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摘要:本文作者就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分析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各类指标进行确定,环境监测工作就能够对环境质量以及环境受污染程度进行确定,并能够对整体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

环境监测工作就是要保证能够对环境质量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及时、正确以及全面的反应,进而为环境保护、环境规划、污染控制提供科学的数据、理论依据。

1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1 不够重视,投入经费不足由于环境监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在经费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监测工作的开展。

一是硬件经费不足,设施设备落后。

很多基层的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种类待遇、数量少、老化严重,无法适应现代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二是监测经费少,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基层监测站具有十分繁重的监测任务,既要对辖区内所产生的各类污染进行监督及监测,还要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科研。

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监测经费的不足,就成了制约监测工作开展的瓶颈。

三是为弥补经费,不得不进行服务性的监测。

由于经费不足,为了确保正常运转,很多基层监测机构只好通过开展服务性监测来弥补经费的不足,从而维持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

1.2 职能移位,监测质量较低环境监测站主要是对地方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准确、真实公正的监测,有效地控制地方污染,并将真实的监测结果向地方政府反馈。

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

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安排的经费少,从而使监测站不得不通过进行服务性监测来确保运转,这就使得监测站的职能发生了移位,就会导致对本职工作落实难以到位。

二是受地方政府管理,导致监测结果失真。

在进行监测时,往往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因此,其监测运作及管理都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质,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导致所得到的监测结果失真。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监测工作的责任越加沉重。

在环境监测中,为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把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的限度内,通常采用质量控制措施来实现质量控制。

就环境监测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并就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标签:环境监测;质量;问题;对策保护环境,需要以环境监测为依托。

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提出改进措施,真正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1.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作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又称内部质量控制,它是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它主要反映的是分析质量的稳定性如何,以便及时发现某些偶然的异常现象,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其目的在于控制监测人员的实验误差,使之达到容许的范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这是分析工作者在测试样品时,为能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基础数据,对分析测试进行的自我控制,或接受质量控制人员规定的质量控制程序的过程。

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2.1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意识虽然在逐步提高,但是面对更具诱惑性的物质利益时,却仍是以牺牲环境来获取利益,并未做到根本性的解决。

由于各地方政府受财力和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的影响,环境监测工作就无法做到被各界人士重视和投入相应的各种人力物力,就无法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要真正做好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是巨大的。

不要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分析、质控、采样等专业操作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就是在测试系统、测试仪器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是耗费巨大。

然而就目前从全国总体的情况来说,大多数地方,特别是县级以下的环境监测部门在质量管理认识和投入上很成问题。

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养不够,监测站条件恶劣,监测用房紧张,仪器设备落后。

这种条件下,要真正做好质量控制保证环境监测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

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分析

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分析

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分析摘要:环境检测充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控与测定,最终作出综合评价结果。

作为环保工作的基础环节,环境检测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环保部门的工作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对环境检测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不足,明确相关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地改进措施,成为环境检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关注焦点。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管理问题;改善措施1正确认识环境检测工作环境检测就是指应用先进技术方式来对环境变化问题进行检测,根据对检测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展开分析,与质量标准中的指标值进行比较,来评判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

自然环境检测过程所涉及到的检测目标主要包括水与污水的检测、气和废气检测、环境噪声的检测、土壤类型的检测及其固体废弃物等方面检测。

自然环境检测质量保证是检测过程里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检测数据信息真实可靠的举措,是对环境健康检测的质量管理方法。

自然环境检测质量保证主要包括制订检测计划,依据检测计划明确科学合理的检测数据的质量标准等,以保证自然环境检测在计划的时间及空间范围内能够顺利开展,保证环境检测工作开展与我国可持续发展观战略的规定更为契合。

