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
国内外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19 94正 19 95正
冯 晓宏 姚 光庆
特征角度看 ,岩石物理相就是 “ 水力单元” 19 正 95 19 正 96 焦养泉、李思 田 裘亦楠 沉积体系内部按水动力条件进一步划分的建筑块体 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隔挡和窜流旁通条件 ,注入水沿
着地 质 结构 引起 的一 定途径 驱 油 、 自然 形成 的流体 流动
法
半径 、 流动 带 尼 一 曼孔 渗 关 系公 Ab aae 断块 卡 bzdn 指标 式 划 分 取 心 关 键 井 的 魏 斌 1 阿拉 斯加 北斜 坡恩 迪
岩 心 、 传导系数、 储 流动单元, 非取心井 科特油 田储层 测 井 资 存系数 、 净砂 流动单元的划分, 采 G ag i 2渤海湾高尚堡油 田 unm n g
特征 角度研究流动单元, 出岩石物理相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冯晓宏等根据 提 取心井资料, 油藏角度研 究流动单元的特征; 从 焦养泉等研 究流动单元的边
界和规模, 将其归纳为建筑结构 的一部分; 裘亦楠和穆 龙新等从成 因角度探 讨流动单元 的特征; 阎长辉等在岩石物理性质基础上, 考虑流体性质 的动态
段 为
孔 隙 组 合 类
1美 国得 克萨斯 海 相碳 酸 岩储 层 2辽 河 油区西 部 凹 陷 2 6
主 的 孔 隙 几 型 、 孔 喉 半 理 论基础 : 平均 水 力 Dais ve 储 层 何 学 划 径 、 均流 动 半 径 的概 念 和 柯 兹 V sel 平 esl 参 数 分 分 析
岩 相 及 岩石 类 型 、 沉 研 究 沉积 学 , 垂 向 在 宏 观 岩 积构 造 、 粒度 上 划 分 为 若 干 成 因
石 物 理 中值 、 泥质含 单元, 根据孔渗等物 H a er n 参 数 划 量 、 砂 层 厚 参 进 一 步 细 分 成 因 Ha n mi
榆树林油田流动单元划分
对取 心井 中 的具 有 岩 性 分 析 数 据 的 样 品 点 进
行 流动单 元分类 , 点 的主要特 征见 表 2 各 。
表 2 升 3 2不 同流 动 单 元 样 品 的岩 性 特 征 表 8
布 曲线 近似直 线 , 分选性 差 , 细尾 比例增 多 。
2 1 3、 8。
三类 流 动 单 元 压 汞 曲线 排 驱 压 力 高 , 中细 孔 喉, 曲线 较 为平 直 , 选性 最 差 , 映流 动 性 差 。如 分 反
程为 :
lR3 g 5=0. 73 2 +0. 8 lK 一0. 6 g 0 58 g 8 4 l 妒。
年 提 出。这 一 概 念 的引 入 和 应 用 有 助 于 提 高 油 藏 描述 精度 、 定 剩 余 油 分 布 , 调 整 开 发 部 署 方 案 确 对 具有 一定 的指 导 意 义 。 目前 流 动 单 元 存 在 不 同 的
渗透 率
Fz I
图 1 多参 数 R 型 聚类 结 果 图
径 大小 可 以反 映该 岩 石 中的 流 体 流动 和 开 发 动
态 。在有 岩 心样 品压 汞 分 析 的情 况 下 , 以直 接 采 可 用 压汞 曲线求 得 R 值 。在没 有压 汞 曲线 的情 况下 , 也 可 以采 用 Wi a d方 程根 据岩 心 物性 分 析和 测 井 nn l
描 述 油藏 的非 均质特 征 。
对孔 隙 度 、 透率 、 o、 、 ,、 进行 型 聚 渗 R ,F,R
1 参数选 择
( )反映储 层物 性 的参数 : 透率 和孔 隙度 。 1 渗 ( )孔 喉结 构 参数 : L 2 孑 喉类 型 、 几何 形 状 、 小 大 和分 布 , 喉配置 关 系 等 是影 响储 集 岩 的 岩石 物 理 孔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1.定义流动单元是横向上和纵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层理特征的储集带。
流动单元定义的提出为砂岩的储集层的划分及作图提出了比较量化的定义,同时为油藏动态的数值模拟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基础。
并且,流动单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级次上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特征和流体本身渗流特征相似的储集岩体,都可以称之为流动单元。
随着开发阶段的深入,根据油田实际地质开发条件的需要,流动单元的级次应该不断细化,一般分为以下4个级次:1)标志层法:用区域上稳定发育的泥岩或夹层进行划分,把泥岩或夹层纵向上分隔开的每一个层都称之为一个流动单元;2)沉积相法:用沉积相进行划分,把某几个相带或某几个相带的组合称之为流动单元;3)成因相法:把在沉积相带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的成因相或岩相作为流动单元;4)渗流单元划分:具有特定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特征,是一个成因砂体或砂体内部的次级要素,其外界与成因砂体和次级要素的边界相一致,不能穿相。
渗流单元分析的目的是建立符合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所需的三维地质模型。
2.描述储层流动单元的参数分类描述储层流动单元的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类:沉积特征参数、储层宏观参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流体物性参数和综合参数。
表1-1 描述储层流动单元分类参数类型典型代表沉积特征参数层理构造、粒度中值、泥质含量、砂岩厚度、砂岩有效厚度、净毛比、夹层厚度储层宏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极差系数、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孔隙结构类型、孔隙半径、平均渗流半径、流动带指数流体物性参数含油饱和度、原油粘度、原油密度、体积系数、胶质沥青质含量综合参数流动系数、存储系数流动单元参数的选取要紧密的和油藏地质和油藏工程,以及生产区的研究目的联系起来,选取流动单元参数尤其重要,一般,这些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地层系数、饱和度、传导系数、存储系数、孔喉半径、孔喉比等。
流动单元的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成
