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创一流”实施细则范文(2篇)

“创一流”实施细则范文(2篇)

“创一流”实施细则范文《创一流》实施细则一、总体目标1. 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导向,致力于实现企业为一流企业的目标。

2. 通过持续创新和卓越绩效,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增长。

二、核心准则1. 注重客户需求: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设计和提供过程中,始终将客户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2. 强化创新驱动:通过积极推动创新,不断开发和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务模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人力、财务和技术资源,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整体效率。

4. 培养高绩效团队:重视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搭建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员工,建设高绩效团队。

5. 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一流水平。

6. 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步骤1. 定义目标:明确企业的一流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细化指标和时间节点。

2. 制定计划:制定实施计划,包括资源调配、改进措施和评估方法等,并形成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3. 落实责任:明确负责人和工作团队,对各项重要任务进行细化分工,并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

4. 实施改进:根据实施计划,推进各项改进措施的实施,包括技术创新、流程优化、组织变革等。

5. 监测评估: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持续跟踪和评估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策略。

6. 持续改进:持续推进企业的创新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绩效,实现企业的一流目标。

四、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1.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各项目标和指标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2.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和激励,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3. 对绩效不达标的团队和个人,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其提升绩效水平。

4. 定期组织经验分享和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团队与其他一流企业进行比较和学习,共同提高。

五、落实机制1. 建立一流企业落实机制,由企业高层领导亲自带头,推动一流企业目标的实施。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规章制度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规章制度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科技创新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是指由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以科技创新为主要任务的团队。

第三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保障科技创新团队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和实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第五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搭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第二章团队建设第六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建立健全团队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科技创新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第七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建立团队激励机制,对团队成员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适当奖励。

第八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加强团队内部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提高团队整体凝聚力和执行力。

第九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定期召开团队会议,总结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建立团队学习机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和实力。

第三章工作规范第十一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在科技创新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得违法违纪,不得损害团队的形象和利益。

第十二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保障科技创新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按时完成任务,确保工作进度和成果。

第十三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盗用他人的科研成果。

第十四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重视团队成员的安全和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防护设施,保障团队成员的身体健康。

第十五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团队成员开展创新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六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团队成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团队工作的正常运转。

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一、明确科技创新团队定义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二、创新团队的特点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

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然要有一个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一、明确科技创新团队定义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二、创新团队的特点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

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然要有一个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必须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学科透视与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发挥较强的凝聚和领衔作用,并已经取得优秀业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有明确稳定的研究目标团队。

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

有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

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已经或能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学术成就。

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团队内部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甚至包括个性结构,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

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

团队内部具有和谐的氛围,能够进行知识交流和有效沟通,同时团队成员具有以淡泊个人名利为主的协作精神。

宁波市2015年开始开展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对策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对策

结论
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幼儿教师评价制 度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建设面临评价 标准不清、评价过程不透明等困境。为解决这些困境,应采取明确评价内容、制 定具体评价细则、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公开评价结果等 措施。
结论
四、结果与讨论
四、结果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困境:一是 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数量短缺;二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实践 经验和专业技能;三是政策支持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评价机制不科学。针对 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 训体系;优化评价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 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等。
二、实施对策
2、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实践平台和 实践机会
3、建立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拓宽 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二、实施对策
总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面对 现实困境,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实施对策,以推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顺利进 行。只有领导重视、制度保障、资源投入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师 的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评价过程不透明
2、评价过程不透明
54.6%的受访者反映评价过程不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现象。这主要表现在评价 方式单一,缺乏多角度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公开,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
2、评价过程不透明
对策建议: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价幼儿教师;公开评价 结果,增加评价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一支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善于引领和带动科学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促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根据《淄博市人才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淄发〔2009〕9号),就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和认定分类(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用为本,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布局,立足产学研紧密结合,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为依托,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使我市拥有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到2012年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把我市建成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区域性高地,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认定分类。

本意见所称高层次人才是指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和较大影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较大作用的优秀人才。

高层次人才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指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处于国内、省内、市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见附件)。

