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剖析
新能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总结怎么写
新能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总结怎么写新能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总结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动。
本文将就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新能源发展现状分析1.1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迅速增长。
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发电已经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军。
我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市场,风能发电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1.2 新能源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各国纷纷出台了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计划。
例如,我国推出了“十三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法”,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国际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如欧盟推动100%可再生能源目标。
1.3 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也是推动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例如,太阳能电池技术的进步使得光伏发电成为实用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外,新能源储存技术的发展也为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新能源发展未来趋势分析2.1 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各国将会更加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
替代传统燃煤发电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
2.2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融合新能源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能源的逐渐淘汰,而是两者相互融合。
例如,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混合发电方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在碳排放控制和可再生能源供应的同时满足能源需求。
2.3 新能源技术的完善与推广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推广将进一步降低新能源的成本,推动其更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将使其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
2.4 能源互联网建设与智能能源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互联网建设和智能能源系统将成为新能源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建立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管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发展成就及未来趋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发展成就及未来趋势文/秦艳华 王元欣“十三五”时期,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实现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网络音频平台孕育出全民阅读新市场,培养了国民付费听书习惯;出版机构强势入局,产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升级;行业管理逐步规范……有声阅读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民阅读新的增长点。
一、技术革新驱动产业升级“十三五”时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迭代革新。
技术革新驱动产业升级,技术赋能反映到有声阅读出版物的生产制作、播放平台、终端设备、版权管理等主要环节,促使“十三五”时期有声阅读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
目前,许多网络音频平台通过技术创新打破全场景生态壁垒,同时基于不同场景进行精细化深耕。
各大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涉足智能终端制造,在内容、数据、商业模式等方面与有声阅读产业展开深度合作。
如许多综合类阅读平台嵌入AI播读功能,用户可依据喜好进行声音定制,甚至还可通过声纹识别功能将声音转换成特定模式。
这样的技术革新,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声音偏好,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生产制作成本。
技术革新助力有声读物的内容生产环节,缩短了制作流程,提升了产出效果,完善了呈现效果。
版权问题是有声阅读行业的待解难题,除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的生产企业还着手引入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信息具有唯一性与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去中心化分布式结构以及智能合约等技术特征,可合理应用到有声读物版权存证、审核、确权、维权、交易等环节[1],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版权问题滋生及蔓延。
二、出版机构参与度空前提高随着有声阅读行业的不断崛起,出版业逐渐意识到有声读物市场大有可为,纷纷加入其中,产业参与度逐步提高。
同时,有声阅读市场对出版机构的赋能作用也非常显著,逐步开始反哺出版机构。
如果说网络音频平台是打开有声读物市场、培养用户听书习惯的先行者,那么,出版机构则是引导有声阅读行业走上持续发展的领路人。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目前,世界已经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随着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催生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使得我国已成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领先的数字经济大国。
□数字经济的定义:数字经济是以大数据、智能算法、算力平台三大要素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它以算力平台为基础,运用智能算法对大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和知识发现等,进而服务于各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以上三大组成要素对于数字经济缺一不可,没有大数据,数字经济便成为"无米之炊";没有智能算法,数字经济就不能创造价值;没有算力平台,数字经济则将“不复存在〃。
□数字经济按照其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数字产业化指的是数字技术形成产业的过程,为数字经济进步提供了基础的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
产业数字化指的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过程,主要是应用数字技术带来了生产数量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等,如机器人的使用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中国数字经邈展现状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开始于2015年,以当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开端,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增了数字创意产业。
2017年,数字经济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正不断向纵深领域扩展,当前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一、数字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为31.3万亿元,2019年为35.8万亿元,2020年为40.5万亿元,同比增速13.16%o截止2021年U月,开通5G基站139.6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超过70%,5G终端用户达到4.97亿。
《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doc
《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发展趋势报告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9月前言前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达特矛斯(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
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以来,人工智能在中国国内获得快速发展,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步入新阶段。
,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人工智能迅速从国家层面上升至战略高度。
这说明,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走过了萌芽阶段与初步发展阶段,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更加注重应用落地。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人工智能产业上中下游格局也逐渐清晰。
其中,上游提供基础能力,中游将基础能力转化成人工智能技术,下游则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特定行业中。