流动单元的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合理的流动单元的划分是正确对比的基础,只有通过反复对比,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统一的分层。
流动单元划分的基本方法是按从大到小,结合沉积层序、旋回性与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划分,即从沉积成因出发,落脚于储层的开发地质特征,不同级次的沉积层序和旋回性是储层层系沉积历史不同级次的构造事件和沉积事件的反映,只有客观地按固有的沉积层序及旋回性划分流动单元,才能正确地进行对比。
然而,合理地流动单元划分又是为实施各种分层开采服务的,所以,油藏开发层系各级次的含油层系划分应体现各级次层组内储层开发地质特征的相对近似性、层组间的相对差异性和相对隔绝性。
沉积流动单元是一次性的沉积事件,即包含一个砂层在内的流动单元,是油层划分和对比的最小单元。
它是时空上的统一体,在时间同一和空间连续上是一致的,每一个流动单元是从水进沉积的泥岩和水退沉积的砂体开始,再以又一次水进沉积泥岩而告终,若有穿越流动单元的厚砂体,要根据成因,结合曲线特征予以劈分。
其划分原则如下:①时刻把握“等时性”的概念,尤其是在劈分厚砂层时要特别注意。
必须结合取心井特征与电测曲线特征,确定一次性沉积事件的界限及标志。
②必须结合沉积旋回的理论及本区沉积特点,确定本区流动单元的界限及标志。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
结合胜利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国际上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
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陕北地区就探明低渗透油藏储量数亿吨,其平均有效渗透率只有0.49毫达西,而当时能够成功开发的只是渗透率为10毫达西以上的油藏。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低渗透油藏——盐湖沉积低渗透油藏,它除了具有渗透率低的特点外,还常常因为结盐结垢导致油水井作业频繁、井况恶化等。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对产能动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元 54区长 1油层组为例宋广寿 1 , 2,孙 卫 1,高 辉 1,莫建武 1( 1. 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710069;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21) 摘要 :目的 对有效提高产能和注水开发效果的措施进行分析 ,提出合理化建议 。
方法 通过沉积微相 、储层综合定量分析 、产层生产动态资料进行综合评价 。
结果 本次划分 ,选取了有效厚度 、孔 隙度 、渗透率 、突进系数 、流动带指数等参数 ,以元城油田元 54 区长 1 油层组为例 ,将储层划分为E 、G 、M 、P 4类流动单元 。
结论 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沉积微相 、岩性 、物性和油层初始产能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特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 、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 。
关 键 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流动单元划分 ;产能动态评价 中图分类号 : TE3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2274 Ⅹ ( 2010 ) 02 20299 205The cl a s si f i c a t i o n of fl ow u n i ts and i ts i n fluence o n deli v er abili ty performance : A ca s e of the Ch ang 1 forma t i o n of Y u an 54 Area s i n O r dos Ba si nS ON G Guang 2shou 1 , 2 , S UN W e i 1 , G AO H u i 1 , M O J ian 2wu 1( 1. D e p a r tm e n t of G eo l o g y / The Sta t e Key L a b o r a t o r y of C on t inen t a l D y nam ic s , No r thwe st U n i ve r sity, X i ′an 710069 , Ch i na;2. Chan g q ing O ilfie ld Comp a ny, Pe t r och i na, X i ′an 710021, Ch i na )T o ana l yze and p r opo s e the ra t i o na l m e a s u r e s of enhanc i ng the p r oduc t i o n and fl o od i ng deve l o p 2A b s tra c t : A i m m e n t effec t effec t i ve l y i n a l l k i nd s of fl o w un its . M e thod sB a s ed on comp rehen s i ve quan t ita t i ve ana l ysis and eva l u 2a ti o n of sed i m en ta ry m i c r ofac i e s and re se rvo ir . Re su lts Tak i ng Yuan 54 A rea s Chang 1 f o r m a ti o n i n Y uancheng o i lfi e l d a s an examp le, fi ve p a ram e te rs, i nc l ud i ng effi c i ency th ickne ss, po r o sity, p e r m eab ility, da sh fac t o r and fl o w 2z one i ndex a re se l ec ted f o r . The f o r m a ti o n is fi ne l y d i vi ded i n t o 4 typ e s of fl o w un its, i nc l ud i ng E, G, M , P . C o n 2c lu s i on The re su lts can be ve rifi