二、增创政策优势,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实行高层次人才无障碍引进。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配偶、子女、父母均可随迁来淄,在本人工作所在地或居住地选择落户;其配偶需安置工作的,由人才引进单位负责落实,原属机关事业编制的,由组织、人事编制部门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协调安置,不受接收单位编制限制,特别急需的优秀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安置实行一事一议;其子女需进入中等及以下学校学习的,由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就近就优原则协调办理;需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受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职数限制。

(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国家“蓝火计划”,促进研发项目、研发机构和研发团体整体引进,提高产学研人才引进的规模和水平。

内蒙古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内蒙古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内蒙古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有关精神,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学校决定启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2、教学团队是指以教学名师、名教授为带头人,以系(部、教研室)、研究中心(所)、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结合、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层教学业务组织。

3、学校实施教学团队建设,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通过一定时期的努力,争取在我校建设一批自治区处于先进水平、国内有影响的优秀教学团队,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

4、开展校、院两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学校组织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设,并择优推荐申报自治区级、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部、中心)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以及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自主组建和建设院级教学团队,并逐步将每位教师及教辅人员均编入相应团队。

院级教学团队名单报教务处备案,日常管理由所在学院(部、中心)负责。

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与内容1、合理的教学梯队。

教学带头人师德高尚、学术水平高,团队组成梯次合理,结构优化,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育各级教学名师。

2、鲜明的团队精神。

建立合作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创造宽松而严谨的教学与学术环境,凝聚团队力量,激发创新能力,增加协同效益。

教师创新团队建设

教师创新团队建设

教师创新团队建设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教师的创新水平和教学质量,许多学校纷纷成立了教师创新团队。

本文将从团队的组建、培养和管理三个方面探讨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团队的组建教师创新团队是由一群积极主动、有理想、有激情、有创新意识的教师组成的。

团队成员应包括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以便能够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团队的组建可以通过自愿报名、选拔和推荐等方式进行,以确保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团队的培养教师创新团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首先,学校应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如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

其次,学校应建立起良好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究和教学比赛,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三、团队的管理教师创新团队的管理是确保团队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首先,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团队目标和工作计划,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团队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学校要注重团队成员的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活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分享,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对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团队的组建、培养和管理,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为大力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创新,培育和支持一批我省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重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由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负责实施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计划从2011年至2015年,每年选拔8—10个,共选拔40—50个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目标要求1,面向国家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以及人才战略目标,通过在若干优先发展领域和主攻方向上,组织、培育和建设优秀学术群体,集聚核心创新资源,构筑人才队伍新高地。

2,通过建设,创新团队争取进入国家的优秀创新团队,具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攻关项目及云南省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能力,并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3,创新团队要在基础理论研究或重大应用对策研究上有创新。

要在团队建设中展现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区域优势,在学科、理论和方法上有重要创新,重点学科建设上有突破。

二、申请条件1,创新团队的主攻研究方向,须符合国家与云南省中长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所确定的优先领域、重点领域或前沿热点问题。

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前沿性的、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2,创新团队带头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在主攻研究方向上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并已经取得较好业绩,在国内外有一定学术知名度。

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在团队中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凝聚力。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中宣部、省级“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考虑权。

3,创新团队带头人须具备一定的学术成果条件,近5年来在CSSCI刊物发表5篇(含)学术文章或公开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含)以上;主持或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以上;获省部级社科奖等级奖1项以上。

达标创优实施细则(二)

达标创优实施细则(二)

达标创优实施细则(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达标创优实施细则(二)的文档,旨在进一步规范和指导企业在实施达标创优工作中的具体操作细则。

达标创优是企业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细则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团队建设、流程优化、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

正文:一、目标设定1.明确达标创优的目的和意义,使所有相关人员明确工作的方向和意义。

2.设定具体的达标指标和时间节点,确保工作的可衡量性和可达性。

3.制定达标创优的策略和计划,确保任务的合理分配和落实。

二、团队建设1.建立跨部门的达标创优团队,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确保多方利益的平衡。

2.明确团队的职责和权责关系,确保各成员清楚自己的责任范围和工作目标。

3.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三、流程优化1.分析并改进现有业务流程,识别并消除瓶颈和浪费环节。

2.制定优化流程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确保改进工作的顺利推行。

3.建立流程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改进效果的持续性。

四、绩效评估1.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综合考核达标创优的各项指标。

2.明确评估的方法和标准,确保公平、客观、可比性。

3.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对优秀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及时进行改进指导。

