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善意取得》知识点及经典真题
司法考试《三卷》民法真题练习:善意取得
司法考试《三卷》民法真题练习:善意取得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真题练习】甲、乙结婚后购得房屋一套,仅以甲的名义进行了登记。
后甲、乙感情不和,甲擅自将房屋以时价出售给不知情的丙,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年试卷三第13题)A.买卖合同有效,房屋所有权未转移B.买卖合同无效,房屋所有权已转移C.买卖合同有效,房屋所有权已转移D.买卖合同无效,房屋所有权未转移你做对了吗?【答案】C(原来的答案为B)。
答案变动原因:《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
(2007-3-10)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善意第三人不能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相应物权?A.保留所有权的动产买卖中,尚未付清全部价款的买方将其占有的标的物卖给不知情的第三人B.电脑的承租人将其租赁的电脑向不知情的债权人设定质权C.动产质权人擅自将质物转质于不知情的第三人D.受托代为转交某一物品的人将该物品赠与不知情的第三人(2008-3-12)甲、乙外出游玩,向丙借相机一部,用毕甲将相机带回家。
丁到甲家见此相机,执意要以3000元买下,甲见此价高于市价,便隐瞒实情表示同意并将相机交付与丁。
不久,丁因手头拮据又向乙以2000元兜售该相机。
乙见此相机眼熟,便向丁询问,丁如实相告,乙遂将之买下。
此时,谁拥有该相机的所有权?A. 甲B. 乙C. 丙D. 丁你做对了吗?(2007-3-10)【答案】D(2008-3-12)【答案】B(最令考生会心一笑的题目)。
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真题练习】甲为乙的债权人,乙将其电动车出质于甲。
现甲为了向丙借款,未经乙同意将电动车出质于丙,丙不知此车为乙所有。
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年试卷三第59题)A.丙因善意取得而享有质权B.因未经乙的同意丙不能取得质权C.甲对电动车的毁损、灭失应向乙承担赔偿责任D.对电动车毁损、灭失,乙可向丙索赔你做对了吗?【答案】ACD。
国家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之民法(83):善意取得②
(三)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担保法解释》第84条规定了质权的善意取得,《担保法解释》第108条规定了留置权的善意取得。
《担保法解释》第54条规定了抵押权的善意取得。
根据《物权法》第106条第3款,善意取得他物权的,参照关于所有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虽如此,对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须注意:(1)善意取得质权、抵押权,不要求具备“以合理的价格受让”这一要件。
因为抵押合同与质押合同均属单务、无偿合同(见例8)。
(2)不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以办理抵押登记为构成要件;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并不以“登记”或者“交付”为构成要件(见例9)。
(3)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以动产交付为构成要件,但是,占有改定的交付方式不发生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
(4)因留置权系法定担保物权,留置权的善意取得有其特别构造,不以无权处分为前提条件。
(四)例外规定:占有脱离物原则上不能善意取得(★★★)《物权法》第107条规定:1.占有脱离物原则上不发生善意取得。
占有脱离物,指非基于占有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的动产,包括盗赃、遗失物、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失散的动物等。
2.占有人对占有脱离物实施无权处分的,原则上善意的受让人不能善意取得(此时,利益衡量的天平倾向于占有脱离物的所有权人),权利人有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善意受让人之日起2年内请求善意的受让人返还(注意这个期间的起算点:不是自遗失或被盗之日,也不是自无权处分之日,而是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善意受让人之日)。
3.若善意受让人是通过拍卖或者从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处购买,善意受让人有权请求权利人支付自己(向无权处分人)支付的价款(有偿回复,见例12),权利人拒绝支付的,无权请求善意受让人返还。
除此以外,善意受让人无权请求权利人支付自己(向无权处分人)支付的价款无偿回复4.若2年期间届满,权利人未请求善意受让人返还的,善意受让于此时善意取得动产物权(所有权或质权)。
5.只要在前述2年期间内,占有脱离物恒为占有脱离物,不论辗转多少手,均不发生善意取得的效果。
物权法善意取得的法考题
物权法善意取得的法考题一、引言物权法是我国民法典的基础法之一,其中涉及到善意取得的问题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物权法善意取得展开讨论,探讨该主题在法考中的相关考点和案例。
二、什么是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指不知道该物件属于他人所有权,并且以合理的谨慎态度进行的取得行为。
三、善意取得的前提条件为了实现法律的公平、合理和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善意取得必须满足以下前提条件:1.取得人必须是善意的要求取得人在取得财产时是真实、善意的,即无过错的情况下取得财产。
