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法国主要文学家及作品介绍

法国主要文学家及作品介绍

法国主要文学家及作品介绍莫里哀,(1622~1673),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创建者,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

他一生共创作了37 部喜剧,是世界剧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伪君子》、《唐〃璜》、《吝啬鬼》是世界喜剧中最出色的作品。

他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

他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

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

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

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

代表作:1659年,莫里哀创作《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而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

但莫里哀并未被吓倒,连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

《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淫秽”、“诋毁宗教”,又遭到禁演。

莫里哀奋起还击,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两出论战性短剧。

1664年,莫里哀写成杰作《伪君子》,1668年,他又创作了另一部力作《吝啬鬼》。

莫里哀是位喜剧大师,但是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

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

1673年,在演完《没病找病》最后一幕以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

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冷清清。

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

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

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

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年)和《巴马修道院》(1839年)。

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熙 德
贺拉斯
全盛时期(17世纪50-70年代) 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理论家, 被称为“巴那斯山的立法者”。他的《诗的艺术》 是古典主义的法典。 拉辛:悲剧作家。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和 《费德尔》。另外他的《昂朵马格》是一部标准的 古典主义悲剧。 莫里哀:喜剧家。代表作《伪君子》等。 拉.封丹:寓言家。代表作《寓言诗》。 衰落时期 (80年代至十八世纪初)
4、在塑造人物上,要以贵族为主人公,表现贵族的 “宁静的单纯,高贵的肃穆”。 5、在创作原则上,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 剧), 要遵循“三· 一律”原则,即一事一地一日内完成。
6、在创作体裁上,以戏剧为主,戏剧中又以悲剧为主。
7、在创作语言上,追求典雅、雕饰、铺张、华丽,富 有宫廷趣味。 8、在创作风格上追求崇高美。
马克思所指出:“路易十四时期的 法国剧作家从理论上构思的那种 三一律,是建立在对希腊戏剧(及 其解释者亚里士多德)的曲解上的。 但是,另一方面,同样毫无疑问, 他们正是依照他们自己艺术的需 要来理解希腊人的” 。
评价
把三一律作为一种戏剧结构的方式,有助于使剧本 的结构集中、严谨,运用这种结构方式也造就了不少 成功的剧作。但由于它把一些本来合理的东西变成清 规戒律,就束缚了自己。同时,又把作品作为抽象理 性的代言人,失去了文学最重要的因素——感情,限 制了文学的发展。另外,在人物塑造上,往往只重共 性而轻视个性,或者只求突出人物性格中的某一个特 点,而忽视对人物作生动、具体、全面的描写。因此 这些人物缺少感情,不是血肉丰满的典型,而只是一 些美德或恶行的化身。所以,19世纪,古典主义被浪 漫主义所取代。
德国
德国的约翰· 克里斯托弗· 高特舍特的《批 判诗学试论》推崇理性,倡导“三一律”, 对德国民族语言的规范和剧坛的整顿起过作 用。他的理论有助于启蒙精神的发扬。后期 的代表作家:晚年的歌德和席勒。代表作: 席勒《华伦斯坦》《奥里昂的姑娘》歌德 《葛兹 冯伯里欣根》《少年维特的烦恼》

古典主义文学概念

古典主义文学概念

古典主义文学概念
古典主义文学指提倡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学习古代作品和发扬古代理论的一种文艺思潮。

古典主义产生于17世纪初的法国,在17世纪三四十年代经过它的成长时期,于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

古典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崇尚理性,拥护王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在艺术上,它要求符合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在法国,古典主义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如奥比尼亚克、布瓦洛、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人,他们创作出了一批影响全欧乃至全世界的文艺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基本特征,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思想上崇尚理性,理性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范。

主张“三一律”。

17世纪文学

17世纪文学


贪色:既要娶奥尔恭的女儿,又要去勾引奥尔恭的续弦 妻子欧米尔。看见谁对欧米尔做一个媚眼,他所表示的醋劲
比奥尔恭本人“还大六倍”。

③阴险狠毒的恶人 答尔丢夫伪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正如剧中人
尔 克雷央特所说的那样: 这些利欲熏心的人们,把侍奉上帝当作了一种职业、一
丢 种货物……他们知道怎样利用他们的假虔诚来配合他们的恶
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伪
象 君子”的同义语。斯坦尼说:“答尔丢夫是全人类答尔 丢夫的总和。

