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方法总结 邓良俊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9a5cd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9.png)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高中生物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时期,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高中生物学习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并探讨其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也是高中生物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观察生物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学生能够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对生物现象的理解和抽象能力。
观察法包括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形式。
直接观察是指直接通过目视、听觉等感官来观察生物现象,间接观察则是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来获取观察数据。
高中生物学习中,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的观察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现象的实质和规律。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高中生物学习中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实验法通常包括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等步骤。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比较法比较法是高中生物学习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生物之间特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比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生物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比较法有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提高对生物现象的系统性认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通过对生物间的比较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分类、进化等基本概念,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四、推理法推理法是一种基于已知事实和逻辑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推理,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学生可以从已知的事实出发,推导出未知的结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推理法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常用于分析和解释生物现象,推测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推理法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从多个方面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推理,提高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五、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高中生物学习中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bb940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5.png)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篇: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一、假说—演绎法1、方法解释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2、典例分析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
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孟德尔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3、其他实例(1)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2)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3)遗传密码的破译;(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
(5)摩尔根利用果蝇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
★二、类比推理法1、方法解释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与归纳和演绎不同的是,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2、典例分析美国科学家萨顿观察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发现,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基因)的分离过程和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非常相似。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归纳总结-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2a617f10661ed9ad51f34b.png)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一、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方法汇总(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3)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4)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6)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7)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8)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追踪光合作用O和C的转移途径:同位素标记法(9)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10)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假说演绎法(1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12)调查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样方法二、常考的实验条件的控制(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通入氧(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油膜覆盖、用凉开水(3)CO2的控制:除去密闭容器中的CO2:容器中放置NaOH溶液保持密闭容器中CO2浓度的恒定:容器中放置Na2CO3溶液(或CO2缓冲液)(4)光照强度的控制:改变光源与植物的距离或改变光源(灯泡)的瓦数(5)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给植物遮光处理三、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教材实验中的应用(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用3H标记亮氨酸(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3)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用14C标记CO2(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5)DNA的半保留复制——用15N标记DNA四、盐酸和酒精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使用浓度及作用(一)盐酸1、实验“DNA和RNA在细胞在的分布”中8%盐酸的作用——水解(1)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2)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2、实验“观察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中15%盐酸的作用——解离能够使组织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03cfd1f111f18582d05aa4.png)
