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经典考试题型总结(有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作图题(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作图题(含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7683b669eae009591bec6e.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作图题(含详细解
析)
1如图,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解答:解:对于前五幅图,光线能够经光学元件透过去,所以前五幅图中可能为透镜.(1)(3)图的折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这些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填凹透镜.
(2)(4)(5)图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这些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填凸透镜.
(6)图中的光学元件不能使光线透过,但能改变光路,所以该图中是平面镜.
故答案为:
2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解答:解: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④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⑤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其传播方向不变;
⑥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其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3 请在图中填透镜、面镜.
解答:解:(1)光线经过第一个透镜后变得会聚,所以是凸透镜;原来发散的光线经过第二个透镜后变成平行光线,比原来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平行光线经过第三个透镜后变得发散,所以是凹透镜,如下图所示:
(2)原来发散的光线经过第一个框后变成平行光线,比原来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经过第二个框后仍然是平行光线,只是改变了传播方向,所以是平面镜;平行光线经过第三个框后变得发散,所以是凹透镜.
答案如下图所示:
(3)原来发散的光线经过第一个框后变成平行光线,比原来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经过第二个框后仍然是平行光线,只是改变了传播方向,所以是平面镜;平行光线经过第三个框后变得发散,所以是凹透镜.
答案如下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747b1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9.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在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该像为()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由题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时,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CA.当u=10cm时,u<f=l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15cm时,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无法成像,故B错误;C.当u=20cm时,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D错误。
故选C。
3、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因为有了光,世界才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光,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温暖,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小孔成像表明光一定沿直线传播B.图中的漫画表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C.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鱼在水中的像比实际位置深一些D.图是教室里的投影仪,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将凸透镜向上移动答案:BA.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小聪和小猫彼此能看到对方,说明在光反射时,光路可逆,故B正确;C.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因为光的折射,看到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故C错误;D.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第01期)(解析版)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第01期)(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ce68a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3.png)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跨学科实践】1.(2024·山西)如图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与正常眼球对比图。
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B.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远视眼镜C.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视眼镜D.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远视眼镜【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患者眼球中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因此应戴近视眼镜即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A。
【中考新考法】2.(2024·山东烟台)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
请你观察图甲中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乙中。
表乙照相机①胶卷光圈眼睛晶状体和角膜②③【答案】镜头视网膜瞳孔【解析】[1][2][3]根据图可知,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底片);瞳孔相当于光圈,调节光线的射入量;眼睑相当于快门,快门打开才能有光线进入;快门与眼睑的作用是相同的。
【结合生活实际】3.(2024·湖北武汉)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图甲中,点燃蜡烛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
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同学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方案一:仅将光屏向移动一段距离;方案二:仅换用焦距较的凸透镜。
(2)某同学利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观察指纹,保持指纹到眼睛的距离为40cm不变,将凸透镜调整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看到了指纹正立放大的像,此时该同学的眼睛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能成(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或“正立放大”)的像。
【答案】照相机左大倒立放大【解析】(1)[1]由图甲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点燃蜡烛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4e8869af45b307e871976a.png)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B.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C.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答案】A【解析】【解答】解:A、光年是光在一年的时间内走的路程,所以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故A正确;B、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B错误;C、由于红外线的穿透力强,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C错误;D、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则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光年是光在一年的时间内走的路程;(2)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红外线的穿透力强,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4)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2.如图所示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景,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约在10cm左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缩小的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以内C.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D.小明若戴有近视镜则不可能看到图示情景【答案】C【解析】【解答】当凸透镜成像时,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道,可知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C符合题意;由于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小明是否戴有近视镜,小明都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由于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是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是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老师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A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023全国各地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2023全国各地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86eec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d.png)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1 透镜1.(2023四川成都)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
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虚线)。
请在图乙中画出:①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②光线b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答案】【解析】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到焦点,所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先过入射点做法线垂直于平面镜,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2.(2023重庆)在如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答案】【解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2023重庆)请根据画出的光线,在答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
【答案】【解析】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4.(2023四川南充)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答案】【解析】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考点2 生活中的透镜5.(2023湖北随州)细心观察的小明发现身边处处有物理。
