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ppt课件
《选读厥阴病》课件
![《选读厥阴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1b7f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7.png)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厥阴病的治 疗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临床应用前景:厥阴病的治疗方法 可能会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领域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厥阴病的诊断方法研究:开 发新的诊断方法和技术,提 高诊断准确性
厥阴病的病因研究:探讨厥 阴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特点
厥阴病的治疗方法研究:探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发
病率
临床应用前景与展望
厥阴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 应用前景广阔
研究展望: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 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厥阴病案例分析
第五章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患者, 男,45岁,因 胸闷、心悸、 失眠等症状就 诊,诊断为厥
阴病。
案例二:患者, 女,32岁,因 月经不调、痛 经等症状就诊, 诊断为厥阴病。
案例三:患者, 男,58岁,因 头晕、头痛、 耳鸣等症状就 诊,诊断为厥
厥阴病的鉴别诊断
症状:四肢厥冷、腹痛、腹泻、 呕吐等
舌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病因:寒邪入侵、气血不足、 肝肾亏虚等
治疗方法:温阳散寒、补气养 血、滋补肝肾等
厥阴病的治疗
第三章
厥阴病的中药治疗
乌梅丸:用于治疗厥阴病,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的功效 柴胡汤:用于治疗厥阴病,具有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的功效 龙胆泻肝汤:用于治疗厥阴病,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厥阴病,具有滋阴补肾、养血益气的功效
厥阴病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厥阴病的概念 02 厥阴病的诊断 03 厥阴病的治疗 04 厥阴病的预防与调护 05 厥阴病案例分析
《十一讲厥阴病》课件
![《十一讲厥阴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921d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1.png)
03
厥阴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 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四逆散、 逍遥散等。
西药治疗
针对病因,选择适当的西药进行 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 。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
生活调理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改善身 体状况。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调护 ,不要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 病情。
注意病情变化
如发现病情恶化或出现新症状,应及 时就医。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 眠时间。
05
《十一讲厥阴病》ppt 课件
目 录
• 厥阴病的概述 • 厥阴病的诊断与鉴别 • 厥阴病的治疗 • 厥阴病的预防与调护 • 厥阴病的研究进展
01
厥阴病的概述
厥阴病的定义
01
厥阴病
指外感病过程出现的一组证候,表现为热象偏重、虚实错杂,以消渴、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等为主要症状。
02
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相关疫苗,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早期筛查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在 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调护方法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 焦虑和抑郁。
适量运动
《厥阴病篇七版》课件
![《厥阴病篇七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8eaa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2.png)
厥阴病具有寒热错杂、虚实互见 、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常常涉 及多个脏腑器官,治疗难度较大 。
厥阴病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厥阴病作为中医六经病之一,自古就 有记载,历代医家对厥阴病的认识不 断深入,对其病因、病机、治法等方 面的研究逐渐丰富。
发展