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归纳总结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归纳总结教材中实验归纳总结高中生物实验中一些常见的方法1、根据颜色来确定某种物质的存在:a淀粉+I2(蓝色);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b脂肪+苏丹Ⅲ(橘黄)或+苏丹Ⅳ(红色);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d二苯胺鉴定溶液中的DNA呈现蓝色e台盼蓝染色剂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死的动物细胞被染成蓝色。
f健那绿染液鉴定线粒体,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活体染色剂.蓝绿色g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由蓝变绿再变黄。
h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酒精在酸性条件下,灰绿色2、用荧光标记法来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同位素示踪法:a.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来源;b.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去向;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e.分泌蛋白的形成4、确定某种元素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的方法:水培法(完全培养液与缺素完全培养液对照)5、获得无籽果实的方法: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花蕾期已去雄的子房,如无籽蕃茄;三倍体西瓜6、确定某种激素功能的方法:饲喂法,切除注射法,阉割移植法7、确定传入、传出神经的功能:刺激+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测定神经上的电位变化。
8、确定某一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测交;该显性个体自交。
9、确定某一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的方法: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的杂交自交,观察后代是否有性状分离。
10、确定某一个体是否具有抗性基因的方法:确定小麦是否具有抗锈病基因,用锈病菌去侵染,一段时间后,观察有无锈斑现。
11、育种的方法: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12、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灯光诱捕法;抽样检测法13、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测定细菌的数目---显微计数血球计数板实验一物质鉴定必修1P18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III橘黄色,苏丹IV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3)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科学研究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科学研究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1980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c.png)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科学研究方法总结在高中生物教学备课过程中,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分析其在生物教学备课中的应用。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用于分析和验证问题。
生物教学备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调查学生对某一生物概念的理解程度,或者对某一生物现象的探究兴趣等,进而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例如,对于遗传基因的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份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情况。
同时,通过了解学生对该概念的认知水平,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遗传基因相关知识。
二、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对变量进行控制和观察来验证假设的方法。
在生物教学备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以动物行为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小鼠的行为反应。
学生需要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还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三、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获取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为教学备课提供科学依据。
在生物教学备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教材、期刊论文等,了解相关生物概念的定义、实例和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在教学备课中,教师可能需要了解某一生物进化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教师可以了解到该理论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从分子遗传学、化石记录等多角度的研究证据,从而准备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四、模拟仿真法模拟仿真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器等工具模拟和呈现生物现象的方法。
在生物教学备课中,教师可以利用生物仿真软件等工具,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深入理解生物概念和原理。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实验方法汇总(含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实验方法汇总(含经典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050d07025c52cc58bd6be42.png)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实验方法汇总(含经典实验)分光棱镜好氧细菌主要集中在红光和蓝紫光区主要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小球藻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分别用18O标记水和CO2)、对照法结论卡尔文实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含酚酞的琼脂块、NaOH溶液对照法相对表面积的计算体积大小与变红区域体积大小的关系,从而说明了什么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死细胞染色法(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液)培养→剪取→→→→→观察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豌豆(有什么优点) 