ed w ith p r oduc ti o n behavi o r da ta each o the r and show tha t the se l ec ted va l u e s ofp a ram e te rs, comp rehen si ve eva l ua ti o n func ti o n s and i ndex e s f o r the fl o w un it d i vis i o n can tru l y and ob j ec t i v e l y r e 2flec t the geo l o gi c fea tu re s of u ltra 2l o w p e r m eab ility re se rvo ir, such a s poo r p r op e rty cha rac te risti c s and str o ng he t e r 2ogene i ty .Key word s :O rdo s B a s i n; u ltra 2l o w p e r m e ab i lity sand re s e r vo i r; fl o w un its subd i visi o n; de l i ve r ab i lity p e r f o r m a nce eva l ua t i o n1319 % ,平均空气渗透率 7111 ×10 - 3μm 2,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 ,属成岩性低孔 、特低渗透油 藏 。
流动单元划分新方案及其在临南油田的应用
流动单元划分新方案及其在临南油田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和生产的不断深入,油田复杂性和多元性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单元划分方案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制定一种新的划分方案。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流动单元划分”新方案。
该方案主要是以生产数据为依据,将油田按照动态的生产情况进行划分。
对于产量相近且油水比相似的油井,将它们划分在一起形成一个单元,这些单元将根据生产数据不断调整。
同时,对于同一单元内的油井,将它们按照其压力差、产能以及地质性质等因素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小组单元。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到每个井的个性化特点,实现更加合理和精细的单元划分。
我们在临南油田进行了该方案的试验应用。
首先,我们对油田的各个油井进行了生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然后,依据以上方案进行单元划分。
我们发现,通过该新方案的划分,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油田的产能、生产适应性以及地质特点。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收集生产数据,不断调整单元划分,使得其更加适应油田的生产需求。
因此,流动单元划分新方案在临南油田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油田单元划分存在的问题,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该方案的应用,并在更多的油田实际应用中推广和推动。
蟠龙油田王庄区长2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越多 越好 , 是要求 判别 参数 之 间尽可 能独 立 , 而 故在 建
立判 别 函数之 前应 首先 进行判 别参 数 的关 联性 及判 别 能力 分析 , 则将影 响判 别 的质量 。 否 通过对 样本 数 据 的 相关 性 分 析 表 明 ,长 2储 层 与 R K与 F IF I Z 、Z 与
— . . . . . . . . . — ........L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按 逐步 判 别 分 析方 法 建 立 的 A、 C、 四类 流动 B、 D
别方 y 二 . 一 一 程如 下 : 单元 的判 一 .
l尺5072 0 81K 084g g 3 . + . 8g - . 1咖 = 3 5 6
在利 用多 参数 进行 流动单 元判 别 时 ,并不 是参 数
河 道砂 坝 、 床滞 留 、 道 间等 微 相类 型 , 岩 累 计厚 河 河 砂
度 可达 7 0r n以上 , 内、 间 和平 面非均 质 性均 较强 。 层 层 因此 , 展流 动单元 研究 , 于深刻 认识 储层 非均 质性 开 对
2 等 6个 小层 。长 2油 层平 均埋 深 5 02 平 均孑 4 . m, 6 L
值,
隙 度 1. , 均 渗 透 率 1.x 0。 m , 据 《 油天 36 平 % 56 1。 根 石
然气储 量 计算规 范一 2 0 》 本 区为 低孔低 渗 储层 。沉 05 ,
积环 境分 析表 明 , 区为 河流 相 中的辫状 河 沉积 , 本 包括
断
块
油
普光气田主体礁滩相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盆地川东北断褶带,目的层系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为典型的碳酸盐岩礁滩相储集层。
其中,长兴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海绵礁白云岩、砾屑白云岩、生屑白云岩等;飞仙关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鲕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砂屑白云岩等。
储集层物性整体较好,但受沉积、成岩、构造等作用影响,各类品质储集层交错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渗关系复杂。
在深层礁滩相储层研究基础上,针对低孔低渗储层储量动用程度低、动用难度大的现状,及区别于优质储层的地质特征和研究难点,通过开展低孔低渗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及储层属性刻画关键参数优选,进一步开展礁滩相气藏流动单元划分参数、方法的研究,完善深层礁滩相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图1)。
图1 普光气田地理位置图流动单元又称水力单元,是指具有相同渗流特征的储层单元,它是储层岩石物性特征的综合反映,同一流动单元具有相似的水动力学特征,亦具有相似的水淹特点,不同的流动单元,其水淹特点亦不相同。
