结论常常是参照成人患者认知功能检测的结果,由于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对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研究相对成人少。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机制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机制研究进展
张清清;李功迎
【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6(022)003
【摘要】认知功能损害是继阳性、阴性症状之后,近年来被广为认可的精神分裂症的第三症状.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机制作一综述,以便了解其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总页数】4页(P121-124)
【作者】张清清;李功迎
【作者单位】272000山东·济宁济宁医学院;272000山东·济宁济宁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
【相关文献】
1.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康复的研究进展 [J], 刘燕林;胡晓华;徐金枝
2.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J], 罗爱军;陈哨;单超
3.男性轻度阿尔茨海默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及雄激素相关机制 [J], 李崇勇;王文德;王玲
4.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非药物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J], 韩毅; 左津淮; 安旭光; 刘远
5.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干预方式的研究进展 [J], 王雪;周郁秋;刘东玮;王伟梁;孟祥宇;张春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神经心理学评定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神经心理学评定的研究进展李玥;邹义壮;李建明【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年(卷),期】2007(15)12【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社会功能转归和疾病的预后。
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从表现、评测方法到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结果认知功能损害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神经心理损害中有一定特征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心理测验中都发现有额叶功能损害。
认知障碍的病理学基础是前额叶-纹状体-丘脑-颞叶(称为额-颞叶系统)相互之间的连接功能紊乱,其中海马功能障碍起着重要作用;自知力与认知损害有密切联系,改善认知功能不但能改善病人的症状,对治疗的反应,还可改善社会问题的处理技巧,提高心理社会技巧,促进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将促进病人整体功能的恢复。
结论如何正确评测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利培酮和氯氮平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5-HT2A受体拮抗剂,不但能保持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不继续恶化,而且还能改善其认知功能.认知行为治疗比一般支持治疗有效,并可减少复发和住院次数,减少社会的医药卫生负担。
【总页数】4页(P1118-1121)【作者】李玥;邹义壮;李建明【作者单位】中国.华北煤炭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北京回龙观医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心理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相关文献】1.术后认知功能神经心理学测试的研究进展2.CBT联合小剂量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神经心理学评估3.神经心理学和功能磁共振评估多发性硬化认知功能研究进展4.精神分裂症认识功能神经心理学评定的研究进展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评价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ZR2014HQ049)作者单位:1.250014山东济南,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山东大学医学院[第一作者简介]李仁军(1977 ),男,山东诸城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心理通讯作者:刘金同,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jintongliu@163.com ·综述·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新进展*李仁军1史高岩1刘金同1,2【摘要】认知功能障碍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核心和持续性症状之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其整体功能的康复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中图分类号】R749.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346(2016)-02-0143-03doi:10.3969/j.issn.2095-9346.2016.02.019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
20世纪70年代初,Gallhofer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第三个症状成分-认知功能障碍[1],另外两个症状是较为熟知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所谓认知功能,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感知、思维、记忆、学习及整合信息输出为言行等方面能力的总称,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科学研究表明,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及持续性症状之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意义重大,其改善程度直接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2]。
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其认知受损程度是关系到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3]。
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原因、损害性质、损害范围及损害程度仍有许多争议,但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而非疾病的结果。
患者的症状、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均与认知受损的程度有关[4]。
据统计,约1/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起病年龄在19岁以前[5]。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采用成人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发病高峰在青春期早期,即12 16岁[6]。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神经发育完善阶段,其认知功能也在该时期发生快速变化。
研究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并探索其发展规律对深入认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1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及神经病理假说研究认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是前额叶-纹状体-丘脑-颞叶相互之间的连接功能紊乱[7]。
目前,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假说较为流行,其核心观点是神经系统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和早期环境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神经元增殖、分化异常,胞突过度修剪,突触异常联系,以至于不能完成正常发育;患者在幼年期还不会出现精神症状,但到青春期后由于内分泌和其他生理功能剧烈变化,其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才开始显现,在临床上会有分裂样症状出现[8]。
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密度低于健康人群,且脑灰质呈进行性显著减少趋势[9,10]。
一项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13 16岁之间功课成绩有所下降,认知恶化可能发生在青春期和接近发病期[11]。