杂交法、假说-演绎法、数学统计法等(务必弄清楚如下重点概念:正交、反交、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及判断方法、性状分离、纯合子与杂合子、基因型与表现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自交→观察和统计结果→→→推理→(测交实验)→得出结论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蝗虫精母细胞显微镜观察法识别各时期并能描述其特点基因在染色体上法由萨顿提出的假说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橡皮泥、白纸构建模型法能正确制作联会、四分体、减I后、减II后期的图形基因的位置判断显隐性个体正反交方法常、X染色体、XY同源区段两对或以上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非同源染色体、某基因是否位于染色体缺失片段上、转基因的位置等思路:通过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求出配子及比例、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比较子代情况判断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果蝇(有什么优点)杂交法、假说—演绎法红雌与白雄杂交→F1红雌、红雄(随机交配)→F2 2红雌1红雄1白雄→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R、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法、对照法S型细菌中存在使R型转化为S型的转化因子R、S型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法、对照法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不是大肠杆菌和噬菌体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对照法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曲别针、泡沫塑料、纸片、橡皮泥等构建物理模型法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大肠杆菌、培养基密度梯度离心法、同位素标记法、假说—演绎法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洋葱死细胞染色法(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低温培养洋葱→剪取0.5~1cm→卡诺氏液:细胞→95%酒精冲洗2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生长素的发现(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能够正确识别右图所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组与对照组!)胚芽鞘、锡箔对照法胚芽鞘尖端受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胚芽鞘、琼脂詹森拜尔温特其他科学家:生长素本质—乙酸!①“影响”可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②弯曲生长是“影响”在尖端下部造成的③“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称为生长素促胰液素的发现小狗、稀盐酸等对照法沃泰默的实验及结论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及结论血糖调节的模型(理解负反馈调节!)彩纸构建模型和模型法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增多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模型法(构建步骤)形成条件?K值及应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培养液、酵母菌、血球计数板、显微镜等调查方法:(适用于单细胞生物数量的调查)计数方法:法取样前要注意什么?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重复实验呢?如何设计数据记录表?若酵母菌数目过多,措施?压在边界上的如何计数?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吸虫器、诱虫器等调查方法:计数方法: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落叶等对照如何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玻璃缸、水草、蚯蚓、蜗牛等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教材实验方法汇总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渗透离心染色排除法原理:活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差速离心法健那绿内质网(囊泡或分泌小泡)高尔基体(囊泡或分泌小泡)线粒体自身液泡颜色原生质层与细胞壁液泡颜色原生质层细胞壁相互变量分析:如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pH值因变量:酶活性检测因变量方法: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量无关变量:温度、酶浓度等实验步骤: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加入等量5%HCl溶液、蒸馏水、5%NaOH溶液,编号为A1、A2、A3,重复以上操作,并编号为B1、B2、B3;2、分别向A1、A2、A3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分别向B1、B2、B3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3、分别将A1和B1、A2和B2、A3和B3混合,摇匀;4、观察和记录每组气体产生的情况你能写出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的影响的实验步骤及产物检测方法吗?如果用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合适吗?为什么?对比设置有氧条件:向酵母菌培养瓶中充入空气,但充入前需要用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设置无氧条件:直接密封酵母菌培养瓶 CO2和酒精的检测方法纸层析法污浊的空气光在黑暗中一昼夜酒精中加热空气黑暗叶绿体在光下产生氧气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自于水CO2→C3→(CH2O)+C5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应越低 NaOH溶液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与琼脂块的体积无关,即在各种体积的琼脂块扩散的速度相同(相同时间内扩散的深度相同),因此相同时间内体积越大的琼脂块,变红区域的体积所占的比例越小,即可说明物质运输效应较低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豌豆优点:自花传粉,严格的闭花受粉植物,自然条件下一般为纯种;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状;花大易进行人工授粉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实验验证类比推理物理果蝇的优点:繁殖快、易饲养、经济等 DNA分子结构平面图、DNA半保留复制图(重要)固定细胞的形态单侧光吲哚乙酸分布不均匀如上图前面两图:自变量是尖端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组是第2图,对照组是第1图。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分析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92cf9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9.png)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分析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分析一、考纲要求的课本实验1.观察类实验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
归类如下:2.鉴别类实验在此类实验中,常利用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成分进行鉴别.针对不同的鉴别对象,采用不同的试剂。
归类如下:3.实习和研究性课题此类实验常通过调查法,调查法中常使用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
4.探究性实验此类实验需要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化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如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等。
探究性生物学实验应当要求学生在明确实验要求、目的的前提下,遵循实验设计'操作方便.程序合理,药品节约.依据现象推测结论'的原则进行设计.一般可分以下几个环节:(1)理论假设的提出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实验的条件即实验变量X。
即惟一一个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变量。
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它常常可以描述为:'当条件X存在时,事件P(实验现象)可能发生;当条件X改变时,若事件P发生,能得出何结论;当事件P不发生.能得出何结论。
