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化学摘要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和初步生物活性

1.1 试剂与仪器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它通过阻止细 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 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 终导致细胞死亡。具有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内吸传导性 和耐雨水冲刷性能,持效期较长,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
1.1.1 试剂 邻 硝 基 甲 苯 ( 9 9 % ) ,上 海 谱 振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Abstract: [Methods] Pyraclostrobin is a strobilurin fungicide with excellent biological activti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pyraclostrobin was described by using o-nitrotoluene and p-chloroaniline as raw materials including diazotization, cyclization, oxidation, bromination, condensation, reduction, acetylation and methylation. [Conclusions] The total yield was more than 55% based on p-chloroaniline, and the purity was higher than 95%. This process was easy to be industrialized with lower cost. Pyraclostrobin have a good fungicidal activity in vitro against wheat scab (Gibberella zeae) and rice sheath blight disease(Rhizoctonia solani). Key words: pyraclostrobin; synthesis; o-nitrotoluene; p-chloroaniline; biological activities
吡唑醚菌酯分子结构式

吡唑醚菌酯分子结构式吡唑醚菌酯(Imidazole ether esters)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具有特定的分子结构式。
在本文中,我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探讨吡唑醚菌酯的分子结构式以及其在生物活性中的应用。
1. 什么是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是一类含有吡唑(imidazole)环和醚(ether)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分子结构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领域,其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重要的药理学性能。
2. 吡唑醚菌酯的分子结构式吡唑醚菌酯的分子结构式通常由吡唑环和醚基团组成。
其中,吡唑环是由两个氮原子和三个碳原子组成的五元环结构,而醚基团则是由氧原子连接两个碳原子形成的结构。
这种分子结构使吡唑醚菌酯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3. 吡唑醚菌酯的生物活性及应用吡唑醚菌酯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1 抗真菌活性吡唑醚菌酯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对多种真菌感染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
其分子结构中的吡唑环和醚基团能够与真菌细胞壁中的关键成分相互作用,从而阻碍其生长和繁殖。
吡唑醚菌酯常被用作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3.2 抗癌活性吡唑醚菌酯在抗癌研究中也展现出重要的作用。
其分子结构中的吡唑环和醚基团能够干扰癌细胞的生物代谢过程,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研究表明,某些吡唑醚菌酯类化合物对某些癌症具有良好的抗增殖和抗转移作用,可以作为潜在的抗癌药物。
3.3 其他应用吡唑醚菌酯还具有其他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为进一步探索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4. 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吡唑醚菌酯的分子结构式,我认为其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它良好的生物活性,并有望成为新药物研发领域的重要候选化合物。
通过深入研究吡唑醚菌酯的结构和活性,可以探索其进一步的医药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本文,我们首先介绍了吡唑醚菌酯的定义和分子结构式,然后重点探讨了其在抗真菌和抗癌活性中的应用。
醚菌酯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区别

醚菌酯、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区别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都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到目前为止已有6个品种商品化,还有至少7个化合物正在开发中。
它们的化学结构上都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或是由甲氧基丙烯酸酯衍变而得。
在农业应用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特点。
(1)独特的作用机理。
它们都是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 和c。
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干扰细胞能量供给,使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杀菌剂较多,但苯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的部位(细胞色素b)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因而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杀菌广谱。
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
(3)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4)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5)本类化合物除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昆虫和植物也具有电子传递抑制作用。
因此有可能从苯氧基丙烯酸酯类中开发出杀虫剂和除草剂,并已有这方面的专利了。
(6)本类化合物是天然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的仿生杀菌剂,具有植物健康作用,使用后叶片增绿,增加作物光合作用,延缓衰老,延长作物采收期,从而达到增产效果。
嘧菌酯原药为棕色固体,熔点醚菌酯原药为白色粉吡唑醚菌酯原药为白。
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研究背景_概述说明