2环境检测的技术特点和目的2.1技术特点环境检测的技术特点包括:生产性,各种数据是环境检测的产品。

综合性,一方面检测对象覆盖范围广泛,另一方面采用的检测技术手段多样。

连续性,环境动态变化,必须长期开展检测工作,才能了解环境的变化规律。

追踪性,为保证检测结果完整、准确、具有代表性,需要制定监督体系,对每一个检测环节的质量进行追踪。

2.2目的环境检测工作的目的在于:根据检测结果,评价环境质量高低。

根据污染物分布评估严重程度,明确污染源,为污染处理提供依据。

积累长期检测资料,以便开展环境容量研究、环境质量预测预报等活动。

保护人类健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为制定环境法规和标准服务。

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一、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1生态环境监测不能和科研成果及时联系起来我国的生态监测系统刚刚起步,许多工作还不能做完备,比如说科研成果的快速发展并不能及时反映到监测实践中去。

此外,监测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也不能在科研中及时得到解决。

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态监测水平的提高,而且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如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2 生态监测技术不规范我国环境监测缺乏统一的生态监测技术规范。

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指标,监测结果即监测数据缺乏可比性。

由于缺乏统一的生态监测技术规范造成了一系列不便,比如说不能够有效的提高生态监测能力,不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其他地区的生态状况和变化发展。

而且也不利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交流。

3我国生态监测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严重的地域差异在我国,生态监测发展起步比较晚,而且发展的水平较低。

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生态监测起步较早,并且水平较高,但是东、中部地区大片的生态环境较少,还没有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而我国落后的西部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但是生态环境监测水平却很低,不能够跟上生态环境监测的需要。

4环境监测部门生态监测工作认识不足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有所起步,但是还有许多部门并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认为重要的是最终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对一些数据的追究。

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缺乏必要的动力,体制上基本保留以前计划经济的体制,进行粗略的分配。

相关部门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对一些必要的监测步骤进行省略,有的必要程序并不按照标准的方法进行操作而只是粗略的进行监测。

而且,由于生态环境监测政府性较强,并不涉及自身的根本利益,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散漫,缺乏内在的驱动力。

5监测部门的生态环境监测的能力较差目前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还较差,生态监测能力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而且工资待遇较低。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摘要:现阶段,我们国家基层环境检测在展开质量管理进程中,存有诸多不足,为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的良好提升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有关人员在转变自身管理思路的同时,还应当对其展开积极的革新,借此推进我国继承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提升。

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问题;预防措施引言环境的好与坏,和人们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例如一个城市,其环境质量较好可以为城市形象增加一定分值,形成一个优良的城市面貌,为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而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为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作为支持,环境监测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可以为环境监测最终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提供一定保障。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1.1环境监测管理面临重大压力近几年毅力啊,通过环境监测领域与实验检测的分析可以知道,现阶段环境监测问题的频繁发生,为现阶段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但是,环境保护监测作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部门的技术支撑。

其最终的结果会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工作决定,是否可以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并且也直接影响到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并且还会对环境监测的信任程度有所影响。

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正在向着综合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因此,增加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工作,是如今环境监测进步的基础前提,同时也是提升环境检测质量的根本路径。

1.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向现阶段,在环境监测基础与检测水平快速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标准。

现阶段,环境监测领域已经由水资源、电力、气等多个领域,延伸至生态、土壤等新领域之中。

现阶段,水、空气污染已经加入到监督管理体系之中,新便捷式与实验室的良好发展,需要监测技术持续进步与更新。

除此之外,环境监测也是更好地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环境质量与能力在短时间之内快速发展的基础前提。

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及对环境质量的持续关注,这方面也促进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改革提高。

环境监测是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对存在环境污染的地方实行措施进行改善。

如何确保我们环境监测中的工作质量,本文就对此问题提出建议,供环境监测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技术;存在问题;建议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对于环境保护步伐没有跟得上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污染挑战。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不断加强及关注,作为环境监测工作者,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支撑基础。

环境污染已不简单减排污染,而是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对环境科研,环境规划,环境设计和环境开发的顺利开展及环境污染防治具有重大作用,在参与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其样品的真实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环境监测质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检测人员是否能真实采集试样,提供真实的监测数据。