'(2)设计探究性实验分五个实验步骤进行:①实验准备,包括必要的实验器材及实验药品的准备;②满足条件X,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事件P能否发生;③条件X改变,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事件P能否发生,发生的程度如何;④设计对照实验。
⑤梳理,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平行重复'原则。
(3)观察,记录和结论仔细观察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相应的结论,一般规律是:①若条件X存在,事件P能发生;条件X改变,事件P不能发生(或发生程度改变)。
结论是……。
②若条件X存在,事件P能发生;条件X改变,事件P能发生。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总结(2)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总结(2)](https://img.taocdn.com/s3/m/ca56911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8.png)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总结(2)实验十一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原理: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等,测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氧气生成速率来进行间接的测量。
2、利用真空渗入法排出叶片细胞间隙中的空气。
并使其沉入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产生氧气的多少与光合作用强度密切相关,由于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因此氧气会在细胞间隙中积累,从而使下沉的叶片上浮。
依据叶片上浮的情况可推知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叶片上浮所需的平均时间或者一定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实验十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一、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
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方法: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
2、现象: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二、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实验方法总结1、模型方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
⑴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如“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 t 。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适用于植物。
①取样的原则:随机取样。
②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③计算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最新)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最新)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9bcdfbd0d233d4b14e6987.png)
6、下图表示从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
对该过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C )
A.步骤 ① 加入14C 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 ⑤ 中 检测核糖体 B.步骤 ② 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C.该过程运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 法、层析法 D.步骤 ③ 、 ④ 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注意:检测放射性时,只能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部位, 而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五、荧光标记法
①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同位素标记法和荧光标记法的区别:
同位素标记法通常采用同位素标记物质中的原子, 荧光标记法通常是借助荧光分子来标记蛋白质。一 个是元素标记,另一个是分子标记。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 研究方法
2019.12 二轮复习
一、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 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 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实例: (1)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 (2)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 (3)遗传密码的破译;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了遗传因子的 分离定律和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 (5)摩尔根利用果蝇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
3、问卷调查法 ①遗传病的类型及发病率的调查 ②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
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C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 区取样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过程
“假说—演绎法”的思路
一、 子一代都是高茎; 发现 子二代中高茎与矮 问题 茎之比为3:1
人教版高三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探究与科学研究
![人教版高三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探究与科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b8b0c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0.png)
人教版高三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探究与科学研究实验探究与科学研究在人教版高三生物教材中的应用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实验探究与科学研究则是生物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人教版高三生物教材中,实验探究与科学研究被广泛应用,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等方面,探讨人教版高三生物教材中实验探究与科学研究的应用。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与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人教版高三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探究通过提供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实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例如,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教材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某种遗传规律。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实验要求,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变量设置以及数据采集方式,以达到验证遗传规律的目的。
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实验探究与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人教版高三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探究通过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例如,在“细胞的分裂与遗传”模块中,教材要求学生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分裂的过程。