在侧向和垂向连续具有相同影响流体流动特征参数的储集岩体,每一个流动单元代表一个特定的沉积环境和流体流动特征。
流动单元不同于砂体结构,亦有别于岩石物理参数的分布模型。
流动单元建立的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模型,不仅能客观反映地下流体流动特征,而且能描述到最小一级分隔体,它可以把一个储集体划分为若干个岩性和岩石物理性质各异的流动单元。
在同一流动单元内部,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相同,不同流动单元间则表现了岩性和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性。
1 流动单元分析的基本方法储层空隙的变化决定着流体流动的不同层带,展布空间由着自身的分布规律,不同沉积体系形成的流动单元也有各自的规律。
启动压力梯度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述低速非Darcy渗流现象,不是所有低渗透储层流体渗流都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只有当储层压力系数低于1时,低渗透储层才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渗流特征。
利用压汞参数定性“粗化”流动单元分类。
第I 类:排驱压力小,分选好,孔喉分布表现单峰特征;第II类:排驱压力较小,分选较差,孔喉分布表现单峰或双峰特征;第III类:排驱压力大,分选较差,孔喉分布表现正偏态或微负偏态特征;第IV类:排驱压力*基金项目:此论文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17-001)资助成果。
低孔渗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与评价
第 4期
洛 潭 石
oFFS H ORE OI L
2 0 1 6年 1 2月
、 b1 . 3 6 NO . 4 De c . 2 01 6
文章编 号 : 1 0 0 8 — 2 3 3 6( 2 0 1 6)0 4 . 0 0 4 5 . 0 6
低 孔渗 储 层 流 动 单 元 的 划 分 方 法 与 评 价
Pe r me a b i l i t y Re s e r vo i r
GE Ho n g q i ( Ke y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o u r c e s a n dE x p l o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Mi n i s t y r o fE d u c a t i o n ,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 W u h a n
中图分 类号 : T E 3 3 文献标识码 : A D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8 . 2 3 3 6 . 2 0 1 6 . 0 4 . 0 4 5
C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Me t ho d a nd Eva l ua t i o n o f Fl o w Un i t i n Lo w Po r o s i t y a nd
构参数 以及渗 流性能参数进行研 究 ,分类后的三 类储层 对应毛 管压 力曲线特征 ( 孔 隙结构特征 )和渗透性差异 明显 ,且每
一
类储层 孔 隙结构、渗透性等特征基本 一致 ; 利 用实际井资料 对比与验证 ,说 明利用 F Z I 值划分储层类型 ,区分效果 明显 ,
虎狼峁区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
虎狼峁区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作者:吴诗情丁海燕李威甘衫衫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3期[摘要]研究工区受沉积环境、构造因素及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储层非均质性强、层内与层间变化大、综合含水差异大、流动层带复杂等问题突出,进行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主因子分析从能够反映沉积相、储层岩石物理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等15个参数中优选出符合研究区实际的孔隙度、渗透率、动层指数、渗透率极比、渗透率均质系数、砂体厚度、隔夹层分布密度等7个参数作为流动单元划分依据,建立判别函数。
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划为3类,结果显示I类流动单元具有良好的综合特性,与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相一致。
[关键词]流动单元;非均质性;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TH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354-011 研究区地质概况研究区虎狼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东部,虎狼峁区长6储层主要发育中生界三叠统延长组地层。
结合传统旋回厚度法及地层旋回的等时对比法,在对比标志层控制下,将长6油组划为3个砂组,6个小层。
储层岩性以细砂为主,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经岩性、电性特征统计,长6物性较差,平均渗透率2.7×10-3um2,平均孔隙度11.1%;无论是平面,还是纵向上,非均质性都是非常严重。
2 流动单元划分方法2.1 定性选择流动单元参数基础流动单元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影响的多种因素,主要包括:沉积相、储层岩石物理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等。