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小组,长期关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动态,积极参与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举办的会议活动,结合人工智能行业的产业链结构、市场发展现状、投资情况及典型案例,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做出前瞻性分析,并发布《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小组1.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2.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整体市场发展分析 3.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现状及趋势分析 4.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典型创业企业案例分析 5.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CONTENTS目录目录中国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1-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结构1-2中国人工智能基础层分析1-3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层分析1-4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层分析11--1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结构链结构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三层: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
中国智慧教育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前景及行业发展新方向分析
中国智慧教育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前景及行业发展新方向分析一、智慧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泛在。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
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4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22906亿元,同比增长4.1%。
201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32222亿元,同比增长6.7%,教育支出占2018年GDP比重为3.58%。
国际上衡量教育支出的标准线为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 4.07%~4.25%,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我国人均GDP早已跨入800~1000美元行列,但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未达到4.07%~4.25%的国际标准。
由此可见,我国教育投入总额逐年增长,但相对于我国逐年增加的教育需求来说仍然是不足的,未来我国教育行业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
2012年中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已达2233亿元,2013年以来,在线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从而推动我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到了2017年中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增长至4542亿元,同比增长19.09%。
综合在线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市场规模综合测算得出,2018年中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约为5320亿元,同比增长17.13%。
2023年PPC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预测报告
PPC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预测报告目录申明 (4)一、PPC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4)(一)、PPC行业近三年财务数据及指标分析 (4)(二)、现金流对PPC业的影响 (7)二、PPC企业战略选择 (7)(一)、PPC行业SWOT分析 (7)(二)、PPC企业战略确定 (8)(三)、PPC行业PEST分析 (9)1、政策因素 (9)2、经济因素 (9)3、社会因素 (10)4、技术因素 (10)三、PPC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10)(一)、我国PPC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1)(二)、PPC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 (11)(三)、中国PPC行业的市场增长点 (11)(四)、细分PPC产品将具有最大优势 (12)(五)、PPC行业与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机遇 (12)(六)、PPC人才培养市场广阔,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3)(七)、PPC行业发展需要突破创新瓶颈 (14)四、PPC业数据预测与分析 (15)(一)、PPC业时间序列预测与分析 (15)(二)、PPC业时间曲线预测模型分析 (16)(三)、PPC行业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分析 (16)(四)、未来5-10年PPC业预测结论 (17)五、PPC行业政策背景 (17)(一)、政策将会持续利好PPC行业发展 (17)(二)、PPC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18)(三)、PPC行业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8)(四)、宏观经济背景下PPC行业的定位 (19)六、宏观经济对PPC行业的影响 (19)(一)、PPC行业线性决策机制分析 (20)(二)、PPC行业竞争与行业壁垒分析 (21)(三)、PPC行业库存管理波动分析 (21)七、PPC业的外部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22)(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对PPC业的影响 (22)(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对PPC业的影响 (22)(三)、国内突出经济问题对PPC业的影响 (23)八、PPC产业投资分析 (23)(一)、中国PPC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3)(二)、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24)(三)、中国PPC行业投资风险 (24)(四)、中国PPC行业投资收益 (25)九、“疫情”对PPC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及对策 (26)(一)、国内有关政府机构对PPC业的建议 (26)(二)、关于PPC产业上下游产业合作的建议 (27)(三)、突破PPC企业疫情的策略 (27)申明中国的PPC业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逐步发展,呈现出一个积极整合资源以提高粘连性的耐寒时代。
2025-2031年中国钢铁电商市场深度研究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钢铁电商市场深度研究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钢铁电商是一种新的交易模式,有别于传统贸易方式,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金融服务技术建立的专业交易服务平台,从而实现钢铁供需双方的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物流配送、资金结算等功能。
近几年,我国钢铁行业产量过剩引起钢价波动,国内钢铁企业普遍亏损。
与之对应的是钢铁电商发展火热,一方面钢铁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我国钢铁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2024年,中国钢铁电商市场规模4500亿元,较2024年的3500亿元同比增长28.57%。
随着工业互联网设施的进一步发展,网上大宗商品(包括钢铁)交易将会进一步增加,钢铁电商将迎来进一步发展。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钢铁电商市场深度研究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共九章。
首先介绍了钢铁电商的概念和发展优势,接着分析了中国钢铁电商行业的发展环境,并对中国钢铁行业及钢铁电商行业的发展情况;然后,报告具体剖析了钢铁电商的商业模式;随后,报告分析了钢铁物流行业发展情况,并对钢铁电商重点平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报告分析了中国钢铁电商行业的投资情况,并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产业研究报告网、产业研究报告网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
您或贵单位若想对钢铁电商行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钢铁电商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第一章钢铁电商行业相关概述1.1钢铁电商基本概述1.1.1钢铁电商概念1.1.2钢铁电商功能1.2钢铁电商发展优势1.2.1压缩贸易环节1.2.2提供增信服务1.2.3提升物流效率第二章钢铁电商行业发展环境分析2.1政策环境2.1.1中国制造20242.1.2“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政策2.1.3钢铁转型政策2.1.4电子商务规划2.2经济环境2.2.1世界经济发展形势2.2.2中国宏观经济概况2.2.3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2.4固定资产投资状况2.2.5中国经济发展趋势2.3电商环境2.3.1市场交易规模2.3.2企业从业人员2.3.3企业年度榜单2.3.4平台市场份额第三章2020-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3.12020-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综述3.1.1传统钢贸特点3.1.2行业发展成就3.1.3行业发展综况3.1.4行业发展政策3.1.5供给侧的改革3.22020-2024年中国钢铁市场运行情况3.2.1去产能状况3.2.2生产消费状况3.2.3市场需求情况3.2.4市场价格分析3.2.5经济效益状况3.2.6市场外贸状况3.2.7固定资产投资3.2.8市场发展展望3.3中国钢铁行业发展问题解析3.3.1产能反弹压力增大3.3.2“地条钢”复燃风险3.3.3行业发展政策需深化3.3.4钢企环保技术待改革3.4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对策3.4.1产业政策措施3.4.2行业发展策略3.4.3行业节能措施3.4.4行业发展战略3.4.5转型升级路径第四章2020-2024年中国钢铁电商行业发展全面分析4.1中国钢铁电商市场综述4.1.1行业