学生需要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步骤,逐步操作,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胞分裂现象。
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实验探究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检验实验探究的有效性的依据。
人教版高三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探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结论。
例如,在“细胞新生”模块中,教材要求学生观察母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学生将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比对,得出关于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实验结果分析,学生不仅培养了数据处理和推理能力,也深入了解了细胞分裂的规律。
综上所述,实验探究与科学研究在人教版高三生物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daff406bd97f192379e92a.png)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1、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
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其他实例: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细胞破裂后细胞内容物流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物质质量不一样,可以采用不同转速离心的方法(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2、密度梯度离心法:利用精密的密度梯度超离心技术可使切割适当片段的不同DNA按密度大小分布开来。
密度梯度离心后15N/15N—DNA位于下部(重带),15N/14N—DNA位于中部(中带),14N/14N—DNA 位于上部(轻带)。
3、模型方法: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1)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的模型。
典型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所有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其他实例: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制作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
(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研究方法: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作出合理的假设;③进行数学表达;④检验/修正。
表达方式:①数学方程式(数学表达式);②坐标曲线图。
典例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涉及到的科学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涉及到的科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0a3d64ed630b1c58eeb52f.png)
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涉及到的科学研究方法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科学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构成的统一整体。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科学方法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课程目标中有着非常具体地叙述: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1)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2)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3)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4)确认变量;(5)作出假设和预期;(6)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7)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8)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9)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10)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11)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我们将教材中涉及到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以方便广大教师查阅、落实教学要求。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观察、观察、再观察”曾作为巴甫洛夫的座右铭写在他实验室的墙壁上。
观察法是指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研究对象,从而获得有关经验性材料的方法。
观察法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常常与显微镜的使用结合起来,考查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或者细胞的生命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必修一教材中主要有: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2.制作临时切片,检测和观察植物组织中的脂肪3.观察细胞中DNA、RNA的分布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二教材中主要有: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2.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必修三教材中主要有:1.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统计酵母菌数量2.在进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使用实体镜观察小动物二、实验法生物学的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在人为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与研究,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类。
其中的探究性实验是主要内容,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试析高中生物教材科学方法
![试析高中生物教材科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4977a8a8956bec0875e39e.png)
试析高中生物教材科学方法作者:邹瑜概要:“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是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础[2]。
在此基础上编写的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涉及到很多经典的生命科学研究方法,总结如下:一、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通过很多的个别规律总结出一更加一般的规律,在由该规律演绎出新规律并进行检验的方法。
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细胞学说的建立就是该方法运用的典型。
“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
“类比推理法”: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萨顿的推理,也是类比推理。
他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所有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种群增长中的J型增长的方程:Nt=N0λt就属于数学模型,是高中生物里少有的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的典型。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cb69bca844769eae109ed29.png)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方法总结摘要〕生物作为实验性科学,可以从理论总结到实践验证,可以从实践出发得出结论,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结合来解决问题。