只有取得人是真实善意的,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2.取得人必须以相对人的名义实施行为取得人行为的效果必须以原产权人的名义为准,确保对原产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最小的侵害。
3.取得人依法取得财产在符合各项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实施取得财产的行为。
四、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善意取得人取得财产后,对于物权所产生的效果应当以善意取得人为准,保障其取得的合法权益。
依法,善意取得人可以获得以下法律效果:1.取得人可以对该财产行使所有权善意取得人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取得财产后享有和行使该财产的所有权。
2.取得人可以转让财产善意取得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将所取得的财产进行转让。
3.取得人不受原所有权人的干扰善意取得人取得财产后,原所有权人对此财产的主张将不再有效。
五、经典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在善意取得问题上经典的案例分析:1.某市场上一辆摩托车被盗,后被人以善意取得的方式购买,并已获得交付,原所有权人要求返还摩托车的主张是否有效?根据善意取得的原则,善意购买摩托车的人取得了该车的所有权,在保护善意购买者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原所有权人的主张无效。
2.A将其名下的房屋出售给B,但没有将房屋登记过户,后A又将同一房屋出售给C并将房屋过户给C,C是否可以成为该房屋的合法所有者?根据物权法规定,善意取得者可以成为该财产的合法所有者。
因此,如果C是在善意情况下取得该房屋并完成过户手续,C可以成为该房屋的合法所有者。
司法考试卷四案例分析:善意取得制度.doc
2017司法考试卷四案例分析:善意取得制度法律教育网(2)如果该牛在价款付清前,将同村的丙踢伤,丙的损失应当由谁承担?(3)如果在价款付清前,乙将该牛交付给丁,丁不知道甲、乙之间的约定,那么丁是否可以取得所有权?答:(1)应该由乙承担。
因为根据《合同法》第142条的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因此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标的物交付时起由买方承担。
因此,在本题中,尽管所有权仍然由甲享有,但是由于标的物已经交付,因而标的物的风险已经由甲转移到乙。
(2)由乙承担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本题中,该牛已经交付给乙,乙为动物的饲养人,因此应该对该牛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3)丁可以取得所有权。
因为乙是从合法占有人乙处善意、有偿取得该牛,根据善意取得制度,丁可以取得该牛的所有权。
司法考试栏目推荐:2016司法考试证书领取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时间及内容2016法律职业资格申请及证书颁发要求2017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内容历年司法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合格分数线(2006-2016)司法考试题库司法考试辅导司考一卷资料司考二卷资料司考三卷资料司考四卷资料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考点:国际责任制度的新发展国际刑事责任问题(战争罪下确立了双罚原则,将国际法主体扩张至个人)(一)双罚原则对于从事严重违反国际法的国际罪行的国家,在国家承担国家责任的同时,也追究负有责任国家的领导人的个人刑事责任。
(二)国际罪行国际法中的国际罪行一词,包括两种含义:1、本章所指的国家严重违背其国际义务的一种国家不当行为2、由国际条约规定的、国家具有普遍管辖权或惩治义务的某些个人犯罪,如劫机、海盗、贩毒等,属个人罪行,不存在国家刑事责任问题,通常由国内法院进行管辖和审判二、国际赔偿责任问题(国家对其外空行为和核损害应承担绝对责任)(一)国家责任制度由国家承担对外国损害的责任。
善意取得经典例题
甲有一块价值一万元的玉石。
甲与乙订立了买卖该玉石的合同,约定价金11,000元。
由于乙没有带钱,甲未将该玉石交付与乙,约定三日后乙到甲的住处付钱取玉石。
随后甲又向乙提出,再借用玉石把玩几天,乙表示同意。
隔天,知情的丙找到甲,提出愿以12,000元购买该玉石,甲同意并当场将玉石交给丙。
丙在回家路上遇到债主丁,向丙催要9,000元欠款甚急,丙无奈,将玉石交付与丁抵偿债务。
后丁将玉石丢失被戊拾得,戊将其转卖给己。
(不定项)关于丙、丁对该玉石所有权的取得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将玉石交付给丙时,丙取得该玉石的所有权B.甲、丙的买卖合同成立时,丙取得该玉石的所有权C.丙将玉石交给丁时,丁取得该玉石的所有权D.丁不能取得该玉石的所有权个人分析:甲有一块价值一万元的玉石。
甲与乙订立了买卖该玉石的合同,约定价金11,000元。
由于乙没有带钱,甲未将该玉石交付与乙,约定三日后乙到甲的住处付钱取玉石。
析:甲、乙玉石买卖合同成立并生效,因玉石未交付乙,玉石物权并未发生转移。
随后甲又向乙提出,再借用玉石把玩几天,乙表示同意。
析:甲、乙之间通过观念交付中的占有改定完成玉石交付,甲向乙提出借用,说明甲方原以物权人的自主占有心态改变成借用人的他主占有心态,乙表示同意,说明借用合同成立并生效,借用合同生效时即玉石交付之日。
至此,玉石的物权发生变动,乙取得玉石所有权。
无权处分人,通过占有改定的方式向第三人交付,不属于善意取得中的“财产已完成交付”,不能发生善意取得的效果隔天,知情的丙找到甲,提出愿以12,000元购买该玉石,甲同意并当场将玉石交给丙。
析:知情的丙,说明丙知道甲是玉石的借用人,非所有权人,丙提出12000元购买,甲同意并交付,不构成善意取得,丙明知甲为无权人处分人,仍与其合意处分玉石,非善意。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甲方未通过占有改定处分玉石物权,甲在有权处分的情况下,将玉石买给“知情”的丙,并交付。
此时丙能够取得玉石所有权,原因是甲为有权处分,丙的出价属于商业竞争。
2020年司法考试民法争议题:善意取得
2020年司法考试民法争议题:善意取得善意取得(1)甲因出国留学,将自家一幅名人字画委托好友乙保管。