社会意义:达尔杜弗是十七世纪封建贵族和教会势
义 力的代表,披着宗教外衣追求私欲的伪君子。以上帝为 武器,以虔诚作伪装,以虚伪为手段,到处招摇撞骗。
:”
《伪君子》演出剧照:
艺 结构严谨,严格遵守“三一律” 术 成 对主要人物的出场作了精心安排 就 运用多种多样的喜剧因素 : 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影 料。


THAN`S ALL THANK YOU!
者造以的出当《 不了及独乐和失 屈叛对特园夏乐 不神革处的娃园 挠撒命理故受》 的旦再,事魔取 斗的起表。鬼材 争形的达作引于 意象企了品诱《 志,望对用,圣 。在。革宗偷经
他在命教吃》 身作失题禁, 上品败材果写 体中的,而人 现突悲经被类 了出愤过上始 革地情诗帝祖 命塑绪人赶亚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规则
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 物。
古典主义文学着重表现理性与感情欲望的冲突, 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制约与征服;强调文学语言必须 符合明白与确切的要求

典 主 义 文 学 基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拥护王权,主张国 家的统一,歌颂贤明 的君主。 2.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 3.崇尚和模仿古代文学。 4.要求严格的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17世纪古典主义

17世纪古典主义

莫里哀创作的民主倾向
首先,从作品内容看,他不是一味地歌颂国王,无原则地歌 颂专制王权。他能尖锐地揭露宗教势力地邪恶,指出贵族 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甚至对他所属的阶级——资产阶 级的贪婪、妥协性给予揭露,是文艺复兴运动反封建、反 教会传统的继承者。 其次,从与人民的关系上看,13年的流浪生活,使他接触了 社会、了解了人民的需要,懂得了人民的艺术欣赏习惯, 且热爱平民,把他们写成极富正义感,聪明智慧,有胆略, 有才干,表现了底层人物在品行及能力方面远远超过他们 的主人。莫里哀塑造这样的形象,是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有 力冲击,是对封建贵族及教会的无情批判。 第三,在艺术上,他注意从民间艺术汲取营养,尤其偏爱法 国民间闹剧,不断地、大量地学习它们的表现技巧,采用 民间文学地传统题材,运用各种方言俗语。
• 出场后第一个亮相(第三幕第二场):揭露其假装虔诚而 实际好色的虚伪本质 • 第一次亮相 • 在剧中,达尔杜弗出场的“亮相”动作是吩咐仆人: • 劳朗,把我的鬃毛紧身跟鞭子都好好藏起来,求上帝永 远赐你光明。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 款去了。( 三幕二场)
• 第一次对话: • 达尔杜弗:(从衣袋中掏出一块手帕)哎哟!天啦,我求 求你,未说话以前你先把这块手帕接过去。 • 桃丽娜:干什么? • 达尔杜弗:把你双乳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这种东西, 看了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 • 桃丽娜:你就这么禁不住引诱?肉感对于你的五官还有这 么大的影响?我当然不知道你心里存着什么念头,不过我, 我可不这么容易动心,你从头到脚一丝不挂,你那张皮也 动不了我的心。
• 《贵人迷》 • 讽刺贵族社会附庸风雅。大富商茹尔丹想当贵 族,当不了本国的贵族,就做土耳其的假贵族。 他说:“哪怕手上少长两个指头呢,只要生下来 就是一个伯爵或侯爵,我也是情愿的。”

法国古典主义

法国古典主义

法国古典主义-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法国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时期,也称为“路易十四时期”,因为它基本和“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漫长的统治时期相契合。

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法国是欧洲勿庸置疑的霸主。

在古典主义时代,政治、宗教和文学的发展都要遵循权威的教条。

然而古典主义的相关理念,诸如秩序、均衡、典雅等,至今仍体现着法国人对文学品味的追求。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君主专制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

社会安定和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为人民已经厌倦了战乱。

与此相应,17世纪30年代,流行一时的巴罗克文学迅速向古典主义文学过渡。

波旁王朝为了加强对文学艺术的控制,建立了发放奖金、津贴和检查的制度。

1634至1635年建立的法兰西学士院,目的是要在语言文学方面设立适应君主专制政治需要的统一规范。

当高乃依的剧作《熙德》违反了三一律时,官方理论家夏普兰就撰文加以干预。

古典主义文学便是在这样的政治气候和文艺政策的条件下产生的。

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古典主义作品大多描写主人公的感情与家族责任或国家义务的冲突,表现感情服从责任,个人服从义务的主题。

不少作品直接歌颂国王贤明,或者由国王充当矛盾的裁决者和调停人。

对于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非法活动加以犀利抨击,表现出拥护中央王权的强烈政治倾向性。