针对不同的问题和知识,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去进行尝试,以期获得高效率高质量。
生物知识理论的过程探索是我们尤其要重视的,知其因,知其果,从而融会贯通。
〔关键词〕生物研究方法高中生物侧重于动植物内部的反应变化,我们生命的发展和变化,大多从微观角度去探究,像细胞的研究,生命活动的研究,关于人类生命的活动及发育、发展和遗传等,讨论关于生命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等,通过理论推倒和实践研究以及现实资料的搜索实地调查等方式,通过自己的头脑和观察思考融合等方式,搜集到第一手资料,或者总结贯通已有资料,去得出自己的结论,来指导我们的生命生活以及社会健康发展。
1 生物实验打头阵,自我探究去总结———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理科类的课程,离不开一个“理”字,自身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是我们探索的终极目标。
生物科学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依靠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去发现和探索的。
诚然,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前人的结论,然而“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通过实验性的研究方法,能够去验证已经获得的生物理论,同时又能够加深认知,发现前人所未知。
2 生命活动要能量,物质基础最重要———基本生命物质的探究实验生物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就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要解决最基本的理论问题,验证其真实性,能够给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带来启发,实验有很多,本质都一样。
“物质材料准备———实验流程详细化———准确求实的实验过程———准确全面的结论总结”等。
在课堂中的实验教学和研究,需要我们先懂得理论,根据实验去验证结论,加深对于生物知识的印象。
例如我们去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是否含有“糖、脂肪、蛋白质”等生命的基本元素,不可能凭借肉眼去发现,需要让它们自己显现出来,就需要化学生物实验,根据反应原理通过最常见的物质去进行分析和探究思考。
浅论高中生物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浅论高中生物的研究性学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977932aaea998fcc220e5e.png)
一
题、 环境污染 等等 。我很重视这 些信 息的来 源 , 平 时做一个 有 文摘 卡片 等 , 讲课 时适 当穿 插 , 引出话题 或 展开 讨论 , 学生 感
笑 了之 。不 久 , 在 学到 “ 脑 的高级 调 节机 能——条 件发 射 ” 心人 , 自己或 布置学 生做一些生 物学知 识方 面的剪报 、 做一 些
动性 。
状 与思考 》 等, 同学们 通过 调查 、 实验研 究 、 查 阅文 献 等方法 , 又如 , 有一 患 白化病 男生 , 头发 白、 眉毛 白、 阳光 下眯起 双 初 步学会科 学研究 的方法 。通过研 究性 学 习 , 拓展 、 延伸 了生
物学的教学空 间。 通 过 教 学 反 思 ,我 感 到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实 生活实 际和偏 重于知识 传授的 倾向 ,构建有 助于 学生投 入 质 壁分离和质 壁分离 复原 ” 实验 。我在教 该实验 时 , 除了按 教
社会 生活 、 亲历实践 过程的教学体 系 。使学生形 成对知识 主动 材 用 3 0 %蔗 糖溶 液 作渗 透 剂进 行 实验 外 ,我 还 设计 用 5 %、 探究, 并 重视解决实 际问题 的积极 的学 习方式 。这是顺应 时代 1 0 %、 1 5 %N a c l 溶液 ; 3 5 %、 4 0 %、 5 0 %蔗糖溶 液作渗透 剂分别进
浅论 高 中生物 的研究性学 习方 法
四J i I 省 内江 市 第 十 二中 学( 6 4 1 0 0 0)邓 勇军
[ 摘 要] 研 究性 学习是 指在教 学的过程 中创 设一种 类似于科 学研 究 的情景 和途径 , 让 学生通过 主动的探 索 、 发现 和体验 , 学会 对信 息的收 集、 分 析和判 断, 从 中培养 学生发现 问题 、 提 出 问题 、 解 决 问题 能力 的一种 学 习方 式。 这 种 学习方式更 强调 引导学生 关注 自然 、 关 注社会 、 关注生
高中生物探究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探究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54f8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5.png)
高中生物探究方法总结高中生物探究方法总结写1000字高中生物探究方法是指一系列用于研究生物现象和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巧,旨在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手段解决生物学中的疑问。
它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和学习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下面将就高中生物探究方法进行总结,阐述其精髓和重要性。
高中生物探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统计法和推理法等。
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中最为基础和常见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生物的形态、生长、行为等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及掌握其特点。
对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建立问题意识,从而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中用于验证假设和解答问题的重要方法。
实验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高中生物学实验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目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实施和观察分析,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比较法是通过比较不同生物体之间的异同来研究和分析生物现象的一种方法。
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加深对生物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生物学中的比较法可以运用到不同生物体、不同环境和不同活动中,从而进一步探究生物的适应性及其变异现象。
统计法是生物学研究中用于处理数据和得出结论的重要方法。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统计法可以运用到高中生物学的调查、观测和实验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
推理法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法等思维方法,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知识,得出新的结论和判断。
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推理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对生物现象的综合理解和认识。
高中生物学的推理法可以通过现象观察、实验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批判思维。
高中生物探究方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中生物课本内的部分实验及生物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课本内的部分实验及生物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30783ff111f18583d05a94.png)
高中生物课本内的部分实验及生物研究方法一、科学家的实验:1.关于酶的发现。
2.关于光合作用:学习每位科学家实验的思路、方法,推出假设和有关的结论。
3.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分析其中的对照实验及说明的问题。
同时注意有关顶端优势、各器官的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
4.动物个体发育中,用无毒染料及同位素标记研究原肠胚的发育。
(广东学生可以不用考虑) 5.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实验及分析、结论。