下列他观察到的现象或事例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B.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C.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答案】B【解析】A.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C.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归纳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fec101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3.png)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一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光屏,使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上得到的第一次成像是清晰放大的像B.第二次光屏上得到的像比第一次大C.换上凸透镜乙,光屏向左移动得到清晰的像D.换上凸透镜乙,光屏向右移动得到清晰的像2、让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8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7cm 处,经这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放大的虚像3、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点。
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4、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5、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6、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
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7、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
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ca5518524de518974b7d0f.png)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2.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B.甲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C.乙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D.乙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3.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丙乙C.甲丁D.丙丁4.学习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明同学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B.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C.实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的同侧,虚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异侧D.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5.小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图中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C.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凸透镜移到4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6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移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6.如图所示,是一副眼镜放到物理书上一定距离时观察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凸面镜B.凹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7.疫情期间,王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板上的文字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老师和黑板应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C.为了让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字更大,手机应靠近黑板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8.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5ddee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c.png)
B.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B
故选B。
6.(2022·海南)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
A. 显微镜B. 照相机
C. 老花镜D. “拐弯镜”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原理是: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
C.人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反射,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的缘故,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8.(2022·恩施)汽车的摄像头能对远处物体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汽车经过盘山公路的急弯处时,可通过路边的凸面镜来观察另一方来车情况。在如图所示的弯道上,最适合安装凸面镜的一处位置是________处(选填图中字母)。
【答案】①.12.0②.放大③.远视
【解析】
【详解】[1]由图得,凸透镜的光心在刻度尺的40.0cm位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的点为焦点,因此该凸透镜的焦点在刻度尺52.0cm位置,故透镜的焦距为
[2]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的像为放大、倒立的实像。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223583f78a6529657d5364.png)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 缩小的实像B. 等大的实像C. 放大的实像D. 放大的虚像【答案】D【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烛焰在屏上成一缩小实像,所以此时蜡烛在凸透镜的2f 之外,即u>2f;当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则此时u>f,那么有可能是2f >u>f,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等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缩小的实像,所以只有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可能出现.故选D.【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2.如图所示是被课本反射的光经小洪同学眼睛的晶状体折射的情况,则该同学是()A.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B.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C.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D. 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说明该同学患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增强,使成像靠前落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故答案为: D。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C.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答案】 C【解析】【解答】A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作的,A不符合题意;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B不符合题意;C.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C符合题意;D.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投影仪、照相机的晶体是凸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4.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A.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答案】 B【解析】【解答】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在凸透镜后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这是胶片的位置,如果用短焦距镜头,其焦距本身就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当用这种傻瓜照相机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相机镜头距离发生改变时,像距的变化范围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可以认为能成近似清晰的像,故答案为:B。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2017c5e518964bce847c4f.png)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为近期流行的一种“自拍神器”,这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
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自拍可以()A. 增大镜头中凸透镜的焦距B. 增大像距C. 增大物距D. 增大像的清晰度【答案】 C【解析】【解答】利用自拍杆拍照时,可以增大人到照相机的距离,使拍照效果更好,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自拍杆拍照,增大了人到相机的距离,即物距。
2.如图所示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景,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约在10cm左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缩小的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以内C.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D.小明若戴有近视镜则不可能看到图示情景【答案】C【解析】【解答】当凸透镜成像时,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道,可知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C符合题意;由于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小明是否戴有近视镜,小明都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由于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是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是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老师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A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如图所示,图中凸透镜焦距用f表示,与图中标注的L1和L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L1>fB. L1>2fC. L1<f<L2D.【答案】 A【解析】【解答】由题图知,u<v,且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u<2f,即f<L1<2f,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L1>f,L2>L1>f,所以f<, 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v时,f<u<2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A. 6cmB. 12cmC. 18cmD. 24cm【答案】 C【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7ef052a58da0116c1749dc.png)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B.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C.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 A【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物体离凸透镜的焦距更远,则像更靠近凸透镜,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承接清晰的像,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更远,像会更靠近凸透镜。