针对研究区特质选用了孔隙度(?)、渗透率(K)、动层指数(FZI)、砂层厚度(H)、有效厚度(h)、储层品质系数[(?/K )1/2]、地层系数(KH)、储油能力(?*So*H)、含油饱和度(So)、渗透率变异系数(Vk)、渗透率突进系数(Tk)、渗透率极差(Jk)、渗透率极比(Bk)、渗透率均值系数(kp)、隔夹层分布密度(Dk)共15个参数做为划分基础数据。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与应用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与应用作者:姜虹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特征参数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并按照流动单元分类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优选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岩心孔渗资料进行分析,利用特征参数,结合测井曲线及岩电分析资料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分类,分别建立FZI的多参数拟合方程,并最终建立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关键词:流动单元;特征参数;流动带;渗透率0 引言流动单元是指垂向上及侧向上连续,影响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地质特征、物理性质相似的储集岩体[1]。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有很多,目前应用最多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孔喉半径的分布来划分;一种是流动层带指标(FZI)法划分。
本文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并建立相应的渗透率模型。
1 利用特征参数FZI划分流动单元其中FZI为流动层带指标;Fs为形状系数;Fsτ2为Kozeny常数;τ为迂曲度;Sgv为单位体积颗粒表面积,μm2;RQI为储集层质量指标;φZ为标准化孔隙度指标;K为渗透率,×10-3μm2;φ为有效孔隙度,%。
FZI综合反映了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孔喉特征,具有相同FZI值的样品,应属于同一个流动单元,在渗透率K与孔隙度φ的双对数关系图中,属于同一流动单元的样品点应落在同一直线上,否则,应落在与之平行的直线上,见图1;在RQI与φZ关系图中,属于同一流动单元的点能够形成斜率为1的直线,FZI值不同的点(不同类流动单元)形成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见图2。
将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110块岩心孔渗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公式(1-1,2)计算得到FZI 值的范围0.087-12.712,基于流动带指数范围,结合测井曲线及岩电分析资料,将储层流动单元分为三类:Ⅰ类,FZI>5.0,Ⅱ类0.62 流动带判别函数方程建立将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110块岩心的FZI值与地层对应的各测井曲线值之间建立相关关系,根据流动单元特征参数FZI与单一测井曲线的相关关系分析,根据权重差别,选择与FZI 相关性强的多条测井曲线,建立FZI的多参数拟合方程,经研究选取双侧向(Rt-Ri)以及三孔隙度曲线(AC、CNL、DEN)作为变量,进行相关拟合,见式(2-1)。
流动单元流动单元的划分以及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汇报提纲
1
流动单元的概念以及研究进展
2
划分流动单元的目的和意义
3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
4
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5
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三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
自1984年流动单元概念提出以来,不同学者根据自己对这 一概念的理解并结合各自研究工区的地质特点,提出不同的
流动单元研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三大类:
(1)露头沉积界面研究方法
(2)以地质研究为主的流动单元划分
1.沉积相法 2.储层层次分析法 3.非均质综合指数法
三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
2 孔喉几何形状法(R35)
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准备
岩心资料
作用:判断岩石种类,按种类进行驱替实验。用Winland法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 关系
log R 0.732 0.588log K 0.864log()
测井资料
作用:后期校正时使用
图片资料
劳仑兹曲线:实际上是将各种岩石种类的孔隙度对应的渗透率做累计曲线。 作用:在它的基础上划分流动单元,夹层和隔层。
流动单元的划分以及在 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汇报日期:2019年12月10日
汇报提纲
1
流动单元的概念以及研究进展
2
划分流动单元的目的和意义
3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
4
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5
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汇报提纲
1
流动单元的概念以及研究进展
0远砂坝能量相单元沉积模式及流动单元划分
3 流动单元的划分
表 2 杏南 P Ⅰ42 流动单元类型划分标准
依据渗流因数 、储存因数等参数 ,结合 P Ⅰ42 单元远砂坝储层特征 ,确定流动单元类 型的划分标准 ,见表 2. 在远砂坝微相及其内 部能量相单元平面分布规律控制下 ,绘制同 一微相砂体内的储存因数 、渗流因数 、净毛比 平面等值图 ,并根据流动单元类型划分标准