勒内·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笛卡尔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他认为感觉是不可靠的,理性是一种先天的认识能力,是一切认识的根源,人凭理性认识万物的真伪,判明是非。

三一律地方统一:位置应该不会改变。

时间统一:理想情况下,整个戏应该发生在24小时内。

统一行动:应该有一个中心的故事,所有次级情节应该和它相关联。

皮埃尔·高乃依,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港市鲁昂,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法国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

法国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

法国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
《法国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
法国新古典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它源于18世纪的法国文学,以及19世纪的文学和文化。

它的特点是以古典文学为基础,但又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

它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精致的文学语言,以及对古典文学的尊重和推崇。

它的主要作家包括罗曼·罗兰、维克多·雨果、马克·吐温等。

它的主要作品有《塞尔维亚传》、《古墓奇兵》、《罗
曼史》等。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作品以其精致的文学语言和对古典文学的尊重而闻名,为当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产生于法国的三大文艺思潮(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基本特征:第一,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带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四,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和布瓦洛等。

代表作品: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洛马克》;莫里哀的《伪君子》;拉封丹的《寓言诗》;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等。

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对法国乃至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光是在文学上,在音乐、绘画、建筑上也都产生了相应的维亚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绘画、古典主义建筑,并闻名世界。

古典主义是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习基础上的再创造,丰富了古典文化的内涵。

但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其明显的局限性,太过严格的创作规范束缚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后期的古典主义作品也都显示出创作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2)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美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实主义作家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并倡导社会改良。

基本特征:第一,用文学手法为人们再现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第二,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对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提出了疑问。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古典主义文学概述

古典主义文学概述

让· 拉封丹 德·

让· 拉封丹(1621—1695)的 德· 《寓言诗》(1668—1694)力图 反映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社会,这是 “一部巨型喜剧,幕数上百,宇宙是它的 舞台,人、神、兽、一切都在其中扮演某 个角色”。
尼古拉· 布瓦洛

尼古拉· 布瓦洛(1636—1711)是 古典主义的理论家。《诗的艺术》(16 74)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 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他规定理性是文学 创作的基本原则,必须模仿自然,自然指 宫廷和城市生活;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创 作经验是最高准则,必须遵守“三一律”; 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
巴罗克文学的代表作家


巴罗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意大利 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诗人贾姆巴蒂斯塔· 马里诺(156 9—1625)。他的长诗《阿多尼斯》(1623)叙 述爱神维纳斯和美少年阿多尼斯的爱情纠葛,其中编织了 许多插曲,诗句华丽,形成一种“马里诺诗体”,各国诗 人群起仿效。 法国的巴罗克文学分小说和诗歌两个方面。小说的代表是 奥诺雷· 于尔菲(1568—1625),他的小说 德· 《阿丝特蕾》(1607—1627)描写牧羊人塞拉东 与情人牧羊女阿丝特蕾的爱情纠葛。小说描写的是理想化 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其中有无数的插曲和缠绵的对话,写 成5大卷60册。诗歌方面的代表是阿格里帕· 多比涅 (1552—1630)和马莱布(1555—162 8)。

五、巴洛克艺术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 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在法国, 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逐步 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 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达到全欧的先进水平。成为各 国的楷模。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基础是法国 的专制君主制。他的思想基础是唯理主义。悲剧 作家高乃依、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等。

17世纪三大文学现象的基本成就

17世纪三大文学现象的基本成就

17世纪三大文学现象的基本成就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是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

高乃依,法国剧作家,古典主义的创始者,代表作有《熙德》。

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贵人迷》和《吝啬鬼》。

《吝啬鬼》塑造了著名的吝啬鬼典型阿巴贡。

英国清教徒文学
17世纪的英国文学以体现清教徒思想的作品最为出色,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被称为英国清教徒文学。

这场革命是在宗教的外衣下进行的,斗争主要在保王的国教与革命的清教之间展开。

17世纪,新兴资产阶级主张纯洁教会,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影响,因而其有“清教徒”之称。

他们以《圣经》作为斗争的思想武器,主要代表人物为约翰·弥尔顿和约翰·班扬。

约翰·弥尔顿,英国诗人,恩格斯称其为“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是文艺复兴运动和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桥梁,代表作有《失乐园》。

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文学特指17世纪在欧洲各国广泛流行的一种贵族形式主
义的文学,它是由封建制度的危机引起的。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在艺术形式上涉及了诗歌、戏剧、小说等各种体裁。

卡尔德隆,西班牙作家,代表作有《人生如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是指17世纪至18世纪末法国文学的一个时期,其特点是强调秩序、合理性和规范。