6.孟德尔的实验方法步骤、原理、现象、规律。
7.其他有关内容。
二、生物学研究方法:1.溶液培养法、无土栽培法:确定植物的必需元素。
2.示踪原子法:观察物质的转移(证明膜的功能联系和结构关系),了解物质的来源和去向(如光合作用),DNA分子杂交(诊断疾病),动物的发育(有关发育结构的来源研究),半保留复制的证明等。
3.观察法:根据矿质元素在体内的存在状态,由植物的缺乏症进行判断。
4.琼脂、羊毛脂替代法研究生长素的作用。
去顶端、套锡箔、插入云母片等方法也是用来研究生长素。
5.用摘除内分泌腺观察及注射或饲喂具有激素的食物、制剂可证明腺体与激素的关系及激素的功能(包括行为)。
6.用电刺激或切断神经纤维观察的办法,可证明生物电的产生和传导方向,也可证明高级中枢的部位。
电刺激还可促使动植物细胞融合。
7.高温法可杀死细菌病毒,但某些物质可能保持活性(如:肺炎双球菌的实验)。
低温法可抑制某些活性。
同时昼夜温差(昼高夜低)有利于植物体积累有机物。
8.酶解法:物质分解。
如去细胞壁、溶菌、蛋白质、DNA等。
有关的酶及与有关化学反应的联系。
9.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变育种、人工诱导育种。
原理、方法。
植物细胞杂交、动物细胞杂交、组织培养。
细胞融合的方法。
10.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标志重捕法。
统计及分析。
11.物质鉴定法:包括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蛋白质、脂肪、DNA。
12.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13.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方法总结邓良俊
摘要〕生物作为实验性科学,可以从理论总结到实践验证,可以从实践出发得
出结论,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结合来解决问题。
针对不同的问题和知识,我们
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去进行尝试,以期获得高效率高质量。
生物知识理论
的过程探索是我们尤其要重视的,知其因,知其果,从而融会贯通。
〔关键词〕生物研究方法高中生物侧重于动植物内部的反应变化,我们生命的发展和变化,大多从微观角度去探究,像细胞的研究,生命活动的研究,关于人类生命的活动
及发育、发展和遗传等,讨论关于生命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等,通过理论推倒和实践研究以及现实资料的搜索实地调查等方式,通过自己的头脑
和观察思考融合等方式,搜集到第一手资料,或者总结贯通已有资料,去得出
自己的结论,来指导我们的生命生活以及社会健康发展。
1 生物实验打头阵,自
我探究去总结———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理科类的课程,离不开一个“理”字,
自身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是我们探索的终极目标。
生物科学几乎所有的结论,都
是依靠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去发现和探索的。
诚然,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前人的
结论,然而“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通过实验性的研究方法,能够去验证已
经获得的生物理论,同时又能够加深认知,发现前人所未知。
2 生命活动要能量,物质基础最重要———基本生命物质的探究实验生物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
方法就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要解决最基本的理论问题,验证其真实性,能够给
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带来启发,实验有很多,本质都一样。
“物质材料准备———
实验流程详细化———准确求实的实验过程———准确全面的结论总结”等。
在课
堂中的实验教学和研究,需要我们先懂得理论,根据实验去验证结论,加深对
于生物知识的印象。
例如我们去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是否含有“糖、脂肪、蛋白质”
等生命的基本元素,不可能凭借肉眼去发现,需要让它们自己显现出来,就需
要化学生物实验,根据反应原理通过最常见的物质去进行分析和探究思考。
这个
实验中,我们为了证实基本生命元素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颜色反应”去发现和
分析思考,像利用化学试剂与特定有机物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等,比如
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脂肪与苏丹Ⅲ反应成橘黄色(或者被
苏丹Ⅳ反应成红色)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利用这些颜色反应
原理,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准备苹果梨肉(糖),花生种子(脂肪),豆浆或
者鸡蛋蛋白(蛋白质)等,进行简单的探索,引发学生们的兴趣,而且简单易行,任何时间都可操作。
其他相关的仪器配备,制定好操作方法,就可以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最重要的实验方法,占据了生物学习的半壁江山,像我们接触到的
对于叶绿体的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生命人体DNA 的简单提取等,都是可以在
课堂进行的实验学习方法,也是我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3 实验观察需耐心,日
积月累见真功———现实观察与思考我们除了实验室实验之外,更重要的是与自然生活相互接触,从未知中发现已知,找出自己的想要获得的结论。
例如生物的
有性杂交试验(例如玉米)等,完全可以放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有效观察,通
过相关的操作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例如有效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症,探究动植
物与周围环境的影响,植物与自然、非生物因素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我们
不能在室内,而是在室外搭建一个可以供植物生长的平台,打造对于植物的生长
影响,例如对于马铃薯的分析。
我们将实验材料准备若干,通过横向的比较分析,观察它们的生长,控制外界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土质,不同的水分,不同的温
度和阳光照射条件,长期定时观察其变化,我们可以控制其中几个条件不变,变
化另外的条件,分别观察其变化。
像有的给予黑暗的环境,有的给予光照的条件,给予水分的不同,控制光照和温度等,去分析不同的结论。
此外,像这种实
地性的调查,关照我们的周围环境自然,像空气污染,需要我们去跑动和实际的
调查,了解周围走访各个单位和部门的环境情况,有哪些废弃物,产生了哪些不
良影响等,根据掉擦展开讨论和总结,提出治理办法。
4 理论讨论和总结,合作交流益处大———材料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分析讨论交流往往能够激发我们的大脑,对于其中一个或者几个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思考,并且发现遗漏,有效创新思考。
我们课堂中对于问题的讨论,往往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
式去进一步讨论和纠正。
在讨论的交流中,资料和资源的共享,是我们学习的重
要方法,也是研究问题的核心所在。
例如我们在研究人体的遗传和变异当中,
除了课本上所讲述的DNA 以及染色体等等知识外,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去发现
讨论合作共享,让知识更加的拓展和深化。
再例如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知识,我
们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去尽可能多的搜集关于生物进化的知识,让我们
的知识链接更加丰富。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的学习更加注重人性,更加结合生
活实际,更贴近我们的现实,从微观角度进行的深入分析,更能够让我们获得对
于生物世界的微观性认知,从而探究我们自己及周围环境的发展规律。
生物理论
的详细叙述,需要我们从中得出概括性的结论,找出其本质所在,以此为核心来
进行理论的论证和实践性的研究,同时结合自我的观察和实验性研究,去进行
思考分析,这个期间我们可以融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思想,提升我们对于知
识的独特感悟,与周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盛东.当代生物教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8 2 司国义.生物学习交流手册[M].外语教研,2009.7 3 张启.生物综合教程[M].北方交大出版社,2008.5 4 袁行.新思维生物技能拓展[M].北
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8 作者单位: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