又因该处水体稍浅湖底波浪能量更强搬运颗且增高的湖底对波浪形成更大阻力致使更粗颗粒沉积于此泥质被反复淘洗带走不但形成了远砂坝的典型反韵律而且在核坝处形成坝体最高水体最浅能量最高粒度最粗分选最好泥质含量最少物性最好厚度最大的最高能量相单元沉积从核坝向四周坝体渐低水体渐深量渐低使得颗粒粒度渐细分选渐差泥质含量渐多物性渐差厚度渐小依次构成渐低的能量相单元沉由于坝体渐低水体渐深所以能量渐低导致沉积特征渐变这是形成远砂坝内部能量相单元垂向及平面模式的根本原因也是控制岩相流动单元的划分依据渗流因数储存因数等参数结合流动单元类型划分标准流动单元类型渗流因数储存因数b1b260206020200200704040303020200中等较差单元远砂坝储层特征确定流动单元类型的划分标准见表在远砂坝微相及其内部能量相单元平面分布规律控制下绘制同一微相砂体内的储存因数渗流因数平面等值图并根据流动单元类型划分标准得到无砂岩的表外区能量相单元e2e3界线附近参数等值线在能量相单元e1e2内总体呈环带状嵌套分布向外变差直至降为流动单元类型主要为由中心的a1类渐降揭示的流动单元平面模式与其能量相单元模式相似具较好的一致性即由坝顶向四周波浪能量减弱沉积粒度变细泥质含量增高砂体变薄物性变差导致参数渐低
厚油层流动单元划分理论与方法
大型湖盆河流—三角洲体系厚油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研究黄石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100029)摘要本文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层次性,指出在不同的非均质性层次下,流动单元有不同的内涵。
从影响流体流动的微观孔隙结构出发,以检查井岩心资料为依据,用流动分带指标(FZI)将大庆油田大型湖盆河流—三角洲沉积中的四种不同类型的厚油层砂体划分为七种具有不同渗流特征的流动单元,总结了其岩性、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水洗状况等特征,分析了各流动单元的形成条件和控制因素,表明不同沉积微相的厚油层具有不同的流动单元组合特征,并对流动单元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为建立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网格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流动单元油田开发一、引言精细油藏描述的目标之一是建立能尽可能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模型,然后通过油藏模拟确定开发、调整方案。
考虑到计算机的速度、机时和经济效益。
要求所建立的地质模型既能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特点,又要尽量减少网格。
为此自六十年代以来,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曾经有多种将大厚层再细分的方法:Bishop(1960年)提出了一种在砂岩内部随意以一定厚度切片的方法,但是其界线有可能穿过沉积微相或沉积单元。
Testerman(1962)提出了一种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储层分层技术来划分储层内的自然分层,首先将储层分为两层,然后再分为三层,一直分到层内变化最小,层间差异越大为止。
Cant(1984)提出一种切片技术(slice technique),首先利用标准层确定目的层的顶底,然后以等厚或比例模式将厚层分为若干小层。
同时他又提出了一种层序分析(sequence analysis)的方法,根据测井曲线形态,确定向上变细或变粗的韵律,参考标准剖面的特征,依韵律特征将厚层分为几个小层,但是其界线可以出现穿时现象。
由于上述方法没有考虑更复杂的地质条件,在使用中有许多局限性;也由于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认识到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石油采收率的控制因素,尤其在EOR阶段。
薄窄砂体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研究
上展 开研 究 。 w.. bns2等 认 为 流 动单 元 是 根 J E ak 据影 响 流体 在 岩 石 中 流 动 的 地 质 和 岩 石 物 理 性 质 的变 化 而进 一 步 细 分 出 的岩 体 。D C B r3等 认 . . ar l 为 流动 单 元 是 给 定 岩 石 中 水 力 特 征 相 似 的 岩 体 。 同时 国 内学 者 也 提 出 了一 些 观 点 。裘 亦 楠 等 认 为 流 动单元 是指 由于储 层 的非 均 质性 , 隔挡 和窜 流 旁 通条 件 , 注入水 沿 着地 质结 构 引 起 的 一定 途 径 驱 油、 自然形成 的流体 流 动 通 道 。穆龙 新 _认 为流 动 5 单 元是 指一 个 油砂体 及 其 内部 因受边 界 限制 、 连 不 续 薄 隔挡层 、 种 沉 积 微 界 面 、 断 层 及 渗 透 率 差 各 小 异等 造成 的渗 流特 征 一 致 的储 层 单 元 。流 动 单 元 的实 质就是 具 有相 同渗 流特征 的储 层单元 J 。 目前 国内外 对 流 动 单 元 提 出 了 不 同 的识 别 与
砂 。岩性 特 征 以砂 、 岩 交 互 沉 积 为 主 , 要 由 粉 泥 主 砂 一细 粒砂岩 组 成 , 以含 泥粉 、 细砂 岩 为 主 , 杂 少 夹
第一作者简介 : 吉余 (9 1 ) 男 , 刘 16 一 , 博士 , 教授 。研 究方 向: 石油
开发地质学。
1 5期
刘吉余 , : 等 薄窄砂体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研究
并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综合评 价。为认 识油藏 的
非 均质性 提 供 了有 效 手 段 , 提 高 油藏 描 述 精 度 、 是 确 定剩余 油 分 布 、 善 开 发 效 果 的 一 种 有 效 方 法 , 改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技术研究
本 文 采 用
优点
定量研究 误差小
判别精度高
马氏广义距离法
4
采油三厂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
一、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取芯 井 非取 芯井 井间
岩石物性资料
流动带指标 (FZI)、储 层质量指数 (RQI)、标 准化孔隙度、 渗透率、成岩 系数、泥质含 量、孔吼半径
资 料 来 源 及 处 理
分析
测井二次解释资料
D类
粉砂岩、泥岩 20~30 <8 <0.1 <0.5 <8 <0.4 <8
9
采油三厂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
二、流动单元划分实例——池46
姚04-21井B类流动单元特征图
2、各类流动单元特征
GR
63 API 131
C AC
215 μ s/m 257 107 0 40 0
POR
20
DEPTH SH
10 94 0
综合评价因子
15
10