古典主义文学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影响,追求简洁、优雅的表达,重视规则和限制。

该时期的作家通过规则的应用和思想的探索,试图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包括莫里哀(Molière)、拉封
丹(Jean de La Fontaine)、柯雷尔(La Rochefoucauld)等。

莫里哀的戏剧作品例如《心机女仆》、《喜剧親人》、《伤心咖啡》等,揭示了社会中的伪善和虚伪。

拉封丹的作品《寓言》则以动物寓言的形式,讽刺和批评人类的行为和社会问题。

柯雷尔的《箴言集》则是一部道德格言集,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道德和社会的见解。

古典主义文学在形式上追求规范与完美,偏重于理性和理智,追求艺术的统一和规律。

作品通常遵循三一法则,即一无增删、一无加减、一无杂乱。

主题多涉及人性的善恶、处境的艰难和生活的矛盾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风格和作品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十七世纪古典文学发展历程

法国十七世纪古典文学发展历程

外国文学作业1.法国十七世纪古典文学发展历程从文艺思潮上说,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渐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期。

以十七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也出现于英国,德国、俄罗斯,在欧洲曾居支配地位。

它是由于学习古代、祟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的。

从政治和社会根源上考察,古典主义是商业资本发展时期的产物,以重商政策为基础.它服从于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是绝对君权政治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迁就,妥协、让步的一种表现。

十七世纪的法国,正是处于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

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掌权的时代,法国的商业资本高度发达,货币成了国民的主要财富。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王,为了推行重商政策,发展国外贸易,必须从教皇和旧贵族手中夺取政权,集中控制,压制地方贵族的分裂活动,开辟税源,鼓励海外殖民扩张,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由来。

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二方面由于力量不够壮大,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地步,需要依附王权来发展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又不甘心于政治上的附庸地位,在思想上要求革命,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

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暂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斗争的局面。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

”而当时的王权就成了这两个阶级之间“表面上的调停人”。

从哲学上考察,古典主义是与唯理主义相适应的,它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唯理主义以笛卡尔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认为感性材料会欺骗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世界。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拥护王权,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法国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其首要特征是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

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专制王权为了牢牢掌握统治权,要求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奉公守法,也要求文学语言规范化,文学样式程式化或格律化。

古典主义作家在作品中肯定封建国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首要作用,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

他们经常在作品中颂扬英明君主,欢呼“圣恩浩荡”;宣传公民义务,提倡自我克制。

他们尊重宫廷艺术趣味,大多轻视民间文学,只有少数进步作家才在作品中谴责专制暴政和黑暗的封建统治,并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

(2)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最高标准。

古典主义理性的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艺复兴时期因反禁欲主义而出现的纵欲倾向,要求作品的主人公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拥护中央王权,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

但他们所谓的国家,只是指君主的国家。

古典主义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都是意志坚强、善于用理性来克制感情的英雄,反面人物则常是丧失理性的极端放纵者。

这种泾渭分明的形象使作品具有惩恶扬善的意义。

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使作家们注意了人物心理的分析,却不着重抒写人物富于个性特征的思想、情绪与感受,使人物性格具有单一性和普遍性而缺少个性。

(3)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重视格律。

近代西欧年轻的民族国家,文化根底浅薄,为了建树自己的古典主义文学,只能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楷模。

古典主义作家常常把自己在创作中的成就归功于古代作家的启示,力图从古代作品中找出某些写作的规律和规则,甚至有些则是为了当前的需要而托名古典的。

例如最著名的“三一律”就是源于对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不正确理解而编制出来的。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创作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指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单一,即一出戏只演一件事(情节单线索),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一昼夜内。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思想特征:第一: 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古典主义作品大多描写主人公的感情与家族责任或国家义务的冲突,表现感情服从责任,个人服从义务的主题。

不少作品直接歌颂国王贤明,或者由国王充当矛盾的裁决者和调停人。

对于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非法活动加以犀利抨击,表现出拥护中央王权的强烈政治倾向性。

第二: 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布瓦洛指出:“首先必须爱理性:愿你的文章永远只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

”要以理性去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誉观念的矛盾,因而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

有的作家将吝啬、伪善、淫邪等等看作是不符合理性的情欲横流,力求加以讽刺。

第三: 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古典主义作家敢于揭露社会上的恶习和弊端,对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罪恶活动的不法分子和团体给予毫不留情的打击。

