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9加几》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
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
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
【设计特色】
情景交融,动手操作,充分参与
学生自主和教师引领相结合,最终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今天是小猴贝贝的生日,他带来1个盒子,你知道有多少格么?(师画出10格的盒子2份,出示其中的1份)(生:一共有10格)
2、游戏导入:
(1)初步感知:师:打开盒子,来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图片—一盒9个桃)你知道有几个么?(生:9个)
师:你怎么这么快?(生:因为放满了是10个,比10个少1个就是9个)
(2)游戏: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玩个游戏,我这个袋子里还有一些桃,你想取几个?
(生:我想取4个桃)(师在口袋中取出4个,贴在刚才9个桃的右边)
你能提个什么问题?(生:一共有几个桃?)怎样列式?(生:我列得算式是9+4=)
师:你想取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列式?
(生:我想取3个,我列得算式是9+3=)
师:你呢?(生:我取6个,我列得算式是
9+6=)
还有么?(生说出所有的9加几的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故意打乱顺序)
3、比较揭题:
师: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都是9加几)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9加几。(揭示课题:9加几)
【在教学《9加几》这一课时的时候,我的课堂情境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课堂,采用游戏等方式,充分利用小猴贝贝的可爱形象吸引学生,启发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 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看一看:小猴取了几个呢?怎样列得算式?(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
(学生观察后:取了4个,列出算式是9 + 4)(2)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同桌之间讨论)
(3)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生:可以数一数)
师:你怎么数的?(生:从9数到14)
②(生:也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
(4)摆一摆:
师:用小棒怎样摆呢?
(生:先摆9根,再摆4根)
师:请大家轻轻的拿出小棒,照着摆一摆。(生摆好)
师:怎样一眼就看出得数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同桌之间讨论)
汇报:(生1:只要从4根里面拿出一根给9根,9根加1根是10根,10根加3根就是13根)师:这样就把4分成了几和几?(生:4分成了1和3)
师:为什么要拿1根呢?(生:9+1=10,10加几就等于十几)
说的真好,送你1朵小红花。我们一起照他的方法动一动,说一说吧!(生边动边说)
可能还会有(生2:4 + 6 = 10,10 + 3 = 13)(生3:10 + 4 = 14,14 - 1 = 13)(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板书)
(4)议一议: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第2种方法,因为它把9加几变成了我们学过的10加几)
(5)师:像这种从第二个数中拿出1个给9个凑成10的方法叫做“凑十法”。(板书)指出: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9加几。
【1、“那9+4怎么算呢?”将学生引向一个思维过程的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找一个9+4的结果,因为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9加几等于多少,而在于9加几怎么算,我的提问也注意到突出了这点。
2、对于9+4的算法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得出的,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能找出好多算法,每一种算法都可以说是对的,我在这里没有否定任何一种算法,但是我的评价语言有所偏向我的教学目标,对于其他三种方法是我预设的时候考虑到的,但是第三种方法是我没有预想