环境检测质量要求必须要提高,作为环境监测工作者也要不断创新监测手段、提高自身检测操作技术。

当然,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案及环境保护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口。

一、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测试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组成,并以此为依据对环境进行判定质量。

环境监测技术包括了测试、采样等技术,其中测试技术可以说是最基础监测技术。

以下主要是对环境检测的过程及方法进行分析。

(一)环境检测过程环境监测要锁定监测对象,并根据具体步骤进行调研及确定监测方案,具体过程:优化布点-采集样品-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提出方案-专家评审-上报材料等。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范与准则实施相关工作,如环境质量保证体系。

(二)环境检测方法试样中的污染物成分及构成总体来说分为两种方法:化学分析法及仪器分析法。

重量法和容量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中的常规方法,如用重量法进行残渣、降尘、油类、硫酸盐等的测定,而容量分析法则广泛应用于水中酸度、碱度、溶解氧、硫化物、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建议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嚣张,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关于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高效、科学的监测体系环境监测是环保管理中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其目的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来源,帮助制定出环保政策并维护环境安全。

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环境监测体系对于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一方面,需要建设一支专业、高素质、技术精湛的监测人员队伍,制定详细完善的监测方案和操作规程,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另一方面,需要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全面高效的收集与处理,提高监测精度和时效性。

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建立完整、科学的监测体系的前提,是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

建立强大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市场交易的合法性。

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严格执法监管,使环境监测管理达到规范和统一化。

同时,在提高环境质量控制方面,的提前预警系统,保证环境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监管,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三、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公开和透明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和科学依据,公开和透明的数据可以促进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规范环境管理行为。

因此,应该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公开透明度。

在公开透明环境监测数据的同时,要保护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和商业利益,做到公开透明和合理保护的平衡。

四、加强社会参与与推广环境监测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的责任。

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推广,积极宣传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会各界应该通过投资、技术和人力等多种方式参与环境管理,积极支持和协助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浅析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析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析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摘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管理是我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一项基础技术工作,因此,提出了加快建立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新管理格局的具体对策,为我们加快深入推进全国生态环境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问题;措施随着能源供给侧三个结构性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能源再生资源利用需求同比增速逐步出现下降,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当前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必须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监测分析能力管理水平,为推进生态环境文明城市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管理技术力量支撑。

一、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1.1管理制度仍未完善一是目前还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相关条例或管理办法和与.配套的监测法律法规支撑体系、监测技术保障体系、分析方法尚不健全;二是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服务逐步向社会市场直接开放后,针对各类社会环境监测服务机构的环境监管服务体系不健全。

1.2经费保障不足生态环境日常监测服务工作长期未充分受到国家重视,历史时期欠账案例较多,同时,一些西部地方由于受国家财政收入制度限制,无法足额支付保障基层生态环境日常监测经营机构建设所需要的人员和监测设备,导致生态环境监测经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水平与日常监测运转任务整体需求不平衡,尤其特别是一些大型基层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机构往往只能完全满足基本日常监测运转任务需求。

2017年7月国家财政取消了工业环境监测信息服务专项收费,将进一步严重加大国家财政专项经费环境保障实施难度。

1.3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自动环境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工作过程的信息自动化和信息智能化应用程度相对较低,环境监测系统信息数据传输技术网络与相关大数据应用平台间的开发和整合应用能力不足。

1.4技术人员储备力量不足生态环境管理监测技术涉及领域交叉学科多,综合性强,复杂度高,面对复杂和任务综合性强的环境监测管理任务,许多环境监測管理机构因自身缺乏相关专业监测技术人员或原因缺少进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技术人员管理力量无法完全满足环境监测管理任务的具体需求。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我国大气环境监测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问题一:监测站点不均衡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站点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监测站点较少。

这导致对于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大气环境状况了解不足,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存在问题。

改善措施:1.增加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监测站点数量,确保监测范围的全面性。

2.合理规划监测站点的位置,尽量覆盖城市、农村和工业区,以确保不同区域的大气环境状况能够得到合理反映。

3.加强对监测站点的质量管理,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问题二:监测手段不完善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主要依靠固定的监测站点和定点的监测设备,但这限制了监测范围和时效性。