研究发现,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脑室扩大、轻微躯体异常(MPAs)和认知缺损,其脑室扩大和MPAs都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发育异常的表型特征,认知缺损、脑室扩大和MPAs有关,提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12]。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Zubin及Nuechterlin等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整合理论建立的素质-应激模型能更好地解释于青壮年后期发病的高智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生物易感性的个体暴露于急性或慢性应激环境中,逐渐出现内分泌变化,进而诱发神经元异常增殖、分化,胞突、突触乃至递质水平的脑功能不均衡发展、重塑,影响认知功能,出现精神症状。
精神分裂症认知缺陷理论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关键性的认知缺陷导致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症状,有实验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某些信息加工和知觉任务中成绩差[13]。
所以,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症状存在的神经心理学基础。
而认知功能的生理病理涉及到多神经、多突触、多递质的序贯作用。
2认知功能影响因素Reichenberg A等[14]追踪研究了1037例研究对象3 32岁期间的认知功能发展状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发展成精神分裂症的儿童表现出视听认知、推理、概念化测试上的发育缺陷,这些孩子在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视觉空间、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比健康对照发育慢,但在发展成抑郁症的孩子中未发现上述认知缺陷。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的发生在7 13岁341精神医学杂志2016年第29卷第2期Journal of Psychiatry,2016,Vol29,No.2时较明显,他们在进入小学时在口头推理方面比较困难,在工作记忆、注意力、处理速度上随年龄增长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人。
有研究表明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智力发展不平衡、记忆障碍以及执行功能障碍[15]。
Burdick KE等[16]和Braff DL等[17]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学习、词语记忆和工作记忆都是潜在的内表型,而执行功能除外;Ivleva EI 等[18]却得出不同结论,认为执行功能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内表型。
Ojeda N等[19]研究发现当信息处理速度被控制后,工作记忆不再是精神分裂症的独有特征,故认为信息处理速度受损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特征,也是潜在的内表型。
美国精神卫生研究所在儿童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鉴定了4个易感基因,其中NRG1基因及DTNBP1基因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20]。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认知功能异常[21]。
一般人群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为0.5% 1.0%,而父母患精神分裂症的人群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为5% 15%,成为高风险组;因此,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因素之一就是患者的生物学一级亲属注意力障碍等认知缺陷[3]。
家族史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高危因素,家庭和环境变量处于第二位,起到了间接的作用[22]。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发病高度相关,不良家庭环境及养育方式促使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承受较多精神压力,更容易使其患精神疾病[23]。
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幼年丧亲者(即17岁以前父母死亡或永久性分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9岁以前丧亲影响更明显[24]。
综合分析,精神分裂症是在基因介导或环境刺激下神经结构功能发生异常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的出现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外显症状体现。
3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药物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Guo X等[25]发现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不能使其认知功能达到正常对照水平。
Kasper S等[26]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多数证据不支持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具有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能与D2受体紧密结合,受体占有率高,损害患者的认知操作功能;其阻断H1受体后还产生镇静作用,降低了警觉性,并能够影响注意和信息整合功能,其抗胆碱能作用能够影响记忆功能[27,28]。
文献报道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作用较为肯定[29 31],但各自改善的认知领域不同,如氯氮平改善执行功能、运动速度、词语学习和流畅性,利培酮改善精细运动、情绪知觉、词语工作记忆等,奥氮平改善执行功能、运动技能、注意和视觉空间操作,喹硫平改善执行功能和注意。
也有研究发现氯氮平可改善运动速度、言语流畅性和注意,但对视觉记忆和执行功能无明显改善甚至产生不利影响;利培酮可改善运动速度、注意和警觉性及言语工作记忆[27]。
然而HempelRJ等[32]发现,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领域-如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均无直接改善作用。
Hagan JJ等[33]认为我们可能高估了抗精神病药物改善认知功能的疗效;一些其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也应该考虑,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认知功能改善与患者精神症状好转、药物不良反应小是否有关,特别要考虑抗胆碱能作用和锥体外系反应小;另外,临床前期研究尚未发现这类药物能改善认知功能。
国内有研究也并未发现不同类型抗精神病药对患者认知功能有影响[34];而且有研究发现随着安坦剂量增大,患者瞬时记忆和执行功能改善程度变差;且随着安定剂量增大,患者的图形记忆及语言、非语言表达能力改善程度变差;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越多,患者的注意、记忆、非语言表达能力改善越差[35]。
4认知功能评估工具据以往研究发现,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认知功能损害状况、内表型及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药物治疗对认知功能的作用等方面,结论也不尽一致,尤其是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结论差异较大。
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认知功能的评估工具不同有关。
国内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较多采用韦氏智力测验、韦氏记忆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成套神经心理测验等。
由于所采用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不同,在不同研究间比较时,难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2004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发起了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的评估和治疗研究(Measurement and TreatmentResearch to Improve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MATRICS),由加州大学的Nuechterlein KH博士等[36]牵头编选了这套对精神分裂症敏感的神经认知测验-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即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
MCCB通用于临床试验的测验,使得不同治疗中认知功能的测量学指标保持恒定[37]。
MCCB已被翻译成不同语言,并在不同国家的人群中使用,挪威是第一个被批准进入使用的国家,研究样本为150例健康挪威人,年龄12 59岁,目前已证明了MCCB的适用性[38]。
目前我国已有18 59岁年龄段的MCCB常模数据,但尚缺少儿童青少年的MCCB常模。
5小结精神分裂症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认知功能障碍是核心精神症状之一。