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研究背景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研究吡唑醚菌酯的合成工艺,以探讨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产率和纯度的方法。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药物合成、农药制造等领域。
因此,深入研究其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依次介绍吡唑醚菌酯的定义与应用、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合成工艺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详细介绍了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实验设计,包括原料选择与配比优化、反应条件优化及催化剂选择以及反应过程监测和分析方法。
随后,在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会对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产率与纯度的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的部分,总结研究结果对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的指导意义,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并展望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的深入研究,优化反应条件,并探索提高产率和纯度的方法。
通过该研究,我们将为吡唑醚菌酯在药物合成、农药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并为该领域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背景介绍2.1 吡唑醚菌酯的定义与应用吡唑醚菌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们由吡唑环和一种或多种醚键组成,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稳定性。
在医药领域,吡唑醚菌酯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抗菌剂以及治疗癌症等药物的合成中。
此外,在农业领域,吡唑醚菌酯也可作为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原料。
由于其优良特性和广泛应用前景,对吡唑醚菌酯的合成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2 吡唑醚菌酯合成相关研究现状目前,对于吡唑醚菌酯的合成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传统合成方法主要采用氧化亲核偶联反应或分子内环化反应来得到目标产物。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反应条件苛刻、产率低以及对环境友好性差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探索使用催化剂辅助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并且减少了废弃物的生成。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1绪论……………………………………………………………………………………1
1.1杀菌剂的研究进展…………………………………………………………………..1 1.1.1杀菌剂的分类…………………………………………………………………1 1.1.2杀菌剂的发展概况……………………………………………………………3
Key word:fungicide,strobilurin,Pyraclostrobin,reduction,acylation,bromination
II
硕士论文
毗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 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对 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研究生签名:
吡唑醚菌酯研究进展

吡唑醚菌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摘要:综述了吡唑醚菌酯的理化性质、作用方式、毒理学、环境归趋与残留分析,介绍了该杀菌剂的合成化学、应用研究及其开发进展。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杀菌剂;综述Abstract: A review on pyraclostrobin summarized its physical & chemical properties, mode of action, toxicology andenvironmental fate, and introduced its synthetic chemistry,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gress.Key words: pyraclostrobin; fungicide; review前言吡唑醚菌酯是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993年由德国巴斯夫公司继肟菌酯后又开发的此类杀菌剂,农药登记名称及商品名: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
2001年登记并上市,目前已用于100 多种作物上[1]。
2009年,其销售额达到7.35 亿美元,仅次于嘧菌酯,成为全球第二大杀菌剂[2]。
吡唑醚菌酯广谱、高效、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是strobilurin 类杀菌剂中市场前景较好、专利即将过期的重要产品。
1理化性质吡唑醚菌酯的分子式Ci9Hi8ClN304,分子量387.1。
化学名称为N- (2- (1- (4-氯苯基)-IH-吡唾-3-基氧甲基〕苯基} (N-甲氧基)氨基酸甲酯。
纯品为白色或灰白色体,熔点为(63.7?65.2)°C;蒸汽压2.6*10Pa (201)、6.4*10Pa (25°C); Henry常数25.3*10Pam3/mol (20°C);分配系数logP=3.99(22C);水中溶解度为1.9nig/L(2(rC),甲醇溶解度为lOOg/L;异丙醇中溶解度是37g/L;正辛醇(24g/L)【2】。
吡唑醚菌酯1

吡唑醚菌酯基本信息中文通用名称:吡唑醚菌酯英文通用名称:Pyraclostrobin又名唑菌胺酯。
农药登记名称及商品名: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 生产商为巴斯夫欧洲公司,吡唑醚菌酯为巴斯夫高活性专利化合物理化性质吡唑醚菌酯纯品外观为白色至浅米色无味结晶体。
熔点63.7-65.2℃:蒸气压(20- 25℃):2.6×10—8pa;溶解度(20℃,g/100mL):水(蒸馏水)0.000 19,正庚烷0.37,甲醇10,乙腈≥50,甲苯、二氯甲烷≥57,丙酮、乙酸乙酯≥65.正辛醇2.4,DMF>43;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ow4.18(pH6.5);原药含量I>95%。
制剂有效成分含量为250g/L(23.6%WAV).外观为暗黄色.有萘味液体。
稳定性:纯品在水溶液中光解半衰期0.06d(1.44h);制剂常温贮存:20~C时2年稳定。
化学名称:N—f2一『1一(4一氯苯)一1H-吡唑- 3-基氧甲基』苯卜N一甲氧氨基甲酸甲酯。
毒性吡唑醚菌酯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so>5000mg/kg.急性经皮LDso>2 000mg/kg.急性吸入LCso (4h)>0.3lmg/L;对兔眼睛、皮肤无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大鼠3个月亚慢性喂饲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大鼠为9.2mg/kg/d,雌性大鼠为12.9mg/kg/d;三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作用:大鼠致畸试验未见致畸性:大鼠2年慢性喂饲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大鼠为3.4mg/ kg/d,雌性大鼠为4.6mg/kg/d;大鼠、小鼠致癌试验结果未见致癌性。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大鼠急性经口LDso:雄性为>500mg/kg。
雌性为260mg/kg.急性经皮LDg>4 000mg/ kg,急性吸入LC50>3.5lmg/kg;对兔眼睛和皮肤均有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
吡唑醚菌酯原材料分析手册