五、持续改进1.建立改进意识和文化,鼓励员工持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2.定期开展经验分享和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互相借鉴和学习。

3.建立反馈机制和改进计划,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

总结:达标创优实施细则(二)是企业实施达标创优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

通过明确目标、优化流程、建立评估体系和持续改进,企业可以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建设和合作,建立文化氛围和促进创新。

希望本文所述细则对企业达标创优工作的实施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落实学院《关于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优秀教学团队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特制定本意见。

一、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平台,整合教师力量,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二、教学团队由各系室先行建设。

学院每两年开展一次院级优秀教学团队遴选工作,根据评选条件,每次立项2-3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凡确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的课程团队直接确立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将从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中择优推荐申报省、国家级教学团队。

三、申报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团队负责人能力强:必须是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人,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创新意识强,教学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一名专家同期或先后原则上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二)团队结构优化: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

团队规模适度,课程教学团队不少于4人,为保证建设质量,作为参加人员(含负责人)同期或先后原则上不得参与两个以上教学团队。

(三)教学成绩显著:团队成员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教学工作三年以上,主讲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两门以上核心课程,年均工作量达到学院规定标准,师生评价优良。

(四)教科研成果显著。

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两项:1 .团队成员近三年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2 .团队成员近三年作为主要成员(前三名)承担过省(市)级科研项目或教改项目研究,或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过横向科研项目研究。

3 .团队成员近三年出版专著2部,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编写国家规划教材1部。

4 .团队成员近三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

(五)团队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具有明确的建设思路与规划。

四、以各系室为单位组织推荐申报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学院批准认定。

学科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学科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学科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学科团队建设实施方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2015年1、2号文件精神,实现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关于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质量工程”任务分解表》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理念、教育途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建设目标各教学单位先按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进一步建设专业方向、学科基础课程等教学团队,鼓励跨院系组建教学团队。

学校从院级教学团队中择优选出2~3个作为校级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为申请省级教学团队做准备。

三、建设要求教学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具体建设要求如下:1. 团队及组成。

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为建设平台,所有专业必须建设教学团队,鼓励各院系建设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必须建设课程团队。

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要有明确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要着眼于团队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 团队带头人。

团队带头人应为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具有教授职称,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及创新性学术思想。

致力于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教育改革趋势,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授课。

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3. 教学工作。

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专业、行业现状,追踪专业 1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实施方案背景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广和发展,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供学生更好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制定了以下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

实施步骤1. 招募优秀导师:通过广泛宣传和选拔,吸引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导师加入团队。

导师需要具备创新创业领域的丰富经验,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2. 培训与提升:针对导师团队成员,开展培训活动,提升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创新创业课程、项目管理、创业融资等。

3. 学生导师配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学生与合适的导师进行配对。

导师将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策划、执行和评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

4. 导师团队管理:建立有效的导师团队管理机制,包括定期会议、交流分享和评估考核。

通过这些机制,确保导师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5. 创新创业资源支持:为导师团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办公设施、创新创业项目资金等。

这样导师团队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预期效果通过以上实施步骤,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2. 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3.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4. 提升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声誉和影响力。

结束语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高效、专业的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通过实施此方案,我们相信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支持,促进他们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和成功。

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实施方案

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实施方案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任务(项目)建设目标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 2021年立项建设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22年底,建成4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自治区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3年申报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建设内容与举措(一)建设内容1.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3.专业及课程教学诊改研究与实践;4.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5.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6.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7.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8.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与实践。

(二)建设举措1.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

(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2.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

(1)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推动学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xx大学科研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xx大学科研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山西财经大学科研团队建设实施方案20XX-11-16 下午 03:49:05为切实做好学校科研团队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顺利实现我校教学型大学向较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学校关于加强五支团队建设的安排部署,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争做贡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争出良策,为学校转型发展争当先锋”主题,围绕学科建设方向,搭建项目研究载体,努力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科研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促进我校教学型大学向较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而努力。

二、建设目标总目标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发挥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分类别分层次建设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团队结构优、合作精神好、科研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科研成果丰的科研创新团队。

具体目标1、原则上,每个二级学科应组建一个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优化的科研团队。