改善措施:1.加强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更广泛的监测数据。

2.推广移动式和便携式监测设备,提高监测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3.发展无人机监测技术,在不同高度和区域进行大气环境监测,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问题三: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开放问题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导致监测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公众的参与度也较低。

改善措施:1.建立和完善大气环境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提高监测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利用效率。

2.加强对监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以方便不同部门和研究机构利用。

3.开展大气环境数据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问题四:数据分析和评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能力相对薄弱,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分析方法。

改善措施:1.培养专业的大气环境监测人才队伍,提高数据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2.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数据分析和评估的水平。

3.加强科研机构和监测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进行大气环境数据的分析和研究。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

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

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环境监测作为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和环境保护的成效。

环境监测质量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导致监测结果的不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一、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1. 技术水平不断更新换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更新,但是由于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有些监测设备和方法可能已经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环境监测的需求,导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2. 人为干扰在进行环境监测过程中,人为干扰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比如监测人员可能会因为一些利益关系或者其他原因,故意篡改监测数据,造成监测结果的不真实和不可靠。

3. 设备维护和管理不力环境监测设备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但是由于一些监测单位管理不善,导致设备不能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环境因素影响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一些环境因素也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比如气候变化、地质状况、生态环境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5. 监测方法不合理环境监测方法不合理也是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监测方法可能已经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环境监测的需求,导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2. 建立监测数据公开制度要建立起监测数据公开制度,加强监测数据的公开透明,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遏制人为干扰的可能性,减少监测结果的不真实和不可靠。

4. 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科学合理地选择监测地点和监测时间,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5. 优化监测方法针对当前环境监测方法不合理的情况,要及时对监测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引进国外先进的监测方法,提高监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谈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谈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早在 2 0 0 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就 印发 了 《 全 国环境 监测站 建设标准》 ( 环发[ 2 0 0 7 ] 5 6 号) 来扩大基层环境 监测站点 的规模 , 加 快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的建设 。各地纷纷开展环境监测站点 的建设 工作 , 各高校也逐步重视环境监测 的学 术研 究。解决 当前 环境监 测力度不足 的最重要解决 办法仍然是扩大监测规模 , 一方面建设 新 的基层环境监测站点 , 另外一方 面也 可以尝试 开放 环境 监测 市 场, 让 民间资本融人到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当中。 2 . 2加强环境监测仪器的管理 首先 , 从制度上要完善 , 对环境监测仪器 的购置要严格控制 , 对购置 的仪器设备是建立 专人 管理与保养制度 , 让环境监 测仪 器 的管理形成 闭环 ; 其次 , 对 老旧设备进行更换 , 一些基层监测站的 仪器设备 已经不再适应 当前的环境 监测工作的要求 , 要及 时更 换 或者维修 ; 最后 , 对更换 下来 的老 旧设备 , 不应 当做报废处 理 , 应 当用于地方 环境教育 事业 , 提高人们 的环境保 护意识 , 扩充环 境 保护知识。另外 , 还需要逐步进行体制机制改革 , 将环保监测行政 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 。
高, 监测仪器损坏也得不到及时的修理 。此种基层监测站点的监测 水平监测出来 的数据 , 其可信度和时效性都很低 。对于基层环境监 测站点的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时导致监测仪器落后的主要原因。 1 . 3监测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监测人员素质不高制约 了我 国环境监测事业 的发展 , 主 要 体现在 , 第一 , 人员素质 良莠不齐 , 基层 监测站人 员结构 复杂 , 实际工 作的人员为临时招聘 , 而具有 国家事业编制 的人员则 专业 水平相 对较低 ; 第二 , 环境监测 队伍不稳定 , 主要体现在环境监测 工作 本身的特殊性 , 需要 进行 化验与分析 , 长期 与化学物质接触 , 另外一 方面 由于环境 问题 E l 益突 出 , 环境监测人员被从监测 岗位 抽 调到局其他 岗位工作 ,致使真才 实干 的监测人 员得 不到重用 , 这也是 造成环境监测能力不足 的原 因。造成监测人员 素质不高 , 监测 队伍不稳定 主要是我 国体制机制还未转变。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环境监测是保障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本文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其意义进行了概述,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对策引言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及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通过环境监测全面获取环境信息,为针对性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以及制定环境治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但从目前环境监测情况来看,由于受到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境监测机制尚未完善等问题的制约,导致环境监测质量无法保证,难以将生态环境情况真实反映。