尤其是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这是宫廷和贵族上层生活的折射。

其中,高乃依的悲剧排除了古代悲剧的灵魂——命运观念。

他笔下的英雄是自己命运的缔造者,不再屈服于超人的力量。

这种人物虽然不由自主地投入意料不到的事件中,但他能从自身吸取必要的力量,战胜巨大的困难。

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则接触到第三等级,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较之悲剧,喜剧、寓言和散文反映的生活面要广阔得多,思维也较为活跃。

喜剧描写到资产阶级、平民、学者、医生、戏子、仆人、厨师等等;寓言除了以动物写人外,也接触到同样多的人物;散文除了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外,还有人物特写,哲理沉思,善于思索人生的重大问题。

古典主义高悲剧及其特色

古典主义高悲剧及其特色

第七章古典主义高悲剧及其特色一、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典主义是17世纪法国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成就是戏剧,其次在散文、诗歌等领域也收获颇丰。

17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中央集权最典型的一个封建国家。

法国从12世纪起,就开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过程。

至17世纪路易十四掌权时,达到极盛时期,王权具有绝对权威。

古典主义文学就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权思维的体现。

它以当时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为依据,主张克制情感和个人要求,一切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歌颂王权,忠于责任义务。

在语言和文学风格上,也要求统一规范。

“在十六世纪,法国语言经历了吸收哩语和外来词汇的丰富发展的过程,但也产生了一个后果,那就是芜杂不纯。

这样古典主义的形成自然就首先表现为对语言和文学形式的整理和规范。

”(《法国文学史》上册P171柳鸣九郑克鲁张英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7世纪初,法国诗人马莱伯(1555——1628)首先提出规范法国语言的建议,他第一次用明确的术语为12音节的亚历山大诗体制订了基本的规则,并整理了其它多种诗体;主张音韵必须和谐而有规律,严守格律,艺术形式上力求完美。

他的主张适应正统的专制体制的要求,后来发展成为正统的诗歌理论,受到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家布瓦洛的推崇。

1634年,在法国首相黎希留主持下,成立法兰西学士院,并于次年得到国王路易十三的批准,于1637年正式注册成为国家部门。

法兰西学士院成立后,统一文字、制订法语规则,确立共同的美学标准,评判诗人的创作,为戏剧制订规则,对法国文学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所大力提倡、严格遵守的“三一律”,就与法兰西学士院的批评监督有直接的关系。

他们以古希腊悲剧为典范,不允许越雷池一步。

其实,古典主义者所大力提倡的“三一律”——时间、地点、情节的单一:一出戏只能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一昼夜之内——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艺理论家卡斯特尔维特洛对亚里斯多德提出“悲剧必须情节一致”理论的归纳和创新。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盛行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

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服从国家整体利益;思想上崇尚理性,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创作上强调模仿古人,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三一律”等。

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悲剧和喜剧。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

什么是“三一律”?答: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时间、地点、动作的三个统一。

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限制同一事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包含的时间只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

2、启蒙文学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

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它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反映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思想感情;启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义的文学形式,给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也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

启蒙文学的缺点是: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3、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泰纳首先把它应用到文学上。

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创始人左拉在《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创作原则: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否定典型化原则;主张超越政治和道德,以遗传学和生理学原理去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要求作家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照相实录式的描写。

严格按照这种原则创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提炼、思想、想象和情感。

比较典型的体现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龚古尔兄弟合写的《翟米尼•拉赛德》等小说。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4-1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4-1
• 拉封丹(1621~1695)是法国 寓言诗人,出生于法国香槟省 夏托蒂埃里的小官吏家庭。从 小热爱自然,对诗歌有浓厚兴 趣。
• 主要诗作有《寓言诗》 (1668~1694)、《故事诗》 (1664~1685)和韵文小说 《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 (1669)等。 1684年当选为 法兰西学院院士。
(二)古典主义文学创作
• 1、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 • (1)生平及创作简介:高乃依 (1606—1684)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创始人,出身律师家庭,长期从事 律师事务。1629年开始创作。 代表悲剧《熙德》(1636),其他 重要悲剧《贺拉斯》、《西拿》、 《波利厄克特》。 • 作品充满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热情。 悲剧调子是理性战胜情感。人物多 采用罗马史上的英和印度寓言及中世纪和17世纪民 间故事,但不简单模仿古代寓言,而是革新内容与形式。 • 对简短、浅显的古代寓言加以改造,增加情节和人物(往 往是动物),使之成为完整的故事。 • 这些寓言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 农民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各种思想和情欲, 是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生动镜子。 • 《寓言诗》以性格化的形象、戏剧性的情节、活泼幽默的 民间语言、凝炼深刻的哲理,拓展了寓言的思想含量与艺 术魅力,在西方寓言文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17世纪,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 路易十四有“太阳王”的称号,他统治的时代是君主专制 鼎盛的时期,他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巩固王权: • 第一,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 第二,建立绝对王权。 • 第三,划分社会等级:僧侣、贵族、平民。 • 第四,控制文学艺术,设立法兰西学士院。
二、英国清教徒文学
• 16世纪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文学走过了莎士比亚的高 峰,进入一个平缓期。