在人员组成上,适时补充新生力量、完善结构,实现相对稳定基础上的动态化,增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鼓励学科交叉,鼓励模式创新,鼓励大胆探索,鼓励校内外联合,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5-10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跨学科、复合型科研团队;3、结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我校学科优势,组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研究”、“旅游文化与休闲产业发展研究”、“晋商研究”等3-5个特色科研团队;4、在培养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合作、成果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科研骨干为中坚,有关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为成员,科研意识浓厚、科研态度严谨、科研方向稳定、科研素质优良、科研成果显著,富有团结合作、创新进取精神,具有相应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各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公司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公司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公司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司科技发展战略,凝聚和培养具有一流水平、创新能力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人才,带动公司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对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公司决定制定实施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创新团队是在多领域综合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公司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科技发展规划,集中优质技术资源,通过跨地域、跨技术领域等多种方式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运行机制。

第三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以优势技术资源为依托,以前沿性创新课题为导向,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以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或引进为重点,以公司科技水平的提升和人才队伍的培育为目标,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新的合力,取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大科研成果,以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

第四条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基本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引入竞争机制,选择优秀团队,给予重点支持。

坚持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在重点技术方向上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同时,统筹考虑公司科技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坚持人才培养与成果培育相结合的原则。

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并重,形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

解决当前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紧缺的迫切问题,同时重视公司科技长远发展相关的人才培养和结构优化等问题。

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

在具有一定基础的单位进行试点,积极探索组建跨单位、跨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团队,总结经验,逐步在公司系统内推广。

坚持与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培养选拔优秀科技人才的有效方式,应结合科技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进行组建,纳入科技人才建设统一管理。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五条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必须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公司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关键技术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其研究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并具有特色和优势。

创优实施细则

创优实施细则

创优实施细则标题:创优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创优实施细则是指在组织或企业中制定并执行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创新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通过明确的规定和操作流程,能够有效地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并确保创新成果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实际成果。

正文内容:一、明确创新目标1.1 确定清晰的创新目标:制定明确的创新目标是创优实施细则的第一步。

这些目标应该与组织或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具有可衡量性和可实施性。

1.2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根据创新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责任人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1.3 定期评估和调整目标:定期对创新目标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目标的实现与组织的整体发展保持一致。

二、激励创新动力2.1 设立奖励机制: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员工参与创新活动。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荣誉奖励或晋升机会等形式。

2.2 提供培训和支持: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或专业指导等方式进行支持。

2.3 建立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创优实施细则的核心,组织应该倡导尊重创新、鼓励尝试和接受失败的文化氛围,为员工提供创新的舞台和环境。

三、优化工作流程3.1 简化决策流程:优化工作流程是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

简化决策流程、减少冗余环节,可以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和灵活性。

3.2 建立协作机制:建立跨部门或跨团队的协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协同推动创新项目的实施。

3.3 引入信息技术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工作流程的优化,例如引入协同办公软件、项目管理工具等,提高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

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4.1 设立专门机构或团队:为创新成果的转化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团队,负责推动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和落地。

4.2 引入风险投资或合作伙伴: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或与外部合作伙伴合作,加速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进程。

4.3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障创新成果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9.06.12•【字号】晋教师函〔2019〕43号•【施行日期】2019.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晋教师函〔2019〕43号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现将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转发你们。

请各校结合实际,制定本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山西省教育厅2019年6月12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总体目标: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2024年“创一流”实施细则范本(三篇)

2024年“创一流”实施细则范本(三篇)

2024年“创一流”实施细则范本【引言】创新驱动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高质量教育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创一流教育实施细则》, 本文旨在介绍2024年“创一流”实施细则的范本。

【一、总体目标】本细则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创新教育体系, 全面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推动中国教育与世界一流教育接轨。

【二、重点任务】1.提升教育质量: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

推广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

2.创新教育模式: 积极探索和推广创新教育模式, 包括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项目学习、协作学习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拓宽教育渠道:建设多样化、包容性的教育体系,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加强与企业、社区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4.加强科研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创新平台。

培养科研创新人才,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教育科研的国际影响力。

【三、实施措施】1.加强政府支持: 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创一流”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机会, 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