现代中医对厥阴病的研究更加深入, 对其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进行了 更加系统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 更加丰富的理论依据。
《厥阴病篇七版》ppt课件
目 录
• 厥阴病篇概述 • 厥阴病的病因与病理 • 厥阴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厥阴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 厥阴病的预防与保健 • 厥阴病典型病例分享
01
厥阴病篇概述
厥阴病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厥阴病是中医六经病之一,主要 涉及阴阳气不相接,表现为寒热 错杂、上热下寒等症状。
重视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是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医生需认真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 脉象等方面的差异,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同时,医生还需关注患者的病史 和家族史,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
04
厥阴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
根据厥阴病的不同证型,采用扶 助正气、祛除邪气的治疗原则。
调理气血
注重调理气血,使气血运行通畅, 以缓解病情。
06
厥阴病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一:治疗经过与效果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张某,男性,45岁,因长期劳累出现胸闷、心悸等症 状。
治疗经过
患者就诊后,医生根据其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厥阴病。采 用中药治疗,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为主。经过一段时间 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效果
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消失,生活恢复正常。随访半年, 未复发。
选读厥阴病PPT课件
![选读厥阴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4c4afca76e58fafbb00393.png)
得食 烦---蛔闻食臭而窜动 吐蛔---蛔虫上入膈,因呕而出
第2页/共35页
阳复不及 肠胃虚寒 蛔虫扰动
治法:温胃安蛔止痛----乌梅丸 乌梅、苦酒----安蛔止痛 黄连、黄柏----安蛔除烦 米粉、白蜜、人参、当归---调补气血 细辛、干姜、蜀椒 辛温散寒 桂 枝、 附 子
临床应用: 1,本方对胆道蛔虫有效率很高。 2,亦常用于治疗肠道蛔虫症。 3,治疗慢性胃炎、肠炎下利等。
第1页/共35页
厥阴病提纲证的几种转归:
阴阳相对平衡
向愈
三种转归 阳复不及寒厥、蛔厥
阳复太过 少阳、阳明、喉痹、便脓血、热厥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一、厥阴寒热错杂证
(一)乌梅丸证(蛔厥证)338
脉微 而厥
脏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真阳大虚,脏气垂绝
蛔厥
不上扰---静 静而时烦--蛔虫 上扰----烦
津伤燥结-----热厥(335条)
三、辨愈与不愈 336、341、342条
1,厥热相等-----阴阳相对平衡----自愈(336)
2,热多于厥-----阳能胜阴----其病当愈(341)
3,厥多于热-----阴盛阳衰(阳复不及)----恶化(342)
第13页/共35页
四、辨除中 332、333条(自学为主)
二、厥阴寒证 (一)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351、352条
第6页/共35页
351、352条
主证:
手足寒----血虚寒凝,血行不畅 脉细欲绝---气血被寒邪郁阻 或腹痛呕吐----内有久寒 (当有头痛、恶寒、身痛、吐清涎等)
血虚感寒 正气被郁 气血运行 不畅
治法:养血通脉,温阳散寒
厥阴病篇精品医学PPT课件
![厥阴病篇精品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1408cd7375a417876f8f06.png)
❖ 分析:
脉微— 阳虚阴盛 —下寒
厥而肤不冷—上热下寒,阴阳气不顺接
时静时烦— 蛔虫内扰则烦,不扰则静
蛔 厥
得食则呕— 肝火犯胃 心烦— 与虫扰及肝火上扰有关,属上热下寒,升
降失常,推之,应有腹绞痛,亦属时发时
止
脏 厥
脉微而厥—阳虚阴盛,四末失温 肤冷— 阳虚肌肤失养 躁而无休止— 阳虚神形无主
脏气败绝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二、病因病机
少阴病误治转入厥阴
太阴病 三阳病
误治
传经而来
风寒直中厥阴—本经自感(直中)
肝郁化火,风火相煽
——上热
肝失滋养 肝失疏泄 胃虚失降——中虚
精亏,阳损及阴-肾阴不足
少阴阳虚阴盛
——下寒
精选ppt课件最新
为上 厥热 阴中 病虚 病下 机寒 。,
寒 热 错 杂
4
三、厥阴病的特点
❖ 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厥者何也?歧伯曰: 两阴交尽也”;从阴阳五行学说而言,物极 必反,物穷则变,此即经曰:“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故称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
❖ 厥阴具有阳气来复机转。厥阴与少阳互为表
里,孕育少阳的生发阳气的一面为其一;从
厥阴肝体阴用阳,内寄相火。当厥阴阴寒极
盛而转衰,相火由伤而转复则阳复,故厥阴