在此期间乙一直将该字画挂在自己家中欣赏,来他家的人也以为这幅字画是乙的,后来乙因做生意急需钱,便将该幅字画以3万元价格卖给丙。
甲回国后,发现自己的字画在丙家中,询问情况后,向法院起诉。
下列相关该纠纷的表述中哪些是准确的?(2002-3-55,多)A 乙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无效合同B 乙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效力未定的合同C 甲对该幅字画享有所有权D 丙对该幅字画享有所有权本题涉及效力待定合同与善意取得,是依法条而直接设题,考查《合同法》第51条无权处分的合同效力。
依《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之物或权利的行为,因为实施处分行为的人无处分权,因而一般处于效力未定,但经权利人承认,即可产生处分的效力。
本题中乙将从甲委托保管的字画出卖给丙,乙和丙买卖字画合同效力待定。
所以当年B项就被选择了。
但是,以今天的眼光看,依据《合同法》解释第3条第一款之规定,无权处分的合同是有效的,这样一来,B项不复准确了,不选。
需要指出的是,乙、丙之间的合同有效。
在此背景下,丙构成动产善意取得的要件:善意、有偿、已经完成交付。
所以本题中丙依据善意取得能够取得画的所有权。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财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财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赔偿损失。
综上,本题的原来当年的答案为B、D,但因为《合同法》解释第3条第一款之规定,只能选择D,由多选变成了单选了。
考点3 善意取得
考点3善意取得考点说明:《物权法》规定动产、不动产、其他物权(如质权、留置权)都可以善意取得,打破了善意取得制度仅适用于动产所有权的取得的观念。
一、理论精炼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原物由占有人转让给善意第三人(即不知占有人为非法转让而取得原物的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一般可取得原物的所有权,所有权人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
1、条件:(1)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2)受让人受让该财产时是善意的;(3)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4)转让的财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交付给受让人;(5)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如被盗、被抢的财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2、适用范围:动产、不动产、其他物权都可以善意取得;3、效力: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二、命题角度分析【角度1】善意取得的标的不能是脱离物。
例:甲有一台新的手提电脑,一天被乙盗窃而去。
乙当天就在大街上找到一个买主丙,丙以15000元将电脑买走。
甲闻讯后向丙主张返还此电脑。
问:丙可否主张善意取得?答:不可以。
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对象有:被盗、被抢的财物、遗失物。
【角度2】善意取得要件之一:对价、有偿。
例:甲购买手机一部,交给同事乙请其起代为上号。
乙将该手机赠予了其亲戚丙,丙受赠时并不知道手机不为乙所有,后小偷将此手机偷走了。
问手机应该归()?A.甲B.乙C.丙D.小偷答:A甲为手机所有人,享有最完全的物权,在其权利被侵害时可以行使物上请求权,请求返还原物。
乙是无处分权人,丙并非有偿取得手机,所以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来阻断甲的所有权。
【角度3】善意取得的善意的基本要求是,取得物权时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对方无处分权。
例:甲乙为一对好朋友。
甲有一两山地自行车委托乙保管,乙应允。
半个月后,乙拿到旧货市场卖与丙。
丙买回家后第二天,从另一友人丁处得知该车系甲所有,而为乙偷偷卖掉的事实。
法考《善意取得》知识点及经典真题
2018法考《善意取得》知识点及经典真题希律法考为大家整理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善意取得》知识点,民法精讲系列教材将知识点分章节逐一解析,另附真题练习,检测知识盲点,高效提分。
【知识点详解】第三章善意取得一、善意取得概述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的占有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让与第三人时,善意受让人自取得动产的占有或不动产登记之时起,即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
善意取得制度不仅适用于所有权,而且也适用于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物权。
善意取得制度不仅适用于动产所有权,而且也适用于不动产所有权。
(一)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要严格区分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与无权处分他人之物的处分行为,前者也称为无权处分合同,是债权行为、负担行为,所要考查的是合同效力问题;后者也称为无权处分行为,是物权行为,所要考查的是物权变动效力问题。
【例】当事人仅仅签订买卖或抵押合同,属于债权行为,并不会导致物权变动;只有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并移转所有权,才属于处分行为,才会导致物权的变动。
如在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的行为;在质押合同订立后,出质人将质物交付给质权人的行为。
【例】当事人签订租赁、借用等合同,虽然也有出租人交付租赁物给承租人或出借人交付借用物给借用人的行为,但因其仅产生债权,并不发生物权变动,不属于处分行为。