发展阶段4.1.2市场贸易流程4.1.3平台发展类型4.1.4产业链的分析4.22020-2024年中国钢铁电商发展状况分析4.2.1市场渗透率分析4.2.2行业发展现状4.2.3市场规模分析4.2.4成交数量分析4.2.5市场集中度分析4.32020-2024年中国钢铁电商地域发展情况4.3.1上海市4.3.2辽宁省4.3.3河北省4.4中国钢铁电商行业的发展问题4.4.1钢价波动问题4.4.2行业盈利问题4.4.3线上支付问题4.4.4商家入驻问题4.4.5第三方平台发展问题4.5中国钢铁电商行业的应对策略4.5.1高质量发展的措施4.5.2平台持续盈利建议4.5.3终端用户开发措施4.5.4增值服务提升对策第五章2020-2024年钢铁电商商业模式分析5.1钢铁电商发展模式发展综述5.1.1传统钢企模式5.1.2电商商业模式5.1.3盈利模式分析5.1.4营销模式分析5.2钢铁电商主要组织主体商务模式分析5.2.1生产企业电商平台5.2.2消费企业电商平台5.2.3第三方的电商平台5.2.4三类模式比较分析5.3中国钢铁电商运行模式分析5.3.1运行模式特点5.3.2运行模式对比5.3.3发展面临挑战5.3.4模式发展方向5.4钢铁电商流量导入模式发展分析5.4.1流量导入模式5.4.2主要营销模式5.4.3撮合营销模式5.4.4自营营销模式5.5钢铁电商B2B模式发展分析5.5.1B2B市场规模5.5.2运营模式分析5.5.3钢铁B2B网站5.5.4模式发展建议5.6钢铁电商O2O模式发展分析5.6.1模式核心优势5.6.2O2O市场规模5.6.3O2O模式关键5.6.4模式盈利能力5.7钢铁电商拓展创新模式5.7.1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5.7.2OEM定制模式5.7.3合伙人模式第六章2020-2024年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发展分析6.12020-2024年中国钢铁物流市场综述6.1.1产业链的情况6.1.2行业发展形势6.1.3市场发展规模6.1.4行业发展特点6.1.5市场发展方向6.2中国钢铁物流产业盈利模式分析6.2.1产品结构盈利模式6.2.2创新服务盈利模式6.2.3规模经营盈利模式6.2.4供需网链结构模式6.32020-2024年中国钢铁物流园区发展情况6.3.1园区建设必要性6.3.2园区发展现状6.3.3园区建设布局6.3.4园区发展问题6.3.5园区发展建议6.4中国钢铁物流产业发展困境及建议6.4.1发展面临困境6.4.2创新经营模式6.4.3构建核心竞争力第七章2020-2024年钢铁电商重点平台发展情况分析7.1欧冶云商7.1.1平台发展概况7.1.2平台交易规模7.1.3平台增资状况7.1.4平台商业模式7.1.5平台服务能力7.1.6平台合作动态7.1.7平台发展战略7.2中钢在线7.2.1平台发展概况7.2.2平台商业模式7.2.3经营效益分析7.2.4业务经营分析7.2.5财务状况分析7.2.6核心竞争力分析7.2.7公司发展战略7.2.8未来前景展望7.3中钢网7.3.1平台发展概况7.3.2平台服务模式7.3.3企业商业模式7.3.4经营效益分析7.3.5业务经营分析7.3.6财务状况分析7.3.7未来前景展望7.4上海钢联7.4.1平台发展概况7.4.2平台发展现状7.4.3经营效益分析7.4.4业务经营分析7.4.5财务状况分析7.4.6核心竞争力分析7.4.7公司发展战略7.4.8未来前景展望7.5欧浦钢网7.5.1平台发展概况7.5.2平台建设情况7.5.3经营效益分析7.5.4业务经营分析7.5.5财务状况分析7.5.6核心竞争力分析7.5.7公司发展战略7.5.8未来前景展望7.6钢银电商7.6.1平台发展概况7.6.2平台营收状况7.6.3平台交易规模7.6.4核心竞争力分析7.6.5平台发展策略7.7易钢在线7.7.1平台发展概况7.7.2平台发展优势7.7.3平台战略布局7.7.4平台特色模式7.8钢钢网7.8.1平台发展概况7.8.2平台O2O模式7.8.3资产重组现状7.8.4平台战略合作7.9其他重点平台发展情况7.9.1五阿哥7.9.2积微物联7.9.3大大买钢网第八章中国钢铁电商行业投资分析8.1投资机遇8.1.1互联网+机遇8.1.2产业链发展机遇8.1.3供给侧改革机遇8.1.4行业需求机遇点8.2融资渠道8.2.1银行贷款8.2.2小贷公司8.2.3民间借贷8.2.4网贷平台8.2.5电商贷款8.3投融资动态8.3.1上海钢银8.3.2钢银电商8.3.3找钢网8.3.4钢小二8.4投资风险8.4.1人才风险8.4.2信用风险8.4.3线下线上融合风险8.4.4管理风险8.4.5经营风险8.4.6电子商务环境风险8.4.7技术风险8.4.8结算风险第九章中国钢铁电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9.1“十三五”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9.1.1行业面临形势9.1.2市场需求预测9.1.3行业发展目标9.1.4行业发展任务9.2中国钢铁电商市场发展展望9.2.1市场发展前景9.2.2行业发展趋势9.2.3行业发展方向9.32025-2031年中国钢铁电商行业预测分析9.3.1影响因素分析9.3.2市场规模预测图表目录图表钢铁电商功能图表钢铁电商的优势图表钢贸信用风险及电商解决之道图表2024年按领域分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占比图表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图表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图表2020-202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图表2020-2024年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图表2024年B2B电商上市公司年度榜单图表2024年中国B2B电商平台市场份额占比情况图表传统钢贸流通环节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增长率情况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增长率走势图表2024年生铁产量及增长情况图表2024年粗钢产量及增长情况图表2024年钢材产量及增长情况图表2024年主要钢铁产品产量累计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走势图表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累计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主要耗钢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率走势图表2024年钢材累计表观消费量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累计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主要耗钢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率走势图表2024年钢材累计表观消费量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钢材价格指数情况图表2020-2024年钢材价格指数走势图表2024年主要钢材品种价格指数情况图表2024年主要钢材品种价格指数走势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累计利润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利润情况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累计利润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钢材出口情况图表2020-2024年钢材累计出口量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钢材进口情况图表2020-2024年钢材累计进口量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钢材出口情况图表2020-2024年钢材累计出口量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钢材进口情况图表2020-2024年钢材累计进口量及增速走势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图表2024年钢铁行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速走势。
2023年计算器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计算器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序言 (4)一、2023-2028年计算器业市场运行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4)(一)、2023-2028年计算器业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4)(二)、现阶段计算器业存在的问题 (5)(三)、现阶段计算器业存在的问题 (5)(四)、规范计算器业的发展 (7)二、计算器企业战略选择 (7)(一)、计算器行业SWOT分析 (7)(二)、计算器企业战略确定 (8)(三)、计算器行业PEST分析 (9)1、政策因素 (9)2、经济因素 (9)3、社会因素 (10)4、技术因素 (10)三、计算器行业政策环境 (11)(一)、政策持续利好计算器行业发展 (11)(二)、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11)(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2)(四)、宏观环境下计算器行业定位 (12)(五)、“十三五”期间计算器业绩显著 (13)四、计算器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13)(一)、计算器行业近三年财务数据及指标分析 (13)(二)、现金流对计算器业的影响 (16)五、计算器业数据预测与分析 (16)(一)、计算器业时间序列预测与分析 (16)(二)、计算器业时间曲线预测模型分析 (17)(三)、计算器行业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分析 (18)(四)、未来5-10年计算器业预测结论 (19)六、计算器行业竞争分析 (19)(一)、计算器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19)(二)、中国计算器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0)(三)、中国计算器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1)1、中国计算器行业现有企业的竞争 (21)2、中国计算器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3、中国计算器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1)4、中国计算器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22)5、中国计算器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22)七、计算器产业发展前景 (22)(一)、中国计算器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估 (22)(二)、计算器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22)(三)、中国计算器行业市场增长点 (23)(四)、计算器行业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23)(五)、计算器产业与互联网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4)(六)、计算器国际合作前景广阔、人才培养市场大 (25)(七)、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6)(八)、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6)(九)、计算器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7)八、计算器业突破瓶颈的挑战分析 (27)(一)、计算器业发展特点分析 (27)(二)、计算器业的市场渠道挑战 (28)(三)、计算器业5-10年创新发展的挑战点 (28)1、计算器业纵向延伸分析 (28)2、计算器业运营周期的挑战分析 (29)九、计算器成功突围策略 (29)(一)、寻找计算器行业准差异化消费者兴趣诉求点 (29)(二)、计算器行业精准定位与无声消费教育 (29)(三)、从计算器行业硬文广告传播到深度合作 (30)(四)、公益营销竞争激烈 (30)(五)、电子商务提升计算器行业广告效果 (31)(六)、计算器行业渠道以多种形式传播 (31)(七)、强调市场细分,深耕计算器产业 (31)十、计算器行业风险控制解析 (32)(一)、计算器行业系统风险分析 (32)(二)、计算器业第二产业的经营风险 (32)十一、计算器行业多元化趋势 (32)(一)、宏观机制升级 (32)(二)、服务模式多元化 (33)(三)、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33)(四)、社会化特征增强 (33)(五)、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34)(六)、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34)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 (34)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 (34)(七)、呈现集群化分布 (35)(八)、各信息化厂商推动计算器发展 (36)(九)、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36)(十)、个性化定制受宠 (36)(十一)、品牌不断强化 (37)(十二)、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37)(十三)、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37)(十四)、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38)序言依据编者的深度调查分析及专业预测,本次行业报告将从下面九个方面全方位对计算器行业过去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将对计算器行业进行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还将对计算器行业前景进行展望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中国宽带网络“十三五”发展成效及“十四五”趋势分析
中国宽带网络 十三五 发展成效及十四五 趋势分析张丽㊀董泽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北京100191)摘要:宽带网络作为各国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优先行动领域,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引擎㊂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宽带网络发展迎来新一轮机遇㊂介绍了 十三五 时期我国宽带网络的推进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 十四五 时期我国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促进宽带网络进一步走深向实的措施建议㊂关键词:宽带网络;推进成效;发展趋势;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TN915.6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引用格式:张丽,董泽世.中国宽带网络 十三五 发展成效及 十四五 趋势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47(5):49-52.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1.05.0100㊀引言在政产学研的共同努力下, 十三五 期间(2016 2020年)我国宽带网络发展迈上新台阶,超额完成2020年既定战略发展目标,为带动技术进步㊁繁荣经济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㊂面向 十四五 ,新型宽带设施将持续演进重构,生态布局将日趋成熟,市场活力将持续释放,将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数字底座㊂1 宽带中国 战略落地及 新基建 部署㊀㊀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宽带网络是我国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和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㊂2013年,国务院发布‘ 宽带中国 战略及实施方案“;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面向2020年宽带网络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部署㊂自2018年年底以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博弈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多次作出加快5G㊁数据中心㊁工业互联网㊁物联网㊁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我国 十四五 时期宽带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新指引㊂1.1 宽带中国 战略落地(1)法律法规建设:建立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出台‘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㊂(2)网络建设与市场竞争: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累计发展超过1.5亿移动通信转售用户,占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比重达9%左右;深化宽带接入网开放试点工作,累计发展民营企业超过800万户;持续优化网间互联架构,全国骨干网直联点增至13个;落实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多地出台本地光纤到户网络建设和验收规范;解决基站选址难㊁道路通行难等问题,多个省市出台地方性法规和条例,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放屋顶天面和场所支持基站㊁铁塔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大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建设运营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力度,建设 百兆乡村 示范网络;组织开展6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共支持约13万个行政村光纤建设和超过5万个4G基站建设,其中约1/3的任务部署在贫困村㊂目前,全国贫困村通光纤比例㊁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双双提升到98%,提前超额完成 十三五 规划时期要求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的目标,显著缩小了城乡 数字鸿沟 ,奠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基㊂1.2㊀党中央部署指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方向近两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投资㊁促进消费㊁稳定就业和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㊂2020年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推动5G网络㊁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加快5G网络㊁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再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㊁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㊁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㊁生命健康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㊁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㊂党中央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引和方向,标志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㊂1.3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激发宽带网络新需求(1)从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看,我国制造业发展正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㊁高端产业回流㊁低端产业外迁等多重挑战,新冠疫情的蔓延进一步加剧全球产业链深刻调整,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更为迫切㊂推进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将降低企业应用数字技术的成本,充分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和新型生产范式,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增强全球竞争优势,为我国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中赢得有利地位㊂(2)从智慧化生活需求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变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了信息消费升级,充分释放了内需潜力㊂新冠疫情期间,新兴消费模式快速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20%,在线教育㊁互联网医疗等应用向更广大的人群渗透㊂(3)从治理能力提升需求看,大数据㊁人工智能㊁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宽带网络建设将有力促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全面增强治理效率和管理效能㊁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使数据 出谋划策 ,形成科学化㊁精细化㊁智能化的治理能力㊂2中国宽带网络 十三五 发展成效十三五 