19 17 15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5
5.14
4.67
4.07
0 A类 B类 C类
单 位 油 压 吸 水 强 度 ( m 3 /m . d. M Pa )
综合评价因子与单位油压吸水强度关系图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A类 B类 C类
中国石油
二、流动单元划分实例——塞392
划分步骤: (1)确定表征流动单元的参数
本次流动单元研究选用的参数包括:反映沉积、成岩相的泥质含量(Vsh)和成岩系数 (C);反映储集层物性的孔隙度(POR)和渗透率(K);反映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 流特征的流动层指标(FZI)、储层质量指数(RQI)以及标准化孔隙度。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
存储层流动单元是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组件,它可以将多个存储节点组成一个统一的存储池,实现存储资源的共享。
存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存储池分割为多个虚拟的存储块,使得存储池的负载可以由多个节点来均衡分担,从而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
存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基于数据块的划分方法、基于节点的划分方法和基于任务的划分方法。
基于数据块的划分方法是将数据块根据大小分割成多个虚拟的存储块,然后将每个存储块分配给不同的节点;基于节点的划分方法是将节点根据性能划分到不同的存储块中,使得每个存储块的性能都能够得到提升;基于任务的划分方法是将存储任务根据每个存储块的负载情况进行划分,以保证每个存储块都能够获得适当的任务量。
存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同时也为存储系统的管理提供了便利。
例如,在存储系统中添加新的节点时,可以根据划分方法将新节点分配到合适的存储块中,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当存储系统中的节点发生故障时,也可以根据划分方法自动将存储任务分配到其他可用的存储块中,从而保证存储系统的稳定运行。
因此,存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对于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可以根据不同的存储系
统环境和应用场景,结合存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实现更为灵活、高效的存储资源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
1.定义
流动单元是横向上和纵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层理特征的储集带。
流动单元定义的提出为砂岩的储集层的划分及作图提出了比较量化的定义,同时为油藏动态的数值模拟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基础。
并且,流动单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级次上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特征和流体本身渗流特征相似的储集岩体,都可以称之为流动单元。
随着开发阶段的深入,根据油田实际地质开发条件的需要,流动单元的级次应该不断细化,一般分为以下4个级次:
1)标志层法:用区域上稳定发育的泥岩或夹层进行划分,把泥岩或夹层纵向上分隔开的每一个层都称之为一个流动单元;
2)沉积相法:用沉积相进行划分,把某几个相带或某几个相带的组合称之为流动单元;
3)成因相法:把在沉积相带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的成因相或岩相作为流动单元;
4)渗流单元划分:具有特定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特征,是一个成因砂体或砂体内部的次级要素,其外界与成因砂体和次级要素的边界相一致,不能穿相。
渗流单元分析的目的是建立符合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所需的三维地质模型。
2.描述储层流动单元的参数分类
描述储层流动单元的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类:沉积特征参数、储层宏观参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流体物性参数和综合参数。
表1-1 描述储层流动单元分类
参数类型典型代表
沉积特征参数层理构造、粒度中值、泥质含量、砂岩厚度、
砂岩有效厚度、净毛比、夹层厚度
储层宏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
数、渗透率极差系数、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
比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孔隙结构类型、孔隙半径、平均渗流半径、流动带
指数
流体物性参数含油饱和度、原油粘度、原油密度、体积系数、胶
质沥青质含量
综合参数流动系数、存储系数
流动单元参数的选取要紧密的和油藏地质和油藏工程,以及生产区的研究目的联系起来,选取流动单元参数尤其重要,一般,这些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地层系数、饱和度、传导系数、存储系数、孔喉半径、孔喉比等。
其中,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反映宏观特征的主要参数,尤其是进行流动单元的研究,渗透率尤为重要;粒度中值和泥质含量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沉积环境,但是二者的相关性很好,只要选取其中一个参数,避免分析权重的影响;另外,一般还要选取孔喉半径等能反映微观孔隙结构的相关特征参数,只有全面考虑到地下流体相关的各种特征参数,才能准确的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
3.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已从最初定性的、宏观的以沉积相、夹层、隔层和断层等控制边界划分发展为当前的以定量的、微观的孔隙结构、渗流特征等差异为分类标准的研究划分,并