注意:无权处分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债权行为,即买卖合同、抵押合同等必须是有效的,才可能发生善意取得。
如果该债权合同因违法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或违反公序良俗原则而无效,则根本不发生善意取得的效果,而应当按照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处理,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
《物权法解释一》第21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受让人主张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取得所有权的,不予支持:(一)转让合同因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被认定无效;(二)转让合同因受让人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等法定事由被撤销。
公共基础法律知识:善意取得知识点梳理
公共基础法律知识:善意取得知识点梳理善意取得在物权法的考察中考察频率较高,常以案例形式出题,在做题时要能够准确判断案例中的情形是否能够发生善意取得,进而判断这个物的权利归属。
善意取得这个名词看起来比较抽象,什么叫做善意取得呢?善意取得,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取得其所有权。
举个例子就能够明白,甲把手机借给乙使用,乙囊中羞涩,于是心怀不轨,将手机以自己所有的名义卖给了不知情的丙,丙支付了50 00元拿走了手机,此时丙是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取得手机的所有权的。
多年前罗马法一直认为丙无论如何是不能取得手机的所有权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日渐增多,交易安全、交易秩序的保护也是需要重视起来的。
在这个例子里面,乙在出让手机时,声称手机为自己所有的,并且乙正在占有这部手机,生活的经验告诉丙,占有一个动产的人十有八九都是这个动产的所有人,如果丙在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之后信以为真,把乙当成所有人,这样的信赖利益,也是不能完全无视,需要法律保护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法律不应该苛刻的要求丙必须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把这部手机的所有权的归属调查清楚,丙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法律也不能要求他做到这一点,因为丙根本做不到,如果让他做到会大大增加交易的成本。
因此,本案例中,乙无权处分甲手机的行为,如果丙作为受让人不知道让与人乙实施的是无权处分,那么善意受让人丙的交易安全也不能完全忽视。
那么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两难的问题:一是甲的所有权要保护,二是善意受让人交易安全的保护。
到底是优先保护谁?民法认为,只有在符合以下这些严格构成要件时,我们才以牺牲原所有权人的所有权为代价,优先保护善意受让人的交易安全,也就是善意取得制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条件:1.出让人无处分权;首先要求出让人以自己的名义出让财产,如果以原所有权人的名义出让财产则不是无权处分而是无权代理,也就不构成善意取得了。
2022年司考民法-物权法讲义:动产所有权
2022年司考民法-物权法讲义:动产所有权一、原始取得1、善意取得(1)概念善意取得亦称即时取得,是指原物由占有人转让给善意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一般可取得原物的全部权,全部权人不得恳求善意第三人返复原物。
此处的善意第三人即不知占有人为非法转让而取得原物的第三人。
(2)构成要件A、可以是动产和不动产△留意:动产必需是占有托付物--自愿(基于合同、共有关系而丢失占有)占有脱离物--遗失物、盗窃物(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全部权人(遗失人)有权选择a、主观标准,2年(除斥期间)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算,从第三人处可以索回自己的遗失物(a)原则上是无偿取回(b)第人三自拍卖、有经营资格的出卖人处取得,全部人返还价金后取回b、直接要求物权处分人赔偿一留意这里的诉讼实效问题(两年)B、占有人、名义登记人实施无权处分行为C、第三人为善意D、第三人支付对价一-受让价格合理E、第三人取得动产占有或者变更不动产登记已经交付或者登记(3)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A、在原权利人与受让人之间,原权利人丢失标的物全部权,而受让人则基于善意取得制度而获得标的物全部权。
B、在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让与人与受让人基于有偿法律行为而发生债的法律关系,在受让人获得标的物全部权以后,应当担当向让与人支付价款的义务,而不能依据让与人无权处分而拒绝支付价款。
C、在原权利人与让与人之间,由于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是全部权发生转移,因此原权利人无权要求让与人返复原物,只能要求无权处分人担当赔偿责任,也可以要求让与人返还不当得利。
【历年真题】:2022-3-7、2022-3-13(4)依据《物权法》的规定,在理解善意取得制度时,应当留意以下几点:A、除了动产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外,不动产上也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固然不动产的善意取得以登记为要件。
B、拾得遗失物、赃物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漂流物、隐蔽物、埋藏物适用同样规章。
C、善意取得不但适用于全部权的取得,也适用于他物权的取得。
司考重点考点:善意取得