一、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原文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 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 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 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 得食而吐,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 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 提要:蛔厥的证治及脏厥鉴别
病在病变中有阴阳胜复,厥热往来的机转及
厥阴病辨证论治课件
![厥阴病辨证论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14ed70011ca300a6c3903a.png)
(二)厥阴病:邪犯厥阴,出现以或热或寒,
二、厥阴病发病方式
1、厥阴自病
2、他病传来
三、厥阴病的证候分类
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易致阴阳失调,
同时厥阴有阴尽阳生,极而复返的特性。
阴阳各趋其极,阳并于上则热,阴并于下则
寒。 (如326提纲证)
因此,厥阴病常以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为主。
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
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
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提要] 辨脏厥与蛔厥,以及蛔厥的证治
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讲析] 1、蛔厥的证候表现、病机及与脏厥的比较
1பைடு நூலகம்有吐蛔病史
2、腹部、胃脘疼痛为主,且时作时止
3、手足厥冷常在痛剧时产生,痛减或痛止时消失
第七章
厥阴病辨证论治
第七章 厥阴病辨证论治
概 论
第四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
厥阴病本证 厥热胜复辨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四肢厥逆辨
呕哕下利辨 厥阴病预后 厥阴病欲解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一、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二、厥阴病寒证 三、厥阴病热证(371、373)
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寒格:指下寒与上热相格
拒。
[原文359条]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 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 人参汤主之。
[提要] 论上热下寒相格拒的证治 [讲析]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课件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b54ce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0.png)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目CONTENTS录•厥阴病的概述•厥阴病的脉证•厥阴病的治疗•厥阴病的预防与调理•厥阴病案例分析01厥阴病的概述0102它表现为寒热错杂、阴阳失调,以四肢厥冷、脉细欲绝等阴证为主,但往往夹杂有烦躁不安、口渴喜饮等阳证表现。
厥阴病是中医六经辨证中的一种证候,主要涉及肝、心包和脾三个脏腑。
厥阴病可由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引起,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
外感六淫情志失调、忧思愤怒等负面情绪可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气机逆乱,进而引发厥阴病。
内伤七情厥阴病与肝的关系密切,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气血不和,进而影响其他脏腑功能。
厥阴病的病理机制肝失疏泄01厥阴病的脉证厥阴病患者的脉象通常呈现细弦的形态,这是由于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所致。
脉象细弦脉象沉伏脉象时强时弱在厥阴病严重的情况下,脉象可能呈现沉伏的现象,这是因为邪气内陷,正气虚损。
由于厥阴病病情复杂多变,脉象也表现出时强时弱的特征,反映了病情的波动和不稳定。
030201脉象特征厥阴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胸胁满闷的症状,这是由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
胸胁满闷由于肝火旺盛或肝气横逆,厥阴病患者容易出现心烦易怒的症状。
心烦易怒厥阴病影响脾胃功能时,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泄泻的表现。
腹痛泄泻证候表现脉证关系脉象细弦与胸胁满闷脉象细弦与胸胁满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通常细弦脉象的出现表明胸胁满闷的症状较为严重。
脉象沉伏与心烦易怒在厥阴病的发展过程中,脉象沉伏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心烦易怒的症状将更加明显。
脉象时强时弱与腹痛泄泻脉象时强时弱可能反映患者腹痛泄泻症状的波动和变化,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01厥阴病的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治疗方法01020304根据厥阴病的具体证候,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如四逆散、乌梅丸等。