在明确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基础上,如何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是目前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概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从监测活动开始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从而达到质量管理要求,实现监测目的。

该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1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工具,其质量控制包括设备的选择、校准和维护等方面,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监测样品的质量控制环境样品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集、处理和保存等环节是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处理样品时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同时对样品进行标识、分类和保存,确保其代表性和稳定性。

1.3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是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以确保其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必须对数据进行核查和整理,排除异常值和误差,同时进行数据比对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4监测人员的质量控制监测人员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质量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结果的意义所在,为制定出可行性较强的环境保护方案,相关部门应将环境监测及质量控制作为重点和基础,识别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有效,有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效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解决对策引言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持续发展,各行各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或多或少的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全人类发展高度关注与重视的问题。

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合理利用技术与设备对环境信息进行全面、准确获取,为环境保护工作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提供有效依据。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1.1财政资金方面对于环境监测的忽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相关活动资金仍由政府财政拨款负责。

但部分地方政府仍把资金的重点放在环境治理方面,而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精密设备等,环境监测方面的拨款并不能满足环境监测的需求,因此资金缺口问题日益突出,这必将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的下降,严重的甚至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综合性,进而降低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极大影响了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的效率。

1.2 制度如同摆设,管理流于形式部分环境监测企业按生态环境管理法规及标准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以规范人员的行为,然而制度的执行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使一些企业管理流于形式。

例如人员管理不到位,对监测人员的职业修养及专业水平要求不高,存在弄虚作假,扰乱环境秩序的行为;设备的管理不完善,未定期开展检定校准、期间核查、维护等,导致设备的功能下降,进而影响监测数据的输出。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王颖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王颖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王颖摘要: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环境保护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

基层环境监测工作以现实情况为基础,是贯穿环境保护整个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若能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成效,那么环保工作的成效也会相应提升。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重点强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力度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城市的环境评比也是受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一个拥有良好环境的城市不仅能获得最美城市的称号,还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受到群众的喜爱。

足以见得,环境质量的提高能够促进社会的前进,而基层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为改善环境状况提供有效的依据,所以必须要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建议措施引言监测质量管理是基层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所以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的基本工作。

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工作人员的参与感,才能够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提高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质量。

质量管理人员也要从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还要在工作记录中报备,保障监测报告的正确性,尽量最大程度上减少工作误差。

为了建设绿色的生态家园,为了构建美丽和谐的中国,一定要做好基层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更好的改善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一、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监测手段僵化,管理不到位目前基层环境监测站质控手段简单单一,实验室内有效的质控手段在实际现场监测时却不一定能够同样有效,现场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受到更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各现场监测的状况并不一致,较易导致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缺陷,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有较大的影响。

1.2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人员专业素质不够的问题,这会使监测数据精准性降低,进而降低环境监测的成效。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与改善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与改善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与改善措施摘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愈发关键。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与改善措施的研究,对于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及信任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与改善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已成为全球各国广泛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依然存在。

监测设备的精确度、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样品收集和分析过程中的误差等方面,都可能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寻找解决这些质量控制问题的改善措施,对于提高环境监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监测概念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参数或污染物进行定期、连续或间断地观测和测量,以获得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数据。

它是一种系统性、科学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旨在评估和监测环境的质量、确定环境问题、制定环境政策和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监测涉及对空气、水体、土壤、噪声、振动、辐射、生物等各个环境介质和要素的监测。