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如图所示,图中凸透镜焦距用f表示,与图中标注的L1和L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L1>fB. L1>2fC. L1<f<L2D.【答案】 A【解析】【解答】由题图知,u<v,且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u<2f,即f<L1<2f,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L1>f,L2>L1>f,所以f<, 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v时,f<u<2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 厘米B.8 厘米C.10 厘米D.20 厘米【答案】A【解析】【解答】解: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即:u=16cm>2f,解得f<8cm,分析四个选项,其中的5cm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43.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1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3eae536bd97f192279e985.png)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D. 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答案】 C【解析】【解答】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 时,所以f=10cm,A不符合题意;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C、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C符合题意;D、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2.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成像原理与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B.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答案】B【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v=80cm-50cm=30cm,物距u >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2fdeee48d7c1c708a145d6.png)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晨光初中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应怎样调节()A.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答案】 B【解析】【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解答:物近像远像变大.2.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A. 6cmB. 12cmC. 18cmD. 24cm【答案】 C【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焦距,即焦距是 12cm=18cm.故答案为:C.【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3.当烛焰、透镜、光屏三者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点相同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监控摄像头D. 投影仪【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小于像距的,所以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应是投影仪,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中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保持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C. 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D. 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答案】 B【解析】【解答】图中凸透镜成像时,根据图中位置可得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实像,若保持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物距增大,此时像距应该减小,故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A选项说法错误;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来成倒立、缩小实像,移动后可得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B说法正确;若保持透镜不动,根据原物距和像距位置,可判断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应该成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C说法错误;若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即会聚能力更强,则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
压轴题01透镜及其应用(原卷版+解析)
![压轴题01透镜及其应用(原卷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5ed88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0.png)
压轴题01 透镜及其应用一、考向分析二、压轴题要领1..近视眼与远视眼 类型 成因图示矫正方法 正常眼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看近处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
这样无论远近的光线均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佩戴 凹透镜 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佩戴 凸透镜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透镜种类 图示描述凸透镜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凸透镜另一侧焦点(图中黑线);2.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图中红线);3.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蓝线)。
综合近几年的中考物理真题可以发现近几年各地命题中对于透镜及其应用的考察有了较为提高的考察模式,很多学生对于透镜的概念及其常考点斗认知不清楚,预计2022年中考还会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眼睛和眼镜:正常眼睛、近视眼和远视眼。
显微镜和望远镜。
凹透镜 1.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入射一侧的焦点(图中黑线);2.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图中红线);3.射向凹透镜另一测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
3.凸透镜的应用原理其它应用典型应用照相机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像机(头)电影放映机投影仪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u)成像的特点像距(v)主要应用大小倒正虚实u>2f缩小倒实f<v<2f照相机、摄像机u=2f等大倒实v=2f复印机f<u<2f放大倒实v>2f投影仪、u=f不成像获取平行光u<f放大正虚放大镜5.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1.首先需要理解记忆两种透镜各自的三条特殊光线。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fcd244844769eae009ed7d.png)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答案】 C【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Ⅲ区域,箭头向上.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2.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成像原理与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B.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答案】B【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v=80cm-50cm=30cm,物距u >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
B.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取走光屏,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符合题意为答案。
C.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v=30cm<2f,则15cm<f<30cm,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则蜡烛在焦点之内,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2f550084868762caaed5da.png)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D. 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答案】 C【解析】【解答】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 时,所以f=10cm,A不符合题意;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C、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C符合题意;D、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 厘米B.8 厘米C.10 厘米D.20 厘米【答案】A【解析】【解答】解: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即:u=16cm>2f,解得f<8cm,分析四个选项,其中的5cm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43.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1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a7b0bb5a8102d277a22f4c.png)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A. 一直变小B. 一直变大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答案】A【解析】【解答】解: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2f,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选A.【分析】首先根据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确定像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来解答此题.2.如图所示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景,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约在10cm左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缩小的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以内C.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D.小明若戴有近视镜则不可能看到图示情景【答案】C【解析】【解答】当凸透镜成像时,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道,可知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C符合题意;由于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小明是否戴有近视镜,小明都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由于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是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是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老师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A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 厘米B.8 厘米C.10 厘米D.20 厘米【答案】A【解析】【解答】解: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即:u=16cm>2f,解得f<8cm,分析四个选项,其中的5cm符合题意。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72ee17312b3169a451a4e8.png)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A. 缩小的B. 放大的C. 正立的D. 倒立的【答案】 B【解析】(1)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2f>20cm>f,20cm>f>10cm.