司考重点考点:善意取得2016年司考重点考点:善意取得2016年司法考试已经拉开大幕了,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司考重点考点——善意取得,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助益!【重点考点】【民法】善意取得1.善意取得的条件:(1)受让时善意;(2 合理价格;(3)已登记或已交付占有脱离物(盗赃、遗失物、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失散的动物)原则上不能善意取得。
2.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①第三人善意取得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的所有权消灭。
②第三人善意取得用益物权或者担保物权的,所有权人须承受该他物权负担。
③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须注意:2011年6月10颁布的《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规定,因无权处分订立的买卖合同,若无其他效力瑕疵(比如意思表示缺陷、欠缺行为能力),无权处分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该买卖合同有效(详细内容参见本书合同法部分关于合同效力的解析)。
在此强调两点:①这一规定丝毫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机理与性质。
善意取得仍为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仍为原始取得。
②所有此前考查善意取得所有权的题目,答案都需要更改:(因无权处分订立的)买卖合同有效,而非效力待定,也不是无效。
【必背法条】【刑法】1、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而窃取财物的,以盗窃罪论,从重处罚。
2、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
3、实施破坏选举罪时,其手段又触犯其他罪名的,通常应从一重罪论处。
如以暴力手段破坏选举致人重伤的,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4、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从重处罚。
【民法】1、因承包人的原因致使建筑工程在合理使用期限内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承包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建设工程合同有关合同法中没有规定的',适用承揽合同的有关规定。
3、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
法考《善意取得》知识点及经典真题
2018法考《善意取得》知识点及经典真题希律法考为大家整理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善意取得》知识点,民法精讲系列教材将知识点分章节逐一解析,另附真题练习,检测知识盲点,高效提分。
【知识点详解】第三章善意取得一、善意取得概述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的占有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让与第三人时,善意受让人自取得动产的占有或不动产登记之时起,即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
善意取得制度不仅适用于所有权,而且也适用于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物权。
善意取得制度不仅适用于动产所有权,而且也适用于不动产所有权。
(一)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要严格区分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与无权处分他人之物的处分行为,前者也称为无权处分合同,是债权行为、负担行为,所要考查的是合同效力问题;后者也称为无权处分行为,是物权行为,所要考查的是物权变动效力问题。
【例】当事人仅仅签订买卖或抵押合同,属于债权行为,并不会导致物权变动;只有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并移转所有权,才属于处分行为,才会导致物权的变动。
如在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的行为;在质押合同订立后,出质人将质物交付给质权人的行为。
【例】当事人签订租赁、借用等合同,虽然也有出租人交付租赁物给承租人或出借人交付借用物给借用人的行为,但因其仅产生债权,并不发生物权变动,不属于处分行为。
注意:无权处分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债权行为,即买卖合同、抵押合同等必须是有效的,才可能发生善意取得。
如果该债权合同因违法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或违反公序良俗原则而无效,则根本不发生善意取得的效果,而应当按照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处理,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
《物权法解释一》第21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受让人主张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取得所有权的,不予支持:(一)转让合同因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被认定无效;(二)转让合同因受让人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等法定事由被撤销。
司考重点专题:善意取得守则.doc