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扎实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专项行动㊁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等工作,发布实施加快5G发展㊁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等文件,持续优化发展环境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㊁技术创新㊁生态打造和应用牵引㊂我国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已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㊂2.1㊀宽带网络能力提档升级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㊂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全国光纤到户端口占比达92.8%;4G基站达572.7万个,是2014年的7.8倍;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基站规模达74万个;网络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全国已建成13个骨干直连点,网络性能大幅提升㊂2.2㊀宽带用户结构持续优化光纤用户占比全球领先㊂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光纤用户占比达93.4%,远超经合组织国家26.8%的平均水平,千兆用户规模达588.2万户㊂移动宽带发展超预期目标,我国3G/LTE用户数达到13.26亿,其中,4G用户占比超过80.9%,远高于全球55.5%的平均水平,5G套餐用户超过2亿户㊂2.3用户使用体验明显改善网络速率大幅提升㊂据宽带发展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率为43.49Mbit/s,是2015年同期的5.2倍;4G网络下载速率为29.02Mbit/s,是2016年第三季度的2.5倍;网络资费大幅下滑,固定宽带每月每户支出为35.3元,移动流量平均资费为3.8元/GB,较2015年年底分别下降32.6%和94.9%㊂2.4㊀融合赋能作用日益彰显宽带与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深化,全面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㊂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占GDP的比重已近4成,对GDP的贡献率近7成,有效助力了新冠抗疫复产㊂在宽带网络的支持下,医疗机构精准高效地开展新冠疫情监测㊁病毒溯源等工作;无人生产㊁远程运维等新模式保障了远程办公模式[1]㊂3中国宽带网络 十四五 发展趋势3.1㊀网络基础设施朝着高速移动㊁敏捷高效方向演进固定宽带加速从百兆迈向千兆时代㊂全球已有57个国家的234家运营商发布了千兆业务㊂2020年2月,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成立了 第五代固网 (F5G)工作组,旨在推动固定宽带代际演进㊂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提出千兆光网发展规划㊂5G规模商用部署步入快车道,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快5G战略布局,如美国发布多个新政和法案,对5G进行全面布局;我国5G进入网络规模部署和应用纵深拓展的关键阶段[2]㊂3.2㊀计算基础设施朝着技术先进㊁存算一体方向构建数据中心向规模化㊁集约化方向发展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落地,数据流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㊂据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协会(GSMA)预测,2024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是2015年的25.4倍;同时,数据中心能耗大,耗电量将占全球用电量的3%,大型㊁绿色数据中心将成为发展趋势㊂云网边深度融合成为未来重要方向,各国对云网边协同发展形成共识,微软㊁谷歌㊁亚马逊等企业纷纷推出一系列上云服务和解决方案㊂据华为预测,到2025年50%的数据将在网络边缘侧分析㊁处理与存储㊂3.3㊀融合基础设施朝着综合集成㊁交互协同方向演进㊀㊀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能力不断完善㊂从全球看,欧美等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活跃,PTC㊁GE㊁罗克韦尔㊁西门子等企业工业互联网服务能力全球领先;从国内看,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深度不断拓展,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㊂物联网平台生态体系初步形成,物联网已在智慧城市㊁智慧交通㊁智慧医疗等领域探索形成了日渐成熟的发展模式且市场规模日益壮大㊂麦肯锡的研究显示,预计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里程数将占全部汽车里程数的13%㊂3.4㊀宽带网络应用朝着全面渗透㊁融合创新方向发展㊀㊀智慧化生活应用创新不止,超高清视频㊁远程医疗㊁在线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市场空间广阔㊂根据‘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 2020年)“,预计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用户数将达到2亿[3]㊂产业数字化加速向纵深发展,智能化升级需求日益强烈,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制造领域产业投资机遇分析报告“,预计到2024年,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㊂北斗导航㊁无人驾驶㊁5G等技术将加速农业数字化进程[4]㊂数字化治理能力更加精准高效,人工智能㊁区块链㊁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将推动数字化治理驶入快车道㊂以智慧城市为例,据‘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预计,2018 2022年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5]㊂4对我国新型宽带设施发展的建议我国新型宽带设施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也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㊁投资建设规划和标准不统一㊁数据治理规则缺失㊁融合人才不足㊁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数字鸿沟等新老问题交织叠加的挑战㊂面向 十四五 规划部署和网络强国建设要求,应聚焦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需求,加快新型宽带设施建设,夯实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㊂(1)夯实网络和应用设施建设㊂一是,加快建设高速移动㊁泛在感知的网络设施,加快5G网络部署,推广升级千兆光网,提升骨干网络性能和效率;二是,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提高绿色节能水平,加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㊁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推进云边协同发展,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6]㊂(2)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发展㊂一是,推进工业企业外网建设或内网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支持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推进人工智能㊁5G㊁感知设施在交通㊁能源㊁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智慧交通㊁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建设㊂(3)壮大经济社会应用场景㊂一是,大力发展增强现实㊁虚拟现实㊁高清视频㊁远程办公等信息消费新业态,培育智慧城市㊁远程教育㊁在线医疗等数字公共服务新模式;二是,通过开展试点示范项目等方式,推广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三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制造㊁能源㊁交通等实体经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㊂(4)营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㊂一是灵活选取政府引导基金㊁公私合营模式㊁私募股权基金等多种投融资方式;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 放管服 改革,提升改革实效和发展活力;三是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建设公共数据资源池,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四是培养复合型㊁融合型高端人才㊂5结束语宽带网络是新型基础设施中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经济时代下构筑发展新优势㊁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基石㊂我国宽带网络发展基础坚实,应继续发挥既有优势,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设施发展机遇,优化发展环境,扎实稳步推进5G㊁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布局工业互联网㊁人工智能㊁区块链等前沿基础设施,深化宽带网络在交通㊁教育㊁医疗㊁制造等垂直行业的应用,推动我国宽带网络向更高质量水平发展㊂参考文献[1]李成迪.浅议通信宽带接入业务和网络建设发展[J].中国新通信,2018,20(23):19.[2]任玉宝,梁学如.通信宽带接入业务发展和网络建设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3):176-177.[3]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名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 2022年)[R],2019.[4]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领域产业投资机遇分析报告[R],2020.[5]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2018.[6]张林.通信宽带接入业务发展和网络建设思考[J].通讯世界,2017(20):84-85.作者简介:张丽㊀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产业研究部副主任㊁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消费㊁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董泽世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broadband network during the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prospect of the14th Five-Year PlanZHANG Li,DONG Zeshi(Policy and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Beijing100191,China) Abstract:As a priority action field for countries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change,broadband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engine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At presen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soci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the development of broadband network ushers in a new round of opportunitie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of broadband network development in China during the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during the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roadband network. Keywords:broadband network;promotion effect;development trend;measures and suggestions(收稿日期:2021-01-29)。