它可以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环境质量指标、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测和测量,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持。

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人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健康与安全。

通过监测环境参数和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环境污染源、评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并为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可以由政府机构、研究机构、环保组织、行业企业等进行,根据监测目的和需求可以进行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噪声监测、生物监测等。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有所区别。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的连续观测和测量,而环境评价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预测。

环境监测为环境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问题描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基层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还影响了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必要对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1 监测设备不完备在一些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监测设备不完备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监测站点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设备投入,只能借助一些简单的设备进行监测,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1.2 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一些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监测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监测人员能力较强,有的监测人员能力较弱。

这样就导致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受到了影响。

1.3 监测数据处理不规范在一些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由于监测数据处理不规范,导致了监测结果的可信度受到了影响。

有的监测站点存在数据处理程序不规范、数据记录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改进措施2.1 增加监测设备投入为了解决监测设备不完备的问题,可以增加监测设备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监测设备不足的问题。

可以通过加大对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的政策扶持力度,为监测站点提供更多的设备购置经费,确保监测设备的完备性。

2.2 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为了解决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不定期的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可以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绩效考核,激励监测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3 规范监测数据处理流程为了解决监测数据处理不规范的问题,可以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处理流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可以通过编制监测数据处理标准、进行监测数据处理培训等方式,提高监测数据处理的规范性。

2.4 加强监测数据公开透明度为了解决监测数据公开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公开透明度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公开透明度。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组织机构不健全,质量管理工作受干扰监测站设有质控综合室,有质量负责人、质量控制员。

负责组织环境监测质量质控考核,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的开展。

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偏少,监测站工作人员大都身兼数职:质控员往往承担实验室分析工作。

因此,质量管理工作并不能完全独立于环境监测过程之外。

质量管理机构不能发挥足够的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出质量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和监督性,使得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在组织管理和系统性研究方面存在欠缺。

(二)认识不到位,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由于缺乏健全的培训机制,监测人员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监测人员操作不规范或对监测技术、方法、标准和规范了解不到位等情况依然存在。

再次,由于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对质量管理的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导致与监测工作相脱离的现象仍然存在。

全员参与、体系化管理的意识还较淡薄。

(三)对现场监测质量控制不重视目前,我们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多集中在实验室内的分析过程,忽略现场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工作。

如果样品本身就不具代表性,在实验室内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依据。

影响了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

(四)质控手段僵化,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目前质量控制手段仍局限于盲样考核、平行样比对、加标回收、及密码样等,方法简单、手段单一,缺乏系统性的评估和评价模式,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而且,由于技术、人员和认识的限制,监测站目前质控工作明显存在重环境质量监测轻污染源排放,重实验室分析环节轻现场监测环节的现象。

一些新的监测技术如:污染源在线监测、水质和空气自动监测以及应急监测等,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缺乏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

三、环境质量管理工作对策(一)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体系有效运转《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环办〔2009〕56号)要求各级监测站通过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质量意识,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夯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1]。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问题描述
作为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任务,基层环境监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不足:由于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支持。

但实际情况下,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的资源投入并不足够,导致监测设备老化、人员素质不高,监测工作难以保障质量。

2. 监测数据不准确:由于监测设备老化和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的监测数据可能出现偏差,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3. 监测工作不规范:一些基层环境监测站点在监测工作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程序混乱等问题,导致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我们亟需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

二、改进措施
1. 加大资源投入:政府部门应增加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的资源投入,包括增加监测设备更新和维护的资金支持,提高人员的工资待遇,扩大监测范围和频次等,以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2. 提高人员素质: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基层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监测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 规范监测程序:政府部门应对基层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监测标准和程序,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作者:刘彬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7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浅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discuss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83
引言: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任务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质量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环境监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的水平和科学化程度,也关系到环保部门在政府中的地位和社会形象。

因此,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之更好地为政府决策、环境管理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的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而环境监测数据、信息是监测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是分析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