2.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开展学科研究和教育实践。

3.推动教育科研创新: 加强科研项目支持, 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 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推动教育科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建立学生综合评价制度,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关于推进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细则
为更好地培养、吸引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切实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根据《淄博市人才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淄发〔2009〕9号),就推进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优秀创新团队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建设形成一批以知名学者和专家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学科和业务带头人为骨干的创新群体,为我市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二条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到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选拔20个左右的创新团队进行重点培育,力争将其培育成为学术技术水平或科学管理水平处于国内前沿,在省内具有突出地位,能够明显提升我市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团队。

同时,带动建设一批研究方向明确、组织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创新团队。

第三条按研究方向的不同,创新团队分为科技创新团队和管理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团队主要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破解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管理创新团队主要从事管理制度及方法的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各种积极因素的整合,解决科学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章遴选
第四条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从我市所属的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遴选,重点面向企业。

创新团队所依托的单位可以是单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可以是多家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有机组合。

第五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创新团队研究方向明确集中,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化前景;
2、创新团队已经承担省级以上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或具备承担省级以上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的能力;
3、创新团队成员结构合理,学术技术带头人一般应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核心凝聚作用强;团队核心成员一般应在5人以上,三分之二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以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主体;
4、创新团队所依托单位的科研环境优良,一般应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省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和科研平台,科研机制比较健全。

第六条优秀管理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管理理念新,创新意识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精于策划,有较强的管理创新和实践能力;
2、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或重点项目开展工作,管理成果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创造的管理模式在国内具有首创性或在现有基础上有重大改进,得到省委、省政府或中央有关部委的肯定;
3、有较高的应急管理水平,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思路和方法等有较强的创新性,有效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或社会不良后果的发生,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4、创新团队工作环境优良,团队成员团结和谐,业务带头人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在团队中核心凝聚作用强,依托的部门或单位在年度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第七条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按下列程序进行遴选:
1、申请。

创新团队所依托单位填写《淄博市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申请书》,附相关证明材料,报所在区县、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直主管部门。

2、初审。

区县、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直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遴选条件的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

3、评审。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推荐上报的创新团队培养对象进行评审,提出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建议名单。

4、考察。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对通过评审的创新团队培养对象进行考察。

5、审批。

对考察合格的创新团队培养对象,提交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批。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正式确定为培养对象。

第三章培养
第八条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团队,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分类进行指导,提高培养的实效性。

对科技创新团队,重点突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能力。

对管理创新团队,重点突出在体制机制、管理经验、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增强工作创新自主性、首创性、领先性的能力。

第九条将培养对象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列入各类培养计划,优先支持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短期进修等学术研修活动,优先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信息等服务。

根据个人需要,帮助团队领军人才联系国内外一流专家作为学术导师。

第十条优先支持培养对象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计划、创新工程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课题)。

对团队主要成员在项目(课题)的立
项和研究成果的申报评审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第十一条对培养对象所依托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等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力度,优化团队的科研和工作环境。

第十二条培养期内,根据培养对象承担的研究项目(课题)、创新团队建设目标等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扶持。

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攻关课题研究、项目创新平台建设、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团队成员研修培训等。

第四章管理
第十三条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由创新团队所依托单位组织进行重点培养,2年为一个培养周期。

第十四条针对不同学科和行业,以培养对象的整体业绩为重点,综合考虑研究方向、专业目标、科研水平、业内认可度、团结协作等情况,建立符合创新团队建设实际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

每年年初,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上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创新成果及当年工作计划,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培养对象进行考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培养对象进行调整,并择优选取符合条件的团队进行补充。

第十五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在选题立项、设备使用和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自主权,并根据需要享有人事、分配等权利。

鼓励团队所依托单位积极探索期权、期股等分配制度改革,使科研成果、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全面参与分配。

第十六条每2年开展一次优秀创新团队评选表彰,每次表彰5-10个,对业绩突出的创新团队授予“淄博市优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一次性奖励20万元,记集体二等功。

以市委、市政府名义组织的专家休养考察活动,优先吸收市优秀创新团队成员参加。

第十七条把创新团队建设纳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第十八条大力宣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创新团队,积极支持创新团队大胆探索、不怕失败,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细则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共淄博市委办公厅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6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