且结合应用了一系列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突破了储层非均质研究的多级次旋回和沉积体系-相分析方法的传统模式,为复杂储层非均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综合目前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露头沉积界面分析法
焦养泉等人提出,在野外露头储层研究中,正确识别隔挡层,并据此划分流动单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是深入探讨储层非均质性、总结规律并进行储层模拟的基础。
二.沉积岩相划分法
F.X.Jian等人提出识别流体流动单元即是鉴别具有相似岩石物理特性的三维岩体。
该方法基于沉积因素是控制流体流动的主要因素,认为通过等时地层边界的识别就可将储层划分为一系列的相对独立的不与外界发生流体交换的储集体,即流动单元。
因此流动单元的划分是在详细的钻井岩心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将储层划分为具有特定沉积、成岩特征的岩相。
为了将岩心研究结果应用于未取心井中,则采用判别分析方程进行识别,根据取心井建立判别函数,应用建立的模型,根据测井组合资料定量识别不同岩相。
三.孔喉半径法
最近,J.M.Alden等人提出,利用R35孔喉半径来划分和评价岩石物理流动单元的方法。
R35的值可以通过压汞法或图像分析法直接通过测试数据获得,也可利用Winland公式:J.M.Alden等根据R35孔喉半径的分布范围将岩石物理流动单元分为4种类型:
(1)巨孔喉流动单元:R35孔喉半径>10um;
(2)大孔喉流动单元:R35孔喉半径介于2-10um之间;
(3)中孔喉流动单元:R35孔喉半径介于0.5-2um之间;
(4)微孔喉流动单元:R35孔喉半径>0.5um。
四.岩性-物性划分法
岩性-物性划分法是采用多项参数及地质特征描述来划分流动单元,首先是将储层进行沉积分层,在沉积分层的基础上,再按岩石物理特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一般用孔隙度、渗透率、厚度、有效厚度、泥质含量、流体饱和度、沉积构造及岩石颜色等对储层进行分段,用聚类或交汇图的方法确定流动单元的类型。
五.流动带指数划分法
流动带指数划分法是根据Kozeny-Carman方程由孔隙度和渗透率来求得。
具体方法如下:
按照孔隙几何相的理论,平均孔隙半径被定义为横剖面面积和润湿周界的比值。
Kozeny 和Carman从孔隙几何相的理论出发,利用平均水力半径的概念,应用Poissouille和Darcy 定律推导出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式:
这被称为Kozeny-Carman方程。
式中:K-渗透率,毫达西;
-有效孔隙度,小数;
φ
e
Fs-孔隙形状系数;
S gv-单位颗粒体积的表面积;
τ-孔隙介质的迂回度。
Fs习惯上称为Kozeny系数,对大多数储集层岩石来说,通常介于5-100之间。
整个τ2
式子S Fs gv 22τ是一个关于多孔介质的地质特征的函数,随孔隙性质变化而变化。
为了有效应用Kozeny-Carman 方程,必须把它转换成直线方程。
上式两边分别除以φe 开平方得:
如果渗透率单位为10-3um 2,则上式变为
这就是定量划分流动单元的一个很重要的公式。
定义如下参数:
储层质量指数(渗透率与孔隙度之比的平方根乘以0.0314):
标准化孔隙度指数(即孔隙体积与颗粒体积之比):
流动带指数(储层质量指数与标准化孔隙度指数之比):
此式说明FZI 是把结构和矿物地质特征、孔喉特征结合起来判定孔隙几何相的一个参数,因此,可以准确地描述油藏的非均质特征。
将这些参数带入上式两边取对数得:
这一公式表明,在RQI 与φe 的双对数关系图上,具有相同FZI 值的样品将落在同一直线上,具有不同的FZI 样品落在一组平行的直线上,同一直线上的样品具有相似的孔喉特征,从而构成一个流动单元。
六.多重参数聚类分析法
该种方法的重点是根据研究区资料的完整情况,确定出参与聚类的参数,然后根据所选参数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划分出流动单元。
聚类过程中常用的聚类方法是聚合法。
此种方法在聚类之前将每一个样品点都认为是单独的一类,然后根据表示流动单元亲密关系的一种统计量为划分依据,认定所有的样品点聚合为同一类时关系最密切,然后将其它相对关系较为密切的聚合为一类,由此原理,依次对每个样品点进行合并,最终将所有样品点聚为一类,由此可得到流动单元的关系图。
以上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各有特点和利弊,因而选取那类划分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所要研究的流动单元的层次性和目的性,以及资料的种类和丰富程度。
例如对单砂体流动单元的划分,沉积岩相划分法的精度就达不到要求;而露头沉积界面分析法优点是直观,但是储层的露头很难找到,甚至没有露头,不能普遍应用;孔隙半径划分法的优点是对孔隙结构大小有直观的反映,但是由于资料少,不能每口井,每个砂体都测其孔隙半径,数据难以获得,因此也有局限性,但是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开发井区的划分和进行验证;而岩性一物性划分法和流动带指数划分法由于其数据量大,资料齐全,代表性强,因此是流动单元划分的主要方法。
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聚类分析法是非常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解伟. 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D]. 西北大学, 2005.
2.高超. 巴48断块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 燕山大学, 2012.
3.张迪.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 长江大学, 2015.
4.孙健评, 徐学品, 孙继伟,等. 双河油田开发后期流动单元划分方法[J]. 新疆石油地质,1990,20(2):154-157.
5.陈程, 王秀兰, 卢栋,等. 双河油田储层渗流单元分析及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1,15(1):15-18.
6.岳大力, 吴胜和, 林承焰.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文, 2008, 3(11):8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