硫酸二甲酯分子式:C2H6O4S,分子量:126.13,沸点:约188℃(分解)、76℃(2.0kPa),硫酸二甲酯,有机化合物,无色或微黄色,略有葱头气味的油状可燃性液体,在50℃或者碱水易迅速水解成硫酸和甲醇。
在冷水中分解缓慢。
遇热、明火或氧化剂可燃。
硫酸二甲酯是可使DNA甲基化的试剂。
经甲基化后,DNA可在甲基化位置被降解。
安全危害:硫酸二甲酯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和诱变剂,具挥发性、毒性、腐蚀性及环境危害,可通过皮肤、黏膜和胃肠吸收。
其中毒症状可能延迟6-24小时显现出来,从而会造成对中毒源的不敏感及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1、取样及样品处理方法:用一根直径约1cm,长约70cm的玻璃管移入100ml磨口管口瓶中,上塞待测(取样时要带防护用品)。
样品检测完毕回收废液桶。
2、含量测定。
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
2.1 仪器气相色谱仪:FULI 9790色谱柱:TM-5(SE54)30m×0.32mm×0.25um(本科室称小口毛细管)2.1.1色谱操作条件色谱柱温:70℃气化温度:150℃检测器温度:150℃进样量: 0.1μL保留时间:约1.3min。
上述操作条件系典型操作参数,可根据不同仪器特点,对操作参数作适当调整,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2、水分测定。
按GB/T1600中卡尔--费休法规定测定。
3、注意事项:因硫酸二甲酯具有很强的毒性,因此在进行样品前处理阶段最好是在通风柜中进行,样品分析完毕要按规定进行处理,不可随意乱放。
氯甲酸甲酯分子式:C2H3ClO2;ClCOOCH3 ,分子量:分子量94.50,闪点:18~23℃,沸点:71.4℃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苯、甲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22;相对密度(空气=1)3.26 稳定性稳定氯甲酸甲酯--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41(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及制造杀虫剂,也用于制取催泪性毒气。
健康危害:本品对呼吸道、眼结膜有剧烈刺激作用。
吡唑醚菌酯在柑橘上的利用