司考重点专题:善意取得制度- 在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中,有一种善意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转让人通过法律行为转让他人动产时,善意受让人从取得该动产占有之时即取得该动产所有权的制度,善意取得的后果是原所有权人不得请求受让人返还原物,而只能请求转让人赔偿损失。
换种通俗的说法就是:一物归甲(原所有权人)所有,由于某种原因归乙(占有人、转让人)占有,乙又把此物转让给丙(受让人、第三人),在一定条件下,丙就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了此物的所有权。
那么,判断善意取得能否成立,我们可以通过图示的三个步骤去进行:此物归乙占有是否基于甲的意思|| 否||--------是||丙取得该物是否善意|| 否||--------是||丙取得该物是否有偿|| 否||--------是||成立善意取得“善意”即丙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乙无权转让。
“有偿”即支付了对价,丙取得财产必须是通过买卖、互易、债务清偿、出资等具有交换性质的行为实现的。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此外,关于善意取得制度还有两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第一,第三人如果是从出卖同类物品的公共市场上买得的,即使是盗赃、遗失物,所有人也无权向第三人请求返还原物。
第二,对于货币和无记名有价证券,则不论是否依所有人的意思丧失占有、有偿取得,善意第三人都受善意取得的保护。
试题解析:1.甲擅自将乙借给他的一块手表出让给丙,下列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2000年多选题]A.甲以自己的名义出让给丙,甲、丙之间的合同属于效力未定的合同B.甲以乙的名义出让给丙,甲、丙之间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的行为C.丙因善意取得而取得该手表的所有权D.丙只能因乙的追认才能取得该手表的所有权答案为:A B C依《合同法》第51条,无权处分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可见,无权处分的行为是效力待定的行为,故A对。
依《合同法》第48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故B对。
农信社考试公基法律之善意取得
中公教育关于2020年农村信用社考试公基法律中善意取得相关知识点的考察形式和具体内容,给大家作如下呈现。
善意取得1、善意取得的概念:善意取得是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取得其所有权。
2、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1)出让人无处分权:出让人虽然是合法占有该财产,但并无所有权,而以自己的名义处分他人的财产。
(2)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受让人取得该财产时是不知情的,不知道出让人是无权处分。
(3)以合理价格转让:出让人是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给受让人的,所以受让人有理由认为出让人享有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
(4)所有权已经转移:动产已交付,不动产已登记。
3、法律后果(1)受让人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2)原所有权人无权向受让人即善意取得人要求返还该动产或不动产,但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4、不适用善意取得的情形:遗失物、盗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即遗失物、盗赃物的受让人不取得物的所有权,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和被盗物。
在善意取得的学习中,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善意取得,能判断出哪些情况属于善意取得,以及构成善意取得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法律效力,其中不适用善意取得的情形是一个难点,需要带学生进行理解。
例题1下列情形属于善意取得的是()A、张三将偷来的摩托车赠送给李四B、王某将捡到的手机出售给知情的李某,并约定如原手机主向李某讨要,由王某出面赔偿,手机仍归李某所有C、商场的柜员将商场出售的金饰私自拿回家送给家里人D、小周将代为保管的他人皮包转让给不知情的小张,并收取了小张的相应付款【答案】D。
解析:解析:A项中偷来的摩托车属于盗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B项中首先捡到的手机属于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其次,李某作为受让人,是知情的,知道王某是无处分权人,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C项中没有明确家里人是否知情,且赠送的话家里人并没有支付合理对价,不符合条件,不构成善意取得;D项正确,小周是替他人保管,属于合法占有,但无所有权,将皮包卖给不知情且支付相应对价的小张,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构成善意取得。
物权法善意取得的法考题
物权法善意取得的法考题在物权法中,善意取得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它对于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物权法善意取得的相关法律考题。
一、善意取得的概念及要件善意取得是指取得人在不知道他人权利存在或者不符合正常的经营管理方式的情况下,以善意为依据,获得他人财产权利的行为。
要成立善意取得,需要满足以下要件:1. 取得人必须是真实的善意取得人,即不存在故意或过失;2. 取得人必须是非主张人类(即排除所有不诚实的主张人),对他人权利的错误现状不能归咎于取得人;3. 取得人必须是无偿取得人,没有给予对价。
二、善意取得与抵销权的关系善意取得的一个重要效果是排除抵销权的行使。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他人对不是以善意取得的标的物享有抵销权,但对于善意取得的标的物,他人不能行使抵销权。