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如太冲、曲泉等穴位,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厥阴病护理PPT课件
![厥阴病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dcbe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3.png)
04 提供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心理 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中医药治疗
01
辨证论治:根 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舌象、 脉象等,进行 辨证论治,选 择合适的中药
方剂。
02
汤剂治疗:根 据辨证论治的 结果,选择合 适的中药汤剂 进行治疗,如 四逆汤、吴茱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 E
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B 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
减少感染风险
D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暴饮暴食,
多吃蔬菜水果
01
02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04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 间,保证充足的睡
眠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 惯,每天进行适量
萸汤等。
03
针灸治疗:根 据患者的症状 和体征,选择 合适的穴位进 行针灸治疗, 如足三里、三
阴交等。
04
拔罐治疗:根 据患者的症状 和体征,选择 合适的穴位进 行拔罐治疗, 如大椎、肺俞
等。
05
饮食调理:根 据患者的症状 和体征,选择 合适的食物进 行饮食调理, 如红枣、枸杞
等。
西医治疗
01
药物治疗:使用抗病毒药 物、抗生素、抗炎药物等
的运动
谢谢
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增强体质
01
合理饮食:保持 营养均衡,多吃
蔬菜水果
02
规律作息:保证 充足的睡眠,避
免熬夜
03
适当运动:坚持 锻炼,提高身体
素质
04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避免焦虑
厥阴头痛科普讲座PPT课件
![厥阴头痛科普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c0fa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1.png)
結論
結論
厥陰頭痛是一種頭痛的特定類型,與壓 力、睡眠和情緒有關。
預防和治療措施包括減輕壓力、保持良 好睡眠和情緒管理等。
結論
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也是常用 的治療方法。 結束:謝謝大家參加厥陰頭痛 科普講座!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概述
參,頭痛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 預防一:減輕壓力 - 預防二:保持良好的睡眠
習慣 - 預防三:情緒管理 - 預防四:適量使用中成藥 - 治療一:針灸療法 - 治療二:中藥藥方 - 治療三:改變生活方式
診斷
診斷
病歷收集:了解病患的頭痛病史和相關 症狀
身體檢查:檢查血壓、心率以及其他身 體狀況
診斷
頭部影像學檢查:CT掃描或磁 共振成像
頭痛日誌:記錄頭痛發作的時 間、頻率和症狀
治療
治療
保非藥自助療法以及推薦 的頭痛藥物
治療
物理治療:針灸、按摩、理療 等
常見問題
常見問題
厥陰頭痛可以治愈吗? 頭痛發作時該如何應對?
常見問題
厥陰頭痛和其他類型頭痛有何 區別?
厥阴头痛科普 讲座PPT课件
目录 概述 診斷 治療 常見問題 結論
概述
概述 導言:歡迎參加厥陰頭痛科普
講座!
壹,什麼是厥陰頭痛? - 定義:厥陰頭痛是一種與
內服部位有關的頭痛 - 症狀:頭痛持續時間長,
多見於兩側顳部或枕部 - 特點:常伴有心悸、睡眠
障礙和情緒不穩
概述
貳,頭痛發作的原因 - 原因一:壓力過大 - 原因二:睡眠不足 - 原因三:情緒波動 - 原因四:草藥使用不當
《十一讲厥阴病》课件
![《十一讲厥阴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c9b4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0.png)
问诊
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 诱因等信息,有助于了解 病情和诊断。
切诊
通过切脉和触诊等方法, 了解患者的脉象和身体状 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03
厥阴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厥阴病的具体证型,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肝胃不和 型,可以使用四逆散加减;对于心肾阳虚型,可以使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等。
《十一讲厥阴病》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厥阴病的概述 • 厥阴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厥阴病的治疗 • 厥阴病的研究进展 • 厥阴病的案例分析
01
厥阴病的概述
厥阴病的定义
01
厥阴病是中医伤寒六经病之一, 是指病邪侵犯厥阴经,以热厥、 寒厥为主要表现。
02
厥阴病多因肝肾阴虚,虚热内生 ,阳热内扰所致,表现为上热下 寒,寒热错杂。
