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疫预防知识简介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媒介为带菌的鼠蚤;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经人的皮肤传入引起腺鼠疫;经呼吸道传入引起肺鼠疫;因发绀和皮肤出血坏死,死亡后皮肤为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称。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法定甲类传染病之首。

二、传染源:

主要是鼠类和其它啮齿类动物。主要储存宿主以旱獭和黄鼠狼最为重要,褐家鼠是次要储存宿主,但却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其它如猫、羊、兔、骆驼等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肺鼠疫病人是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1、经鼠传播:主要媒介为鼠蚤,构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

2、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类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痰和脓液,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3、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肺鼠疫病人痰中的鼠疫菌可借飞沫构成“人—人”之间传播,引起人间的大流行。

四、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菌普遍易感,并可为隐形感染。预防接种可使易感性

降低。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腺鼠疫1—8天,原发性肺鼠疫数小时—3天,曾经接受预防接种者,可长达9—12天。

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至39℃—40℃,伴恶心呕吐,头疼和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步态蹒跚,腔道出血,衰竭。

1、腺鼠疫:好发部位依次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红肿热痛→淋巴结化脓、破溃→败血症或肺鼠疫。

2、肺鼠疫:寒战高热、胸痛、咳痰(血性泡沫状)、呼吸急促、发绀。

六、病原菌的生存条件和消毒:

该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干燥、热和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阳光直射、100℃1分钟、5%甲酚皂溶液、5%-10%氯氨等均可至细菌死亡。但在潮湿、低温与有机物内存活时间则较久,在痰液和脓液中存活10—20天,在蚤粪中存活1个月,在尸体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七、预防措施:

1、灭鼠、灭蚤,严格隔离病人,病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或焚烧;

2、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进行灭鼠灭蚤,可疑旅客要隔离检疫;

3、参与治疗和进入疫区的人员必须传防护服、高筒靴、面罩、

厚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

4、预防接种:通常接种后10天产生抗体,一个月后达高峰,免疫期一年。主要接种对象是疫区及其周围的人群、参加防疫工作者和进入疫区人员。

八、预后:以往的病死率极高,肺鼠疫几乎没幸存者,腺鼠疫病死率也达50%—90%,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应用,病死率降至5%—10%左右。

九、治疗:

1、病原治疗: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原发性肺鼠疫于15小时内应用有效抗生素,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可选用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联合应用,也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2、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和局部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