法国文学史(十七世纪古典主义)2

法国文学史(十七世纪古典主义)2

市民文学
• 即所谓“世俗现实主义小说” • 有的模拟贵族作品,目的在于讽刺它, • 有的描绘市民、大学生、农民、戏剧演员 和江湖卖艺者,特点是反映下层社会的生 活,具有自由粗犷的滑稽风格。 • 尽管这一流派的作家也受到古典主义作家 的嘲笑和攻击,他们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 展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创作
古今之争
• 1636年,高乃依的悲剧《熙德》首演获得成功, 受到人民欢迎,却遭到首相翼下一班文人的攻击, 高乃依奋起争辩,这就是法国文学史上轰动一时 的熙德论战。后来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中对详 细评论,布瓦洛也用诗的形式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站在高乃依一边。但是,古典主义毕竟是资产阶 级与封建王权妥协的产物,随着这个制度的没落 和资产阶级的壮大,它不再适应历史的潮流和需 要了,于是又有了19世纪末的“古今之争”。贝 洛首先发难,反对者,除布瓦洛外,还有拉辛、 拉封丹等人,争论最后以双方的妥协结束,但意 味着古典主义已经走下坡路,新的文学思想开始 萌芽。
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期16591663?开始嘲笑迂腐的社会风气?可笑的女才子1659开创的喜剧的新路子?第一部大型喜剧太太学堂1662诞生?太太学堂的批评凡尔赛即兴1663?得到路易十四的支持可笑的女才子?描写两个青年男子分别向两位贵族小姐求婚结果失败原因是他们不会用贵族沙龙的高贵典雅的语言来表露爱情
历史背景
• 17世纪法国专制君主成为民族统一的奠基人, 宫廷成为文化中心。从60年代开始,路易十 四的宫廷实际上指导着全国文化的发展,凡 尔赛的文学艺术趣味成为一时的风尚,并为 欧洲其他国家的宫廷所模拟。
古典主义戏剧
• 古典主义作家在各种文学体裁上作出了优秀 的成绩,但以戏剧最为突出。17世纪初期, 法国戏剧逐渐繁荣,剧作家辈出,作品很多。 不少作家如阿狄(1570?-1631)等采用古希腊、 罗马故事写悲剧,但情节结构松散,舞台场 景杂乱,戏剧冲突不尖锐,不能集中反映生 活。在这种情况下,三一律问题的争论就更 为剧烈了。到了30年代,黎塞留通过法国学 士院攻击高乃依的《熙德》,三一律便成为 古典主义悲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艺术成就: 《失乐园》结构上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史诗 传统,描写了天堂和地狱、混沌和人间多种壮 阔的场景。比如,描写天国的战争时,撒旦发 明了火药,动用了排炮,打得天兵天将狼狈不 堪,场面十分雄伟奇特。诗歌的用典设喻,内 外古今,无所不包。《失乐园》格调高亢,壮 怀激越,气魄宏大,形象雄伟。它是17世纪英 国诗坛的一部杰作,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宏 伟史诗。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1、概述十七世纪文学的基本情况 2、了解十七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
一、概述
1、文学思潮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是古典主义文 学。它缘起于法国,在法国等欧洲国家 流行了二百多年,直到19世纪初期才逐 步退出欧洲文坛。此外,还有形成并盛 行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巴洛克文 学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
莫里哀-《伪君子》
7)《伪君子》简析
A、结构
《达尔杜夫》(又译《伪君子》)五幕 诗体喜剧,是莫里哀的代表作。 B、思想主题
作品通过教徒达尔杜夫的虚伪和奸诈,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的性格 特征是“伪”。他明明是个好色之徒,却把 自己打扮成正人君子;明明是个贪婪的角 色,却要装成乐善好施的样子;他还善于
弥尔顿
2)《失乐园》简析:
素材来源:取材于《旧约〃创世纪》。
思想内容:《失乐园》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
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
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 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 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 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
桃丽娜:女仆。是作品中最有生气的人 物,她勇敢、泼辣、机智,是下层人民的代表,
从她身上可以看到莫里哀的民主思想。桃丽娜是
跟达尔杜夫斗争的主要力量。她不仅敢于揭露达 尔杜夫的“伪”,还善于批判奥尔贡的“愚”。 面对 达尔杜夫的假正经,她毫不畏惧。她不仅自己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主义以责任代替理想:以理性压制情感。 古典主义代表了次序:约束、理性、一致性, 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反动。 他们的内在联系:古典主义是人文主义贵族 倾向温和派的继续。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 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 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二、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来源于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以 后中心到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主要是十 七世纪的法国,创始人一般认为是马莱伯, 第一个提出语言准确、明晰、符合逻辑, 文学要直接为国家政治服务,抒情性文学 首先应写颂歌,歌颂君主专制王权,对七 星诗社进行了批评,遭到许多人的非议。 但得到了黎塞留的赏识,实际上得到了王 权的支持。
拉辛: 古典主义第二时期的代表(兴盛时期), 他作品代表了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 拉辛生活在法国专制制度由盛而衰的阶段, 因此,他的作品已开始反映王权衰败的危 机了。 对王权的态度,高乃依对国王是歌颂的, 拉辛着重对宫庭内部的腐朽、没落进行揭 露,实际上也就是对国王的揭露。这也是 王权下降的结果。 代表作《安德洛玛克》是一部最典型的古 典主义作品 。