失眠等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类似疾病如心悸、失眠 等相鉴别。
治疗方法与效果
治疗方案
采用中药调理,以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为治疗原 则。
治疗过程
患者接受中药治疗,同时进行心理疏导。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情绪稳定,睡眠 质量提高,食欲恢复。
THANKS
肝经循行于胸胁,邪犯 厥阴,肝气郁结,胸胁
满闷。
腹痛、腹泻
邪犯厥阴,影响脾胃功 能,导致腹痛、腹泻等
症状。
头晕、心悸
邪犯厥阴,影响心脑功 能,导致头晕、心悸等
症状。
02
厥阴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症状表现
厥阴病的症状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异常表现,如食 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 胸闷等。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ppt课件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b1d73781c758f5f71f6747.png)
心包与肾肝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心包火以经络为通路,可达
下焦,使肾水不寒,蒸化肾阴以涵养肝木,防止肝 阳上亢同时上济心火,防心火亢盛。这样则上焦清 和。下焦温暖,以促进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保持 人体健康(所谓?统一)。
2、厥阴与少阳(手——三焦,足——胆)互为 表里,以其脏腑相连,经脉相通,脏属阴主里, 腑 属阳主表,互为表里,彼此在生理上关系密 切,再病理上相互转化(表里传)。
提示:热厥轻证(热郁少阳致厥)
往来寒热 嘿嘿欲食
热郁少阳
数
烦无躁汗
日 津伤无汗 后
指头寒
热不外达
寒热退、小便清 能食、厥止 不烦 上证不除 + 厥重 呕吐、胸胁烦满
热向下,便脓血 少阳热重 热向上,喉痒
阳明经热证——热厥重证
350条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提示:热厥重证
脉滑数
阳明经热
下之利不出——误下脾伤气陷,滑脱不止
肝木 乘土 胃热 脾(肠) 寒
二、上热下寒证
1、乌梅丸证
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
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
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
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
乌梅麻痹虫体,抑制活动,扩张驰缓,欧狄氏扩约肌 (2)治疗肠蛔虫证及蛔虫性肠梗阻 (3)治疗其他——慢性胃炎、肠炎、结肠炎等
(又主久利)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359条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 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寒个吐利证) (呕吐不出谓之格,大小便不通谓之关) 寒格:指上热下寒相格拒,致食入口既,吐故称之。 395条:虚寒下利,误用吐下致寒格的证治
伤寒论--厥阴病篇(七版) PPT课件
![伤寒论--厥阴病篇(七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6d283ca45177232f60a29e.png)
2019/7/27
医学课件
2
指情志:气血和平,心情舒畅 肝主疏泄 指消化:疏通胃肠,脾胃气机升降
指通利三焦:疏通水道,极少提及。
指促进血液运行不致瘀滞; 主藏血 指肝血不足
肝气横逆致吐血,血逆妄行极少提及。
相火、三焦、脾阳一样,其气机来源于 内寄相火 肾中的元阳(命门)
相火有敷布阳气,化除阴寒以保持内脏 温养,并助肝之疏泄、藏血。
施治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和胃安蛔
代表方:乌梅丸
2019/7/27
医学课件
15
方义:
乌梅—入肝益胃生津,止泄安蛔 细辛干姜附子 寒温并用 黄连黄柏 当归人参米粉白蜜 攻补兼施
辛—伏 苦—下 酸—静
饭前服
鉴别:
脏厥与蛔厥 脏厥—厥持续伴肤冷,燥无休止
脉微而厥
2019/7/27
蛔厥—厥医不学课持件 续性伴肤冷 燥有休止 16
与三泻心汤比较
两者均属寒热错杂证,针对这病机而采用寒热并用 法,但其两者病机、表现各不相同,吴氏云: “泻心寒热并用,乌梅丸则寒热刚柔并用”又云: “乌梅则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叶氏 在乌梅丸化裁刚药为主的椒梅汤,柔药为主的连 梅汤,治温邪深入厥阴的证候。
2019/7/27
医学课件
3
二、病因病机
少阴病误治转入厥阴
太阴病 三阳病
误治
传经而来
风寒直中厥阴—本经自感(直中)
肝郁化火,风火相煽
——上热
肝失滋养 肝失疏泄 胃虚失降——中虚
精亏,阳损及阴-肾阴不足
少阴阳虚阴盛
2019/7/27
——下寒
医学课件
为上 厥热 阴中 病虚 病下 机寒 。,
伤寒论PPT(厥阴病篇)
![伤寒论PPT(厥阴病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39cf8bc281e53a5802fffa.png)
第一,阴气最少的意思。
“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
也。”
----《素问》
两阴就是指太阴和少阴; 两阴发展到了尽头就是厥阴。
厥阴的内涵
第二,阴尽阳生的意思。
《素问·阴阳类论》中讲到“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 此知五脏终始。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
一阴就是厥阴; 阳生则如月之朔,阴尽则如月之晦。 一尽一生,终始循环。 “阴之极也,阳之始也”。
厥阴的内涵
第三,主肝与心包络。
