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 ,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 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第94(惊愕)交响曲》 :本曲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 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 乐不懂装懂, 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 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 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实际演出中, 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 那些贵妇人们 果然从睡梦中惊醒, 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 甚至想逃出剧场, 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 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 “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 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 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 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古典主义时期三巨臣及其经典作品介绍
一、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 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 地位却很低下。 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 至九十年代初, 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 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 ,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 名震全欧。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一、古典主义萌发阶段
格鲁克
克里斯托福·威利巴尔德·旺·格鲁克C(hristophWillibald Von Gluck,1714
—1781),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歌剧)。
戈塞克
弗兰克斯·约瑟夫·戈塞克(FrancoisJoseph Gossec,1734—1829),法国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乐》。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学派
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 Haydn,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 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代表作品:《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94(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 Mozart,1756—1791),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 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 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 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第 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 ;《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 ;《第二十三(热 情)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 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哀格蒙特序曲》。
《G小调弦乐小夜曲》 :该曲是18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 名。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 乐观情绪。 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 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 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 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 新的道路。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 调音乐的积极作用, 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 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后宫诱逃》 、《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 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代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 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 ;《费加罗的婚礼》 (歌剧);《唐璜》(歌剧); 《后宫诱逃》(歌剧);《魔笛》(歌剧);《G小调弦乐小夜曲》。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ຫໍສະໝຸດ Baidu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 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甚快板,G大调,3/4拍子。曲调诙谐,音乐富有活力。 第四节章,终曲,急板,G大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主题具有鲜明的歌谣风味,略带 有感伤的情调
二、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伟大的 奥地利作曲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 很小就显露出 极高的音乐天赋, 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 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 并在欧洲旅行 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 。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 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贯穿整 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 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 法。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4拍子。即著名的“惊愕”的乐章。平缓的旋律之后突然出现 一个乐队的强音,之后又进入平缓的旋律。
《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 :莫扎特作于1788年。该曲以“朱庇特交响曲” 而著称(据说是钢琴家坷拉玛所起) 。朱庇特是古罗马神话里最高的造物之神,正是因为这 部交响曲具有雄伟的史诗性与非凡的创造力,才被冠此美名。 第一乐章是没有引子的快板奏鸣曲式, 它的主部主题与十多年后出现的贝多芬 《第一交响曲》 非常相象。副部主题幽雅典美,展开部是由它的主部主题发展构成。 第二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成,行板, 乐曲时而沉静凝思、 时而愤慨咆哮,为音乐里增添了悲 壮的戏剧性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终曲乐章最为精彩,被人们称为“胜利的赞歌” 。
第94(惊愕)交响曲》 :本曲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 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 乐不懂装懂, 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 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 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实际演出中, 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 那些贵妇人们 果然从睡梦中惊醒, 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 甚至想逃出剧场, 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 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 “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 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 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 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古典主义时期三巨臣及其经典作品介绍
一、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 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 地位却很低下。 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 至九十年代初, 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 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 ,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 名震全欧。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一、古典主义萌发阶段
格鲁克
克里斯托福·威利巴尔德·旺·格鲁克C(hristophWillibald Von Gluck,1714
—1781),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歌剧)。
戈塞克
弗兰克斯·约瑟夫·戈塞克(FrancoisJoseph Gossec,1734—1829),法国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乐》。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学派
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 Haydn,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 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代表作品:《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94(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 Mozart,1756—1791),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 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 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 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第 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 ;《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 ;《第二十三(热 情)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 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哀格蒙特序曲》。
《G小调弦乐小夜曲》 :该曲是18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 名。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 乐观情绪。 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 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 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 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 新的道路。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 调音乐的积极作用, 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 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后宫诱逃》 、《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 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代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 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 ;《费加罗的婚礼》 (歌剧);《唐璜》(歌剧); 《后宫诱逃》(歌剧);《魔笛》(歌剧);《G小调弦乐小夜曲》。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ຫໍສະໝຸດ Baidu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 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甚快板,G大调,3/4拍子。曲调诙谐,音乐富有活力。 第四节章,终曲,急板,G大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主题具有鲜明的歌谣风味,略带 有感伤的情调
二、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伟大的 奥地利作曲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 很小就显露出 极高的音乐天赋, 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 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 并在欧洲旅行 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 。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 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贯穿整 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 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 法。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4拍子。即著名的“惊愕”的乐章。平缓的旋律之后突然出现 一个乐队的强音,之后又进入平缓的旋律。
《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 :莫扎特作于1788年。该曲以“朱庇特交响曲” 而著称(据说是钢琴家坷拉玛所起) 。朱庇特是古罗马神话里最高的造物之神,正是因为这 部交响曲具有雄伟的史诗性与非凡的创造力,才被冠此美名。 第一乐章是没有引子的快板奏鸣曲式, 它的主部主题与十多年后出现的贝多芬 《第一交响曲》 非常相象。副部主题幽雅典美,展开部是由它的主部主题发展构成。 第二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成,行板, 乐曲时而沉静凝思、 时而愤慨咆哮,为音乐里增添了悲 壮的戏剧性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终曲乐章最为精彩,被人们称为“胜利的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