古典主义统治欧洲文学二百年之久。十七世 纪以后,许多国家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 程度和意义上,有过它们的古典主义文学时 期。英国在十七世纪末以后出现古典主义流 派。在德国、意大利、俄国等国家发展自己 的民族文学时,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对它们起 了借鉴作用。它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直到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兴起后才逐渐消失。

60年代路易十四登上了舞台,他的宫庭成为 文化中心,这样的办法被欧洲各国仿效,布 瓦洛总结古典主义理论,完成了诗体文艺理 论的专著,用诗体写了《论诗艺》,是散论 形式的,是对早期古典主义的美学原理和创 作经验,系统提出古典主义理论,是古典主 义理论的立法者和集大成者 。
古典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 ►勒内· 笛卡尔 ►让· 拉辛 ►让· 德· 拉封丹 ►尼古拉· 布瓦洛
3、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借古喻今。 摹仿自然、摹仿古代。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要求摹仿古代题材、人物、形式,艺术上遵守 三一律。(时间整一,地点统一,情节统 义:促进了法国民族语言,民族文化 的发展。古典主义在十七世纪法国历史条件 下有其进步意义。它加强了法兰西人的民族 观念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推动了法国语言和 民族文化的形成。它强调文学对社会的作用, 主张文学反映生活,注意人物的心理分析。 在这些方面,它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作 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著作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 虽然《诗的艺术》中的理论已为前人所提出,作者并没有 提出系统的古典主义理论,但古典主义的许多原则性的意 见在《诗的艺术》中获得集中的阐述。法国文学史上的古 典主义理论,是后世评论家分析古典主义各代表作家的作 品之后经过归纳、概括而成。 在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中,戏剧方面最有成就,出现了 三大戏剧家;悲剧作家有高乃依(1606--1684)和拉辛(16391699),喜剧作家是莫里哀(1622--1673),莫里哀的代表作 品有《伪君子》。《悭吝人》等,他是十七世纪最有成就 的喜剧家,但并不是最典型的古典主义者。
沃日拉采用宫廷与贵族阶层的用语,摒弃平民大众的口 语,制订正规法语的规范。古典主义的文学语言,就是这 种正规法语,而不是平民的语言。1634年,诗人梅莱在他的 悲剧中首次贯彻严格的“三一律”,要求剧情限制在同一 件事,发生在同一天(24小时内)和同一地点。古典主义悲 剧作家基本上都遵照“三一律”写作。 古典主义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帕斯卡尔等。 从1660至1688年是古典主义文学最繁荣的时期,代表作 家有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博叙埃和布瓦洛等。 从1688-1715年,是古典主义文学盛极而衰的时期,代表 作家是拉布吕耶尔、圣西门和费讷隆等人。
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与区别: 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的产物,是绝对王权主 义和资产阶级妥协在文学上的反映。 它是文艺复兴的延续,文复向古代学习只是 一个倾向,没有系统的理论,而古典主义发 展了文复的倾向,成了波及欧洲的思潮,并 制定了一些法规。


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的一个方面,古典主义是一个单独的文学运 动,古典主义理论化、系统化可以看成人文 主义文学的总结、规范。人文主义文学是反 封建、反宗教的文学,古典主义带有过渡时 期的浓厚封建色彩的文艺运动,缺乏人文主 义文学新兴资产阶级的朝气,人文主义文学 张扬个性解放,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 对神权。