厥阴包含两个脏:肝和心包
肝藏血而主疏泄,内寄相火; 心包为心之外围,内寄相火。
厥阴的内涵
第三,主肝与心包络。
君火以明, 相火以位。
《素问》
厥阴的内涵
第三,主
亢盛之火 虚衰之火
足 厥 阴 肝 经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 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 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 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 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 腹,挟胃,属肝,络胆,上 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 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 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 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 肺。
1.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 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 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注释】 1)其人当吐蛔----当:作“常”解。 2)令病者静---令:作“今”---《玉函经》、赵本 3)此为脏寒---脏:胃、肠。
厥阴的内涵
第四,与少阳互为表里。 厥阴和少阳相表里。 少阳主表里之枢, 厥阴主阴阳之枢。 少阳病特征性的症状“往来寒热” 厥阴病特征性的症状“厥热胜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厥阴热利证——临床应用
1.附件炎误治案(白头翁汤主治)
一妇女少腹局部有条索状物,按之压痛,黄带味大,前医用 三妙散、桂枝茯苓丸均不效,据舌质深红,改用白头翁汤加 五灵脂、元胡,三剂效,六剂愈,改汤为丸善后。
辨治思维提示: 异病同治-热利,附件炎,乳腺炎,眼结膜炎 (肝经热毒循经,或者横逆,或者上攻,或者下注)
温阳 养血 通络
补益气血 加 吴茱萸 生 姜 温脏 (经脏同治)
久寒(肝脏陈寒)
厥阴寒厥证——临证运用1
1、关节脱位怪病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治)
一女孩,感冒服西药发汗过多,导致左腕与髋关节
突然频繁脱位,中西医束手,据脉细、手厥及素体自小
怕冷冻手冻脚的阳虚体质辨证,处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
生姜汤,三剂愈。
厥阴寒热错杂证——病证分析 “又主久利”的启示意义是什么?
开拓乌梅丸的临床治疗思路(非专治蛔方)。
“久利”之“久”字的辨证意义。凡久病一般病机复
杂,寒热错杂,虚实兼夹,正应乌梅丸之治。 主药乌梅的主治意义。主药酸味入肝,病证上热下寒, 故柯琴主张用此方治厥阴提纲证。
厥阴寒热错杂证——方药分析
厥阴寒厥证——病证分析
【原文】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
【释义】
素体血虚、阳虚 寒邪直中厥阴 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 血虚寒厥证 (经脉寒证)
厥阴寒厥证——方药分析
当归 芍药 通草 桂枝 细辛 大枣 甘草
补血活血 三大功能 祛寒通络
上热下寒证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359) 麻黄升麻汤(357)
热厥:白虎汤(350) 寒厥:四逆汤(353) 蛔厥:乌梅丸(338) 痰厥:瓜蒂散(355) 水厥:茯苓甘草汤(356)
厥逆证
下利证
四逆汤(372) 通脉四逆汤(370) 小承气汤(374)
通脉四逆汤(370) 邪壅哕证(381)
呕哕证
外之效,非但上热下寒痊愈,心绞痛亦明显好转。
辨治思维提示:
治心心病不愈,活血绞痛不止,问题在哪? 中医诊治冠心病,不应只着眼于活血化瘀; 厥阴亦属心包络,乌梅丸亦为治心病之方;
厥阴寒呕证——病证分析
【原文】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释义】
干 呕 吐涎沫 肝寒犯胃寒浊上逆
厥阴寒热错杂证——病证分析 【原文】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 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326)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 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 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 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 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重点】心中疼热 消渴 蛔厥 久利
头 痛
肝经寒气循经上逆
吴茱萸: 生 姜:
温肝散寒、降浊止呕 温散寒气,和胃止呕
人参、大枣: 补虚以强运化,寒浊无从内生
厥阴寒呕证——临床运用
1.高血压病误治案(吴茱萸汤主治)
一妇女高血压,眩晕呕吐,前医诊为肝阳上亢, 用天麻钩藤饮,愈潜血压愈高,后据舌淡苔白,
手足逆冷,用吴茱萸汤6剂眩晕止,20余剂血压
1.要用心读伤寒,不要用嘴读伤 2.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
《伤寒论》系列讲座——第十讲
厥阴病——《伤寒论》最大的疑难争论问题
陆渊雷 全国教材 《新中医》
“伤寒厥阴竟是千古疑案” “杂凑成篇”
厥阴病篇未设本证前后体例不一 两次开展关于厥阴病的学术大讨论
1.阴气最少
《素问· 至真要大论》
“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4. 与少阳相表里
少阳主表里之枢,故有寒热往来;
厥阴主阴阳之枢,故有厥热往来。
什么是厥阴?