中国MCN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MCN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MCN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步入进化期,行业规模快速增长MCN(全称Multi-ChannelNetwork),诞生于国外,于中国发展衍生、壮大。
经过多年发展,MCN已经成为网红经济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其商业形态更加多元、变现途径愈加丰富,依托于各大主流媒体平台,为内容的生产分发及网红孵化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作为内容产业的链路,国内MCN经历了2017年的爆发式增长,从2015年的几百家发展到如今超过6500家,90%以上的头部网红已经签给MCN公司,或成立了自己的MCN公司(如papi酱成立的papitube)。
MCN机构能够基于其专业化的分析能力为网红提供针对性的流量引导和曝光机会、成熟的商业变现方式。
同时MCN机构还可针对网红的特点对其生产的内容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指导,保证内容输出的质量,从而提高粉丝的黏性。
《2020-2026年中国MCN机构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数据显示:MCN市场规模整体达百亿级。
MCN行业规模由于广告变现模式的成熟在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此后由于电商变现模式的出现,2017年行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目前,MCN市场规模已经达百亿级,未来随着变现模式的增加,MCN行业规模将持续增长。
近3年,头部MCN营收规模达亿级的机构数量占比逐年提升,头部机构贡献率超60%。
截至2018年12月,超三成MCN的营收规模在5000万以上,营收规模破亿的MCN数量占比高达6%,近四成头部MCN组织规模集中在100-300人。
国内MCN行业受益于短视频爆发,进入商业模式进化期。
1)总体来看,国内MCN经历了2012-2013年短视频起步的萌芽期,2015-2016年进行电商等多种商业模式的发展期,2017-2018年“内容补贴”下的爆发式增长,以及2018-2019年去除流量红利后的进化期。
2)经历短暂萌芽期后,2015年微博做短视频时便执行了MCN计划。
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现状及未来
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现状及未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当下电力行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在国家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智能电网建设也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就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现状及未来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一窥智能电网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现状当前,国家多项政策文件已明确指出智能电网建设是实现能源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在智能电网建设领域已经取得了成果,随着目标的不断提高,我国智能电网的规模和品质也在不断提升。
1. 技术进步在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研究开发各种智能电网技术是关键所在。
我国的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电网智能化技术,已经形成了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实现了对电力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提高了电网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2. 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能源行业“十三五”规划,我国将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在2020年之前要完成全国范围内121个智能电网示范项目的建设,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
同时,国家也将继续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智能电网。
3. 微电网、光伏等新能源的应用随着新能源政策的出台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
智能电网的建设将大大促进新能源的普及和应用。
比如在一些地区,微电网系统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光伏电站、风电场等新能源装机容量也在不断增加。
二、智能电网建设面临的挑战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问题:融资难、技术难题、标准体系偏差、政策缺陷、数据安全等等。
1. 科技基础不足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创新技术,而目前我国的科技基础尚未完全达到应有的水平;与之相对,国外的智能电网建设,核心技术仍然在少数的发达国家手中。
2. 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能源发展依赖于政策的支撑。
目前,我国在智能电网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特别是针对新能源设施依然存在法律较为空白的情况。
我国电子政务的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所谓电子政务,普遍认同的含义是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政务活动平台建立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成长是适应经济计谋转型,增强自身扶植,强化社会治理和大众办事本能机能的必经之路。
但目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由此导致电子政务领域尚未发展成熟。
一、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和运行现状事实上,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密切关注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向。
“十二五”期间,政府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规划,作为鞭策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在此期间,我国的电子政务取得了光辉的发展历程,地方各部门普遍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电子政务营业的覆盖率达到70%。
2016年,《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提出为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新闻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提升公众的参与度,督促政府有效施政做出了良好的政策引导。
进入“十三五”阶段,电子政务的战略地位获得进一步提升。
从宏观层面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阻且长。
如何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和如何构建与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兼容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成为“十三五”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大数据环境下,智慧政府,服务型政府等政府发展理念成为推崇的热点。
智慧政府主张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
而服务型政府主张政府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人民利益为重的服务理念。
推行电子政务,实际上是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为电子政务提供新的广阔的成长空间。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三五”时期的末期阶段,在“十三五”规划中,电子政务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已经有广泛应用,政府也在进行“放管服”改革和集中审批流程再造等创新,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定会越来越快。
中国通信用户数据、通信行业经营业绩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通信用户数据、通信行业经营业绩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通信用户数据一直稳步提升,但未来增长空间有限近些年受益于中国基础通信业务和通信技术发展,中国的电信用户维持上升趋势,但是内部出现了分化,固定电话用户数量一直下降趋势,而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维持上升趋势。
截至2018年底,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13.1亿户,全年净增1.74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83.4%。
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4.4%,全年净增1.69亿户。
截至2019年6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9亿户,同比增长5%。