例如,甲以非法手段取得乙的房屋所有权,然后将该房屋以善意取得的方式转让给了丙。
在这种情况下,乙虽然拥有抵销权,但无法行使这一权利,因为丙是善意取得人。
三、善意取得与登记原则的关系物权法的登记原则要求标的物的权利关系应当依法登记。
对于非登记的权利权益,善意取得人可以成为合法的权利人,并对善意取得标的物的他人享有优先权。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登记原则会对善意取得产生影响。
比如,买受人在善意取得标的物前,如果他本人曾经享有登记权利的标的物,则其不再享有善意取得的保护,因为登记原则要求他通过登记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四、善意取得的保护范围善意取得可以保护取得人的所有权,但是并不保护取得人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的债权。
也就是说,当取得人在善意取得的基础上获取到债权时,如果债权人对原债权人行使抗辩权,则取得人将无法继续享有取得的债权。
五、善意取得的解除和撤销善意取得是根据物权法规定而产生的合法效果,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善意取得可以被解除或撤销。
例如,当取得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取得他人财产权利时,被取得人有权依法请求撤销。
善意取得题目
善意取得题目
善意取得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用于保护善意第三方的权益,避免他们因不知情而遭受损失。
以下是一些关于善意取得的题目,可供参考:
1. 什么是善意取得?请简述其定义和适用范围。
2. 善意取得制度在哪些法律领域中得到应用?请举例说明。
3.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请具体阐述。
4. 请列举一些与善意取得相关的法律案例,并分析其判决结果和理由。
5. 善意取得制度与物权变动的关系是什么?请阐述两者之间的联系。
6. 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请说明理由。
7. 在善意取得中,如何认定“善意”?请给出具体的判断标准。
8. 善意取得的法律效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 请分析善意取得制度在实践中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10. 未来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改革方向可能有哪些?请预测并给出理由。
以上题目可以帮助您深入了解善意取得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5年司考民法知识点——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
2015年司考民法知识点——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根据《物权法》第106条第3款,善意取得他物权的,参照关于所有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虽如此,对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须注意:❶善意取得质权、抵押权,(天星司考)不要求具备“以合理的价格受让”这一要件。
因为抵押合同与质押合同均属单务、无偿合同(见例8)。
❷不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以办理抵押登记为构成要件;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并不以“登记”或者“交付”为构成要件(见例9)。
❸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以动产交付为构成要件,但是,占有改定的交付方式不发生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
❹因留置权系法定担保物权,留置权的善意取得有其特别构造,不以无权处分为前提条件(见例10)。
【例8】甲将自己的相机交给乙保管。
丙欲向丁借款5万元,丁要求丙提供担保。
丙请求乙提供担保,乙于是谎称自己是该相机的所有权人,将该相机质押给不知情的丁,并交付相机。
丁善意取得对相机的质权。
①乙、丁间的质押合同为单务、无偿合同(在该质押合同中,仅出质人乙负有交付质物的主给付义务,丁无对应的主给付义务),谈不上要求丁支付合理价格的问题。
②故:以合理的价格受让不是善意取得抵押权、质权的构成要件。
【例9】甲将自己的相机交(天星司考)给乙保管,乙擅自以自己的名义抵押给不知情的丙,但没有办理抵押登记。
①以合理的价格受让以及登记(交付)均非善意取得动产抵押权之构成要件。
②丙虽善意取得相机之抵押权,由于没有登记,丙善意取得的抵押权不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
【例10】甲将汽车出租给乙,乙将汽车送到丙处修理,因乙不支付到期修理费,丙将汽车留置。
①《物权法》第230条规定,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必须为债务人所有,否则不能成立留置权。
②但留置权可以善意取得,在本例中,虽然乙不是汽车的所有权人,只要丙不知道汽车不归乙所有(相反,丙以为汽车就是乙的),并且符合留置权成立的其他条件,丙就可以善意取得留置权。
③可见,善意取得留置权与善意取得抵押权、质权的构造不同,后者以无权处分为前提条件,而留置权的善意取得不涉及法律行为,故与无权(天星司考)处分无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法考《善意取得》知识点及经典真题
希律法考为大家整理2018 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善意取得》知识点,民法精讲系列教材将知识点分章节逐一解析,另附真题练习,检测知识盲点,高效提分。
【知识点详解】
第三章善意取得