仲景所论:厥热往来证“期之旦日夜半愈” (332条) 《金匮要略》 “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 阳始生”。
临床所证:上凡是夜半子时发生的病,如夜 半发烧(小柴胡汤)、夜半咳嗽(小柴胡 汤)、半夜饥饿(补肝汤)等,都要首先 从少阳和厥阴辨证论治。
降。 辨治思维提示:
高血压不可等同于肝阳上亢。(中西医结合带来的弊病)
谢谢!
治病当善于变通。
厥阴热利证——病证分析
【原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373)
【释义】
肝经湿热,下注大肠——热利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下重 肝为血脏,血热壅滞——脓血
白头翁 秦 皮
苦寒
入肝经 凉血热
治肝热血利
黄 柏 黄 连
苦寒 清热燥湿止利
《素问· 阴阳类论》
2.阴阳之枢
“一阴至绝作朔晦。”
朔 晦 作
指阴历每月最初一天的月亮, 有一线光明,即阳之意;
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的月亮 无一丝光明,即阴之意。 发生之意
厥阴(一阴)发展到尽头,就要发生朔晦的变化,即阴 尽阳生,阴阳转化。而只有“枢”才具有这种主持阴阳转化 的功能和特点。
3. 主肝与心包络
1.反映厥阴病的气化特点(两阴交尽,阴尽阳生) 2.反映厥阴病的脏腑特点(肝与心包)。
1
2
3
确立标准
逐条 对号入座
分出本、 兼、变、 类似证
厥阴病本证
上热下寒证 厥热往来证 厥阴厥逆证 厥阴热利证 厥阴寒呕证
提纲证(326) 331、336、342、341、334、332 当归四逆汤证(351、352 ) 热厥(339) 白头翁汤证(371、373) 吴茱萸汤证(378)
乌梅
得酸则静,酸敛止利,滋补肝阴
黄柏、黄连
得苦则下,清上热
桂、附、姜、椒、辛 得辛则伏,温下寒 人参、当归 调补气血Βιβλιοθήκη 厥阴寒热错杂证——临床运用
1.冠心病(厥阴病)治案(乌梅丸主治)
一老年妇女,慢冠,前医常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但常治常犯。后又病发心绞痛伴上半身燥热汗出,膝 以下寒冷如冰,诊为厥阴病,治以乌梅丸原方。获意
辨治思路提示:整体观辨证论治。
2、宫寒不孕案(当归四逆汤主治)
朋友之妻,结婚数年不孕,介绍一专治不孕专家 治疗,诊为肾虚(子宫发育不良),服药年余无 效,非求余治其不孕,据脉细、手厥、痛经,诊 为血虚宫寒,遂处以当归四逆汤加减,不料十余 剂手温,后又服四十余剂竟然怀孕。
辨治思维提示:专治不孕而不孕,不治不孕而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