其中,4G用户规模为12.3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7.6%,较上年末提高3.2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12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07亿户,全年净增5884万户。
其中,光纤接入(FTTH/O)用户3.68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90.4%,较上年末提高6.1个百分点。
宽带用户持续向高速率迁移,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2.86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70.3%,占比较上年末提高31.4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6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35亿户,上半年净增2737万户。
其中,光纤接入(FTTH/O)用户3.96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91%。
宽带接入用户持续向高速率迁移,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达3.35亿户,占总用户数的77.1%,占比较一季度和上年末分别提高3.4个和6.8个百分点。
2018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1.37亿户,总数达到17.5亿户,比上年末增长8.5%。
全年净增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亿户,总数达到15.7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12.2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10.2部/百人。
全国已有24个省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
2023年计算机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计算机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绪论 (4)一、计算机服务行业政策环境 (4)(一)、政策持续利好计算机服务行业发展 (4)(二)、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5)(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5)(四)、宏观环境下计算机服务行业定位 (6)(五)、“十三五”期间计算机服务业绩显著 (6)二、计算机服务企业战略选择 (7)(一)、计算机服务行业SWOT分析 (7)(二)、计算机服务企业战略确定 (8)(三)、计算机服务行业PEST分析 (8)1、政策因素 (8)2、经济因素 (9)3、社会因素 (10)4、技术因素 (10)三、计算机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10)(一)、中国计算机服务市场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10)(二)、计算机服务行业结构分析 (11)(三)、计算机服务行业各因素(PEST)分析 (12)1、政策因素 (12)2、经济因素 (13)3、社会因素 (13)4、技术因素 (14)(四)、计算机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14)(五)、计算机服务行业特征分析 (14)(六)、计算机服务行业相关政策体系不健全 (15)四、计算机服务行业(2023-2028)发展趋势预测 (16)(一)、计算机服务行业当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16)(二)、计算机服务行业经营理念快速转变的意义 (17)(三)、整合计算机服务行业的技术服务 (17)(四)、迅速转变计算机服务企业的增长动力 (17)五、2023-2028年计算机服务企业市场突破具体策略 (18)(一)、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策略,提高计算机服务产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18)(二)、使用计算机服务行业市场渗透策略,不断开发新客户 (19)(三)、实施计算机服务行业市场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各类市场创新源 (19)(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覆盖完善的服务体系 (19)(五)、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深化计算机服务行业国内外市场拓展 (19)(六)、在市场开发中结合渗透和其他策略 (20)六、计算机服务业的外部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21)(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对计算机服务业的影响 (21)(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对计算机服务业的影响 (21)(三)、国内突出经济问题对计算机服务业的影响 (22)七、计算机服务行业企业转型思考(2023-2028) (22)(一)、计算机服务业的内生延伸——选择与定位 (23)(二)、计算机服务跨行业转型延伸 (23)(三)、计算机服务企业资本计划分析 (23)(四)、计算机服务业的融资问题 (24)(五)、加强计算机服务行业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结构 (24)八、未来计算机服务企业发展的战略保障措施 (25)(一)、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及时调整组织结构 (25)(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26)1、制定总体人才引进计划 (26)2、渠道人才引进 (27)3、内部员工竞聘 (27)(三)、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27)九、计算机服务行业风险控制解析 (28)(一)、计算机服务行业系统风险分析 (28)(二)、计算机服务业第二产业的经营风险 (28)十、计算机服务成功突围策略 (29)(一)、寻找计算机服务行业准差异化消费者兴趣诉求点 (29)(二)、计算机服务行业精准定位与无声消费教育 (29)(三)、从计算机服务行业硬文广告传播到深度合作 (29)(四)、公益营销竞争激烈 (30)(五)、电子商务提升计算机服务行业广告效果 (30)(六)、计算机服务行业渠道以多种形式传播 (30)(七)、强调市场细分,深耕计算机服务产业 (31)十一、计算机服务行业多元化趋势 (31)(一)、宏观机制升级 (31)(二)、服务模式多元化 (32)(三)、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32)(四)、社会化特征增强 (32)(五)、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32)(六)、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33)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 (33)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 (33)(七)、呈现集群化分布 (34)(八)、各信息化厂商推动计算机服务发展 (34)(九)、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35)(十)、个性化定制受宠 (35)(十一)、品牌不断强化 (35)(十二)、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36)(十三)、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36)(十四)、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36)绪论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服务行业公司在未来五年(2023-2028)中的市场突破份额,并提供了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五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一、互联网行业发展特点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
“十二五”期间,我国互联网行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作用也日益凸显。
具体来看,我们从行业规模、市场竞争、资本动向、创业创新、跨界融合这五个方面,详细阐述2015年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特点。
(一)行业持续高速增长2015年,我国互联网行业营收规模继续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基础电信业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互联网行业已成为拉动信息通信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跨界融合发展的持续深入,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的融合型企业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企业营收、市值在短期内爆发式增长,成为当前引领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1、行业营收再创新高,移动化转型成效显著行业营收高速增长,营收结构呈现“双集中”。
2015年,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营收达7500亿元1,同比增长46.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GDP和基础电信业。
互联网经济作为当今最活跃、最具有创新性的经济形态,已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带动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引擎。
从营收结构看,我国互联网行业呈现出两个集中的特点。
一是市场中,2015年营收排名前十的上市互联网企业收入合计565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75.4%。
二是业务集中,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占比20%,但其业务收入合计为3786亿元,占比高达54.4%,远高于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社交网络、门户网站等业务的比重。
移动化转型步伐加快,移动端收入逐渐占据主导。
随着移动宽带网络的不断完善和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兴起。
其便捷化、个性化、碎片化的特点满足了用户需求,成为互联网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传统业务均加快移动化转型步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电子商务看,阿里巴巴2015年的网络零售交易总额高达2.95万亿元,其中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达60%。
国内最大的垂直电商唯品会持续推进移动战略,不断优化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体验,目前移动端销售占比已提升至82%。