候条件可能影响吡唑醚菌酯的药效和柑橘的生长,需要关注气候变化
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03
技术推广与培训
加强吡唑醚菌酯在柑橘生产中的应用技术推广与培训,提高农民和农
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确保吡唑醚菌酯的合理使用和效果的发
挥。
05
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
吡唑醚菌酯在柑橘上的药效学研究
总结词
吡唑醚菌酯在柑橘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能够有效控制多种真菌病害的发生和蔓 延。
促进叶片生长
吡唑醚菌酯能够促进柑橘叶片的生长,使植株更加健壮。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吡唑醚菌酯能够提高柑橘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光合产物。
增强抗逆性
吡唑醚菌酯能够增强柑橘的抗逆性,使植株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
对柑橘产量的提高效果
提高坐果率
吡唑醚菌酯能够提高柑橘的坐果率,增加果实数量。
促进果实生长
吡唑醚菌酯能够促进果实的生长,提高果实重量和品质。
减少农药使用
作为一种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杀菌剂,吡唑 醚菌酯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 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
挑战与对策
01
抗药性风险
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能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降低药剂的防治效
果。因此,需要采取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措施,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发
展。
02
气候变化影响
气候变化对柑橘生长和吡唑醚菌酯的使用效果具有潜在影响。极端气
促进光合作用
吡唑醚菌酯能提高柑橘的 光合作用效率,有助于提 高果实的品质。
促进水分吸收
吡唑醚菌酯能促进柑橘对 水分的吸收,有助于果实 的发育。
柑橘产量提高
提高坐果率
吡唑醚菌酯能提高柑橘的坐果 率,从而提高产量。
吡唑醚菌酯的降解代谢及毒理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pyraclostrobin degradation,metabolism,and toxicologyLUO Yue 1,2,WU Xiaomao 1,2*,HU Xianfeng 1,2,YAO Xiaolong 1,2,LIU Xudong 1,2,HAN Lei 1,2(1.Institute of Crop Protec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2.The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Pest Management in Mountainous Reg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Pyraclostrobin is a new broad-spectrum fungicide of methoxy acrylate,mainly use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diseases caused by fungi on crops.It fulfills protective,treatment,and leaf osmotic conductive functions,and exhibits high efficiency,low toxicity,and broad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Pyraclostrobin has been on the market for nearly two decades,registered and used on various crops around the world.It was widely and heavily used,and its accumulation and pollution in the soil and water ecosystems represent high potential risks to the environment,animals,and plants.In this study,we summariz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and application of pyraclostrobin,and we also reviewed its degradation in the environment,metabolism in animals and plants,toxicological research,detection methods,and residue limit.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harm of pyraclostrobi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imal and plant health,studying its degradation and metabolism mechanisms,allevia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d formulating residue limit standards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Keywords :pyraclostrobin;metabolite;degradation and metabolism;toxicology;residue detection吡唑醚菌酯的降解代谢及毒理研究进展罗跃1,2,吴小毛1,2*,胡贤锋1,2,姚小龙1,2,刘旭东1,2,韩磊1,2(1.贵州大学作物保护研究所,贵阳550025;2.贵州省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收稿日期:2021-03-23录用日期:2021-04-27作者简介:罗跃(1996—),男,贵州水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药科学应用与风险评估、农药残留与环境行为。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摘要: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是巴斯夫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等毒性,可以防治多种真菌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
同多种杀菌剂复配,协同作用,可扩大杀菌谱,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现有登记剂型包括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和悬浮种衣剂等,其中悬浮剂(SC)占比约57%。
吡唑醚菌酯具有多种晶型,其中晶型Ⅱ和晶型Ⅳ是能够稳定存在的2种晶型。
吡唑醚菌酯(低熔点农药,熔点63.7~65.2℃)由于晶型不同,甚至不同生产厂家的同一晶型,制备的吡唑醚菌酯SC热贮性能都不相同。
因此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建立快速判断吡唑醚菌酯SC稳定性的方法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分析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能;稳定性引言吡唑醚菌酯是兼一种具吡唑结构的甲氧丙烯酸甲酯类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内吸传导性和耐雨水冲刷性能,持效期较长。
在我国主要用于黄瓜、草莓、苦瓜等作物上白粉病的防治,其主要作用方式是通过阻止病菌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病菌体内供给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减少,从而造成细胞的死亡。
1、原药与助剂原研药:98%吡唑醚菌酯原研药,山东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表面活性剂:聚羧酸盐阴离子分散剂JP-8561(简称8561)、嵌段共聚物乳液分散剂JP-8500(简称8500)、磷酸酯分散剂JP-601P(简称601P)、石家庄金鹏化工助剂有限公司;Akzo Nobel公司的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分散剂MorwetD425(简称D425分散剂1494liq(简称1494),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分散剂,分散剂LFS(简称LFS),科莱恩化学有限公司;EO-PO嵌段共聚物AtlasG5000(简称G5000),英国heda公司。
增稠剂:黄原胶(淄博钟铉生化有限公司)和硅酸镁铝(湖南鹏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酯醚菌酯
产品化学摘要资料
吡酯醚菌酯XXXX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研究开发、加工生产的杀菌剂类农药,其产品化学摘要资料如下:
1 有效成分的其他名称、结构式、基本物化参数和理化性质:
有效成分I:吡唑醚菌酯
ISO通用名称:pyraclostrobin
其它名称:唑菌胺酯;百克敏
商品名称:吡唑醚菌酯
结构式:
实验式:C19H18ClN3O4
相对分子量:387.82
生物活性:杀菌剂
熔点(℃):63.7~65.2
比重(纯品20℃):1.367 g/cm3
溶解度(20℃,g/100mL):水(蒸馏水)0.00019,正庚烷0.37,甲醇10,乙腈≥50,甲苯、二氯甲烷≥57,丙酮、乙酸乙酯≥65.正辛醇2.4 稳定性:纯品在水溶液中光解半衰期0.06 d(1.44 h);制剂常温贮存20℃时2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