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包括监测样品的时空代表性,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性和监测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因此,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各级环保部门要营造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实。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监测能力相对薄弱
目前,大部分地区环境监测站的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特别是落后地区县级监测站条件落后。

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化学药品试剂质量无法满足分析化验需要,监测仪器设备缺乏或更新不足,分析化验用房等严重不足,给环境监测的正常进行带来一定难度。

2.现场监测技术管理存在缺陷
现场监测工作环境复杂,包括布点、采样、现场工作、运输、交接等环节。

每个现场的监测环境、条件均不同,部分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欠佳、业务经验不足,难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导致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和缺陷,制约监测数据准确性提高。

3.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领域环境监测的相应软硬件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某些监测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短缺等原因,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监测信息化运行功能并未完善,信息化管理潜在作用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4.环境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
一方面,由于监测部门管理松散和工作态度不端正等原因,致使监测数据缺乏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监测数据涉及企业利益、减排任务、考核成绩等指标,直接与经济和政府政绩相关,质量报告必须经环保局甚至当地政府审核后方可上报,由此出现部分领导为了政绩和考核名次擅自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的情况。

5.人才缺乏,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监测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环境监测本身的复杂性。

因此,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应由具备一定监测分析技术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但因为人员不足或培训不及时,相应的岗位质管人员还不能完全胜任。

另外,由于环境监测部门工作条件和性质相对比较艰苦,留不住高层次人才,岗位人员流动频繁,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

三、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建议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只有全力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才能做到数据代表性强、准确度高,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

为政府决策和环境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因此,必须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1.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质量保证的根本是有效的管理制度。

对监测质量管理中的每一个步骤制订统一的管理程序,规范实验室测验流程。

完善素质建设,建立定量考核。

抽查、同步监测和质量巡检等制度。

加强各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尽快完善各个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

加快研究并健全适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制度,尽快形成规范化的运营模式,使质量管理制度能在环境监测机构中有效的实施和运行,保证质量管理能落到实处。

2.加强现场环境监测过程的管理
影响现场环境监测工作的因素很多,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如采样容器选择、采样点位布设、采样过程及样品保存方法等。

如果实施方法有误,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对现场环境的监测过程需提出质控要求,并及时纠正现场采样过程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监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3.加强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环境监测分析、质控及采样等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也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工作质量,对技术负责人员的培训是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

由于监测工作较强的专业性、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发展变化,很多新知识、新技能需要重新学习。

因此,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业务培训,使技术人员熟悉国家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掌握先进监测手段,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质量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从根本上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4.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环保领域的业务量也在不断扩大。

为实现监测管理的信息化。

大量而繁重的工作亟需网络体系的建设,从而减少工作量以及避免出现错误。

加强网络体系的建设,形成功能完备的环境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能完全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

5.完善和改进报告审核制度
报告的整个监测过程和结果最后以书面形式体现,因而要实施责任落实到人的管理制度,建立采样、分析原始记录和报告3级审核制度,层层把关,从源头保证报告的质量。

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任务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质量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环境监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的水平和科学化程度,也关系到环保部门在政府中的地位和社会形象。

因此,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之更好地为政府决策、环境管理和社会发展服务。

6.提高全员业务素质,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作为监测站最高管理者,监测站站长对于本站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与否决定着本站质量管理工作的成败。

因此必须将能否建立一个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衡量监测站站长工作能力和业绩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强化站长的质量意识,提高其管理水平。

对于入站人员,必须做到按需设岗,按岗定员,强化专业性。

开展监测站人员质量管理技术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必须重点开展对基层监测站站长及其质量负责人员质量管理专业技术培训,在监测站内部,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宣贯机制,加强培训工作,要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了解自己在管理体系中所承担的责任,并知道如何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工作,真正将文件符号转化为工作效能。

建立“谁出问题谁负责”的管理机制。

三、结束语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

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明确监测站的地位和职能,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建立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环境保护监测站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利治.如何排除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J].中国环境监测,2010(11).
[2]柏仇勇.审时度势创新发展全方位推进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18
[3]杨丽霞,刘英男.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