让· 德· 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1668—1694) 力图反映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社会,这是“一部巨型喜剧, 幕数上百,宇宙是它的舞台,人、神、兽、一切都在其中扮 演某个角色”。拉封丹敢于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狮王 的暴虐虚伪,大臣的逢迎拍马,官吏的贪赃枉法和强暴荒淫, 小民的无辜和受宰割,都得到了生动再现。在结构上,拉封 丹力求将寓言写成压缩的剧本,有开场、发展、结局。对话 写得活泼自然,显示出人物的个性。韵律千变万化,诗句自 由而朗朗上口。他将寓言创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的寓言诗大多取材于伊索寓言和俄罗斯寓言,并在继承这 些作品的政治讽刺、道德教诲和生活经验的传统上有所发展。 作品充满民主成分,全面反映了法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时期 的历史现实。艺术上突破亚历山大诗体束缚,开创了自由诗 体,简短、精练,不避俗语,格律多样,还擅长对话,使每 一首诗都像一出小独幕剧,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Le Classicisme -古典主义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古典主义形成的背景 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到十七世纪初已告一 段落,200多年的文艺复兴影响是深远 的,成就是巨大的。它与古典主义、启 蒙运动都有联系。古典主义首先与当时 的政治有关。
1、绝对王权主义。国王成为资产阶级和封建 贵族共同依靠的对象。 2、古典主义的繁荣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 也存在密切关系。 3、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这本来是 反封建教会在哲学的反映,用理性反对宗 教权威,他又是二元论说,一方面强调理 性,更强调王权,把理性强调到极高地位, 用理想来压制感情,把理性作为检验真理 的最高标准。
►成因 从文艺思潮上说,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君主政体民族国 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渐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艺 思潮。以十七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也出现于英国, 德国、俄罗斯,在欧洲曾居支配地位。它是由于学习古代、 崇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 名的。从政治和社会根源上考察,古典主义文学是君主专制 政治的产物,它为君主专制政体创作,并受君主专制政体的 严格监督。它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思想分立 主义的思想工具。
►发展历史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 治上的妥协产物。 在法国,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 逐步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 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诗人马莱伯和语法家沃日 拉等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最早产生在十 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 两百年。到了十八世纪开始衰落,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 的内容逐渐蜕变为一种单纯的文艺形式,文学史上称它 为"拟古主义"或"假古典主义"。这时,它就成为了资产 阶级政治革命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极大障碍,最终被启蒙 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所击败
► 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 含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 文化的高度认同。古典主义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 并试图模仿其风格。古典主义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 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是启蒙时代、理性时代以及部分 现代主义思想所提倡的概念。 ► 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 潮。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 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 “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 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在17世纪的法国最为盛行,发展也最为完备。法国古 典主义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 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理论。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 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 (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西方古 典主义包含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新古典主义等

弗朗索瓦· 德· 马莱布是古典主义文
学的开创者,他要求语言准确、明 晰、和谐、庄重。马莱伯的观点是 左右开弓,一方面反对沙龙文学, 一方面反对市民文学、要求文学为 王权服务,纯洁语言,纯洁文风, 也是形势的产物,因此得到了发展。

政府还专门成立了法兰西学院,是培养古典 主义者继承人的阵地,是官方的最高的学术 团体,选最杰出的四十个,终身担任学士, 称为“不朽的四十者”。学士院主要讨论文 艺方面问题,制订文艺政策,通过表决来决 定,决议具有法律性,是一个制定政策的衙 门机关,对于推动古典主义起了很大作用, 在语言规范化、法律化上做了工作。

尼古拉· 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理论 家。《诗的艺术》(1674)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 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他规定理性是文 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必须模仿自然,自然指宫廷和 城市生活;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创作经验是最高准 则,必须遵守“三一律”;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
文学代表人物


勒内· 笛卡尔(1596—1650) : 勒内·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他的《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 论》,哲学史上简称为《方法论》(1637)是法 国第一部重要的哲学和科学著作,也是欧洲哲学 史上的重要著述。笛卡尔提出要运用“纯粹的自 然而然的理性”。他将人的思维分为四个阶段: 通过直觉和推理揭示真理;运用分析,透过复杂 的事物找到普遍的真理;从孤立的因素出发,重 新构造出复杂的事物;运用验证以弥补可能遗忘 的东西。 代表作《心灵情感论》(1649)主张意志可以直 接改变人的情感。笛卡尔的理论直接指导了古典 主义作家的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