从搜索引擎看,百度大力发展移动搜索、移动地图等移动互联网业务,目前移动搜索月度活跃用户数达6.57亿,移动地图月度活跃用户数达3.02亿,推动移动端营收占比提升至53%。
从社交网络看,腾讯微信已快速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即时通信应用,其月活跃用户数已接近7亿,微信的公众账广告、朋友圈广告推动腾讯广告总收入的持续增长,移动平台广告收入占比已提升至65%。
2、市值总体震荡上行,融合企业更具发展潜力多空因素相互交织,引发市值大幅震荡。
截至2015年底,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体市值规模达4.86万亿元2,同比增长20.4%。
虽然2015年企业市值整体实现较快增长,但是年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幅震荡,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
2015年1-5月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快速攀升,年内一度达到5.1万亿元的峰值,6-9月份企业总市值大幅下挫,累计下降了23.4%,10月份以后则有所反弹,市值逐渐回升。
2015年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剧烈波动,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政策相继推出,利好互联网行业发展,激发市场信心,推高了相关企业股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市场主动去除杠杆等因素的影响,加之部分企业加快转型投资、短期利润快速缩减,导致企业股价遭受重挫。
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的融合型企业成为当前引领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随着我国“互联网+”深入推进,诸多互联网企业不断由线上向线下渗透,从网络经济向实体经济扩展,大力发展融合业务。
同时,以互联网金融、本地生活服务、分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各领域领先企业的市值和估值快速增长。
一方面,拓展融合业务的上市企业市值快速攀升。
2015年,乐视网和东方财富两家企业大力拓展融合业务,企业市值在年内均实现翻倍,全年稳居上市互联网企业前十名,且排名较2014年均有较大提升。
乐视网以互联网生态为基础,衍生出内容、大屏、手机、汽车、体育、金融等融合子生态,业务覆盖广泛。
东方财富2015年收购了同信证券,其经营范围从财经资讯提供商、基金代销服务,逐步拓展至证券经纪、融资融券业务,着力打造互联网财经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融合类初创企业受风险投资追捧。
蚂蚁金服相继推出支付宝、余额宝、网商银行、芝麻信用等明星业务,形成以大数据和征信体系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目前已完成45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600亿美元。
饿了么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先的送餐平台,目前已形成交易、配送、供应链三大核心业务平台,涉及原材料供应、外卖配送等多项业务,最新估值已达45亿美元。
图表2011-2015年互联网市值TOP10变化情况资料来源:产研智库(二)市场格局优化调整当前,互联网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大量的人才、资金涌入互联网行业,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互联网营销方式从免费升级到补贴,而且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烧钱补贴大战的恶性竞争现象频频上演。
同时,行业市场格局亦在深度调整,受行业发展规律、外部竞争压力和风险资本驱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同质化的互联网巨头从“相杀”走向“相爱”,2015年行业巨头合并数量创历史之最。
1、营销方式升级转变,“补贴大战”屡屡上演过去,免费提供产品和服务是互联网行业营销推广的主要方式。
而今,随着“互联网+”蓬勃兴起,为快速形成较大用户规模、加快培育用户行为习惯,补贴作为一种创新的营销模式已逐步获得业界认可并广泛应用。
“补贴大战”一触即发,并迅速蔓延至诸多领域。
原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在2014年初率先挑起了烧钱补贴大战,通过出租车司机接单奖励、打车用户直接返现等补贴方式,快速普及了打车软件的应用,累计补贴超过24亿元。
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出行领域的补贴重心转移到了互联网专车业务,而且随着Uber、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加入战局,引发起更大规模的补贴大战,仅Uber一家企业2015年的补贴金额就高达10亿美元。
与此同时,“补贴大战”迅速蔓延到餐饮、美业、家政、教育等诸多O2O领域。
美团网在2015年初融资7亿美元用于拓展团购、外卖等O2O业务;河狸家从5月25日起投入1亿元补贴用户,提供超低价的上门美容服务;口碑网更是在“双十二”当天就投入10亿元的巨额补贴。
企业竞争挑起“补贴大战”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是着力培育用户习惯。
改变用户传统习惯,将消费行为、支付习惯从线下转移至线上,需要采取价格优惠甚至补贴的方式来鼓励、推动用户使用。
同时,企业通过接单补贴也能够激励平台上的供给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从需求端、供给侧双重补贴作用下,能够促进新平台、新业务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用户习惯的加速成。
用户使用网络约租车、网络订餐等行为习惯就是依靠补贴培育起来的。
二是快速扩大企业规模。
在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初期,大量创业者和风险投资争先涌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快速抢占用户、扩大发展规模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依靠烧钱补贴的方式,能够加快业务扩张速度,使企业快速建立规模优势,持续获得风险投资支持,增加企业存活甚至发展壮大的可能性。
最初国内市场有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快的打车、打车小秘等40多款打车软件,经过“补贴大战”的激烈竞争,目前只剩滴滴出行、Uber等少数几家企业。
“补贴大战”的恶性竞争持续蔓延将对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重要影响。
一方面,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
交通、餐饮等诸多领域的巨额补贴催生了地下刷单黑产业链,平台的部分商家和用户合作刷单、共同谋取暴利。
比如滴滴出行、Uber在专车领域的补贴金额超过10亿美元,吸引了大量职业刷单者进入,部分刷单人员不出车便可月领3-5万补贴。
同时,巨额补贴还汇聚了大量的服务供给者,一旦补贴力度减少或者取消,会对这些服务供给者的收入造成很大影响,容易引发社会性事件,近期的滴滴、优步司机罢工事件就归因于此。
另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构建长期核心竞争力。
“补贴大战”持续蔓延,会导致企业陷入以补贴为核心的同质化竞争,一旦企业后续融资受阻,就会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而且当烧钱补贴成为做大规模、建立壁垒的捷径时,企业往往容易忽略技术和产品创新,难以深入发掘用户需求并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巨头合并”动作频频,马太效应日趋凸显随着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不仅催生出一大批创新企业,而且加剧了各垂直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
2015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出现了多个影响重大的合并事件,体量之大、数量之多、规模之巨,为业界近些年所少有。
交通出行领域,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于2015年2月14日,宣布两家以100%换股的方式正式战略合并,缓解双方前期大规模持续烧钱补贴的恶性竞争压力,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监管政策、外部竞争。
嘀嘀、快的合并后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出行服务企业,目前企业估值高达165亿美元。
分类信息领域,58同城与赶集网达成战略合并协议,降低双方市场投入成本,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同时发挥协同效应,深化在O2O方向上的战略布局,58同城专注于房产、到家服务,赶集网则侧重于招聘、二手车业务。
而且赶集网还通过与58同城合并实现上市梦想,背后的6家投资机构获得投资退出机会。
电商团购领域,美团网、大众点评网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同时将加强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加快产品创新、服务深化和行业拓展,促进O2O生态圈建设。
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后,不仅在团购领域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而且在餐饮、娱乐等生活服务O2O领域也快速成长为新巨头。
此外,携程收购艺龙、携程与去哪儿合并、百合网收购世纪佳缘等合并事件对各自垂直细分领域的市场格局均产生重要影响。
互联网领军企业从“群雄逐鹿”走向“联姻合并”,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均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遵循行业自身发展规律。
互联网业务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拥有先行优势的企业很容易取得竞争优势并且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并对后进入者形成较高的市场壁垒,如国内外的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领域均呈现出一家企业独大的市场格局。
垂直细分领域的巨头合并,不仅能够巩固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市场壁垒,增强竞争优势,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是迫于外部市场竞争环境。
我国互联网垂直细分领域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领先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持续投入高额营销费用,甚至采用大规模烧钱补贴的方式来争取用户,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
特别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寒冬突然来袭,对依赖烧钱补贴的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推动企业抱团取暖、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