一、善意取得概述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的占有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让与第三人时,善意受让人自取得动产的占有或不动产登记之时起,即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
善意取得制度不仅适用于所有权,而且也适用于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物权。
善意取得制度不仅适用于动产所有权,而且也适用于不动产所有权。
(一)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
要严格区分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与无权处分他人之物的处分行为,前者也称为无权处分合同,是债权行为、负担行为,所要考查的是合同效力问题;后者也称为无权处分行为,是物权行为,所要考查的是物权变动效力问题。
【例】当事人仅仅签订买卖或抵押合同,属于债权行为,并不会导致物权变动;只有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并移转所有权,才属于处分行为,才会导致物权的变动。
如在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的行为;在质押合同订立后,出质人将质物交付给质权人的行为。
【例】当事人签订租赁、借用等合同,虽然也有出租人交付租赁物给承租人或出借人交付借用物给借用人的行为,但因其仅产生债权,并不发生物权变动,不属于处分行为。
注意:无权处分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债权行为,即买卖合同、抵押合同等必须是有效的,才可能发生善意取得。
如果该债权合同因违法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或违反公序良俗原则而无效,则根本不发生善意取得的效果,而应当按照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处理,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
《物权法解释一》第21 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受让人主张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取得所有权的,不予支持:(一)转让合同因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被认定无效;(二)转让合同因受让人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等法定事由被撤销。
”如以禁止流通物为标的物订立的买卖合同无效,不发生善意取得。
(二)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
无权处分中,无权处分人以自己的名义作出意思表示,成立买卖契约,其后即使经原权利人之追认也难以使原权利人成为买卖合同当事人,相对人仍不得直接向原权利人提出履行请求。
这里的无权,是指无处分权。
无权处分,存在善意取得的问题。
无权代理中,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作出意思表示,故本人追认时,代理行为的效果由本人承担,因本人“原本就是”合同当事人。
这里的无权,是指无代理权。
无权代理,不存在善意取得的问题。
本人追认的,代理行为有效;拒绝追认的,代理行为无效,但是构成表见代理的除外。
【例】甲以自己的名义出卖乙之名画给丙,属于出卖他人之物,其买卖合同有效,无须所有权人乙追认。
甲以让与合意交付该画给丙,则为无权处分,效力未定,须经所有权人乙之追认始生效力。
这里本人的追认,仅为对处分行为的追认,不能对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进行追认(该合同也无须追认)。
【例】甲擅自以乙的名义出卖乙之名画给丙,并移转其所有权给丙,则其买卖合同(负担行为)与物权行为均属无权代理,效力未定,须经本人承认,对本人始生效力。
这里,本人的追认,既是对买卖合同的追认,又是对处分行为的追认。
二、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善意取得发生时,需要其债权合同有效,而处分行为因欠缺处分权而效力待定。
而这仍然不能得出必然发生善意取得的结论,因为构成善意取得还须具备其他要件。
《物权法》第106 条第一款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据此,善意取得之构成要件如下:
(一)标的物应为占有委托物或错误登记之不动产
善意取得之动产,须为占有委托物。
无权处分人之占有须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取得,如所有人依自己的意思(如无效买卖合同、出租、出借、寄存、保管等合同)将动产交给无权处分人占有。
无权处分人的占有,只须其对动产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即为已足,不仅限于直接占有,间接占有、辅助占有均包括在内。
占有脱离物,即非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的物,如盗窃物、遗失物、埋藏物、隐藏物等,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货币和无记名有价证券属于占有与所有高度合一,故不存在无权处分,无善意取得之适用余地。
善意取得之不动产,须存在不动产登记簿错误登记之情形。
(二)无处分权人实施无权处分行为
无权处分是善意取得发生的前提,没有无权处分,不可能存在善意取得。
有权处分不发生善意取得。
如果让与人有处分权,那么受让人可以根据一般的交易规则(如买卖、赠与、互易)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也就没有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
处分,是指可以直接导致物权变动的行为。
无权,是指处分人并无处分权,包括处分人处分了他人之物和共有人未取得法律规定的多数决要求而处分了共有物。
【例】乙将从甲处借来的手表卖给丙。
【例】甲、乙、丙、丁四人按份共有一部摩托车,甲未经乙、丙、丁的同意,擅自将摩托车卖给戊。
【例】甲非法处分错误登记于自己名下的不动产。
【例】代理人甲擅自处分被代理人乙的财产。
(三)受让人取得财产时为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