(2)蜡烛向透镜移动8cm,物距是20cm- 8cm=12cm,20cm>f>10cm,物距和焦距关系有两种可能:①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思路【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焦距取值范围.(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成像情况.试题【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掌握每一种成像情况的物距和焦距关系.根据物距求出焦距2.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A. 6cmB. 12cmC. 18cmD. 24cm【答案】 C【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焦距,即焦距是 12cm=18cm.故答案为:C.【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3.飞机在海上进行搜救时,工作人员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海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0 mm,则底片与镜头的距离应该()A. 大于200 mmB. 恰为100 mmC. 小于100 mmD. 略大于100 mm【答案】 D【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10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100mm小于2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经典考试题型总结(有解析)一、透镜作图、判断1、根据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2、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②根据图乙中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③请你根据图丙、丁的光路,在虚线框内分别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
AB甲乙丙丁空气水MN3、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1)请在图中画出AO的反射光线(2)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AB,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题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
A 、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B 、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 、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2、如图所示,将平面镜放在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的位置,凸透镜和平面镜相距为d,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透镜,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两镜的中点A,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A、 dB、 d/2C、3d/2D、2d/33、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是( )A、大于120mmB、恰为60mmC、小于60mmD、略大于60mm4、如图所示,B为AC的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A、应该放在B、C之间的某处B、应该放在A、B之间的某处C、应该放在B点D、可能放在蜡烛的左侧某处题型三、焦距范围的判断1、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1=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A、大于20厘米B、大于15厘米小于20厘米C、小于10厘米D、大于10厘米,小于15厘米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A、10 cm<f<20 cmB、f>10 cmC、f<10 cmD、f>20 cm3、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 cm图14B、一定小于9 cm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题型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昌平一模)28、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一个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
如图14所示,点燃的蜡烛在光具座上36cm 刻线处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现象可说明__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小丽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4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可成________、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2)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3、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向_____(填“上”或“下”)调整;(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 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____的实像。
题型五、眼睛的矫正1、(4分)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⑴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应该(将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填“靠近”或“远离”)眼睛、⑵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其矫正做法是、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好奇地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发现仍可以在屏幕上成像,拿开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屏幕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材料二: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正常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根据上面的材料,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透镜,对光有作用。
(2分)(2)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
(2分)(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如果某同学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配戴什么样的眼镜?为什么?(4分)题型一、透镜作图、判断1、【答案】XXXXX:【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知入射光线应与主光轴平行、2、【答案】略【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根据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分析解答:解:(1)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首先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答案为:(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丁图中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丙图中为凹透镜、3、【答案】略【解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首先通过入射点O做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做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物体位于2倍焦距时,像也位于2倍焦距;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如下图:(3)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下图所示:题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正确答案:C解析:在2f以外,得到倒立、缩小实像;像与物在主光轴上运动方向相同,像越远越大越暗,越近越小越亮。
2、【答案】 C【解析】本题将凸透镜与平面镜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但光线还未到达焦点时,就被一平面镜反射了,由图可知,如果没有平面镜的话,光线应会聚在平面镜后点A的像点上,由平面镜成像规律,A的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点A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焦距f=d+d/2=3d/2,本题答案为C。
3、解析:镜头的焦距为60mm,飞机在高空拍摄时物距远远大于二倍焦距,像离焦点很近但仍大于焦距,即略大于60mm;选D4、解析正确答案(A)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由凸透镜成像知道物距大与像距且大于两倍焦距时满足,故选A题型三、焦距范围的判断1、解析正确答案(D)由题可知:u1>2f,即30厘米>2f①;f<u2<2f,即f<20厘米<2f②;u3<f,10厘米<f③,解方程得10厘米<f<15厘米,故选D。
2、解析正确答案(C)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条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必然大于2倍焦距,即u>2f。
本题中有20 cm>2f,解不等式得:f<10 cm。
3、解析正确答案(D)由于本题中物像异侧,说明此像是一实像;又由于像距比物距大,可推知此像是一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体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另一侧的二倍焦距之外。
即f<18 cm<2f ①20 cm>2f ②综合① ② 解得9cm<f<10 cm。
题型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1)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Ⅱ;缩小;照相机;(3)凹透镜;近视、解析(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靠近凸透镜,为使像能成在光屏上,应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块适当的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像才能成在光屏上,近视眼就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的、3、下;15;左;缩小解析(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首先要调整光屏凸透镜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根据这个思路可解决此题、(2)根据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求得焦距、(3)使烛焰向左移动5cm,这时,u大于2f。
根据u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题型五、眼睛的矫正1、【答案】(1)将蜡烛靠近透镜移动靠近;(2)A、C、【解析】试题分析:(1)拿走眼镜后,就是近视眼: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想成清晰的像,应减小物距、将蜡烛靠近透镜移动,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靠近眼睛、(2)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是A图,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是C图、考点:近视眼的形成及配镜2、【答案】(1)凹;发散(2)凸透镜;光屏(3)配戴凹透镜(或近视眼镜),根据材料一中的实验可知,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配戴凹透镜,可以使得所成像的位置向后移动,配戴合适的凹透镜,可以使所成的像刚好落在视网膜上【解析】(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凹;发散、(2)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故答案为:凸透镜;光屏、(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实验可知,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物体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根据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配戴合适的凹透镜,可以使得所成像的位置向后移动,使所成的像刚好落在视网膜上,所以如果某同学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配戴凹透镜(或近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