儿童青少年处于神经发育完善阶段,认知功能也处于快速变化时期,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急性期的快速缓解症状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持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1]杨甫德,王向群.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2):112-113[2]赵靖平,杨德森.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441精神医学杂志2016年第29卷第2期Journal of Psychiatry,2016,Vol29,No.2华精神科杂志,1998,31(1):58[3]Nuechterlein KH,Subotnik KL,Ventura J,et al.The puzzle of schizophrenia:Tracking the core role of cognitive deficits[J].Dev Psychopathol,2012,24(2):529-536[4]李玥,邹义壮,李建明,等.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神经心理学评定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118-1121[5]Aimenteros JL,Davies M.Antipsychotics in early onset schizophreni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6,15(3):141-148[6]李雪荣.现代儿童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74[7]娄涛,郭素芹,衣志爽,等.精神分裂症患儿颅脑结构异常与认知功能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5):363-365[8]Insel TR.Rethinking schizophrenia[J].Nature,2010,468(7321):187-193[9]Cahn W,Hulshoff Pol HE,Lems EB,et al.Brain volume changes i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a1-year follow-upstudy[J].Arch Gen Psychiatry,2002,59(11):1002-1010[10]Krebs M,Leopold K,Hinzpeter A,et al.Neuroprotective agents in schizophrenia and affective disorders[J].ExpertOpin Pharmacother,2006,7(7):837-848[11]FullerR,Nopoulos P,Arndt S,et al.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premorbid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through examination of standardized scholastic testperformance[J].Am J Psychiatry,2002,159(7):1183-1189[12]郭素芹,苏林雁,郭敬华,等.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发育异常[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9):700-704[13]A·卡尔.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91[14]Reichenberg A,Caspi A,Harrington H,et al.Static and Dynamic Cognitive Deficits in Childhood Preceding AdultSchizophrenia:A30-Year Study[J].Am J Psychiatry,2010,167(2):160-169[15]李晓驷,刘寰忠,李泽爱,等.儿童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6):370-372[16]Burdick KE,Goldberg JF,Harrow M,et al.Neurocognition as a stable endophenotype in bipolar disorder and schizophrenia[J].J Nerv Ment Dis,2006,194(4):255-260[17]Braff DL,Greenwood TA,Swerdlow NR,et al.Advances in endophenotyping schizophrenia[J].World Psychiatry,2008,7(1):11-18[18]Ivleva EI,Morris DW,Osuji J,et al.Cognitive endophenotypes of psychosis within dimension and diagnosis[J].PsychiatryRes,2012,196(1):38-44[19]Ojeda N,Pena J,Schretlen DJ,et al.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in schizophrenia:the fundamentalrole of processing speed[J].SchizophrRes,2012,135(1-3):72-78[20]万帅,康传媛.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40(4):224-227[21]姚静,郭兰婷,孙锦华,等.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8):563-566[22]刘寰忠,李晓驷,李泽爱.儿童青少年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35(4):206-209[23]范建华,覃宗厚,魏炎.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5):306-308[24]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5[25]Guo X,Zhai J,Wei Q,et al.Neurocognitive effects of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drugs in early-stageschizophrenia:a naturalistic12-month follow-up study[J].Neurosci Lett,2011,503(2):141-146[26]Kasper S,Resinger E.Cognitive effects and antipsychotic treatment[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03,28(Suppl1):27-38[27]陈晓岗,李乐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障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26(2):80-83[28]余晶妮,柴荫,陈静医.利培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5):265-266[29]Galletly CA,Clark CR,McFarlane AC.Clozapine improves working memory updating in schizophrenia[J].EurNeuropsychopharmacol,2005,15(6):601-608[30]罗维玲,孙艳,王谦文.氯氮平和利坦塞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2):97-98[31]Hori H,Noguchi H,HashimoroR,et al.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Res,2006,86(2):138-146[32]HempelRJ,Dekker JA,van Beveren NJ,et al.The effect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on facial affect recognition inschizophrenia:a review[J].PsychiatryRes,2010,178(1):1-9[33]Hagan JJ,Jones DN.Predicting drug efficacy for cognitiv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Bull,2005,31(4):830-853[34]宋振华,盛建华,施慎逊,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5):321-323[35]周家秀,李静,彭祖贵,等.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3):183-186[36]Nuechterlein KH,Green MF,KernRS,et al.The 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part l:test selection,reliability,and validity[J].Am J Psychiatry,2008,165(2):203-213[37]Harvey PD,Cornblatt BA.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an idea whose method has come[J].Am J Psychiatry,2008,165(2):163-165[38]Mohn C,Sundet K,Rund BR.The Norwegian standardization of the MATRICS(Measurement and TreatmentResearch toImprove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Consensus CognitiveBattery[J].J Clin Exp Neuropsychol,2012,34(6):667-677(收稿日期:2016-01-15)541精神医学杂志2016年第29卷第2期Journal of Psychiatry,2016,Vol29,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